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的病因 窝洞的分类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表现、诊断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表现、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22fa42e700abb68a882fb05.png)
静止龋:龋病发展至某一阶段,由于龋病环境发生变 化,隐蔽部位变得开放,原有致病条件发生变化, 龋病损不再继续进行,损害保持原状,叫做静止龋。 例如:相邻牙被拔除;医咬学p合pt 面龋部分磨平 37
慢性龋
医学ppt
38
3.继发龋:龋病治疗后,由于: (1)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
形成菌斑滞留区 (2)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严密 (3)病变组织未去净
医学ppt
17
损害主体:
1.病理改变的主要部分; 2.矿物质大量丢失,硬度降低; 3.釉柱纹理等正常结构破坏; 4.可有球菌和短杆菌。
脱矿:该层孔隙所占容积约为5%-25%
医学ppt
18
表层:
1.表面虽有脱矿,但是结构相对完整; 2.表面干燥后呈白色或白垩色; 3.对细菌、低分子糖等有较高的通透性;
医学ppt
52
一、龋病的诊断:
(一)龋病的检查、诊断方法:
1.问诊?(部位、疼痛的性质)
2.视诊(色泽、外形)
3.探诊(粗糙、钩拉、插入感)
4.X-Ray
5.牙髓活力测试
6.光投照法
医学ppt
53
问诊:
询问患者有无刺激痛或激发痛 刺激痛:患牙遇到冷热刺激时引起疼痛或不适, 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激发痛:患牙遇酸甜刺激时引起患牙疼痛加重, 解除刺激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缓解或减轻。
医学ppt
75
3.深龋: 病变进展到牙本质深层。
医学ppt
76
诊断要点
症状:患牙有明显的冷热酸甜刺激痛;食物嵌塞痛;探
诊敏感;绝无自发痛。
检查:
色:龋坏部位为黄褐色或黑色。
形:已形成深龋洞。
质:探洞内有较多软化牙本质和食物残渣。 探 诊:洞底极为敏感,但无露髓孔。
龋病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龋病的分类及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75e6e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b.png)
龋病的分类及诊断标准一、按龋病的发展速度分类1.急性龋(acule cines)急性龋发展速度快,数月可见组织多见于青少年恒牙或儿童乳牙。
由于发展速度快、牙髓组织尚未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就已发生感染、坏死。
2.猖獗龋(rampant eries)又称猛性龋。
是急性龋的一种形式,表现为在短时间内全口多个牙发生较严重龋坏。
龋损内有大量软化牙本质,呈浅黄或灰白色。
猖獗龋多见于全身系统性疾病累及了口腔局部环境。
如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破坏了唾液腺,引起唾液的质和量的改变。
患有SJOren综合征患者易患猖獗齲。
3.慢性齲Chronc caries)慢性龋发展速度缓慢,持续数年而不累及牙髓。
慢性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急性龋。
龋坏组织呈棕褐色或棕黑色,较干燥。
用挖匙不易剔除。
髓腔内成牙本质细胞受到长期慢性刺激,修复牙木质形成量多,成人和老年人龋病多属此种。
4.静止龋(static caries)静止龋指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局部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原来隐蔽的龋坏暴露于口腔。
细菌和食物残渣易被进食、漱口或刷牙所去除。
菌斑不能形成,失去了代谢产酸的条件,龋病发生停止。
静止龋牙本质呈黑褐色、坚硬,多见于牙齿浅而平坦的颌面和邻面的龋损,典型的例子是第三磨牙拔出后第二磨牙远中邻面浅龋或中龋往往停止发展而成为静止龋。
二、按龋病的深度分类1.浅龋(shallow caries)一般指牙釉质龋和牙骨质龋,浅龋一般无明显牙体缺损或仅有牙面局部色泽改变。
2.中齲(middle caries)指龋病发展到牙本质浅层,中龋一般可见龋洞形成。
由于龋坏通常沿釉牙本质界发展,临床往往出现表面范围小,而实际内部龋损已很广泛,颌面窝沟龋多形成潜行性龋坏。
3.深龋(deep caries)指已发展到牙本质中层或深层的龋坏。
深龋临床上多有明显龋洞形成,龋洞内含有大量软化牙本质或食物残渣。
(二)龋病的诊断标准1.浅龋发生于釉质层或牙骨质层的龋病。
光滑面的浅龋呈白色褐色或黄褐色斑点改变。
口腔内科龋病1
![口腔内科龋病1](https://img.taocdn.com/s3/m/67cec5d4ce2f0066f53322dd.png)
