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第一章

合集下载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序“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最初,人们尝试用魔咒来使大地丰产,来使家禽牲畜不受摧残,来使幼小者降生时平平安安。

接着,他们又祈求反复无常的天神,不要降下大火与洪水的灾难;他们的烟火缭绕的祭品,在鲜血染红的祭坛上焚燃。

后来又有大胆的哲人和圣贤,制订了一套固定不变的方案,想用思维或神圣的书卷来证明大自然应该如此这般。

但是大自然在微笑——史芬克斯式的笑脸。

注视着好景不常的哲人和圣贤,她耐心地等了一会——他们的方案就烟消云散。

接着就来了一批热心人,地位比较卑贱,他们并没有什么完整的方案,满足于扮演跑龙套的角色,只是观察。

幻想和检验。

从此,在混沌一团中,字谜画的碎片就渐次展现;人们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服从大自然,又能控制大自然。

变化不已的图案在远方闪光;但它的景象不断变幻,却没有揭示出碎片的底细,更没有揭示出字谜画的意义。

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她不可思议地保护着猜不透的史芬克斯之谜。

1929年9月于多塞特郡希尔费尔德原序现代科学的巨大宏伟的大厦,或许是人类心灵的最伟大的胜利。

但是,它的起源、发展和成就的故事却是历史当中人们知道得最少的部分之一,而且我们也很难在一般文献中找到它的踪迹。

历史学家所讲的不外是战争、政治和经济;揭露原子秘密,在我们眼前揭开空间深度等活动,虽然使哲学思想起了革命并使我们有可能把物质生活提高到历代梦想不到的水平,但是关于这些活动的发展情况,大部分历史学家却没有讲到,或很少讲到。

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

文艺复兴以后,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扬镳;因为自然哲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的基础上,而康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义的哲学离开了当代的科学,同时,当代的科学也很快地就对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

不过,进化论的生物学以及现代数学和物理学,却一方面使科学思想臻于深邃,另一方面又迫使哲学家对科学不得不加以重视,因为科学现在对哲学,对神学,对宗教,又有了意义。

试论李约瑟的科学史观

试论李约瑟的科学史观

试论李约瑟的科学史观李约瑟的巨著scienee &civilisation in china(以下简称scc)有两个中文全译本:《中国之科学与文明》和《中国科学技术史》。

单从译名而言,似乎后者不够贴切。

事实上李约瑟本人对这个译名也有所保留。

(参见〔1〕,p.515)当然名称本身或许并不重要,但是由此却引出了一个科学史观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scc中,文明(文化)与科学是密切相关的,因而不可忽略。

这正是李约瑟科学史观的特点。

本文试图阐明这一在学术界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特点,并就有关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科学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部分李约瑟在scc第一章序言中指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史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头等重要的组成部分。

”(〔2〕,p.1)科学史的发展既影响文明史的进程,也受文明史的制约。

因此它的研究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必须具备统观人类文明的广阔视野。

这可以说是李约瑟研究科学史的指导思想。

按照英美文化学及科学史的传统,“文化”与“文明”在其广义上可以混用,而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则包含在其中。

在文化学方面,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对“文化”概念作了基础性的开拓。

他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的整体。

”(〔3〕,p.99)显然,科学作为知识被排到了第一位。

这个经典定义在西方具有深远的影响。

继泰勒之后,弗雷泽(j.frazer 18541941)进一步从进化的角度提出了“巫术——宗教——科学”的发展模式,在西方科学史中引起广泛地共鸣。

比如,李约瑟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起源于道教的观点,便与弗雷泽的影响有关。

(参见〔4〕,p.304)继弗雷泽之后,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18841942)进一步完成了文化学从古典研究到现代研究的转折,他从泰勒的广义文化着眼,打开了跨学科研究文化动态发展的大门,揭示了文化功能的整体性。

(完整版)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完整版)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089102班杨春苗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自两者产生以来,这个问题就处在争论之中,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会是。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是认为二者是对立的,相互阻碍的,还是同处一个母体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很难区分孰对孰错。

一、宗教与科学的界定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很难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

社会学认为,宗教是人们为信奉某一理念或神灵而形成的礼会组织,该理念或神灵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使众人无条件服从之。

马克思在他的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把宗教定义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是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

从宗教的特点来说它不是正确地,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而是对客观现实的虚幻的反映。

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表述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

”宗教信仰一种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它主宰着自然和世俗社会,而这种超自然的力量通过人格化而变成神灵,成为信徒们崇拜的偶像。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发现、探索研究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就是科学。

人类对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而科学的探索总是从人们对自己遇到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问题时开始的。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中谈道:“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科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从二者的定义来看,宗教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科学追求的是事物的本源。

宗教和科学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宗教所持有的有神论和科学所主张的无神论之间的巨大差异,前者在社会认知方面会阻碍后者的发展。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两面性,现代科学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等一系列问题。

宗教中除了它的负面影响外,其伦理道德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从来没有减弱过,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其发展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其发展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其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不断前进,从以前的马车变成汽车,从以前的油灯变成电灯,从以前的木屋土墙变成水泥钢筋,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现在的科学研究甚至能够探索太阳系之外的星球,修改人类的基因编码,使用深藏海洋之中的资源,可以说现在的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地步了。

