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图书馆》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上册《去图书馆》教学设计
(一)巧设情境,激趣引入教师通过动画引入,创设“我该怎样去图书馆呢?”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学习,展示交流1.想一想,说一说。
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假如你是淘气,要给笑笑描述路线,要说清楚什么呢?(1)通过学生思考交流,引出要说清楚“方向”,“距离”,“拐弯点”等信息(2)学生自主尝试描述第一段。
经历意见不统一,小组讨论和达成一致三个步骤,让学生自主用语言描述出第一段路。
【设计意图】初步积累路线描述的基础和经验,形成初探。
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指路,,的生活经验,通过思考总结提炼,找出描述路线的关键要素,体会方向与距离对确定路线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自行尝试,规范描写第一段,为后续完整描述打下基础。
2.演一演,辨一辨。
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笑笑给淘气打电话问路。
路线一:从笑笑家出发,向西走300米到游乐场,再向西北方走320米到医院, 再向西走700米到图书馆。
路线二:向西走300米到游乐场,再向北走250米到报刊亭,再向西走200米到医院,最后再向西走700米到图书馆。
路线三:向西走300米到游乐场,再向北走250米到报刊亭,再向西走900米到图书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脑海里建构路线描述的基本框架,形成再探。
通过学生自主演绎,集体辨析,互动交流,再次积累活动经验。
其中通过西北方向的确定,引出确定路线的方法;通过对比,优化路线,掌握优化思想。
有效突破难点。
3.画一画、写一写学生画简易路线图,并尝试用书面语言描述路线。
学生自主完成,代表投影讲演,集体订正。
预设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如下:方向标没画,长度没写,地点名字没写,直线长度不合理,不是线段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平面图中抽象出路线图,体验并学会完整规范清楚地描述路线,形成深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升1.根据路线图,描述返程路线。
(1)猜想往返路线的相同与不同。
(2)学生自主描述返程路线,集体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去图书馆》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去图书馆》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去图书馆》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根据路线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方向和距离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地图上的方向,但对于距离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
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路线图,找出关键的点和方向,从而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根据路线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路线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路线图,找出关键的点和方向,从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去图书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观察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路线图,通过动手操作,找出关键的点和方向。
3.小组合作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路线图和相关的教具,如小卡片、指针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创设去图书馆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去图书馆的路线。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路线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从起点到终点的方向和距离。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路线图中的关键点和方向,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路线图和一些小卡片。
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合作,找出正确的方向和距离,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去图书馆》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去图书馆》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去图书馆》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去图书馆借书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本节课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数运算的意义和乐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如何将分数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激励评价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图书馆相关的图片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图书馆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去图书馆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本图书,小华有5本图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图书?”“小明有3本图书,他又借了2本,现在一共有多少本图书?”等问题,引导学生尝试解决。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去图书馆》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去图书馆》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去图书馆》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等词语描述角的大小。
同时,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和空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以及如何用角的大小来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等词语描述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等词语描述角的大小。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图书馆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学习角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角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三角形板,直角、锐角、钝角等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剪刀,用于剪贴和创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图形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并提问:你们知道角吗?角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图书馆的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角,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图片中的直角、锐角、钝角吗?让学生在图片中寻找和指认各种角,从而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去图书馆》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
《去图书馆》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去图书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方向和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描述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好方法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复习平面图上的八个方向。
出示课件,以“蓝猫”为中心的卡通人物图。
说说各人物分别在蓝猫的什么方向上?2、导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几个基本方向,我们的笑笑可高兴了,周末笑笑要独自一人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可妈妈只给了她一张路线图,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板书课题):去图书馆二、探索新知1.投影出示数学书61页主题图观察并探索,引发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的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有序汇报。
