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共50页文档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作为一般哲学范畴,通常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连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等相互关系。
在无限的宇宙中,联系不是个别事物之间暂时的、特殊的关系,而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所共有的客观的、普遍的本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世界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成分或环节,都体现着普遍的联系。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
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_主观例题(1)

②该乡正确决策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种菜 植橘取得客观经济效益。这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指导作用的体现。
7.从唯物论角度看,怎样才能做到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①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所以承认和尊重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 与自然的基本前提,要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②自然界运动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认识和利用 规律为人类谋福利的。“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就是要处理好人与日然的关系,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 符合;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 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的基本要求;二者是统一的。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是达到实事 求是的重要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目标和归宿。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能解放; 不解放思想,思想就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也就谈不上 实事求是。
1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 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 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 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乡政 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 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 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⑴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 ⑴上述材料包含的哲理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 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主观符合客 观;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 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 展,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 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关于意识的正确说法是( )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有 功能 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 C、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脑形成的,思维的 内容则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健康的人脑能够正常思维,严重损伤的
人脑则不能,这说明(
A.意识依赖于人脑
)
B.意识不依赖于外部世界
二、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意识对物质具有 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 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 之物。
5、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知道有三十多个 婴儿是由各种兽类哺育成长的,其中狼孩 最多,他们虽然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生 活在动物的群体当中,长期脱离社会实践, 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虽然客观存在作用 于他们的头脑,但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 这说明( ) A.人脑并非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B.意识并非客观存在的反映 C.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人的意识 D.意识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探究: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 是主观的、多样的。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 观内容的统一。 如何理解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对同一客观事 物,不同的人由于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 同,思维方式不同、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 映会有差异,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 主观的。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

10.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原因原理)
【原理内容】:<1>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3>外因是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在条件的作用;说明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说明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说明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促进其发展壮大;说明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坚信光明的前途,才能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向着正确的人生目标迈进。
)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活动不但形成了社会存在,而且还创造了地球上“美丽的花朵”——意识,使世界二重化位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我们今天所讲的题目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所讲内容的2个关键,“物质”和“意识”。
我们要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一切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从这一前提出发,把物质范畴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
那什么的“物质”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去把握:⑴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⑵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唯一特性是指独一无二的本质特性 相对于意识来说 “客观实在性”是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所共同具有的唯一特性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 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客观实在性既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也是唯物主义的基石。
⑶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⑷物质的可知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是。
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在到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是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音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概念: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得意识,并能为人得意识所反映得客观实在、物质得唯一特性就就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意识就是客观存在得反映、意识就是人脑得机能,就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得产物、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本原得,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正确得意识推动物质世界得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得意识阻碍事物得发展,有破坏作用、[方法论]1、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得思想;2、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事实与客观规律相结合;3、树立正确得意识观,促进事物得发展、物质与运动得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概念: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得意识,并能为人得意识所反映得客观实在、物质得唯一特性就就是客观实在性、运动就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得变化与过程。
[原理]1、物质就是运动得物质,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2、运动就是物质得运动,运动就是物质得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所有得事物都在运动,要辩证地瞧问题,发展地瞧问题、[方法论](既承认物质就是运动得物质,又要承认运动就是物质得运动)1、既坚持唯物论,又要坚持辩证法;2、既反对唯心主义,又反对形而上学、运动与静止得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概念运动就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得变化与过程.静止就是运动得一种特殊状态。
一就是说事物在它发展得一定阶段与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就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与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得运动.[原理]运动与静止得关系1)区别:运动就是绝对得、无条件得与永恒得。
静止就是相对得,有条件得与暂时得。
2)联系:物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得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就是形而上学得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与诡辩论.[方法论]1、要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得统一中把握事物;2、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要联系瞧问题,全面瞧问题,用对立统一观点瞧问题;人与规律得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概念:规律就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得、本质得、必然得、稳定得联系、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原理]1、规律具有普遍性,任何领域都有规律;2、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得存在与发生作用就是不以人与主观意志为转移,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得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就是不可抗拒得、3、人具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主观能动性,人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方法论]1、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将造福人类,否则会受到规律得惩罚、2、规律就是可以认识与利用得,人能够认识规律,人能够利用规律、( ①预见事物发展得趋势与方向,指导实践活动;②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得思想路线得关系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就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真理,就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与政策得理论依据、(在哲学层面上正确理解党得思想路线、)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就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统一得、2、解放思想,就就是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与时俱进,就就是我们得全部理论与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3、因此,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实事求就是得内在要求与前提,实事求就是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得目标与归宿、解放思想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一大法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就是、与时俱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得真理光芒、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概念]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得物质性活动;认识就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客观存在得反映、[原理内容](1)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实践就是检验认识得真理性得唯一标准;实践就是认识得目得与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得认识、科学得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得指导作用;错误得认识、不科学得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意识的本质作用

