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作假形式及案例

合集下载

财务报表造假形式及案例

财务报表造假形式及案例

财务报表造假形式及案例会计造假分为三步:第一步会计凭证造假,第二步会计账簿造假,第三步是财务报表造假。

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段主要有:利用资产类账户隐瞒亏损虚增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特殊时点的时间差调节利润、虚报亏损、根据行业平均比率指标直接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等手段。

以下以财务报表会计科目为依据,结合相关造假步骤和手法进行分析。

3.1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现金造假形式包括贪污现金和挪用现金等;银行存款造假形式包括制造余额差错为以后贪污做准备、擅自提现、混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公款私存、出借支票、转账套现、涂改银行对账单、支票套物、出借账户等;其他货币资金造假形式包括账户设置不合理、未将需要退回的专户存款及时结清等。

案例:白条抵库,现金收支业务入账不及时(1)某企业2008年12月31日库存现金余额3,186.30元。

2009年1月20日现金日记账余额2,496.30元。

2009年1月21日查账人员对该企业库存现金进行盘点,结果如下:①现金实有数1,882.02元。

②在保险柜中发现下列收据已收、付款,但尚未入账。

职工李某10月10日预借差旅费600元,已经领导批准。

职工刘某借据一张,金额420元,未经批准。

有已收款但未记账凭证5张,金额2400元。

③银行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为2400元。

④1月1日至20日,现金收入7050元,现金支出7740元。

(2)1月20日现金日记账的余额2302.02=2496.30+405.72-6001月20日现金实有数2302.02=1882.02+420(未经批准,属于白条,不能用于冲抵现金)由此可见,在1月20日,除了白条抵库和应入账而未入账的现金收支外,现金账实是相符的。

(3)倒退至2008年12月31日现金应有数2992.02=2302.02+7740-7050与2008年库存现金3186.30元,因此,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现金的数额是虚假的,正确的数额应该是2992.02元。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 财务报表舞弊案例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   财务报表舞弊案例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财务报表舞弊案例篇一:财务报表舞弊案例(694字)1986年乌鲁木齐市新产品技术开发部和天山商贸公司先后成立,从事彩相冲扩、服装批发、食品加工、计算机销售等业务,这也是德隆的前身。

1992年新疆德隆实业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800万元;并成立新疆德隆房地产公司,开始进入娱乐、餐饮和房地产投资领域。

1994年新疆德隆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1亿元,在新疆进行农牧业开发。

1995年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设立北美联络处,拓展国外业务。

1996年受让新疆屯河法人股,组建新疆屯河集团。

1997年受让沈阳合金法人股,进入家用户外维护设备、电动工具制造领域;受让湘火炬法人股,进入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

1998年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改制为新疆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成立中国民族旅行有限公司,进入旅游业。

1999年成立了北京喜洋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国武体育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文体产业。

2000年在上海浦东注册成立德隆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控股新疆德隆集团和新疆屯河集团;同年8月,更名为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同年10月,注册资本增至5亿元人民币。

2001年成立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党委。

2002年德隆大厦落成并投入使用。

可见,德隆的发展历程非常神速,然而在2004年4月14日,对于风光的德隆来说是个黑色的日子,德隆系旗下的“三驾马车”:湘火炬、新疆屯河、合金投资第一次集体“跌停”。

这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德隆的信心丧失,也增加了市场流传的德隆资金链断裂的真实性。

德隆王朝的瓦解在2004年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篇二:财务报表舞弊案例(836字)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主要从事珠宝、玉器的加工和销售。

1996年12月,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于1998年、2001年两次配股,在股市募集资金共计7.17亿元。

财务报告虚假案例分析(3篇)

财务报告虚假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日益繁荣,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与此同时,财务报告虚假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将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分析其财务报告虚假的案例,以期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业务。

公司于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注册资本为10亿元。

然而,自2012年起,A公司连续三年被证监部门查出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具体案例如下:1. 2012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5亿元,虚增利润约1亿元。

2. 2013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10亿元,虚增利润约2亿元。

3. 2014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15亿元,虚增利润约3亿元。

三、案例分析1. 虚假记载的原因(1)业绩压力:A公司上市后,为了满足市场对业绩的预期,公司管理层采取虚增收入、利润等手段,以维持股价稳定。

(2)关联交易:A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关联方关系等手段,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

(3)内部控制缺陷: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为虚假记载提供了可乘之机。

2. 虚假记载的手段(1)虚构收入: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

(2)虚构利润:A公司通过虚增成本、费用等方式,降低实际利润,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3)隐瞒关联交易:A公司隐瞒与关联方的关联交易,将关联方利益转移至公司,从而虚增公司利润。

3. 虚假记载的后果(1)损害投资者利益:A公司虚假报告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误解,从而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扰乱资本市场秩序:A公司虚假报告行为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原则,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损害公司声誉:A公司虚假报告行为导致公司声誉受损,影响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案例启示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报告现象。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会计人员在财务造假方面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些案例通常涉及虚报收入、夸大资产、隐瞒负债等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