蛋白溶解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 化学(酸)学说 寄生腐败学说 外源性理 论 内源性理 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虫牙学说
致病因素
• 1944年由Gottlieb和Frisbie等通过实验和观 察提出; • 内容:龋病的早期损害首先发生于牙体的有机 物存在的部位,即牙釉质内的釉板、釉柱鞘、 釉丛和牙本质小管,牙面微生物产生的蛋白水 解酶使这些区域的有机物分解、晶体分离,结 构崩溃,从而打开了细菌侵入的通道,致使细 菌侵入,产酸使无机盐溶解。
致病因素
致病因素
• 虫牙学说 亚述;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
致病因素
致病因素
虫
齿
龋
= 齿 + 禹 (虫 )
致病因素
龋病病因学
内源性理 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虫牙学说
致病因素
• 体液学说
龋病是由于辛辣和腐蚀性液体的
内部作用而发生
中医认为龋病是由于阴阳五行失
调所致
致病因素
• 活体学说
龋病是由牙内部发生的
致病因素
龋病病因学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蛋白溶解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 化学(酸)学说 寄生腐败学说 外源性理 论 内源性理 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虫牙学说
致病因素
• 1955年由Schatz和Martin等提出 • 内容:龋病的发生是由于牙面上的蛋白溶解细 菌(如角蛋白溶解性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 牙釉质的蛋白质和其它有机成分分解,其产物 包括各种酸根阴离子、胺基、氨基酸、肽等, 具有螯合特性,在牙齿局部形成高浓度的螯合 剂,与牙齿中的钙螯合,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 ,这样牙齿就脱矿并溶解了。所以牙齿的脱矿 不一定在酸性环境中才发生,在中性甚至碱性 环境中也能发生。
窝沟龋、牙本质龋
![窝沟龋、牙本质龋](https://img.taocdn.com/s3/m/bd738e1814791711cc79176a.png)
二、脱矿层
位于透明层浅面,是细菌侵入前,酸的扩散导致的脱矿改变。 光镜下:渗透性增加 色素沉着 棕黄色。
此层因无细菌侵入在龋病治疗中曾认为可加以保留,但在实际操 作里,很难区分受细菌感染或未受细菌感染的牙本质,故在临床 备洞时,应将脱矿软化牙本质去除。
三、细菌侵入层
位于脱矿层浅面,此区细菌侵入小管并繁殖,有的小管被细菌所 充满。 牙本质小管扩张变性,扩张的小管可以呈佛珠状,病变进一步发 展管周牙本质变薄,甚至破坏崩解,相邻小管互相融合,形成大 小不等的坏死灶。坏死灶大多呈卵圆形,与牙本质小管平行,内 含坏死组织和细菌。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镜)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镜)
牙本质龋
牙本质龋
牙本质龋
C
B A
A:透明层;B:脱矿层;C:细菌侵入层
牙本质龋
B A
牙本质龋 A:细菌侵入层;B:坏死崩解层
A
B
牙本质龋切片
A:细菌侵入层;B:坏死崩解层
牙本质龋切片:细菌侵入牙本质小管
液 化 坏 死 灶 ( 星 号 )
釉质牙骨质界相对薄弱。
牙龈退缩易暴露。 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
牙周袋内牙骨质龋形成
牙骨质龋沿穿通纤维向深 处扩散
龋 坏 沿 牙 骨 质 层 板 扩 散 , 形 成 裂 隙
龋 坏 沿 穿 通 纤 维 侵 入
牙骨质龋
菌斑(P)的深面牙 骨质龋形成,部分 牙骨质脱落(箭头)
形 成 根 部 牙 本 质 龋
表层
成因:与釉柱排列方向一致。
注意:咬合面窝洞,口小底大。 病损体部
暗层
透明层
(二)牙本质龋
病因: 多由釉质龋向深层发展所致。
少数可以由根部牙骨质龋发展而来。
black窝洞分类的是根据
![black窝洞分类的是根据](https://img.taocdn.com/s3/m/6b42583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e.png)
black窝洞分类的是根据black窝洞分类的是根据龋洞发生的部位。
black窝洞分类:1、Ⅰ类洞:任何牙面的窝沟点隙处发生X损时形成的窝洞,如磨牙和前磨牙的雯面窝沟、切牙的舌侧窝、下磨牙的颊沟和上磨牙的舌沟处的龋损。
2、Ⅱ类洞:前磨牙和磨牙的邻面X损形成的窝洞。
3、Ⅲ类洞:切牙和尖牙的邻面病损,未累及切角时形成的窝洞。
4、Ⅳ类洞:切牙与尖牙的邻面病损,已累及切角时形成的窝洞。
5、Ⅴ类洞:所有牙齿唇(颊)或舌面近龈三分之一处的病损形成的窝洞。
扩展资料:1、Ⅰ类洞的制备:Ⅰ类洞多为单面洞,但当龋损波及颊、舌侧面时,应制成复面洞。
单面洞应底平、壁直,窝洞深度达釉牙本质界处。
