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8094d4aaea998fcd220e57.png)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一、说教材(一)教育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第二课时。
“小数大小的比较”包括:①小数位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进一步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是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比较到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的掌握过程,即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往往仿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只根据小数位的多少来判断小数的大小,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清“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说教法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
采用直观、启发、讨论、抢答、尝试、练习等多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我通过本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看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共分五个环节进行:①温故互查引入新课;②设问导读学习新知;③自我检测发现问题;④巩固练习总结;⑤课堂检测。
(一) 温故互查引入新课通过2人小组复述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即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
利用3、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自然选商场买一支钢笔,结果发现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3.50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引出课题今天开始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重叠问题》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重叠问题》青岛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a04a777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f.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重叠问题》青岛版(五四制)一. 教材分析《重叠问题》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章,主要介绍了重叠问题的概念、性质和解决方法。
本章内容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重叠问题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践操作的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简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重叠问题较为抽象,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重叠问题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认识重叠问题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解决重叠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重叠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重叠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重叠问题的意义。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重叠问题。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解决重叠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物、幻灯片等。
2.学具: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入重叠问题的概念。
例如,展示两张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的物体是否有重叠部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重叠问题的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重叠问题的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47b60f45ef7ba0d4b733b06.png)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备课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
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
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
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小组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
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线和角,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与相交,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综合应用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2284444d4d8d15abe234eeb.png)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班级四年级2019 年 8 月 28 日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编排体系,及全套教材的特点,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特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认识多边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观察物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乘法运算律与简便运算。
用字母表示数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认识多边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统计表。
让学生先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会根据简单的统计表合成复式统计表,学会看懂统计表并会进行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简便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运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难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空间观念的培养。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2范文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2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95bde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9.png)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2范文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点难点:1、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具体内容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2、学生思考:(1)有几种搭配方案(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1、组内研讨(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合作交流(约10分钟)2、汇报交流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分别列式解答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3、研究其它方案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
全册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四制青岛版)
![全册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四制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f5d221783e0912a3162a24.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分析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五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
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
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目的要求:数与代数:1. 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a0bf1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e.png)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一一——————-—用字母表示数、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l、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l、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于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于米?板书: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 25 >2=503 25X3=754 25X4=100000000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篇)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51e0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2.png)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篇)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3、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4、多渠道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计数单位十万和亿。
教学难点: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个小组的学生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为了使同学们读到更多的书,这两年我们学校增进了很多的图书。
在一些中学和大学校园里还建有规模更大的图书馆,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生:想。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书十万册)(指一名学生)你的表情告诉大家,你有话想说。
生:书真多啊。
师:老师还带来一组咱们班同学从网上查找的资料,谁来读给大家听?(课件展示课本上所提供的一段资料)中山大学图书馆累计藏书约4086000册。
山东省图书馆累计藏书约5094600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21600900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累计藏书约119000000册。
指一名学生试读,生面露难色,眉头紧皱。
师:大家遇到困难了,生活中像这样的大数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生活中这样的大数。
(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认识)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感知十万的数。
(1)师:同学们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的书有很多,十万是多少呢?谁来说说看。
学生自由说。
用课件出示:1小盒订书钉有1000个。
师:我们一起数数看一大盒装了几小盒呢?(课件动态演示,学生数)引导学生继续往下想:两大盒有多少个订书钉?3大盒呢?5大盒、8大盒、9大盒、10大盒呢?学生跟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