与此同时,这个社会的底线却不断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

这样的情形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随处可见。

萨顿指出:中国的孔子早已指出人类知识的两个方面:“仁”和“知”。

现代自然科学把“知”的定义加宽了,但在加宽的过程中却把最基本的东西“仁”给丢掉了。

因此现代众多西方学者都意识到现代自然科学须补“人性”这一课[1]。

本文探讨了宗教与科学的起源,科学与宗教的内在关系,以及当代宗教与科学的意义和日后的发展。

一.宗教与科学的起源弗雷泽以为宗教发生是后来的事,在人类历史的初期,必有无宗教的一时期,在那一时期里并没有崇拜超自然力,只有巫术流行。

后来人们的心理进步,巫术衰弱了,方进入宗教。

所以宗教是从巫术发展而来[2]。

但是,以往人们考察宗教与科学关系时,常常强调它们是对立的,但却忽略了它们在一定意义上是共生的关系[3]。

无论是宗教还是科学,都是人类的“自我设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4]。

古代宗教孕育了科学技术的萌芽。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探讨字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将怎样终结?生命和人类的起源是什么?原始宗教是蒙昧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朴素自然观的表现,它所用的方法是借助于神灵和巫术去征服自然力。

历史上宗教总是试图回答和解释那些后来属于科学解释的问题,大多数宗教都提供了一个宇宙起源、生命起源和社会秩序的答案。

虽然宗教的回答是臆想猜测和经验直观的,但在宗教神话和经典著作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容纳了一些自然知识,成为科学研究资料的来源之一。

科学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科学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的 生 态 环境 。
真正实 现人 与 自 然 、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和 谐。 总之 , 生态文 明是在工业文明和科学技
部政绩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 , 全 面衡量 干部 政绩 , 把生态建设和保 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 评价体系之中 , 建立科学 的干部考核指标体 系 和绿色 G D P指标体 系。 科学 的领导干部考 核评 价标 准更多地 突 出以人为 本为这 一核 心 ,更多地强调统筹发展 , 更 多地关注社会 效益 、长期效益和环境效益 , 要 引导各级领 导干部努力实践科 学发展观 , 注重从经 济指 标 、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 、资源指标 、 环境指标等多方 面综合评价政绩 , 树立 “ 生 态环境既是资源也是资本 ”的价值观和 “ 破 坏生态环境就是 破坏生产力 、 保护生态环境 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 产力”的新理念 ,树立 经济、社会 、生态环 境可持续发展 的政绩观 , 推动节能减排和环 境保护从 “ 软约束 ”向 “ 硬约束 ”转变 。要 建立长效机制,制定有关约束和激励政策 , 加强 目 标 责任考核 , 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 和保护生态环境 的产业结构 、 增 长方 式、消 费模式 , 坚决摒弃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换取经济发展 的做法 。 通过用科学的考核评 价标准评 判政绩 , 正确引导领导干部在经济 建设和社会 发展 中讲成本 、 重质量 、 求效益 ,
而科学是人类 的的一种活动,其本质是实现 人 类对世界 的规律行的把握 ,也就是实现思 维 和存在在规律层面上的统一 。哲学对科学 研 究成果 的反思 。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对划时 代的科 学发现 的反思。当然,反思科学成果 及其所 提供 的崭新的认识成分对哲学可能引
起 正负两种效应 。一方面 , 通过反思解释和 阐发它所蕴含 的变革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 观念的哲学意义 ,从而实现哲学对科学 的超 越 和哲 学的 自 我超越 ;另一方面 ,如果哲学 未加反 思地 、片面地夸大科学成果所提供的 认识成分 , 并从这个被夸大了的认识成分 出

第一部分宗教概论.

第一部分宗教概论.

6、中国古代称“宗教”为两个概念。“宗”字由两部分组成,前 者古音读棉,意为“房子、深屋”之意,后者古音读岐,意为“神 祗”。 二字合为宗,意思是“神之家”。“教”的古代意义为“训诲”。因 此,我国学术界传统上把“宗教”释义为“有所宗以为教。” 《辞海》是这样定义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 神灵,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歪 曲、虚幻的反映。 7、现代日本学者金儿晓嗣在《日本人的宗教性》(株式会社新曜社 1998年初版第二次发行本)一书第一章“宗教学与宗教”中,对东方学者 与西方学者的不同宗教定义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两种宗教定义的内在 原因。
(3)浮鲁姆(Fram oforiatn)的定义: 宗教是某个集团所共有的,并给予每个信仰者个人构筑了献身的 对象和思考与行动归宿的系统体制。 以上定义限定在传统意义的宗教上面,定义中特别强调宗教的社会 集团共有的价值和其对社会的作用和机能。将神圣的性、终极性和世俗 性都溶合在一起,两者都有类似的地方,这些概念都用行动来规范,对 于定义宗教来说比较抽象。 有一个自然主义者说,一种是为了增进人的生命方面的健康采取特定 的行动,另一种是听别人说因为神的命令的理由也主张采取特定的共同 行动,他们两者虽然动机不同,但是,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终极 性问题。如果按照上述定义的话,两者都是宗教性的。由此看来,上述 宗教的定义这么宽,幅度如此之大,可以说它失去了宗教定义的价值。
第三,宗教反映采取的是“超人间力量”的特殊形式,即神灵或某 种神秘力量、境界的形式,因而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 第四,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是外部力量对人们的支配,正是自然 力量和社会力量支配着人们的命运,人们才将其幻想为神而加以顶礼膜 拜。 同时,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内容主要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宗教思想,它集中表现为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以及体现这 种信仰的教义和神学理论,能最直接地反映宗教的本质。它包括神、领 会的概念;天命、神迹的观念;对神的存在及灵魂不灭的论证;对神与 人、神与世界关系的阐述;对天国、地狱的描绘;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 的神学理论体系。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

