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71cc4302768e9951e738a9.png)
生物与生物圈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复习案
![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复习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db04222af90242a895e5e0.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学案课题内容: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复习目标:1.熟记生物的特征,学习生物的方法2.掌握生物圈的构成及其相互影响3.掌握生态系统相关内容,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调节4.理解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分类复习重点:1.生物圈的构成及其相互影响2.生态系统的构成,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调节3.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自主复习】1.生物的特征是:,,,,,,除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2. 和是学习生物的科学方法。
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
3.生物圈:地球上所有及其的总和。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
生物因素中,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有:,,,等。
5.生物必须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和着环境;环境在不断,生物也在不断。
生物和生物间也存在各种复杂的关系。
所以,自然界中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而又相互的。
6.生态系统:在一定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是;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7.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
食物链起始于。
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
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的底部,的大部和的表面。
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10.生物圈是一个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
【合作探究】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例如:探究非生物因素(光)对鼠妇的影响中,我们这样来探究。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别吗?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思路:设计但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相等或不等)的鼠妇,过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如果两种环境中鼠妇都一样多,说明时间假设是(正确或错误)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66cff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6.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提问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圈的保护不仅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对未来世代的承诺。
2.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生物圈是什么吗?”、“生物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3.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如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圈保护的紧迫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可以系统地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让学生对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减少学校周围的污染问题。
3.教师可以对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观察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沟通情况,并进行评价。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在学习生物圈保护方面的反思日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新版新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复习课。在前期学习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等。通过对本节课的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学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08eb8a01f69e314232940f.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课时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二章生物圈学习目标1、熟记生物的六大特征,会调查生物并进行分类;2、熟记生物圈的概念以及其X围;3、会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哪些;4、领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并具体应用。
要点梳理1、袁隆平蜚声海内外,原因是他培育了举世闻名的;世界的第一个试管婴儿是英国的;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动物是克隆羊。
2、地球表层的和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3、观察是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
4、生物的六大特征包括:;;;;;除病毒外。
5、调查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那么,在调查时应该注意:首先:,其次:,如果调查的X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
6、生物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照形态结构可以分为:,;。
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和。
按照用途可以分为:;;;等。
7、生物圈的厚度大约从水面以下到地面以上,共20公里左右的圈层。
包括:的底部;水圈的和的表面。
其中的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8、所有的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他们都需要;阳光;;水,还有和。
9、根据我们的日常经验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温度,水和等因素;另一类是因素。
10、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
1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
常见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有,,。
12、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中,研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需要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39257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a.png)
生物和生物圈年级九年级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分两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一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对各节的知识点掌握了,但他们掌握的只是各章节一些零散的、脱节的知识,如何将各章节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观察、调查、对照实验。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和区别生物的共同特征。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难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生物圈有了哪些了解呢?二、梳理知识点1.举例说明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2.人类能否在地球以外找到生存空间,为什么?3.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064d9e8762caaedd33d4a2.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能描述出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3.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4.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5.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知识梳理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除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4、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维持生存。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无机盐和,通过制造出自身所需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或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5、生物的归类方法:(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和。
(2)按照生活环境分为:和等。
(3)按照用途分为:、、、。
6、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A观察法——观察方法有用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和显微镜观察。
①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记录结果、整理;②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擦拭→滴水→取材→展平→盖片→染色→观察;B调查法C科学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再探究。
7、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的大部和。
厚度大约千米。
8、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和水、适宜的和一定的。
9、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和(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竞争及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
10、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②: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其他条件都相同。
④⑤⑥、1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环境: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ebb59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1.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
2.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不同生物类群的特点。
3.熟悉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和功能,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的概念和重要性。
“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生物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生物圈?”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和功能,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物生存的家园。”
2.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展开: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生物和生物圈的知识。
-巩固提升:通过课堂小结、知识问答、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
