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实验课课件】_10实验十 PT APTT 血小板功能

合集下载

《血小板计数法》课件

《血小板计数法》课件

血小板计数法的缺点
操作繁琐
血小板计数法需要进行样本采集 、稀释、染色和计数等多个步骤
,操作较为繁琐。
对样本要求高
血小板计数法需要采集一定量的 血液样本,且对样本的质量和保
存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误差较大
由于血小板计数法是人工操作, 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有 时需要重复检测以获得准确结果

血小板计数法的改进方向
健康体检
用于评估个体健康状况, 预测潜在的疾病风险。
血小板计数法的原理
流式细胞术
利用特定的抗体标记血小 板,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 计数和分析。
光学比浊法
通过测量血液样本在特定 波长下的吸光度值,计算 血小板数量。
电化学发光法
利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 血小板,具有高灵敏度和 特异性。
PART 02
血小板计数法实验操作
01
02
03
04
防止污染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 意防止样本和试剂的污染,以
免影响实验结果。
精确计数
在观察和计数血小板时,要保 证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避免误差过大。
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按照 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避免操 作不当导致误差或安全问题。
安全防护
实验操作人员应佩戴必要的防 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确
PART 04
血小板计数法的优缺点
血小板计数法的优点
准确性高
适用范围广
血小板计数法是一种基于血液样本的 实验室检测方法,其准确性较高,能 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血小板数量。
血小板计数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血液 样本,包括全血、血浆和血清等,适 用范围较广。
标准化程度高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5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tics)的任务是 将检验的结果,结合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以及影象检查/病理检查等,对病人作出正确的 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检验 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诊断/鉴别诊断
影象诊断/病理诊断
6
绪论
二、发展简史 1673年,Leeuwenhook发明显微镜,此后使血液 形态学有了革命性发展。 1855年,血细胞计数测定 1878~1895年,血红蛋白测定 1877~1912年,细胞分类技术 1953年,Coulter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上世纪80年代后,自动化仪器发展迅速
24
实验的系统评价(举例DIC)
诊断DIC的效能 Sen% Spe% Acc% Ppv% Npv% 95%CI
PLT 82.7 PT 75.6 APTT 68.5 Fg 38.0 3P 37.2 D-D 80.0 43.9 58.3 65.8 77.0 85.7 70.6 59.5 65.0 66.9 60.19 65.9 75.1 49.7 53.4 58.4 55.6 64.3 69.7 79.1 79.1 74.9 62.1 66.4 81.8 2.36,8.18 4.66,13.38 1.95,11.16 0.75,6.96 1.53,14.56 7.11,34.07
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 无出血症状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高 分子量激肽原缺乏 (遗传性、获得性)
因子X、V、II、I 缺陷症
26
(遗传性、获得性)

近年,上海瑞金医院用这2项筛选试验的优化组合;再 结合凝血因子促凝活性和抗原含量测定作表型诊断;然 后用RFLP/AS-PCR验证突变作基因诊断;再用真核细 胞培养,检测相关因子的抗原和活性、Western印迹、 免疫荧光染色、生物代谢标记及PCR等方法判断突变基 因异常蛋白的合成和功能。用这一优化组合的技术平台 对11种遗传性出血病,143个家系,155例患者和543名 家族成员作检验诊断,准确率达100%,无漏诊和误诊 现象。