较深的龋损不必要求窝洞底平整,在去尽腐质后可借助垫底形成平底。
复面洞时,颊面或舌面窝洞的龈壁应与牙长轴垂直,其近远中和颊舌宽度均不小于一点五毫米。
近、远中壁相互平行并垂直于龈壁,轴壁与龈壁垂直。
要面鸠尾固位形的洞形要求同单面洞。
鸠尾峡的宽度不小于一点五毫米,用高速气涡轮牙钻(裂钻)沿颊沟或舌沟向更面中央窝沟或远中窝沟扩展形成鸠尾形。
洞底髓壁与轴壁垂直,形成梯阶。
2、Ⅱ类洞的制备:Ⅱ类洞依病变破坏范围可制备单面洞或复面洞。
当病变已累及接触区时,应制备复面洞;若病变未累及接触区,为避免过多磨除健康的牙齿组织,可从邻面制备单面洞;如果从邻面操作极为困难,也可制成复面洞,从更面进行操作。
Ⅱ类洞多数情况下需制备成复面洞。
邻面部分制备:用裂钻从近远中边缘嵴处开辟洞口,钻轴与牙面垂直,洞口的大小与邻面破坏范围一致。
将邻面洞制备成盒状洞形,龈壁与轴壁垂直,宽度不超过两毫米。
颊舌壁位于自洁区并在要方略靠拢,使龈方颊舌壁间距略大于牙合方。
3、Ⅲ类洞的制备:视病变范围的大小和邻面的存在与否可备成单面洞或复面洞。
单面洞的制备:XX范围较小,龋洞的颊、舌壁有一定厚度且同时伴有龋损侧邻牙缺失,可制备单面洞。
用倒锥钻从邻面去除龋损腐质。
按单面洞制备方法将窝洞制备成与X牙邻面外形相一致的三角形,洞底与牙面形态一致呈凸形,深度达釉牙本质界即可。
窝洞的分类与结构
![窝洞的分类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f8b82d6dd36a32d7275812e.png)
窝洞的分类与结构窝洞的分类:I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I类洞――为发生在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II类洞――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V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V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VI类洞-前牙切嵴或后牙牙尖发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窝洞结构:①洞壁――侧壁:与牙面垂直的洞壁。
包括冠部的釉质壁和牙本质壁、根部的牙骨质壁和牙本质壁(另外分类有颊壁、龈壁等)。
髓壁:位洞底覆盖牙髓的洞壁。
包括轴壁(与牙长轴平行)、牙合面髓壁。
②洞角――洞壁相交形成的角。
③洞缘――窝洞的侧壁与牙面相交成的边缘。
④窝洞的抗力形定义?抗力性的主要结构及其要求?答:抗力形: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的牙体组织获得足够的抗力,在承受咬合力是不折裂的形状。
基本结构及要求:1、盒面洞型――最基本的抗力形,底平壁直。
2、阶梯结构――双面洞的牙合面洞底与邻面洞的轴壁成阶梯,髓壁与轴壁相交的轴髓线角要圆钝。
3、洞深――釉牙本质界下0.2~0.5mm,即牙合面深1.5~2mm,邻面洞1~1.5mm(洞外形成圆缓曲线,去除无基釉,外形超过颊舌间距的一半的薄壁弱尖应减低)⑤窝洞的固位形定义?固为形的主要结构及其要求?答:固位形:防止充填体在侧向或垂直方向力量作用下移位、脱落的形状。
基本结构及要求:1、侧壁固位――即盒面洞形,最基本。
2、倒凹固位――在洞底侧髓线角点角等处向侧壁牙本质做潜入小凹或固位沟,以0.2mm为宜。
3、鸠尾固位(常用)――由鸠尾峡和膨大的尾部组成,峡部起扣锁作用。
多用于双面洞,后牙在牙合面做鸠尾,前牙在舌面做鸠尾。
后牙峡部宽度为颊舌尖的1/4~1/3,前牙为邻面洞舌方宽度1/3~1/2.4、梯形固位――多与鸠尾固位合用于双面洞,将邻面做成底大顶小的梯形。
口腔浅中深龋的诊断标准
![口腔浅中深龋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03ae7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0.png)
口腔浅中深龋的诊断标准口腔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于齿面的酸性环境导致牙釉质和牙本质溶解,最终形成龋洞。
根据龋病的程度和范围,可将龋洞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三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口腔浅中深龋的诊断标准。
一、浅龋的诊断标准:1.龋洞仅限于牙釉质:浅龋主要发生在齿面上方的牙釉质层,当牙釉质溶解形成龋洞后,可以看到明显的棕褐色或黑色龋斑,但齿本质尚未受到破坏。
2.牙釉质表面不平整:浅龋会导致牙釉质表面出现溶解、凹陷或齿面起伏不平的现象。
3.反光性降低:受到龋病的影响,牙釉质变得疏松、颜色改变,使其反光性降低。
二、中龋的诊断标准:1.涉及牙本质:中龋是指龋洞已经扩展至牙釉质和牙本质交界处,病灶已经进入了牙本质层。
2.牙髓刺激症状:由于中龋已经侵蚀到牙髓区域,牙髓受到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牙痛、牙冷热敏感或牙髓炎等症状。
3.可见龋洞的解剖形态:通过口腔检查或X光摄影,可以清晰地看到龋洞的解剖形态,包括龋坑、龋洞和牙本质被龋病侵蚀的范围。
