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精细化工课程设计---10EO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精细化工课程设计---10EO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前言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以石油化学品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衍生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及其相应的醇醚体系所形成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得到迅速发展。

例如:以环氧乙烷为基础的原料生产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现在已经在表面活性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表面活性剂工业是自五十年代末,随着石油化工的兴起而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表面活性剂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它的应用特别广泛,从而是表面活性剂迅速的从工业助剂向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发展。

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是以含有活泼氢原子的疏水性物质同环氧乙烷进行加成而得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对酸、碱及氧化剂都比较稳定,成本也比较低,硬脂酸聚氧乙烯酯在水中呈扩散状,具有良好的乳化、净洗效果。

在化妆品、药膏、膏体鞋油等产品中作乳化剂,兼有增稠作用。

在防止工业中,用于合成纤维整理的乳化剂和油剂,有柔软性和抗静电性。

做纸张淀粉图层中的增稠剂和稳定剂。

用于电缆管道中多路传输电线的润滑剂。

本产品工艺中以硬脂酸为链起始剂,以42%的K2CO3水溶液为催化剂在120—140℃,压力0.15—0.3MPA的条件下加入环氧乙烷与其进行环氧基化反应,生成脂肪酸聚氧乙烯醇的加成产品。

传统工艺中,由于采用间歇釜式搅拌器,产品质量较差,液相中溶解未反应的环氧化物,产品大量积累,随时有爆炸危险,且反应器顶部有大量未反应的环氧乙烷的汽相与搅拌器的机械转动相接触而产生静电,导致火灾,甚至爆炸。

另外,反应速度低,高温反应时间长所得AEO分布宽,产品色泽较深,副产物多。

本工艺采用意大利PRESS第三代工艺技术,克服了传统工艺中的缺陷,从而增加了反应的速度,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

同时副产物也减少,产品生产适应性强,它是当今醇醚生产工艺中最理想的生产技术。

PRESS生产工艺路线具有以下优点:1.PRESS工艺汽液接触式反应器,生产时间短,副产品少,分子量分布窄,产品色泽好。

2.PRESS工艺采用高效真空系统,使液相物料在雾化状态下脱水,脱水率高,减少副产品PEG的生成。

精细化学产品课程设计

精细化学产品课程设计

精细化学产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精细化学产品的定义、分类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精细化学产品的性质、制备方法及用途。

3. 学生能够了解精细化学产品与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性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与精细化学产品相关的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精细化学产品的制备和提纯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对精细化学产品的应用进行创新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精细化学产品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学生能够关注精细化学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拓展化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为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有较高的兴趣,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精细化学产品展开,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1. 精细化学产品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精细化工产品概述2. 常见精细化学产品的性质、制备方法及用途。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精细化工产品性质与制备3. 精细化学产品与环境、资源可持续性的关系。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绿色化学与精细化工4. 实践操作:精细化学产品制备与提纯实验。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精细化工实验技术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精细化学产品概述,包括定义、分类及日常应用。

第二周:精细化学产品性质、制备方法及用途。

《精细化学品合成》课程设计

《精细化学品合成》课程设计

《精细化学品合成》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了解重要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和路线,根据反应路线进行设备选型和尺寸计算,设备工艺参数的确定及辅助设备的确定,绘制流程图,培养初步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书设计热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用的搅拌反应釜。

给定条件如下:(1)聚苯乙烯年产量:5000吨(2)年生产时间:7800小时(3)稀释剂:甲苯,在反应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2%(4)最终聚合率:80%针对特定精细化学品的合成,设计反应器。

要求说明合成原理、合成路线,并根据原理和路线,设计搅拌式反应器尺寸、工艺参数以及所需的辅助设备,最终绘制反应器和辅助设备的流程图。

三、设计说明书1、聚苯乙烯分子式如下:2、聚苯乙烯的介绍:1),聚苯乙烯是指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缩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具有高于摄氏100度的玻璃转化温度,因此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

普通聚苯乙烯树脂属无定形高分子聚合物,聚苯乙烯大分子链的侧基为苯环,大体积侧基为苯环的无规排列决定了聚苯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透明度高.刚度大.玻璃化温度高,性脆等。