-结合实验、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一段关于地球生态系统的视频作为导入,展示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同学们,刚才的视频中展示了地球上的生物圈,它是那么神奇,包含了无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学习这个神秘的生物圈。”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复习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学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复习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edc62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4.png)
课题: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8课时)课型:复习课时:1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根据生物的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生物圈的范围,明确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规律。
5、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及能力的有限性。
【重点】1、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生态系统的组成【难点】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及能力的有限性。
【构建知识框架】【自主练习】1、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生物的是()A、含羞草、真菌、水B、珊瑚、病毒、小草C、玉米苗、细菌、木耳D、珊瑚虫、钟乳石、蝴蝶兰2、根据下列事例判断属于哪种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①下雨后蚯蚓爬出地面上来活动;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④生长在海洋不同水层的藻类植物的颜色不一样。
A、光B、温度C、水D、空气3、根据下列事例判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请连连:①雷鸟在冬天羽毛是白色,夏天是黑棕色环境影响生物的②过度放牧,会使草原荒漠化,甚至沙漠化③大树底下好乘凉④雨露滋润禾苗壮生物影响环境⑤南橘北枳⑥蛔虫一生产卵30万粒⑦热带森林中的猿类的脚长且粗壮⑧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物适应环境⑨鱼儿离不开水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4、下面哪项是一个生态系统()A、一片森林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红松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类D、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5、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一项是()A、种子→鼠→蛇→鹰B、种子→鼠→猫头鹰C、草→马→马蛔虫D、浮游植物→海螺→海豹6、下列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最丰富、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温带落叶林D.北方针叶林7.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稻、昆虫都属于生产者B.该图可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C.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D.青蛙和鸟是捕食关系8、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与生活在平原上的人比较,血液中的血红细胞多,与之有关的生态因素是()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9.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2)鹰与兔之间的关系是。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学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bbd03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b.png)
的不一定是生物(如汽车、风筝等);反之,是生物的也不一定能运动(如多数植物、细菌、真菌等)任务2、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突破策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考试时多以选择题和联系实际的内容来考查。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考查的重点。
【例题】(2012.山东滨州)热带雨林中的植被大都分层次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
形成这种层次分布的主导生态因素是()A.水分B.光照C.温度D.空气【解析】选B。
本题考查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
植物的生存需要光照。
热带雨林中不缺少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由于植被茂密,互相遮挡阳光,所以乔木下只适合灌木,灌木下只适合草本植物的生长。
【例题】森林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空气的湿度,这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C.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D.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间密不可分【解析】选C。
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植物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任务3、理解生态系统、食物链(网)的组成及其关系【突破策略】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考查重点之一。
一定地域(可大可小)、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三个条件形成统一整体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一不可。
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每条食物链总是从生产者指向各级消费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因此生产者是—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
【例题】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应包括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D.非生物部分和生产者、消费者【解析】选C。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 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fa5bdebb68a98271fefade.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基础:初二学生在学习了整个初中生物教材后,回顾头来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的内容,内容不生疏,但内容遗忙率较高,需要从最基础的概念学起,然后安排辅助了解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疏理知识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最提高。
2.能力基础:初二学生这个年龄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但这个能力要在教师的诱导下进行的,复习课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进行,本单元在生态系统中内容可以组织一定的题型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心理特点:初中学生是由经验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的形成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所以需要老师诱导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培养学生建立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单元中所提到的生态知识或环境与生物的关系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程中,所以可以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2、了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3、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与其食物链与食物网
4、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了解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能力目标:
2.1通过对已学知识的疏理、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网络的方法。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生物影响
环境的实例。
初一生物上册生物和生物圈部分复习教案和知识要点
![初一生物上册生物和生物圈部分复习教案和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16831e4693daef5ff73dac.png)
(3)小麦在此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中属于,蝗虫、青蛙后于;此外,此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还应包丽一。
5、植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植被类型是()A、草原B、热带雨林C、荒漠D、针叶林6、捕杀狼群,狼灭绝,此时草原中的兔子将会()A增多B、减少C、不变D、先增多,后减少板书设计复习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基本特征二.观察法及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三.调查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四.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五.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二.生态因素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五.生态系统教学反思(1)影响小麦生活的各种因素叫。
初三生物结业考试总复习初一上册(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课标考点][主干知识]第一章认识生物考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考点2观察法及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可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进行。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和别人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加深认识。
考点3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考点1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合计20千米厚)。
内容(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表面)。
作用(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各项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间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考点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52322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5.png)
课题: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型复习课时间署名复习目标:1、理解生物的共同特色2、说出生物圈的观点和范围3、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观点、构成等。
5、理解食品链的构成,会正确书写食品链。
6、理解某些有害物质会经过食品链不停累积。
7、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重难点:1、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观点、构成等。
3、理解食品链的构成,会正确书写食品链。
引入新课(或课前展现):直接引入要复习的内集体商讨、分享完美容。
学习过程:(一)明标自学明确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
试试回想以下内容:考点一生物的特色生物拥有哪些基本特色?考点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什么是生态要素?它分为哪两类?2.你知道生物与环境有哪些关系吗?举例说明。
3.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哪些关系?举例说明。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观点和构成1.生态系统的观点?2.生态系统的构成?考点四食品链和食品网1.什么是食品链?2.书写食品链的注意事项(构成、起点、终点、箭头)?3.生物富集?集体商讨、分享完美4.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生态系统的调理?考点五生物圈生物圈的观点?范围?特色?湿地和丛林生态系统各有什么之称?(二)小组合作学生先自主试试回想,而后针对疑难问题小组内或组间进行议论沟通。