三、深龋的诊断标准:1.牙本质受到广泛破坏:深龋是指龋洞已经穿透牙本质层,病变范围较广泛,可能涉及到牙釉质、牙本质乃至牙髓。
2.牙髓病变:由于深龋已经侵蚀到牙髓层,可导致牙髓炎、牙齿发炎、脓肿形成等牙髓病变。
3.可见龋洞的解剖形态:类似于中龋的诊断标准,通过口腔检查或X光摄影,可以清晰地看到龋洞的解剖形态。
除了以上的诊断标准外,还需要通过X光摄影来确定龋洞的深度和范围。
诊断龋病时,牙医通常会使用X光片来观察牙齿的解剖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
借助X光片,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龋病的发展情况,并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口腔浅中深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龋洞的范围、牙本质是否受到侵蚀、牙齿是否出现刺激症状以及X射线检查结果等。
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预防龋病的进一步发展,保持口腔健康。
因此,个人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接受专业的牙医治疗。
预防胜于治疗,定期刷牙、使用牙线、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是预防龋病的重要手段。
龋齿
![龋齿](https://img.taocdn.com/s3/m/d70a56f4aef8941ea76e051c.png)
龋病锁定[qǔ bìng]龋齿一般指龋病本词条由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周学东(主任医师)审核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汤亚玲(副主任医师)审核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
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
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
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目录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鉴别诊断5治疗6危害7预防1病因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即指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寄生于其上的生物体)和时间。
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糖(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紧紧贴附于牙面,由唾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
这种获得性膜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袭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1.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2.口腔环境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唾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黏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2)唾液在正常情况下,唾液有以下几种作用:①机械清洗作用;②抑菌作用;③抗酸作用;④抗溶作用。
black窝洞分类6类概念
![black窝洞分类6类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cefb0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3.png)
Black窝洞分类的六类概念如下:
1. Ⅰ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沟的龋损所制备成的洞,包括磨牙和前磨牙颌面洞、上前牙腭面洞、下磨牙颊面2/3的颊面洞、上磨牙腭面2/3的腭面洞。
2. Ⅱ类洞:指发生在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成的洞,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邻面洞、邻颊面洞、邻舌面洞和邻腭面洞。
3. Ⅲ类洞:指的是发生在前牙邻面的龋损制备而成的窝洞,而且没有累及到切角部位。
