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土方工程1.6土方填筑与压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为防止坑壁滑坡,根据土质情况及坑(槽)深度,在坑顶两边 一定距离(一般为1.0m,土质良好时为0.8m)内不得堆放弃土, 在此距离外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否则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性。 在坑边放置有动载的机械设备时,也应根据验算结果,离开坑 边较远位置放置,如地质条件不好,还应采取加固措施。为了 防止基底土受到浸水或其他原因的扰动,基坑(槽)挖好后,应立 即做垫层或浇筑基础,否则,人工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保 留l50~300mm厚的预留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行挖去;如用机 械挖土,为防止基底土被扰动,结构被破坏,不应直接挖到坑 (槽)底,应根据机械种类,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待基础施 工前由人工铲平修整。使用铲运机、推土机时,预留土层厚度 为150~200mm,使用正铲、反铲、拉铲挖土机时,预留土层 厚度为200~300mm。挖土不得挖至基坑(槽)的设计标高以下, 如个别处超挖,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到要求的 密实度。如用原土填补不能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时,应用碎石类 土填补,并仔细夯实。重要部位如被超挖时,可用低强度等级 18 的混凝土填补。
土方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学习和审查图纸; 查勘施工现场;编制施工方案;平整施工场地;清除现场障
碍物;作好排水降水工作;设置测量控制网;修建临时设施
及道路;准备施工机具、物资及人员等。
1.7.2基坑(槽)施工
基坑(槽)施工一般包括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 降水、修坡、整平、留预留土层等施工过程。
9
3、振动压实法是将重锤放在土层的表面或内部,借助 于振动设备使重锤振动,土壤颗粒即发生相对位移达到 紧密状态。用于振实大面积的非粘性土效果较好。采用 的机械主要是振动压路机(图1-24)、平板振动器等。
10
项目1.7基坑(槽)施工
1.7.1施工准备工作
基坑(槽)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以保证
26
2.砖井及土井的处理
(1)砖井、土井在室外,距基础边缘5m以内,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 到室外地坪以下l.5m处,将井壁四周砖拆除或松软部分挖去,然后用素土 分层回填并夯实。 (2)砖井、土井在室内基础附近,将水位降低到最低可能的限度,用中、 粗砂及块石、卵石或碎砖等回填到地下水位以上500 mm。砖井应将四周砖 圈拆至坑(槽)底以下1m或更深些,然后再用素土分层回填并夯实;如井已 回填,但不密实或有软土,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土挤紧,再分层回填素土 夯实。 (3)砖井、土井在基础下或条形基础3B或柱基2B(B为基础宽度)范围内, 先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基础底下2m处,将井壁四周松软部分挖去,有 砖井圈时,将砖井圈拆至槽底以下l~1.5m。当井内有水,应用中、粗砂 及块石、卵石或碎砖回填至水位以上500mm,然后再按上述方法处理;当 井内已填有土,但不密实,且挖除困难时,可在部分拆除后的砖石井圈上 加钢筋混凝土盖封口,上面用素土或2:8灰土回填,夯实至槽底。
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基坑(槽)常用的检验方
法有:
19
1.7.3基坑(槽)检验
1.表面检查验槽法
(1)根据槽壁土层分布情况及走,初步判明全部基底
是否已挖至设计所要求的土层; (2)检查槽底是否已挖至原(老)土,是否需继续下挖或 进行处理; (3)检查整个槽底的土的颜色是否均匀一致,土的坚硬
程度是否一样,是否有局部过松软或过坚硬的部位;
24
1.7.4地基的局部处理
1.松土坑的处理 (3)松土坑在基槽中范围较大,且超过基槽边沿,当坑的范 围较大或因其他条件限制,基槽不能开挖太宽,槽壁不能挖到 天然土层时,则应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宽,加宽的宽度应 按下述条件决定:当用砂土或砂石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 l1 : h1 =1:1坡度放宽;用2:8或1:9灰土回填时,基槽每边 均应按 l1 : h1 =0.5:1坡度放宽;用3:7灰土回填时,如坑的 长度小于2m,基槽可不放宽,但需将灰土与槽壁接触处紧密夯 实。
3
