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南柯一梦白文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以往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范畴探索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生产和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以辩证的思维方法,对物质范畴作出科学的概括和规定。
列宁给哲学物质范畴下了一个完整定义,他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方式,整个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照它自身的固有的客观规律永恒运动着的物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因此,它是第二性的。
但意识产生以后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懂得世界真正统一于它的物质性,就可以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南柯一梦”的故事,从哲学上来说,表现了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或者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淳于棼的梦里所见,正是他所希望改变生活中不得志这种客观“存在”的再现。
这说明意识的本质从其内容来看,正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都能从客观世界找到它的“原型”。
“南柯一梦”的故事充分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棼的人,家住在广陵。
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婆,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贪了几杯。
然后,就带着几分醉意坐在槐树下歇凉,醉眼膝俄,不觉沉沉睡去。
恍惚间,他看见两个使臣走进来,说是奉大槐安国国王之命,特来邀请他。
于是他高高兴兴地跟着使臣,出门蹬车,向大槐树根部的一个树洞直奔而去。
进洞后,只见晴天丽日,山川田野,城郭村庄,一派繁华,这里就是大槐安国,此时,正赶上大槐安国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物质与意识关系探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物质与意识关系探讨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改造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阐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并指出了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来探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 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唯物主义,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本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味着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而意识是在物质生活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物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人的思维方式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
2. 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作用:尽管物质决定意识,但物质与意识并不是完全割裂的。
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会引起人们的意识变化,而人们的意识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去改变物质世界。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形式。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相互作用关系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法。
4. 实践是物质与意识相互关系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实践被认为是物质与意识相互关系的基础。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通过实践,人们认识和改变自然界和社会,同时也改变和发展了自己的意识。
实践是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和相互决定的载体,反映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5. 物质与意识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历史的、发展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意识形态也会发生变革。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_主观例题(1)分析

2材料一:现在,随着疯牛病、禽流感、苏丹红、农药残留、三聚
氰氨等问题的不断报道,人们走进市场的时候,越来越感到犹豫不 决了。以至有的媒体提出:我们究竟能吃什么? 材料二: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指出,滋养着人类文明的 河流在许多地方被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加上工业活动造成的全球变 暖,未来的水资源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1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 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 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 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乡政 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 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 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⑴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 ⑴上述材料包含的哲理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 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主观符合客 观;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 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 展,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 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⑵ 该乡政府的决定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该乡政府具体分析了该乡的实际情况,即离市区近, 蔬菜、柑橘销路好,又有种植经验,对农民加强种植技 术指导和服务。这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体现。 ②该乡正确决策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种菜植 橘取得客观经济效益。这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的体现。
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
3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林果业是一大支柱产业。我市土壤,气候 条件特别适宜种植果树,农民有种植果树丰富经验。随着我国林果 业快速发展,市场上新品种优质水果日益丰富。但我市果农栽种的 果树仍多为传统品种,产出水果质量差,销售困难。面对这种情况, 市委、市政府及时引导果农更新观念,树立市场意识。于是,果农 砍掉老果树,更换栽种优质品种,增强了林果业生产发展的后劲。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基础和载体。
物质具有客观存在和累积发展的本质,对于人类来说,物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也强调了意识的辩证性和相对独立性。
首先,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的产生和存在。
意识起源于物质世界中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在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中产生的。
人类通过感觉、知觉、思维等活动,对物质世界进行认识和反映,这种反映就是意识。
因此,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物质基础的结果。
其次,意识对物质也具有反作用。
意识并不是简单地被动地反映物质世界,而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能够主动地对物质世界进行改造和影响。
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可以对物质世界进行指导和控制,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尤其是在生产活动中,人们通过意识能够改变和创造物质的形态,实现对物质世界的掌控。