86高等教育研究 6/1996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徐 兵对于欧洲中世纪的评价,一直有一种极端的说法,即以黑格尔为代表将整个中世纪称为黑暗世纪。

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根本无科学可言。

然而,如果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中世纪加以考查,我们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英国学者W・C・丹皮尔在他的《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一书中这样写道:“在欧洲的某些地方,通过黑暗时期的朦胧阴影,我们可以看见知识的小草挣扎出现于阳光之中。

”“几棵疏落的科学树苗,必须在始终阻遇生机的旷野密菁中生长”。

从总的方面看,在中世纪,勿庸置疑,“科学是神学的婢女”。

然而,这一时期科学并未消失,科学研究并未中断。

“即使是那些对中世纪的黑暗和愚昧深恶痛绝的非基督教世界的历史学家,如果他们愿意站在一种不带有感情色彩的公正立场上来批判那一段历史,他们就会发现,在腐败的教会中仍然有一些德行高尚、信仰纯正的基督教徒,在阴暗的修会中也不乏勇于追求真理和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的真正殉道者。

” 本文拟对中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进行考查。

一、亚里士多德主义在中世纪大学的传播中世纪哲学家阿德拉尔(Adelar d de Bath,1080-1145)在他的主要哲学著作《论不变和变》中有一句名言:柏拉图代表智慧,亚里士多德代表科学。

亚里士多德在自然科学方面对西方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

W・C・丹皮尔认为:“亚里士多德是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在现代欧洲的学术上的文艺复兴以前,虽然也有一些人在促进我们对自然界的特殊部分的认识方面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是,在他死后的数百年间从来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那样系统的考察和全面把握,所以,他在科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中世纪早期知识界的任务之一就是从一些不完善不完备的撮要中尽量吸收他的研究成果;在西方出版亚里士多德著作全集以后,中古时代后期的著作家们就尽其全力去重新发现他的原意。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古代世界学术的百科全书,而除物理学和天文学外,他在他所接触到的各种学术方面,大概也真正有所改进。

谈宗教,哲学,科学三者间的关系

谈宗教,哲学,科学三者间的关系

谈宗教,哲学,科学三者间的关系科学、哲学与宗教概念是随着人类生存的扩展而一同扩展的.历史上科学、哲学、宗教相互作用引起此消彼长,现代社会科学的极端发达使宗教只能成为一种炸主流的意识形态,然而科学的发达使现代人更无法抛开宗教的精神安慰,也更需要哲学的“思”。

科学、哲学与宗教是始终伴随人类的,三者自产生之日起就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科学、哲学与宗教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古老的三大组成部分,在古代,科学、哲学与宗教是混纯一体的,到了近代,科学呈现出独立分化的特点,宗教也渐失其统治地位,在这个时期,人们为独立分化的成就所鼓舞,很少有人去思考三者之间关系。

然而在当代,科学、哲学与宗教在分化的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整合趋势,许多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和各自领域的专业问题,单纯依靠三者之一是很难解决的.在人类文明诸多领域中,宗教是最具神奇色彩的。

一方面,宗教独具超凡的神性特征。

另一方面,宗教又充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内容。

宗教可以说是人对世界的最初思考,是出现最早的人类信仰,世界对人而言有太多的未知和不可控制,最后人用这种东西代替了他所有的思考,人们也把宗教当成科学与道德的结合体。

哲学则介于宗教与科学两者之间.蔡元培先生说的:美可以代替宗教。

美是美学,西方哲学的一个分支.哲学在科学的基础上,加入了许许多多的各种人生、社会等等属于人的命题。

比起科学对人生的间接性,它更加直接的作用于人的生命,同时也反作用于科学等领域。

哲学是人们对无法理解的问题的求证,诸如世界本源,人的存在等问题,古代神话就是人们无法解释自然现象的产物,日后他演变成了宗教哲学;但人对现实自然是存在感知的,随着劳动的深入和文明的探索,古人由农业,建筑等劳动中获得的关于天地规律的经验逐渐演变成科学。

哲学不是独立于宗教和科学的个体,而是贯穿于宗教科学和人类历史的一种辩证和积累。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世界科技文化史(标准答案)

世界科技文化史(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科技文化起源的前提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D2古巴比伦与古埃及的科学本身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A3火的元素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D4杠杆原理又可以称为:(1.0分)1.0分我的答案:C5《九十五条论纲》是由()颁布的。

(1.0分)1.0分我的答案:A6把圆分为360度的方法首创于(1.0分)1.0分我的答案:B7细胞概念在()提出。

(1.0分)1.0分我的答案:C8《寂静的春天》的作者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A9最早出现的天文学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C10林耐在命名的基础上建立了()(1.0分)1.0分我的答案:A11弗兰西斯培根的方法论主要表现在:(1.0分)1.0分我的答案:C12()提出来星云假说。