课件动态演示十大盒订书钉叠在一起的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十万是多少?师生共同小结:十个一万是十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65c5175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2.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明确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 求平均数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步骤,即先将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3. 平均数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求平均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差异。
(2)提出问题: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平均数的概念。
(4)教师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5)学生动手操作,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5. 布置作业:布置与平均数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求法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85db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e.png)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案标题: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够应用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三位数和四位数的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3. 能够应用数轴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
4. 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简单应用分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四则运算的应用。
2. 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3. 数轴的应用。
4. 分数的概念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1. 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2. 数轴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具:数轴、计算器、小黑板、彩色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小黑板上写出一个四则运算题目,让学生口算并回答结果。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数的读法和大小比较。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四则运算的概念和应用场景,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2. 教授三位数和四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方法。
3. 引导学生理解数轴的概念,并演示如何利用数轴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
4. 引入分数的概念,通过图形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三、教学实践(2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四则运算的应用和数的大小比较。
2. 利用数轴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
3. 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练习,如分数的读法、简单分数计算等。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进行小结。
2.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鼓励学生拓展思维,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疑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四则运算、数的比较和分数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讲解、练习、合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ca7205cc7931b765ce15c2.png)
目录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共六课时) P1---P18 万以上数的读法(1课时)万以上数数的写法(2课时)万以上数的比较和改写(1课时)近似数(1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第二单元泰山黄金周——计算器(共2课时)P20---P25第三单元扬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 P27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课时) P32积的变化规律(第五六课时) P43含有乘法的的三步混合运算(第八课时)P53整理与复习(第十课时)P58第四单元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平行与相交(第一课时) P63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第三课时) P67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第四课时) P70第五单元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第一课时) P76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第二课时) P78除数是两位数的练习(第三课时) P81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第四课时) P83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练习(第五课时) P85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第六课时) P88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第七课时) P91回顾整理(第十课时) P100第六单元统计统计(第一课时) P105我学会了吗(第二课时) P107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认识亿以内的数。
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认识亿以内的数,会读、写亿以内的数和整万、整亿的数,感受这些大数的实际意义。
了解十进制记数法,会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认识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认识的数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材分三段编排:第一段结合实例,教学认、读、写亿以内的数;第二段教学了解十进制记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第三段教学认识近似数,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本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本教案)青岛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c8723ea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7.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本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理解数的性质和分类,能够运用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和计算(1)数的概念: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
(2)数的性质: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
(3)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量的计量(1)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计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2)时间、货币、温度等计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3. 图形的认识(1)平面图形:点、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2)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
4.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图表的制作。
(2)数据的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数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3. 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数的认识和计算(4周)(1)数的概念和性质(2周)(2)数的运算(2周)2. 量的计量(2周)3. 图形的认识(3周)4.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3周)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 结果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青岛版五四制)。
2. 辅导资料:数学练习册、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
3. 多媒体资源:数学教学视频、数学课件等。
4. 网络资源:数学学习网站、数学论坛等。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4c52ca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d.png)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编排体系,及全套教材的特点,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特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认识多边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观察物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乘法运算律与简便运算。
用字母表示数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研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研究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放置了观察物体、认识多边形两个单位,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由过程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肯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放置了复式统计表。
让学生先学会求均匀数的方法,并会根据简单的统计表合成复式统计表,学会看懂统计表并会进行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理想生活中的作用,构成统计的看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简便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运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难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空间观念的培养。
3.本册教材的基础和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信息窗1第二课时一、练一练、用竖式进行计算。
43.2÷6 89.52÷8 21.6÷18 52.5÷15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子:(1)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长城号”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让学生列式,自己尝试着进行竖式计算。
(2)汇报结果。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2.5看成25,当成整数除法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再缩小10倍。
生2:我用竖式进行计算。
(让该生到讲台上板演)0. 5 (当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个位 52. 5 不够商1,就要在商的个位写上“0”补位)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商0呢? 2 5 ————0(3)验证结果(用乘法进行验算)练习:4.5÷5 19.2÷24 10.8÷12 17.5÷35 1.2÷3 三、绿点子问题:平均每天发电多少亿千瓦时?1、学生有了前面的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或是小组进行解决。
2、集体进行交流、总结。
3、小结:除到被除数末位仍有余数,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4、小电脑:让学生独立计算13÷2。
四、想一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小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信息窗1 第三课时自主练习:第3题:是除法的意义的题,学生可以独立解决。
第4题;口算,让学生自己先在心里计算,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个组的正确率和速度快,奖励小红旗。