2、填土土料含水量控制 填土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碾压) 质量,在夯实(碾压)前应先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 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或碾压)遍 数。含水量过小,夯压(碾压)不实;含水量过大, 则易成橡皮土。各种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密实度参 考数值见表1-9。
4
三、土方压实方法
22
1.7.3基坑(槽)检验 3.洛阳铲探验槽法
在黄土地区基坑挖好后或大面积基坑挖土前, 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或设计要求,对基 坑底以下的土质、古墓和洞穴用专用洛阳铲进行钎 探检查。
23
1.7.4地基的局部处理
1.松土坑的处理 (1)松土坑在基槽范围内,坑的范围很小,可将坑中松软虚 土挖除,使坑底及四周均见天然土,然后采用与坑边天然土压 缩性相近的材料回填。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石回 填;天然土为较密实的黏性土,用3:7灰土分层夯实回填;天 然土为中密可塑的粘性土或新近沉积黏性土,可用1:9或2: 8灰土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厚度不超过200mm。 (2)松土坑范围大,超过5m,如坑底土质与一般槽底土质相 同,可将该部分基础落深,做1:2踏步与两端相接,踏步多少 l1 : h1 按坑深而定,但每步不高于 500mm,长度不小于l000mm,如 l1 : h1 深度较大,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坑底。
21
1.7.3基坑(槽)检验
2.钎探检查验槽法
(3)槽宽2000mm以上者,应在槽中心及两槽边200~500mm处, 各布置探点一排,每排探点间距一般为l~1.5m,应视地层复杂 情况而定; (4)矩形基础:按梅花形布置,纵向和横向探点间距均为1~ 2m,一般为l.5m,较小基础至少应在四角及中心各布置一个 探点; (5)基槽转角处应再补加一个点。 钎探应绘图编号,并按编号顺序进行击打,应固定打钎人员, 锤击高度离钎顶500~700mm为宜,用力均匀,垂直打入土中, 记录每贯入300mm钎段的锤击次数,钎探完成后应对记录进 行分析比较,锤击数过多、过少的探点应标明与检查,发现地 质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勘察人员确定处理方案。
2
二、填土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1、填土涂料要求 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与稳定性, 选择的填料应为强度高、压缩性小、水稳定性好、便于 施工的土、石料。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含有大量有机物以及淤泥、冻土、膨胀土等,均不 应作为填方土料; ②一般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可作表层以下填料, 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垫厚度的2/3; ③填土应按整个宽度水平分层进行,并尽量用同类土 填筑。 ④填土应分层回填压实。
12
13
1.测量放线
(2)柱基放线 在基坑开挖前,从设计图上查对基础的纵横轴线 编号和基础施工详图,根据柱子的纵横轴线,用经纬 仪在矩形控制网上测定基础中心线的端点,同时在每 个柱基中心线上,测定基础定位桩,每个基础的中心 线上设置四个定位木桩,其桩位离基坑开挖线的距离 为0.5~1.0m。若基础之间的距离不大,可每隔1~2个 或几个基础打一个定位桩,但两个定位桩的间距以不 超过20m为宜,以便拉线恢复中间柱基的中线。桩顶 上钉一个钉子,标明中心线的位置。然后按施工图上 柱基的尺寸和按边坡系数确定的挖土边线的尺寸,放 出基坑上口挖土灰线,标出挖土范围。 14
11
1.测量放线
(1)基槽放线
根据房屋主轴线控制点,首先将外墙轴线的交点
用木桩测设在地面上,并在桩顶钉上铁钉作为标志。
房屋外墙轴线测定以后,再根据建筑物平面图,将内
部开间所有轴线都一一测出。最后根据基槽上口的开 挖宽度在中心轴线两侧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基槽开挖 边线。同时在房屋四周设置龙门板,以便于基础施工 时复核轴线位置。
5
6
羊足碾:和平碾不同,它是碾轮表面上装有许多羊蹄
形的碾压凸脚(图1—21),一般用拖拉机牵引作业。
一般羊足碾适用于压实中等深度的粉质粘土、粉土、黄土等。 行驶速度控制在3km/h。
7
8
2、夯实法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填土, 适用于小面积填土的压实。夯实机械有蛙式打夯机 (图1-22)、夯锤(图1-23)等。
25
(4)地下水位较高的松土坑。如遇到地下水位较高,坑内 无法夯实时,可将坑(槽)中软弱虚土挖去,再用砂土、砂石 或混凝土代替灰土回填;或地下水位以下用粗砂与碎石(比 例为1:3)回填,地下水位以上用3:7灰土回填夯实至要求 高度。 (5)松土坑较深,且大于槽宽或1.5m,按以上要求处理到 老土,槽底处理完毕后,还应当考虑是否需要加强上部结构 的强度,常用的加强方法是在灰土基础上1~2皮砖处(或混 凝土基础内),防潮层下1~2皮砖处及首层顶板处各加配4根 中 8~ 12钢筋,跨过该松土坑两端各lm,以防产生过大的 局部不均匀沉降。 寒冷地区冬季施工时,槽底换土不能用冻土,因冻土不 易夯实,解冻后强度降低,体积收缩会造成较大的不均匀沉 降。