血小板的检测PPT课件

血小板的检测PPT课件
7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 是计数单位容积(L) 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可以采用镜下目视法,目 前多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参考值:(100-300)X 109/L
8
临床意义
(一). 血小板减少
PC < 100x109/L 称为血小板减少。
1. 血小板生成减少或障碍:见于再障、巨幼贫、急性白 血病、放射性损伤、骨髓纤维化晚期等.
34
用EDTA抗凝血测定
35
用EDTA抗凝血(双通道)
36
用肝素抗凝的
37
用枸橼酸钠抗凝
38
用Na2-EDTA抗凝血所制的涂片
39
用枸橼酸钠抗凝血所制的血涂片
40
用肝素抗凝血所制血涂片
41
感谢下 载
23
血小板减少伴小血小板病例
Wiskott-Aldrich 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伴小血小板(约
1μm)。X性联隐性遗传。T细胞免疫缺陷、感染、湿疹、出血。
24
血片中血小板的观察
通过与红细胞比较判断是否正常,是否增加或 减少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15-20个有1个 血小板)
大小、形态的变化(是否有畸形小板的存在) 聚集性观察(抗凝剂诱导血小板聚集,导致
15
血小板的体积
1.正常血小板胞体直径2~4 μm 2.小血小板指直径<2μm 3.大血小板指直径5~7μm 4.巨大血小板指直径>8μm 5.超巨大血小板指直径>20μm
16
小血小板、正常血小板、大血小板
17
异常血小板形态
1.畸形血小板胞体形态怪异的血小板,其胞体往往巨大或超巨大。 2.少或无颗粒血小板指颗粒无或减少的血小板 3.血小板卫星现象也被称为“玫瑰花形血小板”。

血小板图检测精品PPT课件

血小板图检测精品PPT课件
HROBIN:反应血小板的最大活动性。 • MAADP/AA :反应患者血小板对药物的反应。 MATHROBIN 决定了血小板活动性的上限。 • 如果MATHROBIN 正常或偏低, MAADP/AA 一定也正常或偏
低。 • 但如果MATHROBIN 很高, MAADP/AA 有可能高,正常或偏
能状态;而TEG测定肝素残留比ACT更精确,更敏感。
4
TEG血小板图检测
5
TEG血小板图检测-临床应用
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经常伴随着由血栓或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局部缺血事件。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是现在标准的PCI后康复治疗程序。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出 现了局部缺血事件。所以,‘一视同仁’的治疗手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基于ADP(二磷酸腺苷)的TEG检测可以检测出抗血小板药物对不同患者的效果。以此来 指导患者个体化用药。
6
血小板检测示意图:
• ADP(二磷酸腺苷):ADP存在于血小板 细胞内的高密度颗粒内,当血小板发生 凝聚反应是被释放,进一步加速血小板 的凝聚过程。-- 被波立维,潘生丁, GPIIb/IIIa抑制。
• AA(环氧化酶):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 集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 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血栓烷A2的生成 而起作用(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
低。
8
血小板图检测参数与局部缺血事件间的 关系
• 发生局部缺血的病人的MATHROBIN 和 MAADP/AA 要明显高于未发生去不缺血的 病人。
• 经过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对 比, MAADP/AA 具有最精准的预测性
9
MATHROBIN与MAADP结合诊断
10
血小板图检测指导个体化用药

血小板 PPT 课件

血小板 PPT 课件


细胞膜: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血小板计数方法
计算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XXX X 10 9 检测原理: 1、显微镜计数法: 电阻抗法
激光流式细胞术法 综合电学和激光流式细胞术法
方法学评价
• 难计数原因: • 1、血小板体积小,易受其他杂物的干扰 • 2、血小板在体外易于黏附、聚集、和变性破坏
普通光镜计数法

巨型血小板:>7.5微摩尔,血小板无
力症,假血友病。
异常血小板>10%有意义。
形态异常

• 血小板颗粒减少:血小板胞质内嗜天青颗粒减少或无 颗粒,胞质灰蓝或淡蓝色
• 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黏附、围绕于中性粒细胞 (或偶尔黏附于单核细胞)的现象,有时可见血小板 吞噬现象
• 聚集性和分布异常:血小板聚集、分布状态可间接 反映其功能。聚集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在非抗凝血外周 血涂片中常可见3-5个聚集成簇或成团。聚集与散在血 小板之比为20:1