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面洞、邻舌面洞和邻唇面洞。
4. Ⅳ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组成的窝洞,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切面洞。
5. Ⅴ类洞:指发生在患牙颊(唇)侧颈1/3的龋损制备而成的窝洞,包括前牙和后牙的颊舌面颈1/3洞。
6. Ⅵ类窝洞:指的是前牙切嵴上或者后牙牙尖上发生的窝洞,还有可能指的是双尖牙和磨牙的近中面-颌面-远中面的窝洞。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口腔科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简述窝洞的g.v.black分类 -回复
![简述窝洞的g.v.black分类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bd91a2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d.png)
简述窝洞的g.v.black分类-回复窝洞(G.V.Black)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领域的分类系统,由美国牙科医生格雷罗.维特洛(Greorge V.Black)于1895年提出。
该分类系统将窝洞分为五个主要类别,每个类别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子类别,以便准确地描述和诊断窝洞。
窝洞的分类系统对于指导修复过程、判断修复成功与否以及设计适当的牙科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以下为对窝洞的g.v.black分类的简要介绍:一、Class I 窝洞(尖端洞)Class I窝洞是发生在牙齿顶部的小洞,通常发生于牙齿咬合表面的凹口处。
该类窝洞最常见于第一恒磨牙的咬合面,通常由于龋病、脱钙或其他原因导致。
Class I窝洞可分为Ia、Ib、Ic三种类型:1. Class Ia(直接面洞):位于咬合面的凹陷中,尚未扩及牙尖。
2. Class Ib(拓展面洞):位于咬合面凹陷中,已扩及牙尖。
3. Class Ic(间接面洞):位于咬合面凸起处尖峰附近的窝洞,可能涉及颊嵴或舌嵴。
二、Class II 窝洞(侧面洞)Class II窝洞发生在牙齿侧面,主要影响近中面和远中面的区域。
该类窝洞通常由于脱钙或龋病导致,并且往往与咬合面的窝洞同时存在。
Class II 窝洞可分为IIa、IIb、IIc三种类型:1. Class IIa(直接侧面洞):位于近中面或远中面近齿颊尖峰凹陷中的窝洞。
2. Class IIb(拓展侧面洞):位于近中面或远中面近齿颊尖峰凹陷中,已扩及牙尖的窝洞。
3. Class IIc(间接侧面洞):位于近中面或远中面近齿舌尖峰附近的窝洞。
三、Class III 窝洞(前牙侧面洞)Class III窝洞发生在前牙侧面,主要影响近中面和远舌面的区域。
该类窝洞通常由于龋病或脱钙引起,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复。
Class III窝洞可分为IIIa、IIIb、IIIc三种类型:1. Class IIIa(直接前牙侧面洞):位于近中面或远舌面近齿尖峰凹陷中的窝洞。
口腔内科龋病2
![口腔内科龋病2](https://img.taocdn.com/s3/m/f8c8d6aaf524ccbff12184d8.png)
1.2.后牙牙合面窝沟龋 3.磨牙颊面沟龋
4.牙颈部龋
5.后牙邻面龋 6.因阻生牙而致的邻面龋 7.前牙舌面窝龋 8.前牙邻面龋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及好发牙 龋病好发牙 不同牙齿解剖形态和生长部位的特点,龋病 在各牙的发生率出存在着差别。
临床表现
依临床分(病变程度)
浅龋 中龋 牙本质浅层 深龋 牙本质深层
临床表现
依治疗分(龋损发生时间)
⑴ 原发性龋:未经治疗的龋坏 ⑵ 继发性龋:龋坏未去净 充填不严密→微渗漏 修复体边缘或周围牙体组织破裂
形成菌斑停留区
临床表现
依部位分
⑴ 窝沟龋 部位: 牙合面、颊、舌窝 特点: 口小底大,呈墨浸状
临床表现
依部位分
⑵ 平滑面龋 部位:接触点、牙颈部、舌面 特点:口大底小、潜行性破坏
龋
病
杨利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学习目标
1、了解龋病发病的四联因素、临床分类 2、了解窝洞的分类、结构和各部位的名称 3、掌握窝洞制备的基本原则 4、掌握银汞合金、复合树脂充填适应症、 窝洞制备特点、调制和充填 5、掌握深龋的治疗原则、洞形制备特点及 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及好发牙
龋病好发部位及牙面
不易发现
探诊探查 牙线检查 X线检查 刺激症状
粗糙 粗糙 可确诊
粗糙
无
无
无
可有
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龋病的诊断标准
中龋
部位 视诊 光滑面 口大底小,黑 色或棕褐色 窝沟 口小底大,黑 色或棕褐色 明显龋洞 粗糙、勾挂 可确诊 酸甜敏感,刺激去除,症状消失 邻面(接触点上) 咬合面边缘嵴黑色 或墨浸色