有一些案例影响深远,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法律制裁。

一、郭永怀案郭永怀是中国民营航空首富,被誉为“中国的海登·龙”。

他创立的海南航空在1992年挂牌上市后,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之一。

在2000年代初期,郭永怀被曝出利用假账等方式,通过各种手段吸引投资者并先后四次非法套现24亿元资金。

后来,郭永怀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二、中概股造假案许多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其中不乏一些因财务造假闻名的案例。

2011年,中国最大的导游服务提供商和第二大在线旅游预订公司之一新榜网被曝出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造假,隐瞒了巨额亏损,并涉嫌挪用资金。

最终,公司被勒令退市,并支付了数百万美元的罚款。

三、万福生科公司财务造假案万福生科公司是一家以生物医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但在几年前,该公司因财务造假问题陷入了巨大的波澜。

经媒体曝光后,万福生科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资产总额和净利润数额被大幅夸大。

该公司涉嫌虚增销售收入数亿元,大幅夸大资产规模,被证监会处以6亿元罚款,并对公司相关责任人采取了限制出境、冻结资产等措施。

以上案例表明,会计人员的财务造假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利益。

这些案例透露出了企业内部监管的不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备。

在这些案例的背后,有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如:虚构交易、不当资本化、虚报利润等。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控机制,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监管力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以防止财务造假行为的再次发生。

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严格执法,确保市场的公平与透明。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压力的增大,一些上市公司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导致了财务舞弊的出现。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操作、篡改财务数据,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并列举了10个潜在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防范此类行为。

一、虚增收入和利润虚增收入和利润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公司可以通过与客户或合作伙伴进行交易,但实际上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交易或价值。

这样一来,公司可以虚构销售收入和利润,提高财务表现,从而吸引投资者和提升股价。

潜在案例1:某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签订合同,虚构大额销售收入,增加当期利润,欺骗投资者。

潜在案例2:某公司在报表中虚构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虚增采购成本,以此来虚增利润。

二、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的滥用上市公司为了掩饰损失或提高利润,有时会滥用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

虽然根据会计准则,公司有权对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但滥用这一措施就成了财务舞弊。

公司可能故意夸大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以减少利润或做成其他所谓的财务状况。

潜在案例3:某上市公司无视实际市场情况,故意夸大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以此来掩盖真实的损失。

潜在案例4:某公司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假冒专业机构,通过虚构贬值前提,减少当期利润。

三、滥用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交易,并在交易中充分利用其地位和关系,获取不当的利益。

这些交易可能存在违规操作、价格虚高或虚低等情况,以此来操纵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潜在案例5:某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进行关联交易,但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以此来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

潜在案例6:某公司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价格虚低的采购交易,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误导投资者。

四、虚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公司可能通过虚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掩盖真实的资金状况。

虚构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可以使公司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方面呈现出正常或良好的财务表现。

财务报表舞弊的案例

财务报表舞弊的案例

财务报表舞弊的案例引言财务报表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通过虚假记账等手段来误导投资者、分析师和其他相关方,让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产生错误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财务报表舞弊的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预防此类行为。

希恩能源公司(Enron)希恩能源公司是美国一家能源交易公司,也是财务报表舞弊的典型案例之一。

该公司在1990年代末至2001年期间通过虚构业绩并利用特殊目的实体(SPE)来掩盖巨额债务,从而大幅夸大公司的利润和资产规模。

这种舞弊行为导致了2001年该公司的破产,并引发了美国金融市场的震荡。

世通公司(WorldCom)世通公司是美国的一家电信公司,也是财务报表舞弊的著名案例之一。

在2002年,公司首席执行官伯尼·艾伯斯(Bernie Ebbers)被指控利用会计手段,将巨额的支出伪装为资本支出,以此来掩盖公司的负债。

此举导致世通公司的利润被人为夸大,给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后来,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并在此过程中揭露了大量的舞弊行为。

马达福公司(Madoff Investment Securities)马达福公司是一家美国的投资管理公司,也是财务报表舞弊的突出案例之一。

公司创始人伯纳德·马达福(Bernard Madoff)在多年时间里通过建立庞大的庞氏骗局,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支付旧投资者的回报。

他通过虚构虚假的交易和账户余额,让投资者误以为自己的投资有非常高的回报率。

然而,这个庞氏骗局在2008年暴露出来,导致了马达福公司的破产和众多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安然公司(Arthur Andersen)安然公司是美国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也是财务报表舞弊案例中涉及到的经典公司之一。

在2001年,安然公司卷入了希恩能源公司的舞弊案件,其被指控销毁了大量与案件相关的文件和证据,试图掩盖其对希恩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的问题。

这导致安然公司失去了其会计师事务所的牌照,并于2002年关闭。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概述本文将对某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分析,该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涉及财务报表的虚增和虚减,以及其他一系列财务造假手段。

通过对该案例的详细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财务造假的原因、手段和后果,为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启示和警示。

二、案例背景该公司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在过去几年里,该公司的业绩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投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投资者开始怀疑该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信。

最终,该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揭开了一系列财务造假的真相。

三、财务造假手段1. 虚增收入: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和交易来虚增收入,从而使财务报表中的销售额得到夸大。