• 1黏附功能
血小板功能
• 2聚集功能
• 3释放反应
• 4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包括PAIgG PAIgM PAIgA
• 5血块收缩试验
血小板检验意义
• 参考值(100-300)X10 9/L • (一)生理性 • 晨低午高 • 春低冬高 • 平原低,高原高
• 病理性
血小板检验意义
• PLT减少: <2-5万/微升有出血倾向

显微镜:相差


准确性高,血小板易于识别
血液分析仪法
• 优点:重复性好,适于临床应用。 • 缺点:不能完全将血小板与其他类似大小的物
质完全区别开来,仍需目视显微镜法作校正。 • 物质包括红细胞或白细胞碎片、灰尘等杂物

《血小板图检测》课件

《血小板图检测》课件

献血者筛选
在献血过程中,进行血小 板图检测有助于筛选出健 康的献血者,确保血液质 量。
法医学应用
在某些法医学案例中,如 涉及外伤或中毒的案件, 血小板图检测可以为案件 调查提供线索。
03
血小板图检测的注意事项
样本采集与处理
采集时间
选择清晨空腹时采集样本 ,以减少饮食和日常活动 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监测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血小板图检测可以 帮助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预防并发症
对于某些疾病,定期进行血小板图检测可以 及时发现血小板异常,预防因血小板异常引 发的并发症。
科研应用
基础研究
血小板图检测为血小板相关的基 础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助于 深入了解血小板的生理和病理机
技术创新与进步
自动化技术
通过引入更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提高血小板图检测的效率和准确 性,减少人为误差。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血小板图像进行分析,实现更精准 的检测和诊断。
新型检测方法
研究开发新的血小板图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满 足临床对血小板功能检测的需求。
应用领域的拓展
预处理
对血液样本进行稀释、 染色或标记。
检测
使用特定的仪器或设备 进行血小板计数和功能
分析。
结果解读
根据检测数据解读血小 板的功能和数量状态, 并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
疗建议。
02
血小板图检测的应用
临床应用
诊断疾病
通过血小板图检测,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诊 断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等与血小板相关 的疾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血小板图检测》PPT课件