2、恒牙最易发生龋齿的部位是( A、咬合面点隙和裂沟 B、牙齿邻面和牙颈部 C、扭转和重叠的牙面 D、釉质发育缺陷牙面 E、不易被清洁的牙面
(医学课件)窝洞制备
![(医学课件)窝洞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044933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9.png)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窝洞制备前的准备
病史采集与诊断
询问患者基本信息
询问既往病史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以评估患者整体 健康状况及对治疗的耐受性。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慢性疾病,以及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以 避免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询问家族史
诊断分析
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口腔疾病或其他遗传 性疾病,以评估患者口腔健康状况。
案例二:慢性牙髓炎窝洞制备
总结词
减轻疼痛,消除感染,保留牙齿
详细描述
对于慢性牙髓炎患者,窝洞制备的目的是减轻疼痛,消除感染,并保留牙齿。在 制备窝洞时,应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在去除腐质和感染的 牙髓后,应进行根管治疗以消除感染并保留牙齿。
案例三:复杂根管治疗的窝洞制备
总结词
确保根管治疗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
窝洞的分类
根据形成原因,窝洞可以分为龋齿性窝洞、外伤性窝洞和磨 损性窝洞。此外,根据窝洞所在位置和作用,还可以分为功 能性和非功能性窝洞。
窝洞制备的目的和原则
窝洞制备的目的
窝洞制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除病变组织,减轻牙齿负担,防止继发龋和充 填体脱落,同时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提高咀嚼效率。
窝洞制备的原则
案例五:口腔卫生维护的指导与窝洞制备
总结词
指导患者维护口腔卫生,预防并发症
详细描述
对于需要进行窝洞制备的患者,口腔卫生 维护的指导非常重要。在制备窝洞时,应 向患者介绍口腔卫生维护的重要性,并提 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例如,建议患者定 期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水等口腔卫生用 品,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应告 知患者定期复查和进行口腔检查的重要性 。
龋齿 病情说明指导书
![龋齿 病情说明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f184cbf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0.png)
龋齿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龋齿概述龋病(dental caries,tooth decay)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遭龋病破坏的牙齿即龋齿,可以累及各个牙齿、各个年龄和各种人群。
龋的疾病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现代研究已证明牙菌斑中的致龋细菌是龋的主要病原体。
致龋细菌在牙菌斑中代谢从饮食中获得的糖或碳水化合物生成以乳酸为主的有机酸,导致牙齿中的磷灰石结构脱矿溶解。
在蛋白酶进一步的作用下,牙体结构中的有机物支架遭到破坏,临床上表现为牙齿出现不能为自体所修复的龋洞。
如果龋洞得不到及时的人工修复,病变进一步向深层发展,可以感染牙齿内部的牙髓组织,甚至进入根尖周组织,引起更为严重的机体的炎症性病变。
英文名称:dental caries,tooth decay。
其它名称:龋病。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口腔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来说与遗传无关。
发病部位:口腔。
常见症状:牙痛、牙齿敏感、牙龈肿胀、牙齿外观改变、口腔异味。
主要病因:口腔致龋细菌群、蔗糖等适宜的细菌底物、敏感的宿主、致病菌在口腔滞留足够时间。
检查项目:口腔检查、X线检查、温度测试、光学检查、龋损组织化学染色。
重要提醒: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的牙齿有变色等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防止病情持续进展而损坏更加严重。