(三)沟通展现议论沟通后展现成就,师生评论(四)概括提高(五)达标检测1.广东暖和湿润,生物种类和数目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要素主假如()A. 阳光B.温度和水C.植物D.土壤和空气2.以下诗文或谚语包含了生物学知识,此中正确的选项是A.“草盛豆苗稀”表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包含的食品链是:蝉→螳螂→黄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绽放”表现了生物要素对生物的影响3.以下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适于飞翔生活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多数散布在叶片上表皮D.缺乏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芬芳,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 ,但这类菊花移栽到其余地方,就会失掉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 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以下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唐宋或更早以前,针对“经学” “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教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现在“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学案教案(整个初中)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学案教案(整个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302ef8c1ad51f01dc281f164.png)
子房 子房壁——果皮
胚珠珠被—种皮果实
受精卵—胚
1花的各部分结构中,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直接有关的结构是。
2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
3连线雄蕊胚
子房种子
胚珠果实
受精卵凋落
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
1植物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耳与视觉:耳的结构,声音的传导
其他:嗅觉、味觉、触觉
2神经系统的组成细胞体
(1)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突起
(2)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看图回答
1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叫,它是由图中标号组成的。
2图示过程a表示,过程b表示。
3血液流经④③后,血液中的一些物质过滤入⑤形成,⑤中的液体经过程b后,形成。
4①和②中流的都是,②中不含。
5⑥中的液体与⑤中的相比,不含。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与视觉:
眼球的结构,视网膜成象,近视与预防
第一节
1显微镜的构造2显微镜的使用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转动,使对准通光孔;转动,把一个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直到可以看到的视野③观察④
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原物体的。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若光线较强,则选用和。
4显微镜最重要的部件是。
第二节
1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
和一起送到咽部,形成。
3当肋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肺,肺内气压,气体肺。
4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29dfe019e8b8f67c1cb9be.png)
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③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了解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④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与学生一起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因此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是本节课的重点课前准备教师要准备一些影碟、照片、题签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方案一:1.第一单元知识框架学生回忆每一节所学过的内容,掌握各节知识点,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
教师帮助学生回忆并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点,将学生总结的知识框架提炼出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一目了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能力学生回忆做过的调查等探究活动,进一步巩固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了解亲自进行科教师启发: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除了获得许多知识外,你是否获得了一些有利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于学习和生活的技能呢?3.情感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心里的感受说出来,包括对祖国的热爱,对环境的珍视,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
教师启发:这一单元我们先告一段落了,那么学完这一单元之后。
你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吗?方案二:知识竞赛学生先把本单元的内容复习一下,掌握各个知识点,然后再对每一部分内容出题,用来难住对手。
学生在热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本单元的内容,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教师帮助学生分成两大组,教师事先制作四个标签:a.认识生物 b.生物圈 c.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d.生态系统内容:由第一组同学抽签,抽到哪部分,就由第二组同学出题,第一组同学回答。
最后是加时赛:教师将遗漏的知识点补充出题,由两组同学抢答,最后根据分数评出获胜队。
方案三: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学生身处自然、优美的环境中,呼吸着洁净、清新的空气,尽情的放松自己,尽情的感受自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bb993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9.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导学案1.理解生物的特征2.明确生物圈的概念及作用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1.理解生物的特征2.明确生物圈的概念及作用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本节的重点是复习生物与生物圈的有关知识,根据本学案个人先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复习时,可把下面的根底知识填写在学案上▲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2、生物能进行3、生物能排出4、生物能对做出反响5、生物能和6、由构成(除外)▲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确定、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生物圈的范围: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外表: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根本条件:、、和水,适宜的和一定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等▲探究的过程:1、 2、 3、 4、实施方案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关系,还有关系、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进土壤、蚯蚓松土▲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局部:、、非生物局部:、、、▲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 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以为起点,终点为,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七上生物复习学案(人教版)
![七上生物复习学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78366928ea81c759f578bd.png)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8个): 第一章 认识生物 (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 生长和繁殖 。
(6)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7)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一、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 2、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
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2、水圈包括 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米以内 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1、科学探究的6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 干燥和潮湿 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 相同 。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纸盒被分为4个相同大小的区域①②③④。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师生共用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师生共用学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8017ea050876323112125e.png)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师生共用学案(附答案)一、考点精要:1、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 ;②生物能进行__________;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④生物能对_______做出反应;⑤生物能________和__________;⑥由__________构成(病毒除外)。
2、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有时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
3、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__________、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__________、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__________4、生物的分类:①按照__________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②按照__________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③按照_______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5、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在地球的表面,只有厚度大约为20千米的薄层适合生物生存,这一薄层叫_______。
(2)生物圈的范围:______________: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__________: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__________: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适宜的_______和一定的___________。
6、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因素,另一类是____________。
(2)探究的过程:1、__________2、__________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探究的一般过程都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
(3)________: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学案) 一、考点梳理
1、怎样判断一个生物体是否具有生命? 2.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哪些?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什么是对照实验?探究某一个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5、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6、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哪两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怎样?生物圈和生态系统是什么关系?
