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决定意识【哲学】
哲学原理方法论 易错点

一、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原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又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人们正确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尤其是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掌握正确的知识并运用知识指导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高中哲学分类哲学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理和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成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展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局部附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局部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局部原有的功能,局部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局部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开展的观点4、开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开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开展着的物质世界;开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1 )一切从实际出发(2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关系首先,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其次,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发生变化,社会意识迟早也要发生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意义】: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迟早也相应发生改变。
其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首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产生、性质和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南柯一梦白文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以往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范畴探索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生产和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以辩证的思维方法,对物质范畴作出科学的概括和规定。
列宁给哲学物质范畴下了一个完整定义,他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方式,整个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照它自身的固有的客观规律永恒运动着的物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因此,它是第二性的。
但意识产生以后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懂得世界真正统一于它的物质性,就可以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南柯一梦”的故事,从哲学上来说,表现了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或者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淳于棼的梦里所见,正是他所希望改变生活中不得志这种客观“存在”的再现。
这说明意识的本质从其内容来看,正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都能从客观世界找到它的“原型”。
“南柯一梦”的故事充分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棼的人,家住在广陵。
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婆,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贪了几杯。
然后,就带着几分醉意坐在槐树下歇凉,醉眼膝俄,不觉沉沉睡去。
恍惚间,他看见两个使臣走进来,说是奉大槐安国国王之命,特来邀请他。
于是他高高兴兴地跟着使臣,出门蹬车,向大槐树根部的一个树洞直奔而去。
进洞后,只见晴天丽日,山川田野,城郭村庄,一派繁华,这里就是大槐安国,此时,正赶上大槐安国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
物质决定意识【哲学】

男孩因为凭借自己的猜想去判断女孩,这样是不科学的,最后自己也受到了惩罚,本来是自己等女孩等到很晚,觉都没睡,结果,不但女孩没有感觉到他的体贴,反而听到男孩诬蔑自己,心里很受伤,很委屈,严重影响了两个的感情,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从真相出发,如果自己还不知道真相的时候,或者没有百分之百有力证据的时候,就不要轻易的下结论,这样是武断的,是错误的。
可能有人会问我,有时候情绪一来,哪有时间去想那么多,完全就凭借情绪做事了,还会去思考什么真相不真相吗?自己根本控制不了自己,我想告诉你的事,之前不是很流行一句话,叫做“冲动是魔鬼”,如果你控制不了你的情绪,感情用事,那就迟早就会变成“魔鬼”。所以,我们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感,遇事要淡定,要冷静,科学的去分析,在没有得出结论之前,不要马上下结论。
哲学的思想和方法论有很多,我自己也在不断去研究,去学习,去实践,相信只要我们多学哲学,科学运用哲学,对我们的人生是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的,对了还要说一点就是,因为哲学有很多,有唯心主义哲学,有唯物主义哲学,我说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当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哦。
同时,还要指出的一点是,尽管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合理的分析还是可以的,这个也是得出真相的重要的过程,但是,请你记住一点,再“合理”的分析,在合乎事实的分析,仅仅是分析,不是事实,所以,还是不能把你的“分析”作为判断事实的依据,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再通过后面了解的更多的事实去验证你的分析结果是不是对的,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分析—验证—得出结论,在“得出结论”之前一定不能感
还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我觉得例子是最形象,最好理解的方法,呵呵,比如,古时候的太监或叫宦官,我们知道他们是没有生殖器官的,被称为“阉人”,所以他们对“性”的追求和渴望远远低于正常的人,古时候的宦官是政治领域的重要代表,尤其是在明朝,更加猖獗,为什么太监对性的追求不大呢,因为他们没有可以进行性生活的“物质基础”——男性生殖器,所以,即使一个太监再想这方面的事情,他自己知道,也就是想想而已,久而久之觉得没什么意思,就在这方面慢慢的淡下去了。相反,我们都知道,男性在20-30左右的时间段是性欲望最强烈的时候,原因就是,这个时间段,男性的生殖器官处于“年轻力盛”的时候,勃起速度快,坚硬挺拔,性生活时间可以比较长,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大,器官逐渐的退化,勃起速度慢,疲软无力,精力不够,力不从心,这个时候对性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所以,这也反应了哲学的“物质决定意识”的道理。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汇总唯物论: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形势、国情、实际、学习情况;意识:规划、方案、法律条文、目的、规律、科学)【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行。