1.7.3基坑(槽)检验
基坑(槽)开挖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
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有关人员 共同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验槽,核对地质资料,检 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相 符,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如
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应
15
16
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 超挖”的原则。
开挖基坑(槽)应按规定的尺寸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并 按要求进行放坡或做好土壁支撑。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 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 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应及时修整。每3m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统 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在挖到距坑底500m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 抄出距坑底500mm水平线,自坑端部200mm处每隔2~3m,在坑帮上钉 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坑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0 mm标 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橛上平面校核坑底标高,修底铲平,要求坑底凹凸不 超过20mm。如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还应在基坑(槽)四周或两侧挖好 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或采用井点降水,将水位降至坑底以下500mm,以 利于挖方进行,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施工完 成。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 基坑(槽)四周或两侧围以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积水流入基坑 (槽)。挖出的土除预留一部分用作回填外,应把多余的土运到弃土地区, 不得在场地内任意堆放,以免妨碍施工。
填土的压实方法一般有碾压、夯实、振动压实等几种。 1.碾压法适用于大面积填土工程。碾压机械有平碾(压 路机)、振动碾和汽胎碾等。碾压机械进行大面积填方 碾压,宜采用“薄填、低速、多遍”的方法。
平碾:适用于碾压粘性和非粘性土。 按重量分有:轻型(3~ 5t)、中型(6~10t)、重型(12~15t)。(图1—20)
是否有局部含水量异常现象,走上去有没有颤动的感 觉等。如有异常部位,要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 理。
20
1.7.3基坑(槽)检验
2.钎探检查验槽法
基坑(槽)挖好后,用铁锤把钢钎打入坑底的基土中,根 据每打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次数,来判断地基土的情况。钢钎一 般用直径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尖呈600尖锥状,长度 1.8~2.0m。铁锤重3.6~4.5kg。一般均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钎 探,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下列规则布置。 (1)槽宽小于800mm时,在槽中心布置探点一排,间距一般 为1~1.5m,应视地层复杂情况而定; (2)槽宽800mm~2000mm时,在距基槽两边200~500mm处, 各布置探点一排,间距一般为l~1.5m,应视地层复杂情况而定;
1.6 土方填筑与压实
一、填土基底处理
1、回填应先清除基底上杂物,排除积水,并应采取 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 下陷; 2、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 实和碾压密实;
3、当填土场地地面陡于1/5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 形,阶高0、2~0、3m,阶宽大于1m,然后分层填土, 以利结合和防止滑动。
