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8个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讲解
心理咨询经典案 例讲解
目录
• 案例一:焦虑症 • 案例二:抑郁症 • 案例三:强迫症 • 案例四: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案例五:人际关系问题
01
案例一:焦虑症
案例描述
患者情况
心理测试
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长期感到焦虑、 紧张和不安,对未来充满担忧,经常 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经过心理测试,发现患者的焦虑水平 明显高于正常范围,需要进行心理咨 询和治疗。
02
案例二:抑郁症
案例描述
患者情况
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长 期处于工作压力和家庭责 任之下,感到情绪低落、 焦虑和无助。
症状表现
患者表现出失眠、食欲不 振、精力减退等症状,对 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甚 至有自杀念头。
诊断结果
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患 者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
咨询过程
建立信任关系
探索根源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还鼓励 求助者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以 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
咨询结果
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逐渐克服了自 卑心理,与同事和家人的关系得到改 善。
求助者对咨询师表示感激,并愿意将 心理咨询的经验分享给身边的人。
求助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获得了晋 升和嘉奖。
THANKS
患者背景
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遭遇车祸后,长期受到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的困扰。
主要症状
患者经常出现噩梦、闪回、逃避行为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 工作。
求助原因
患者感到无法自行应对心理创伤,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得到帮助。
咨询过程
建立关系
咨询师与患者建立信任 关系,了解患者的基本
情况和症状。
心理咨询案例集
心理咨询案例集案例一,焦虑症。
小王因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经常出现焦虑情绪。
他感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恐慌发作。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小王学会了放松自己的身心,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训练,逐渐减轻了焦虑症状。
咨询师还教导他如何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帮助他建立了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案例二,抑郁症。
小李因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长期处于抑郁情绪中。
他感到无助、失落、对未来充满绝望。
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小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并学会了积极应对。
咨询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帮助小李重建了对生活的信心,逐渐摆脱了抑郁症状。
案例三,婚姻问题。
小张和他的妻子在婚姻中出现了矛盾和摩擦,双方经常为琐事争吵不断。
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了有效沟通和情感表达的技巧,逐渐解决了彼此之间的矛盾。
咨询师还帮助他们重新审视婚姻中的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修复了婚姻关系。
案例四,学习压力。
小刘因学业压力大,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他学会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应对压力的技巧,逐渐减轻了学习压力。
咨询师还教导他如何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帮助他建立了更加健康的学习方式。
案例五,人际关系。
小王因和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经常感到困扰。
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他学会了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逐渐改善了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咨询师还帮助他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帮助他建立了更加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以上案例仅为心理咨询中的一部分,每个案例都反映了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价值。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通过专业的技能和方法,帮助个体解决了心理问题,促进了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心理健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共同迈向更加健康、幸福的人生。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精选)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精选)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精选)案例一:焦虑与压力管理Mr. Li 是一位年轻的职场人士,他经常感到紧张和焦虑,并且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压力。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焦虑和压力管理技巧。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首先帮助Mr. Li了解了焦虑和压力的来源。
他们一起分析了Mr. Li在工作中的责任和压力,并识别了一些特定的焦虑触发因素。
通过这个过程,Mr. Li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模式对焦虑和压力的影响。
接下来,心理咨询师教授了Mr. Li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例如,心理放松技巧,包括深呼吸和渐进式肌肉松弛练习,可以帮助Mr. Li降低身体上的紧张感。
心理咨询师还鼓励Mr. Li参加一些放松的活动,比如运动、冥想和艺术创作,以缓解压力和缓解焦虑情绪。
在随后的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与Mr. Li一起分析了他的思维方式,并帮助他发展了一种积极的心态。
通过正面思考和积极的自我对话,Mr.Li能够改变他的消极想法,并更好地应对压力和焦虑。
最后,在心理咨询的几个月后,Mr.Li向心理咨询师表达了他的感激和成长。