然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在物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又对物质产生反作用,驱动物质变革和发展。
这种相互作用和依存的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
再次,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在现实生活中,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人们的意识是在物质生活基础上形成的,但同时又能够影响和改变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态度。
正是因为意识的作用,人们能够主动地去改造物质世界,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
在社会发展中,物质基础的变化和发展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的转变和发展。
不同社会阶级的存在和斗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都会对人们的意识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意识的变革和形态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
总之,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说明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们没有遵从客观规律的结果。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
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例子

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例子
提出一个问题作为开篇:如何体现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说,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而社会实践依赖于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就是物质生活状态的决定。
如果物质上的基础好,我们的意识就会丰富、强大;反之,缺乏物质上的基础,我们的意识就会相对贫乏而平凡。
一些具体的例子可以体现物质决定意识:
首先,物质条件如何会影响人们的意识状态,可以通过对学生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发展活动来看出来。
若是物质基础良好,则学生们可以受到良好的精神、物质上的照顾,这样他们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学习环境,思想受到正确的指导、引导,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思想得到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意识。
另一方面,若是学生的物质生活很差,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以学习优秀的书籍、科学实验等,同时也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自然也就无法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正确的指导,这样学生的意识就受到了物质上的严重制约,不能够得到正确的发展。
此外,物质和精神生活也直接影响成年人的意识形态。
若是物质上状况比较优厚,人们就可以拥有机会发展各方面,从而使他们的思想能够正常、多彩发展,使他们的意识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炳立等。
反之,如果不能及时获得物质上的支持,就会影响人们的精神需求的得到满足,使他们的意识发展出现落后思想状况,不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物质决定意识,是不可否定的事实。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物质因素对人们思想发展形成的重大影响,提升物质生活条件,才能使人们的意识真正得到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唯物论部分1、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2、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正确说法: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正确说法: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错误)P38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错误)P387、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P40(错误)(正确的意识才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8、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错误)P409、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错误)P401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正确说法: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正确说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特点。
1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正确说法: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1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正确)P4116、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17、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误)18、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正确)19、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错误)20、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错误)21、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错误)2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正确)24、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物质决定意识发言稿

物质决定意识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地向大家发表我的见解,主题是“物质决定意识”。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命题,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忽视物质对我们意识的影响,而要认真思考它对我们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我想提到物质的本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指的是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一切有形的事物,如食物、衣服、房屋、汽车等。
而意识,是我们思考、认知、感知和感受的能力。
物质和意识看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物质决定了人的生存和发展。
人的基本需求,如吃饭、穿衣、住房等,都离不开物质的支持。
没有物质,就无法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更谈不上去思考、感受和体验。
因此,物质对意识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
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物质的变化和丰富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感受和情绪的波动。
比如,生活在环境优美、物质丰富的人,往往会感到快乐和满足;而生活在贫困和匮乏中的人,则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可以说,物质对意识是有着直接的塑造和影响。
在心理学上,物质也对意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有许多实验证明,物质和环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思考和认知。
比如,一个人在好的环境中学习,会使他的认知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活跃;相反,如果他处在恶劣的物质条件下,他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限制。
这说明了物质对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塑造。
而从社会学上来看,物质更是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
在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物质往往成为了一个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比如,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学历、职业等都与物质紧密联系,直接影响到他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