为防止坑壁滑坡,根据土质情况及坑(槽)深度,在坑顶两边 一定距离(一般为1.0m,土质良好时为0.8m)内不得堆放弃土, 在此距离外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否则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性。 在坑边放置有动载的机械设备时,也应根据验算结果,离开坑 边较远位置放置,如地质条件不好,还应采取加固措施。为了 防止基底土受到浸水或其他原因的扰动,基坑(槽)挖好后,应立 即做垫层或浇筑基础,否则,人工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保 留l50~300mm厚的预留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行挖去;如用机 械挖土,为防止基底土被扰动,结构被破坏,不应直接挖到坑 (槽)底,应根据机械种类,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待基础施 工前由人工铲平修整。使用铲运机、推土机时,预留土层厚度 为150~200mm,使用正铲、反铲、拉铲挖土机时,预留土层 厚度为200~300mm。挖土不得挖至基坑(槽)的设计标高以下, 如个别处超挖,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到要求的 密实度。如用原土填补不能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时,应用碎石类 土填补,并仔细夯实。重要部位如被超挖时,可用低强度等级 18 的混凝土填补。
土方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学习和审查图纸; 查勘施工现场;编制施工方案;平整施工场地;清除现场障
碍物;作好排水降水工作;设置测量控制网;修建临时设施
及道路;准备施工机具、物资及人员等。
1.7.2基坑(槽)施工
基坑(槽)施工一般包括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 降水、修坡、整平、留预留土层等施工过程。
9
3、振动压实法是将重锤放在土层的表面或内部,借助 于振动设备使重锤振动,土壤颗粒即发生相对位移达到 紧密状态。用于振实大面积的非粘性土效果较好。采用 的机械主要是振动压路机(图1-24)、平板振动器等。
10
项目1.7基坑(槽)施工
1.7.1施工准备工作
基坑(槽)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以保证
26
2.砖井及土井的处理
(1)砖井、土井在室外,距基础边缘5m以内,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 到室外地坪以下l.5m处,将井壁四周砖拆除或松软部分挖去,然后用素土 分层回填并夯实。 (2)砖井、土井在室内基础附近,将水位降低到最低可能的限度,用中、 粗砂及块石、卵石或碎砖等回填到地下水位以上500 mm。砖井应将四周砖 圈拆至坑(槽)底以下1m或更深些,然后再用素土分层回填并夯实;如井已 回填,但不密实或有软土,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土挤紧,再分层回填素土 夯实。 (3)砖井、土井在基础下或条形基础3B或柱基2B(B为基础宽度)范围内, 先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基础底下2m处,将井壁四周松软部分挖去,有 砖井圈时,将砖井圈拆至槽底以下l~1.5m。当井内有水,应用中、粗砂 及块石、卵石或碎砖回填至水位以上500mm,然后再按上述方法处理;当 井内已填有土,但不密实,且挖除困难时,可在部分拆除后的砖石井圈上 加钢筋混凝土盖封口,上面用素土或2:8灰土回填,夯实至槽底。
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基坑(槽)常用的检验方
法有:
19
1.7.3基坑(槽)检验
1.表面检查验槽法
(1)根据槽壁土层分布情况及走,初步判明全部基底
是否已挖至设计所要求的土层; (2)检查槽底是否已挖至原(老)土,是否需继续下挖或 进行处理; (3)检查整个槽底的土的颜色是否均匀一致,土的坚硬
程度是否一样,是否有局部过松软或过坚硬的部位;
24
1.7.4地基的局部处理
1.松土坑的处理 (3)松土坑在基槽中范围较大,且超过基槽边沿,当坑的范 围较大或因其他条件限制,基槽不能开挖太宽,槽壁不能挖到 天然土层时,则应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宽,加宽的宽度应 按下述条件决定:当用砂土或砂石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 l1 : h1 =1:1坡度放宽;用2:8或1:9灰土回填时,基槽每边 均应按 l1 : h1 =0.5:1坡度放宽;用3:7灰土回填时,如坑的 长度小于2m,基槽可不放宽,但需将灰土与槽壁接触处紧密夯 实。
3
2、填土土料含水量控制 填土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碾压) 质量,在夯实(碾压)前应先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 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或碾压)遍 数。含水量过小,夯压(碾压)不实;含水量过大, 则易成橡皮土。各种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密实度参 考数值见表1-9。