可发性聚苯乙烯为在普通聚苯乙烯中浸渍低沸点的物理发泡剂制成,加工过程中受热发泡,专用于制作泡沫塑料产品。

高抗冲聚苯乙烯为苯乙烯和丁二烯的共聚物,丁二烯为分散相,提高了材料的冲击强度,但产品不透明。

间规聚苯乙烯为间同结构,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是近年来发展的聚苯乙烯新品种,性能好,属于工程塑料。

2),聚苯乙烯的物性:聚苯乙烯非晶态密度1.04~1.06克/厘米3,晶体密度21.11~1.12克/厘米3,熔融温度240℃,电阻率为1020~1022欧·厘米。

导热系数30℃时0.116瓦/(米·开)。

通常的聚苯乙烯为非晶态无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绝热、绝缘和透明性,长期使用温度0~70℃,但脆,低温易开裂。

精细有机合成课程设计

精细有机合成课程设计

精细有机合成课程设计本文将介绍一个精细有机合成的课程设计,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

该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习如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并了解背后的化学反应和技术。

课程背景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种在实验室中将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更复杂的化合物的方法。

自从有机合成学问的诞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发展出更加高效的、可控的、环保的合成路线。

在本课程中,学生将掌握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技能,如混合反应、加热、冷却、溶剂蒸馏等。

除此之外,他们还将使用现代有机化学实验装置,如旋转蒸发器、球磨机、液氮存储罐等,进行实验操作。

课程目标通过这个有机合成课程,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反应类型。

•学会使用化学实验技术,并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掌握有机合成的重要技术方法,如溶剂蒸馏、萃取、结晶分离等。

•学会使用现代有机化学实验装置,比如旋转蒸发器、液氮存储罐等。

课程内容实验1:对溴苯甲酸的合成这个实验旨在介绍有机合成化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反应类型。

学生将通过醋酸和苯甲酸的存在下,使用过氧化氢和溴合剂生成对溴苯甲酸。

实验2:苄基溴化合物的合成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将学习有机化学中的烷基卤素化反应。

该反应将苯甲酸苄酯和氯化亚铜作为催化剂,与溴甲烷反应,生成苄基溴化合物。

实验3:苯乙烯的制备这个实验旨在让学生学习不饱和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将通过酸催化反应,将苯乙酸酯转化为苯乙烯。

实验4:巴比妥酸的合成本实验旨在让学生学习酰化反应和分子筛分离技术。

学生将使用乙酰乙酸酐将对苯二酚进行酯化,随后使用酸碱分离和分子筛分离技术,制备巴比妥酸。

实验5:氨基酸的合成这个实验旨在让学生熟悉氨基酸的合成方法。

学生将使用氧化亚铜和氢氧化钠,将2-甲基-2-丁酸转化为L-缬氨酸。

课程总结这个精细有机合成的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化工

课程设计报告化工

药店培训总结和计划表一、培训总结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药店员工培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此做一下总结和评估。

1. 培训内容在这一个月的培训中,我们主要覆盖了以下内容:- 药品知识:各类药品的功效、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知识。

- 销售技巧:如何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提升销售技巧等。

- 服务理念: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满足顾客需求。

- 应对突发状况: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保障工作安全。

2. 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员工的药品知识、销售技巧、服务理念等方面均有一定提升。

同时,员工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也有所改善,顾客满意度提高了。

3. 存在问题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培训缺失:在培训内容上,针对一些员工的具体需求还不够全面,需进一步完善。

- 应用不足:部分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还未能很好地将培训内容应用到实践中,需要更多的指导和辅导。

4. 下一步计划为了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培训计划。

二、培训计划1.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

2. 培训内容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以下方面的培训内容:- 药品知识:不仅要求员工熟悉各类药品的基本知识,还要求他们能解答客户的常见问题。

- 销售技巧:从销售技巧的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销售能力。

- 服务理念: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 应对突发状况:安全问题的培训,教导员工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保障自身和顾客的安全。