血小板生理与功能PPT课件

血小板生理与功能PPT课件

2019/10/21
.
23
2019/10/21
ADP作用途径
• 氯吡格雷通过肠胃代谢后 85%转化为无活性的部分, 只有15%转化为活性药物
• 活性药物选择性的修饰 ADP受体从而抑制ADP与 其的结合,以达到抑制血 小板的聚集
• cAMP浓度的增加能够抑 制GP IIb/IIIa受体的活化
.
24
调节因子
巨核系集落 刺激因子
促血小板生 成素
成分
低分子糖 蛋白
糖蛋白
分子量 作用阶段 46000 祖细胞阶段
血小板生成 阶段
作用机理
调节巨核系祖细胞的数量,骨髓中巨核细胞总数 减少时促使该调节因子的生成增加
1、增强祖细胞DNA的合成和增加多倍体的倍数; 2、刺激巨核细胞合成蛋白质; 3、增加巨核细胞的总数,最终增加血小板的生成;
IgG
表达
细胞膜结构
细胞膜结构、血小板 激活和分泌时在膜表 面表达 细胞膜结构 细胞膜结构
细胞膜结构
分子量 125/22/82
125/95 160/130 61 /
功能 膜骨架链接结构
聚集,粘附(次要)
粘附 聚集 血小板-内皮细胞相互作 用
凝血酶
/
/
/
二磷酸腺苷
/
/
血栓素
/
/
P-选择素糖蛋白受 体-1
红细胞生理与特性?生成?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ESR)、渗透特性 白细胞生理与特性?种类?变形 游走 趋化 吞噬 分泌 , 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 血小板生理与特性?功能?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 • 红细胞/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 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血管收缩——血栓形成(血小板的作用)——血液凝固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件——血小板血型系统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件——血小板血型系统
阳性反应
阴性反应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制备固相化血小板
血液7ml ACD-A液1ml
富血小板血浆
100g*10min ACD-A液
101g*15min
生理盐水洗涤5次 调整血小板浓度
患者血小板 50μl/孔
甲醛固定20分钟
反应板(固 洗涤5次 相化血小板)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间接试验(检查患者血清中的抗血小板抗体)
想一想
血小板血型系统的抗体临床是如何分类的?
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
学习要求
掌握简易致敏红细胞小板血清学试验的原 理、方法及质量控制。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原理
患者血小板 50μl/孔甲醛固定 20分钟
患者血清/血浆 阳性
25μl/孔
洗涤5次 血小板单层
反应板(固相化血 小板)
阴性
指示红细胞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间接试验(检查患者血清中的抗血小板抗体)
PBS25ul
阳性 患者血清25μl/孔 室温湿盒静置1小时
洗涤2次
血小板单层
阴性
指示红细胞 (IgG抗D抗体致敏红 PBS 细胞) 各25μl/孔 静置4小时
阳性反应 静置4小进
阴性反应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直接试验(检查血小板表面结合的抗血小板抗体)
单克隆抗体特异的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 敏感性强,可以检测出血小板膜上微量表达的HPA-5抗原。可用于鉴定血
小板抗原和血小板同种特异性HPA抗体,以及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但由
于HPA定型血清来源困难,本方法主要用于对部分HPA基因定型结果的验
证。
改进的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_课件模板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老年人原发 性血小板增多症、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获得性血小板功能 障碍。
谢谢!Leabharlann 相关检查: 抗血小板抗体(APA)、维生素B6 (VitB6)、血小板计数、血常规(三分 类)、血常规(五分类)、血常规。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
相关症状: 心脏杂音、心脏震颤、心音异常、恶心与 呕吐、胸痛、心悸。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
相关疾病:
医学检验·各论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
简介: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之间互相黏附,
也是血小板的一种重要的止血功能。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
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主要反映血小板的聚 集功能。 结果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 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高β脂蛋白血 症、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瓣膜、 口服避孕药、高脂饮食及吸烟等。 结果 减少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 合征、储存池病、May-Heegglin异常、低 (无)纤维蛋白原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
临床意义: 血症、肝硬化、尿毒症、感染性心内膜炎、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
正常值: 1.0μmol。 注:ADP最大聚集率为
62.7±16.1%,聚集曲线因方法与诱导剂 不同而异。

临床PT、APTT、TT指标定义、凝血途径及临床意义

临床PT、APTT、TT指标定义、凝血途径及临床意义

临床PT、APTT、TT指标定义、凝血途径及临床意义官方定义指标的定义: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与凝血活酶试剂(例如组织因子和氯化钙)反应后发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与适量氯化钙、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如白陶土)反应后发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凝血酶时间(TT):血浆中加入一定活性单位的凝血酶后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所需要的时间。

凝血途径血液凝固是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生成纤维蛋白,促使血液凝固的过程。

机体的凝血需要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参与。

如下图所示,凝血系统根据触发凝血方式的不同,凝血途径的上游分为外源凝血途径(粉红区域)和内源凝血途径(蓝色区域),下游为共同凝血途径(绿色区域)。

根据参与的凝血途径不同,可将凝血因子分类如下(a 代表活化):备注:纤维蛋白原—因子I ;TF—因子III,;Ca2+ —因子IV;PL—磷脂根据定义,PT 实际上是指检测时加入了可以启动外源凝血途径的激活剂,若外源凝血途径或共同凝血途径(粉红色+ 绿色) 中需要的物质发生改变则会造成 PT 延长或缩短。

类似的,APTT 是指检测时加入了可以启动内源凝血途径的激活剂,若内源凝血途径或共同凝血途径(蓝色+ 绿色) 中需要的物质发生改变则会造成 APTT 延长或缩短。

PT 和 APTT 都是指在临床实验室模拟体内自然凝血的过程。

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反映了参与各自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的量或者功能改变。

