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制药技术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论文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114682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d.png)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论文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学原理,通过对生物
体进行基因工程、蛋白质表达及酶工程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开发和生产用
于预防、治疗和诊断各种疾病的生物制剂。
近年来,生物制药技术取得了
显著进展,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本文将从技术现状和发展
趋势两方面来探讨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情况。
首先,从技术现状的角度来看,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
相对成熟的阶段。
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已经可以大规
模生产多种重要的生物制剂,如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质和细胞因子等。
同时,病毒载体和基因转导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基因治疗和基因修复等
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随着高通量筛选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
计等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另外,通过不断完善生物制药技术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可以提高技术
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在药品监管方面,应加强对生物制剂的研发和生产过
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估,确保生物制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与传统药物相比,生物制药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还需要加强技术
创新和产业化研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物制药产品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总的来说,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在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方面都取得了重
要的进展。
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生物制药技术将为未来的医药领域带来
更多的突破和改变。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离不
开法规和政策的支持,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才能实
现其在医药领域的真正应用。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001e3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8.png)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这些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培养技术、免疫分析技术等,为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目前,生物制药已经成为国际药物研究和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
未来趋势:
1、定制化药物
随着个体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普及和降低成本,生物制药的研发将越来越注重个体化、定制化。
这些药物将根据患者的基因特征和生理状况进行量身定制,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
该技术可用于定制化医疗器械、细胞培养装置、药物载体等方面。
未来,3D打印技术将为生物制药的研发和生产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3、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生物制药研发和生产提供更多的支持。
例如,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药物分子设计、数据分析、药物筛选等。
4、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可精准修改DNA序列,将为药物开发和生产带来更多可能性。
例如,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生产更安全、更有效的生物制药品。
5、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尺寸非常小,但体积大、功能强大的复合材料或纳米颗粒,应用于药物研发和生产可大大提高药物的效果和治疗效果。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制药技术将不断发展创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998f02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8.png)
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药品问世。
现代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制药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将成为未来医疗领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推动了药品创新和普及,同时也对我国在制药领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生物技术与制药的融合现代生物技术改变了传统制药的生产模式,生物技术大大提高了医药研发和产业化的效率,加速了新药的问世。
生物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抗体工程。
这几个方面的技术都是基于生物学的知识和理论,利用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将生物物质进行研究和生产。
生物工程在制药中的应用生物工程是一种基于生物学的新技术,它是研究和利用生物分子进行生产加工,将微生物、动植物等生物体的生理代谢过程进行调控和改造,从而获得有益的产物。
生物工程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遗传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通过细胞培养和改造,获得有益的药物。
例如:重组人胰岛素是生物工程中的代表作,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大肠杆菌作为重组胰岛素的表达体系,再利用酵母或其他细胞进行生产加工,使得得到的胰岛素符合人体需要,达到了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基因工程在制药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是一种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基因层面上进行生产加工的一种新技术。
在制药领域中,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改造病毒和细菌,制造疫苗和抗体等。
例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HPV疫苗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制造。
抗体的产生依靠B淋巴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抗原结合,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出合适的抗体基因序列,然后进行人工合成,最后利用细胞培养等方法进行生产加工,得到具有强效抗体活性的新型药物。
细胞工程在制药中的应用细胞工程是在细胞层面上对细胞的组织构造和生理代谢进行调控和改造,从而获得有益的产物。