3. 培训时间我们计划安排一个月的时间,每周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每次培训4小时,加上每天的自学时间,确保员工充分领会培训内容。

4. 培训方式我们将采用讲座、互动交流、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以期更好地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培训师资我们计划邀请专业的医药行业人士、销售专家等进行培训和辅导,提供更加专业和全面的指导。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设计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设计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设计1. 引言精细化工工艺是化学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生产化学品的精细处理和优化工艺。

精细化工工艺的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化学品的性质、反应条件、设备选择等。

本文将介绍一个精细化工工艺的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精细化工工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设计一个精细化工工艺流程,并能对该流程进行优化。

为达到这一目标,学生需要具备以下能力:•熟悉常见的精细化工工艺及其应用领域;•掌握化学品的性质及其对反应条件的要求;•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器及其操作条件;•能够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参数;•能够进行工艺流程的优化。

3. 课程设计内容3.1 精细化工工艺概述在课程开始阶段,学生将学习精细化工工艺的概述,包括定义、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的介绍。

了解精细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2 化学品性质及反应条件的要求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化学品的性质及其对反应条件的要求。

他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实验和文献调研来获取这些信息,并能够分析化学反应的条件选择。

3.3 化学反应器及其操作条件本章节将介绍常见的化学反应器,如批量反应器、连续稳态反应器等。

学生将学习不同反应器的特点、适用性以及运行条件要求。

3.4 设备选择及工艺参数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设备并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

他们需要考虑到工艺的经济性、安全性、可行性等方面。

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将学会应用实践中的知识。

3.5 工艺流程优化工艺流程的优化是精细化工工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改进反应条件、改良设备、优化操作等方式来提高工艺流程的效率和经济性。

他们还将学习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流程模拟和优化。

4. 课程设计成果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独立设计一个精细化工工艺流程,并撰写工艺设计报告。

报告将包括以下内容:•选题的背景和目的;•工艺流程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步骤;•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工艺流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分析。

精细化工工艺学SPOC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精细化工工艺学SPOC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第14期 收稿日期:2019-04-17基金项目:西安文理学院SPOC课程建设项目(KC2016A02);西安文理学院重点课程综合改革项目(JG2017046)作者简介:石 奇(1978—),河北正定人,博士,副教授。

精细化工工艺学SPOC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石 奇,张杏梅,李树娜,李朋娜,周跃花,杨晓慧(西安文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SPOC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主要包括课程团队建设,教学视频制作,试题库建设,章节测试题整理,考核评价体系制定,课程网站建设,课程运行设计。

通过课程实践显示,该模式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的积极性,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关键词:精细化工工艺学;SPOC;课程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9)14-0195-02ImplementationofTeachingModelofFineChemicalIndustryTechnologyBasedonSPOCShiQi,ZhangXingmei,LiShuna,LiPengna,ZhouYuehua,YangXiaohui(SchoolofChemicalEngineering,Xi'an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Abstract:TheimplementationsofteachingmodelofFineChemicalIndustryTechnologybasedonSPOCwereprobed.ThedesignsofSPOCbasedteachingmodelincludemainlyteambuilding,microclassproduction,testquestionsdatabaseconstruction,chaptertestquestionscollection,assessmentsystemformulation,coursewebsiteconstruction,andoperationdesign.Analysisofthestudents'feedbackshowedthattheenthusiasmofstudentstowardsthecurriculumwasenhancedthroughtheSPOCmodelandthecognitivestyleofstudentswasalsoinnovated.Keywords:FineChemicalIndustryTechnology;SPOC;coursedesign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讲述典型精细化学品的制造原理、制造配方和制造工艺,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生产和新品种的研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目标及意义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精细化工工艺学的原理和基本技术,并通过自主设计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深入研究精细化工工艺的特点和动态优化的方法。

精细化工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其包括医药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新材料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精细化工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所迫切需求。

因此,本次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对于精细化工工艺学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内容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在现代制药工艺中,精细化工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目前存在一些工艺上的问题和技术瓶颈。

比如,在制药合成过程中,多数化合物的转化率较低,副反应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于原有的反应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

