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强力意志和重估一切价值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采的强力意志和重估

一切价值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钟妹贵

摘 要:尼采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影响巨大,体现在强力意志和重估一切价值理论方面。我国处在全面实施创新教育之际,研究尼采的哲学思想对于坚强学生的学习毅力,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具有重大的教育启示意义。

关键词:尼采;思想;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43-1027/F(2007)8-179-01

作 者: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尼采的哲学地位是不容否定的,刘放桐说:“尼采是对西方哲学由近代向现当代转型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德国哲学家”。笔者看来,尼采还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研究尼采的强力意志和重估一切价值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实施创新教育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强力意志———坚强学生学习毅力

传统形而上学,把上帝等超感性的虚构的东西当作世界和人生的根本。在彻底否定上帝后,尼采试图探索世界和人生的根本,他深受叔本华的影响,把意志当作世界和人生的根本,“世界除了强力意志之外什么也不是;同样,你本人除了强力意志之外什么也不是”。从这里我们可知:尼采的意志不是叔本华的意志,他对叔本华的意志进行了改造。叔本华提倡的是生存意志,而尼采提倡的是强力意志。原因在于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客体化为表象,包括我们的客体生命。意志是盲目的生命冲动,表现在个体生命身上就是欲望。欲望等于欠缺,欠缺等于痛苦,而欲望满足了又感到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同时,个体生命作为表象是虚无的,人生就像吹肥皂泡一样想越吹越大,但最终却要破灭。因此,唯一的出路是自觉否定生命意志,其方式是禁欲、绝育、涅磐。”叔本华太悲观了,他陷入了痛苦、绝望与虚无中。“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代表的就是在传统哲学走到它的末路时,一种彻头彻尾的同时又是极端虚弱的虚无主义:一方面他不再有能力构造一个所谓真实的、善的彼岸世界;另一方面他又无力去面对和接受眼前这个充满了矛盾和痛苦的现实世界,从而只能陷入到一种极度悲观绝望的心情之中。”

强力意志不是求生存的意志,而是求权力的意志,也就是人的生命力所在。“假如我们成功地把我们全部生活本能解释成一种基本形式的意志,那么,我们就有权把所有的活力都毫不含糊地定义为强力(权力)意志”。尼采强调生命要不断地超越自身,不断满足自身,高于自身,不断向上寻求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意志。尼采所说的生命力就是力求壮大自身,超越自身的生命力,因为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同化、征服异己和弱者,以维护和发展自己。正是在这样的斗争中,才能显示出生命自身的力量,才能享受人生的欢乐。接着,尼采还把强力意志当作一切伦理价值的核心,一切真理的标准。“什么是善,凡是增强我们人类力量的东西,强力意志及本身都是善;凡是来自如柔弱的东西都是恶。幸福是一种力量增长和阻力被克服的感觉”。综上可知,尼采的强力意志不是来自一种本体论的阐释,而是一种从生成的角度,从追求过程这个角度来定义的,从这里可折射出尼采哲学所蕴涵的要求学生要有顽强的学习毅力的思想。

从笔者的从教经验中看,具有顽强学习毅力的学生,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而仅凭一时兴趣而学习的学生,缺乏持久的学习毅力,学习成绩优秀的为数极少。从这里可知,顽强的学习毅力是成才、成功的关键;而学习毅力的缺乏,学习兴趣的随意,只能导致成才、成功机会的减少。尼采的强力意志理论,对于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启示:学生要想成才、成功,必须要有顽强的学习毅力。