世界上只有上尉认识植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反对错误意识。
二、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主义。
三、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看。
四、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高考政治哲学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答题技巧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3.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高考政治哲学答题技巧二:(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
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马克思(哲学部分)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意识的能动性,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辩证法联系的观点: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不能鼓励的存在,都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
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相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发展的观点: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规律性: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
方法论:1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谋福。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矛盾):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即对立面之间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
方法论:用矛盾分析法看问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即对立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行。
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一、引言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其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存在形式,而意识则是主观认识和思维的产物。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二者不可分割且相互制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基础,意识是上层建筑。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可以主动改变物质,二者相互作用构成了辩证的整体。
三、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
物质世界的发展决定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思想的演进。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迁等都会影响人们的认识和意识形态。
例如,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受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商品经济和利益最大化的影响。
因此,人们的意识是受到物质基础的制约和影响的。
四、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指人们的主观认识和行动对物质世界的改变。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来改造物质。
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念、科学发现等都是由人们的意识能动性所决定的。
例如,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许多物质的规律和原理,从而改变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进而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1. 实事求是:在探究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来获取客观的事实,而不是凭空臆断。
2. 辩证思维: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因而在分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时,需要采取辩证思维的方法,即全面、系统和整体地把握问题。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研究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时,要注重实践的指导。
只有通过实践验证和检验,才能确认理论是否正确。
六、物质和意识的应用举例1. 科学研究: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规律和原理,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小结: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人类基本的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
实践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客观物质性 3、实践的三个特点: 能动性
课堂演练
(2013北京文综)9、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 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 故事融汇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
C 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
P43专家点评
2、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形式)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科学实验活动
合作探究
问题一:工人建筑楼房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 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建筑楼房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吗? 问题二:工人造房子和蜜蜂筑窝有什么区别? 问题三:工人能靠一个人的力量造好房子吗?单个人的实 践活动存在吗?纯粹孤立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存在吗? 问题四:同样是人造房子,现在的工人造房子和以前的人 造房子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实践什么特点?
识 从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动力
检验 标准
基本形式
何 目的、归宿 而
来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调查研究 辩证唯物主义