因此,本次课程设计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在于探讨精细化工流程的优化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反应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设计一个包括酰氯和胺化反应的合成流程,在反应过程中考虑反应物摩尔比、温度、催化剂使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

并通过对反应过程数据的分析,找出影响反应转化率的主要因素,以提出优化方案。

2.探索如何通过反应控制策略的优化,减小不必要的反应失效,提高反应效率和产量,并实现反应的动态可控。

研究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室合成反应,测试不同条件下反应转化率、单步收率等性能指标,并分析不同参数因素对工艺流程的影响。

2.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反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3.模型分析方法:建立反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反应过程,以寻求最优工艺条件。

4.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反应控制策略自适应调整反应条件,实现反应动态可控。

预期成果和评价标准首先,预计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精细化工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和流程,并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能。

化工课程设计

化工课程设计
• 校核
• 整个工艺流程的量(满足整个生产任务的量)
• 是否满足浓度或纯度要求
5. ***设备计算与选型(这部分可以采用软件计算,则整个用word进行撰写,格式要求按照工程训练的格式要求进行。)
• 本设备设计以。。。为例进行设备计算与选型。在设备计算和选型中采用。。软件进行,详见附件1:。。设备计算与选 型报告
教学目标
• 1.能根据设计任务书,查阅书籍及文献资料,比较优化工艺流程/设备设计方案,在设计中体现一 定创新意识。(指标点3-3能够进行化工工艺流程/设备的设计,并对流程/设备方案进行优化,在设 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
• 2.针对化工过程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能在化工课程设计报告中考虑安全、健康、法律、环境等问 题。(指标点3-4在设计中能够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
化工课程设计 动员及下达任务书
• 《化工课程设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实践环节,是 在修完《化工设计》、《分离工程》等课程之后,对化学工程进行的一 项综合性工艺设计。
• 通过本环节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主要程序、基本内 容与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的能力; 工程 计算的能力;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 附件1中内容: 5.1 设备计算的基础数据
• 根据物料衡算得到相应物料数据,根据热量衡算或者操作条件获得相应的温度数据。 5.2 设备计算 5.3 设备选型 5.4 设备装配图
• 设备装备图如附图。。所示。
6. 车间成本估算及项目管理 6.1 设备一览表(整个工艺流程中的设备一览表) 6.2 车间成本估算
要求
• 1. 能够根据任务书,设计针对化工过程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查阅书籍 及文献资料,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设计满足 特定需求的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化工基础》课程标准

《化工基础》课程标准

《化工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高中后三年制精细化工及相关专业二、参考学时与学分:60学时;4学分三、课程定位、理念与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化工基础》课程是精细化工课程体系中专业技术模块课程之一,是根据精细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要求设立的。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构造和操作原理,并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有关设备,并对工艺流程进行设计、优化和实施。

课程内容框架由实践情境构成,以工作过程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生产任务为驱动,充分体现了精细化工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以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2、课程理念《化工基础》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

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高效的“边学边做”或“先做后学”方式。

(1)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一体化教学《化工基础》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

即: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时间、地点、内容、教师的一体化。

精心设计以生产实践中具体单元操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设置若干教学任务,每个任务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小单元组织教学,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整个过程学生基于主动,自调、建构以及情境、引导、社会化意义的“学”,教师基于激励、支持、咨询以及指示、描述、解释性意义的“教”。

(2)工学结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工作流程,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本课程按照对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来设计课程体系的每一个子模块。

通过一个子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职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

精细化工产品及工艺课程设计 (2)

精细化工产品及工艺课程设计 (2)

精细化工产品及工艺课程设计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工行业中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过去单一的工艺流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工的需求,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优化。

本文将会介绍精细化工产品及工艺的课程设计,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课程设计内容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精细化工产品及工艺的理解和掌握,教授学生使用现代化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应对现代化工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精细化工产品及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熟悉配备化工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理解和解决实际化工问题的方法;
4.了解化工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
1.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工艺;
2.精细化工产品在环保、安全和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
3.现代化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化工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5.实验室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
2.实验室操作演示;
3.实验报告撰写和分析;
4.小组讨论和研究。