在制药领域中,细胞工程可以用于从细胞中提取有益的营养物质,从而制造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药物。
例如:获得自然保护因子Zau提纯技术,该技术对肝癌、食管癌等肿瘤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生物制药技术的优势与发展方向
![生物制药技术的优势与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772cf4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e.png)
生物制药技术的优势与发展方向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生物制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生物制药技术是将生物化学方法、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技术,通过对生物体内的分子结构及生命过程的深入研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来生产高效、安全的制药产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主要讲述生物制药技术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一、生物制药技术的优势1. 高效性生物制药技术具有高效性的特点,能够减少药物的制备时间和成本,提高药物的生产效率。
由于其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是细胞、质粒、基因等生物大分子,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细胞培养等新型技术有效地提高制药水平,大大缩短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药物的时间。
例如,现今的疫苗制备工艺,已经从传统的培养方法转变为基因重组技术,其制备时间和成本都大大降低,而疫苗的效果和质量则得到大幅提升。
2. 安全性生物制药产品具有高安全性、高纯度、高特异性等优点,可以减少患者用药时的副作用和安全风险。
生物制药产品的制备过程中,所有的材料和方法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以确保最终产品的高纯度和品质。
同时,生物制药产品的高特异性意味着只会作用于目标细胞或组织,而不会对其他部位的正常细胞产生影响,从而更加安全。
3. 可塑性生物制药技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根据不同治疗需求来生产数量和品质不同的药物。
生物制药产品的制备过程中,只需更改表达载体、基因和培养条件等参数,就能够生产出不同品质的产品,这可以根据不同的治疗需求来制造适当的药品,从而更好地满足临床实际需求。
二、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方向1. 新技术的应用生物制药技术在生产高效、安全、高特异性药品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技术仍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CRISPR基因编码技术,具有高效、精确的基因编辑功能,可以通过简单的工具和技术大大减少DNA序列的修改时间和扰乱细胞功能。
所以,CRISPR技术为生物制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可以在未来的治疗中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工艺学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工艺学](https://img.taocdn.com/s3/m/5d9e4d0b0242a8956aece4a3.png)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工艺学一、名词解释1、生化药物:是从天然生物材料分离纯化所得,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生化基本物质(狭义),以及用化学合成或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这类物质。
2、疫苗佐剂:又称免疫调节剂或免疫增强剂,是一类与抗原合用并能增强抗原免疫应答的的辅助性生物物质。
3、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
4、次级代谢产物:比较复杂的化合物,不是细胞生长必需的,对生命活动有意义(抗逆境条件)。
抗生素、毒素、色素等。
5、微生物发酵制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和累计特定代谢产物----药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发酵制药。
6、基因制药:核酸类药物,以遗传物质DNA、RNA为治疗物质基础,如核酸疫苗、反义药物。
与基因工程类药物不同,基因工程药物化学组成上主要是蛋白质或多肽,但基因药物组成上主要为核酸。
7、DNA疫苗:属于基因药物的一种,指使用能够表达抗原的基因本身即核酸制成的疫苗。
基因因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人体细胞环境中表达出蛋白质抗原,持续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8、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目标产物所需要的按照一定比例人工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同时提供了渗透压、pH等营养作用以外的其它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环境条件。
9、诱变育种:人为创造条件,使菌种发生变异,从中筛选优良个体,是当前菌种选育的一种主要方法。
特点是,速度快、收效大、方法相对简单。
10、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同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
11、必须氨基酸:指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物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成人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约为蛋白质需要量的20%~37%,共有8种,其作用分别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xie)氨酸。
02现代生物技术与制药-精品文档
![02现代生物技术与制药-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933eba7d4d8d15abe234e5d.png)
产品及生产特点
产品类型多: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 产物(如抗生素)、酶制剂等 产品质量要求严格 生产技术要求高 生产设备规模巨大:常用的搅拌通气罐 可达500立方米 技术发展速度快
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1970S-,以DNA重组技术和转基因技术为主 导
1953年, Watson & Crick,DNA双螺旋结构模 型 ——开创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 一系列新发现和新技术——DNA重组技术诞生 1973年,Boyer & Cohen,首次在实验室实现 了转基因,基因工程诞生 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人胰岛素投放市场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
2019年4月4日,正式公布有关资料
30亿碱基对,5%编码蛋白质,2.5-3万基因, 人与人之间99.9%的序列相同,变异仅为 1/1000 13年,27亿美元,已经完成了99.99%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
进入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e era), 工作重心转入基因的功能研究 2019年,人类元基因组(metagenome)计 划 预计能发现100万个新基因 阐述一些疾病的发生机制 研究新的药物 控制药物毒性 等
产品及生产特点
产品的化学结构比较简单,属于微生物 的初级代谢产物:乳酸、酒精、丙酮、 丁醇、柠檬酸等 生产规模小,生产过程简单,多为厌气 发酵或表面培养[浅盘培养] 生产设备的要求也不高 技术发展比较缓慢
近代生物技术阶段
1940S-1970S,以微生物发酵为代表 1928年,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至 1941年已经掌握了搅拌发酵的生产技 术——给发酵工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随后,发酵新技术诞生(无菌技术、控 制技术、补料技术等),抗生素工业 50年代,氨基酸工业 60年代,酶制剂工业