他不再对困难和压力感到无助,而是学会了积极应对,并逐渐获得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平衡。
案例二:自尊问题与人际关系Ms.Wang 是一位年轻女性,她在工作和与他人的关系中经常感到不安和缺乏自信。
通过心理咨询,她开始解决了自尊问题,并建立了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咨询过程中,Ms.Wang与心理咨询师分享了她对自己的不满和内心的痛苦。
心理咨询师帮助她审视了过去的经历和社会环境对她自尊心的影响。
他们一起探索了她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负面认知,并分析了这些认知如何影响她的人际关系。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与Ms.Wang一起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他们通过认知重构,帮助她改变了对自己的消极看法,并培养了一种积极的自我认同。
心理咨询师还鼓励Ms.Wang多参与积极的社交活动,并提供了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比如积极倾听和有效沟通。
心理咨询师8个案例分析
⼼理咨询师8个案例分析案例⼀当事⼈由母亲陪同前来咨询。
当事⼈是⼀个10岁男孩,⼩学三年级,活泼可爱,聪明。
在3岁时,看到⼩猫⼩狗不害怕,喜欢摸它们,但5岁时,母亲带着他到野⽣动物园玩,被散养的⼩猎狗抓伤,缝了40多针,此后开始对动物感到害怕。
刚开始对⼩飞⾍、⼩宠物都很惊恐,但后来随时间推移,稍有好转,但对⼩狗、⼩猫仍害怕。
另外,此事对孩⼦的母亲也有⼀定影响,从此后她带孩⼦外出都会有—种不踏实的感觉。
提问:1、如何进⾏⼼理治疗?2、对于当事⼈的母亲应该作怎样的指导?答案要点:1、当事⼈的⼼理问题是简单恐怖症。
是对特殊的物体或现象的恐怖,当事⼈是惧怕⼩狗、⼩猫,⼀接触到这些事物,就会惊恐不安,并极⼒回避。
这些在常⼈看来很普通的事物,却给当事⼈带来巨⼤的痛苦和烦恼,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活。
2、治疗:①倾听当事⼊对病情的诉说,准确把握其第⼀次发病的情景,分析当事⼈性格特点与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找出导致疾病的不良条件反射⽅⾯的原因,并加以安慰。
必要时可陪同病⼈⾯对其所恐怖的对象,让其观察、体验医⽣的正常反应,并⿎励其也做出正常的反映。
,②让患者学会通过系统脱敏法进⾏⾃我治疗。
⽬的在于消除恐怖刺激物与恐怖反映的条件性联系,并对抗回避反应。
系统脱敏可通过默想(想象)或情境脱敏来实施。
·③⾏为疗法中的放松法也可以使⽤,催眠治疗也可以考虑。
④针对母亲:应帮助当事⼈的母亲也摆脱恐惧,否则由于榜样作⽤,孩⼦在母亲的影响下恶性循环,也越来越对动物感到害怕。
母亲的⾏为实际上⽀持并⿎励了孩⼦对恐怖对象的逃避,这不利于孩⼦⼼理问题的解决。
应该让母亲真正理解孩⼦的⼼理问题的解决途径,是需要正视和⾯对的,不能⼀味逃避。
案例⼆当事⼈,男,⼤学⼆年级学⽣,在⾼三的时候,他与⼀位男同学交上了朋友,但不是⼀般的朋友关系,⽽是⼀种带有相思⾊彩的感情。
后来毕业分开了,这种情感逐渐淡化,但假期同学聚会,见到对⽅,当事⼈依然会有⼀种异样的冲动之感。
心理咨询实例大全
心理咨询实例大全1. 抑郁症实例1:病人A病人A是一个年轻女性,她最近一直感到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
她感觉自己没有动力去完成工作或与他人交往。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评估,病人A被诊断为抑郁症。
咨询师采取了认知行为疗法的方法,帮助病人A认识到自己消极的思维模式,并教授她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
通过在咨询过程中与病人A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她逐渐恢复了自己的情绪和生活动力。
实例2:病人B病人B是一位年长男性,他在生活中感到了长期的压力和悲伤。
咨询师通过与病人B的对话,发现他之前经历了一次重要的人生损失,这导致了他的抑郁症状。
通过心理咨询,病人B得到了情绪的释放和安慰。
咨询师通过引导病人B表达他的情感和痛苦,帮助他逐渐接受并面对失去的事实,并逐渐走出了抑郁的困境。
2. 焦虑症实例1:病人C病人C是一个年轻女性,她经历了工作和人际关系上的持续压力,导致她出现了焦虑症状。
咨询师通过与病人C的谈话,发现她对于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恐惧。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咨询师帮助病人C识别并改变她的消极思维模式,教授她应对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和放松练。
病人C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并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
实例2:病人D病人D是一位男性,他因长时间遭受社交焦虑的困扰而寻求心理咨询。
咨询师通过与病人D的互动,了解到他对社交场合感到不安和紧张。
通过咨询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和暴露疗法,病人D逐渐面对了他的社交恐惧,并学会了应对焦虑的技巧。
他逐渐变得更加自信,并能够在社交场合中更好地应对自己的情绪。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咨询实例,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情况和症状,因此具体的咨询方法和疗程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咨询计划。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案例一:焦虑症患者的突破
问题描述
某男性患者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导致睡眠质量下降,食欲减退,情绪低落。
他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找到解决办法。
解决方案
心理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理解患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惯,协助他改变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情绪反应。
同时,咨询师给予患者情绪管理技巧和放松训练,帮助他面对焦虑感和压力,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结果
经过多次咨询,患者逐渐学会了对抗消极思维,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恢复了自信心。
他能更好地应对工作和家庭压力,睡眠和食欲也得到了改善,情绪更加稳定。
案例二:青少年自尊心建设
问题描述
某女性青少年在学校中遭受同学欺凌,导致她自尊心受到损伤,感到沮丧和自卑。
她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恢复自信。
解决方案
心理咨询师采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并结合艺术治疗的方法,与
患者建立信任和关系。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通过倾听和支持,鼓
励患者表达情感,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同时,艺术治疗提供
了一个非言语表达的途径,患者可以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探索内
心世界。
结果
通过咨询和艺术治疗,患者逐渐恢复了自信和自尊心。
她学会
了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并建立了积极的人
际关系。
她的研究成绩和生活品质也有了显著提高。
以上是两个心理咨询的经典案例,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心理咨询帮助了患者解决了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恢复了心理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分析
