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1]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考点、重点总结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考点、重点总结绪论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第一节文化的概念、分类、结构与功能一、文化的含义◆“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文化”合用,见于《易贲卦》◆对文化三个层次的理解:1.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2.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3.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马克思认为:1.文化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2.文化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化产生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二、分类与结构(一)物质生产文化(二)制度行为文化(三)精神心理文化三、功能(一)记录功能(二)认知功能(三)传播功能:言语、文字、实物等各种传播手段(四)教化功能(五)凝聚功能: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
(六)调控功能:手段有——巫术图腾、道德宗法、法律暴力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与理想人格一、三元会通的中国文化◆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西方文化三元汇一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论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对人生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论的突出特点是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
在儒家看来,人生理想境界是“与天地合其德”,核心内容是仁。
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总体概貌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血缘宗法伦理制度第一节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一:农业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与以交换为目的,以营利为宗旨的商品经济相对立。
◆自然经济的基础和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占统治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
◆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农业的开端)-------夏末至商代(由原始氏族公社变为奴隶主贵族庄园)------周代初期(土地分封制)-------秦时期封建国家形成(自然经济起决定作用)◆封建经济的基础:分散的个体生产。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重点绪论此复习重点由公共关系本科21班班长徐燕能同学整理在此深表感谢!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1)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应把握三要点:A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应把握三要点:A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1)首先是众多河流由于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
2)其次是地理通道。
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中原文化人群都有一个南国作为他们的后方。
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从西北东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
形成地域文化的几个因素?1)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状态;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4)典范人物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1)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根基;2)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3)我们的文化从未断绝,地域性的保存之功实在不小。
古代利用自然的成就:1)土地的开垦2)水利的兴修3)运河的开凿古代利用自然的失误:1)土地的过当开垦2)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距今大约一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前为旧石器时代。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三、判断四、简答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1、疆域辽阔,腹里纵深,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2、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3、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为中国文化的独立发展提供了一种隔绝机制。
隔绝机制正是一个独立的古文化系统得以延续的先决条件;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连续性中国文化以五千年的传统从未中断为世界所罕见。
2、多样性3、使中国人长期形成“世界中心”的意识①自认占据世界主体,并处于地理上的中心地位;②并非单指地理位置上的,还尤其指文化上的中心地位;③“安居乐业”、“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④节日礼俗;⑤农业经济是一种平和自守的经济,由此派生出的国防观念亦是防守性的。
宗法: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的祖先,维系亲情。
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宗法制度的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2)、封建(封邦建国)制。
帝王以爵位、土地分封给子弟叔侄及异姓之功德卓著者,为诸侯,使之在其分封的疆域内建立邦国,世袭统治。
(3)、宗庙祭祀制度。
宗庙祭祀制度是体现“尊祖敬宗”的最好形式。
二、宗族:同一父系的人群聚而居,有着共同的土地财产、祖庙、祭祀同一祖先,甚至有共同的墓地等这样一个血缘群体。
产生宗法制度的原因:①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使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长期保留下来。
②中国的氏族社会解体不充分。
丧服制:人死后宗(家)族人为其服丧的制度衣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期:斩衰三年;齐衰有三年、一年执杖(杖期)、一年不执杖(不杖期)、三月之别。
后来只分为一年、五月、三月;大功9个月;小功5个月;缌麻3个月。
周朝以前,天子五庙:考庙——父庙王考庙——祖父庙皇考庙——曾祖父庙显考庙——高祖父庙太祖庙(太庙)——始祖以下,高祖以上各代祖先的神主宗法意识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纵向——辈横向——严格区分父系、母系、嫡庶、长幼等uncle——伯伯、叔叔、舅父、姑父、姨夫aunt——伯母、婶母、舅母、姑母、姨母“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绪论1、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什么?2、简述广义文化结构四层次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国文化生成的历史地理环境1、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中国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
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因素,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和人口等因素。
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明形态,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唯一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过(3000年)的文化体系。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和形态?2、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你怎样认识古代统治者的“重农轻商”政策或观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5、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农耕自然经济。
6、中国古代也有为数不多的海洋贸易,但在海外经济往来中,主要是一种“赐贡”的贸易形式。
7、中国文化的早熟使中国人容易产生“瞻后”式思维方式和守旧的民族心态。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1、什么是宗法制度?周朝确立的宗法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试分析论述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特征。
3、简述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性。
4、试分析论述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5、中国文化产生的独特条件是什么?请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模式、社会政治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6、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