(1.0分)1.0分我的答案:C13动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C14《古今数学思想》的作者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B15燃素说是由()提出来的。

(1.0分)0.0分我的答案:A16古希腊第一位系统化里程碑式的人物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D17提丢斯波德公式是()上的成就。

(1.0分)1.0分我的答案:A18“落体运动法则”是由谁提出的?(1.0分)1.0分我的答案:A19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创始人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C20能量守恒的思想最早由()提出。

(1.0分)1.0分我的答案:B21下列属于欧洲哲学革命旗手的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D22()把数学应用于生物中,是生物数学的创始人。

(1.0分)1.0分我的答案:B23亚里士多德是古代(1.0分)1.0分我的答案:B24欧洲中世纪短时期的实验之风的代表人物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D25下列属于现代科学技术史奠基人的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B26下列不属于科学传播内容的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C27第一个清晰明白的阐述惯性定律的人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C28关于牛顿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C29哪三种元素的不协调会造成人体的疾病?(1.0分)1.0分我的答案:D30法拉第的老师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D31毕达哥拉斯提倡的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B32第一个地心体系的提出者是:(1.0分)0.0分我的答案:B33阿基米德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B34石器制造的发展过程不包括(1.0分)1.0分我的答案:C35近代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A36下列不属于欧洲中世纪宗教统治作用的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B37实验检验阶段的“第三阶段“的思想是由()提出。

物理教科书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

物理教科书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

物理教科书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文/郭桂周 郭琪琳 何思芳摘要:大量研究表明,布鲁诺殉难源于其宗教异端思想,而非物理教科书所认为的为科学所献身。

并且教科书所传递的“科学与宗教是对立的”思想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关键词:布鲁诺;科学与宗教;物理教科书1 物理教科书中的布鲁诺殉难事件我国不同版本的中学物理教材均指出,布鲁诺是因为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基督教的宗教裁判所烧死的,即布鲁诺是为科学而献身。

如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就指出,“从表面上看,日心说与地心说不过是参考系的改变。

其实,这是一次真正的革命,因为它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变革。

宇宙中心的转变暗示着宇宙可能没有中心!这种观念的变革,在哥白尼那里是隐含的,意大利学者布鲁诺将它公开说了出来,为此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为科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科书持同样的观点:“由于宣扬哥白尼的日心说,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罗马教廷以“顽固异端分子”的罪名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

”但是这种观点符合历史事实吗?实际上,教科书中的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偏颇之处,虽然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和日心说有一定关联,但是更多的是因为他所宣扬的宗教改革。

当时罗马宗教裁判所指控布鲁诺的八条异端论点,由于审判的文件保留不全,我们已经不能确切断定具体所指,但是历史上对此有两种不同看法:第一种看法是据“布鲁诺生平和著作年表”记载,宗教法庭宣布的布鲁诺的罪状包括:不承认上帝的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在本性和实体上毫无差异;不承认道成肉身;不承认圣灵的本性;不承认基督的本性;主张自然界的必然性、永恒性、无限性以及灵魂的轮回。

由此可见,第一种观点虽然包含了罗马教廷对布鲁诺科学认识的判定,但是其罪证其实主要和反宗教传统有关。

而第二种看法来自于《天主教百科全书》,则直接指出“布鲁诺被处决不是由于捍卫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 而是由于其神学错误,其中包括:基督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技巧非凡的魔术师,圣灵是世界的灵魂,魔鬼将被拯救等等”。

《科技简史》教学大纲

《科技简史》教学大纲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第三章
科技起源
2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有生产决定的”。科学技术的起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古代科技文明
2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及其特色
第五章
西方古代科技文明
2
从美索不达米亚看文明起源
古希腊科学及其特点
第六章
近代科学在西方
的崛起
2
近代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航海与地理大发现等
形成趋势性认识和价值观要求
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史不仅能够促进人们对科技
本身及其相关因素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在人才培养中具有
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科技史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科
学技术知识及其历史事实,领会科技史中所体现出的科学思想、科学
方法和科学精神,探求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社会的互
动关系,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和
人文素养。
3课程大纲和知识点
章节顺序
章节名称
课时建议
主要知识点
绪论
科技史会给我们什么?
2
科技史的学科特点
学习科技史的意义
第一章
从历史角度探索科学技术的本质
2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
科学和技术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从历史角度谈谈科学技术的价值
2
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梅森:《自然科学史》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其他信息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建设课程。
大纲编写者
刘学礼
2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真题试题2009—2012年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真题试题2009—2012年
北京科技大学 2011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试题编号: 803
试题名称: 科学技术史
1
-1-
北京科技大学 2012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试题编号: 803 试题名称:
一、请简要列举下列人物在科技史上的主要贡献,每人最多不超过三项,最后用你认为最 恰当的一句话概括该人物在科技史上的地位。(每题 4 分,共 40 分)
1、毕达哥拉斯 2、罗吉尔·培根 3、列奥纳多·达·芬奇 4、开普勒 5、拉普拉斯 6、焦耳 7、爱迪生 8、莱布尼茨 9、巴普洛夫 10、玻尔(N. Bohr)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请站在西方科技发展历史的角度对罗马时代的科技成就给出简要评价。 2、简述文艺复兴对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3、科学史家把 19 世纪称为“科学的世纪”,理由何在? 4、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被某些学者称为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请简要陈述该发现对二十世纪科学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 35 分,共 70 分) 1、根据你对科技史的了解,科学仪器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在今日中国,“自主创新,方法现行”的观点正越来越多地获得科研人员的认同。 你认为方法对于科技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结合科技史案例与所揭示的规 律论述。