调查研究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宇宙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调查研究。
一、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
人的意识活动是由于人的脑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物质运动引起的。
人的思维、感觉、意识是在与外界物质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的。
而且,不同社会阶级拥有不同的物质利益和世界观,这也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形态。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主观存在的,物质是意识的基础和前提。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普遍性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的。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的统一,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统一推动事物的统一和发展。
例如,生与死、进步与退步、正与反等都是矛盾的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普遍性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数量的积累最终导致质量的变化。
当事物的内部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即质变。
例如,物质的量变会导致物质的质变,社会的量变会导致社会的质变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量变和质变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四、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反映。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对世界进行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检验和发展的基础,而认识则推动实践的发展。
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

必修4《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咀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现和人生观等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第2、3、4课)(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共9条原理)(第2课)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白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委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里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求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尊重、一发探、两结合、两反对)①做事情婴尊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7、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辩证看待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基于马克思哲学两个基本观点的阐发

分析
最后,丰富研究方法也离不开现实生活和增强批判意识。只有将研究与现实 生活紧密起来,才能使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只有具备批判意识,才能不断推动研 究的进步。
结论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需要从现实生活、增 强批判意识和丰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入手。只有将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推动哲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未来,哲学研究需要更加注重与其他学 科的合作和交流,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虽然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实际上它们在探讨人类 社会发展的本质问题上具有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历史发展和进步,认为人类 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和演进的。其次,他们也都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变革 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第二部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其次,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 都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例如,新的思想观念可以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创新, 而落后的思想观念则可能阻碍社会的发展。
第二部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最后,意识能够改变物质世界。人们通过思考和创新,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 产品和技术手段,从而改变物质世界的面貌。例如,互联网的出现就极大地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19世纪德国哲学界的两位巨匠,他们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 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的哲学强调物质生产和阶级斗争, 而黑格尔的哲学则绝对理念和历史进步。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哲学思想之间, 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和共同点。本次演示将探讨马克思和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 及其关系,并阐述这两种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和意义。
哲学常用原理及方法论归纳

哲学常用原理及方法论归纳!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既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又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5.因果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在每事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要求】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反作用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内涵: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腌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腌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汉语词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不是自生的和先验的,认识世界的形式是主观的,认识世界的内容是客观的。