4
三、土方压实方法
22
1.7.3基坑(槽)检验 3.洛阳铲探验槽法
在黄土地区基坑挖好后或大面积基坑挖土前, 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或设计要求,对基 坑底以下的土质、古墓和洞穴用专用洛阳铲进行钎 探检查。
23
1.7.4地基的局部处理
1.松土坑的处理 (1)松土坑在基槽范围内,坑的范围很小,可将坑中松软虚 土挖除,使坑底及四周均见天然土,然后采用与坑边天然土压 缩性相近的材料回填。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石回 填;天然土为较密实的黏性土,用3:7灰土分层夯实回填;天 然土为中密可塑的粘性土或新近沉积黏性土,可用1:9或2: 8灰土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厚度不超过200mm。 (2)松土坑范围大,超过5m,如坑底土质与一般槽底土质相 同,可将该部分基础落深,做1:2踏步与两端相接,踏步多少 l1 : h1 按坑深而定,但每步不高于 500mm,长度不小于l000mm,如 l1 : h1 深度较大,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坑底。
21
1.7.3基坑(槽)检验
2.钎探检查验槽法
(3)槽宽2000mm以上者,应在槽中心及两槽边200~500mm处, 各布置探点一排,每排探点间距一般为l~1.5m,应视地层复杂 情况而定; (4)矩形基础:按梅花形布置,纵向和横向探点间距均为1~ 2m,一般为l.5m,较小基础至少应在四角及中心各布置一个 探点; (5)基槽转角处应再补加一个点。 钎探应绘图编号,并按编号顺序进行击打,应固定打钎人员, 锤击高度离钎顶500~700mm为宜,用力均匀,垂直打入土中, 记录每贯入300mm钎段的锤击次数,钎探完成后应对记录进 行分析比较,锤击数过多、过少的探点应标明与检查,发现地 质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勘察人员确定处理方案。
2
二、填土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1、填土涂料要求 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与稳定性, 选择的填料应为强度高、压缩性小、水稳定性好、便于 施工的土、石料。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含有大量有机物以及淤泥、冻土、膨胀土等,均不 应作为填方土料; ②一般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可作表层以下填料, 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垫厚度的2/3; ③填土应按整个宽度水平分层进行,并尽量用同类土 填筑。 ④填土应分层回填压实。
12
13
1.测量放线
(2)柱基放线 在基坑开挖前,从设计图上查对基础的纵横轴线 编号和基础施工详图,根据柱子的纵横轴线,用经纬 仪在矩形控制网上测定基础中心线的端点,同时在每 个柱基中心线上,测定基础定位桩,每个基础的中心 线上设置四个定位木桩,其桩位离基坑开挖线的距离 为0.5~1.0m。若基础之间的距离不大,可每隔1~2个 或几个基础打一个定位桩,但两个定位桩的间距以不 超过20m为宜,以便拉线恢复中间柱基的中线。桩顶 上钉一个钉子,标明中心线的位置。然后按施工图上 柱基的尺寸和按边坡系数确定的挖土边线的尺寸,放 出基坑上口挖土灰线,标出挖土范围。 14
11
1.测量放线
(1)基槽放线
根据房屋主轴线控制点,首先将外墙轴线的交点
用木桩测设在地面上,并在桩顶钉上铁钉作为标志。
房屋外墙轴线测定以后,再根据建筑物平面图,将内
部开间所有轴线都一一测出。最后根据基槽上口的开 挖宽度在中心轴线两侧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基槽开挖 边线。同时在房屋四周设置龙门板,以便于基础施工 时复核轴线位置。
5
6
羊足碾:和平碾不同,它是碾轮表面上装有许多羊蹄
形的碾压凸脚(图1—21),一般用拖拉机牵引作业。
一般羊足碾适用于压实中等深度的粉质粘土、粉土、黄土等。 行驶速度控制在3km/h。
7
8
2、夯实法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填土, 适用于小面积填土的压实。夯实机械有蛙式打夯机 (图1-22)、夯锤(图1-23)等。
25
(4)地下水位较高的松土坑。如遇到地下水位较高,坑内 无法夯实时,可将坑(槽)中软弱虚土挖去,再用砂土、砂石 或混凝土代替灰土回填;或地下水位以下用粗砂与碎石(比 例为1:3)回填,地下水位以上用3:7灰土回填夯实至要求 高度。 (5)松土坑较深,且大于槽宽或1.5m,按以上要求处理到 老土,槽底处理完毕后,还应当考虑是否需要加强上部结构 的强度,常用的加强方法是在灰土基础上1~2皮砖处(或混 凝土基础内),防潮层下1~2皮砖处及首层顶板处各加配4根 中 8~ 12钢筋,跨过该松土坑两端各lm,以防产生过大的 局部不均匀沉降。 寒冷地区冬季施工时,槽底换土不能用冻土,因冻土不 易夯实,解冻后强度降低,体积收缩会造成较大的不均匀沉 降。