选择题错题解读与应对策略(历史)

选择题错题解读与应对策略(历史)

(一)知识类:2.囫囵吞枣,概念不清
• 对策: • 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常用概念的归纳。如 • 政治概念:“民主革命”、“民族主义”、“代议制度”、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等。 经济概念:“自然经济”、“精耕细作”、“农村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 等。 艺术概念:“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立体主义” 等。
• 12.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 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 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 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 秩序
(浙江省09高考题) 1.右图是一幅残缺的 中国古代“地方 机构示意图”,请依 据留存信息,判断该 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2.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块“宦官不得干预 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了历代宦 官干政最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抑制官员政治自主 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C.封建专制制度 D.君主专制层度过高 3.元朝为有效地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 地方上以行中书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 军国重事”等大权。明太祖认为元朝的这种制度不利 于皇权的高度集中,为此 A.废除丞相权归六部 B.八股取士控制百官 C.设承宣布政使司加强管理 D.设都察院监察百官
4.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 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 确是 A.土地归国君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2010调研卷)5、汉代出现了田庄,它 A.都由贵族地主控制 B.是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C.与手工业生产无关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课程编号:S211G004科学技术史学时:32 学分:2 开课时间:春秋授课单位:社外学院任课教师:李承宏一、课程内容介绍目的是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主要的科学成果、人物、研究方法、意义、条件、原因等)的系统知识和研究科学技术史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独立的研究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科学技术哲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具体内容包括如下:1、16、17世纪的科学:科学经历了从“哥白尼革命”、伽利略的科学成就、开普勒的科学贡献到牛顿的科学贡献;血液循环的发现、显微镜的发明、化学元素概念的确立等。

2、18世纪的科学技术:数学、生物学(植物分类学)、化学(氧化理论)等;“技术革命”的历史背景、重要成果、条件、社会意义等。

3、19世纪的科学:物理学(光学、热力学、电磁学)、化学(原子-分子论、化合价概念、有机化学理论)、生物学(细胞学说、进化论等)、数学、天文学、地球科学产生历史条件、主要成果、主要科学家、科学意义等。

4、20世纪的科学技术:物理学(19世纪的危机、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结构理论、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化学(元素周期率、价键理论、溶液理论、分子结构理论等)、生物学(蛋白质和核酸的理论、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天文学、地球科学等科学成就、主要科学理论、重要科学家、科学研究方法及其科学产生的历史过程等。

5、19、20世纪的技术:产生历史条件、表现形式、主要成果、技术与工业和经济的关系、组织形式或建制化。

6、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从“内部史”到“外部史”的范式转换或从学科史到通史的范式的变化;传记及集体传记、个案研究等;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等。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outline of teaching一.Introduce of content:The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ystem knowledge and the study method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modern time, and will train the independence study ability of students.1.The science of 16,17 century: it main include “revolution of Copernicus”, Science achievement of Galileo, Science offer of Kapu, and the great contribute of Newton. Otherwise, there are the discovery of blood circle, the invention of microscope, the establish of the concept of chemistry elements, etc.2. The science of 18century: it includes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biology, and chemistry. The “revolution of technology”’s background, main fruits, condition, and social meaning.3. The science of 19century: it includes the history condition, main fruits , important scientists, and science meaning of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mathematics, astronomy, globosity in 19 century.4. The science of 20century: it includes the science achievements, main science theory, important scientists, study methods and the process of science produce of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astronomy and globosity in 20 century.5. The technology of 19,20century: it includes the history condition, the shape of behave, main fruits, the relation of technology with industry and economy, the form of organization or organizational system.6.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ncludes the norm change from the “inside history ”to “exterior history”, biography and collectivity biography, the case study, and the relation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he philosophy of the science, etc.二、先修课程三、教材1、《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室(集体编写),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2、《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关系》,W·C丹皮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四、重要参考书目及其文献1、[英]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2、萨顿:《科学的生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3、萨顿:《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4、巴特菲尔德:《近代科学的起源》,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5、普赖斯:小科学,大科学,世界科学社,1982年版;6、克兰:《无形学院》,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7、刘君君:《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社会学》,《科学与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8、郭金彬,王渝生:《自然科学史导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9、解恩泽:《简明自然科学史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10、张光远:《近现代数学发展概论》,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11、(美)克莱茵:《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年版;12、钱时惕:《重大科学发现个例研究》,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13、解恩泽:《科学蒙难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14、解恩泽:《科学的蒙难》,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读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读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读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作者简介:W.C.丹皮尔W.C.Dampier)。

20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史家。

以批判、实证精神对科学思想发展史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就蜚然,有《物理科学的发展近况》、《剑桥现代史》中的“科学时代”部分、《大英百科全书》第十一版中的《科学》一文、《现代科学的诞生》等著文,为现当代科学史研究体系的确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一书已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绕不过去的科学史经典名著。

科学自始至今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停下来思考一下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以指导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现代科学巨大宏伟的大厦,或许是人类心灵的最伟大的胜利。