区别点在于:◆PT = 外 + 共同◆APTT = 内 + 共同结合上面凝血因子分类表格,引起 PT 和 APTT 改变的凝血因子就显而易见了。

PT 检测时加入的激活物包含 TF 和 Ca2+,因此 PT 延长可见于的外源途径凝血因子(VII)或共同途径凝血因子(I、II、V、X)缺乏或者活性低下。

APTT 检测时加入的激活物包括Ca2+,因此 APTT 延长可见于内源性凝血因子(XI, IX, VIII,XII)或共同途径凝血因子(I、II、V、X)缺乏或者活性低下。

血小板聚集与临床应用PPT精选课件

血小板聚集与临床应用PPT精选课件

2024/7/10
10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
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
• 血小板的表面糖衣能吸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Ⅲ,血小 板颗粒内含有与凝血有关的物质。
• 血小板颗粒物质的释放,则进一步促进止血和凝血。
2024/7/10
11
• 当血管受损害或破裂时,血小板受刺激,由静止相变为 机能相,迅即发生变形,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团。
2024/7/10
33
ACS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聚集比较
2024/7/10
34
• 血小板聚集率是血小板功能的一个检测指标。血小板聚 集率升高时,血小板容易聚集形成血栓,其数值越高,
形成血栓的可能越大。在形成血栓的同时,TXA2(血栓 素2),还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使心机微循环发生障碍。
2024/7/10
2024/7/10
《氯吡格雷相关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中华内科杂志》2009,9(48):793798。
45
2024/7/10
46
2024/7/10
47
中药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研究
• 活血类药物:川芎、蒲黄、红花、刘寄奴、五灵脂、郁 金、三七、穿山甲、姜黄、益母草、泽兰、牛膝、延胡 索、鬼见羽。
• 破血类药物:大黄、水蛭、虻虫、三棱、莪术、乳香、 没药、血竭、桃仁。
• 复方丹参滴丸、血府逐瘀胶囊、复方芪丹液等中药复方。
2024/7/10
48


二00七年七月二十日
2024/7/10
49
感谢阅读
2024/7/10
《氯吡格雷相关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中华内科杂志》2009,9(48):793798。
44
• 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 1.4%)、胃肠道不适、皮疹、头痛、眩晕、头昏和 感觉异常,少数患者有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 瘙痒。

血小板及其功能(PPT课件)

血小板及其功能(PPT课件)

第一节 血小板及其功能 Thrombocyte (T.C)
一、血小板数量,生理特性和基本功能 (一) 正常值 (100-300) ×109/L < 50 ×109/L有出血倾向 (二) 生理特性:粘附、聚集、 释放、收缩 (三) 基本功能:止血、参与凝血 、 修复血管内膜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黏着
生理性止血指小血管破裂出血时,出血常于数分钟后自 行停止的现象,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是:
①血管收缩。首先是由于神经调节作用和血小板释放缩 血管物质,使破损血管收缩,血流暂停或减缓。
②血栓形成。血小板通过黏附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 血栓堵塞小创口,达到初步止血。
1.维持毛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血小板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支持和维持毛细血管正常 通透性,使红细胞不逸出的作用,从而维持毛细血管内 皮的完整性。当血小板减少到50×10ˇ9/L。 以下时,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微小的损伤就会引起皮肤和 黏膜下出现瘀点或瘀斑,甚至发生自发性出血。
2 参与生理性止血
止收蛋小
血缩白板
过可发依
程使生赖
更血的其
加凝收固
5 吸 附
悬浮于血浆中的血小板能吸附许多 凝血因子于其表面,一旦血管破损, 随着血小板黏着与聚集的发生,破损
牢 固