传统应用在现代生物制药的例子
![传统应用在现代生物制药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44b39e3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5.png)
传统应用在现代生物制药的例子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是当今生物技术应用和研究的重点,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引入和普及的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使用成效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六成以上的药物都来自生物技术合成,究其原因是因为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传统制药技术造成的原材料浪费、节约资源,并能更好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确保人类身体健康。
1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概述当今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也是各种人类疾病频发的阶段。
面对这种时代背景,生物制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朝着社会各领域蔓延,已成为保健食品、生活用品、医药等领域常见技术手段,特别在现代医学领域更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解决了过去人类无法医疗的各种疾病,极大提升了人类寿命和身体健康水平。
生物制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系统的内容,它包含了医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多门学科,并充分的利用了分子生物、分子遗传学、生物工程等基础科学。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各种先进制药仪器的产生,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发展最活跃、最迅速的新兴技术产业。
目前,我们常见的生物制药技术包含了基因工程技术、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制药产业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崭新道路,为解决人类医药难题提供了最有希望的技术依据。
2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都应用在医学领域,其中医药制药领域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这也引起了医药工业生产体系的重大变革。
为此,下面我们有必要就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2.1 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活性因子与激素是当今人体生理代谢和机能调节的主要物质,它以活性强、诊疗效果明显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关注。
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物质在自然界存在很稀少,而不管是从动物还是人类身体中提取,难度都相当大且困难重重,这种有限的来源与无限的临床诊疗需要之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则有效的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
传统药物研发与现代生物制药的对比研究
![传统药物研发与现代生物制药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07d5e0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0.png)
传统药物研发与现代生物制药的对比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制药作为一种新兴的医药领域,已成为近年来医药研发的重点之一。
相对于传统药物研发,生物制药具有很多优势,例如精准靶向、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更低的不良反应率等。
然而,到底哪一种研究方法更为优越,本文将对传统药物研发和现代生物制药进行对比研究。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生物制药发展的一些趋势,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传统药物研发;现代生物制药;对比研究前言现代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对健康问题更加关注,而医疗领域也在变革和发展着。
药物研发是医学发展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显著提高,药物研发也经历了革命性的转变。
传统药物研发和现代生物制药不仅存在巨大的区别,而且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和不足,选择何种研发方式更加适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本文将对传统药物研发和现代生物制药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二者的差异和学习它们各自的特点,为未来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1、传统药物研发与现代生物制药的概念传统药物研发是指基于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开发、制造和应用药物的过程。
传统药物通常采用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中提取的天然药物成分,或者通过传统炮制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传统药物研发的过程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和道德原则,包括药物成分的筛选、药物效果的评估、药物安全性的评估和临床试验等方面。
传统药物研发的概念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各种文化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这些理论和实践都对传统药物的研发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药物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发,以提高药物的安全性、疗效和稳定性,并确保药物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现代生物制药是一种利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生物大分子如生物核酸、蛋白质等进行剪切、重组、修饰、表达等技术处理,制造和开发新型药物的技术领域。
生物制药的新兴技术
![生物制药的新兴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ec8bc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0.png)
生物制药的新兴技术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制药技术已经成为医药产业中的重要一个分支。
生物制药指的是利用生物体的代谢途径或细胞培养技术等方法制造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因此备受推崇。
本文将对生物制药的新兴技术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对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方向的指导作用。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将特定基因切除、替换或修复的新兴技术。
利用目前的现代基因编辑技术,例如CRISPR-Cas9技术,科学家可以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剪切、插入和修改。
这种技术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大有用途。
在生物制药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药品的品质和纯度,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以人类的胰岛素为例,传统的制造过程是基于大量的胰岛素提取和纯化作为原料。
