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隐睾

合集下载

隐睾

隐睾

预后及随访
• 生育能力
• 接受正规治疗后的单侧隐睾患者生育能力 与正常男性相比无明显降低,双侧者则明 显降低。 • 双侧约62%,单侧约89%可以生育子女。
• 睾丸恶变 • 所有睾丸肿瘤中,大约10%可以来自隐睾 疾病。 • 较早文献认为隐睾症男性患者睾丸肿瘤发 病率危险度是一般人群的40倍。 • 近期文献统计认为其相对危险度是非隐睾 症男性的2-8倍。
• 阴囊的舒缩能调节温 度低于体温1.5-2℃, 以维持生精小管的正 常生精功能,而隐睾 则受温度影响而导致 精子发育障碍。 • 双侧隐睾症引起不育 达50%以上,单侧隐 睾达30%以上。
• 隐睾易发生恶变,尤其是位于腹膜后者,隐睾恶变的几率 较普通人高20-35倍。 • 睾丸未降的位置影响着睾丸发生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位置 越高,恶性变的风险越大。一半的腹腔内睾丸会发生恶性 变。 • 睾丸所致的睾丸肿瘤类型中最常见的是精原细胞瘤。
• 7岁,右侧阴囊空虚。 • 【超声特征】 腹股 沟处可见睾丸样回声 团块,较正常侧睾丸偏 小、回声偏低。 • 【超声诊断】 右侧 隐睾(位于腹股沟管内)。
1
2
• 右侧腹股沟区未探及包块, 右下腹髂血管旁可探及一 大小约为 5. 2 cm × 3. 5cm 椭圆形稍低回声 团,边界清晰,内部回声 不均匀,可见散在的更低 回声区( 图1) 。CDFI: 肿 物周边及内部的血流信号 丰富且分布不规则 ( 图 2 ) ,Vmax: 20cm / s,血 流阻力指数: 0. 82。超声 诊断: 右侧隐睾实性占位 ( 考虑精原细胞瘤) 。术中 发现: 肿物有薄膜,肿物 外侧薄膜不完整与结肠有 粘连。病理结果: 经典型 精原细胞瘤、累及白膜和 附睾 。
• 男,4个月。出生后右侧 阴囊未及睾丸。右侧 腹股沟区可及一小包 块。诊断:右侧隐睾。 图A、B CT平扫右侧 阴囊空虚,其内未见睾 丸影。右侧腹股沟区 可见一卵圆形软组织 密度影,边界清楚。

隐睾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隐睾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隐睾的病因治疗与预防隐睾症是指婴儿出生2个月后双侧或单侧睾丸未下降到阴囊的畸形状态。

隐睾症分为真隐睾和假隐睾。

假隐睾是指睾丸可以在阴囊内膜内触摸,但在阴囊上方或腹股沟内触摸;真隐睾不仅在阴囊内触摸睾丸,而且在阴囊上部或腹股沟内也触摸不到睾丸。

它的位置太高,通常位于腹腔内。

无论是真假隐睾,还是双侧和单侧隐睾,统称为隐睾。

隐睾是由睾丸下降异常引起的,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隐睾的发生与激素水平、睾丸补充和精索过短有关。

隐睾多发生在单侧,双侧隐睾发生率为10%~25%.隐睾常伴有腹股沟斜疝。

隐睾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区,由于温度高于阴囊,睾丸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导致睾丸发育不良和曲精小管退化,导致生精功能障碍。

在青春期,隐睾也会恶化为睾丸肿瘤。

因此,隐睾应尽早治疗,并将其返回阴囊以避免并发症。

由于胎儿睾丸正常下降的机制尚不清楚,隐睾的病因学也有很多说法,如下。

一、内分泌学说一些学者认为隐睾可能是青春期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衡,黄体生成素(LH)-间质细胞(leydiescell)由于睾丸下降与睾酮水平密切相关,一些学者认为隐睾患者睾酮水平正常,主要是5α-缺乏还原酶阻碍了睾酮与靶细胞受体蛋白的结合,如双氢睾酮障碍、靶器官雄激素受体缺乏或受体基因突变。

一些垂体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紊乱,如Kallmann综合征(LH-RH缺乏)、无脑畸形垂体发育不全等多伴有隐睾症,这也表明垂体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与睾丸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最近,一些人在隐睾患者的血液中发现了抗促性腺激素细胞抗体,建议隐睾可能是垂体本身的免疫性疾病。

二、解剖因素1.睾丸引带不足如睾丸下降时,睾丸引带有牵拉作用,引带末端主要分支附着在阴囊底部,睾丸随引带牵引落入阴囊。

2.鞘突未闭。

腹股沟发育异常:内环过小或阴囊入口有机械梗阻。

精索血管或输精管过短。

三、睾丸本身发育缺陷有些病例存在睾丸本身的缺陷,如宫内扭转后睾丸萎缩、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残留、睾丸与附睾分离、附睾缺乏等先天性缺陷。

隐睾的影像学诊断

隐睾的影像学诊断

隐睾的影像学诊断隐睾的影像学诊断什么是隐睾?隐睾是指睾丸不能降入阴囊,而停留在腹股沟嵴内或腹腔内的一种病理情况。

这种情况最常见于婴儿和幼儿,并且比较常见于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

隐睾可能会导致睾丸功能受损,从而对男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和生育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及早的影像学诊断对于合理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隐睾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直观地显示睾丸的位置,并提供其大小、形态和血液供应等重要信息。

超声检查通过将高频声波传入人体,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来图像。

这种无创检查方式可以有效地检测隐睾。

在超声检查中,医生通常会对腹股沟区域和阴囊进行仔细观察。

如果睾丸可以见到并位于阴囊内,那么就不存在隐睾的问题。

但如果睾丸未能降下阴囊,则可以考虑为隐睾。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隐睾的其他特征,例如鞘膜腔的大小、附睾的位置等。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特别适用于复杂的隐睾病例。

与超声检查相比,MRI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并对隐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MRI通过对人体的磁场进行刺激,然后测量产生的反应来详细的图像。

由于其高特异性和高分辨率的优势,MRI可以清楚地显示隐睾的解剖结构,从而更好地评估病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MRI检查相对于超声检查而言,成本更高且耗时较长。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超声检查已足以进行隐睾的初步诊断和评估。

只有在复杂情况下或需要进一步的解剖学详细信息时,才需要考虑进行MRI检查。

利用影像学诊断隐睾的意义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判断隐睾是否存在以及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等。

通过超声检查或MRI检查,医生可以确定睾丸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医生可以评估隐睾是否具有恢复降下的潜力,并决定是否需要干预治疗。

隐睾是怎么回事?