因此,可以说,物质在社会角度上也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意识和认知。
但是,我认为物质并不是决定意识的唯一因素。
虽然物质对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人的意识并不仅仅受制于物质,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价值观念、精神追求等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意识和认知。
物质决定意识发言稿

物质决定意识发言稿近年来,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讨论在学术界和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意识和行为的本质,以及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物质如何决定意识,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即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包括我们的身体和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
而意识则是我们的思维和感知能力,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微妙的。
在现代科学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的意识和行为是由大脑中的神经元和神经网络所决定的。
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和电信号是我们思维和感知的基础,它们决定了我们的意识状态和行为表现。
换句话说,我们的意识和行为是由大脑中的物质活动所决定的。
此外,现代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发现,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受到环境和遗传等物质因素的影响。
环境中的刺激和经验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我们的意识和行为。
而遗传因素则决定了我们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特征,进而影响我们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因此,可以说,物质决定了意识。
我们的意识和行为是由大脑中的物质活动所决定的,受到环境和遗传等物质因素的影响。
这一观点对我们理解人类的意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也对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意识对物质的影响。
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可以改变环境和社会,从而影响物质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础。
综上所述,物质决定了意识,这一观点在现代科学和哲学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讨论这一问题,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意识和行为,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希望我们可以在这个问题上有更多的思考和探讨,为人类的未来开辟更加美好的前景。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应用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应用1.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概述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是一种基本的哲学观点,它认为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活动是由物质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的。
这一原理对于理解社会、经济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系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2.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在经济领域中,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被广泛运用于分析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实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
例如,在农业社会中,土地所有制和农业生产方式是由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它们决定了上层建筑,如法律、政府和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
•物质利益决定行动:在一个经济系统中,个体和群体的行动往往受到物质利益的驱动。
例如,个人决定购买某种商品或从事某种职业往往是基于他们对物质利益的预期。
以上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示例。
下面将探讨其在社会和历史领域的应用。
3.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在社会和历史领域中的应用社会和历史领域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运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以下是一些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在社会和历史领域的应用实例:•阶级斗争: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认为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由物质利益冲突所引起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源于物质资源的分配不平等。
例如,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斗争是基于物质利益的冲突。
•社会革命: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认为社会革命是由物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引起的。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旧的生产关系已经限制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需要通过革命来改变社会结构。
•历史进步: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认为历史的进步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的。
例如,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大幅提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以上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在社会和历史领域中的应用示例。
下面将探讨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4.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目标的确定: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认为,教育目标应当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物质决定意识的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的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的方法论是指人们的意识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观念等都是由物质条件塑造的。
这种方法论的基础是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识只是物质的产物。
因此,人们的意识是受到物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在具体应用上,物质决定意识的方法论可以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例如:
1. 社会历史的研究: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这种变化也将反映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上。
2. 社会结构的分析:不同社会结构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物质条件,这也将反映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上。
3. 社会改革的实践:在社会改革中,人们需要从物质条件入手,改变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意识形态的变革。
总之,物质决定意识的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思想基础,它提醒我们要从物质条件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人们的意识形态。
物质决定意识发言稿

物质决定意识发言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哲学概念,那就是“物质决定意识”。
在这个概念中,“物质”指的是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而“意识”则是指我们人类思维和感知的能力。