临床分类:1、按病变侵入深度分类(1)浅龋:发生在牙冠部釉质或根面牙骨质。
可以发生在牙的各个牙面,发生在牙冠部,龋的范围局限在釉质层,无明显临床症状。
龋发生在邻面时,一般可用探针在探诊时发现,或在拍X线片时发现。
发生在咬合面窝沟的浅龋,多在探诊时发现。
洞口可有明显的脱矿或着色,洞底位于釉质层,用探针探查可以探到洞底,卡探针,质软。
发生在牙根面的浅龋,多见于中老年人牙根暴露的情况。
窝洞的分类PPT课件
![窝洞的分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128e569ec3d5bbfd0a74a2.png)
他要求窝洞有足够的深度。主要依靠充填物 和洞壁之间的摩擦而固位,防止充填体沿洞 底向侧方移位或跷动脱落。
倒凹固位:侧壁固位不足时可在洞底线 角处做圆弧形倒凹。倒凹应在牙体组织较坚 硬的部分,一个洞可以做一个或几个倒凹。
鸠尾固位:适用于复面洞的一种形式。 由鸠尾峡部和膨大的尾部构成,借助峡部的 锁扣作用,可防止充填体呈水平方向脱出。
10
3.制备抗力形:抗力形是将窝洞制备成一 定的形状,使容纳的充填物和洞壁在承受 咀嚼压力时不破裂。固位形是防止充填物 松动和脱落的洞形。 (1)抗力形:
将洞制备成盒状,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晰而圆来自,使对牙体组织有较好的应 力分布。
洞应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深度,即充
填体应有一定的厚度,才能承受咀嚼压力 而不致破裂。
13
鸠尾的固位形的大小,要与原发龋范围 相适应,,在峡部要有一定深度,在后牙一 般鸠尾峡的宽度在颊、舌牙尖距离的1/4—1/3。 峡部的位置应在洞底轴髓线角内侧,而不应 与其重叠。鸠尾的宽度必须大于峡部才能起 到锁扣作用。
14
(1)去除感染龋坏组织 (2)保护健康牙本质和牙髓
15
轮廓外形
16
抗力形
2
I类洞窝沟
3
II类洞 磨牙、前磨牙邻面
4
II
类 洞
5
III类洞 切牙、尖牙邻面
6
IV类洞 损伤切角邻面
7
V类洞 颈1/3
8
临床上也常有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分类。在 咬合面的窝洞称为颌面洞,在颊面的窝洞称 为颊面洞,包括近中面和颌面的窝洞称为近 中颌面洞。也有根据窝洞所涉及的牙面数分 类,涉及一个牙面的窝洞叫单面洞,包括两 个以上的窝洞称为复面洞
17
固位形,侧壁固位、倒凹固位
窝洞分类法
![窝洞分类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2cc34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0.png)
窝洞分类法
窝洞分类法是牙科修复学中用于描述和分类牙齿龋损后所需准备的窝洞形态的系统。
最著名的窝洞分类法是由美国牙医G.V. Black于1908年提出的,被称为Black分类法。
该分类法根据龋损所在的牙面和龋损的形态将窝洞分为五个基本类别:
Ⅰ类洞:主要发生在磨牙和前磨牙的咬合面(即臼面)的窝沟和点隙。
这类洞的特点是仅限于牙釉质层,没有侵犯到牙本质。
Ⅱ类洞:发生在后牙的邻接面,即牙齿的侧面。
龋损通常从牙釉质开始,逐渐向牙本质和牙骨质扩展。
Ⅲ类洞:位于前牙的邻接面,但不涉及切角。
这种洞型较小,通常只影响到牙釉质和浅层牙本质。
Ⅳ类洞:也是发生在前牙的邻接面上,但涉及到切角。
这种洞型比Ⅲ类洞大,可能会侵犯到深层牙本质甚至牙髓。
Ⅴ类洞:发生在所有牙齿的颊(唇)侧或舌侧的颈部,即靠近牙龈线的区域。
这种洞型可能会侵犯到牙骨质和牙本质。
除了这五个基本类别,Black分类法还进一步细分了每个类别中的洞型,考虑洞的深度、形状和位置等因素。
这
个分类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因为它有助于牙科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和材料。
随着牙科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窝洞的制备和修复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但Black分类法仍然是理解和分类窝洞的基础。
口腔内科学龋病的名词解释
![口腔内科学龋病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64fdb6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2.png)
口腔内科学龋病的名词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龋病的词汇,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个口腔疾病的内涵。
本文将详细解释和探讨口腔内科学中龋病相关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常见疾病。
1. 龋病龋病是口腔内科学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被称为蛀牙。