隐睾是怎么回事?

隐睾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隐睾的病理病因,隐睾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隐睾病因*一、发病原因由于胎儿期睾丸正常下降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隐睾的病因学也有多种说法。

*二、发病机制隐睾常有不同程度的睾丸发育不全,体积较健侧明显缩小,质地松软,大部分病人伴有附睾,输精管发育异常,发生率约为19%~90%,约1%~3%的隐睾患者手术探查时睾丸已经缺如,仅见睾丸,附睾残迹和(或)精索血管,输精管残端。

隐睾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为生殖细胞发育障碍,间质细胞数量减少,其改变随年龄增大而更加明显,成人隐睾曲细精管退行性变显著,几乎看不到正常精子,这些改变也和隐睾的位置有关,位置越低,越接近阴囊部位,病理损害就越轻微,反之病理损害越严重。

隐睾的病理组织学标志:①患儿1岁后仍持续出现生殖母细胞;②Ad型精原细胞数减少,正常睾丸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是:生殖母细胞→Ad型精原细胞→Ap型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原细胞→精子细胞→精子,正常男孩出生后60~90天血液中LH和FSH有一潮涌样分泌,刺激间质细胞增生,并分泌大量睾酮,形成睾酮峰波促使生殖母细胞发育成Ad型精原细胞,这一过程大约在出生后3~4个月时完成,由于隐睾患者生后60~90天的LH和FSH潮涌受挫,间质细胞数目减少,睾酮分泌量下降,不能形成睾酮峰波,从而使生殖母细胞转变成Ad型精原细胞发生障碍。

按睾丸所处位置,临床上将隐睾分为:①高位隐睾:指睾丸位于腹腔内或靠近腹股沟内环处,约占隐睾的14%~15%。

②低位隐睾:指睾丸位于腹股沟管或外环处。

也有将隐睾分为4类:①腹腔内睾丸:睾丸位于内环上方。

②腹股沟管内睾丸:睾丸位于内环和外环之间。

③异位睾丸:睾丸偏离从腹腔至阴囊的正常下降路径。

④回缩睾丸:睾丸可推挤或拉入阴囊内,松开后又缩上至腹股沟处。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隐睾病因,隐睾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隐睾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隐睾”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隐睾的名词解释

隐睾的名词解释

隐睾的名词解释
隐睾指的是男性在生殖系统内有一个睾丸,却没有外露出来的情况。

它常常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病理结构,可能是由于睾丸附着不良、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的。

隐睾出现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大体内畸形,通常具有外部表现,但也可以有内部结构改变的可能。

隐睾在医学上也称为“腹腔或腹膜性睾丸”,可能会出现在腹腔
内或者胸腔内,它可以完全被腹腔膜遮住,而不会有任何外露的迹象。

腹腔或腹膜性睾丸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睾丸形态的畸形,或者是因为某种疾病而引起的睾丸附着不良,或者其他不明原因而引起的。

患有隐睾的男性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感觉,特别是小儿期和青春期,有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的疼痛感,但是这种疼痛感很快就会消失。

此外,有些男性会出现尿道的反弹症状,但这很少见。

隐睾的检测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血液检查、超声波检查、膀胱灌注检查以及X线检查等等。

有时候,经过相关检查之后,会发现腹膜或者腹腔内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异常变化。

一旦发现有隐睾的情况,治疗方式也是不同的。

普遍来说,如果症状没有太大,可以采取观察的方式,并定期进行检查;如果病情较重,可以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以减少伴随的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隐睾是非常少见的病理结构,一般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有时候会出现相关的并发症。

因此,当发现情况不寻常时,一定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以避免不必要的后果出现。

另外,也要注意做好预防,比如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多运动、多吃水果蔬菜等,以
减少发生疾病的可能性。

隐睾介绍ppt培训课件

隐睾介绍ppt培训课件

隐睾患者的睾丸引带发育不良,容易发生 睾丸扭转,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肿胀 、恶心、呕吐等症状。
隐睾患者腹股沟管发育不良,腹腔内容物 容易通过腹股沟管突出形成疝,表现为腹 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疼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建议
01
及早诊断和治疗
对于发现的隐睾患儿,应及早 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并发症
的发生。
02
诊断标准
患侧阴囊空虚,不能触及睾丸;腹股 沟区可触及睾丸;B超或CT等影像学 检查发现睾丸位于腹股沟或腹腔内。
02
隐睾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措施
激素治疗
通过使用激素类药物,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刺激睾丸下降。这种治疗方 法适用于部分隐睾患儿,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术式选择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术式。常见的术式包括睾丸固定 术、睾丸切除术和腹腔镜手术等。其中,睾丸固定术是最常用的术式,适用于 大多数隐睾患儿。
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
术后护理
术后患儿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手术部位出血或感染。同时,家长需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手段,检测患者是否存在与隐睾相关的特定基因变异,为患者提供更精确的生育建议和治疗方案。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隐睾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查,对隐睾的发病原因、诊断方 法、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纳。
隐睾治疗方法评估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程度的隐睾患者,评估了各种治疗方法的优 劣,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定期随访

0-1岁育儿-隐睾是什么意思

0-1岁育儿-隐睾是什么意思

隐睾是什么意思【导读】隐睾是小儿常见的问题之一,我们都知道男性的睾丸是精子的产生地,睾丸的缺失会严重影响男性的生育功能。

成年男性对于隐睾应该都是比较了解的,有很多新生儿男宝宝出生后家长发现孩子没有睾丸,这让他们大惊失色。

那么隐睾是什么意思?隐睾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呢?隐睾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一边的睾丸摸不到,有的孩子有时能摸到,但有时又摸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儿?着急忙慌的家长普遍都认为这是严重的问题,在发现这种现象后会立即带孩子就医。

其实孩子所患的,很可能就是隐睾症。

那么什么是隐睾症呢?正常的男宝宝都有两个蛋蛋,也就是我们说的睾丸,如果孩子存在发育不良的问题,那么一个睾丸的这种现象也会出现,甚至更严重的宝宝会两个睾丸都缺失。

只要是在孩子的阴囊中不能触摸到睾丸,这种情况就会被诊断为隐睾。

隐睾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真性隐睾,第二种情况是搞完没有生长在正常的位置,称为睾丸异位。