五、实验项目
1.有机合成实验;
2.精细化工产品制备实验;
3.化工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实验。

六、实验器材和设备
1.恒温恒湿箱;
2.反应釜;
3.液相色谱仪;
4.紫外分光光度计;
5.高效液相色谱仪。

结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对精细化工产品及工艺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从事化工行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同时,本课程也将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认识
和了解。

化学工程课程设计

化学工程课程设计

化学工程课程设计介绍本文档旨在为化学工程课程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建议。

化学工程是一门涵盖化学、物理和工程学知识的学科,旨在将原材料转化为有用的化学产品。

设计目标- 理解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掌握化学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1. 化学工程基础知识- 化工原理:介绍化学反应原理、传质、传热和流体力学等基本概念- 化学工程热力学:研究热力学基本原理并应用于化学工程中- 化学工程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速率方程2. 设计方法和技术- 化工过程设计:探讨化工过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流程图、热力学计算和装备设计等- 化工设备设计:研究化工设备的设计和选择原则,如反应器、蒸馏塔和换热器等-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化工过程的模拟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3. 实践能力培养- 实验室实践:进行化学工程实验,研究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 实际案例研究:分析和解决真实化学工程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项目设计:学生进行小型化学工程项目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化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化学工程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实践:组织实验室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项目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小型化学工程项目设计,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考核方式- 课堂小测验: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项目成果:评估学生的项目设计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参考资料- 普通化学工程学, 于贵瑞,丁志峰,曹立栋,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工程导论, 刘玉刚,机械工业出版社- 化学反应工程, 许鸿志,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是化学工程课程设计的简要内容和指导,希望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和帮助。

《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方案.

《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方案.

《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精细化学品化学是一门理、工科同学均可选修的课程。

现代化工发展的主流是精细化工(精细化学品生产工业的简称),所以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同学基本掌握精细化工的范畴、特点、发展方向,了解精细化学品的种类。

特别是对染料、表面活性剂等具体的化学品的结构和性质、制备和工艺、用途和环境问题都有较详细的认识。

课程同时要求同学了解现代精细化工领域中所采用的新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精细化工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2.教学要求①掌握各类重要精细化学品的结构和性质。

②掌握各类重要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工艺和用途。

③了解现代精细化工领域中所采用的新技术。

④树立环境意识,能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教学内容(教学大纲)(1)课堂讲授内容:第一章精细化工产品的概况和开发第二章染料1.概述2.染料发色原理3.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4.当今染料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第三章表面活性剂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类和重要的物理性能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4.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第四章粘合剂1.概述2.环氧树脂粘合剂3.丙烯酸酯第粘合剂4.聚氨酯粘合剂5.橡胶粘合剂6.几种粘合剂材料简介(2)重点与难点:染料发色原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粘合剂。

4.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3)训练设计方案①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使学生了解精细化学品化学的基本概念、②通过大量完成反应式的训练,使学生重点掌握精细化学反应的特点、动力学特征及其应用。

③通过大量课后练习使学生了解精细化学反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4)自学指导方案:①指出参考书目,布置自学内容。

②提出自学要求。

③检查自学效果。

④通过考试与小论文或读书心得等形式检查自学效果。

(5)实验设计:参见《精细化学品化学实验》教学大纲4、教学进度与学时安排:本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课程学时:30学时。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模块化、项目化、信息化教学设计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模块化、项目化、信息化教学设计

化工教学化 工 设 计 通 讯Chemical Teaching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82·第47卷第4期2021年4月在大学校园,手机已经成为师生必备的随身物品。

对于移动设备功能的掌握,学生本身没有问题。

但是,如何用好学生手中的移动设备,让他们主动应用这一电子设备在真正有用的课堂,非常有必要。

将移动终端、信息技术和学科特点结合,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与互动化。

它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应能够主动地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应用新技术,创新更加高效的优质教学课堂,使得课堂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加对学生具有引导性。

