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的精髓
儒家典籍《五经》简介
儒家典籍《五经》简介儒家典籍《五经》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乐》广博易良,《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
中医学指指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经脉。
五经简介“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诗》又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各篇的创作年代,大部分已不可确知。
根据部分诗篇考查,最早的约作成于西周初年,最晚的约作成于春秋中期。
全书是经过五、六百年时间的积累、并经过搜集者的加工和润色而成的。
四书五经汉朝儒经《白虎通义·五经》曰:“以为孔子居周之末世,王道陵迟,礼乐废坏,强凌弱,众暴寡,天子不敢诛,方伯不敢伐。
闵道德之不行,故周流应聘,冀行其圣德。
自卫反鲁,自知不用,故追定五经以行其道。
”也就是说,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编订五经宗周以成王道。
在乐经散失之前,其实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礼记·王制》:“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诗书礼乐是周朝的贵族教科书。
虽然诗书礼乐是儒家递相传习的典籍。
但儒家之外,战国各家也多传习。
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后《乐经》失传(一说没有此书),成为五经。
[1]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 [2]“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
《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四书五经六艺【七谋八略】
精心整理四书五经六艺【七谋八略】四书五经六艺七略、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六艺七谋八略、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上古三大奇书大全。
四书:《礼》、《易》教材。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着名学者朱熹。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宋代理学家们自认为是孔孟的真正传人,但实际上却阉割了孔孟的学说。
非但如此,他们还从佛家、道家那里偷来了很多东西,但却不但不承认,还大肆攻击佛家、道家,实在是非君子所为也。
正是由于他们的阉割,致使中国传统文化从那时起发生了严重的蜕变,五经:六艺:修改。
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因此,六艺就变成了五经!“四书五经六艺”具体指的是什么?“四书五经六艺”的智慧和科学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六艺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尚书》、那么,我们现在为何也要学习四书五经呢?国内目前的教育是应试教育,重在文化的教育培养,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文化和智慧是有本质区别的!国学的断层缺失,使我们损失了很多很多无形中的财富和智慧!这就是为何有些高学历的高智商的人去给低学历的人打工,因为低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有智慧,智慧是要靠自己感悟领悟的!西方重逻辑思维,东方重悟性也正是此现象的体现!那么四书五经的人生智慧在哪里呢?人从本性上说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人亲和是人的幸福之重要来源,人总要归属于某子曰:为此,一、仁者爱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四书五经(大学)全文
四书五经--《大学》全文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大学》简介�《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到宋朝时候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原文如下�总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
知至而後意诚。
意诚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
身修而後家齐。
家齐而後国治。
国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台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第一章『�』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第二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第三章『�』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六)经四书——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四书》。
它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名声鹊起。
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
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的集中体现。
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毋庸讳言,《四书》中也夹杂着一些先人的思想的局限,这些局限已成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包袱,这无疑是需要加以扬弃的。
因此,我们应当抱着去莠存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加以适当的理解,将前人的智慧在现在的社会闪光。
《四书》之《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四书“”五经”精华(五千年中华智慧)PPT教学课件
2020/12/09
3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 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4、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受折磨?