患者对食物失去兴趣,体重 下降。
患者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 自己无能、没有价值。
患者不愿意与他人交往,避 免社交场合。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医生开具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心理治疗
患者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学习应 对消极思维和情绪的方法,建立
积极的生活态度。
强迫思维
患者经常反复思考一些无意义的问题 ,如门是否关好、物品是否放回原位 等。
焦虑
由于长期的焦虑和压力,患者情绪低 落,对生活失去兴趣。
强迫行为
患者会反复检查、确认,甚至重复某 些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等。
抑郁
患者常常感到紧张不安,担心事情没 有做好或发生意外。
治疗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
01
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 惯。
02
患者经历了长时间的昏迷和康复期,期间感到 恐惧和无助。
03
患者出院后,情绪一直不稳定,经常出现失眠 、噩梦等症状。
症状表现
01
患者表现出强烈的恐惧 和焦虑情绪,对车祸场 景产生强烈的回避和抗
拒心理。
02
患者经常出现失眠、噩 梦、易怒等症状,对生 活和社交活动失去兴趣
。
03
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记忆 障碍,对车祸前的事情 记得很清楚,但对车祸 后的经历却经常遗忘。
治疗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重新审视和调 整自己的思维模式,纠 正不合理的信念和预期
。
暴露疗法
逐步引导患者重新面对 车祸场景,降低恐惧和
焦虑情绪。
睡眠调整
通过放松训练和调整作 息时间,改善患者的睡
眠质量。
05
心理咨询技术经典案例
心理咨询技术经典案例心理咨询技术在解决个人心理问题、改善心理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典的心理咨询技术案例,以展示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第一案例:认知行为疗法小明是一个失眠症患者,他每天晚上都很难入睡,常常感到焦虑和疲惫。
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交谈,小明逐渐了解到自己在晚上睡觉前总是反复思考过去的不愉快事情,导致自己无法放松。
于是,心理咨询师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明改变他的思维方式。
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小明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他意识到自己过度关注过去的挫折和失败,而忽略了积极的经历和成就。
心理咨询师教给小明一些认知技巧,比如积极关注和强调积极的感受和经历,以此来改变他的思维方式。
通过数次咨询,小明逐渐培养出更为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了失眠问题。
第二案例:解决焦虑问题的放松训练小红是一个焦虑症患者,她经常感到紧张、恐惧和不安。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她开始学习和运用放松训练,以应对她的焦虑情绪。
心理咨询师向小红介绍了一些放松的方法,包括深呼吸、肌肉松弛等。
小红在咨询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了这些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小红逐渐掌握了放松技巧,并能够在焦虑情绪出现时迅速应对和缓解。
第三案例:家庭系统理论在解决家庭冲突中的应用小林是一个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年轻人,他经常与父母产生矛盾和冲突。
通过心理咨询,小林了解到这些冲突往往源于家庭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动态。
他发现自己在家庭中扮演了一个叛逆的角色,而父母则经常以过度保护的方式对待他。
心理咨询师采用了家庭系统理论来解决小林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他们一起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话和互动,以帮助小林和父母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情感。
咨询师鼓励小林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帮助父母改变他们过度保护的态度。
逐渐地,小林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他们开始更加理解和支持彼此。
以上案例展示了心理咨询技术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
心理诊断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1-严重心理问题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7岁,离异,本科毕业,公务员。
求助者主述:半年多来我一直情绪不高,内心很乱、很烦、对什么事物都不感兴趣,白天无精打采,晚上睡不着,体重下降了30多斤。
求助者自述: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工作上应该说是很顺利的,35岁就当处长了,人际关系也不错,我对工作是很负责的,可以说是兢兢业业,领导、同事都看好我。
收入比较稳定,已经购买了经济适用房。
孩子很听话、很懂事。
大约在春节左右,我偶然収现我妻子和一个男性网友来往非常密切,我很生气,要她不再和网友联系,可我妻子辩解说他们乊间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居然还继续交住。
我特别生气,一男一女来往的那么密切,能没有问题?和她吵了几次,她就是不改。
我一气乊下,提出离婚,她不同意,我就去法院打官司,最终判了离婚。
后来我开始寻找自己的伴侣,但谈了几个,不是我看不上别人,就是别人看不上我。
家里人都劝我复婚算了,我很矛盾,是复婚还是再找一个?其实我离婚后也挺后悔的,我和妻子是大学同学,还是有感情基础的,冴且还有一个孩子,想到这些我有了和妻子复婚的想法.可一想到她和网友的事,而且还那么不听话,就想干脆再找一个算了。
就在这时,没想到她原来不同意离婚的,听说我有复婚的想法后,居然很快找了一个人结婚了。
这可把我气死了。
后来听说她不是嫁给原来那个网友,我又后悔,觉得可能是错怪她了。
我恨自己犹豫不决,耽误了时间,觉得特别窝囊和委屈,真难受。
我心烦,我生她的气,更生自己的气,为此情绪不高,没兴趣干工作,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没什么胃口,晚上睡不着,有时折腾到夜里三四点才睡,经常头昏脑胀的,注意力总集中不起来,特别爱对人収脾气。
现在我不愿意出门见人,各种各样的应酬都推掉了。
这事让我很苦恼。
我们领导说心理咨询能帮我解除痛苦,我希望您能帮帮我。
咨询师的观察与了解:求助者仍小做事情就要求做好,性栺较内向,仍小到大学习和生活比较顺利。
大学毕业后迚入机关工作,自我要求严栺,工作踏实努力,人际关系良好,因婚姻问题苦恼。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通用版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通用版案例一: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咨询患者简介:姓名:李某性别:女年龄:30岁婚姻状况:已婚,无子女主要问题:近期情绪低落,失去兴趣,有自杀倾向咨询背景:李某在最近几个月里开始感到心情低落,失去了对生活的乐趣。
她提到她的工作压力很大,无法与同事和上司建立良好的关系,导致她感到孤单和无助。
此外,她的亲友圈子渐渐缩小,几乎没有社交活动。
她开始出现睡眠问题,晚上难以入睡,早上常常无法醒来。
她曾表示对生命失去信心,并有过自杀念头。
咨询过程:在咨询的初期,我与李某进行了深入的面谈,了解到她的家庭背景、婚姻关系以及过去的情感经历。