1 整合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化设计教学内容本课程为本校精细化工专业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课程,在本学期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应的专业基础课,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和部分专业课如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工艺实训等,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精细化学品分析与应用》,张玉苍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将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每个模块以一种分析手段展开,模块一为气相色谱技术、模块二为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模块三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模块四为红外光谱技术,每一模块中又以项目化教学设计为原则展开讲授,项目一为每种分析技术的理论知识,以“实践为主,理论够用”为原则,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完成教学,项目二为分析仪器的结构,采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实物等方式进行教学,以动画和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仪器内各部件的机械原理,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仪器内部各构件的工作,然后结合实物仪器讲解仪器的构成,进一步让学生彻底掌握这种分析仪器的结构,项目三为仪器的操作,采用虚拟仿真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先在虚拟仿真软件中操作,明确仪器的操作,减少失误,然后在真实仪器上练习。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02
精细化工工艺基础知识
精细化工定义及分类
定义
精细化工是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生产具有特定功能、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的化学品 。
分类
根据产品特性和应用领域,精细化工可分为表面活性剂、催化剂、涂料、胶粘剂、染料、香料、农药 、医药中间体等多个子类。
精细化工原料及产品特点
原料特点
精细化工原料多为石油、天然气等化 石资源的下游产品,具有品种多、质 量要求高、来源广泛等特点。
01
节能技术应用
在工艺流程中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热集成、余热回收、高效传动等,
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02
减排技术应用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例如,使用
低污染原料、优化工艺条件、加强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等。
03
节能减排效果评估
对实施的节能减排措施进行效果评估,包括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经
确定工艺流程的基本框架
根据生产需求和原料特性,确定主要工艺步骤和 关键操作,构建工艺流程的基本框架。
细化工艺流程
在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逐步细化每个工艺步骤, 包括添加辅助操作、优化工艺参数等。
3
绘制工艺流程图
使用专业的绘图软件,按照规定的符号和线条绘 制工艺流程图,确保图纸清晰、易读。
关键设备选型与参数设置
实施效果评价
对学生作品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 性等方面。
经验教训总结:避免常见问题出现
问题梳理
总结过去课程设计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如设计思路不清晰、技术选 型不当、数据分析不准确等。
原因分析
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知识储备不足、实践经验缺乏、团队 协作不畅等。

化学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

化学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

化学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本指导书旨在对化学工程设计作业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熟悉化学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提供具体的步骤和要求。

化学工程设计是化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指导书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化学工程设计的过程和技术,为将来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本次化学工程设计作业的任务是设计一个甲醇合成反应器,实现高效率的甲醇合成过程。

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反应器类型:选择合适的反应器类型,比如连续流动反应器、批量反应器等。

2. 反应物选择:确定甲醇合成反应所需的反应物,包括原料、催化剂等。

3. 反应条件:确定反应的温度、压力、PH值等条件,以实现高效率的反应过程。

4. 反应器尺寸:根据反应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反应器的尺寸和容量。

5. 安全措施:考虑反应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设计步骤基于上述设计任务,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化学工程设计:1. 确定设计目标: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包括反应速率、产量等。

2. 选择反应器类型:根据反应条件和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反应器类型。

3. 选择反应物: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反应机理,选择合适的反应物。

4. 确定反应条件: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机理,确定反应的温度、压力、PH值等条件。

5. 确定反应器尺寸:根据反应条件和设计要求,计算出反应器的尺寸和容量。

6. 设计安全措施:根据反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设计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7. 进行实验验证:根据设计的结果,进行实验验证,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四、设计要求在进行化学工程设计作业时,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 理论基础:充分理解化学反应原理、物质传递原理等相关理论,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 创新思维:在设计过程中,积极运用创新思维,寻找更优化的设计方案。

3. 系统思维:形成系统化的设计方案,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设计范文

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设计范文

以下是一份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设计的范文,供您参考:课程设计题目:甲醇合成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1. 引言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媒介,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设计旨在研究甲醇合成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通过调整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和结构参数,提高甲醇的合成效率和产量。

2. 实验目的(1)了解甲醇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反应机理;(2)设计甲醇合成反应器的结构和操作条件;(3)优化反应器的设计,提高甲醇产量。