(笑笑从家去图书馆,怎样说清楚她要走的路线?)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先朝那个哪个方向走?每段要走多远?在哪里转弯?2.要描述行走的路线,必须要抓住哪几个要素?板书:方向距离途经的地方追问:能用一句话把上面三要素连成一句话吗?笑笑从出发向方向走米到。
3、学生尝试描述笑笑从家到图书馆的行走路线。
4、引导学生画一画笑笑从家到图书馆的路线图。
课件出示画示意图提示。
5、学生展示示意图,借助示意图再次描述笑笑从家到图书馆的路线。
体会示意图的好处。
6、借助质疑,深入研究笑笑借了图书要返回家,又该怎么走呢?学生描述。
7、同桌借助所画示意图一人描述去的路线,一人描述返回路线。
比较往返路线的区别。
老师引导,学生对比得出结论:只是方向改变,两地间的距离并未发生改变。
8、归纳概括怎样描述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在描述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师小结。
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1.课本62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试做后交流汇报。
部分同学可能辨别不了“东南”“东北”必要时可在出发点标上十字方向坐标。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关于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学生能够通过访问图书馆并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
3.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规则。
2.如何借阅和归还图书的方法。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以课堂问答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图书馆内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并引导学生们思考图书馆的作用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Step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教具向学生们展示图书馆内的一些常见区域,如借书区、阅览区、儿童区等,并介绍每个区域的功能和使用规则。
Step 3: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详细讲解如何借阅和归还图书的方法,包括借书证的申请和办理、图书种类的分类、书籍的借阅期限和续借等。
Step 4:练习(20分钟)让学生们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卡片,在图书馆内完成一系列的实践任务,如找到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借阅并查阅相关内容等,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内容。
Step 5:总结(10分钟)请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就图书馆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进行讨论。
Step 6:延伸(15分钟)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提出自己想在图书馆内借阅的书籍种类,并组织学生们分小组在图书馆内找寻和展示相关书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们回家后,在家人或朋友的陪同下,亲自去当地的图书馆,体验实际借阅图书的过程,并写一篇关于自己图书馆之行的心得体会。
Step 8:课堂检测(5分钟)使用选择题或填空题对学生们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检测,检查他们对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否掌握。
Step 9:课堂点评(5分钟)教师对学生们的练习和作业进行点评,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去图书馆》是一篇简单的英语读物,主要讲述了两个小朋友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及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2. 通过故事,培养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3. 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2. 教学难点:通过故事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够用英语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听说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听力和口语训练。
2. 采用游戏化教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表达和交流。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1. 教师用图片或实际物品展现概念:“library(图书馆)”和“book(书)”,让孩子们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让孩子们看一些有关图书馆和书籍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谈论自己对图书馆和书籍的认识和看法。
(二)故事讲解3. 教师给孩子们简单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4. 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动态图片或手势等方式,带领孩子们倾听故事,同时配合讲解图书馆中的设施和规则,让孩子们了解在图书馆借阅书籍的基本知识。
(三)游戏互动5. 教师分成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互动,根据故事内容进行问答、对话、表演等活动。
6. 对于一些较难的内容或新词汇,教师可以与孩子们共同解释,并提供其他相关的图片或实物来帮助孩子理解。
(四)总结7. 总结本次学习内容,对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8. 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参加阅读和借阅图书馆的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资料1. 《去图书馆》故事原版英文书籍。
2. 有关图书馆和书籍的图片、实物等。
3. 课堂互动游戏道具。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教学评价,包括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阅读习惯等方面。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爱好和需求,从而更加针对性地教学。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去图书馆》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去图书馆》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去图书馆》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教材通过去图书馆借书这个实际场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分数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创设去图书馆借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书馆借书的情境素材。
2.准备分数计算的相关工具,如计算器等。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呈现去图书馆借书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展示图书馆借书的规则,如每种图书的分数,学生的借书限额等。
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数学本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图书馆的规则,共同讨论如何借书。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小组的成果,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果图书馆的规则发生变化,如借书的时间限制,图书的损坏赔偿等,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我们的借书策略。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案例:《去图书馆》教学设计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图书馆的基本规则和借书流程。
3. 启发学生爱读书、勤借书、勤阅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去图书馆》的课件或PPT。
2. 教师准备图书馆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3. 教师准备图书馆的相关书籍和借书卡。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图书馆的环境和书籍,引导学生对图书馆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朗读课文老师朗读课文《去图书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中提到的图书馆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三步:了解基本规则教师介绍图书馆的基本规则,包括开放时间、借书流程、还书规定等,并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在图书馆需要遵守的相关规定。