一般情况下孩子隐睾都是因为在发育的过程中睾丸不走寻常路,没有正常的从腰部腹膜跑到它该去的地方阴囊底部。

在足月的男宝宝中隐睾的发病率为3%,一岁之后发病率会有所下降转为1%,在成年之后可趋于稳定。

隐睾有哪些影响早产儿,发育不良的新生儿,怀孕时有过先兆流产、感冒发热的情况等等一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隐睾这种现象。

那么隐睾对孩子会造成哪些影响呢?男性睾丸正确的停留位置应该是在阴囊,阴囊处的温度一般情况下都比正常的体温低1.5到2度,这是阴囊的舒缩功能带来的变化,只有这种适宜的温度睾丸才能正常的生产精子。

如果出现隐睾都这种情况,没有在阴囊中的睾丸受温度影响,不能正常生精,那么就会使男性的生育率降低。

幼儿时期所发生的隐睾还有恶变的可能。

隐睾的男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的男性,睾丸所处的位置越高,恶变的可能就越大。

大约有50%的腹腔睾丸都会恶变。

一岁以内的幼儿如果出现隐睾的情况,日后回到阴囊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如果超过一岁搞完仍然没有回到阴囊,这时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

什么是隐睾?该怎么治疗呢?

什么是隐睾?该怎么治疗呢?

什么是隐睾?该怎么治疗呢?(一)什么是隐睾?隐睾是指男婴出生后,一侧或者双侧的睾丸未能按照正常的发育过程下降到阴囊内的一种病理状态,又称为睾丸下降不全,是小儿外科常见病。

胚胎时睾丸位于肾肘水平,随着发育逐渐降入阴囊,如果睾丸停留停留在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处,就形成隐睾。

多为单侧,双侧少见,右侧发生率高于左侧,其中双侧的发病率占比在10~20%左右。

足月儿发病率为4%,早产儿可高达45%。

对于较小患儿,睾丸可能会自行下降,但出生6个月后,隐睾下降机会明显降低,1岁以后下降率约为1%,多已无自愈的机会。

隐睾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遗传因素:医学研究发现隐睾具有遗传倾向性,家族中发病率接近14%。

与隐睾发生的可能相关的基因有lns1-3、Tsg23、Bcl-2、AR基因、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等。

(3)解剖因素:主要包括睾丸引带缺如或收缩不良,直接导致睾丸不能由原位进入阴囊;鞘状突未关闭隐睾患者鞘状突多终止于耻骨结节或阴囊上方,而异常的引带残余及筋膜覆盖阴囊人口,这些因素都可阻止睾丸下降。

(3)内分泌因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失衡导致隐睾患者睾酮水平低于正常,内分泌因素所致的隐睾多为双侧隐睾。

睾丸下降过程与睾酮水平密切相关,睾酮-双氢睾酮与精索和阴囊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促使睾丸下降。

(4)其他因素:睾丸本身的缺陷,如精缩血管或输精管先天发育过短、睾丸与附睾分离、睾丸缺如等也可阻碍睾丸下降,也会导致隐睾的发生。

(二)隐睾的主要分类隐睾患者患侧阴囊明显的发育不良,阴囊空虚,不能扪及睾丸,单侧隐睾显示左右阴囊不对称,双侧者左右阴囊则扁平。

主要分类包括:(1)依据隐睾位置分类:①低位隐睾: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内环与外环之间处,是隐睾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占比在85%左右。

②高位隐睾:睾丸位于腹腔内或靠近腹股沟内环处,在隐睾中的占比在15%左右。

(2)依据体格检查结果分类:①可扪及睾丸:出生后未在阴囊内触及,但可在腹股沟或阴囊上极触及到睾丸样的肿块。

小儿隐睾症 从胎儿开始预防

小儿隐睾症 从胎儿开始预防

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小儿隐睾,是指睾丸隐藏在腹腔而未下降至阴囊内的一种病症。

胚胎时期,睾丸最初是生长在腹部的,只是后来慢慢下降,穿过腹股沟管,正常情况下出生前会进入阴囊。

可能是因为受到了某些干扰,小儿隐睾的病因还不甚明确,睾丸停留在下降过程中的某一个地方,比如腹股沟管、或腹腔,就是没有进入到阴囊内。

也有一些时候,睾丸下降时受了某些因素的误导,甚至会走到会阴周围(比如大腿根部)或者对侧阴囊等很异常的位置。

还有一些时候,睾丸在发育过程中因为血液供应出现了问题,导致睾丸根本不发育,或者发育得非常差。

胎儿在生长的过程中,睾丸大约在7到9个月时降入阴囊,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胎儿可在出生后短期内降入阴囊。

隐睾大多发生在右侧,双侧者的情况比较少,大约占10%~20%,辨认的主要依据是阴囊内有无睾丸。

若患者阴囊较小,触摸时阴囊内没有睾丸,可以在腹股沟区摸到隐睾的。

在婴幼儿期阶段部分隐睾还有下降的可能。

不过,在5岁之后,隐睾的发育功能将会受到影响,体积小,质软。

到了青春期,绝大多数隐睾出现萎缩,如果是双侧隐睾将丧失生育能力。

另外睾丸肿瘤中的约10%发生于隐睾,临床发现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头发稀疏等表现。

对于隐睾要注意早期预防,从胚胎形成开始,孕妇就要注意加强营养,注意用药禁忌,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一旦发现隐睾应及早治疗,尤其是考虑手术治疗,满周岁的隐睾患儿即可手术治疗,最迟不超过2周岁。

否则对睾丸的正常功能是有影响的。

预防隐睾症的重点在于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并择机予以手术治疗。

对于2岁的隐睾患儿发现后需立即进行手术处理,这样做的效果最好;6~12个月与6个月的患儿手术是没有什么差别的,1~2岁手术最理想,手术风险小,同时还不会影响睾丸发育。

隐睾问题是造成男子成年后不能生育的最大危险。

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结婚后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再加上双方父母也就只有六个大人,就这么眼巴巴地盼着这对年轻夫妻生小孩,给双方父母带来天伦之乐了。

隐睾的概述

隐睾的概述

隐睾的概述隱睾是最常见的男性生殖器异常疾病,隐睾的诊断和正确合理的处理对预后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关于隐睾的文献温习,并作一概述。