7、如何判断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素间具有什么关系?如何正确书写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各有什么特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什么?
二二、、典典例例分分析析
例题、据报道,一农民在水稻田中进行养蟹试验并获得成功。
种植时,他们调整水稻种植的行间距,留出较宽的养蟹通道,
使得稻田有较长的透光时间,放养
蟹苗后,稻田中的稻谷虫等多种害虫,成为螃蟹丰富的食物,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稻、蟹双丰收 (如图),农民既节省了农药、化肥又生产了有机食品。
⑴要使该图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 和 ⑵该生产模式很少使用农药,采用的灭虫方式是____优点是____
⑶该生态系统的类型属于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 ⑷螃蟹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____。
⑸上述过程中,增大行间距离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 其原因
解析:这是个综合题。
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分解者的作用,食物链的写法,应从生产者开始,生物防治的优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以及合理密植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
⑴ 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⑵生物防治 减少环境污染,治虫效率高(节省了农药、化肥又生产了有机食品 ⑶农田生态系统 较差 ⑷ 太阳光 ⑸ 透光好,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养蟹后病虫害减少了
三、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A.遗传和变异 B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活需要营养 D .生长和繁殖
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大雁南飞 B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鱼儿离不开水 D .秋风扫落叶
3.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阳光、空气、还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
A 、生活环境
B 、非生物因素
C 、生态系统
D 、生物因素 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对该食物链表述正确的是 A 蝉→螳螂→黄雀 B 蝉←螳螂←黄雀
C 柳树→蝉→螳螂→黄雀
D 柳树→蝉→螳螂→黄雀→细菌、真菌 5.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东昌湖及湖内的所有生物 B .冠县万亩梨园内的全部梨树 C.聊城植物园内的所有荷花 D .聊城姜堤乐园内的所有植物 6.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阳光
(二)非选择题
7.地球是“肾脏”——湿地,是富有生物多样性、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
对于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右图是某城市为净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湿地公园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图还不能被称之为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2)分析上图,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湿地中的作用,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的;此类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3)一段时间后,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4)目前,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8.右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9分)
(1)右图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者,动物与植物通过关系形成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有阳光、(任写一项)等。
(3)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和能量流动,目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和逐级的特点。
平衡状态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4)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将尸体中的______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
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___ _。
2)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了图中的生物外,还应
包括细菌和真菌,它们属于____。
3)图中有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
条:。
4)若人们大量捕捉鸟类和青蛙,则该生态系统最初
发生的变化是蜘蛛和食草昆虫的数量增加,这可能
导致____被破坏。
10.右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食物链起始的生物是。
(2)图中甲、乙都具有的生理作用是。
(3)图中③表示的生理作用中,能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在中进行的。
(4)绿色植物的气体进出和水分的散失都是通过叶片上的完成的。
11.某学校一个生物科技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通过对一个稻田生态系统的观察,发现稻田里主要的生物有:水稻、昆虫、青蛙、捕虫的小鸟等。
他们绘制出了该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所含食物链有____条。
(2)此生态系统的____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其产物是____。
(4)在水稻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重复测3次,取3次的____作为测定结果。
(5)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通常水稻的产量较高,请你分析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