但是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细胞的生物合成途径,使其能够基于大量的培养细胞产生胰岛素。
利用这种方法,人类可以制造出更加纯净和规模化的胰岛素制品。
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基因编辑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细胞的基因编辑,使得人体细胞能够修复、替代或删除不良基因。
这为癌症、遗传性疾病和其他常见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希望。
二、细胞培养技术当前,细胞培养技术是大规模生产生物制药品的主要方式之一。
此外,这种技术也可用于治疗和缓解疾病。
细胞培养技术是通过以细胞为基础,培养并生产药物的过程。
在发展过程中,利用这种技术,饲料、血清和抗生素等成分都得到了相应的替代。
细胞培养技术的一个主要优势是能够量产具有一致质量特征的药品。
这种技术还能够创造新的治疗方法,例如采用特殊的炎症调节细胞来治愈炎症疾病,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来重建和修复组织和器官等等。
三、生物制药中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药物开发和治疗方面。
在治疗领域,AI技术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佳药物组合,预测亚型和剂量,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生物制药领域中,AI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代谢途径和药物生产过程,从而使制药过程更加经济、高效。
生物制药产业的新兴技术
![生物制药产业的新兴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309565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c.png)
生物制药产业的新兴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物技术的深入探索和应用,生物制药产业也随之得到极大发展。
众所周知,生物制药产业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化合物药物的产业,目前市场规模已经突破千亿级别。
在这个领域不断进步的同时,诸多新兴技术的出现,正在不断刷新我们对生物制药产业的认知。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它能够实现对生物细胞DNA的精准切割、修饰和替换。
在生物制药产业中,这种技术可以被用来优化生产工艺,研发高效的新药。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改变生物合成药物的代谢途径,从而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稳定。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来研发靶向治疗药物,这种药物可以精确地识别疾病相关的分子靶点并作用于其上,避免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二、单克隆抗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是一种基于嵌合免疫球蛋白基因改造的技术,它可以生产出高度特异性、高度亲和力的抗体。
单克隆抗体技术可以被用于研发抗体类药物,这种药物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种单克隆抗体药物被开发出来,并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例如癌症、炎症、免疫性疾病等。
在未来,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不断完善,抗体类药物的应用领域也将会更加广泛。
三、CRISPR技术CRISPR是一种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并且具有更高的精准性和效率。
在生物制药产业中,CRISPR技术可以被用来加速新药开发的速度,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例如,CRISPR技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编辑药物靶标,并筛选出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药物。
此外,CRISPR技术还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例如通过编辑病毒基因来研发更安全的疫苗。
四、细胞治疗技术细胞治疗技术是一种利用细胞代替药物来治疗疾病的新兴技术。
在这种治疗方法中,细胞被提取和处理,再注入体内,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生物制药产业中,细胞治疗技术可以被用于治疗癌症、血液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例如,利用T细胞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将T细胞改造成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生物制药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生物制药的新技术和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c25a25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3.png)
生物制药的新技术和新进展生物制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各种生物体的代谢机制来生产药物。
生物制药技术是一种既造福人类又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高科技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制药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今天,我们来聊聊生物制药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通过简单的DNA切割和粘贴,使病原体中的致病基因失去作用的技术。
最近几年,随着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基因编辑的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基础科学研究,还可以用于生物制药的生产。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被用来制造定制的药物。
例如,一些癌症患者的肿瘤会产生一些特定的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是癌细胞存活的关键。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我们可以使这些蛋白质的生产停止。
这种定制的药物只会针对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从而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二、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体模型的技术。
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用于打印植入物和假体。
在生物制药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被应用于生产复杂的药物。
药物的分子结构非常复杂,但是在3D打印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将药物的分子结构精细地打印出来。
这样一来,生产过程不但更加自动化,而且药物分子的结构也更准确,药效也更高。
三、微生物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是生物制药领域的传统工艺。
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
第四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应用基因编辑、组学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
这种技术的核心是在发酵过程中精选和培育高产菌种,同时加入某些基因,以提高产药效率。
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优点在于可扩展性强,产量高,生产成本低。
新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还可以通过基因编辑等手段精准调控药物的产量和稳定性。
因此,微生物发酵技术在未来的生产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四、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将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成组织或器官的技术。