他们与一些不存在的客户签订合同,虚构销售额,通过内部关系将资金流转回公司账户,形成虚假的销售收入。

2. 虚减成本:为了进一步掩盖虚增收入的痕迹,该公司还采取了虚减成本的手段。

他们通过虚构采购合同、减少生产成本等手段,将实际发生的成本减少,从而使利润得到夸大。

3. 虚增资产:为了提高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规模,该公司通过虚构资产交易和资本支出来虚增资产。

他们与关联企业签订虚假的资产购买合同,将不存在或价值低廉的资产计入公司账户,从而使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得到夸大。

4. 虚减负债:为了掩盖公司的真实债务规模,该公司采取了虚减负债的手段。

他们通过虚构偿债行为、减少应付账款等手段,将实际存在的债务减少,从而使公司的负债规模得到缩小。

四、财务造假原因1. 利益驱动: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高业绩、高薪酬和高股价,采取了财务造假手段。

他们希望通过虚增收入和利润来吸引投资者,从而推高股价,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 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在该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例中,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也是造假的原因之一。

监管机构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审核不严格,没有发现和阻止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3. 内部控制不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薄弱,缺乏有效的审计和风险管理机制,给了管理层造假的机会。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科龙是一家知名的家电创造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然而,在2022年,科龙卷入了一起财务报表造假的丑闻。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对科龙的声誉和市值造成为了严重的影响。

二、案例描述1. 财务报表造假手法科龙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财务报表的造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销售收入虚增:科龙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将实际未发生的销售收入计入财务报表,使公司的业绩看起来更好。

- 费用减少:科龙将实际发生的费用减少或者转移至其他账户,以减少财务报表中的费用支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

- 资产减值准备减少:科龙通过低估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使公司的净利润看起来更高。

2. 造假手法暴露科龙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法最终被市场和监管机构所发现。

一方面,投资者和分析师对科龙的财务数据产生了怀疑,发现了其中的疑点和不合理之处。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对科龙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找到了相关证据。

最终,科龙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三、案例分析1. 造假动机科龙财务报表造假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掩盖公司实际业绩的不佳。

科龙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和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公司的形象和吸引投资者,选择了通过虚增销售收入和减少费用等手段来美化财务数据。

2. 造假影响科龙财务报表造假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科龙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

其次,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市值缩水。

此外,造假行为还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整个行业造成为了不良影响。

3. 监管机构的作用监管机构在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证监会对科龙进行了立案调查,并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维护了市场的公平和投资者的权益。

监管机构的介入和严肃处理对于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四、教训与启示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和启示:1. 诚信经营:企业应坚守诚信原则,遵守财务报告准则,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

THANKS。
教训和启示
企业应该坚持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不要为了获取短期 利益而粉饰财务报表,否则不仅会对自身造成损失,也会 对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伤害。
03
国际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
案例一:某跨国公司关联交易舞弊案例
背景介绍
某跨国公司通过复杂的关联交易 手段,掩饰真实财务状况,以达 到误导投资者和规避监管的目的
案例二:某企业资产负债表粉饰案例
背景介绍
某企业为了获取银行贷款,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了粉饰。
舞弊手段
该企业通过虚减负债、虚增资产等方式,使得资产负债表 看起来更加“健康”。
影响和后果
银行在基于该份粉饰后的资产负债表给予该企业贷款后, 最终因为企业无力偿还而遭受损失。同时,该企业的声誉 和信誉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加强外部监管与执法力度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财务 报告的监督和检查,对发现的舞 弊行为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形成
有效的威慑。
完善法律法规
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 高财务报告舞弊的违法成本,为打 击舞弊行为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强化社会监督
媒体、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应 积极关注企业财务报告,对发现的 舞弊行为进行曝光和质疑,推动企 业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
汇报人: 2023-11-20
目 录
• 引言 • 国内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 • 国际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 • 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与治理
01
引言
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与影响
定义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故 意歪曲、隐瞒或伪造财务信息, 以误导报表使用者,达到某种非 法或不当目的的行为。
提升投资者教育与保护

做假账的法律责任_案例(3篇)

做假账的法律责任_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做假账,即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隐瞒、虚构、篡改财务数据,以误导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分析做假账的法律责任。

二、案例背景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业绩。

然而,从2010年开始,公司为了满足股东利益,开始做假账,虚增利润。

三、案例分析1. 做假账的行为甲公司为了虚增利润,采取了以下手段:(1)虚构销售收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开具虚假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

(2)隐瞒费用支出:公司对一些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隐瞒,以达到降低费用支出的目的。

(3)虚构资产:公司虚构资产,如虚构应收账款、存货等,以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在本案中,甲公司通过做假账,虚增利润,属于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甲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甲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虚增利润的数额和情节,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民事责任:甲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可能被追究民事责任,如赔偿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损失。

(3)行政处罚:甲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可能被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四、案例启示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做假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