通过与她的交流,我发现她一直将自己的压力和困惑埋在内心深处,没有人愿意倾听她的诉说。
这导致她逐渐失去了情感的出口,从而加重了她的压抑感。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治疗目标:1. 帮助李某有效管理压力和拥有应对工作困难的技巧。
2. 增加李某的社交活动,帮助她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
3. 提升李某的情绪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帮助她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
4. 建立李某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增强她对生活的希望和意义。
治疗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对李某负面思维模式的识别和改变,帮助她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提升情绪状态。
2. 社交技巧训练:教授李某积极的交际技巧,帮助她主动参与社交活动,扩展社交圈子。
3. 心理支持和倾听: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始终给予李某心理上的支持和倾听,让她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
治疗成果:经过几个月的心理咨询,李某逐渐从抑郁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她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学会了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增强了自我观察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同时,她学会了积极与他人沟通,并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这些变化不仅改善了她的情绪状态,也提升了她的工作表现和人际关系。
总结:本案例中,我通过综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巧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手段,有效地帮助了抑郁症患者李某走出困境。
心理咨询在解决个体心理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倾听与引导,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提升自我认知和处理情绪的能力。
心理健康优秀咨询案例
心理健康优秀咨询案例
标题1:如何缓解焦虑
案例描述:张女士,35岁,是一名会计师。
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期焦虑、失眠。
她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咨询师为她制定了一系列放松训练和认知重塑技巧,帮助她管理焦虑情绪,从而改善了睡眠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标题2:如何重拾自信
案例描述:李先生,28岁,高中时因长期受欺凌而自卑、孤僻。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他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学会关爱自己,主动参加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标题3:如何走出抑郁
案例描述:王女士,42岁,由于工作、婚姻、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严重抑郁。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疏导和积极心理干预,她意识到正确认知并调整负面情绪的重要性,逐步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走出了抑郁的阴霾。
标题4:如何应对人际关系冲突
案例描述:张先生,45岁,由于工作中与同事存在分歧和矛盾,情绪经常失控,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咨询师教会他用积极的沟通方式解决矛盾,培养同理心和宽容态度,从而改善了与同事的关系,工作环境也变得更加融洽。
标题5:如何重塑生活方式
案例描述:李女士,52岁,退休后生活无趣、缺乏目标。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她认识到积极的生活态度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她开始参加社区活动、学习新技能、结交新朋友,生活重新充满活力和乐趣。
通过这些优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干预,很多人都获得了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的改善,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心理健康咨询能够为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是非常有价值的。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趋避冲突案例一:赵某,女,45岁。
前几年丧夫,一直过得很不如意,幸好有一位男同事经常照顾她。
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位男同事,男同事也向她表白过。
但这位男同事已经有了妻子、孩子,又不肯离婚。
她本人则离不开这位男同事,又怕落下破坏他人家庭的名声,因此十分烦恼。
分析:该个案初步判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趋避冲突。
面对已婚男同事,是否应该继续与他保持情人关系出现困扰,既对对方有依赖感,又害怕长此以往给自己名誉带来的恶劣影响,由此产生两难的抉择。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赵某的困扰表示同感,对喜欢的人而因为种种客观因素不能在一起,本身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
然后,进一步了解事实,比如她与男同事的相处过程,两人的接触深度、频度,最重要的是面对她的求爱,男同事的具体态度究竟如何?既然表白,又不肯离婚,那么对方希望达到一个如何的状态?自己对这一状态的接受态度又是如何等等。
另外,可以就赵某与前夫生前的夫妻关系进行一个了解,从中尝试发现其所不如意的原因,以及喜欢这个男同事本身的个性因素,她喜欢的是什么类型的丈夫?向往什么状态的家庭生活等,并与其共同探讨这些想法的现实可行性,尝试寻找这当中可能存在的来访者的认知偏误,如过分追究理想化和完美无暇的生活等等。
然后,在掌握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就是否继续与男同事交往进行一个利害分析,如果继续保持关系,可能存在的好处与可能带来的坏处,引导来访者从现实角度深入思考利害,包括法律、道德层面上也许会出现的风险,但必须由来访者为主体的思考,避免强加价值观念于人。
在之前来访者能够对生活有一个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令其自行作出适当的抉择,若仍存在举棋不定,可在良好咨访关系的前提下留下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将能想到的所有利、害写于纸上,然后每天勾去一个自己可以接受或忽略的后果,直至剩下最后的选择。
案例二:吴某,女,25岁。
最近换了一个工作,到了新的单位。
她所在部门的一位男主管对她十分关心,经常请她去自己的办公室坐坐,嘘寒问暖。
专业心理咨询实际案例
专业心理咨询实际案例专业心理咨询实际案例:1. 案例一:抑郁症患者患者是一位30岁的女性,她出现了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发现她患有抑郁症。
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来治疗她的抑郁症,通过帮助她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逐渐恢复了她的心理健康。