标签:隐睾;诊断;治疗隐睾(cryptorchidism,Undescended testes,UDT)是最常见的男性生殖器异常疾病。

约3%正常男性新生儿会发现隐睾,而早产儿中高达30%[1]。

单侧隐睾较双侧多见,单侧右侧较左侧多见。

1. 隐睾的分类隐睾包括:睾丸下降不全、睾丸异位、睾丸缺如。

睾丸下降不全指睾丸未能通过腹股沟管沿腹膜鞘突下降至阴囊底部,停留在下降途中某一位置,包括停留在腹腔内;睾丸异位指睾丸离开正常的下降途径,位于途径以外的位置,如会阴部、股部、耻骨上或对侧阴囊;睾丸缺如指:一侧或双侧无睾丸,约占隐睾的3-5%。

2. 隐睾的病因目前认为隐睾与内分泌调节异常、雄激素受体异常、解剖结构异常、遗传、环境等单一或多因素相关。

有研究发现MIS(苗勒管抑制物)可诱发睾丸下降,可调节生殖细胞生长,MIS功能异常,亦可能诱发隐睾【2.3】。

3隐睾的诊断隐睾的诊断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隐睾的定位诊断直接影响着隐睾的治疗。

B超因简便、无创、可重复为首选辅助检查,高位隐睾因腹腔脏器的遮挡,B超易误诊为无睾症。

MRI可清晰区分睾丸和周围组织,效果较好。

CT因辐射大、对儿童腹腔结构辨别效果欠佳,故少用。

睾丸动静脉造影和精索静脉造影可准确寻找睾丸位置,但因其为有创操作,临床上不常规用于婴幼儿。

腹腔镜探查能直接了解有无睾丸、大小、位置,同时可提供治疗。

4.隐睾的危害隐睾与生育能力直接相关,若不及早治疗,影响睾丸的生长发育,导致不育。

隐睾患者较正常人发生甚睾丸恶变的几率是25-48倍,约10%的睾丸肿瘤是由隐睾引起的[4]。

隐睾患者通常伴有外生殖器发育异常,长此以往,患者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患[5]。

5.隐睾的治疗睾丸自行下降一般可发生于出生后6个月内,1岁后目前认为自行下降的可能性低,隐睾的治疗目标:达到解剖的复位,挽救患者的生精功能。

隐睾症——如何治疗隐睾症

隐睾症——如何治疗隐睾症

隐睾症定义:隐睾症指的是婴儿出生2个月以后,双侧或单侧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内的一种畸形状态。

隐睾症分真性隐睾和假性隐睾两种。

假性隐睾是指在阴囊内膜不到睾丸,但阴囊上方或腹股沟部可摸到睾丸;真性隐睾不但在阴囊内摸不到睾丸,就是在阴囊上部或腹股沟处也摸不到睾丸,其位置过高,常位于腹腔内。

不论是真性、假性隐睾,还是双侧、单侧隐睾,统称为隐睾症。

隐睾症的病因隐睾症的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胚胎期牵引睾丸降入阴囊的索状引带退变或收缩障碍,睾丸不能由原位降入阴囊;2.胚胎期精索血管发育迟缓或终止发育,造成睾丸下降不全;3.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使睾丸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失去下降的动力;4.胎儿生长过程中母体缺乏足量的促性腺激素,影响睾酮的产生,影响睾丸下降的动力;5.局部因素如机械性梗阻和腹膜粘连阻止睾丸正常下降。

因内分泌因素所致的隐睾症多为双侧性;单侧性隐睾症往往与局部、机械因素有关。

病理一侧或两侧睾丸未降入阴囊而停留于下降途中任何部位时称为隐睾。

腹股沟部占70%,腹膜后占25%。

其他部位占5%,病因不明,可能与内分泌有关。

隐睾除影响生育外,还较易发生睾丸肿瘤。

临床表现笫二性征为男性,隐睾症患者的阴囊一侧或双侧较小,右侧多于左侧,触诊阴囊内无睾丸,在腹股沟管内常可摸到小睾丸;部分位于腹膜后可完全触不到,隐睾常伴有腹股沟斜疝。

但需注意与睾丸缺失的区别。

1、常见于婴幼儿,一般无明显隐睾症的症状。

由于鞘状突未闭导致腹股沟疝,则可出现腹股沟可复性肿物。

2、患侧阴囊扁平,双侧隐睾症常伴有阴囊发育不全,阴囊内不能触到睾丸此为隐睾症的症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

3、部分患儿可在腹股沟处触及睾丸。

4、并发嵌顿疝、睾丸扭转时出现阴囊或腹股沟急性疼痛和肿胀等小儿阴囊急症的隐睾症的症状。

确诊方法目前国际不孕不育诊断最高规格为:3D孕育金fj标准评估体系。

该体系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检验中心与华博*亚太*不孕不育**研究院共同打造,是目前最先进的不孕不育立体诊断评估技术。

隐睾

隐睾

病因
机械因素
内分泌因素
• 将睾丸引入阴囊的索状引带异常或缺如,睾丸不能由原 来位置降至阴囊(单侧隐睾) • 睾丸发育不全,对激素不敏感,失去下降的动力作用 (单侧或双侧隐睾) • 母体缺乏足量的促性腺激素,影响睾酮的产生,进而影 响激素的动力作用(双侧隐睾)
病理
大体病理
组织病理
• 隐睾睾丸常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体积明显小于健侧 ,质地松软。少数高度萎缩甚至消失,仅见精索血管残 端。
发生率
胚胎学
睾丸发源于胚胎后腹中线旁的两侧泌尿生殖嵴,其位 置相当于第l2胸椎。 睾丸下降开始于胚胎第7个月。 下降开始前,睾丸和睾丸引带以及腹股沟管都增大, 精索的血管增多且延长而呈曲张,睾丸的活动度也增 大,有利于下降,因此睾丸的下降与其发育有一定关 系。 如果睾丸发育发生停顿或延迟,则将影响其下降。睾 丸通过内环、腹股沟管及外环向外脱出,是跟随腹膜 鞘状突的外突而出现,再沿睾丸引带尾端阴囊支而进 入阴囊底部。

胚胎学
如睾丸下降停留在腹股沟管的内环、管内或外环
,则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全。 如睾丸未降至阴囊底而沿睾丸引带尾端其他分支 下降至会阴、耻骨部或股部,则成为异位睾丸。 睾丸下降至阴囊常是先左侧后右侧
病因
睾丸下降
• 机械性牵引作用: 在睾丸与阴囊之间有索状引带牵引睾丸入阴囊。 • 激素的动力作用: 母体下丘脑 (LHRH)→垂体(LH FSH)→胎儿睾丸 (leydig)→睾酮
• 手术后应卧床两周,指导勿剧烈活动,剧烈活动易造成 阴囊内渗出增加。保证皮牵引有效固定。
大小便的护理:
• 2-3天未排便给予开塞露,接好患儿大小便,防止污染 阴囊处伤口。
出院指导

隐睾有哪些并发症?