2.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做假账的行为。

3. 强化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自觉抵制做假账的行为。

初善君:财务造假的四重境界和七个案例

初善君:财务造假的四重境界和七个案例

初善君: 财务造假的四重境界和七个案例2019-09-18财务造假是对投资者伤害最大的一种情形,没有之一。

如果以后证券法修改,财务造假还需要退市的话,那么投资者的损失将无限大。

因此任何一个在A股混的投资者都必须掌握扫雷财务造假的方法。

在财务造假的会计分录里,初善君做过初步的探讨,财务造假的目的一般是虚增利润,也就意味着利润表中净利润是虚增后,那么净利润必然转入所有者权益的未分配利润科目,与此对应资产负债表的科目必须也要有造假的科目。

所有者权益的未分配利润虚增的话,对应的要么是虚减负债,要么是虚增资产,由于调减负债比较困难,因此虚增资产是财务造假最常见的手段。

同时根据是否需要现金流量表的配合和如何配合,把财务造假分成四种境界。

1境界一:只要利润,现金流就不管了财务造假的第一重境界就是现金流完全不参与,是相对简单的财务造假形式。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虚增收入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虚增收入的方式就是虚增应收账款或者应收票据,这些虚增的收入并不会通过现金流流入企业。

这也是为什么2018年市场对现金流差的环保和中药企业如此待见的原因,也是最简单暴力的排除企业财务造假的方法。

案例一:郑百文的财务造假案。

郑百文为了上市,走上了财务造假的不归路。

其造假方式简单粗暴,公司在不符合IPO条件的情况下,成立了以财务总监为首的假账班子,通过虚增应收账款的方式,将公司打造为营业收入超40亿元的沪深两市第一大商贸零售公司。

虚增应收账款主要以商品返利的形式,公司让入住郑百文厂家以应付商品返利款为付的名义打欠条,计入当期应收账款,为避免法律纠纷,外加补充说明——欠条只供郑百文做帐,不作还款依据。

在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后,郑百文原形毕露,公司控制人将2亿元募集资金拆借挪用,总资产仅为6亿元的公司连续两年内累计录得15亿元的巨额亏损,公司濒临破产,被三联集团收购重组。

案例二:皖江物流造假案2009年,皖江物流(芜湖港)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向淮南矿业集团购买其持有的淮矿铁路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和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的100%股权,交易价格18.62亿元。

财务报告作假的案例

财务报告作假的案例

财务报告作假的案例
财务报告作假的案例
1、美国喷气机公司(Jetess)案
美国喷气机公司(Jetess)曾在2007年被指控在其2004年财务报表科目上作假,以掩饰实际的财务状况。

该公司被指控涉嫌以虚假的销售收入统计来隐瞒盈利收入较少,从而向投资公司报告虚假的财务数据。

根据司法调查,美国喷气机公司使用不正当的会计技巧,试图掩盖2004年的经营状况。

该公司涉嫌伪造了营销活动,以支持它宣布的业绩,虚报了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以及管理层非法挪用公司资金,涉及金额达数千万美元。

2、德怀特梅尔公司(Deutsche Meler)案
德怀特梅尔公司(Deutsche Meler)曾在2009年被指控在其2008年财务报表上作假,以掩盖实际的财务状况。

该公司被指控将损失电子列入营收中,以报告虚假的收益和盈利。

法院审查时查出,该公司在2008年以虚假的营业收入统计报告,在计入了营收之前,将损失电子记入营收中,从而将损失准确报告差了320万美元。

3、福克斯媒体(Fox Media)案
福克斯媒体(Fox Media)曾在2011年被指控在其2010年财务报表上作假,以掩盖实际的财务状况。

该公司被指控虚报营业额,以报告虚假的收入和利润。

法院审查时查出,福克斯媒体在2010年将其实际收入虚假地记入营收中,从而将实际的收入报告高了约3.3亿美元。

另外,该公司还涉嫌虚报了季度盈利和年度盈利,以报告虚假的财务数据。

财务报表作假形式及案例精修订

财务报表作假形式及案例精修订

财务报表作假形式及案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财务报表造假形式及案例会计造假分为三步:第一步会计凭证造假,第二步会计账簿造假,第三步是财务报表造假。

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段主要有:利用资产类账户隐瞒亏损虚增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特殊时点的时间差调节利润、虚报亏损、根据行业平均比率指标直接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等手段。

以下以财务报表会计科目为依据,结合相关造假步骤和手法进行分析。

一、表表不符根据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单位对外提供的一些报表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

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应等于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表中的净利润应与利润表中净利润的金额保持一致。

而在审计人员的审计中发现,单位表表不符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的。

就如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对一企业年度报表审计中就发现这样的问题,该企业近年来未进行任何长、短期的投资,资产负债表中长、短期投资均为零,但在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项目中却记了100万元,经检查企业投资收益账户,发现企业投资收益来源于一笔装修业务,企业为了逃避建安业营业税,而将装修收入列入投资收益,造成表表不符。

二、虚报盈亏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一些不法目的,随意调整报表金额,人为地加大资产调整利润;或为了逃税,避免检查而加大成本费用,减小利润。

报表本意是要向一些使用人提供最真实的会计信息,为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个真实的参考,但虚假的会计报表传递了虚假的会计信息,误导与欺骗了报表使用者,使他们作出错误的决策。