但是,科学的起源、发展和成就的故事却是我们知道的最少的部分之一。

在科技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差不多普遍的走错了路。

他们以为同类事物可以感应相生,因此对各种巫术顶礼膜拜。

有些人不满足于用巫术求来的结果,就相信起神灵,并把精神寄托于此。

人们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认识发展道路是崎岖的,科学和哲学也有过一段分离时期——一边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一边是有些玄妙的德国唯心主义。

在这段分离时期过后,科学和哲学又重新携起手来,最先是在各种各样的进化论思想中找到了共同点,后来又通过更深刻的分析,随着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又携起手来。

哲学对科学具有引导作用,同时,科学对哲学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人类历史上有三个学术发展最惊人的时期:即希腊的极盛期、文艺复兴时期与我们这个世纪。

这三个时期都是地理上经济上发展的时期,因而也是财富增多及过闲暇生活的机会增多的时期。

在希腊,这种生活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之上,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生活是靠了得自印度群岛的资源,十九世纪时,这种生活是靠了工业革命。

在希腊,学术全盛时期来临以后不久就出现了政治的解体,而且这个民族的人数相对来说,始终是很少的。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摘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宗教与科学表面上一直处于完全的对立状态,同时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对立植根于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的对立。

但宗教与科学都是人类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它们具有让人类获得幸福的共同目标取向,在表面的对立状态下,两者具有错综复杂的促进或者阻碍关系。

本文首先阐述宗教与科学的表面对立,然后分析二者的隐性内在推动关系,为更好地处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宗教科学本质对立关系互相推动关系一、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关系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二者的对立可以从以下方面说明:1、宗教与科学的世界观不同: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 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

2、宗教与科学具有不同的认识方法: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 宗教的认识方法则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宗教要求忠诚而科学要求怀疑。

3、宗教给人带来内心宁静的同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带来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却经常给人带来烦躁、抑郁等情绪。

从人类社会进程来看,宗教似乎一直在禁锢科学的发展,而科学则一直试图挣脱宗教的束缚,并不断给宗教领域带来冲击。

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对于众多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人来采用了想象等方法,同时在人类解释宇宙起源以及人类起源的思考过程中构思出众多神话,而所构造出的这些超自然现象最终慢慢发展成了宗教。

从各大的宗教对人类起源的解释来看,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超自然现象;伊斯兰教同样把《圣经旧约》作为其宗教经典之一,在人类起源方面与基督教有类似的看法;而佛教对起源的解释并不局限于人类甚至扩展到了对大千世界起源的解释:佛教认为“缘起性空”,这更是一种超自然现象,同时佛教中的“涅槃”“六道轮回”均为超自然现象。

同时,重要的是在各大宗教中,对于这些超自然现象的信仰与崇拜是宗教信仰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正因为于此,“日心说”以及“生物进化论”才会对宗教世界造成如此剧烈的冲击。

马克思主义哲学每章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每章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哲学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1、什么是世界观:(概念)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

2、什么是哲学?(概念)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宗教的本质特征,哲学与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宗教也是一种世界观,其本质特征是对神的信仰。

与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宗教不同,哲学通过理论的逻辑力量来表现它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4、艺术的本质特征,哲学与艺术的区别与联系。

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人与世界之间的丰富关系的。

艺术作品也蕴含着对世界的根本理解。

与哲学是把握世界的理论方式不同,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审美方式,以艺术形象表达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哲学通过逻辑论证以理服人,艺术则通过艺术形象以情感人。

5、科学的本质特征,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人类运用理论思维实证地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在相当长的过程内,科学以为分化的形态包含在哲学母体之中,哲学和科学的成长过程,就是科学从哲学母体中分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事物运动的具体规律不断地成为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哲学则通过对各门学科的概括和总结,从总体上把握世界。

哲学即必须立足于具体科学,又必须保持对具体科学的超越性,揭示科学活动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总结和概括科学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把科学成果转化为哲学理论,而且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哲学自身。

6、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的内容及意义。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源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以及由此构成的特殊的矛盾。

内容:主要包括对人的本质、人的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的目的、人生价值的理解具体表现为对生死、祸福、荣辱等问题的看法。

意义:人生观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处于重要地位,肩负着构建人的精神家园的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第一章古代世界的科学文明的起源——巴比伦尼亚——埃及——印度——希腊和希腊人——希腊宗教和哲学的起源——古典时代的宗教和哲学——爱奥尼亚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物质问题——原子论者——希腊医学——从原子论者到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希腊化的文明——演绎的几何学--阿基米得和力学的起源——阿利斯塔克和希帕克——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炼金术的起源——罗马时代——学术的衰落文明的起源在历史的黎明期,文明首先在中国以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从蒙昧中诞生出来。

在居住在这些流域的各民族当中,我们知道得最多的是埃及的人民和巴比伦尼亚的人民,主要是靠了希腊历史学家著作中的记载。

从这个来源得到的资料本来是极少的,但是,近年来,由于发现他们的许多建筑物,雕像和碑石的遗迹,由于发掘王室陵寝,得到很多家用物件、装饰品和铭文,资料来源又大大扩充了。

这种资料当然是片断的,有赖双重机会,一方面要靠古代记录的保存和发现,另一方面又要靠现代研究家的正确解释;可是,这样得到的资料确也不少,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得到。