隐睾有哪些并发症?

隐睾有哪些并发症?*导读:隐睾是常见的男科疾病,临床上,患上隐睾的多是10岁以下的儿童,男科专家表示,男孩子患上隐睾属于先天性疾病……隐睾是常见的男科疾病,临床上,患上隐睾的多是10岁以下的儿童,男科专家表示,男孩子患上隐睾属于先天性疾病。

只要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就可以治愈,如果小时候不及时治疗,等成年后就会丧失生育功能。

那么,隐睾有哪些并发症呢?*(1)不育症。

正常情况下,阴囊温度低于体温2℃~3℃左右,这种温度差异乃是确保精子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而双侧隐睾病人由于睾丸不在阴囊内,其与体温的温度差异也随之消失,而温度的升高可使睾丸上皮萎缩,从而阻碍精子发生,产生不育。

单侧隐睾从婴儿出生后第二年起,对对侧正常位置的睾丸也有损害,故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影响生育。

*(2)疝气。

多是由于睾丸下降不全而使腹膜鞘突不能闭合,致使腹腔内容物循路下降所致。

*(3)精索扭转。

可能是提睾肌收缩过强,睾丸引带发育不良,睾丸移动度过大引起。

*(4)睾丸创伤。

位于腹股沟处的睾丸,因其位置表浅,且腹股沟后壁比阴囊坚硬而且无弹性,缺乏缓冲性,故易受创伤。

*(5)恶性变。

隐睾发生恶变的机会多于正常位置的睾丸,大约是30~50倍。

另外,单侧隐睾病人的另一侧睾丸肿瘤的发生率也高于正常人。

*(6)精神创伤。

阴囊内无睾丸可引起患者精神上的创伤,并有自卑感。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很多人对隐睾这种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隐睾虽然发病率低,但是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很大。

这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隐睾的方法越来越多,正规医院多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

隐睾症的哪些危害都有哪些呢?

隐睾症的哪些危害都有哪些呢?

隐睾症的哪些危害都有哪些呢?
*导读:隐睾症是很常见也是危害性比较大的男性疾病,是指男性在婴幼儿时期正常发育之后阴囊内没有睾丸的一种状态,该疾……
隐睾症是很常见也是危害性比较大的男性疾病,是指男性在婴幼儿时期正常发育之后阴囊内没有睾丸的一种状态,该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还会诱发一系列的身体疾病,还有很多隐睾症患者患有不育症,除了这些身体上的伤害之外,心理上的打击也是不容忽视的。

1、精子制造能力降低,阴囊最大的功能在于散热,阴囊内的温度比腹腔内的温度大约低1.5℃~2.5℃,睾丸必须在这种温度下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

精子数目2000万个/ml以下就会影响生育能力,而未经治疗的隐睾症其所制造的精子形态及活动皆不正常,所以双侧隐睾症的患者要传宗接代几乎不可能。

2、疝气,65以上的隐睾症伴有鼠蹊疝气,疝气的主要并发症是嵌顿性疝气,会造成肠子坏死,有生命危险,疝气与隐睾症应同时治疗。

3、睾丸受伤,阴囊提供睾丸一个良好的庇护所,在大腿之间又能自由晃动,比位在鼠蹊部者较不易受外力伤害,而腹肌用力也会使隐睾症疼痛。

4、心理影响,儿童相互间的比较,随着年龄成长渐增的认
知,去势的恐惧,不孕的阴影,大大威胁着患者的心理,如未能在这些认识前作好手术,他们就需要父母、医师以及朋友们相当的心理支持与引导了。

5、睾丸扭结,这种病例由于位置异常,不易发现,因此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造成睾丸坏死,而晚期隐睾症因恶性变化,使睾丸变大变硬也增加了扭结的机会。

以上就是关于隐睾症的危害的介绍了,相信您现在对此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吧,隐睾症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治愈的难度就越大。

一般隐睾症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是可以发现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细心,一旦发现疾病应该立即带孩子入院治疗。

隐睾课件_??????

隐睾课件_??????
影像学检查
B超可在腹股沟或阴囊外发现类睾 丸样回声,CT和MRI可更准确地 显示睾丸位置和形态。
鉴别诊断及相关疾病
01
02
03
睾丸缺如
先天性睾丸缺如十分罕见 ,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加以 鉴别。
滑动性睾丸
睾丸可随体位变化而在阴 囊内上下滑动,但体检时 可将睾丸推入阴囊并固定 。
睾丸回缩
提睾肌反射活跃或寒冷刺 激可引起睾丸回缩,但体 检时可将睾丸拉入阴囊并 固定。
手术治疗
对于1岁以上的隐睾症患者,手 术治疗是首选方法。手术方式包
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其他治疗方法
如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可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
术前评估
01
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时机

术中操作
02
精细的手术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包括充分游离精索、
治疗原则及目标
早期治疗
隐睾症的治疗应尽早进行 ,以避免对睾丸发育和生 育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保护睾丸
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睾 丸免受进一步损伤,并尽 可能恢复其正常功能。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隐睾类 型、睾丸位置等因素,制 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方案选择与适应症
激素治疗
适用于1岁以内的隐睾症患者, 通过使用激素促进睾丸下降。
隐睾课件
目 录
• 隐睾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随访管理与效果评价
01
隐睾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隐睾是指睾丸未正常下降至阴囊,而是停留在腹股沟管或腹腔内,是小儿常见 的先天性生殖系统疾病。

