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38dd7aa8114431b90dd890.png)
(封面)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一、填空: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一昼夜定为12个小时。
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4、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5、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6、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7、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类型。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最精确——原子钟】1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5、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d484f6050876323112129e.png)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教科版(2017)科学五年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梳理及复习要点(含目录)
![教科版(2017)科学五年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梳理及复习要点(含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496c0e1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6.png)
教科版(2017)科学五年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梳理附复习要点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目录1.地球——宇宙的奇迹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3.珍惜水资源4.解决垃圾问题5.合理利用能源6.让资源再生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单元知识点梳理3.1地球——宇宙的奇迹(教科版)1.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发现其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
2.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大气层平均厚度约1000千米;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千米;大陆地壳厚约15~80千米,大洋地壳厚约2~11千米。
3.地球为生命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1)适宜的温度: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适宜生命存在。
(2)大量的氧气:火星和金星的大气基本上都不含有氧气,唯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
(3)液态水: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太近也不太远的一段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
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
(4)稳定的气候:火星的气候会短期反复地剧烈变动,而地球的气候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4.海洋是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5.据统计,目前所知道的海洋生物有21万多种,其中海洋植物约1万种。
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3.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科版)基础知识梳理1.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
这些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2.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 (1)大气污染(2)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臭氧层破坏 紫外线过量粉尘 引起爆炸淡水资源减少人均占有量减少土地干裂植物死亡(3)固体废弃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无法饮用,造成水源3.全球变暖主要是由温室效应异常引起的,导致全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持续升高。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b0cc962cc58bd63086bd28.png)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一课
1、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3、我们凭自己的主观感受会觉得时间有快慢,其实时间在以不变的速度流逝。
第二课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一天=12时辰,1时辰=2小时。
2、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把白天和黑夜都分别定为12个小时,这样划分白天和黑夜每小时的时长就不同。
3、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它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规律(由西到北到南)制作的;圭表是利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长到短到长)制成的。
第三课
1、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主要有泄水型水钟(看水位下降了多少)、受水型水钟(看水位上升了多少)2种类型。
2、在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在同一个滴漏装置中(孔大小不变)
(1)流前50ml的水所需时间<流后50ml的水所需时间,是因为一开始容器中水位高,水流速快,后来水位逐渐降低,水流速度越来越慢。
(2)当水的总量相同时,流出相同水量所需时间相同。
3、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4、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最好是细长直筒型)、孔的大小、水位的高低等。
第五课
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2.
第六,七课。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编辑可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编辑可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a7f30d16fc700abb68fca8.png)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
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确地知道时间。
2、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几个字、看()行字,跑()米路等。
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3、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4、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
5、太阳钟分为(日晷)、(圭表)。
日晷又分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其中赤道日晷的晷针和晷面垂直。
6、日晷是利用阳光下影子方向的变化来计时的。
一天当中,西—北—东。
圭表是利用阳光下影子长度的变化来计时的。
一天当中,长—短—长。
7、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滴水的等时性),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8、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泄水型通过观察盛装容器(漏掉)了多少水来计时。
受水型通过观察盛接容器(盛接)了多少水来计时。
9、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
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10、通过控制(滴水孔的大小)和(滴漏的水位)可以控制流速。
11、摆由(摆锤)、(摆绳)构成。
12、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3、摆在摆的过程中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我们自己制作的摆钟摆动时会发生偏转。
14、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15、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9e9db0bd64783e09122bd0.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1、时间在流逝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一分钟可做的事:用键盘可以打70-80个字。
跑步400米左右。
速读500-600字的故事。
铅笔厂一分钟能生产1600支铅笔。
喷气式客机能前进18千米。
三峡水电站可发7万度电。
5、时间是没有快慢的,时间的长短也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从我们身边悄然流逝,时间如流水,是那样的转瞬即逝。
6、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二、太阳钟1、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12个小时。
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我国古代把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4、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而这样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太阳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原理:利用了太阳光影子的变化来计时的。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三、用水测量时间1、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2、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3、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配套K12】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配套K12】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14e8d26529647d27285272.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时间钟表以计量时间,钟面上的每转动,表示时间流逝了,秒针转动则表示时间流逝了。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单位——。
阳光下物体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与是根据制成的。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个星座,并利用来计算时间。
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个时辰。
古代人常常用来计时。
日晷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水钟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水钟是根据滴水的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因为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我们可以控制,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摆钟虽然像、以及、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
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在一条细绳的下面挂上一个重物,就做成一个简易的摆。
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快慢是不一样的。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人们制成了,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摆的摆动快慢与有关。
与和无关。
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是指支架到的距离。
0.是与联合工作的1.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60次,每分钟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知识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477fe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8.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知识整理
摘要:
1.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知识整理概述
2.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主要知识点
3.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知识点详解
4.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知识点应用
正文: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知识整理概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知识整理,主要是对本单元科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梳理。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对科学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生物的进化等。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知识点详解】
1.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以及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主要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等因素进行。
生物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生物。
3.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生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空间。
生物的生存环境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是指生物在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知识点应用】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了解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8a7e7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f.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沉和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其重量、体积大小有关。
如果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判断轻重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相同重量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
对于不同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但可以通过改变重量或大小来让它浮起来。
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第二单元:空气与水空气和水一样,也是一种物质。
不同的是,空气是气态的,而水是液态的。
空气和水都有重量,都能对物体产生压力。
空气和水都能流动,但空气的流动不容易被感觉到,而水的流动则很容易被感觉到。
空气和水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空气中的分子比水中的分子更稀疏,所以空气的压强比水的压强小。