第四步:借书实践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图书馆,让学生实地感受图书馆的环境和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借书、如何还书,并鼓励学生积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第五步:阅读分享学生在图书馆借阅书籍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分享,让同学们互相推荐好书或者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第六步:课后反思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图书馆对自己阅读习惯的影响,以及图书馆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理性讨论能力。
2. 借阅书籍:观察学生积极借阅图书的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后的阅读反馈和分享能力。
教学案例分析: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了解到图书馆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图书馆的基本规则和借书流程,并且在实地感受图书馆的环境和氛围。
通过课文《去图书馆》和实地体验,启发学生爱读书、勤借书、勤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通过借书实践和阅读分享,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结语:图书馆是学校和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通过本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读体验。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去图书馆》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去图书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去图书馆》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节,主要讲述了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笔算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两位数加减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两位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一个去图书馆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买书的花费。
从而引出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呈现(10分钟)讲解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更复杂的两位数加减法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8.板书(5分钟)板书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去图书馆》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去图书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第1课《去图书馆》。
主要内容是本节课是能够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理解到方向与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学生能够理解方向与距离对确定路线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准确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乐趣。
-学生意识到方向与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体会方向与距离对确定路线的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方向词汇和描述能力。
他们对于方向与位置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体会方向与距离对确定路线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简单的地图,上面标示了学校和图书馆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图书馆,请你们观察这张地图,告诉我学校和图书馆的位置在哪里?(学生们观察地图,并回答问题)学生A:学校在图书馆的左边。
学生B:图书馆在学校的右边。
学生C:学校在图书馆的上面。
2.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方向词汇描述学校和图书馆的相对位置。
教师:学校在图书馆的左边还是右边?是在上面还是下面?请用方向词汇来描述一下。
学生A:学校在图书馆的左边,图书馆在学校的右边。
学生B:学校在图书馆的上面,图书馆在学校的下面。
第二环节:探究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份简单的路线图。
教师:现在,我将把你们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份路线图。
请你们仔细观察图中的路线,并讨论如何准确地描述这条路线。
(教师分发路线图给学生)2.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和讨论路线图,并尝试准确地描述路线。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布局和功能,熟悉借阅图书的流程。
2、培养学生查找和选择图书的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3、教导学生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养成文明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图书馆的布局和功能介绍。
(2)图书借阅流程的讲解。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准确找到所需图书。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联系图书馆,安排参观事宜。
2、制作教学 PPT,包含图书馆的图片、布局图、借阅流程等。
3、准备一些图书分类标签和借阅卡样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图书馆的作用,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图书馆?你们觉得图书馆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去图书馆。
2、知识讲解(15 分钟)(1)利用 PPT 展示图书馆的外观和内部图片,介绍图书馆的基本布局,如借阅区、阅览区、儿童区、电子阅览区等。
(2)讲解图书馆的功能,如借阅图书、阅读学习、查找资料等。
(3)详细介绍图书的分类方法,如按照学科、题材、作者等分类,并展示一些分类标签让学生辨认。
3、借阅流程讲解(15 分钟)(1)展示借阅卡的样本,讲解如何办理借阅卡,包括需要的证件和办理地点。
(2)结合 PPT 演示借阅图书的步骤,从查找图书、到柜台办理借阅手续,再到归还图书的整个过程。
(3)强调借阅的期限和逾期未还的处理方式。
4、规章制度介绍(10 分钟)(1)向学生介绍图书馆内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如保持安静、爱护图书、禁止吸烟等。
(2)通过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图片或案例,让学生讨论并指出错误,加深对规章制度的理解。
5、实践活动(30 分钟)带领学生前往图书馆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查找图书、办理借阅手续等过程。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随时进行指导和答疑。
6、总结与回顾(5 分钟)回到教室后,与学生一起回顾本次去图书馆的经历,总结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多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阅读和学习。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去图书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去图书馆》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掌握用分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方法,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用分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并且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1”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已知的分数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用分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并且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用分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1”。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书馆借书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分数。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书馆借书的情境图,分数卡片,计时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图书,分数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书馆借书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情境。