根据这个概念,“物质决定意识”是指我们的意识状态和行为是受到物质的限制和影响的。
具体来说,人类的意识活动是由我们的大脑神经元的电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而这些反应则是受到各种物质因素的调节和制约。
例如,我们的情绪和思维方式可能会受到我们身体中的化学物质、荷尔蒙等因素的影响。
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我们与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人通过物质交流和相互作用。
这些物质交流和作用会影响着我们的意识状态和行为。
比如,当我们食用了某种特定的食物,它的化学成分会影响我们的身体状况,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此外,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会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意识并不仅仅受制于物质。
人类具有独立思考和选择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思考和自我反省来提升自己的意识水平。
我们可以超越物质的限制,拥有独立的意识和精神世界。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和探讨“物质决定意识”这个概念呢?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因。
其次,它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和与他人相处时要考虑物质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条件、身体健康等。
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认识到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复杂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他人。
在今天的分享中,希望大家能够对“物质决定意识”这个概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将这个概念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让我们积极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意识,同时也要注重和重视物质因素对我们的影响。
谢谢大家!。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汉语词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不是自生的和先验的,认识世界的形式是主观的,认识世界的内容是客观的。
【词条】物质决定意识
【拼音】wù zhì jué dìng yì shi
【注音】ㄨˋㄓㄧˋ ㄐㄩㄝˊ ㄉㄧㄥˋ ㄧˋ ㄕ
【出处】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辨证关系】
一.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若不承认物质对立于意识之外则无客观实践坐标,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某大城市郊区的农民,祖祖辈辈以种菜为生,有着丰富的种菜经验,前几年种菜收入相当可观,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让农民改种粮食,结果农民收入大幅下降,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也受到影响。
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对材料加以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该地区的上级部门要求增加粮食生产的文件精神不天文数字合本地实际,命令农民改种菜为种粮,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领导错误的命令,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便,正体现了这一点。
物质决定意识的案例

物质决定意识的案例在人类历史上,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理论争论不断。
有些人认为意识是独立于物质存在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物质决定了意识的形成。
本文将通过一些案例来探讨物质决定意识的现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药物影响意识的案例。
在医学实践中,有很多药物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意识状态。
比如,麻醉药可以让人进入昏迷状态,而兴奋剂则可以让人变得兴奋。
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改变了人的意识状态,从而证明了物质对意识的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看看关于脑损伤对意识的影响的案例。
有很多研究表明,脑部受损会导致人的意识发生改变。
比如,一些脑部损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丧失、情绪波动等现象。
这些都说明了脑部的物质损伤对意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看关于环境对意识的影响的案例。
环境中的物质对人的意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一些有毒气体会导致人出现意识模糊、头晕等症状;而氧气的缺乏也会导致人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
这些都说明了环境中的物质对意识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最后,我们可以看看关于营养对意识的影响的案例。
营养是人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它对人的意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缺乏维生素B1会导致人出现意识丧失、神经系统病变等症状;而摄入过量的咖啡因则会导致人出现意识紊乱、焦虑等问题。
这些都说明了营养对意识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以上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质决定了意识的形成。
无论是药物、脑部损伤、环境中的物质还是营养,它们都对人的意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物质对意识的影响,而应该更加重视物质对意识的作用,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意识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物质决定意识的案例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质对意识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的意识现象。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大家对这一问题有所启发。
是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

是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这是第一前提。
有人胡说八道,说什么要打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说什么唯物唯心都是对的。
这说明你根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其实,唯物主义这个词汇是翻译的,并不代表物质是“唯一”,严格说,应该翻译为“物质主义”。
唯物主义并不反对意识,只是强调物质是意识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物质的基础,就不可能诞生意识。
意识这个东西,很多人认为它神秘,其实意识并不神秘。
意识不过是一种系统复杂到一定阶段的自然进化。
目前有机生命体才有意识,但是,我可以推测,在未来计算机人工智能也可以进化出意识。
机器人也可以进化出意识。
只要神经元足够复杂,意识就必然会诞生。
所谓的灵魂,无非就是意识衍生物,代表了一种思想。
没有意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神经元也是物质的构成。
如果你认为是意识是决定物质的第一性,不妨提供证据。
迄今为止,包括量子力学在内所有的科学理论都证明物质是第一性,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意识是第一性。
甚至没有物质,意识都不可能存在。
凡事情都要讲究证据,没有证据,一切都是自说自话的意淫。
意识也可以影响物质。
这也是存在的。
心情好,身体就健康,这些就是意识影响物质。
意识在这里面起作用的,依然是物质上的物理化学变化,而不是凭空对物质产生影响。
无论是科学角度,还是哲学角度,物质都是起到支配性作用的。
历史上还有大贝尔实验,对自由意志也有探索。
一切的总总,都完全证明了物质决定了意识。
5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把这种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体现在:①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②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③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决定性的力量,而新的、进步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质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先进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必须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