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宗法制度完备,二是专制主义严密。
这两个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7、中国上古时代,王位继承方式实行禅让制,即优者继承制。
自考_中国文化概论_复习资料全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大纲绪论一、单项选择1、“文化”的“文”,它的本义是(花纹)。
2、“圣人观乎天文,以査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这句话出自(《易》。
))3、在中国典籍中,最早把“文化”二字合在一起用的书是(《说苑》。
4、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叫(文化现象)。
5、在某一历时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6、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
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民俗文化)7、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所以又叫(人文文化)。
8、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都属于(文化政策)。
9、只有写成的典籍或称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才是(文化产品)。
10、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
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11、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这就是典型的(文化传统)。
12、文化的“文”,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因为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休养)。
专业word可编辑.13、文化的“化”,本义是(改。
14、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人文)。
15、狭义的文化专指易)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16、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17、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18、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字。
除汉族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的总和是(9076万)19、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的特点。
20、任何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收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所以,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就是吸收(外来文化)。
0321 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 第一章 正式版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生产生活1.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重要观点: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2.古代保护资源的措施:①农忙季节,不征调百姓服役,以保证粮食的丰收;②在大池塘捕鱼,不用过密的鱼网,以保护鱼类繁殖。
而一些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一般都安排在秋季进行,也是为了保护兽类的繁殖;③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时候砍伐,朝廷甚至禁止擅自砍伐山林,并把山岭资源归王朝所有,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森林不受滥砍滥伐的伤害;④皇家大量修建大规模的园囿和灵寝,也对保护环境起了相当的作用;⑤由政府提倡和领导的植树造林运动,使全国进行大面积绿化;⑥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的,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广布的牧马场地。
3.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4.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魏国都有运河的修建,如邗沟、鸿沟等;吴国的运河已经与黄河、济水相接。
5.秦汉至南北朝,也多有运河的开凿。
秦汉时有连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长江漕运的漕渠、阳渠,纵贯河北平原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等等,还改造了先秦旧有的各种水运沟渠。
6.魏晋南北朝连接江、淮、河、海的运河网已经形成。
疏凿了以宋都汴京为中心的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共称通漕四渠。
还开通了北起通州,南达杭州的京杭大运河。
7.片面的重农思想造成了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了更加严重灾难性后果,对长江、黄河以及淮河也有越来越大的危害。
地理1.古代的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江南地区。
3.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4.中国地形地势特点:①处于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②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a.第一个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资料[1]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资料绪论1、“文”的本意错画,也就是花纹。
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先天的“质”相对。
人文指社会现象和规律,天文指自然现象和规律。
“化”的本意是改易。
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和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分化”。
在古代典籍里,化指教化的情况多一点。
2、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人文。
3、中国经典的“文化”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修养是改造主观世界范畴,创造是改造客观世界范畴。
4、从总的方面看,文化的定义不外乎广义、狭义两种。
5、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依据。
广义文化定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应把握3个要点:①广义文化与人类与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②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综合概念;③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3、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狭义的文化定义: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应把握3个要点:①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
②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③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4、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仅适用于人类文化学,而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5、两个文化层面:上层文化、底层文化。
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都是由这两个文化层面联合构成的。
6、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
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PPT
2、三大集团的代表人物。
3、殷商西周的文化特征。
4、《周易》和八卦。
5、阴阳五行观的转变。
6、九流十家的提出、内容,其中对后世影响 巨大的是哪几家。 7、前期法家的三个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 慎到)和他们的观点(重法、重术、重势)。 8、“经”的含义的演变。 9、“三玄”。 10、玄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各个时期的主 要观点。 11、唐代文化博大气度的主要表现。 12、佛教对传统文化冲击的表现。(包括华 夷之辨等)
三、问答:
1、百家争鸣的文化意义?
2、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墨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墨子的“兼爱”和儒家的“仁爱”有什么区 别?
5、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思想的主要内容?
6、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别? 7、玄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8、明清实学的精神实质?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识记:
2、孟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3、荀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4、“性善说”与“性恶说”的主要区别?
5、董仲舒学说的内容以及他对儒学发展的贡
献? 6、朱熹理学的主要内容? 7、儒学对传统中国社会的影响? 8、儒家学说对人格塑造、人格修养的基本要 求和规范? 9、儒学对文学的规范作用?