【词条】物质决定意识
【拼音】wù zhì jué dìng yì shi
【注音】ㄨˋㄓㄧˋ ㄐㄩㄝˊ ㄉㄧㄥˋ ㄧˋ ㄕ
【出处】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辨证关系】
一.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若不承认物质对立于意识之外则无客观实践坐标,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还要指出的一点是,尽管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合理的分析还是可以的,这个也是得出真相的重要的过程,但是,请你记住一点,再“合理”的分析,在合乎事实的分析,仅仅是分析,不是事实,所以,还是不能把你的“分析”作为判断事实的依据,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再通过后面了解的更多的事实去验证你的分析结果是不是对的,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分析—验证—得出结论,在“得出结论”之前一定不能感情用事,盲目定结论。
哲学的思想和方法论有很多,我自己也在不断去研究,去学习,去实践,相信只要我们多学哲学,科学运用哲学,对我们的人生是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的,对了还要说一点就是,因为哲学有很多,有唯心主义哲学,有唯物主义哲学,我说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当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哦。
再进一步用哲学的原理来说明吧,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哲学和生活的关系,哲学的实际用处在哪里,还是说上面的事情,男孩的分析其实是属于哲学中的“意识”的,分析只是一种意识,只有最后的“结论”才是物质,哲学中物质的定义是什么,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最重要的是后面四个字“客观实在”,也就是事实,是真相。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就是说,是事实决定我们的思想和认识,而不是我们的思想和认识决定了事实。
可能有人会问我,有时候情绪一来,哪有时间去想那么多,完全就凭借情绪做事了,还会去思考什么真相不真相吗?自己根本控制不了自己,我想告诉你的事,之前不是很流行一句话,叫做“冲动是魔鬼”,如果你控制不了你的情绪,感情用事,那就迟早就会变成“魔鬼”。所以,我们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感,遇事要淡定,要冷静,科学的去分析,在没有得出结论之前,不要马上下结论。
男孩因为凭借自己的猜想去判断女孩,这样是不科学的,最后自己也受到了惩罚,本来是自己等女孩等到很晚,觉都没睡,结果,不但女孩没有感觉到他的体贴,反而听到男孩诬蔑自己,心里很受伤,很委屈,严重影响了两个的感情,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从真相出发,如果自己还不知道真相的时候,或者没有百分之百有力证据的时候,就不要轻易的下结论,这样是武断的,是错误的。
哲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问了,有人说,哲学使人深刻,那么,为什么哲学会使人深刻呢,我相信只有学过哲学,研究过哲学的人,才知道,不可否认,哲学和其他门类的学科有一些不同,首先哲学是宏观意义的,研究的不是具体某一个事情,是对整个世界和自然规律的科学总结,同时,我觉得,这个也是哲学的魅力所在。
如果您深入研究过哲学,我相信您一定对它的魅力所折服,深深被它所吸引,哲学里面的很多观点,对我们的实践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像一个人迷失自己的方向时,有一个指路灯帮他重新找到回家的路,其中哲学中的“按照规律办事,不按规律办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一条就是非常重要的思想,什么叫做按照规律办事,举个例子吧,你和人交往,那么,你就要按照人的规律来办事,你首先要懂人性,知道人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人性的弱点有哪些,优点有哪些,只有知道了这些,然后按照这些规律办事,才会事半功倍。
还有哲学中的“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件很普通的话,不在乎,觉得没有什么,你这样想就错了,这个观点是唯物主义哲学非常重要的观点之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是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务必要遵守的。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一对情侣异地恋,相隔千里,男的很爱女的,即使每个月去看女方一次,但是,还是觉得不够,一方面由于思念,另一方面担心女的出轨(其实女方根本就没有这个思想),几乎每天都短信、手机联系不停,突然有一天,男的联系女孩的时候,对方一直没有回复,到了晚上一点多,终于回男孩了,男的由于等了很久,有点生气的问,为什么这么晚才回他,女孩说有点事情,男的说,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发个信息先告诉他,女孩说,手机没电,业务比较忙,今天有点累了,明天再聊可以吗,男的没有耐心,性子比较急,因为一时得不到答复,很生气,很着急,就说,有什么事情不能说的,难道你和别的男的约会去了?女孩其实是和公司的部门经理谈业务去了,还喝了酒,已经很累了,没有力气说话,只想好好地睡一觉,听到男朋友这样一说,心里非常的委屈,觉得男朋友不但不体贴她,没有关心的话,还怀疑她出轨,很生气,于是就顺着男孩的话,说:是啊,就是啊,我就是和别人约会去了,你想怎么样?男孩听了,开始以为只是自己的猜测,现在她居然亲口“承认”,心里更加恼火了,于是说,你这个臭不要脸的,我等你这么晚,睡觉都睡不着,把你看的比我妈还重要,你居然背着有偷汉子,你这个不要脸的骚女人,我和你在一起真是瞎了狗眼,何况我还对你这么好,你良心都被狗叼了,女孩听到这样的话,也非常的生气和委屈,两个人开始嘶吼,对骂起来,响亮的声音,穿透了寂静的夜晚.........
还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我觉得例子是最形象,最好理解的方法,呵呵,比如,古时候的太监或叫宦官,我们知道他们是没有生殖器官的,被称为“阉人官是政治领域的重要代表,尤其是在明朝,更加猖獗,为什么太监对性的追求不大呢,因为他们没有可以进行性生活的“物质基础”——男性生殖器,所以,即使一个太监再想这方面的事情,他自己知道,也就是想想而已,久而久之觉得没什么意思,就在这方面慢慢的淡下去了。相反,我们都知道,男性在20-30左右的时间段是性欲望最强烈的时候,原因就是,这个时间段,男性的生殖器官处于“年轻力盛”的时候,勃起速度快,坚硬挺拔,性生活时间可以比较长,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大,器官逐渐的退化,勃起速度慢,疲软无力,精力不够,力不从心,这个时候对性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所以,这也反应了哲学的“物质决定意识”的道理。
这个看起来有点荒唐的故事,确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男孩因为太深爱自己的女朋友了,希望对女孩的信息了如指掌自己才放心,女孩和男孩一样因为自己的情绪化,进一步扩大了误会,导致两个人感情受到很大的影响,有人会问,这个和哲学的“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什么关联呢?听我慢慢说来,不要着急,首先这个男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从实际出发,盲目凭借自己的猜想行事,男孩责问女孩,“有什么事情不能说的,难道你和别的男的约会去了”,男孩问出这样的话,首先他没有根据,没有有力的证据,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女孩真的和别的男的约会去了吗?不一定,男孩是因为气愤,担心说出了这样没有现实根据的话,才导致后面事情的发展恶化的。我们分析一下,时间是很晚,晚上一点多,这个是事实,女孩也没有解释自己到底是做什么去了,这个也是事实,但是,这样就可以说,女孩就一定和别人约会去了吗,完全不一定,女孩可能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可能在加班,也可能手机没有电,或者手机坏了,被偷了,一时间又找不着电话等等因素,也就是可以同样解释的原因有很多,是一个多对一的关系,任何事情在没有知道真相的时候,都是多对一的关系,真相只有一个,就是事实,只有当知道真相的时候,才是一对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