1.7.3基坑(槽)检验
基坑(槽)开挖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
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有关人员 共同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验槽,核对地质资料,检 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相 符,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如
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应
15
16
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 超挖”的原则。
开挖基坑(槽)应按规定的尺寸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并 按要求进行放坡或做好土壁支撑。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 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 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应及时修整。每3m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统 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在挖到距坑底500m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 抄出距坑底500mm水平线,自坑端部200mm处每隔2~3m,在坑帮上钉 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坑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0 mm标 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橛上平面校核坑底标高,修底铲平,要求坑底凹凸不 超过20mm。如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还应在基坑(槽)四周或两侧挖好 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或采用井点降水,将水位降至坑底以下500mm,以 利于挖方进行,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施工完 成。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 基坑(槽)四周或两侧围以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积水流入基坑 (槽)。挖出的土除预留一部分用作回填外,应把多余的土运到弃土地区, 不得在场地内任意堆放,以免妨碍施工。
填土的压实方法一般有碾压、夯实、振动压实等几种。 1.碾压法适用于大面积填土工程。碾压机械有平碾(压 路机)、振动碾和汽胎碾等。碾压机械进行大面积填方 碾压,宜采用“薄填、低速、多遍”的方法。
平碾:适用于碾压粘性和非粘性土。 按重量分有:轻型(3~ 5t)、中型(6~10t)、重型(12~15t)。(图1—20)
是否有局部含水量异常现象,走上去有没有颤动的感 觉等。如有异常部位,要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 理。
20
1.7.3基坑(槽)检验
2.钎探检查验槽法
基坑(槽)挖好后,用铁锤把钢钎打入坑底的基土中,根 据每打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次数,来判断地基土的情况。钢钎一 般用直径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尖呈600尖锥状,长度 1.8~2.0m。铁锤重3.6~4.5kg。一般均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钎 探,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下列规则布置。 (1)槽宽小于800mm时,在槽中心布置探点一排,间距一般 为1~1.5m,应视地层复杂情况而定; (2)槽宽800mm~2000mm时,在距基槽两边200~500mm处, 各布置探点一排,间距一般为l~1.5m,应视地层复杂情况而定;
1.6 土方填筑与压实
一、填土基底处理
1、回填应先清除基底上杂物,排除积水,并应采取 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 下陷; 2、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 实和碾压密实;
3、当填土场地地面陡于1/5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 形,阶高0、2~0、3m,阶宽大于1m,然后分层填土, 以利结合和防止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