如深圳一辉实业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时,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均为1000万元,但至1997年,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陡然增至1个亿,后经查,这次“飞跃”纯属深圳协力、兴蒙、国正三家会计师事务所为获取高额审计费而出具了虚假审计报告所为,短短几年,该企业就凭着假报表和假报告套取银行贷款达4000多万元,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一、财务会计造假手段。

1. 虚构收入。

这就像是无中生有地变魔术。

企业会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销售交易。

比如说,和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是关联方伪装成的客户签订假的销售合同。

然后再伪造相关的发货单据,就好像真的把货物发出去了一样,其实仓库里的东西压根就没动。

最后再开个假发票,这样在账面上就凭空多了一笔销售收入。

这就好比一个人说自己卖了一堆空气,还假装收了钱。

2.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就像是心急吃热豆腐,东西还没完全弄好或者服务还没完全提供,就把收入算到账上了。

比如一个软件公司,软件还在测试阶段,有很多漏洞,但是为了让财务报表好看,就说软件已经可以交付使用了,然后把相关的收入确认了。

而推迟确认收入则是把已经到手的收入藏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就像一个人得到了一笔奖金,但是不想这个月让别人知道自己有钱,就先把这笔钱偷偷藏起来,等下个月再拿出来炫耀。

3. 费用资本化。

这就像是把本来应该是日常花销的东西,当作是一种投资。

比如说,企业日常的维修费用,本来是应该直接算作当期费用的,但是为了减少当期的成本,就把它当作是对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这样就可以把费用分摊到未来的几个期间,当期的利润就会显得好看一些。

这就好比本来是今天吃的饭钱,却硬要说这是为了以后身体好的一种投资,不把它算在今天的开销里。

4. 关联交易造假。

关联交易本来是正常的商业往来,但是造假的时候就变味了。

企业会通过关联方之间不合理的定价来操纵利润。

比如说,一个集团里有A和B两家公司,A公司生产的产品成本是100元,正常市场售价应该是150元,但是为了让A公司利润好看,就以200元的价格卖给B公司,这样A公司就多赚了一笔,实际上就是在集团内部玩数字游戏,把钱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还让外人看起来A公司很赚钱。

5. 隐瞒负债。

这就像是一个人欠了很多债,但是却不想让别人知道。

企业会把一些应该记录的负债不记录在账上。

近五年财务造假案例

近五年财务造假案例

近五年财务造假案例那我给你唠唠近五年的一些财务造假案例哈。

一、康美药业。

1. 事情是这样的。

康美药业那可是曾经的医药大白马啊。

结果呢,它玩了个超级大的财务造假把戏。

它就像一个魔术师,不过是坏魔术师,把300亿的货币资金变没了,就跟变魔术一样,“嗖”的一下,钱就没了。

实际上呢,它是通过虚增收入、虚增货币资金等一系列手段来粉饰自己的财报。

比如说它的营业收入,就像吹气球一样,越吹越大,实际没那么多业务,却硬要说自己赚了很多钱。

这可坑苦了投资者,好多人以为它是个超级靠谱的公司,把钱都投进去了,结果最后发现被骗了。

2. 后果很严重。

它的造假行为被揭露后,那股价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直线下降。

公司面临着巨额的罚款,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投资者呢,那是欲哭无泪啊,好多人一辈子的积蓄可能都搭进去了。

二、瑞幸咖啡。

1. 造假手段有点“奇葩”瑞幸咖啡啊,想在资本市场上快速走红,就动了歪脑筋。

它虚构了大量的咖啡销售订单,就好像有很多不存在的人每天都在喝瑞幸咖啡一样。

为了让数据好看,它可能把那些在店里免费送给别人品尝的咖啡都算成了正常销售。

这就好比你请朋友吃饭,结果跟别人说你朋友是来店里消费的,还赚了一笔钱,这不是搞笑嘛。

2. 东窗事发后的情况。

一旦被爆出来,瑞幸的股价那是暴跌啊。

它在美国市场可把投资者气得不轻,还面临着一系列的诉讼。

不过呢,瑞幸后来也在努力整改,想重新挽回声誉,但造假这件事给它的形象造成了超级大的污点。

三、康得新。

1. 造假过程像个谎言连环套。

康得新号称自己有很多很多钱,有一百多亿的货币资金呢。

结果啊,这都是假的。

它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等手段,把自己的财报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就好像一个人没钱却装作是大富翁一样,到处骗人。

它还搞什么关联交易,就像自己和自己玩过家家一样,把钱从左边口袋放到右边口袋,然后说这是正常的业务往来,增加了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实际上都是虚的。

2. 结局很悲惨。

被发现造假后,公司陷入了巨大的危机,股票停牌,面临退市风险。

财务报告造假案例

财务报告造假案例

案例1:资产贱买贵卖,获取投资收益母公司将优质资产以超低价卖给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再把这些资产按正常价格或高价卖出,则可获得高额价差带来的投资收益。

如:2000年年报显示,陕长岭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买母公司持有的圣方科技1000万股,随后以8元/股的价格将这部分股份转让给了美鹰玻璃实业公司,获投资收益7000万元,占2000年利润总额13360万元的52.4%。