目前,这种技术已经被成功应用于蛋白质和生物制药的生产。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精准控制环境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等条件,使得细胞低代数的快速增殖并最终形成一个密集的组织。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论文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66fa87a0116c175f0e48c3.png)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摘要: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又称为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
它是以生物信息学、功能抗原学、组合化学等高科技作为依托,融合了医学、生物学、药物学等先进技术,依靠突破分子生物、生物物理、分子遗传学等基础学科而形成的产业。
当今,世界生物制药技术产业正处于投资收获期,得到了迅速发展。
生物技术药品在医药、日化产品、保健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改造传统制药产业发挥重要作用,它在新药物的开发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广泛的运用,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成为当今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关键词: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现状未来趋势很多学者认为,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科学技术是物理学和化学这两大学科。
但21世纪占主导的科学技术是依赖生物学的成就。
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
依照当前的速度,生命科学这一学科到2015年将会得革命性突破。
它的发展将帮助人类解决很多当前无法人类疾病,同时还可以改革食品的生产过程,彻底消除人类的营养不良。
这些将极大的延长人类寿命,改善人们的生活。
1 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当今生物制药的应用主要在这几个领域:1.1 肿瘤当前各种疾病中肿瘤的死亡率高居首位,我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被诊断为肿瘤,死于肿瘤的患者达54.7万。
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肿瘤的费用高达150多亿美元。
肿瘤是多种机制导致的复杂疾病。
现在仍主要运用早期诊断、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未来的10年内抗肿瘤生物药物会迅速增多。
如利用基因药物抗体抑制肿瘤的发展和扩散,利用基因治疗法对肿瘤进行治疗(使用γ-干扰素基因对骨髓瘤的治疗) ,利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对ctcl肿瘤进行治疗。
应用基质金属蛋白酶(tnmps) 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可以阻止肿瘤的转移。
这类药物将来会成为抗肿瘤的主要治疗剂,现在有3种化合物开始了临床试验,很快就有可能广泛应用。
1.2 神经退化性疾病现在利用生物技术治疗老年痴呆症、脑中风、帕金森氏病及脊椎损伤的药物,如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目前已开始ⅲ期临床实验。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6f1717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5.png)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制药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制药技术,也是目前制药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生物制药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人工改造、改良、转化或者重组,将天然的生物学分子(包括蛋白质、抗体、肽等)制备出来,并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
近年来,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产业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据统计,目前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规模已达到4000亿美元以上,其中抗体类制剂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这一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生物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完善。
其中,刚刚通过了全球首个基因编辑药物的治疗靶向性乳腺癌的药物Zynteglo在法国上市,标志着生物制药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化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成熟,高通量和高效率的蛋白质表达以及蛋白质纯化技术应运而生,从而大大促进了生物制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新型材料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例如,半导体/金属纳米材料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抗癌药物载体等领域;多孔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分子筛、膜等材料;智能材料可以用于制备药物缓释系统等。
除了新型材料,现代分析技术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分析技术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生物制剂的纯度、活性、含量、一致性等指标,包括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物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生物制药技术的前景作为一种新型的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预计未来几年内,生物制药市场总体规模将继续增长,其中重组蛋白质和抗体药物将是市场最为火热的领域。
同时,对于药物生产、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将进一步推动生物制药技术不断完善。
例如,新型生物发酵工艺、新型生产设备和新型质控标准等,将进一步提高生物制剂的产量、活性和纯度,开发出更加优质、稳定、安全的生物制剂,同时降低药物的成本和高峰生产时制剂数量的歉收问题。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题库] 填空题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题库] 填空题](https://img.taocdn.com/s3/m/2a864e50f705cc1754270903.png)
三.填空1.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方面。
2.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生物披术的核心基础,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产业化及大规模生产的关键环节。
3.双水相体系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高聚物/高聚物体系和高聚物/低分子物质体系。
4.湿物料中的水分,一般来说可简单地分成两类,结合水分属于物料的组成部分,与物料的结合力强,非结合水分包括物料表面的吸附水分、溶胀水分等。
5.目前,氨基酸的生产方法有四种蛋白质水解法、发酵法、酶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
6.按临床用途分类,生物药物可分为预防药物、诊断药物和治疗药物及其他生物医药用品。
7.悬浮液的固一液分离是生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操作之一,其分离方法主要是过滤和离心,其中过滤方式有滤饼过滤和深层过滤。
8.分离极性强的成分,宜选用活性低的吸附剂,用极性溶剂做洗脱剂,分离极性弱的成分,宜选用活性高的吸附剂,用弱极性溶剂做洗脱剂。