第六章 中国古代图腾文化 一、识记:
13、儒家、道教、佛教、玄学交互影响与合 流的表现。 14、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张载、王阳明等) 15、理学探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6、明清实学的精神实质。 17、明清实学的内容分类。 18、明清文化典籍的编纂和整理。
二、名词概念:
1、甲骨文、金文 2、八卦 3、稷下学宫 4、黄老之学 5、今文经学、古文经学 6、玄学 7、名教 8、理学 9、心学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1
绪论 这⼀章内容不是很复杂,但肯定会出⼀两个⼩题⽬,甚⾄⼀个简答题,划定的重点要注意掌握,特别是⽂化的分层学说。
⼀、“⽂化”界说 1 、⽂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化或⼈类化,即⼈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改造⾃然界客体⽽逐步实现⾃⾝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然⾯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和完善。
2 、凡是超越本能的、⼈类有意识地作⽤于⾃然界和社会的⼀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化。
3 、⾃然的⼈化即⽂化。
4 、西汉以后,⽂与化开始结合成⼀个整词,其涵义或与天造地设的⾃然对举;或与⽆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
5 、四⼤⽂明古国是指中国、埃及、巴⽐伦、印度。
⼆、⼴义⽂化与狭义⽂化 1 、对⽂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化和精神⽂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还是记住为好,六⼤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2 、⼴义的⽂化,着眼于⼈类与⼀般动物,⼈类社会与⾃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类卓⽴于⾃然的独特的⽣存⽅式,其涵盖⾯⾮常⼴泛,所以⼜被称为⼤⽂化。
3 、⼴义的⽂化包括四个层次:⼀是物态⽂化层,由物化的知识⼒量构成,是⼈的物质⽣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化事物。
⼆是制度⽂化层,由⼈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三是⾏为⽂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
四是⼼态⽂化层,由⼈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式等构成,是⽂化的核⼼部分。
4 、⼼态⽂化层可细分为社会⼼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 率。
天文历法
编制了精确的历法,如《太初历》、《大衍历》等,对农业生产及社 会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
数学成就
发明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以及筹算法等,对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
近代科技发展与影响
01
洋务运动时期的科 技引进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近代工 业,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近代化进 程。
包括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和声丰富等,体 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音乐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的成 就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舞蹈家,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6
中国文化的科技成就与影响
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影响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对传 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焕发出新的 生机与活力。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性产业,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将迎来更 加蓬勃的发展机遇,为经济增长注入 强劲动力。
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将继续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与传承,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将不断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增 强国际话语权,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 智慧和中国方案。
THANKS
汇报结束 感谢聆听
追求意境、表现自然美、强调个性表达等。
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法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法治、权力、利益等。
法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一、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中国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是指源自中国古代、经历漫长发展、形成独特风格的文化体系。
2.中国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思想哲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礼仪习俗、传统节日、科技经济等各方面。
二、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是在华夏族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2.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变迁,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三、中国文化的特点和核心价值观:1.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勤劳、勇敢、和谐、善良、仁爱、孝顺等传统美德。
2.儒家文化:强调仁爱、礼义廉耻、忠恕、孝道等价值观念。
3.道家文化:主张自然无为、顺乎自然,追求心灵的平和与自由。
4.佛家文化:强调慈悲、般若智慧、解脱生死、修行菩提。
5.文人雅士文化:重视文学艺术、诗词书画,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
6.中华传统礼仪:包括尊敬长辈、敬重师长、悌道等传统礼仪规范。
7.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吸纳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多元文化格局。
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文学艺术传统:包括诗词歌赋、戏曲曲艺、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
2.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长城、故宫、南京明城墙等历史文化遗迹。
3.饮食文化:包括八大菜系、茶文化、粤菜川菜等传统饮食文化。
4.服饰文化:包括汉服、唐装、襦裙等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中医药文化:包括针灸、草药、按摩、气功等传统医学文化。
五、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挑战:1.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2.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如何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3.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积极谋求民族文化自信。
六、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1.增强文化自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前提。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篇: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一、题目类型与分值:1、填空题—20分(每空1分)2、选择题—15分(每题1分,其中单项选择10题多项选择5题)3、名词解释—20分(共5个,每个4分)4、简答题——30分(共3小题)5、综述题——15分(1题)二、重点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要求掌握20个)三纲八目史家三长三礼五礼三清三公四部分类法内廷四阁乡试三鼎甲御史台2、简答题(要求掌握12题)⑴简述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P.28-34延续性、伦理性、政治性、世俗性)⑵简述儒道思想在历史上是如何互补的?(P.114-120)⑶简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
⑷简述“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区别。
(P.127)⑸举例简述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特点。
(P.156-158:三方面)⑹简述“三礼”的基本内容。
(P.268-270)⑺举例简述佛教诸神。
(P.258)⑻举例说明我国古籍的四部分类法。
(经、史、子、集)⑼宋代科举对唐代科举进行了哪些改革?(P.286-287)⑽简述唐代三省制的职官设置和运作机制。
(P.306-307)⑾古代中央六部的名称、职掌、主要官员设置及别称。
(参见P.269图表及P.307文字)⑿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意义?(P.404)文化今文经古文经玄学三纲五常四大石窟四大菩萨二重证据法新儒家附:简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