3. 实验步骤(1)收集和整理甲醇合成反应的相关数据和文献,了解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2)确定反应器的类型和结构,选择合适的催化剂;(3)根据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原理,建立甲醇合成反应的数学模型;(4)进行反应器的设计计算,包括反应器尺寸、传热方式、催化剂床层结构等;(5)进行反应器的优化计算,包括操作条件的调整、催化剂的优化等;(6)进行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甲醇产量和效率。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不同反应器结构和操作条件的优化计算,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采用催化剂床层结构优化的反应器,甲醇合成效率提高了20%;(2)调整反应温度和压力的操作条件,甲醇的产量提高了30%;(3)进一步优化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方式,甲醇的产量提高了50%。

5. 结论通过本课程设计,我们成功地设计了甲醇合成反应器,并对其进行了优化。

通过调整反应器的结构和操作条件,提高了甲醇的合成效率和产量。

这对于工业生产中的甲醇制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上是一份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设计的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注意,具体的课程设计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而有所不同,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设计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设计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设计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摘要:没有食品添加荆,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辅料,它可以有效地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等品质,以及延长食品的贮存期。

目的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根据食品添加剂的现状,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一些措施,以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力理,降低其毒性作用,提高食用的安全性,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现状分析管理对策食品添加剂是当今食品工的“秘密武器”,是食品工业产品不可缺少的质改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健康、安全。

食品添加剂已全面进人我们的生活,并被人们了解和接受,特别是由于饮食结构由解决温饱转向追求营养的变化,人们更加关注了自己的饮食卫生、安全。

因此,科学公正地看待食品添加剂的种种问题,自然成了人们在饮食方面普遍关注的热点。

笔者认为,认真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深入了解食品添加剂使用超标的原因,研究探索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应用和管理,显得极其重要。

本文就此问题浅谈一些看法,以供参阅。

1、食品添加剂安全现状分析食品添加剂是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辅料,它对于改良食品色、香、味、形,提高食品营养品质,改善加工条件,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达14000种,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含有食品添加剂。

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案可查为22个品类1500多种。

有了食品添加剂才有了色香味俱全的丰富多彩的食品,它弥补了加工食品的缺陷。

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丁业。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2004-2006年度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共发生24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其中2004年度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阜阳奶粉事件、四川彭州毒泡菜、广州毒酒事件、陈化粮事件;2005年度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全球查处“苏丹红一号”、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光明回奶事件、哈根达斯脏厨房事件、啤酒甲醛风波、孔雀石绿现身水产、三鹿爆出“早产奶”、“果冻”杀人、PVC保鲜膜引争议、禽流感卷土重来;2006年度重大食品安全事在食品生产加工中正确、合理、科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滋生,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同时能控制食品自身的老熟、氧化变质,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细化学工程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酸性红B设计者: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指导教师:设计日期:2012.5.18——2012.6.18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酸性红B二、设计任务与操作条件:1、生产能力:600ton/year2、设备形式:搅拌反应釜3、操作条件:每年按300d计,进行间歇生产。

4、主要原料及其规格:1)1-萘胺-4-磺酸钠外观灰白色结晶含量≥72%1-萘胺含量≤0.04%2)1-萘酚-4-磺酸钠(HG 2-811-75)外观白色浅黄色膏状物含量≥35%萘胺-4-磺酸含量(以100%1-萘酚4-磺酸计)≤1.2%二氧化硫含量(以100%1-萘酚4-磺酸计)≤0.3%5、产品规格:(GB/T1642-82)外观暗红色均匀粉末色光与标准品近似强度为标准品的(100±3)分水分含量≤5%水不溶物≤0.5细度(通过80目筛残余物含量)≤5%在羊毛上的染色坚牢度符合标准品6、流程说明:再重氮化釜内加水,升温至50℃,加入1-萘胺-4-磺酸钠,使其溶解,加入31%的盐酸溶液,有乳白色结晶析出,冷至10℃,加入30%亚硝酸钠溶液,加料温度控制在25 ℃以下,使淀粉碘化钾使之成微蓝色,保持一小时。