第5题: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计算难点的练习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交流时,要抓住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讲解。
让学生深入讨论,41纠正。
第6题:让学生独立去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第7题:是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式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算,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演算的好习惯。
第8题:求蓝鲸的体重是大象的多少倍?是一道最基本的除法应用题。
学生独立完成。
第9题:判断对错。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并让学生说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应如何改正?以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第10题:出示的主题图有点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表格中所给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第11题:是一道综合应用小数乘除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互相交流,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第二问学生解答时有一定的困难,应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
第12、1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集体进行订正。
信息窗2教学内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三峡工程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谈话:三峡风景宜人,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雄伟壮观,每年都有许多人到这里观光游玩。
下面我们就跟随着游客一起去观看以下吧。
出示情景图。
根据图画上的信息,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教师板书1、最大的闸门的面积是多少?2、闸门的高度是小男孩身高的多少倍?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下面我们先来研究第2个问题吧。
学生讨论列式。
二、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板书:38.5÷1.4 师:这个式子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学生比较后回答:这个算式的除数是小数,前面学的除数是整数。
师:那除数是小数,该怎样算?学生思考,想办法。
通过讨论知道“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计算是可行的”。
师:那么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呢?想好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等待全班交流。
三、组织交流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介绍展示你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小组42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要注意倾听。
(学生介绍想法。
)师:刚才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对这几个组的想法你有什么不同的问题要问?(学生质疑、解疑,弄清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在7的后面。
然后比较理解后,回答问题。
)师:转化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我们在计算时,我注意被除数与除数的小数点移动的位数要相同,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四、拓展应用1、试一试3.8 91.2 0.18 0.756 2、自主练习第1题第一行。
3、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方法。
)五、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简要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信息窗2 第二课时一、自学绿点子1、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再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
0 .77 38 . 50 为什么要添“0”。
集体进行交流,弄明白被除数末位为什么要添0。
2、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注意的事项。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先吧除数转化成整数,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二、自主练习:1、第一题,后两行。
独立填写,讲明道理。
集体订正。
2、火眼金睛辩对错。
引导学生仔细分辨,剖析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3、第4题,让学生分组比赛做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第5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练习时,让学生明白内容后解答。
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买大瓶的也不一定合算。
5、第6题,口算。
6、第7题,结合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时让学生明白题意,引导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重点解决两种速度相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7、第8题,寻找计算小数除法规律的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变化特点,发现算式中隐藏的规律。
8、第10题,做题时利用规律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理由。
9、第11题,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联系时,引导学生学会看购物小票,知道小票上46.00是单价,27.60是总价。
10、第12题,是地理知识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练习题,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尽量多的问题解决,结合计算向学生进行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教育。
11、第13题,是生物知识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练习,放手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独立解答。
43信息窗3一、教学内容:116页—121页《求商的近似值》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2、通过运用尝试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积极探索知识的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掌握求出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使学生明确,取商的近似值时,计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为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1、计算下面各题:1.54×0.2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38×6.72(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2、揭题:跟小数乘法一样,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除得的商也可以用“四舍五入”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商的近似值)二、尝试1、出示课本中的第二个红点子,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计算,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①、计算时你们发现了什么?②、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生:不用再除了,能想出继续除下去的商和余数。
)小结:有的小数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为,继续除下去商和余数不断地重复出现。
给这样的小数定义(像2.4666??2.1756756??5.606060??,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小数除法中循环小数的情况。
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电脑”一题。
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有限小数。
如:11.578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
如:3.1818?? 三、求商的近似值。
1、求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让学生列式计算)汇报结果:所得的商是5.606060??是个无限循环小数。
这种情况,要用“四舍五入”求出商的近似值。
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算到第二位。
如果要求保留三位小数,就要算到第四位。
然后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
2、比较求积或商近似数的异同点。
师问:求积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分清:求积的近似值要算出乘得的积以后再取近似值(如复习题);而求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
44五、巩固练习第1题是求商的近似值的基本练习题。
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让学生结合每一道题说明求商的近似值的具体方法。
信息窗3 第二课时自主练习:第2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并让学生结合每一道题说明求商的近似值的具体方法。
第3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认识图中的海洋动物,再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提出和解决用小数出发解决的问题,并求商的近似值。
第4题:巩固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题。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判断哪是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
同时,还可以提出要求,让学生求商的近似值。
第5题:联系实际巩固求积和商的近似值。
让学生独立解答,通过交流和订正,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求近似值的方法。
第7题:引导学生初步参与社会生活的练习。
先使学生明白表中的数据反映的内容和内在的联系,然后引导学生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开阔视野,初步了解有关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知识。
第9题:让学生在了解图中信息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
第10题:解决现实问题的题。
让学生看懂邮资表,明白续重、零数加收的含义,然后再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
第11题:综合练习。
让学生明白图中的信息和所提问题的意思,然后分析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第12题:通过找规律加深对循环小数认识的练习题。
让学生根据前四道题的结果推想规律。
信息窗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2—12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
2、能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高度概括与总结。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认真严格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1、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
3、归纳总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播放录象:三峡安置移民的录象。
并结合课前的调查资料,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谈感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移民中的具体情况(看信息窗4)二、探索研究新知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幅图,图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⑴、一、二期一共要移民多少万人?45XXXX年第一学期数学全教案四年级(XXXX年9月1日)赵卉婷XXXX年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安排时间过的好快,转眼间愉快的假期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