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是宋明理学中的两个主要派别,都属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主要表现在:1、程朱讲“性即理”,主张本体在外,是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讲“心即理”,主张本体在内,是主观唯心主义。
2、朱熹认为“理在气先”,“理”是一切事物的支配者,是形而上的抽象本体;“气”是形而下的现象世界。
因此理与气、道与器分而为二。
陆九渊断言“心”是宇宙的本体,“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
陆王还主张“道器合一”。
3、朱熹主张为学先“道问学”,“即物穷理”,更注重读书注经。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整理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1、文义文化应把握的三种要点?答:(1)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的历史的全过程式是一个传达室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是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考试大收集2、狭隘文化应握的三个要点?答:(1)狭义文化不但发为为中心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农场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枋的(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加紧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因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公是全人类的普遍的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文化事象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称作文化事象的功能。
3、中国文化形成的统一文化的原因?答: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第二多地了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丰促进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流器个中华文化中起死回生放导作作,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务民族文化的作用。
4、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答:(1)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部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民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拭目以待特色(2)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式中积演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
(3)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式,只有在各阶文化纵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合文化发民兵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
5、文化传统的物点和作用?答:(1)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务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2)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3)文化传统即有对社会发展的专心致志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起负面作用的。
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答:(1)首先是从多的河流如血脉一样将大主席大的专区连系在一起(2)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均力敌,大自然总会留给人们以交通的便利。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之一。
它包含了众多的传统价值观念、思想体系、艺术形式和社会习俗,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和总结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哲学与思想体系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哲学与思想体系。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学派和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和墨家等。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孝道和社会秩序,道家注重自然和个体的和谐,而墨家则提倡兼爱和反对战争。
这些思想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二、文学与艺术形式中国文化还以其独特的文学和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散文和戏剧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唐诗宋词。
这些作品以其深情、含蓄和意境的表达方式而受到全世界的赞赏。
此外,中国的绘画、音乐和舞蹈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的传统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运用,音乐以古筝、琵琶等乐器为代表,舞蹈则以优美的身姿和独特的舞步为特色。
三、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之一。
中国人注重饮食的烹饪技巧、食材的选择和饮食的文化意义。
中国菜系以其多样性和独特的口味而闻名于世,如川菜、粤菜和湘菜等。
此外,中国茶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喜欢品茶、研究茶道,茶艺表演和茶叶的制作工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四、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和家庭团聚。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中秋节、清明节和端午节等也是中国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有着深厚的宗教和历史背景,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
五、传统医学与养生中国的传统医学和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它以中草药为基础,强调平衡和和谐的生活方式。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自考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化事象。
部文化遗产。
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1400年到1900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而得名。
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八王之乱”。
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趋完备。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封建制度。
简言之就是分地以封诸侯。
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将所得的土地分封给大夫,大夫又将它分封给士,士则直接组织庶人进行生产活动。
国王→诸侯→大夫→士→庶人《春秋》经义不但成为法律的补充,其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二.选择题知识点。
1.文化的界定。
文:①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②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
③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
④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化”的本义是改易。
2.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
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3.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4.文化的特点:民族性、区域性、历史性、创造性、时代性。
5.教材将文化归纳为两个层次: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
6.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
7.8.所积淀的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玄学崛起 72
玄学的意义:理想人格、生活方式、审美趣味
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
道教鲜明的民族性格 73
第六节 隋唐:隆盛时代
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
三教并行的政策 74
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 75
唐诗,古文,传奇, 书法、绘画、雕塑
第七节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传统美德规范与传统美德 董仲舒“三纲五常” 212 “三从四德” 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具体内涵
传统美德与典范道德人格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 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性
结合实例阐述传统文化内涵 为什么说书法在传统艺术中最具特色?