又如世纪中天以人民币1950万元受让第一大股东持有的亚太东方通信网络有限公司40%的股权,然后以3000万美元价格转让,获投资收益21750万元,占2000年利润总额的80.1%。

不难发现,这些案例无一不具有两大特点:一、关联交易涉及的投资收益绝对金额较高;二、这些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很大。

这说明了什么呢?首先,企业利润表中高额的投资收益可能来源于关联交易,在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时,这种关联交易可以起到粉饰利润指标的作用,从而使广大投资者受到蒙蔽。

其次,如果关联交易产生的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很大,说明公司的盈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方,这就存在了上市公司通过不等价交换来进行报表粉饰的可能性。

因此,对2001年中报a股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率进行计算和排名,其前10位公司及其所涉及的关联交易如表2所示。

由表中可以看出,在2001年中报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率前10位公司中,绝大多数发生了关联交易,且关联交易涉及金额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大。

尤其是排名前5位的公司中,就有4位关联交易涉及金额与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了100倍。

说明这些高额的关联交易很可能是构成公司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

投资者应当进一步根据会计报表附注所揭示的内容,特别关注关联交易发生的时间、目的及其定价策略等。

必要时,可以运用关联交易剔除法,即: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从公司利润表中予以剔除,来分析上市公司自身获取利润能力的强弱,从而判断其利润来源是否稳定、未来的成长性是否可靠,并确定其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等。

财务反面典型案例剖析

财务反面典型案例剖析

财务反面典型案例剖析一、财务造假案例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或隐藏真实的财务状况,通过伪造、篡改财务数据等手段进行欺诈行为。

以下是几个财务造假案例:1. 假销售收入:某公司为了增加收入,虚构了大量销售订单,但实际上这些订单并没有真正的交易发生。

通过虚构销售收入,企图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2. 虚假资产评估:某企业为了提高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采用虚假的资产评估手段,将原本价值较低的资产评估为高价值,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和信用。

3. 虚增利润:某公司为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通过虚构收入、减少费用等手段,人为地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这样一来,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提高股价和市值。

4. 资金挪用:某企业的财务人员将企业的资金挪用到个人账户,然后通过虚假的交易记录来掩盖挪用行为。

这样一来,企业的资金减少,但财务报表上看不出异常。

二、财务失误案例财务失误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疏漏,导致企业财务状况不准确或损失。

以下是几个财务失误案例:1. 错误会计处理:某公司的会计人员在准备财务报表时,由于疏忽或对会计准则理解不准确,将一笔支出错误地计入了收入,导致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出现错误。

2. 资金管理失误:某企业由于对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管理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支付供应商款项,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3. 错误预测和决策:某企业在进行财务预测和决策时,基于不准确的数据和假设,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导致企业陷入困境或错失发展机会。

4. 未及时发现风险: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导致财务损失进一步扩大,甚至无法挽回。

三、财务舞弊案例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以谋取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以下是几个财务舞弊案例:1. 虚假宣传:某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故意夸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通过虚假宣传来提高企业的市值和股价。

2. 资金侵占:某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将企业的资金侵占到个人账户,然后通过虚假交易和账目调整来掩盖侵占行为。

会计舞弊案例

会计舞弊案例

会计舞弊案例会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进行虚假记账、隐瞒真相、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行为。

会计舞弊案例屡见不鲜,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和危害,并探讨如何预防和应对会计舞弊。

案例一,美国安然公司。

美国安然公司是一家曾经世界上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2001年因为涉嫌对其客户美国能源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会计舞弊而破产。

美国能源公司通过虚构收入、夸大利润等手段,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从而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安然公司作为其审计机构,未能揭露这些虚假行为,甚至还帮助美国能源公司掩盖了这些问题。

最终,美国安然公司因为失信而破产,成千上万的员工失业,投资者损失惨重。

案例二,中国金融公司。

中国某金融公司因为高管利用职权之便,虚构贷款、虚报业绩、隐瞒损失等手段进行了大规模的会计舞弊。

这些舞弊行为导致了公司的财务数据失真,投资者和客户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同时,由于公司的信誉受损,客户纷纷撤资,公司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之中。

案例三,国际知名零售公司。

一家国际知名的零售公司因为高管在财务报表中虚构销售额、夸大利润等手段进行了会计舞弊。

这些虚假数据误导了投资者和股东,导致了公司股价的暴跌,公司的声誉受损,市场信任度降低,客户流失严重,公司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

以上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会计舞弊的危害和表现形式。

会计舞弊不仅会对企业自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损害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破坏市场秩序,影响金融稳定。

因此,预防和应对会计舞弊至关重要。

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监督,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防止会计舞弊的发生。

最后,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违法成本和惩罚机制,严惩会计舞弊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构交易、虚报收入、隐瞒负债等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虚假陈述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财务造假案例,揭示其背后的动机、手段以及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