巴比伦尼亚常识性的知识和工艺知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该说是实用科学的起源的最可靠的基础。

这种规范化的早期征象可以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的巴比伦尼亚国王的敕令中找到。

当时,他们已经认识到固定的度量衡单位的重要性,于是就用王室的权威,公布了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标准。

巴比伦尼亚的长度单位是“指”,等于1.65厘米或2/3英寸左右;一尺等于20指,一腕等于30指;一竿等于12腕,而测量者所用的单位绳则等于120腕;一里是180绳,等于6.65英里。

在重量单位方面,一粟等于0.046克;一舍克(Shekel)等于8.416克;一达伦(talent)等于30.5公斤,或67[1/3]磅。

在最早的有史时代,大麦似乎充当过交易的媒介。

到公元前三千年,又采用了铜锭和银锭,但是,大麦仍然在流通。

黄金的价值为同重的白银的六至十二倍,因时代而不同。

巴比伦的数学和工艺的要素显然是从非闪族的萨马利亚人(Sumerians)得来的。

萨马利亚人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统治那个国家达一千年之久。

在巴比伦人的碑石中发现过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

他们采用了十二进位制,使分数易于计算,同时还采用了从我们的手指得到启示的十进位制。

为了把这两种制度结合起来,他们对六十这个数目特别重视。

这种双重计算法的平行应用成为重量和度量——圆周及其角度的划分,噚,尺及平方尺,达伦和蒲式耳(bushel)——的基础。

几何学的起源也说明抽象的科学起源于日常生活的需要。

在土地测量的基本公式和数目里,就可以找到几何学的开端。

由于有了田地的平面图,接着也就有了比较复杂的城市平面图,甚至有了当时已知的世界的地图。

但是,实际知识是和巫术观念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的,两者也一块由巴比伦向西传布。

在后来的数百年中,欧洲思想界一直迷恋于特殊数目的价值,迷恋于特殊数目与神的关系,迷恋于用几何图形来预测未来。

时间的有系统的测量在巴比伦也开始得很早。

随着农业在原始人民中间的发展,认识季节也变得愈来愈重要了。

大、小麦似乎是幼发拉底河一带的土产,我们知道那里很早就把大、小麦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因为土碑中提到过大、小麦,而巴比伦的艺术品也描写过耕犁。

耕种谷类需要适应季节,又需要大量水源,因此,历法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天文观测为什么起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尼罗河流域,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以一天为时间的单位,是大自然使然。

当需要有更长的时间单位时,首先采用的是月份,每个月份都从新月出现时算起。

人们还想确定四季循环中的月份的数目。

在巴比伦尼亚,这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事,在中国,这是稍后的事。

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比伦尼亚的一年已定为360天,或12个月,时常还加入闰月,作必要的调整。

一天又分为若干小时,分,秒,还发明了简单的日规——一根直立的表杆——来标志时间。

人们对太阳和行星在恒星中间的视运动,进行了观察,并且按照太阳、月亮及五个已知的行星给一周的七天命名,使周成为又一时间单位。

太阳在天空的历程被划分为十二宫,以与月份相合。

每一个官都按某一神话中的神或动物命名,并以适当的符号代表。

这样,天空各区段就和羊、蟹、蝎及其他兽类联系起来,以后又把这些兽类和一定的星座联系起来,相沿至今。

巴比伦尼亚人以为宇宙是一个密封的箱子或小室,大地是它的底板。

底板中央矗立着冰雪覆盖的区域,幼发拉底河就发源于这些区域中间。

大地四周有水环绕,水之外复有天山,以支撑蔚蓝色的天穹。

不过,有些巴比伦尼亚星象家已经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巴比伦的天文观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以前。

已知最早的准确记录是关于金星出没的记录。

巴比伦空气清朗,从那时候起,僧侣们就夜夜观察天空的景象,并把他们的观察结果记录在土碑上。

他们渐渐看出了天文现象的周期性,据公元前六世纪的一个文件说,到后来,他们已经能够事先计算出太阳和月亮的相对位置,因而也就有可能预测日、月食了。

这可以说是科学的天文学的起源。

功劳应该属于巴比伦尼亚及它的三个学校:乌鲁克学校(Uruh),希拔学校(Sippar)及巴比伦的波希帕学校(Borsippa)。

在这种确实的知识的基础上,一种异想天开的占星术体系建立起来了,事实上,巴比伦尼亚人竟认为它是这门基础科学的主要的和最有价值的对象。

他们无疑是因为最初看到一些偶然的巧合,所以到后来才相信,星宿决定了并且预示着人事的进程。

靠了对天体的这种观察和解释,巴比伦的占星术士们确实可以支配人心。

“这样理解的天文学不仅成为科学的女皇,而且成为世界的霸王。

”每一所庙宇都设立有图书馆,收藏着天文学和占星术的文献,在那里可以学到卜筮的方术。

其中有一个图书馆,有七十块土碑,公元前七世纪中颇为著名,据说其中有三千年以前的记录。

公元前540年左右,即迦勒底人(Chaldaean)征服巴比伦尼亚之后,占星术在巴比伦达到鼎盛时期。

两百年以后,又传到希腊,再由希腊传到当时已知的世界。

到那时,在它的发祥地,占星术已有转化为比较合乎理性的天文学的征候。

不过,迦勒底的占星家仍然为人敬重和求教,毫无医药知识的巫师和驱邪赶鬼的则执行医师的职务。

现代人研究原始人类的结果,发现巫术通常是从“交感”巫术开始的。

所谓交感巫术也就是说,人们为了促使一个过程实现,就现身说法,加以模拟,或表演一出戏剧,对这个过程加以描写,以求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