块 回 缩 硬
缩 反 应 。
有 的 血 小
局部的凝血因子浓度亦将增高,促进 化 血 板
并加速凝血过程发生并进行。
(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大家好:
我们的演讲容:
血小板
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thromdocyte 或platelet)是从 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形成 的小块胞质。我国健康成年人血液中血小 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ˇ9/L。妊娠、 进食、运动及缺氧使血小板增多,

aptt、pt、tt测定ppt课件

aptt、pt、tt测定ppt课件

口服肝素抗凝药物监 口服双香豆素类抗凝药 链激酶、尿激酶

物监测
作溶栓治疗时的
监测
五、注意事项
1、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标本放置不应超过2h 2、收到后注意观察标本,分离血浆注意离心
速度和时间 3、操作要准确 4、使用试剂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室温试剂孔 37℃试剂位
联动加样枪 室温加样器孔 37℃带搅拌试剂孔
37℃预温 3min
磁珠 +血浆100µL
37℃预温 2min
+ PT试剂各100µL (37℃) + TT试剂100µL(室温)
思考题: 本次实验课的关键环T手工法(试管法)
37℃温浴
血浆100µL +APTT试剂100µL 37℃水浴 + CaCl2 100µL 5min (混匀计时)
结果观察:缓慢倾斜试管,观察液体流动状态,流动
停止终止计时。
2.平皿法(试剂和血浆用量同1)
结果观察:不断来回挑动混合物,观察血浆纤维的生成,观
37℃加样器孔
(一) APTT:手工法(试管法)
血浆100µL +APTT试剂100µL 37℃水浴
5min
37℃温浴
+ CaCl2 100µL (混匀计时)
结果观察:不断来回挑动混合物,观察血浆纤维的生成, 观察到开始有纤维丝产生时终止计时.
(二) PT:半自动血凝仪法
磁珠+血浆50µL (三)TT:半自动血凝仪
实验十二 APTT、PT、TT测定
目的:掌握实验原理 操作方法 临床意义 质量控制
临床血液学教研室
王侠
一、实验原理
白陶土
Ca2+ 脑磷脂
组织因子
Ca2+ 磷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P
T
T
Ⅻa

Ⅶa
Ⅺa
Ca2+
Ⅸa Ⅷ,PF3 ,Ca2+
Ⅹa
P
Ⅴ,PF3 ,Ca2+
T
凝血酶原 (Ⅱ)
凝血酶 (Ⅱa)
纤维蛋白原 (Ⅰ)
纤维蛋白 (Ⅰa)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原理】
组织因子(兔脑、胎盘、肺组织浸液) Ca2+ 血浆
[参考值] QUIK法:11-13s
开启血小板凝聚仪,将诱聚剂放入仪器预热槽内进行温浴
操 用硅化移液管吸0.3mlPRP加入聚集反应杯中,并加入磁棒
作 用普通移液管准确吸0.3mlPPP加入聚集反应杯中,不加入磁棒