2. 案例二:焦虑症患者一位男性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了持续的焦虑和不安。
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发现他患有焦虑症。
咨询师采用心理放松训练和认知重建等方法,帮助他减轻焦虑症状,并教给他应对焦虑的技巧和策略。
3. 案例三:婚姻问题一对夫妻因为长期的沟通问题和争吵而来到心理咨询师处寻求帮助。
咨询师通过夫妻共同参与的婚姻咨询,帮助他们改善夫妻关系,学会有效沟通,解决矛盾,最终重建了他们的婚姻。
4. 案例四:自尊问题一位大学生在学业和社交中出现了自尊问题,导致他缺乏自信和抑郁。
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辅导,他逐渐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增强了自尊心,并在学习和人际关系中取得了积极的变化。
5. 案例五:创伤后应激障碍一位女性在遭受严重创伤后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包括噩梦、回忆、情绪波动等。
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治疗和眼动脱敏与再处理治疗,帮助她减轻了症状,并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
6. 案例六:家庭暴力受害者一位女性受到丈夫的家庭暴力,导致她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焦虑。
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她学会了保护自己的方法,增强了内心的力量,并最终勇敢地离开了暴力环境。
7. 案例七:学业压力一位高中生因为学业压力导致焦虑和抑郁。
心理咨询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帮助他调整学习态度,减轻学业压力,提高学习效果,并帮助他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
8. 案例八:职业困惑一位职场人士在工作中遇到了职业困惑,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职业咨询和测试,帮助他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为他提供职业规划建议,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心理咨询案例(精选5)
心理咨询案例(精选5)案例一:抑郁症的心理咨询简介:小王,男性,28岁,IT工程师。
面临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出现情绪低落、失眠和食欲减退等抑郁症状。
咨询过程:小王在咨询开始时表现出情绪低落、消沉,并谈及自己工作压力大、与同事关系紧张等问题。
在初步评估中,小王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
咨询师采取的策略包括:1. 倾听和支持:咨询师以积极的姿态倾听小王的内心痛苦和困扰,传递理解和关怀,使小王感到被接纳和理解。
2. 指导情绪管理:咨询师帮助小王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并教授相关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以帮助小王调节情绪。
3. 探索问题根源:咨询师通过与小王的交流,深入了解其工作和人际关系问题,并找出导致其抑郁症状的根源,如工作压力过大、与同事之间的冲突等。
4. 培养积极心态:咨询师通过积极心态的培养,帮助小王重新审视问题,提升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并为其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鼓励。
5. 制定行动计划:咨询师与小王一起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包括改善工作环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
成果:经过几个月的咨询过程,小王的抑郁症状明显减轻,情绪稳定,睡眠和食欲也逐渐恢复正常。
他对工作和人际关系的态度也有所改善,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压力和与同事的关系。
小王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
案例二:焦虑症的心理咨询简介:小李,女性,35岁,经历过一次车祸,后出现焦虑症状,如惊恐发作、自主神经症状和持续担忧。
咨询过程:小李在第一次咨询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她描述了自己经历车祸后的恐慌和担忧,并表达了对再次发生车祸的恐惧。
在评估中,小李被诊断为广泛性焦虑症。
咨询师采取的策略包括:1. 提供安全感:咨询师以温和、安全的环境和方式与小李建立关系,以帮助她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2. 探究灾后反应:咨询师与小李一起回顾并探究她在车祸后的情感经验和思维过程,帮助她理解焦虑症状的来源和维持因素。
3. 教授放松技巧:咨询师引导小李学习放松技巧,如渐进性肌肉松弛、呼吸调节和冥想等,以帮助她应对焦虑情绪和恐慌发作。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案例一: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关系问题背景信息:刘女士,30岁,已婚,有一子,一家人居住在城市中心。
刘女士在一家公司担任高层管理职位,工作忙碌,压力大。
最近几个月,刘女士感到心情低落、自卑,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她的丈夫,王先生,发现刘女士变得沉默寡言,常常流泪,睡眠质量极差。
刘女士去看了心理咨询师,希望能够从心理上获得一些帮助。
分析:刘女士的症状表明她可能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价值感降低以及睡眠和食欲改变等症状。
刘女士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缺乏休息和放松的时间,导致她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此外,她在家庭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她和丈夫的沟通不畅,缺乏支持和理解,加剧了她的抑郁症状。
解决方案:作为心理咨询师,首先要对刘女士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了解她的抑郁症症状的程度和影响。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刘女士的症状,心理治疗则可以通过提供支持、教授应对技巧和改变消极思维等方法来帮助她恢复健康。
在心理治疗这一方面,可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CBT)的方法。
CBT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模式,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纠正负面思考方式,改变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咨询师可以与刘女士一起探索她的负面思维模式,帮助她找到更积极的思考方式,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同时,咨询师还可以教导她一些应对技巧,例如放松训练、问题解决和冥想等,以帮助她管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除了个体治疗,咨询师还可以对刘女士的家庭关系进行干预。
与丈夫一起进行夫妻治疗可以改善他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问题。
咨询师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情感连接和支持度,减少争吵和冲突,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
