全国棉花产区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棉花产区分布

一、棉花生产布局的调整和商品基地的选建

棉花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棉田约占我国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1/3。棉花纤维占我国纺织工业原料的70%。棉花及其织品是出口最大的农产品原料及其加工产品。1984年,我国棉田面积占世界棉田面积的1/5,棉花产量占1/3,居第一位,在世界棉花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我国棉花生产,应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攻方向。其基本措施之一,是合理布局,建设商品棉生产基地。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棉花总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5%左右。与国外棉花生产相比,我国棉花品种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合纺高支纱和低支纱的原棉,品质一致性差,“三丝”(异性、异形、异色纤维)含量高;棉花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使用等诸环节脱节,中间费用高。目前,我国棉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产基础,棉花单产水平是世界平均单产水平的1.78倍,单位成本比较低。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入世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形势看好,今后棉花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为我国棉花生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棉花生产合理布局

合理布局调整的方向是:①将主要棉区10万亩以下又是分散的植棉县向宜棉地区集中。巩固提高长江中下游平原棉区,并重点恢复华北平原宜棉地区的老棉区;②在南疆和东疆,有计划地发展一批海岛棉和陆地棉新棉区,在宜棉的淮北平原扩展一批新棉区;③稳步收缩适宜性较差地区的棉田,即:辽宁、晋中和京、津、唐一带、北疆和河西走廊、南方的红黄壤丘陵棉田;④在植棉县内,棉田也应因地制宜,适当集中。

(二)商品棉生产基地的选建

国家可以分期分批在以下五大块地区有计划地选建商品基地:①江汉平原棉区;②长江下游沿江滨海平原棉区;③豫北鲁西冀中南棉区;④黄淮平原棉区;⑤南疆棉区。此外,还要建设一批地方性商品棉基地,如四川盆地、南襄盆地、晋南盆地、关中平原、华北东部低洼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安徽沿江平原。

二、棉区的划分

棉区的划分,主要是根据棉花生长发育对于生态条件的要求,其中主要有:

1.棉花原产热带,属喜温作物。在≥15℃积温为2600-3100℃的地方,可种早熟陆地棉;超过3200℃的地方,可种中熟陆地棉;4000℃以上的地方,可种早熟或中熟海岛棉;低于2600℃的地方就不能种棉花。开花结铃期的月平均温度要求在24℃以上。

2.棉花好光,属短日照作物。一般以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较好。

3.棉花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水分和矿质营养,才能获得一定水平的产量。

4.棉花需要深厚疏松的土壤,一般以排水良好的微带碱性的冲积壤土为宜。

此外,地貌、病虫害的分布及其他自然灾害等,也可以作为生态适宜区划的考虑因素。根据以上棉花对生态条件的要求,结合棉花生产特点,以及棉区分布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和植棉历史,由南向北,将全国划分为五大棉区,即:华南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特早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

Ⅰ.长江流域棉区

本区是生产水平最高的棉区。南界自福建戴云山起,沿“两广”北边的五岭,经贵州中部分水岭至四川大凉山;北以秦岭、淮河、苏北总干渠为界;西起川西高原东麓;东至海滨。棉田面积约占全国的44%,总产约占全国的53%。水热条件好,伏天日照充足,有利于多结伏秋桃。多春雨,常有秋季阴雨,不利于苗期生长和吐絮。基本实行粮棉两熟套种。适于栽培中熟陆地棉。主要病虫害有苗病、铃病、红铃虫、红蜘蛛,部分地区有桔、黄萎病。本区划分4个亚区: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南襄盆地。

Ⅱ.黄河流域棉区

本区是全国植棉面积最大的主产区。位于长江流域棉区以北;北界自山海关起,沿河北境内的内长城向西,再顺太行山东麓向南,尔后由河南境内的天台山(济源以北)折向山西境内的霍山(霍县以西),再经由陕西境内的北山(莆城、凤翔以北)连至甘肃南边的岷山划一直线;西起陇南,东至海滨。棉田面积约占全国的50%,总产约占全国的43%。本区水热条件适中,春秋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早发稳长和吐絮。伏天雨季往往加重盛花期蕾铃脱落。大多数地方仍以一年一熟为主;部分棉田推广粮(油)棉两熟套种。适于栽培中、早熟陆地棉。黄萎病与枯萎病往往混生,在老棉区传播蔓延较快。苗期常有根病。虫害以棉蚜、棉岭虫为主,红蜘蛛在局部地区有时也较重。

本区划分4个亚区:淮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早熟棉区。

Ⅲ.西北内陆棉区

这是一个植棉历史悠久,而又大有开发前途的棉区。本区在六盘山以西,包括新疆全区,甘肃河西走廓和沿黄灌区。本区日照充足,气候干旱,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稳长,蕾铃脱落率低,经济产量系数高。可种植中、早熟陆地棉或中、早熟海岛棉。棉田均为一年一熟、平作。棉花病虫害轻。最特殊的是无红铃虫,亦无棉蚜。棉田面积约占全国的5%强。东疆和南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长绒棉产量约占当地棉花总产的1/5。

本区以天山为界,划分3个亚区:南疆、东疆及北疆和河西走廊。

Ⅳ.北部特早熟棉区

这是一个植棉面积不大、历史也较短的棉区。本区位于黄河流域棉区以北,北界大体相当于2600℃活动积温线。棉花产区主要在辽宁,另外还包括冀北、陕北和陇东等零星产区。本区热量条件较差,只能种早熟、特早熟陆地棉。日照较为充足,夏季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利于多结伏桃。棉田均为一年一熟棉花病虫害较轻。70年代,本棉区由于接连遭低温冷害,并受到以粮挤棉的影响,棉田面积一再压缩,约有棉田180万亩,仅占全国的2%,总产仅占全国的1%稍强。

Ⅴ.华南棉区

这里是我国最早发展棉花生产的区域,但目前已演变为植棉面积最小的零星产区。本区在长江流域以南。热量资源特别充足,雨水相当多。有些地方终年无霜,棉花经冬不死,适宜种植中熟海岛棉和中晚熟陆地棉。棉田多为一年两熟。普遍采取深沟高畦,春播或秋冬播种。由于气候炎热多雨,一般病虫危害相当严重。病害主要是烂铃严重。虫害种类多,往往世代重叠,发生量大。由于本区的自然特点,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更为有利,因此棉田面积一再收缩,目前,棉田面积仅有数万亩,亩产很低,很少提供商品棉。

三、棉花优势区域布局

主攻方向:适应纺织工业多元化的需要,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近期以提高棉花比强度为中心,重点发展目前市场短缺的陆地长绒棉和中短绒棉生产,大幅度减少“三丝”含量,提高棉花质量,推进棉花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棉花效益。

优势区域:在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重点建设120个棉花生产基地。其中,黄河流域棉区主要建设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5个省的50个县,长江流域棉区主要建设江汉平原、洞庭湖、鄱阳湖、南襄盆地等地的40个县,西北内陆棉区主要建设新疆自治区、新疆兵团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30个县、团场。

发展目标:到2007年,3个棉区棉花单产达到75公斤/亩,棉花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长绒、中长绒和中短绒棉花比例力争由目前1:95:4调整为7:83:10,进一步提高棉花的一致性和整齐度,减少“三丝”含量,将长江流域棉区建设成为适纺50支纱以上和20支纱以下为主的原料生产基地,黄河流域棉区建设成为以适纺40支纱为主的原料生产基地,西北内陆棉区建设成为以适纺32支纱为主的原料生产基地,满足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