提出问题:“如果你去图书馆借书,怎么表示你借了几本书呢?”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分数的概念,解释分数的意义。
用分数卡片展示不同数量的图书,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分数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借了2本书,怎么用分数表示呢?”让学生用分数卡片表示2本书。
《去图书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去图书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因此,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上,我将以《去图书馆》为主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三单元《认识乘除法》的章节。
学生将学习如何在实际情景中应用乘法和除法,如计算去图书馆的路程、计算图书馆中书籍的排放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乘除法的实际应用,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在实际情景中乘除法的应用,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乘除法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图书馆的图片、计算器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图书馆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去图书馆,怎样计算我们走的路程呢?”让学生思考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乘除法:我会通过计算一个学生从家到图书馆的路程,来展示乘除法的应用。
例如,如果学生每分钟走60米,到图书馆需要12分钟,那么学生走的总路程就是6012=720米。
3.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用计算器计算他们从家到学校或者其他地方的路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乘除法。
4.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计算路程的公式,以及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5.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练习,例如:“如果你每分钟走80米,到公园需要15分钟,那么公园离你家有多远?”答案是:8015=1200米。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是否每个人都掌握了乘除法的应用。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乘除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这就是我对于《去图书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相信通过实践,学生一定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除法。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6篇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6篇第1篇示例:教学设计:《去图书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关于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规则,了解图书馆的重要性和功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图书馆教学,培养学生的爱书、爱学习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图书馆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图书馆的基本规则和知识,积极利用图书馆资源。
2、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图书馆习惯,培养学生的爱书、爱学习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书馆的书籍、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具准备:PPT、黑板、书籍、影音设备等。
3、教师准备:教师要对图书馆的相关知识有充分了解,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研究。
四、教学过程:1、引入导入:教师通过介绍图书馆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图书馆产生浓厚的兴趣。
2、学习操作:教师通过PPT、教学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如图书馆的分类、借阅规则、开放时间等。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前往图书馆,带领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布局、各类书籍的位置以及借阅的流程。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感受图书馆的氛围和魅力。
3、讨论交流:学生在图书馆内观察并记下感受,回到教室后,展开对图书馆的讨论,分享在图书馆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鼓励他们就“为什么要去图书馆”展开讨论。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深化学生对图书馆的理解和认识。
4、达标评价:教师通过让学生撰写关于图书馆的心得体会、制定图书馆利用计划等方式进行学习评价,了解学生对图书馆的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对图书馆的积极利用。
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图书馆的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图书馆的心得体会,并制定自己的图书馆利用计划。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实际借阅、阅读活动,增强对图书馆的热爱和尊重。
六、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实地体验和讨论交流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图书馆。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布局和功能。
2、帮助学生掌握在图书馆查找书籍的方法和流程。
3、培养学生爱护书籍、遵守图书馆规则的良好习惯。
4、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熟悉图书馆的各个区域和设施。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的检索系统找到所需书籍。
2、难点让学生理解图书馆的分类体系和索书号的含义。
培养学生在图书馆保持安静、文明借阅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联系学校图书馆,确定参观时间和安排。
2、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制作教学 PPT。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同学们,你们去过图书馆吗?(稍作停顿,观察学生反应)老师前段时间去了一趟图书馆,那可真是一次有趣的经历。
那天阳光正好,我走进图书馆,就被那安静又充满书香的氛围吸引住了。
一进门,我看到好多人都在安静地看书、学习,那种专注的神情让我一下子也沉浸其中。
今天呢,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图书馆,说不定下次你们去的时候,会有更棒的体验!2、认识图书馆(10 分钟)(1)通过 PPT 展示图书馆的外观和内部图片,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建筑特点和功能分区,如借阅区、阅览区、儿童区、电子阅览区等。
(2)播放一段图书馆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图书馆的环境和氛围。
3、图书馆的规则(10 分钟)(1)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在图书馆应该遵守哪些规则?(让学生自由发言)(2)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并强调图书馆的重要规则,如保持安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书籍等。
(3)讲述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一个小朋友大声喧哗,结果旁边的人都投来了不满的目光,管理员阿姨也过来提醒他要保持安静。
小朋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马上就安静下来了。
所以呀,我们可不能像这个小朋友一样,要时刻记得遵守规则哦!4、查找书籍(15 分钟)(1)介绍图书馆的分类体系和索书号的构成,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如何根据分类号和书次号找到对应的书籍。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中文写作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课时一:活动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到的有关描述地点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例如:“在图书馆里”,“看书”,“安静的环境”等。