隐睾诊断治疗指南

隐睾诊断治疗指南

第十五节隐睾诊断治疗指南隐睾(cryptorchidism,Undescended testes,UDT):包括睾丸下降不全、睾丸异位和睾丸缺如。

睾丸下降不全是指出生后睾丸未能按通过腹股沟管并沿着腹膜鞘突下降至阴囊, 而停留在下降途中,包括停留在腹腔内。

睾丸异位是睾丸离开正常下降途径,到达会阴部、股部、耻骨上、甚至对侧阴囊内。

上述情况中某些病例睾丸是有活力的,而另一些病例那么可能已经萎缩或失活。

睾丸缺如是指一侧或两侧无睾丸,约占隐睾患者的3~5%。

【流行病学】隐睾在足月男性新生儿中发病率约3%,在男性早产儿发病可达30%,是出生时最常见的男性生殖器异常。

大约70%的未降睾丸可以在生后第一年内自行下降,然而大约1%的患儿将始终保持隐睾状态。

自发下降多见于出生低体重儿、阴囊较大、双侧睾丸未降的男孩。

隐睾以单侧多见,右侧稍多于左侧。

双侧的发生率占10%~25%。

大多数隐睾〔约80%〕位于腹股沟部,近20%的未下降睾丸或触摸不到的睾丸可能位于腹腔内,其中15%位于腹膜后,5%位于其他部位。

【病因学】至目前为止,引起隐睾确实切原因还不十清楚确。

内分泌调节异常和/或多基因缺失可能是主要原因。

【诊断】一、临床表现患侧或双侧阴囊发育差,阴囊空虚。

约80%隐睾可触及,但须区分回缩睾丸。

回缩睾丸可以被挤入阴囊而隐睾那么不可以。

约20%为不可触及隐睾,其中睾丸缺如占45%,腹腔内睾丸占30%,睾丸发育不良位于腹股沟管内占25%。

假设双侧睾丸均不能触及,同时合并小阴茎、尿道下裂,可能为两性畸形。

二、辅助检查1.检查主要针对不可触及的隐睾患者。

B超因其无创、价廉、简便,可作为常规术前检查。

2.影像检查目的在于对睾丸组织定位,据此决定手术方式。

总体上在明确睾丸位置的成功率方面,超声约为21%~76%,CT约是60%, MRI那么是42%~92%。

影像结果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

在对萎缩睾丸的诊断来说,不管超声还是核磁共振都不能提供较高的准确率,分别是16.7%和32.2%。

什么是隐睾症

什么是隐睾症

什么是隐睾症隐睾是指睾丸隐藏在腹腔而未降至阴囊内的一种病症。

正常情况下,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的后期,在7~9个月时睾丸降人阴囊,部分可在出生后短期内降入阴囊。

睾丸的生长发育与先天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若胎儿禀赋不足、肾气虚弱,睾丸的发育即可受到影响而出现停顿和延迟,致使睾丸不能降人阴囊而成隐睾之症。

临床上隐睾多发生在右侧。

双侧者约占10%~20%。

患者阴囊较小,触之阴囊内无睾丸,常可在腹股沟区摸到隐睾。

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部分隐睾在婴幼儿期还有下降的可能,此间阴囊中的睾丸与隐睾无明显的病理差异。

5岁以后,隐睾发育受到影响,体积小、质软。

青春期后,绝大多数隐睾发生萎缩,如系双侧隐睾将丧失生育能力。

另外睾丸肿瘤中的10%左右发生于隐睾,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精不足病症,如发育迟缓,头发稀疏等。

隐睾症属先天性疾病,辨认主要依据阴囊内有无睾丸。

本病应与囊缩相鉴别。

囊缩是一种阴囊及睾丸内缩的病症,伴有较严重的全身症状,经过治疗,可在短期内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

此病强调早期预防,也就是说从胚胎开始孕妇即应加强营养,注意用药禁忌,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内分泌治疗和手术治疗两方面。

内分泌治疗: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主要针对双侧隐睾患儿,在青春期前1~2年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周3次,每次500单位;或者短时期大剂量突击疗法疗效较佳,每天注射4000~5000单位,共3天,约20%患儿的隐睾可降到阴囊内。

手术治疗:凡内分泌治疗无效者,均应采用手术治疗。

武汉现代泌尿外科医院医生认为,一般在4~6岁时手术为宜,手术最晚不应超过11岁。

之所以强调手术的重要性,不仅由于生育能力的原因,而且还由于腹腔内睾丸存在着癌变的危险。

中医药治疗方面,可吃一些补肾益精及血肉有情之品。

常用方药:补肾散(经验方)。

方中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各20克,用以补肾;巴戟天、仙茅、鹿茸各12克,用以补气益阳;紫河车、人参、补骨脂各10克,用以生精壮骨;柴胡、当归各8克,用以理气;蜈蚣、麝香各6克,起祛淤的作用。

隐睾

隐睾

隐睾文章目录*一、隐睾的概述*二、隐睾的典型症状*三、隐睾的病因病机*四、隐睾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隐睾的并发症*六、隐睾的防治方案隐睾的概述1、定义隐睾是指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包括睾丸下降不全和睾丸异位。

临床上绝大多数隐睾为睾丸下降不全。

异位睾丸最常位于腹股沟浅表小窝内。

80%的隐睾可被触及,20%不可被触及,大约20%不可触及睾丸是睾丸缺如,30%是睾丸萎缩。

儿童可以回缩睾丸,通常只需要随访以证明睾丸处于正常状态而没有回缩即可。

诊断双侧无睾症时,必须确认其男性染色体核型,有必要进行内分泌学评估,以助于判断单侧或双侧睾丸是否存在。

2、别称睾丸下降不全或睾丸未降3、发病部位睾丸4、传染性无传染性5、高发人群早产儿6、科室泌尿外科隐睾的典型症状1、隐睾的典型症状隐睾症患者的笫二性征为男性,患侧阴囊空虚、发育差,触诊阴囊内无睾丸,右侧多于左侧。

单侧者阴囊发育不对称,双侧者可无明显阴囊。

约80% 的睾丸可在体表触及,多位于腹股沟区。

触及到的患侧睾丸较健侧体积略小,质地偏软,弹性差,有时睾丸和附睾分离或者没有附睾,不能推入阴囊。

隐睾常伴有腹股沟斜疝。

并发嵌顿疝、睾丸扭转时,出现阴囊或腹股沟急性疼痛和肿胀。

2、隐睾的分类无分类。

隐睾的病因病机隐睾是由睾丸下降异常造成,引起睾丸下降异常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将睾丸引入阴囊的睾丸引带异常或缺如,至使睾丸不能由原来的位置降至阴囊。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使睾丸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失去下降动力。

下丘脑产生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使脑垂体分泌的LH和卵泡刺激素FSH缺乏,也可影响睾丸下降的动力。