预期效果: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干预,刘女士的抑郁症状将得到显著改善。
她会逐渐恢复对生活的兴趣和积极性,睡眠质量也会得到改善。
心理咨询师考试经典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师考试经典案例分析心理咨询师考试经典案例分析(一)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2岁,工人。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受当医生的妈妈影响怕脏,只要别人碰过的衣物就要洗或丢弃,只要手碰了认为不干净的东西就洗个不停,自己控制不住,非常痛苦。
求助者刚来工厂不久,生活上有些不适应。
老职工赵某在生活上帮助她,业务上指导她,因此关系比较密切。
某次业务考试,求助者不及格,内心紧张,后听别人说赵某曾患有“传染性肝炎”,因此更加紧张,怕被传染上,于是将所有被赵某接触过的衣物器皿丢掉。
如果自己碰到被赵某摸过的东西就不断地洗手,直到双手发白为止,否则就会内心紧张,甚至感到思维都不灵活了。
自己也知道这样是没必要的,但无法控制。
求助者担心并十分痛苦,所以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家属反映,求助者性格内向,做事拘谨,一丝不苟,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
多选:1、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主要是( AC )。
(A)焦虑(B)强迫(C)恐怖(D)抑郁单选:2、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特点是( C )。
(A)强迫检查(B)强迫计数(C)强迫洗涤(D)强迫询问多选:3、本案例中该求助者没有出现的行为症状是( BCD )。
(A)强迫行为(B)回避行为(C)自虐行为(D)冲动行为单选:4、该求助者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 A )。
(A)内心冲突(B)人际关系紧张(C)紧张焦虑(D)思维活动变慢多选:5、对该求助者还需了解的资料包括( ABD )。
(A)病程长短(B)社会功能(C)个性改变(D)成长经历多选:6、心理咨询师应帮助求助者解决的问题是( BCD )。
(A)处境改变(B)认知改变(C)个性改变(D)情绪改变多选:7、对该求助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测验包括( ABD )。
(A)SAS (B)EPQ (C)SDS(D)SCL-90多选:8、咨询时求助者讲出了隐私问题,心理咨询师应( BD )。
(A)通知领导(B)酌情给予保密(C)通知家属(D)考虑保密例外单选:9、在本案例中,每次心理咨询的时间应为( A )。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分享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分享在心理咨询的领域中,每一个案例都是独特而富有启示性的。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希望能让大家对心理咨询有更深入的了解。
案例一:焦虑的职场新人姓名是一位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他在一家竞争激烈的公司工作。
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他开始出现焦虑症状,如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频繁的担忧等。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首先一起探讨了他的工作环境和任务,发现他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总是担心不能达到上司的期望。
同时,他也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应对压力的技巧。
为了帮助他缓解焦虑,我们一起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
首先,我建议他调整对自己的期望,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逐步实现。
其次,教给他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如制定每日任务清单,合理分配工作时间。
此外,还引导他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适度的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姓名的焦虑症状明显减轻,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他逐渐适应了职场环境,并且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正确的自我认知和有效的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
案例二:婚姻关系中的困惑姓名和姓名是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他们最近因为频繁的争吵和沟通不畅而前来咨询。
在交流中,我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积累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家庭责任的分担、个人空间的需求以及沟通方式上。
妻子觉得丈夫对家庭事务不够关心,丈夫则认为妻子过于强势,不给他表达意见的机会。
针对他们的问题,我首先帮助他们重新审视彼此在婚姻中的期望和需求,让他们意识到双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家庭的幸福,只是表达方式和理解上出现了偏差。
然后,通过角色扮演和沟通练习,教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经过多次咨询,这对夫妻逐渐学会了以平和的方式沟通,互相理解和包容。
他们重新找回了婚姻中的温暖和亲密。
这个案例让我明白,在婚姻关系中,良好的沟通和相互理解是维系感情的关键。
心理咨询师8个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师8个案例分析心理咨询师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案例,每个案例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情境和问题。
在实践中,心理咨询师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以下是八个案例分析,旨在介绍心理咨询师在实践中的工作方式和策略。
1. 抑郁症李女士是一位四十岁的家庭妇女。
她在咨询师的办公室里向咨询师诉说了她的情境和感受。
她感到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并且经常感到沮丧和无助。
咨询师通过与李女士进行对话,帮助她找到生活中的积极元素,并教导她放松和冥想的技巧。
通过一系列的咨询,李女士的情绪得到了改善。
2. 婚姻问题黄先生和王女士是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
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婚姻问题,例如沟通不畅和彼此的期望不一致。
咨询师通过倾听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帮助他们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咨询过程中,黄先生和王女士逐渐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情感和需求,并改善了他们的婚姻关系。
3. 社交恐惧张先生是一位年轻的工程师。
他因为社交恐惧而导致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无法融入。
咨询师通过与张先生进行对话,帮助他了解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并提供一系列练习来帮助他克服自己的社交恐惧。
在一段时间的咨询过程中,张先生逐渐摆脱了社交恐惧并恢复了自信。