案例一:安然公司财务造假案安然公司曾是美国能源行业的巨头,但在2001年,该公司因财务造假丑闻而崩溃。

安然公司通过设立复杂的特殊目的实体(SPEs),将负债隐藏在资产负债表之外,同时虚报收入,使得公司财务状况看起来比实际要好得多。

当真相被揭露后,安然公司股价暴跌,最终宣告破产,其高管和会计师事务所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案例二:世界通信公司财务造假案世界通信公司是一家提供长途电话服务的公司,2002年,该公司被揭露通过虚增收入和隐瞒费用的方式,夸大了公司的财务表现。

世界通信公司通过将运营费用资本化,将其作为资产记录,从而减少了当期的费用,虚增了利润。

这一行为最终导致了公司破产,并引发了美国证券市场的信任危机。

案例三:中国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中国银广夏是一家上市公司,2001年,该公司被揭露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

银广夏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报收入和利润,以及隐瞒负债等手段,虚增了公司的财务业绩。

当造假行为被揭露后,银广夏的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公司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

财务造假的动机通常包括:1. 提高股价:通过虚增利润,使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产生过高的预期,从而推高股价。

2. 满足融资需求: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可能会通过财务造假来美化财务报表,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贷款条件。

3. 满足业绩考核:管理层为了达到业绩考核目标,可能会通过财务造假来实现短期的业绩目标。

财务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1. 虚构交易:通过虚构不存在的交易来虚增收入和利润。

2. 资产评估不实:对公司的资产进行过高的评估,从而虚增资产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报表造假形式及案例会计造假分为三步:第一步会计凭证造假,第二步会计账簿造假,第三步是财务报表造假。

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段主要有:利用资产类账户隐瞒亏损虚增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特殊时点的时间差调节利润、虚报亏损、根据行业平均比率指标直接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等手段。

以下以财务报表会计科目为依据,结合相关造假步骤和手法进行分析。

一、表表不符根据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单位对外提供的一些报表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

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应等于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表中的净利润应与利润表中净利润的金额保持一致。

而在审计人员的审计中发现,单位表表不符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的。

就如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对一企业年度报表审计中就发现这样的问题,该企业近年来未进行任何长、短期的投资,资产负债表中长、短期投资均为零,但在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项目中却记了100万元,经检查企业投资收益账户,发现企业投资收益来源于一笔装修业务,企业为了逃避建安业营业税,而将装修收入列入投资收益,造成表表不符。

二、虚报盈亏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一些不法目的,随意调整报表金额,人为地加大资产调整利润;或为了逃税,避免检查而加大成本费用,减小利润。

报表本意是要向一些使用人提供最真实的会计信息,为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个真实的参考,但虚假的会计报表传递了虚假的会计信息,误导与欺骗了报表使用者,使他们作出错误的决策。

如深圳一辉实业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时,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均为1000万元,但至1997年,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陡然增至1个亿,后经查,这次“飞跃”纯属深圳协力、兴蒙、国正三家会计师事务所为获取高额审计费而出具了虚假审计报告所为,短短几年,该企业就凭着假报表和假报告套取银行贷款达4000多万元,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有些单位把会计报表变成随意拉缩的弹簧,拉缩出许多为已所用的会计报表,有的单位对财政的报表是穷账,以骗取财政补贴等多种优惠政策,对银行的报表是富账,以显示其良好的资产状况,骗取银行贷款;对税务的报表是亏账,以偷逃各种税款;对主管部门的报表是盈账,以显示其经营业绩,骗取奖励与荣誉等,这样随意调节会计报表,最后所导致的结果是国家受损失,少数人中饱私囊。

三、表账不符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分析填列的,其数据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会计账簿所记录的数据,因此,表账必须相符。

但在审计人员的审计过程中:发现表账不相符的情况却比比皆是。

如某单位为了增大管理费用,直接在损益中多计管理费用10万元,在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增大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金额,造成表账不符。

四、报表附注不真实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补充,主要是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包括对基本会计假设发生变化;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增减变动(报表主要项目的进一步注释),以及或有某项或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不可调整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说明等。

但有些单位却采用“暗渡陈仓”的手法,在会计核算中已改变了某些会计政策,但在报表附注中不作说明;或虽不影响报表金额,但对该单位的一些经营活动及前途有极大影响的事项不做说明,欺骗报表使用者。

如在检查某企业时,该企业年初和年中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完全不同,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此变更须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但该企业并来做出披露,用以掩盖其调低成本、虚增利润的不法企图。

又如某上市公司报表日后发生重大经济损失,该公司担心影响公司业绩,没有将此变化在附注中披露,而欺骗报表使用人。

五、编制合并报表时弄虚作假根据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凡是能够为母公司所控制的被投资企业都属于其合并范围,即所有的子公司都应当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根据此规定,合并会计报表的弄虚作假主要有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不当,将符合编制合并报表条件的未进行合并,不符合编制合并报表条件的而予以合并或不按规定正确合并,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抵销项目不完整,尤其是内部债权债务不区分集团内部和外部的往来,使得合并抵销时不能全部抵销;合并损益表也存在内销和外销部分没有正确区分,使得内部交易金额不能全部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算错误等现象。

