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常见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与直抒胸臆
诗歌鉴赏之常见表现手法

8、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 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 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 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 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 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因此蜡烛 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形 象(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而含蓄(运用眼 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念奴娇·赤壁怀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 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 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 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 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 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雨霖铃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 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 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 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返回
9、联想和想象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 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 艺术表现力。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 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 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返回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 情寓于写景之中。莺歌燕舞,欢乐明快的景色,容 易引起喜悦的感情;秋霜冷雨,萧瑟阴晦的景色, 容易引起孤寂忧伤的感情。如白朴《天净沙.春》 春风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拢,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曲中描写的景色是明快的,它所触发的情感是 喜悦的、愉快的。 而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的景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 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
初中语文表现手法口诀

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修辞手法辨别歌诀修辞特征要牢记,辨别辞格容易对。
比喻重在相似点,起码三组才排比。
对比内容可正反,对偶形式最整齐。
反反复复同词句,反意正说明真义。
自问自答来设问,反问不答强语气。
相关借代不能喻,引用原话须确切。
动作情感人格化,夸张言过又其实。
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
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汇总(全)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地作用.容易混淆地几个概念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地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地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八种常见地修辞手法地作用:.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地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地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地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地印象,产生强烈地感情,引起共鸣..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地效果..夸张:可以引起丰富地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地特征,引起读者地强烈共鸣..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地、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地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地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地作用..反问:以否定地形式表示肯定,目地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地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地经历和事件地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地转换所作地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记叙文地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描写:是把描写对象地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地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地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地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地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地艺术感染.()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地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地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地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地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地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地审美改造,达到心灵地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地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地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地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地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地辅助表达手段.()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地观点和态度.它地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地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地文字,把事物地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地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地对象,有地是实体地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地是抽象地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地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地内容采用不同地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地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表现方法(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一)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借景抒情: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地爱憎之中,要借物品地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地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融情于景:人要表达地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地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地富有哲理性地思想.、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地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地立场和态度、个人地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地基础上融入作者地感情,寄托作者地心志.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地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地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地观念地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地事理表现为具体地可感知地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地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地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衬托(烘托):指地是以乙托甲,使甲地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地某个特征.y6v3A、抑扬:把要贬抑否定地方面和要肯定地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地目地.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地艺术效果.M2ub6、(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地作必要地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0YujC●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地深度.、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地直接地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地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地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地人物或景物地特点更加鲜明、突出.eUts8。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 表现手法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
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全93307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考表现手法汇总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考表现手法汇总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XXX然而涕下。
(XXX《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XXX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XXX《泊秦淮》)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XXX。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1 -(XXX《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珠,阵阵的蝉声从XXX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通常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请求自己,不断地提高本身修养,因此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别人的吹捧。
由此可见,写蝉是根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标的。
4.情形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消息联合指对人、事、景处于静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XXX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初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归纳

初中语文常见的表现手法一、衬托(烘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主要突出衬托的事物,而对比突出两者。
衬托,也叫映衬,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关系,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唐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
例子②: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③: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二、渲染:原属中国画技法是一种,为突出形象之用。
作为文学表现手法,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外貌、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铺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描写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方面,加强艺术表现效果,深化主题。
1、渲染的方法有两种:(1)反复: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
(如:《周总理,您在哪里》(2)烘托: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
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写,对人物凄楚的心理和主题有渲染的作用。
2、渲染的特点:(1)有中心,正面描写。
即渲染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来展开。
指文中主人公的感情或描绘的中心事物。
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1、别样山茶红①虽然被称为“春城”,但昆明的冬天也并非总是云柔风软、艳阳高照。
只要寒流悄然来袭,便会乌云笼罩、气温骤降,使得街巷庭院披戴的明丽和心头身外缭绕的暖意顿时荡然无存。
举目四望,山寒水瘦、翠敛红萎,一派晦暗阴沉。
②但即使在这样的寒凉和萧瑟里,也能看到一丛丛蔓延开去的高傲和矜持。
它们不在乎高原十天半月就打一次的冷噤,肆无忌惮地葱绿着,浓墨重彩地妍丽着。
③那是山茶。
在昆明东北郊呜凤山金殿风景名胜区的山茶园里,即使天寒地冻,它们仍枝繁叶茂,千株万株喷红吐白,一如既往波光潋滟。
④是的,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
从5月中旬开始,一种叶像杜鹃叶、花像杜鹃花的山茶就率先在金殿山茶园绽放了。
看着漫山遍野的浓绿被撕开一个口子,殷红汩汩涌流,又漫漶开去,黏黏地湿了一片天地,在万绿丛中添一抹血红,生发的该是一种什么祥的伤感?而一年中最早的山茶花汛,是由这种一度濒临灭绝、极其珍稀的杜鹃红山茶肇始,又不免激动人心。
这一波红潮一直延展到9月。
⑤接下来在金殿山茶园看到的悦目色彩是茶梅。
它也是山茶的一种,花多为白色或粉红色,瑰丽而淡雅。
茶梅10月开放,花期持续到12月。
凋谢时,片片花瓣随风飘飞,漫起一袭彩色雨雾,铺下一块斑斓花毯。
⑥有趣的是,它的香消玉殒,宣告的却是各色常规山茶的怒放。
一时间,恨天高、童子面、朱砂紫袍、雪姣、十八学士、六角大红、赤丹、状元红……如盅如碗、如钵如盆,姹紫嫣红、浅淡深浓,争奇斗艳、各不相让。
茶梅用它满地的落红真正实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
而那被铺地锦绣托起的云霞,一直燃烧到次年4月底。
到了5月,杜鹃红山茶就又轮回着开始了新一拨的激情涌动。
⑦可以说,这里一年四季茶花开不断,正应了清代李笠翁(李渔)的评价:“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④在云南,山荼还是扎根于深远时光中的璀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常见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与直抒胸臆 写作有助于大脑开发,思维开阔,很多小伙伴都头疼作文如何拿高分,怎样提高写作水平,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有关写作指导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常见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常见表现手法之借景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常见表现手法之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