活动2:讨论教师与学生讨论图书馆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功能,对人们的作用,以及为什么我们要去图书馆。
学生提出的答案将被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活动3:语言输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图书馆的图片或幻灯片介绍图书馆的布局、服务设施和常见的书籍类别等。
教师会教授一些与图书馆相关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活动4:听力训练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如何借阅图书和使用图书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并注意录音中涉及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之后,教师会用简单的问题测试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
活动1:练习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一些填空、选择或翻译练习,以巩固他们对图书馆的理解和相关词汇的应用。
活动2:写作任务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份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去图书馆的经历。
学生需要运用之前学到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组织自己的写作内容,如:我通常去图书馆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我喜欢在图书馆做什么?我在图书馆里看了哪些书籍?等等。
活动3:批改与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作文后进行批改,并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给予适当的反馈和建议。
教师将一些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分享,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
活动4: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写作中应注意的要点和技巧。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多参观、借阅图书馆的书籍,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知识面。
学生也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分享他们在图书馆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以促进他们对中文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去图书馆》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去图书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去图书馆》P61,62教学目标:1.能根据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2. 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体会同一段路往返的方向具有相对性。
教学准备:希沃课件、手机、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描述方向的方位词语,谁来说说是哪几个词?学生说出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
师:在平面图上是怎样规定方向的呢?(出示课件)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其余四个方位你知道在哪吗?生:东北在东和北之间。
(教师指课件东北的位置)师:它的反方向是?生:西南。
师:其他的呢?生:东南在东和南之间。
生:西北在西和北之间。
师:看来你们对这些方向记得真牢。
师:现在请你根据这幅图说说商场的位置。
(出示课件)生:商场在在游乐场的西面。
(学生边说,教师边点击课件出示)师:还可以怎么说?生:商场在医院的南面。
师:都是在说商场,为什么有的说在西,有的说在南呢?生:因为观测点不同。
师:是的。
(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观测点变化,引起方向的变化。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了这几个方向。
笑笑可高兴了。
师:周末她想去图书馆借书,但她不知道路线,只有一张地图。
你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帮她吗?(出示课件)生:可以。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去图书馆》。
板书:去图书馆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1. 探究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61页情境图。
师:这是笑笑从家去图书馆的地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有几种走法?谁能到前面指一指。
指生上台。
师:有几种走法?生:两种。
师:你来指一指。
(生指路线,边出示课件)(2)师引导:看清楚了吗?笑笑从家到图书馆一共有两条路线。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与图书馆相关的基本词汇。
2. 学会根据简单信息提取有关内容。
3. 学习并掌握一些关于图书馆的礼仪和规则。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词汇以及建构对话,谈论图书馆相关话题。
2. 教学难点:了解并掌握图书馆的基本礼仪和规则。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图书馆的照片或视频资料;3. 教学卡片,上面分别写有相关的单词或表达。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创造语境:教师出示图书馆的照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探讨有关图书馆的话题。
2. 导入生词:教师根据图书馆的照片引导学生识别和学习与图书馆相关的词汇,如图书馆、书籍、书架、借书、还书等。
1. 教师出示图书馆的各个部分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并读出单词。
然后,学生跟读并注意音标。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教学卡片,让学生找出对应图书馆的部分的单词。
3. 教师呈现与图书馆相关的词汇并加深记忆: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学生根据卡片的提示说出与之相关的词汇。
4. 教师给学生提供词汇表格,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词汇的意思。
Step 3 学习对话1. 教师播放关于图书馆的对话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读对话。
2. 教师分析对话中的重点句型,并进行语法讲解。
Step 4 角色扮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
2. 学生根据学习过的对话,模拟图书馆借书的情景。
一个学生扮演图书馆员,一个学生扮演读者。
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尽可能地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互动对话。
Step 5 图书馆礼仪和规则1. 教师呈现图书馆的礼仪和规则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图书馆规定的一些行为规范,如安静、不大声喧哗、不吃东西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图书馆的规则的重要性,并进行教学解释。
Step 6 小结1. 教师总结所学内容,复习相关单词,强调图书馆的礼仪和规则。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图书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图书馆的环境,进一步加深对图书馆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图。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往返路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装有不同“宝贝”的四个盒子。
2. 学生准备:尺子、铅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本节课采用小组讨论,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描述行走路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层层深入,重点突出。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介绍路线时,有部分学生刚开始说的很不完整,不能正确使用方位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及距离来描述,不过通过后面的练习巩固,还有十字方向标的使用,学生逐渐能准确完整的用语言叙述。
(板书课题):去图书馆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数学书61页主题图
观察并探索,引发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的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有序汇报。(笑笑从家去图书馆,怎样说清楚她要走的路线?)