2020/12/09
Hale Waihona Puke 8《尚书》1、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2、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4、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5、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6、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7、为山九刃,功亏一篑。
2020/12/09
9
《礼记》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译文: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高洁的志向不可满足,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2、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 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记而且能礼让,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4、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译文:能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 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6、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7、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国学五经的概述
国学五经的概述1.国学五经的概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国学五经,也称儒家经典,由《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组成。
这五部经典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了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更包含了道德、礼仪、政治等多个层面的内容。
2.易经《易经》是国学五经之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这部经典被誉为“中国古代最神秘、最有智慧的奥秘”。
《易经》以“易”表示变化、易流,是一种由卜筮文化发展而来、通过卦象记载变迁规律的智慧体系。
它包含了天文、地理、历法等重要知识,是中国千百年文化传承中的精髓,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之书”。
3.书经《书经》是国学五经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它分为五部分,分别是《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乐经》。
这些经典内容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各个方面,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其中,《尚书》作为国家的官方文献,记录了周朝及其前后几个朝代的政治动态和经济交流情况;《周易》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天地之间的归属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4.诗经《诗经》是国学五经中的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首部收集民间诗歌和歌谣的著作,有着“诗歌之母”的美誉。
这部经典内容沉淀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历史、情感和美学,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古人所写的爱情诗歌《离骚》、《九歌》、《卫风》成为后世不可多得的文艺遗产,青年时期的李白、杜甫等诗人也是深受其影响的代表人物。
5.礼记《礼记》是国学五经中的重要经典之一,是历史上对礼法的集成、系统化整理和概述性描述。
这部经典包含120篇,被誉为中国古代礼制和文化的重要标志。
《礼记》涉及到社会制度、官职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6.春秋《春秋》是国学五经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作为古代“正史”之一,是中国历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史料。
这部经典以五统(春、夏、秋、冬、武公)的方式记述历史,反映出西周晚期到春秋末期之间的政治、军事、文化情况。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四书五经是指儒家经典中的四部书和五部经的总称。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经典以其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价值观和政治理念而闻名于世。
首先,四书中的《大学》是后来成为中华文化核心的“格物致知”思想的重要源头。
这部经典强调实践与思考的结合,提倡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真知。
它强调了对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视,被认为是建立正确心态和完善个人修养的基石。
第二部经典《中庸》强调了人的内外和谐的重要性。
它强调了“中道”和“中和”的思想,即在各种冲突和困境中均能保持平衡。
《中庸》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性的充分发展以及政治领导者的守法和公正。
《论语》是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的思想、禁令与教育理论。
这本经典强调了仁爱、忠诚和诚实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个人修养和正确行为的重要性。
《论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儒家思想,强调了孝敬父母、敬重老师、友善待人等美德。
最后一部四书经典是《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学生们的言行录。
《孟子》主张通过道德自我完善来实现和谐社会。
这部经典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天性本善,受到良好环境的培养和积极的努力可以使善性得以发展。
《孟子》中的概念如“仁”、“义”和“忠”等,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五经中的《诗经》是最古老的一部,以其优美的韵文和深刻的意义闻名。
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爱情和抒情诗歌。
《诗经》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非常重要,同时也被视为一种道德教育资源。
《尚书》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记录了两千多年前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编纂的历史文书,对后代的政治理念和行政管理有重要影响。
《礼记》主要介绍了古代的礼仪和仪式。
它强调了适应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五经算术的历史
五经算术的历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经算术,又称五经数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五经算术是指《周髀算经》、《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孙子兵法》和《太玄经》这五部书中关于算术的内容。
这些书籍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包括算术、数论、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髀算经》是五经算术中最早的一部,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开山之作。
相传书中的内容是由商朝数学家周公编撰,共分为九篇,包括有关算术、几何、代数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尤以其对于方阵的研究为最为著名,这项研究可谓是中国古代代数学的开端,对于后来中国数学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算经》是五经算术中的又一重要著作,书中内容为《孙子兵法》中介绍的解题方法。
这本书所体现的算术、代数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国古代数学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通过该书的学习,军事人员可以更好地应对作战中的各种复杂情况,从而提高作战效率,取得战争的胜利。
《太玄经》是五经算术中的最后一部书籍,书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主要是与易经有关的算术、代数等方面的内容。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内容,通过学习《太玄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易经的数学原理和数学规律,也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数学知识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五经算术作为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些书籍中所介绍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数学知识,都为后来的数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基础。
五经算术不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习和掌握五经算术的知识,对于提高个人数学水平和应用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经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宝贵遗产,这些书籍中所体现的数学知识,不仅对于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于今天的数学教育和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黄帝内经--五禁》
《黄帝内经--五禁》
读完《黄帝内经--五禁》,我深深感受到,这本书是一部宝贵的中医典籍,其中所涉及的“五禁”,既呈现出了中医理论的精髓,也揭示了中医治疗的独特之处。
“五禁”包括五种禁忌,即暴饮暴食、过度劳累、过度性交、过度思虑和过度担忧。
在中医看来,这些过度行为会损伤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导致疾病的产生。
因此,需要注意处理这些禁忌,以维护人体的健康。
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过度思虑”和“过度担忧”这两个禁忌。