4. 儿童情绪问题杨小姐是一位有一个孩子的母亲。
她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寻求了关于儿童情绪问题的咨询。
咨询师与杨小姐沟通,了解孩子的情感和行为,帮助杨小姐建立起与孩子的良好关系。
咨询师为杨小姐提供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技巧,使得杨小姐可以更好地与孩子相处,并帮助孩子解决情绪问题。
5. 自我探索赵女士是一位三十岁的职业女性。
她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寻求关于自我探索和成长的咨询。
咨询师与赵女士进行一系列的对话和工具使用,帮助她探索自己内心的情感和需求,并提供一系列的建议和技巧,帮助她达成自己的目标和成长。
6. 职业困惑郑先生是一位年轻的职场新人。
他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职业困惑,例如工作不稳定和职业发展问题。
咨询师通过与郑先生进行对话和工具使用,帮助他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优势,并提供一系列的建议和技巧,帮助他解决职业困惑并实现职业发展。
24个典型心理辅导案例
24个典型心理辅导案例1. 案例一:焦虑症患者的心理辅导某女性患者因工作压力大、生活不顺心而出现焦虑症状,包括失眠、心悸、多汗等。
心理咨询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负面思维,教导她放松自我,进行情绪管理,并引导她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二:抑郁症患者的心理辅导一男性患者因家庭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导致抑郁症状加重,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责等。
心理咨询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消极思维,提升自我价值感,同时开展心理支持和情绪调节工作,帮助患者走出抑郁状态。
3. 案例三:婚姻冲突的心理辅导一对夫妻因沟通不畅、性格差异等问题产生婚姻冲突,导致双方情绪不稳定,关系紧张。
心理咨询师采用家庭系统理论和情感焦点治疗等方法,帮助夫妻改善沟通方式,增进互信,解决矛盾,重建和谐的夫妻关系。
4. 案例四:青少年自卑心理的辅导一位青少年因自身外貌、学业成绩等方面的不满意而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了他的自信心。
心理咨询师通过认知重构和情绪管理技巧,帮助青少年树立积极自信的态度,发展个人优势,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5. 案例五: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心理辅导一位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对于与陌生人交流、公众场合等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
心理咨询师采用曝光疗法和认知重构等技术,帮助患者逐步面对恐惧情境,减少焦虑感,提升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6. 案例六: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辅导一位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经历了严重的创伤事件,导致持续的回忆、噩梦、警觉性增高等症状。
心理咨询师采用创伤后心理治疗,包括暴露疗法和情感调适技巧,帮助患者减少痛苦体验,恢复正常生活。
7. 案例七: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心理辅导一位家庭暴力受害者经历了长期的身体和心理虐待,导致她产生自责、恐惧和无助等负面情绪。
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支持和情绪调节技巧,帮助受害者重建内心安全感和自尊心,同时引导她寻求法律保护和适当的帮助。
8. 案例八:职业倦怠的心理辅导一位职场人士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和重复的工作任务而感到倦怠和失去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当事人由母亲陪同前来咨询。
当事人是一个10岁男孩,小学三年级,活泼可爱,聪明。
在3岁时,看到小猫小狗不害怕,喜欢摸它们,但5岁时,母亲带着他到野生动物园玩,被散养的小猎狗抓伤,缝了40多针,此后开始对动物感到害怕。
刚开始对小飞虫、小宠物都很惊恐,但后来随时间推移,稍有好转,但对小狗、小猫仍害怕。
另外,此事对孩子的母亲也有一定影响,从此后她带孩子外出都会有—种不踏实的感觉。
提问:1、如何进行心理治疗?2、对于当事人的母亲应该作怎样的指导?答案要点:1、当事人的心理问题是简单恐怖症。
是对特殊的物体或现象的恐怖,当事人是惧怕小狗、小猫,一接触到这些事物,就会惊恐不安,并极力回避。
这些在常人看来很普通的事物,却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烦恼,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2、治疗:①倾听当事入对病情的诉说,准确把握其第一次发病的情景,分析当事人性格特点与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找出导致疾病的不良条件反射方面的原因,并加以安慰。
必要时可陪同病人面对其所恐怖的对象,让其观察、体验医生的正常反应,并鼓励其也做出正常的反映。
,②让患者学会通过系统脱敏法进行自我治疗。
目的在于消除恐怖刺激物与恐怖反映的条件性联系,并对抗回避反应。
系统脱敏可通过默想(想象)或情境脱敏来实施。
·③行为疗法中的放松法也可以使用,催眠治疗也可以考虑。
④针对母亲:应帮助当事人的母亲也摆脱恐惧,否则由于榜样作用,孩子在母亲的影响下恶性循环,也越来越对动物感到害怕。
母亲的行为实际上支持并鼓励了孩子对恐怖对象的逃避,这不利于孩子心理问题的解决。
应该让母亲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是需要正视和面对的,不能一味逃避。
案例二当事人,男,大学二年级学生,在高三的时候,他与一位男同学交上了朋友,但不是一般的朋友关系,而是一种带有相思色彩的感情。
后来毕业分开了,这种情感逐渐淡化,但假期同学聚会,见到对方,当事人依然会有一种异样的冲动之感。
在大学,为了避免高三时的同性相思局面,他不敢和同性多接触,但他对异性交往也没兴趣。
他试图以苦行僧的生活方式抵御那种无法启齿的感觉。
为此,他忍受孤独,体验痛苦,又无人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直到最后实在忍无可忍,才前来心理咨询。
据当事人回忆,他对异性的排斥和同性相恋的兴趣,起因于家庭因素。
由于出身不好,当事人曾对生母有很深的怨恨,后来发展到对所有女人都失去兴趣。
尽管后来的养母对他很好,但他也只有一点感激之心。
尽管他对女性没有兴趣,但表面上却努力装出男子汉的气概,比如在寝室里宣称自己对女人如何感兴趣等,然而这都是在熄灯后才说的,同学看不到他的真实表情。
他为此很痛苦,感觉自己活在假面具之后,道德败坏,为此他十分自责。
l、提问:当事人最有可能得的是什么心理疾病?造成当事人心理问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2、请简单说明可能的处理方法。
答案要点:l)来访者有同性恋或同性恋倾向,但现今的诊断手册中已经不将同性恋作为心理疾病了。
造成当事人心理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从小对生母的怨恨,后来这种怨恨被泛化,造成对异性缺乏兴趣。
2)可能的处理方法包括:①向当事人说明业界对同性恋问题的看法,消除当事人的精神负担。
②帮助当事人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
③向当事人说明和解释出现同性恋问题的原因。
④如果当事人希望消除自己的同性恋倾向的话,可以尝试通过支持疗法协助当事人摆脱同性恋的痛苦。
也可以使用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认知达到最终改变行为的目的。
案例三:当事人王小姐,24岁,是因为情感问题而来咨询的,通过四次咨询,咨询师很成功的为她摆脱了心理困扰,在最后一次咨询时,王小姐提出想和咨询师在结束后成为朋友,因为她觉得咨询师人不错,学问好,思想成熟,能给她带来帮助。