如某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与下属子公司的内部销售收入未做抵销,而只是简单地相加,则造成虚增销售,浮夸业绩,信息失真的严重后果;还有的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下属已”关、停、并、转”的子公司也纳入合并范围,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真正的参考价值。

造假原因:(1)为了应对企业内部考核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通常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奖金、工资和职务提升的依据。

如果本年度不能实现企业下达的各项指标,则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奖金就会减少,工作岗位也可能丢掉,所以,这种短期目标行为为财务报表造假提供了动机。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涉及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涉及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到其提升、奖金福利等方面。

因此,为了能在经营业绩上多得分,企业就有可能会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包装、粉饰。

可见,基于业绩考核而进行的财务报表造假是最常见的动机。

(2)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任何一个贷款者都不愿与经营不佳、面临倒闭的企业合作。

这就为那些运营不好的企业进行报表造假提供了“温床”。

企业为了获得外界的资助,就需要通过财务报表来欺骗舆论和外界。

(3)为了发行股票早日上市股票发行分为首次发行和后续发行(配股)两种情况。

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0%,无形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比重不高于20 010,并且连续三年赢利的企业才有条件申请上市。

另外,股票价格的高低也与企业经营状况有很大关系。

一来这样,准备上市的企业为了能够多募集资金,就必须“塑造”优良业绩的形象,其主要手段就是在设计股份制改革方案的时候,对财务报表进行造假。

还有一种情况是,上市企业希望能够后续发行,这首先需要符合配股条件,即企业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必须在10%以上。

这样一来,10c70的配股就成了上市企业的“生命线”。

特别是已经有一两年达到要求的企业往往会伪造报表,以求顺利过关。

(4)为了逃避缴税和操纵股价所得税的上缴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来进行计算的。

具体方法是,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企业所适用的所得税率。

企业为了达到偷税、漏税、减少或者推迟纳税的目的,往往会对会计报表进行造假。

另外,还有的企业通过伪造财务报表虚增利润“多交税”o这些企业的目的是为了造成一种假象,表明自己的“赢利能力”良好,同时也为了操纵股价。

(5)为了推卸企业和个人的责任为了推卸企业和个人责任而造假的情况见表15 -1所述。

3.报表造假的具体手法(1)利用潜亏挂账,实现利润“增值”企业为了提升当期的经营业绩,按会计准则本应当期处理的费用,企业故意不遵守会计准则,将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投资损失、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重大或有负债及有关损失长时间挂在账上,将原本属于当期的费用记人上述有关账户中留待以后处理,从而使资产“保值”,利润“增值”。

挂账的具体方式如图15 -3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这种挂账方式的损失是由于当期某种原因造成的,但企业若有意不在当期处理,使当期费用减少,则可以达到操纵利润目的。

(2)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差异,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选择余地,企业根据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原则进行选择。

经常变更会计政策,以达到人为操纵利润的目的。

具体方法见表15 -2。

(3)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会计利润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消除资产泡沫。

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款减值准备计提多少,采用哪种方法计提则是由企业预计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通过职业判断来确定。

由于会计制度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现有规定的可选择空间较大,而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与外部环境容易形成内部人为控制局面,这就给企业留下较大的可操纵利润的空间。

(4)利用会计估计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操纵利润由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在对经济交易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对相关事物进行合理判断。

这种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会计判断就是会计估计。

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内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中,会计估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的企业利用会计估计操纵会计利润。

操纵会计利润最常用的会计估计方法见表15 -3。

会计估计会受到资产质量、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由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以往的经验来判断。

会计估计方法与结果不同会导致不同的会计信息。

因此,企业的会计估计也应当保持一致而不得随意变更。

(5)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内销范围,调整利润总额利用虚假销售造假见表15 -4。

(6)利用关联方交易调整利润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化经营日趋明显。

企业运用兼并、重组、控股等资本运营手段使得集团公司企业间关系日渐复杂,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大量存在。

这些关联方交易操纵了企业利润,粉饰了财务报表,掩盖了企业真实的赢利能力和投资风险,欺骗报表使用者。

(7)用经常性收入操纵报表用经常性收入操纵报表的手法见表15 -5。

第二节财务报表造假的甄别1.报表造假的常见特征虚假的会计信息的常有特征见表15 -6。

2.报表造假的甄别方法甄别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造假现象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15 -4所示。

(1)分析性复核法分析性复核法的具体内容见表15 -7。

(2)虚拟资产剔除法虚拟资产剔除法是指为了正确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规模和经济实力,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金周转率等指标时,把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资产、递延税款、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加以剔除,然后再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把虚拟资产从资产总额中剔除,分析者就可以得到相对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般来说,对于正常运行,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虚拟资产所占的比重小,剔除虚拟资产后对企业整体报表分析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而当采用虚拟资产剔除法分析得出的结论与没有剔除虚拟资产所分析的结论大相径庭时,说明企业极有可能采用虚拟资产挂账等手段来粉饰了财务报表。

(3)应收和应付款造假甄别法识别利用应收和应付款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是分析应收账款的质量,特别应注意年末应收账款的变化情况。

分析者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第一,大胆怀疑年底突发性产生的与应收账款相对应的营业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