由内分泌因素所致者多为双侧隐睾,由其他因素引起者多为单侧隐睾,有时隐睾可合并有腹股沟斜疝。

隐睾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本病的诊断一般不困难。

对于摸不到睾丸的隐睾与睾丸缺如的鉴别应予重视,后者不需要手术。

主要针对不可触及的睾丸,为确定睾丸是否存在及其定位,B 超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CT、MRI相对B超在诊断隐睾的价值上无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隐睾【英文名】cryptorchidism【缩写】【别名】incomplete orchiocatabasis;睾丸下降不全;隐睾症【ICD号】Q55.2【概述】隐睾系指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同侧阴囊内,又称睾丸下降不全,是小儿最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

【流行病学】隐睾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

据报道新生儿隐睾的发病率约占4%,早产儿为30%,体重不足1800g的早产儿高达60%~70%,1岁时降至0.6%~0.8%,青春期隐睾发病率约为1%,成年人为0.3%。

表明在出生后睾丸仍可继续下降。

据Scorer统计,出生后隐睾自行下降时间主要在生后3~6个月内,6个月后隐睾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

Kleinteich等统计一组3612小儿中28人(0.8%)在满1岁时仍有隐睾,这一数字与青春期隐睾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说明1岁以后隐睾几乎不会自行下降至阴囊。

隐睾发生率单侧多于双侧,约为5∶1,右侧隐睾占70%,左侧占30%。

有遗传倾向,父子间发病率为1.5%~4%,兄弟间为6.2%。

【病因】由于胎儿期睾丸正常下降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隐睾的病因学也有多种说法。

1.内分泌学说 有学者通过内分泌功能测定,认为隐睾可能是青春期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衡,黄体生成素(LH)-间质细胞(leydies cell)轴分泌不足,导致血浆睾酮降低,因为睾丸下降与睾酮水平密切相关,也有学者测定隐睾患者睾酮水平正常,提出主要是5α-还原酶缺乏,使双氢睾酮产生障碍,或是靶器官雄激素受体不足或受体基因突变等因素,妨碍睾酮与靶细胞受体蛋白结合。

某些垂体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紊乱疾病如Kallmann综合征(LH-R H不足),无脑畸形垂体发育不全等多伴有隐睾症,也表明垂体促性腺激素及雄激素之间与睾丸下降有一定关系。

近来有人在隐睾患者血中发现抗促性腺激素细胞抗体,提出隐睾可能是患者垂体自身免疫性疾病。

2.解剖因素 主要有:①睾丸引带缺如:睾丸下降过程中,睾丸引带有牵拉作用,引带末端主要分支附着于阴囊底,睾丸随行引带的牵引而降入阴囊。

②鞘状突未闭。

③腹股沟部发育异常:内环过小或阴囊入口有机械性梗阻。

④精索血管或输精管过短。

3.睾丸本身发育缺陷 有些病例存在睾丸本身的缺陷,如睾丸在宫内扭转后萎缩,仅存有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残端,睾丸与附睾分离,附睾缺如等先天性缺陷影响睾丸下降(图1)。

【发病机制】隐睾常有不同程度的睾丸发育不全,体积较健侧明显缩小,质地松软,大部分病人伴有附睾、输精管发育异常,发生率约为19%~90%。

约1%~3%的隐睾患者手术探查时睾丸已经缺如,仅见睾丸、附睾残迹和(或)精索血管、输精管残端。

隐睾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为生殖细胞发育障碍,间质细胞数量减少。

其改变随年龄增大而更加明显,成人隐睾曲细精管退行性变显著,几乎看不到正常精子。

这些改变也和隐睾的位置有关,位置越低,越接近阴囊部位,病理损害就越轻微,反之病理损害越严重。

隐睾的病理组织学标志:①患儿1岁后仍持续出现生殖母细胞;②A d型精原细胞数减少。

正常睾丸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是:生殖母细胞→A d 型精原细胞→A p型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原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正常男孩出生后60~90天血液中LH和F SH有一潮涌样分泌,刺激间质细胞增生,并分泌大量睾酮,形成睾酮峰波促使生殖母细胞发育成A d型精原细胞。

这一过程大约在出生后3~4个月时完成。

由于隐睾患者生后60~90天的LH和F SH潮涌受挫,间质细胞数目减少,睾酮分泌量下降,不能形成睾酮峰波,从而使生殖母细胞转变成A d型精原细胞发生障碍。

按睾丸所处位置,临床上将隐睾分为:①高位隐睾:指睾丸位于腹腔内或靠近腹股沟内环处,约占隐睾的14%~15%;②低位隐睾:指睾丸位于腹股沟管或外环处(图2)。

也有将隐睾分为4类:①腹腔内睾丸:睾丸位于内环上方;②腹股沟管内睾丸:睾丸位于内环和外环之间;③异位睾丸:睾丸偏离从腹腔至阴囊的正常下降路径;④回缩睾丸:睾丸可推挤或拉入阴囊内,松开后又缩上至腹股沟处。

【临床表现】没有并发症的隐睾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扁平,单侧者左、右侧阴囊不对称,双侧隐睾阴囊空虚、瘪陷。

若并发腹股沟斜疝时,活动后患侧出现包块,伴胀痛不适,严重时可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发热。

若隐睾发生扭转,如隐睾位于腹股沟管或外环处,则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性肿块,患侧阴囊内无正常睾丸,胃肠道症状较轻。

如隐睾位于腹内,扭转后疼痛部位在下腹部靠近内环处,右侧腹内型隐睾扭转与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颇为相似,主要区别是腹内隐睾扭转压痛点偏低,靠近内环处。

此外,患侧阴囊内无睾丸时应高度怀疑腹内睾丸扭转。

【并发症】1.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 隐睾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生殖细胞发育障碍,因此可导致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

Lipsh u lt z(1976)报道一组在青春期前治疗的单侧隐睾病人,成年后约62%有生育能力,没有手术治疗者仅有40%~46%有生育能力。

即使在青春期前治疗,其精液密度(2.68×10/ml)低,表明隐睾可以影响健侧睾丸的生育能力。

Hec k er对125例单侧隐睾病人做两侧睾丸活组织检查,健侧睾丸仅40%有正常成熟精子,并提出有可能存在自身抗体,但尚未被证实。

单侧隐睾生育能力与手术年龄呈反比关系,即手术时年龄越大,术后生育能力越低。

在1~2岁间手术者成年后生育率为87.5%,在3~4岁手术者为57%,如延迟到13岁以后则仅仅为14%。

此外,单侧隐睾生育能力还受健侧睾丸与附睾的发育与成熟程度的影响,如附睾与睾丸附着变异,将阻碍成熟的精子向外输送而引起不育。

双侧隐睾患者生育能力显著下降,如睾丸位置较高,由于病理损害严重,生殖细胞发育严重障碍可致不育。

但若隐睾位置较低,经适当治疗后,可望残留部分生育能力。

2.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隐睾者约65%伴有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这是腹膜腔与睾丸鞘膜腔之间的鞘突管未闭合,肠襻降入阴囊内的鞘突腔内所致。