很多人时常为家庭、工作等事情烦恼,这容易使身体处于紧张的状态,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免疫力,进而导致各种疾病。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以平衡身心、调整气血、提高免疫力的方案来治疗疾病,这正是与西医不同的独特之处。
不只是中医,其实现代医学也强调了身心健康的平衡,很多医生也会向患者推荐保持心情愉悦,减轻压力的方法。
因此,“五禁”在现代医学中也有着参考价值。
综合而言,作为一位中医爱好者,我认为《黄帝内经--五禁》是
一本宝贵的经典,它为人们的健康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仔细阅读,了解更多中医理论,促进自身健康。
完整版四书经大全
完整版四书经大全《四书经》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一。
它由四本书组成,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这四本书被认为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并对中国社会、教育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大学》《大学》是《四书经》中的第一本书,也是儒家经典中的开篇之作。
它主要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和方法。
《大学》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倡以诚实守信、仁爱友善为基础的行为准则。
2. 《中庸》《中庸》是《四书经》中的第二本书,它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论著。
《中庸》强调的是中和之道,即均衡和谐的原则。
它主张人应当合理地处理各种事物的关系,避免过分偏向某一方面,以达到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3. 《论语》《论语》是《四书经》中的第三本书,也是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它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论语》内容丰富,包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教育理念、修养要求等。
通过阅读《论语》,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4. 《孟子》《孟子》是《四书经》中的第四本书,它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著作。
《孟子》主要阐述了人性善恶之辩和修身养性之道。
它强调人要努力修养自己的心性,追求仁爱、礼义和道德,以实现人的内在和谐和社会的和谐。
《四书经》是中国文化的宝库,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阅读并研究《四书经》可以帮助人们提升个人修养、拓展思维视野,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类进步。
以上是《完整版四书经大全》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四书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 陆逢祺. 《四书源流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钱穆. 《四书通解》. 商务印书馆, 2003.。
中考重点四书五经的精髓理解
中考重点四书五经的精髓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四书五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些经典蕴含着古代先贤的智慧和对人生、社会、道德价值等方面的思考。
通过对四书五经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什么是四书五经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这些著作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们以散文形式表现,通过对人生、教育、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讨论,传达了儒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五经是指《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和《春秋》。
这些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包含了中国古代学问和治理的重要内容。
《易经》是一部预测卜筮的经典,又被称为“变经”;《书经》是以传记、编年体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的经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有韵律的文学作品;《礼记》则是关于礼仪制度和日常生活规范的记述;《春秋》是一部记载历史事件和政治思想的经书。
二、四书五经的精髓理解1. 《大学》:这部经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出“治国必先治家,治家必先修身”的理念。
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只有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中庸》:这部经典主张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于急躁、不过于温顺。
它告诉我们要在思想和行为上保持平衡,避免极端主义和极端行为,谋求中庸之道。
3. 《论语》:这部经典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儒家的仁爱、诚实、忠诚等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4. 《孟子》:这部经典是孟子的思想总结,主张人性本善。
它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好的,但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展和实现。
通过学习《孟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正确的思想和人生观。
儒家四书五经之精华,让你提升一个境界!
儒家四书五经之精华,让你提升一个境界!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来用心了解一下儒家的精华吧。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
《经学五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经学五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经学五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全称为《万氏经学五书》。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问题: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答案: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相关阅读】[由整理]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中国儒家经典书籍。
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之后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何为四书《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一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齐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但是,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
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
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齐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齐。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书五经”的精髓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译文:大学学习做人的道理和做学问的途径,在于彰明崇高的道德,在于和民众亲善,在于达到最好的境界。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学》译文:如果每天革新,就会天天革新,一天又一天不间断地革新下去。
3.富润屋,德润身。
——《大学》译文: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润泽身心。
4.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译文:君子在独处时自己谨慎不苟。
5.仁、智、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中庸》译文:仁、智、勇三者,是通达天下的美德。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dǔ,忠实)行之。
——《中庸》译文:对于善端,要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清楚地辨析,忠实地执行。
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文:别人用一分力气做到的,我用百分的力气去做;别人用百分力气做到的,我用千分的力气去做。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读yuè,通“悦”,喜悦,高兴)乎?《论语·学而》——孔子译文:学习“六艺”而且经常复习演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六艺”是孔子办学开设的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读lè,快乐)乎?《论语·学而》——孔子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吗?10.孝弟(读tì,通“悌”,弟弟尊重兄长)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有子译文: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这是仁爱的根本啊!1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子夏译文:同朋友交往,说话有信用。
12.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有子译文:礼的应用,以和为贵。
1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通“拱”gǒng)之。
《论语·为政》——孔子译文:用道德教化治理国家,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环绕着它。