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先朝那个哪个方向走?每段要走多远?在哪里转弯?
2.要描述行走的路线,必须要抓住哪几个要素?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
去图书馆
北
方向 距离途径的地方
笑笑向 方向走 米到。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别平面图上的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路线图,会根据路线图描绘路线。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身边的情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知识理解很好。课标指出,要使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应用图形描述,利用直观来思考。本节课采用卡通人物图引出八个方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反馈,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先看朝哪个方向走,每一段走多远,在哪里转弯。
(2)启发:从教材的提示上看,要描述行走的路线,必须抓住哪几个要素?
板书:
笑笑笑向 (方向)走米(距离)到(转弯地方)。
(3)学生动手画路线图,边画边在小组内模仿例句说一说。
(4)小结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复习平面图上的八个方向。
出示课件,以“蓝猫”为中心的卡通人物图。说说各人物分别在蓝猫的什么方向上?
2、导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几个基本方向,我们的笑笑可高兴了,周末笑笑要独自一人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可妈妈只给了她一张路线图,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1.播放视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复习平面图上的方向和现实中的方向。
3.导入新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1)课件出示笑笑从家到图书馆行走的路线示意图。
引导:怎样说清楚笑笑要走的路线?淘气、机灵狗、笑笑给出了怎样的提示?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61页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去图书馆》。
教学目标:
1.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方向、距离、转弯的地方三个要素是描述路线的关键。
3.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知道描述往返路线时距离不变,方向相反,转弯地方的次序也反了。
板书:方向 距离途经的地方
追问:能用一句话把上面三要素连成一句话吗?
笑笑从 出生尝试描述笑笑从家到图书馆的行走路线。
4、引导学生画一画笑笑从家到图书馆的路线图。
课件出示画示意图提示。
5、学生展示示意图,借助示意图再次描述笑笑从家到图书馆的路线。体会示意图的好处。
在描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师小结。
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62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试做后交流汇报。部分同学可能辨别不了“东南”“东北”必要时可在出发点标上十字方向坐标。
2.课本62页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仿照第一题填空的形式说一说。小组内或同桌间互说,注意说清方向,距离,途经的地方。其中科技馆到光明路,商场到天文馆,幸福路到动物园要重点指导。
6、借助质疑,深入研究
笑笑借了图书要返回家,又该怎么走呢?学生描述。
7、同桌借助所画示意图一人描述去的路线,一人描述返回路线。比较往返路线的区别。
老师引导,学生对比得出
结论:只是方向改变,两地间的距离并未发生改变。
8、归纳概括
怎样描述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
先画一画,再找出方向、距离、转弯的地方。
2.探究、比较、描述往返路线。
(1)指一指。
指名学生在课件上指一指笑笑从图书馆回家怎么走。
(2)说一说。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笑笑从图书馆回家的路线。
(3)比一比。
指名学生分别说一说往返路线,引导学生比较方向、距离、转弯的地方三个要素哪些没变?哪些变了?是如何变化的?
(4)小结:描述返程路线时,距离没变,方向相反,转弯地方的次序也反了。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再独立填空。(引导时适时板书八个方向。)
2.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仿照第1题填空的形式,在小组内说一说。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方向和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描述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好方法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