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
摘要
为了实现跨世纪我国教育的历史性任务,解决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难点,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战略选择呢?我认为,要着眼于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关键字教育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改革教育投入
一、在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方面上一个新的大台阶
1.把增强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加强教育投入,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新世纪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加强,人才资源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应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首先,应加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教育投入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固然有许多方面的因素,但关键还在于有些部门和地区的领导同志思想上不够重视,存在着“见物不见人”、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新的世纪,应当在这个问题上迈出大的步伐,进一步调整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切实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应当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一些最根本、最基础、不能立竿见影,然而是使国家的基础得到巩固,使子孙后代长远受益的事情,往往得不到足够的注意。在这方面,更应当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特别是强化政府在义务教育方面的责任和行为。应当通过立法和各种政策措施,建立保障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的机制。
其次,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和广大群众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把社会的资源优势转变为教育发展优势,建立并完善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实现教育投资的多元化。
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的教育投入,除政府为保证国防建设、基础学科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艰苦行业、贫困地区和国家重点单位人才需求的必要投入外,应建立和加强教育经费成本由政府、用人单位、家庭、个人合理分担的机制。在这方面,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根据不同类型教育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改革的力度。
为了调动全社会和广大群众投入教育的积极性,还应制订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的法规和政策措施,例如,允许把对教育的捐资列入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在遗产继承法及有关税收等法规中制定有利于向教育捐赠的条款,等等。
2.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有利于在教育工作中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有利于增加教育整体投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有利于探索教育改革的新机制。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办教育的发展,在我国目前尚处于初期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在认真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改变各类教育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都由政府举办的格局。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自筹资金,依法兴办各类学校,特别是兴办高中阶段的教育和高中后各种层次的职业学校。在我国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应从我国的国情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对部分学校,进行公办民助、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试验和探索,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开辟社会参和和支持教育的渠道。
从我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及我国高等学校某些比较薄弱和紧缺人才的学科,还应积极探索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办学。
3.建立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增强教育自身发展的能力。
我国正在接受学历教育的人口近3亿人,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更是遍及千家万户,广大受教育者对学习的各种需求是为教育服务产业的巨大市场。建议研究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建立教育银行、运用金融手段扩大教育资金来源的重大措施。除学校通过科技开发、技术推广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建立某些高科技产业外,建议面向广大受教育者的需求,积极开发教育教学软件和各种教育用品,出版教育教学读物,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教育咨询服务,发展和教育有关的各种社会服务,这不仅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以产业支持教育,扩大对教育的供给。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
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要增加教育投入,还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由于原有教育体制、科技体制和行政体制下存在的种种弊端,我国现有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甚至严重的浪费现象。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中央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之间,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院所之间,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中央和地方举办的各种干部培训机构之间,存在着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分散办学、重复设置的状况,造成学校规模效益低、经费使用效益差、生师比低、教师和教职工比低等和我国国情很不相称的现象。最近几年来,虽然通过“共建、联合、合作、合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
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刚刚开始,还需要下更大的决心和力气,加大教育体制、科技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把“盘活存量”和“扩大增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转换机制,深化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学校后勤工作的社会化;并努力建立一整套有利于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新的机制,促进人员的合理使用和分流,充分调动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我国公共教育经费仅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的2%左右,却承担着世界23%受学历教育人口的任务,我们必须有效地利用稀缺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努力使21世纪我国的教育成为世界上高效益的教育。
三、改革和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教育要实现新世纪的历史性任务和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要靠改革和创新来实现。
1.教育体制的转变和创新。
21世纪我国教育体制不仅要完成由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任务,而且要建立起能适应和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现现代化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生机勃勃的教育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当前正处于攻坚阶段。教育体制改革包括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投资体制改革等,需要加大改革的步伐。在两种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还需要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结合总结这几年教育体制改革的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探讨和研究。例如,如何正确处理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全面发挥教育的各种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责任、职能和行为,市场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关于教育的产业属性,特别是非义务教育的管理和体制如何运用和借鉴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深入研究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如何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如何建立和发挥各种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等;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在认真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宏观管理的同时,加强和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如何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根据我国地域辽阔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充分发挥地方特别是省级政府在发展和管理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方面的作用等。在教育和社会的结合方面,高等学校如何加强产(社会)、学、研的结合和进一步发挥学校的社会职能,特别是在发展继续教育和建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还涉及社会诸多方面的改革,如财政经费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等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倡导和鼓励学校、教师、教育科学工作者以及教育管理部门,进行扎扎实实的科学研究和改革实践的探索。
2.改变单一的以学校教育、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为主和各类教育之间缺乏沟通和衔接的教育体系。
这是世纪之交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中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