五、论述题 15%(1题×15)
对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现象的理解与认识 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六、理解题 20%(5题×4)
文化现象、经典文本理解分析
名词解释
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观念之一。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 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 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
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的区别及代表 77
理学建构
经典论述 78 宋明理学 250
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
主要表现形态 78
市民文化之勃兴
清明上河图,瓦舍勾栏
教育和科技成就
第八节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会 元杂剧及其文化意义
1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
如触摸某寺庙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
本课程考试题型为填空、单选、多选、简答和论述题.学员应认真掌握总复习的知识点和重要点,并注意题型的相互转化。
绪论
一、文化界说1.“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彖传》。
“文”与“化”合成一个整词始于西汉。
2.中国与埃及、巴比伦、印度共称四大文明古国。
3.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4.简答: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2.简述广义文化的结构的划分:(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衣、食、住、行。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制度文化层:主要有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
(4)心态文化层: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子层次。
依其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别为基层意识形态(政治理论、法权观念)和高层意识形态(哲学、文学、艺术、宗教)。
3.狭义的“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这里的“文化’’也属狭义文化。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
2.中国文化的基本涵盖:(1)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的土地上所创造的文化。
(2)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的贡献。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3.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性和现实性:(1)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
(2)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
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和意义:(1)意义。
①有助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
②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
⑨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2)方法。
①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②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
③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一、简述“文化”名称的来源。
(1)关于“文”的解释: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②“文”的引申义:在人类认知领域,“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在政治领域,“文”引申为“文治教化”,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国的“武功”相对;在天文和人文的区别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2)关于“化”的解释:“化”的本义是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文化”合起来的解释: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二、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
(1)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
(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三、什么是两个文化层面,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
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1)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2)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3)两个文化层面的关系:两个文化层面就其来源,都是原始文化的传承,它们虽在后代有所分化,产生了差异甚至对立,但深究其内在的精神又相互关联、互相补充。
民族
文化与国别文化都是由这两个文化层面联合构成的。
两个文化层面缺一不成其为完整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两个层面文化精华的苦奉。
四、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
(1)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
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
以文化的特质变化为前提,用有关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籍事象为界限,文化流变的历史阶段划分是可以操作的。
(2)我们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历时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
五、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区别。
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六、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文化概论课立足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和阐释。
在中国文化领域里,它不仅要关注一切上层文化的研究成果,也要研究吸取底层民俗文化的诸多成果。
它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学的人门课程。
七、简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
(1)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
中国文化概论在文化的外延问题上与大文化的概念一致,但在对具体问题的论述上尽量注意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
(2)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
本课程所阐述的地理环境,是就曾经影响中华文化发生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概况而言,不是某一个历史时期具体地理环境的描述。
(3)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决定历史发展的诸因素。
文化发展本当有自己的分期,但是由于文化发展与中国通史的基本一致性,本课程阐述历史发展脉络仍按朝代分期。
(4)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
本课程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八、简述我国历史上复杂的人口分布。
(1)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吐藩和羌人。
靠近青海地区羌族人居住较多,一部分居住在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
吐藩民族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
(2)西南地区崇山峻岭,地势复杂,是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
(3)四川盆地,盆地的周围是林立的高山,居民成分复杂。
南面大体属于西南夷;北面是大巴山地区的古巴人、氐人、羌人分布的地区。
(4)黄土高原的北邻,是蒙古高原,居住过蒙古人等。
(5)东北居住着许多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
几个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契丹、金人、满族等,都起源于这一地域。
(6)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是两个较大的水系。
这一带是秦汉时“百越”民族居住地,后来还有溪、俚、僚等族,此外还有台湾岛、海南岛及漫长的海疆领土。
九、简述河套地区的要冲地位。
黄土高原的北邻,是蒙古高原,这是一个草原、沙漠、戈壁交错的地带,历来也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
特别是今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从来都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的必争之地。
十、简述关中地区的地理条件。
关中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是黄河及泾、渭流过的地区,沃野千里,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上许多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养育过辉煌的古代文化。
这一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他的西北东三个方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备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真可谓表里山河!而且南接巴蜀汉中,东联伊洛地区,有丰富的经济后方,又方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古代王朝都在此建都,的确是这里有得天独后的地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