几乎所有隐睾腹膜腔与鞘突间的鞘突管未闭合,当鞘状管口狭小时则不形成疝,有些患儿在生后几个月即发生较大疝,可压迫精索血管,使隐睾进一步萎缩,有些则发生斜疝嵌顿和绞窄,这些均须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则待患儿稍大后与隐睾一并手术处理。

3.隐睾扭转W allenstein统计150例睾丸扭转病人中,有90例(60%)为隐睾患者。

未降睾丸发生扭转的机会是阴囊内睾丸的21~53倍。

其发病原因和机制不明,可能与睾丸引带或提睾肌附着异常有关。

4.隐睾损伤 由于隐睾常位于腹股沟管内或耻骨结节附近,位置比较表浅、固定,容易受外界暴力创伤。

随着年龄增长,隐睾患者活动范围增大,创伤机会也随之增多。

伤后睾丸易发生纤维变性,加速其萎缩。

5.隐睾恶变 隐睾患者发生睾丸肿瘤的机会,比正常睾丸大20~40倍。

高位隐睾,特别是腹内型隐睾,其恶变发生率比低位隐睾约高4~6倍。

腹内型隐睾其睾丸肿瘤发生率为22.7%,C ampbell的统计其恶变率高达48.5%,而腹股沟或外环处隐睾仅为6.8%。

据临床观察,10岁以后手术者不能防止肿瘤发生,10岁以前手术可明显减少肿瘤的发生,3岁前手术则能避免肿瘤的发生。

一般认为睾丸固定手术并不能预防恶性变的发生,即使早期手术,也不会逆转这种恶变倾向。

但下降至阴囊的睾丸发生恶变后容易被早期发现。

隐睾恶变的发病年龄多在30岁之后。

其发病原因除睾丸自身因素外,还与局部温度、血运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等有关。

Soh v al观察隐睾中的未分化曲细精管和阴囊内睾丸发生精原细胞瘤的变化相似,认为隐睾中先天性缺陷是使其更易发生恶变的原因。

B atata等统计137例隐睾伴发恶变的资料,93例已行睾丸固定术,44例未手术。

手术组年龄12岁,发生肿瘤平均年龄32岁,间隔平均时间20年。

未手术组发病平均年龄也是32岁,认为隐睾纠正后应至少严密观察20年。

【实验室检查】双侧不能扪及的隐睾患者,术前应行性激素试验。

试验前先测定血清睾酮、黄体生成激素(LH)和卵泡激素F SH值,然后肌内注射H 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1500U,隔天1次,共3次后复查睾酮、LH和F SH值。

若睾酮值升高或对H CG无反应,但LH和F SH不增高,则说明至少存在一个睾丸,应进行手术探查。

若试验前LH和F SH已增高,注射H CG后睾酮值不升高,则可诊断为双侧睾丸缺如,毋需手术探查。

【其他辅助检查】对于不能扪及的隐睾,术前可通过一些特殊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睾丸及隐睾所处的位置。

如疝囊造影,睾丸动脉、静脉造影,这些检查操作复杂,成功率较低,且有一些副损伤和并发症,检查结果也不容易明确,现已很少应用。

无损伤性检查,如B超除对腹股沟管内隐睾可准确定位外,对腹内隐睾的诊断无任何价值。

CT、M R I检查价格昂贵、特异性差,也只能作为参考。

近年腹腔镜用于不能触及的隐睾的术前检查,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具体方法见后)。

另外一种较理想的睾丸定位方法是用核素标志的H CG放射性核素扫描,应用核素标志的H CG,使睾丸的LH/H CG受体上聚集足够数量的H CG,从而在γ照相扫描中显示睾丸。

【诊断】查体时,应首先在病人立位检查睾丸。

如果触诊不满意,还应再取仰卧位检查。

应该避免室内过冷,并避免引起提睾反射的刺激。

因为这些因素可能诱发提睾反射和睾丸的回缩。

有些时候体检前洗个温水浴更有利于检查。

大约20%隐睾在体检时不能被扪及,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隐睾都位于腹腔内。

不能扪及的隐睾在手术中,约80%可在腹股沟管内或内环附近被发现,在剩余的20%中,单侧睾丸缺如约占3%~5%,双侧睾丸缺如约占0.6%。

手术探查时,约65%睾丸缺如者可在腹股沟内环处找到精索和输精管残端。

这样需要进行腹内探查寻找睾丸的病例仅占全部隐睾的2%~3%。

【鉴别诊断】应与睾丸缺如、异位睾丸、回缩性睾丸等相鉴别。

回缩性睾丸多见于婴幼儿,是由于提睾肌过度收缩所致,随着年龄增长,睾丸增大和提睾肌作用减弱,这种现象将逐渐减少。

回缩睾丸用手轻柔地向下推挤,可回纳至阴囊内,松手后睾丸可在阴囊内停留一段时间。

与滑动睾丸的区别是后者被推进阴囊后,一旦松手睾丸即退回原来位置,属隐睾范畴。

异位睾丸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股部或会阴部找到睾丸。

正常睾丸下降时,绝大多数情况下,沿着引带末端的阴囊分支而进入阴囊底部,如睾丸未降至阴囊底部,而沿睾丸引带末端的其他分支下降至耻骨部、股部或会阴部,则形成异位睾丸。

约占隐睾的1%。

【治疗】无论是单侧或双侧隐睾,在病理上都存在着退行性变,且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因此隐睾确诊后,如生后1年仍不下降,即开始治疗。

1.激素治疗 隐睾尤其是双侧隐睾的病因可能与内分泌有关,因此1岁后可给予内分泌治疗,目前应用的内分泌有:(1)绒促性素(H CG):治疗目的是改善间质细胞(leydig’s cell)和支持细胞(Sertoli cell)功能,促进睾丸发育,增加睾酮分泌,促使睾丸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