将PPP管放入反应通道内,选择血小板聚集试 验,按ENTER进行调零,调零结束后取出PPP管
骤 将PRP放入刚才的反应通道内,按ENTER,仪器读取PRP的浊度
(2)缩短:
高凝状态(hypercoagulation state) 血栓性疾病 口服避孕药
PT的报告方式
• 时间(S)
• PT比值(PTR)=
待测血浆PT 正常血浆PT
•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PTRISI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注意事项
实验十
血小板功能检测(示教) PT APTT
目的要求
• 掌握PT、APTT测定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临 床意义
• 掌握试管法 • 熟悉血凝仪法 • 熟悉血小板聚集仪
血小板功能检验
• 血小板黏附试验 • 血小板聚集试验
全血的PLT不能小于50×109/L
血小板黏附试验原理
• 在体内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被暴露的胶原组织和 相互之间粘附的机能,在体外血小板可粘附于带 负电荷的非生理性表面(如金属、玻璃)的机能, 同时也反应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匹林、潘生丁、肝素、双香豆素等 • ⑸所用器具均必须硅化处理 • ⑹PRP调至血小板数目为220×109/L,PPP调至血小板数
目为20×109/L以下
参考范围
• ADP--------62.7±16.1 • Adr--------67.8±17.8 • 胶原--------71.7±19.3 • 瑞斯托酶素-----87.5±11.4
VII
VII
V
V
IV without
IV
III without
III
II
II
VII III
Ca2+, PL X
Ca2+, PL
V
II
37度
I
Fibrin
Measure Clotting Time
Normal Range 10-14 sec
I
I
操作
1. 枸橼酸钠1:9抗凝血2ml 2. 3000转/分离心15分钟 3. PT试剂取出进行37℃温浴 4. 将血浆 100ul 加入试管内温浴1分钟 5. 加入 200ul 已温浴的PT试剂,同时启动秒
2. 粘附率减低:见于vW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血小板无力症,肝硬化等。
血小板聚集试验
• 原理: • 在体内,血管壁受损后血小板立即粘附于受
损血管壁创面处,继而发生聚集反应形成白色血 栓。在体外,将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加入富含血小 板的血浆中通过血小板聚集仪观察血小板聚集反 应,称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
临床意义
1. 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血栓前 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梗,心绞痛,糖尿病, 脑血管病变
2. 减低:反应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板 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尿毒症,肝硬化, 低(无)纤维蛋白原症等
• PT • APTT • TT • FIB
凝 血 活 酶 生 成 期
表不断轻轻倾斜试管,记录凝固时间 6. 重复2次取均值报告
[意 义]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比正常参考值延长或缩短3秒以上有临床意义。
(1)延长:
1.因子II、V、VII、X 单独或联合缺乏 2.严重纤维蛋白原降低(尤其<1g/L时) 3.Vitk缺乏症、严重肝病 4.纤溶亢进(如DIC后期) 5.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 SLE
计算粘附率,记录结果
注意事项
Ø 采血过程必须顺利,避免产生气泡,溶血和凝块 Ø 器材必须标准化,使用的试管,滴管必须硅化处
理,或用塑料制品。 Ø 检测前1周,禁止服用阿司匹林类可以影响血小
板的药物 Ø 血小板的计数要准确,宜作2-3次取平均值。
参考范围
• 53.9%-71.1%
临床意义:
1. 粘附率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 心梗,心绞痛,动脉硬化,口服避Blood
in Plasma
PT Reagent
XIII
XIII
XII
XII
IX
IX
Blood X Sampling X
Extrinsic System III
IV
Tissue Factor Calcium (Ca2+)
without
IX Trisodium IX VIII Citrate VIII
• PRP(platelet rich plasm ) 800-1000rpm,10min • PPP(platelet poor plasm ) 3000rpm,15min

以PPP调零,在PRP中加入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后,用一
涂硅小磁棒粒进行搅拌,血小板逐渐聚集,透光度增加,通
过记录仪描绘出血小板聚集的曲线,分析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血小板黏附试验
一定量 的血液
一定时间之后,一定量的血 小板粘附在容器内表面
0.7ml,粘附15min
利用粘附前后的 血小板之差,计
算粘附率
• 用硅化试管采集1:9枸橼酸钠抗凝血7.2ml 用硅化移液管吸取0.8ml混匀的抗凝血至小粘附瓶内 将粘附瓶内的抗凝血用血球计数仪计数粘附前血小板数目
将粘附瓶塞入粘附仪器内的橡皮塞,并做平衡 打开粘附仪电源,按START键,仪器进入旋转粘附 测试完毕,取出粘附瓶,再同前计数粘附后的血小板数目
当屏幕显示ADP时,准确加入30ul诱聚剂,同时按 ENTER,仪器进行血小板聚集的测试
测试结束,屏幕将显示最大聚集率%
注意事项
• ⑴采血时应一针见血,并避免产生气泡和溶血。止血带 不得扎时间过长
• ⑵采血当天应禁食牛奶、豆浆类脂肪性食物。 • ⑶实验在采血后3小时内完成。 • ⑷采血前1周内不应服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