注意: 1.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动物的 活动是一种本能活动。 2.不能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看成是直观的 镜子对事物的反映。因为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特 点。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大脑对 客观事物的放映。因此,动物的大脑不能产生意 识。 4、电脑 ≠ 人脑≠ 大脑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 能。“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的 信息过程的模拟,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电脑不能产生意识。大脑包括动物的
• ②意识并不能直接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它借助于实践这一环节促使事物的变化。意识 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指人们在意识 的指导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 ③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动 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 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歪曲反 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 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 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经过调查研究,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 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①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 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 性。 ②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也是无产阶级 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 方针、 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 意识的反映对象: 客观存在
厂房和机器
原材料
产品(意识)
自然界
物质世存在 原料
内容
人 脑
意识
厂房工具
生理基础
起源
小结:什么是意识?
1、从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 系统——人脑的机能; 3、从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高二哲学5.2意识的作用

证物 关质 系和 意 识 的 辩
事一 求切 是从 实 际 出 发 , 实
是 为 怎 什 什 样 么 么 做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以外的任何动物以及智能机器人不能说有意识。
4.物质能够独立存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不能独立存在(依赖于物质),但意识具有相 对独立性。 5.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光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意识的产生还离不开客观存在,是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 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才会产生意识。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要尊重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其规律
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含义)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段正文) (3)“两个结合”: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把高度的革命 热情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两个反对”:反对惟意志主义和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什么是意识
意 识 的 本 质
起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理基础:是人脑的机能 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精神、心、神、 情绪情感、意志、
物质 决定 意识
属于意识范畴的有: 感觉、思维、 思想、认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小结: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人类基本的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
实践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客观物质性 3、实践的三个特点: 能动性
课堂演练
(2013北京文综)9、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 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 故事融汇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
C 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
P43专家点评
2、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形式)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科学实验活动
合作探究
问题一:工人建筑楼房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 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建筑楼房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吗? 问题二:工人造房子和蜜蜂筑窝有什么区别? 问题三:工人能靠一个人的力量造好房子吗?单个人的实 践活动存在吗?纯粹孤立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存在吗? 问题四:同样是人造房子,现在的工人造房子和以前的人 造房子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实践什么特点?
识 从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动力
检验 标准
基本形式
何 目的、归宿 而
来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摘要:物质决定意识或意识决定物质,一百人看后过或许有一百种答案,或者也只有两种答案,其实这并不是讲的重点。
重点是物质和意识那个更加重要。
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关键词:意识、物质、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
生活中有许多的人会把物质这一实实在在的东西放在首位,人要衣食住行,哪一块都不可以缺少物质的支持,因此往往有些时候人们就把意识形态放至脑后了。
而另一种人是意识高于物质,是意识决定着物质的发展,他们可以把无形的意识形态转化成有形的物质东西。
一, 物质与意识的相互联系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总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这深刻地说明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而是物质。
一个人可以为某一物质或某一自身的意识做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完全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事情,因此当人家为了一件小事情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当给予包容、宽恕和加以引导,而不是一意地谴责,甚至用暴力行为,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都了他们那个山穷水尽的地步会不会作如此下下之策呢?其实大家都了解。
因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反作用于物质。
又有人说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就每一个历史时期或者每一个具体的人而言,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从历史的发展以及整个人类而言,人的认识能力又是无限的。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说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
人的意识有正误之分,这是由主客观因素制约的。
例如: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原始部落中带出一个没见过外面世界的人,在很远一个山头上看山下面的汽车,问他这个东西能有多大,他比划了一个火柴盒那么大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基于两者关系基本内容的分析摘要: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在地理环境之中,这两者同样可以得到很好地诠释,尊重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在正确的意识引领下,改造环境。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那么,到底物质与意识存在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解释,而本文将从辩证唯物的角度结合地理环境去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基本内容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明白的是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现在被很多人接受的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而什么是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一方面,意识是客观事物经过加工之后在大脑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在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受到反映者个人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立场、观点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物质与意识的基本关系有以下两点: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50页文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实际运用:分析说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和“入世” 正确性;分析说明我国第一颗载人航天飞船的运 行成功。
说明:
《中国青年科技宣言》中指出:“我们应当运用 各种手段和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 想和科学法……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 破除愚昧落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和科学文化素质。”“为胜利实现十二五计划和 2016年远景目标而斗!”
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 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 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哪些 观点?(6分) 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行 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 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把尊重客观规 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6分)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1)反对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 唯心主义。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 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 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 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要求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1)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 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片面地夸大意识 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2、2010年12月3日,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 习时强调,上海世博会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物质成果和宝贵精神 财富。要大力发扬上海世博会所形成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弘扬科学办博、勤俭办博、廉洁办博、 安全办博理念,倡导志愿精神。世博精神源于世博,又高于世 博,是世博事业的成功升华。它将推动改革开放和国民素质提 升,成为加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能源。 运用“物质与意识”相关知识,简要回答: (1)为什么说“世博精神源于世博”?(4分) (2)为什么要发扬世博精神?(4分) (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 质的反映。世博精神是中国人在筹办和举办世博会的过程中所 形成的优良作风、办博理念和志愿精神,世博精神源于世博。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 用,在实际生活中必须用正确的意识指导行动,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促进事物发展。世博精神是宝贵精神财富,发扬世博 精神,必将推动改革开放和国民素质提升,加速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