9.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受其密度控制,可以通过临界温度或临界压力的变化来改变,可分为三种典型类型:等温法、等压法和吸附法。
10.微生物制药以抗生素生产最为典型,最早发酵生产的此类药物是青霉素。
11.根据操作方式和目的的不同,色谱法可分为分析型色谱和制备型色谱两类。
12.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凝胶主要有交联葡聚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和琼脂糖凝胶等。
13.用枸橼酸钠和葡萄糖作抗凝剂使临床可以常规输血。
14.亚麻酸又名十八碳三烯酸或维生素F,具有降压、抑制血小板凝聚及抑制血栓的形成、抗脂质过氧化、降血脂、降胆固醇、抑制溃疡及胃出血、增加胰岛素分泌以及抗癌等作用。
15.血浆蛋白成分中主要是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还有百余种小量和微量的蛋白质、多肽成分。
16.银耳多糖与硫酸铁生成配合物后,成为对红细胞膜无损伤的补铁剂。
绿茶叶子中含的茶多糖,与铈结合后,对质粒DNA有一定的裂解作用。
17.多糖改性后可能得到新的活性或增强原有活性。
羧甲基化可增强抗肿瘤活性,硫酸酯化可增强抗病毒活性。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https://img.taocdn.com/s3/m/d06ab0a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0.png)
现代生物制 药工艺学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王珂佳 2010.9
第一章
一、什么是生物药物?
抗生素 生化药物 生物制品
பைடு நூலகம்概述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 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 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免疫学、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 和药学的原理与加工方法进行 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 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 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生物制药的发展历 程
天然生物材料的提 取制药
发酵工程制药
酶工程制药
细胞工程制药
基因工程制药
五、生物制药的分类
( 一 ) 按 照 药 物 的 化 学 结 构 和 特 性 分 类
1、氨基酸类药物及其衍生物 2、多肽和蛋白类药物 3、酶类药物 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 5、糖类药物 6、细胞因子类 7、细胞制品类
中国药典(Ch.P)
中国药典(Ch.P) 始自1930年出版的《中华药典》。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编订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 典》)1953、1963、1977、1985、 1990、1995、2000、2005、2010年版 共九个版次。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医药卫生 保健工作,当年11 月卫生部召集在京有关 医药专家研讨编纂药典问题。1950 年1 月 卫生部从上海调药学专家孟目的教授负责 组建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和处理日常工作 的干事会,筹划编制新中国药典。
03
04
艾滋病疫苗
克隆技术 血管生长
1、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发酵生产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学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学](https://img.taocdn.com/s3/m/b1c60cc36c175f0e7dd13718.png)
治疗性基因药物
是
反义寡核苷酸(直接化学合成) 是
反义寡核苷酸(生物酶法合成) 是
直接化学合成的多肽
否
天然材料中获得的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 是
植物来源的天然药物或半合成药物
是
细胞或组织制剂
是
医学ppt
生物药物 是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9
在有关法规中,经常出现的术语是生物制品 (中 国、美国使用)或生物反应修饰剂(美国使用)、 生物医药产品(欧盟使用)。
抗生素:一类在低浓度下就能选择性地抑制或 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命过程的次级代谢产物。 天然抗生素约9000种, 半合成抗生素有7000多种,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近500种, 已经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抗生素达100多种。
医学ppt
14
种类
药物举例
β内酰胺类 头孢霉素
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
生产菌 头孢霉
链霉菌
抗菌机理与应用
重 组 人 G-CSF 、 GM-CSF 、 M-CSF 均 已 上 市 , 刺 激骨髓中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增强 免疫,用于血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化疗 放疗癌症的辅助治疗。
EPO是165 aa的高度糖基化蛋白,2个二硫键,糖
基(主要为唾液酸)对活性至关重要。重组EPO用
于治疗透析性贫血或其他贫血,是治疗肾功能衰竭
医学ppt
18
二、重要的重组生物药物
1. 激素类药物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特异细胞产生的含量极低一类 小分子,通过信使功能,起专一生理效应。
人胰岛素:胰岛细胞,前胰岛素原跨膜运输,切除 23 aa信号肽,86 aa的胰岛素原。高尔基体形成二 硫键,切除C肽,成熟的胰岛素分泌到胞外,进入 血液循环。成熟的胰岛素由AB双链组成,A链21 aa,B链30 aa,3对二硫键。
生物制药技术简介
![生物制药技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a99fb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2.png)
生物制药技术简介生物制药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学和化学方法制备药物的技术。
它是现代医药领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生物体内的细胞和组织来生产药物。
生物制药技术已经成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手段,大大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
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体内的细胞来合成想要的药物。
这些细胞通常是微生物(如细菌或酵母)、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
生物制药技术的主要过程包括基因克隆、蛋白表达、纯化和制剂等步骤。
基因克隆是生物制药技术的第一步,它涉及到将感兴趣的基因从原始细胞中剪切出来并放入宿主细胞中。
这一过程通常通过重组DNA技术来实现。
重组DNA技术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它允许科学家将不同种类的DNA片段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基因。
蛋白表达是生物制药技术的关键步骤。
一旦成功克隆了感兴趣的基因,宿主细胞就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来合成特定的蛋白质。
为了提高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科学家通常会将目标基因插入到高表达的宿主细胞中。
此外,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利用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等调控元件也是提高蛋白质产量的重要手段。
生物制药技术的下一个步骤是纯化。
蛋白质合成后需要从细胞中提取和纯化出来。
这通常涉及到使用离心、渗透层析、亲和层析等技术,以从细胞杂质中分离出目标蛋白质。
纯化的目的是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以便后续的制剂步骤。
最后一步是制剂,即将蛋白质制备成适合临床应用的药物形式。