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孔子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便能获得新的知识、认识和体会,凭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15.学而不思则罔(通“惘”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论语·为政》——孔子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偏邪无所益。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zhì)也。
《论语·为政》——孔子译文: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呢。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孔子译文:一个人没有信用,不知道他凭什么可以立足。
18.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孔子译文:见到符合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19.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里仁》——孔子译文:如果立志实行仁德,就没有犯罪的事情了。
2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通“秽”huì,丑恶的行为)。
《论语·里仁》——孔子译文:品德高尚的人想的是崇尚道德,品行低劣的人想的是侵占土地;品德高尚的人想的是遵守法纪,品行低劣的人想的是放纵秽行。
2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孔子译文:君子明白见利思义,小人明白见利忘义。
2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论语·里仁》——孔子译文:看见有才德的人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才德的人就在心里自我反省。
23.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孔子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4.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孔子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25.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孔子译文: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孔子译文:聪敏而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27.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译文:考虑多次而后行动。
2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孔子译文: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29.女(通“汝”rǔ,代词“你”)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雍也》——孔子译文:你要做品德高尚的读书人,不要做品行低劣的读书人。
3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孔子译文:只有文采和质朴和谐适度,这以后才能成为君子。
3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孔子译文:对于礼,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32.知(zhì)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孔子译文:机智的人喜欢像水一样周流不滞,仁厚的人喜欢像山一样稳重不迁。
33.知(zhì)者动,仁者静。
《论语·雍也》——孔子译文:机智的人像水一样动,仁厚的人像山一样静。
34.知(zhì)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孔子译文:机智的人动而不括(约束)故乐,仁厚的人静而有常故寿(立足长久)。
35.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孔子译文:把无过无不及和谐适度的理想状态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大概是最高的了!3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孔子译文: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3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孔子译文:学习知识不满足,教诲别人不倦怠。
3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孔子译文:以道为志向,以德为准则,以仁为凭借,以“六艺”为学习活动内容。
39.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
《论语·述而》——孔子译文:教育学生不到他苦思苦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40.举一隅不以三隅(yú)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孔子译文:告诉他一个角是什么样儿,他不能推知其他三个角是什么样儿,就不重复教他了。
4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孔子译文:用不义手段富有并且尊贵,对于我来说像天空漂浮的云彩一样。
4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孔子译文:发愤得忘了吃饭,快乐得忘了忧愁,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43.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述而》——孔子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悖乱、鬼神这类事情。
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孔子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
4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孔子译文:仁远吗?我想仁,仁就到了。
4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孔子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47.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
《论语·泰伯》——曾子译文: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奋斗到死才停下来。
4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孔子译文:用《诗》激发意志,用礼作为行为的立脚点,用乐完成修养。
4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孔子译文:学习知识像害怕追赶不上那样,学到以后还恐怕失去它。
50.子绝四。
毋意(通“臆”),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
他主张思考不要凭空臆测,说话不要妄下断语,为人不要固执己见,处事不要我行我素。
5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论语·子罕》——颜渊译文:孔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教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引导我的行动。
5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孔子译文:消逝的一切像河水一样啊!昼夜不停地流去。
53.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
《论语·子罕》——孔子译文:比如堆山,差一筐土未能完成,停止,是自己停止的。
54.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孔子译文:比如平地,即使倒上一筐土,前进,是自己前进的。
5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孔子译文:青少年是值得佩服的,怎么知道他的未来不如现在呢?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孔子译文: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人的意志是不可以强行改变的。
5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孔子译文:岁月到了寒冷的季节,这以后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是最后凋零的。
58.仁者不忧,知(zhì)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孔子译文: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59.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论语·乡党》译文:孔子和乡人一同喝酒,喝完之后老年人先出去,自己才出去。
60.厩(jiù)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译文:马棚失火烧掉了。
孔子从朝廷回来,问道:"伤着人了吗?"没有问马怎样。
61.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孔子译文:过头如同达不到都是不足取的。
62.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孔子译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回复到礼义上去就是仁。
63.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孔子译文:每人每天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回复到礼义上去,天下的人就趋向仁德了。
6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孔子译文:不合乎礼义的东西不要看,不合乎礼义的声音不要听,不合乎礼义的言论不要说,不合乎礼义的事情不要做。
6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孔子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6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子夏译文: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67.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孔子译文:君尽君责,臣尽臣责,父尽父责,子尽子责。
68.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颜渊》——孔子译文:居官任职不懈怠,执行政令要忠实。
6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孔子译文: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助长别人做坏事。
70.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孔子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