对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挑战和攻击,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理直气壮地予以批驳和抵制,决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正确区分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始终坚持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情况,只有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随着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们的消费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对精神文化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出现了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适应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文化力量在内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使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应通过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同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先进文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
文化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其他产业相比,发展文化产业所凭借的文化资源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增加价值。
文化产业还具有低能耗、无污染等特点,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选择。
目前,文化产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在逐步提高,但总体上还是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大力加以发展。
建设先进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素质大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赖于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既能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不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应该加强立法;创新经营体制,成立政策性综合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建立农业保险基金现代筹措和管理制度;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加入WTO绿箱政策推广农业保险;设定农业法定险种。
一、我国农业保险运营主要问题分析
(一)自我保障功能缺乏。
农业保险发展的滞后,与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有关,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农业保险自身缺乏保障。
高风险、高赔付率,让开展这项业务的保险公司无利可图,形同鸡肋,即使保险公司使出浑身解数,仍然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
而身份不明、规则缺失、支持措施不足等因素决定了农业保险陷于困境。
首先,农业险与商业险在经营目标上的冲突。
农业险保户的投交保费能力低,如果按照商业化运作,同时承受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的农业险,就当以高保费弥补分散其存在的风险,但我国农业险费率是国家统_的,属于低保费险种,缺乏灵活的可操控性,保费高了保户承受不起,低了保险公司后续经营无力维持。
其次,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由于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均未对农业保险予以明
确规定,导致农业保险身份不明确,由此导致规则的缺失,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目前,农业保险基金主要来自于保户缴纳的保险费,而按农业损失率制定的农业保险费率相对于保户的农业收入而言是很高的。
建设现代农业保险制度应从实际出发,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基础上,区分政策层次力度,突出政策重点,兼顾公平与效率,建立政策支持引导下的多层次业务种类与多种组织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型农业保险模式,并从政策保障调节机制、经营组织与管理制度以及再保险、风险准备基金等方面加快基本制度创新改革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取得的伟大进步。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尤其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中国经济以令世界惊叹的速度稳步发展,道德领域里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面对新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告诉我们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所以,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国经济发展和道德发展之间是否一致。
在辩论之前我们要认真明确两点。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适应,并为其服务。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总之,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一、拜金主义横行。
社会上到处充斥着“金钱至上”、“一切往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到最近首都机场集团总裁李培英的制裁,而且09年前两个月的贪污受贿案件竟然高达3535件,实在是让人心惊的数字。
二、道德的沦丧。
最近广东地区的瘦肉精事件造成46人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正令人发指的还有三鹿奶粉事件,三鹿企业,被称为中国乳业“民族品牌”的老大,享有“免检产品”、“放心产品”等一系列权威鉴定的荣誉光环,而他们竟然在这些光环的“保护”下对孩子们进行毒害,三聚氰胺的发现不仅震惊了中国食品界正震惊了世界,使人们一度丧失了对奶制品的信心,对中国奶制品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我们扪心自问他们的商业诚信何在、中国的良心何在。
诚信的缺失正在对只顾高速发展的经济进行惩罚。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可是去街道上看看吧,垃圾乱丢而垃圾桶就在旁边;公交拥挤,买票乱插队毫无秩序可言;脏话成篇,而且在被称作未来接班人的青年们中间说的尤为严重……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人们为了追求高利益不顾后果的破坏自然环境,侵夺后代子孙的利益。
海洋污染不堪入目、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人们生活艰难、白色垃圾充斥着我们生活的世界。
拐卖儿童让无数的父母伤心欲绝,公交车上让座的越来越少、老人们被赶到敬老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的优良传统正在消失。
当然,唯物主义辨证法要求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道德建设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这些不道德有损中华形象的事件一定会消失。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发作应。
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而错误腐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阻碍作用,所以,虽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我们要改造并抛弃落后的社会意识使之与社会存在相适应,为社会存在服务。
道德发展的落后性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与国家领导人员的共同努力。
很喜欢老奶奶的笑容,希望她可以长命百岁,也希望他的子女良心发现,毕竟赡养父母是你们的责任和义务,亲情这个东西现在不珍惜,以后就没机会了。
一:市场经济是有原罪的,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所以只要商人不犯法,他就可以为所欲为。
比如人为操纵市场,哄抬物价,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钱。
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与之完全相反。
二:虽然市场经济要求与之相应的商业道德,但商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诚信,而诚信在原始商业形态时就是需要的,所以要求讲诚信,并不是市场经济发明创造的,而是早已有之,没有市场经济人们依然提倡讲诚信。
综上所述,道德不是来自于市场经济,道德的发展并不依赖市场经济,相反,市场经济先天就要求利益最大化,与道德要求相抵触,所以,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发展,而必须要与其他手段(如国家宏观调控,法律制裁,舆论监督)相结合才能与道德发展一起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