这包括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和注射剂等。
制剂的过程通常包括药物稳定性测试、溶解度试验、制剂液剂的制备和瓶装等步骤。
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
生物制药技术可以用于生产传统的天然药物,如青霉素和胰岛素。
此外,生物制药技术还可以用于制备新型的生物药物,如单克隆抗体和重组疫苗。
这些新型生物药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活性,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药物的研发和创新。
生物制药技术的工作流程详解
![生物制药技术的工作流程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5edd95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17.png)
生物制药技术的工作流程详解生物制药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细胞作为制药工艺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基因工程、发酵、分离纯化、药品制剂等工艺过程,生产出用于医疗或预防疾病的药物。
它已经成为现代医药领域的重要支柱,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药物研发和生产。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物制药技术的工作流程。
1. 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制药的基石,它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实现对药物基因的改造和优化。
该过程通常包括基因克隆、蛋白表达和遗传处理等步骤。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PCR反应从相关生物体中扩增目标基因,然后将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利用细胞的代谢功能表达特定的蛋白质,并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
2. 发酵过程:发酵是生物制药过程中的核心步骤之一,通过将基因工程改造后的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出目标药物的生物材料。
在发酵过程中,合适的培养基、温度、pH值、氧气供应和搅拌等条件被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以确保细胞正常生长和药物产量的最大化。
此外,为了防止细胞污染,应采取严格的无菌措施和灭菌手段。
3. 分离纯化:发酵过程中生产的混合物常常包含大量的非目标物质,需要通过分离和纯化过程将目标药物提纯出来。
通常采用超滤、离心、柱层析等技术,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杂质、溶剂等去除,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物质。
其中,离心技术可以根据细胞的大小和密度来进行选择性分离,而柱层析则可以根据目标物质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固相材料进行分离。
4. 药品制剂:药品制剂是将已经分离纯化的目标药物转化为满足临床使用要求的制剂形式。
制剂的选择通常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途径和药效等因素来确定,常见的制剂形式包括片剂、胶囊、注射液、膏剂等。
在制剂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药物的稳定性、可溶性、生物利用度和药效等,以确保制剂的安全性和疗效。
5. 质量控制:生物制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该过程通常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化学和生物活性、微生物检测等多个方面的测试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名词1、生物工程:应用生物科学的理论、方法,按照人们设计的蓝图,改良加工生物或用生物及其制备物作为加工原料,以提供所需生物制品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2、第二代生物工程:以纯种微生物发酵工艺为标志的生物技术。
3第三代生物工程:以基因工程诞生为标志的生物技术。
4、基因工程: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它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掺入到原先没有这类分子寄生的细胞内,而能持续稳定地繁殖,并通过工程化为人类提供有用产品及服务的技术。
5、分子克隆:在分子水平上按照人们设计的蓝图对基因进行人工操作的技术。
6、载体: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工具即载体。
7、质粒:在细菌细胞内作为与宿主染色体有别的复制子而进行复制,并且在细胞分裂时能恒定地传递给子代细胞的独立遗传因子。
8、基因文库: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某生物的全部基因几乎都制备成克隆细胞系,这一组克隆的总全(无性繁殖系)叫该生物的基因文库。
9、感受态:就是细菌吸收转化因子(周围环境中的DNA 分子)生理状态。
10、转化:就是将携带某种遗传信息的DNA 分子引入宿主细胞;通过DNA 之间同源重组作用,获得具有新遗传信息并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过程。
11、转导:通过噬菌体或病毒的感染作用将一个细胞的遗传信息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过程。
12、基因表达:指结构基因在生物体中的转录、翻译以及所有加工过程。
13、微细胞:是某些细菌的突变株在生长期间产生的一类微小的圆形的无核细胞,它具细胞壁及细胞膜、核糖体及能量产生系统,但不含有染色体DNA 。
14、HBsAg :即乙肝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包被的抗原。
15、微生物:指一切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16、病毒:一类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营独立生活的微生物。
17、培养基: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18、氮源:是指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的氮素营养物质。
19、生长因素:指某些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某些微量有机化合物。
20、防腐:一种抑菌作用,使物体内外的微生物暂时处于不生长,不繁殖但又未死亡的状态。
21、消毒:杀死或消除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
22、灭菌:用物理或化学因子,使存在于物体内外的所有生活微生物,永久性地丧失其生活力,包括最耐热的芽孢。
23、死亡:对微生物而言,不可逆地丧失了生长繁殖的能力,即使再放到合适的环境中也不再繁殖。
24、干热灭菌:指的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内的各种与温度有关的化学反应速度增加,使微生物的致死率迅速增高的过程。
25、自然选育:根据菌种自发突变而进行的菌种筛选的过程。
26、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指用人工方法强制两个亲本细胞发生融合,从而可能导致遗传重组,产生新型的遗传后代的技术。
27、基因工程育种:指用人工方法在离体条件下得到所需的外源基因,然后把这个外源基因连在载体DNA 上,并引入受体细胞,从而可使受体细胞获得外源基因的遗传信息,并进行正常的复制,表达和遗传。
28、分批补料培养法:在分批式操作基础上,不全部取出反应系,剩余部分重新补充新的营养成分,再按分批式操作的方式进行的培养方法。
29、种子制备:指将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的孢子或菌体转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其大量繁殖成菌丝或菌体的过程。
30、平板培养法:分散的植物细胞接种于含薄层固体培养基器皿内培养的方法。
31、细胞突变:指遗传物质在一级结构上发生永久而能遗传的变化。
32、复苏:深冻冷藏细胞经化冻再培养的过程。
33、植物原生质体:除去纤维素外壁且具有生活力的裸体植物细胞。
34、遗传互补筛选法:利用每一亲本贡献一个功能正常等位基因,纠正另一亲本的缺陷,令杂种细胞表现正常功能的原理选择杂种细胞的方法。
35、抗性互补筛选法:利用亲本原生质体对抗生素、除草剂及其它有毒物质抗性差异选择杂种细胞的方法。
36、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在人工控制下高密度大量培养有益植物细胞即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