水中的分子比空气中的分子更紧密,所以水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空气中的分子运动很快,所以空气可以被压缩;而水中的分子运动较慢,所以水不容易被压缩。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水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出现不同的形态。
在0℃以下,水会变成固态的冰;在0℃到100℃之间,水是液态的;在100℃以上,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水的沸点和凝固点是固定的,但加入溶质后,水的沸点和凝固点会发生改变。
水的沸点会升高,凝固点会降低。
这是因为溶质会占据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使水分子更难聚集在一起,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沸腾,更低的温度才能凝固。
第四单元: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压力是由空气分子撞击物体表面产生的。
空气的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为高处的空气分子数量较少,撞击物体表面的次数也较少。
气压计是用来测量空气压力的仪器,其中的水银柱会随着气压的变化而上下移动。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e856a30066f5335a8121b9.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班级姓名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3、随着时间的变化.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4.(日晷)又称为“日规”.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在晷面的正反两面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2)小时.5.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不同.可分为(地平日晷)和(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的晷面水平放置而晷针指向北极;(赤道日晷)的晷针平行地球自转轴而晷面呈北低南高摆放.晷面和晷针垂直.6、古时候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7、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从时间上来看.(泄水型)水钟的发明早于(受水型)水钟.(泄水型)水钟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受水型)水钟是一种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8、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9、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10、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11、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2、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13、(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14.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15.我的水钟: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一、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二、确定总水量.三、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四、测出一分钟的水量.五、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16、机械摆钟: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60次.第分钟次数相同.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摆.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17、做一个钟摆: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慢.得出结论.摆的速度与摆的长度(摆绳加摆锤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物的摆比不挂重物的摆速度要慢.都挂了重物的摆在比较时发现: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变快.我们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变可以了.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18、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用我们制作好的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锤.组装一个齿轮操纵器.然后再齿轮中间安装一个指针和钟面.标出时间刻度.这样就组成了一个简易的“摆钟”.19.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的重力来转动齿轮.当垂体所受的重力转动齿轮时.摆锤与齿轮操纵器会联合工作.控制转动的规律.20、垂体时钟工作原理(摆锤与齿轮操纵器工作方法)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而齿轮操纵器又与摆锤相连.当摆锤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其中一端的操纵器.让它可以跳过一个齿.这样.摆锤每摆动一次.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如此一个接一个有规律的使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
教科版五年级教学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五年级教学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fba165dd88d0d232d46a07.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仍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必定的标准。
只需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资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相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好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仍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仍是浮的。
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同仍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红一半仍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要素相关1、关于不同种资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常常采纳改变一个要素、控制其他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关于不同种资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简单浮重的简单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简单浮小的简单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简单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简单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经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调。
4、潜水艇是经过改变〔自己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方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简单〔浮〕。
5、为何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添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样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能够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样形状。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11a900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c.png)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精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知识点
![精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3abf1867ec102de2bd8991.png)
四我的水钟
1、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一、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二、确定总水量,三、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四、测出一分钟的水量。五、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4、北极星为什么“不动”?5
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为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1、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地轴是倾斜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北极星是在偏向于北部的天空中而不是在头顶正中。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因为一年时间里在天空我们看到的北极星都是不动的,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地轴一直指向于北极星。
3、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的重力来转动齿轮,当垂体所受的重力转动齿轮时,摆锤与齿轮操纵器会联合工作,控制转动的规律。
4、垂体时钟工作原理(摆锤与齿轮操纵器工作方法)
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而齿轮操纵器又与摆锤相连。当摆锤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其中一端的操纵器,让它可以跳过一个齿。这样,摆锤每摆动一次,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如此一个接一个有规律的使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51341119e8b8f67d1cb9d7.png)
第一单元沉和浮第1课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标准是(只要一部分露出水面)。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第2课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第3课6、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9、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第4课10、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11、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2、(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5课13、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4、(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5、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
16、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重力17、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我们知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的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泡沫塑料块就浮起来了。
18、等浮到水面后为什么不再向上冒因为此时泡沫塑料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很小了,受到的浮力也很小。
小到与它的重力相等,因此就不再上浮,也不下沉。
第6课19、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一、填空:
、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一昼夜定为12个小时。
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4、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6、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
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7、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类型。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最精确——原子钟】
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6、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
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年轮,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17、最先发现了摆的秘密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伽利略。
二、问答题:
、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P1)
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2、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
答: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滴漏流出水的快慢有关。
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与孔的大小和水的多少有关。
孔大,水滴漏出得快;孔小,水滴漏出得慢;水多,水滴漏出得快;水少,水滴漏出得慢。
3、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P7)
答: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4、取两根长度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做成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P62)答:不一样。
短摆锤的摆摆动的速度快。
(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利用木条、金属圆片,我们能做成下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吗?金属圆片的位置如何调整?(P63)答:我们可以调整摆长和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来实现。
6、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P63)
答:有影响。
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度越快。
7、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研究问题
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
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有关吗?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吗?
控制不变因素
摆幅大小摆绳长短
摆绳长短
摆锤轻重
摆幅大小,摆锤轻重
要改变因素
摆锤轻重
摆幅大小
摆绳长短
实验方法
做一摆,不改变摆幅大小,摆绳长短,改变摆锤轻重,分别测出一倍摆锤重量,两倍摆锤重量,三倍摆锤重量下,在1秒摆动的次数。
做一摆,不改摆绳长短
摆锤轻重,改变摆幅大小,分别测出大小幅度下,在1秒摆动的次数。
做一摆,不改摆幅大小,摆锤轻重,改变摆绳长短,分别测出一倍摆绳,两倍摆锤重量,三倍摆锤重量下,在1秒摆动的次数。
实验结论
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