这类例子是举不胜举的。

譬如蛙鸣则雨。

野蛮人觉得他也能学蛙鸣。

于是,他就扮作青蛙,学作娃鸣,希望求得他所盼望的雨水。

这样,就产生了祭祀以及对奇迹的崇拜,然后又发明了教条或神话来加以解释。

因为后来由于祭祀仪式需要解释,人们就认为自然界的力量是有精灵的,而沿袭已久的巫术仪式也就原封不动地或稍加改变,成为祷告的仪式了。

后来这一类型的巫术似乎在有史料可考的最早的时代以前,就已经在巴比伦出现。

虽然有些神祉,如代表人类全部知识的源泉的奥安奈斯(Oannes),被认为是慈善的。

但是,在巫士们看来,巴比伦的巫术说明,神祉对人类一般是仇视的。

这种看法可能由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岸生命没有保障,而得到加强。

事实上,基于这种看法而形成的巫术就是由这种情况决定的。

因为在两条大河的两岸,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和洪水随时都可以把人畜房屋冲走,而外来敌人的入侵也是很频繁的。

人类命运受制于天上星宿的观念在古代的巴比伦产生后,又引起了命运之神冷酷无情和没有人性的观念。

巫术的不祥和自然界的可怕说明神祉怀有敌意,而神祉怀有敌意的观念无疑地又反过来加强了巴比伦巫术和占星术的野蛮的要素。

然而,巴比伦和亚述的建筑和雕塑又说明实用工艺有很大进步,人们也有了一些生物学的知识,包括棕树和枣树的有性生殖。

埃及当我们转而考察远古时代的另一伟大文明——埃及文明——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宗教态度是有些不同的。

在埃及,神祉大半是友善的。

它注视着人类,随时准备在生、死和另一个世界中指导和保护人类。

这种差别可能是由于自然环境的缘故,至少部分地是由于这个缘故。

埃及的气候比迦勒底亚(Chaldaea)变化少,尼罗河定期不误地涨落,成为一切丰饶的源泉,稳定,友善,可靠,足以代表超自然的神灵。

很早的时候,埃及的文明就达到比较发达的阶段;车轮和帆船的发明便利了交通,天秤便利了称量,织布机便利了纺织;而且他们似乎还制订了确定的年历。

实用工艺在第十八王朝,即公元前1500年左右,所取的成就最大。

不过,当时人们还没有想到知识有长期地和缓慢地向前发展的可能性。

他们似乎以为,他们的祖先若是全凭人类自身的智慧,本来是永远也不可能发明言语、文字、建筑和计算的;还需要有神的干预。

他们家巴比伦人那样,把一切知识都归因于神的启示,尤其是梼特(Thot)(由白鹭和狒狒来代表)和他的盟友真理女神迈特(Mait)的启示。

梼特是神话中的大帝和立法者之一,基本上是一个月神,主管测时、计日和记年。

但他还是言语的掌管者,书籍的主宰者和文字的发明者。

此外,他还在各庙宇中设立“守夜者”的职务,要他们世世代代记录天文事件。

在算术方面,埃及人的知识和迦勒底人处于大致一样的水平。

他们按十进位法计数,用笔画挨次排列记数到十,然后用一个好象倒写的U的符号代表十,也是依次排列,以表示十,二十,三十等等。

毫无疑问,土地测量技术的发展是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淹没土地,把土地界限抹灭的缘故,虽然埃及人自己把它的起源归功于梼特的善意的干预。

看来,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一些测量家或“牵绳者”,用绳来丈量土地,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但是,最早的算术和几何学历史的文献证据是一份纸草纸,这份纸草纸藏在大英博物馆内,构成来因德珍藏品(Rhind collection)的一部分。

在这份纸草纸上写书的人,是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到一千八百年的一位名叫阿摩斯(Ahmose)的僧人。

据这位僧人说,上面的内容又是从公元前两千二百年以前第十二王朝一位国工时代的旧卷子上转录下来的。

纸草纸上记有关于分数和普通算术四则的一些说明,乘法是用屡次相加的方法得到的。

上面还记载有测量的规则。

埃及的天文学虽然和迦勒底亚的天文学有同样的悠久历史,但却从未达到同样先进的发展阶段。

迦勒底亚人重视占星术,因此,天文学的研究就得到更为有力的推动。

天文学工作也许是一位生意兴隆的占星家的真正兴趣所在,但是他既然生意兴隆,必然有钱有势,这样,他大概就能得到进行天文学工作所必需的财力。

连近代的刻卜勒(Kepler)也是这样的。

埃及人把星座和他们的神话中的神现为一体,并且在天花板上富于天文学意义的装饰中和棺材盖里面也划上这些星座。

从很早的时候起,他们就把尼罗河每年一度的泛滥当作一年的开始,等到发明了精确的年历的肘候,就把太阳和索特基斯星(即希腊人和我们的天狼星)同出的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