37、动物细胞工程:根据细胞生物学及工程学原理定向改造动物细胞遗传性、创造新物种,通过工程化为人类提供名贵药品服务的技术,称为动物细胞工程。
38、细胞块培养法:将动物组织切成直径1~2mm 小块,进行培养的方法,称为组织块培养法。
39、细胞单层培养法:动物组织块经消化分散成单个细胞或细胞团块后,粘附于培养容器表面培养成新生细胞单层的培养法,称为细胞单层培养法。
40、动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外力作用下,令两个或两个以上异源细胞合并为一个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动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41、核体:细胞核连同其外表薄层细胞质构成的颗粒称为核体。
42、胞质体:不具有细胞核的细胞称为胞质体。
43、微核杂种细胞:按完整细胞之间的融合方式,将微核与另一完整细胞融合,使后者获得另一种细胞中的若干个染色体,所获融合子称为微核杂种细胞。
44、抗药性筛选系统:利用生物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差异筛选杂种细胞的方法。
45、营养缺陷型细胞:在一些营养物质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因此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有机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细胞。
46、营养互补选择法:利用两种亲本细胞营养互补作用原理筛选杂种细胞的方法称为营养互补选择法。
47、杂交瘤技术:骨髓瘤细胞与免疫淋巴细胞融合制备的杂种细胞称为杂合瘤。
48、微载体培养法:将细胞吸附于微载体表面的培养方法。
49、酶工程:应用酶的特异性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化为人类生产有用产品及提供有益服务的技术为酶工程。
50、酶:生物体内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蛋白质称为酶。
51、固定化细胞:被限制或定位于特定空间位置的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
52、载体结合法:将细胞悬浮液直接与水不溶性载体相结合的固定化方法。
53、包埋法:将细胞定位于凝胶网格内的技术称为包埋法。
54、偶联效率:偶联固定化反应过程中载体结合蛋白质的能力称为偶联效率。
55、酶活力:酶类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力。
56、固定化反应的酶活力回收率:固定酶所显示的活力与加入偶联液中酶总活力的比值称为固定化反应的酶活力回收率。
57、酶试剂盒:将酶、反应试剂、稳定剂、激活剂、填充剂、及缓冲剂等配成检测用的混合制剂称酶试剂盒。
58、细胞因子:是人类或动物的各类细胞分泌的具有多样生物活性的因子,是可溶性物质,是一组不均一的蛋白质分子,能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59、白细胞介素:由白细胞或其它体细胞产生的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和介导作用的因子。
60、IL-10:由TH2细胞产生,能抑制TH1细胞合成细胞因子的能力,是一种糖蛋白。
61、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分泌能产生细胞毒,使肿瘤细胞溶解的因子。
62、干扰素: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其活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
63、集落刺激因子:CSF 为一组糖蛋白物质,由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自然产生,有刺激红细胞系以外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64、超诱导:是指细胞在某种大分子合成抑制物的适当作用下,诱生蛋白合成增加的现象。
65、生物反应调节剂:是生物体体内的某些细胞和某些分子,它们既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应答的效应机制,也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因素。
非重点名词66、第一代生物工程:以非纯种微生物自然发酵工艺为标志的生物技术。
67、科斯质粒:一种由人工构建的含有λ噬菌体粘性末端及质粒复制子的杂种质粒。
68、酶促合成法:以某一目的基因的mRNA 为模板,用逆转录酶合成其互补DNA ,再进而合成双链DNA 的方法。
69、体外重组:就是将目的DNA 分子与载体DNA 在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成重组DNA 分子。
70、hGH :是人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由19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类激素,分子量为22KD ,可促进人及动物的生长。
71、微生物工程:在应用微生物中,所有通过微生物培养而生产的对人类有益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技术。
72、碳源:凡是用于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的营养物质。
73、诱变育种:指用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细胞,使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结构上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微生物遗传性状的改变,根据育种的目的要求,挑选出有价值的变异菌株的技术。
74、植物细胞工程:根据生物学原理及工程学原理定向改造植物细胞遗传性,利用植物细胞为人类生产名贵药品提供服务的技术。
75、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人工供给营养物质及生长因子,令离体植物细胞生长繁殖的方法。
76、悬浮培养法:游离植物细胞悬浮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
77、直接筛选法:利用选择条件下细胞突变体可优先生长的新表型或感观上可测定的差异进行选择的方法。
78、植物细胞融合: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令两个或两个以上植物细胞合并成一个多核细胞的过程。
79、微室培养法:此为悬浮单细胞接种于凹玻片或玻璃环与盖玻片组成的微室内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方法。
80、利用生长特性筛选法:利用原生质体对培养基成分要求与反应的差异选择杂种细胞的方法称为利用生长特性筛选法。
81、半连续培养法:在反应器中投料和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将培养液和新鲜培养液进行交换的培养方法,称为半连续培养法。
8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人工供给营养物质及生长因子,使离体动物细胞或组织生长繁殖的方法,称为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83、单细胞分离培养:动物组织分散后,将其单个细胞培养成纯系细胞集群的技术,称之为单细胞分离培养。
84、确立细胞株:正常细胞在移植继代过程中,有些细胞增殖力突然增强,在特定条件下可无限繁殖,与初代细胞相比,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病毒敏感性,抗原性及染色体结构均发生变化,具有致癌性,这些细胞称为确立细胞株。
85、杂合瘤:骨髓瘤细胞与免疫淋巴细胞融合制备的杂种细胞称为杂合瘤。
86、固定化酶:限制或定位于特定空间位置的酶称为固定化酶。
87、酶比活:指每毫克酶蛋白所表现的活力。
88、IL-3:即白细胞介素3,由激活的T 淋巴细胞产生,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各系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和维持肥大细胞的增殖,增殖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的活性,促进NK 细胞杀伤实体瘤的活性。
89、IL-12:是由B 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分子量为75KD 的糖蛋白,其主要作用是促进PHA 活化的PBMC 增殖以及亚适剂量IL-2协同促进作用。
重点知识2、在现代生物工程中,基因工程是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的主导性技术。
3、现代生物工程根据操作对象及目的,可分为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
4、细胞融合是改造生物遗传性的重要途径。
5、原始生物工程以非纯种微生物自然发酵工艺为标志。
6、近代生物工程是采用纯种微生物的发酵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