它是由细菌通过牙齿上的细菌斑形成,产生的酸腐蚀牙釉质和牙本质而引起的。
牙齿表面的龋病形成的洞穴可在牙齿中逐渐扩大,导致牙齿脆弱甚至感染。
2. 龋斑龋斑是牙齿表面开始腐蚀的早期病变。
这是一个可逆性的过程,也是龋病最初的迹象之一。
龋斑通常看起来像是牙齿表面的白斑,但在进展时可能会变得更暗色。
3. 龋洞龋洞是龋病进展的结果,它发生在牙齿的牙釉质和牙本质之间的缺损区域。
牙齿的解剖结构决定了龋洞最常见的形成位置是咬合面、咀嚼面和牙间隙。
龋洞的出现会加剧疼痛,并提供了进一步细菌渗透和感染的途径。
4. 龋病原龋病原是引起龋病的主要细菌,其中最常见的是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它存在于口腔中,并通过摄入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酸,从而导致牙釉质的腐蚀。
5. 龋病的危害龋病的危害不仅仅是破坏牙齿本身。
它也可能导致牙齿变形、咬合不正常,甚至影响到患者的口腔功能和外貌。
此外,龋病还可能引发牙髓炎、牙周病等严重的口腔疾病,并可能对全身健康产生影响。
6. 龋病的预防和治疗预防是控制龋病的最佳方法之一。
定期刷牙、使用含氟牙膏、牙线和含氟漱口水等是常见的预防措施。
此外,饮食控制、少食甜食也可以减少龋病的风险。
对于已经发生的龋病,早期的龋斑可以通过细菌清洁、牙釉质再矿化和氟化物治疗等方式逆转。
而进展到龋洞阶段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龋洞修复,如牙齿充填或牙冠修复。
7. 衰弱性龋病衰弱性龋病是指牙齿结构的先天或后天异常引发的龋病。
这些异常可能包括牙釉质缺陷、唾液分泌减少、牙釉质脱矿等。
由于牙齿结构的缺陷,这类患者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龋病也更容易进展。
8. 龋病的社会和经济影响龋病不仅对个人的健康产生影响,也对社会和经济造成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V类洞
• 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切洞
V类洞
• 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l/3处的龋 损所备成的窝洞。包括前牙和后牙 颊舌面的颈1/3处洞。
③对牙表面的附着能力
• 牙菌斑
一种稠密的、不定形的、非钙化的细菌团块,是 致龋菌赖以生存和发挥致龋作用的生态环境。一 般的清洁措施不易去除
2 食 物
• 食物的成分
糖、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
• 物理性能
硬度、精细程度、粘附性等。
• 产酸性
宿主、时间
• 牙齿的结构、形态和排列
• 唾液的流速、流量、成分
• 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 备成的窝洞。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面洞、 上前牙腭面洞、下磨牙颊面2/3的颊面洞和 颊面洞、上磨牙腭面2/3的腭面洞和腭面洞。
二类洞
• 为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的窝洞。包 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邻面洞、邻面洞、邻颊 面洞、邻舌面洞和邻邻洞。
III类洞
• 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 洞。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面洞、邻舌面洞 和邻唇面洞。
龋齿的病因 窝洞的分类
闫书绪
龋病病因
• 一.概述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 硬组织发生慢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致龋有四联因素( 宿主)( 时间 )( 细菌) (食物 ) 龋病的临床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 发生变化。
1.细菌菌斑
• 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 • 致龋特性:
①利用蔗糖的产酸能力 ②耐酸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体的状态
慢性病者抵抗力低→易患龋! 4 时 间
釉质表面→釉牙本质界:2y
窝洞的分类
• 窝洞的分类方法较多,临床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 1、Black分类 以龋损发生的部位为基础,将 窝洞分为5类,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分类法。 • I类洞 • II类洞 • III类洞 • IV类洞 • V类洞
I类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