重估一切价值———激发学生批判精神

尼采宣称:“重新估价一切———这就是我给人类最高自我觉悟活动的公式,这一活动在我身上已成为血肉和精神了。”“重估一切价值”是尼采哲学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尼采指出,由苏格拉底以来,由理性主义支配的思想和文化的一个根本性错误就是限制和扼杀了每个人所具有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在这种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下,人尽管被描述成宇宙的建造者,周围世界的决定者,历史进步的核心,而实际上,人必须服从普遍的、纯粹的个体理性及作为这种理性的体现的世界,遵循“奴隶道德”,眼光狭隘,不敢去实施创造活动,看不到自己的光明前途与人生价值。而那些越是专门经过理性塑造、训练的饱学之士越成为理性和知识的奴隶,他们因循守旧、情感贫乏、反应迟钝、缺乏激情和创造性,丧失人的意义和价值。在尼采看来,在理性主义支配下的所有哲学概念,如实体、主体、对象、意识等都是虚构和谬误的结果,它们不但不能用来确定人的意义和价值,反而掩盖了人的生命本能。而生命的价值恰恰在于对生命本能的尊重,因为它使得人生充满激情,朝着更好的前程奋进。

此外,尼采还对产生这种价值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尼采认为,这种理性主义价值观虽然在苏格拉底以来就根深蒂固,但是,确实能够对欧洲人的价值观形成普遍影响的乃是中世纪。

971

综 合/

“多学科知识渗透法”在公共政策教学中的运用

张玉强

摘 要: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新学科,与哲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相关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公共政策教学中,采用多学科知识渗透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共政策教学的效果。本文结合了公共政策教学的实际,分析了多学科知识渗透法在公共政策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其基本要求。

关键词:多学科;知识渗透法;公共政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43-1027/F(2007)8-180-03

作 者:广东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广东,湛江,524088

一、公共政策学及其教学的发展

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或政策分析),是一门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实质、原因和结果,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科学。公共政策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它的出现被视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最重要的发展”、当代政治学的“一次最重大的突破”以及当代西方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变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发展,政策科学已成为二战后社会科学领域里发展最迅速、应用领域最广泛、社会效用最明显的学科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西方政策科学开始传入我国,经过学界与政界20多年的共同努力,我国公共政策学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无论在学术研究及学科建设,还是在人才培养和知识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我国为了适应公共政策学发展和政策分析人才培养的需要,公共政策的教育培训迅速发展,它在大学、党校和行政学院的教学与研究中逐步扎根,成为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干部培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目前,在高校的公共管理、政治学等学科各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中,公共政策学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课或专业课,不少高校还开设了系列课程。

因为在那时,理性主义和基督教达到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地步。因此,尼采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基督教的伦理道德,他说,基督教道德观把自由意志、责任、内疚与罪作为善的先决条件,结果“人充满了无力感。道德准则最初是强加在人们身上,并通过苛刻的惩罚和纪律约束从外部进行强化,每一个人对报复一直心怀惧怕,这于是就极大地促进了记忆训练,从而导致了人们接受个人责任感。”由此可知,基督教价值观的形成带有浓厚的强制色彩,导致人性的扭曲和个人创造能力的扼杀。最后,尼采对价值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没有也不可能有普遍的价值,一切人共有的价值,加之不可能在客观上是共同的,一切价值都是相对于某种评价而存在,相对于意志对与某种目标的取向而存在,不存在价值本身,同时价值也不可能在主观上是共同的,价值是相对于不同群体和团体而存在的。由上可知,尼采通过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和重估,确立了自己哲学创作的起点,即尊重人的意志和本能。尼采的价值重估理论在教育上的启示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

创新教育需要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因为没有批判,就没有对知识点有一个较好的把握,也体现不出创新的内涵所在。毛泽东提倡的“破旧立新”、“双百”方针就体现了学习上、学术上需要批判,鼓励批判的道理。然而,当代教育,这种精神相对薄弱。迫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在教学齐一化、课时均等化等条件下,教师无法拥有充足的时间允许学生的知识批判;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以来形成的缺乏批判的学风、校风,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高度的批判精神。另外,学生的知识功底的强弱、学习态度、价值观念等都制约着批判精神的弘扬。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学生参与批判,积极引导学生批判,对于自己的观点也要乐于接受批判;学生要认真参与批判,要怀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奋发向上,充满活力的新校园,创新教育的目标才会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尼采.强力意志[M]张念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第700页

[3]周国平.尼采的哲学贡献[J],云南大学学报,2004(1)

[4]海德格尔.尼采十讲[M]苏隆编译,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第89页

(责任编辑:谢 嵩)

081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