提问;1、作为心理咨询师,能不能与当事人交朋友?2、作为心理咨询师,当当事人提出这样的要求时,该怎么做?答案要点:①咨询伦理。
按照我国的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标准:“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并要“尽量避免双重关系”。
所以,一般心理咨询师应拒绝当事人的这种要求,无论当事人是同性还是异性。
②在拒绝时要冷静镇静,注意技巧。
比如向当事人说明职业道德,希望当事人能给予理解。
应避免含糊其辞,让当事人误以为咨询师已经应允。
案例四:当事人是17岁女高三学生,由于她在周记里写,觉得活着很没意思,由班主任送来咨询。
班主任说,孩子常常感到疲劳、焦虑,有想死的念头。
在咨询后发现,她6岁时,父亲病故,此后爷爷奶奶也相继过世,14岁时母亲也猝死,从此她成为孤儿,由其母亲的单位监护。
进入高中后由于没有人督促她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了自卑感,不愿接触同学,有时不愿意去学校上课,去了学校老迟到,有时早到了也不进教室,去厕所间等上课铃响后再冲进教室。
有时还会猜疑同学在背后议论她,上课思想不集中,下课趴在桌上睡觉,学习成绩下降,尤其是数学,几次都只考了十几分。
当事人自尊心极强,猜疑心重,又不合群,明年参加高考,如果考不上大学,她说自己将不知如何去面对社会,如果生活没着落,她可能会走极端。
提问;1、当事人的心理问题是什么?2、如果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话,该怎么做?答案要点:1、诊断:鉴别和排除精神病的可能。
当事入有比较明显的抑郁心境。
2、按照危机干预的步骤实施危机干预:1、给当事人通过充分的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弄清当事人的真正问题;2、评估危机状况;3、帮助当事人探索可以利用的资源,并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帮助当事人看到问题解决的可能性;4、并制定出有操作性的计划;5、最后获得当事人的承诺(不自杀或危机告知及执行计划的承诺)。
案例五当事人是初中一年级的女生,由于考试多次成绩不理想前来咨询。
她在小学五年级就已经出现害怕考试的情况。
进入重点中学后,变得更加严重,甚至出现孤僻,并伴有记忆力下降的现象,学习成绩也退步了。
最怕考试,最怕将成绩单给别人看。
大凡考前食欲不振,睡眠不足,坐卧不安,心情慌乱,不能集中注意,记忆效果不佳,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智力活动效果下降。
随着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的持续,往往引起生理的心悸,多汗、呼吸急促,肌肉紧张,头昏、恶心、食欲不振,手脚发冷等症状。
而生理上的症状又可导致健忘,失去学习兴趣和生活情趣,进而更加焦虑起来。
提问:1、当事人最有可能得的是什么心理疾病?2、如何理解她的心理根源?答案要点:1、这位女生最有可能患有焦虑症。
判断依据:①精神性焦虑(反复呈现的坐卧不安、慌乱、紧张等)和躯体性焦虑(心悸、多汗、呼吸急促,肌肉紧张,头昏、恶心等)都已经持续两年了。
多方面的焦虑互相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令焦虑不断升级。
②对考试的焦虑与恐惧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常态水平,没有表现出任何适应性和进步,反而越演越烈。
2、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看:①个人方面:a,遗传因素,有研究认为焦虑症是环境因素通过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易感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
b,性格特征: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
c,由于其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尚未成熟,并且十分敏感,难以控制好情绪和心态。
认知水平。
②环境方面:a,家庭环境:可能父母和亲人对她的理解与支持很不够,她自己和家庭的沟通也不成功,过多的情绪垃圾没有得到释放和处理,形成积郁。
b,学校环境:老师可能没有及时发现她的问题并给与帮助和关怀,她与同学的们的关系如果也不够和谐的话,竞争过于激烈就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c,社会环境:现代社会对每个人的压力都是巨大的,学生也不例外,在各种媒体中都会有不少令她压抑和焦虑的信息,也会加重她的负担。
案例六:患者,男性,l 8岁,中学生。
患病三年。
三年来目光不敢与人相对,否则就惊恐万状,因此而来求询。
原来该学生在三年前被发现患了近视,因而去配了眼镜,但配了眼镜迟迟不敢戴,怕别人笑话。
某日上课时,因感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模糊不清,而试着第一次戴上了眼镜,谁知这时老师正好回转身,无意中看了该学生一眼,他在与老师目光相对的一瞬间,突然感到内心一阵莫名其妙的恐惧,因而赶快低头,但仍然心跳不已。
此后再也不敢与老师目光对视。
为了回避老师的目光,他由前排座位调到后排,但仍不敢抬头看黑板,总觉得一抬头会与老师目光相对。
后来发展到——进教室内心即感到忐突不安,自己形容“简直像在法庭上受审判一样”。
不久,他的恐惧扩大到怕见其他老师、同学、以至所有人的目光,继而又发展到怕与电视、电影荧屏上的人相视,最后竟连回想起与别人目光相视时的情景,都会感到,心惊肉跳。
他想控制自己不看别人,如走路;吃饭都低着头,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但是在他的思想中却是越是害怕越是渴望想要与别人对视。
偶而真的与别人目光对视了,他就紧张害怕到浑身发抖,面部肌肉抽搐,为此他痛苦不已,曾想弄瞎自己的双眼,也曾想轻生,但却下不了决心。
提问;1、当事人最有可能得的是什么心理疾病?2、尝试分析造成当事人心理问题的原因。
答案要点:1、该生患有对视恐怖症,是社交恐怖症中的一种。
简单答恐怖症应该也算对。
诊断依据:①“明知故犯”:明明知道自己的恐怖是不合情理、不切实际的,自己产生的恐怖的反应,与“对视”这个实际的刺激不相称,也知道其他人一般不会为此而产生恐惧。
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恐怖发作时,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心惊肉跳、浑身发抖、抽搐、脸红、出汗、头晕等症状。
③无奈的逃避:对引起恐怖反应的处境、物体和人际交往采取极力回避的态度,尽管知道回避是没有必要的,但仍然无法控制地要选择逃避。
此案例中当事人不敢见人,不敢去人多的地方,甚至不敢看电视里的人物,实在被置身于某种场合中,就低头逃避目光接触,这样妨碍了工作,学习或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
2、可能的原因包括:①性格特征: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含羞、依赖性强和内向。
②精神因素: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当事人当初被老师无意间看了一眼,就对相视产生恐惧。
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
③正处青春期,自我意识尚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发展不良,造成恐惧。
④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和教养模式,以及亲子关系都对一个人的性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其成长过程中,一些关键事件的处理上如若出现问题并未有及时弥补,有可能留下后患。
⑤也可能存在遗传因素。
案例七:来访者,男,23岁,某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三年级学生。
自述,最近发觉同学们不大愿意搭理自己,好像故意躲着我。
感觉上大学没有意思,尽管学习上没有大的困难。
大学三年以来,我的朋友很少,虽然与同学同住宿舍这么长时间,但我很少与宿舍同学一起聊天。
业余时间我喜欢练练气功,我的脾气是有点怪。
我想咨询一下,看看我有什么心理毛病。
同学反映,他终日离群独处,冥思苦想,偶尔交谈亦不能与人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