将上述重氮液过滤,滤液吸至酸洗釜,加入硫酸,温度5℃左右,然后取样分析,为重氮盐析出为酸洗终点。

在偶合釜中依次加入水、碳酸钠、1-萘酚-4-磺酸,搅拌,使其全溶,冷至15℃,于2小时内缓慢加入上述重氮液,加料温度不超过25℃,加毕,测定pH 为8.5,搅拌30分钟。

以H酸作斑点渗圈试验,至重氮盐消失为终点,此时1-萘酚-4-磺酸应微过量,(以对硝基苯按重氮盐做斑点渗圈试验)。

再继续搅拌3小时,升温至65~70℃。

按估算体积的23%加盐盐析,过滤,滤饼干燥,保准化后得到酸性红B染料成品。

三、设计项目:对酸性红B的生产工艺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选择适宜的搅拌釜。

目录一、生产周期 (4)二、物料衡算 (4)2.1重氮釜 (4)2.2酸析釜 (5)2.3偶合釜 (5)三、热量衡算 (8)3. 1重氮釜 (8)3. 2酸析釜 (8)3. 3偶合釜 (9)3.4热量核算数据汇总表 (10)四、反应器设计 (10)4.1反应釜釜体设计及选型 (10)4.1.1筒体和封头型式 (10)4.1.2反应釜容积 (10)4.1.3筒体和封头直径 (11)4.1.4筒体高度 (11)4.1.5夹套直径 (11)4.1.6夹套高度 (11)4.2搅拌器设计 (11)4.2.1搅拌器 (11)4.2.2搅拌器选型 (12)4.2.3搅拌器轴功率的计算 (12)4.2.4轴径的计算 (13)4.3传动装置的设计 (13)4.3.1电动机的选型 (13)4.3.2减速机的选型 (13)4.3.3机座的选型 (13)4.3.4底座的设计 (14)4.4 其他装置及配件设计 (14)4.4.1反应釜的轴封装置 (14)4.4.2法兰的选取 (14)4.4.3釜体的开孔 (14)4.4.4进料口与出料口 (14)4.4.5人孔 (14)五、数据一览表 (15)六、设备图 (16)七、设计心得 (16)八、参考文献 (16)一、生产周期本设计生产周期如下表所示:∴每天可生产2批次产品。

又∵酸性红B生产能力为600吨/每年。

(每年按300天计算)∴每批次生产1吨。

二、物料衡算2.1 重氮化釜SO3NaNH2+2HCl+NaNO2——→SO3NaH3NClN+NaCl+2H2O( 1 )245 36.5 69 292.5 58.5 18根据消耗定额投入1-萘胺-4-磺酸钠量为:340/0.72=472.72㎏投入盐酸的量为:450㎏消耗为:340/245³0.9³73=91.2㎏投入亚硝酸钠的量为:108㎏消耗:340/245³0.9³69=86.2㎏生成的重氮盐的量:340/245³0.9³292.5=365.7㎏生成的NaCl的量为:340/245³0.9³58.5=73.0生成水的量为:340/245³0.9³36=45.0㎏表二重氮化釜物料衡算SO3NaH3NClN+H2SO4→NH 34OSHNH+HCl ( 2 )292.5 98 354 36.5经过滤,待反应液中有重氮盐和废液共存,其中废液量为498.6kg,重氮盐量为365.7㎏。

重氮盐的消耗量为:365.7³0.9=329.1㎏硫酸的投入量为:158㎏消耗量为:365.7/292.5³0.9³98=110.2㎏生成重氮化硫酸盐:365.7/292.5³0.9³354=397.9㎏生成HCl量:365.7/292.5³0.9³36.5=41.0㎏合计41.0+48.3=89.3㎏表三酸析釜物料衡算2.3偶合釜NH34OSHNH+ SO3Na→354 246NaO3SNOHNaO3S+H2SO4 ( 3 )502 98重氮化硫酸盐消耗:397.9³0.9=358.1㎏1-萘酚-4-磺酸投入320/0.7=457.1消耗397.9/345³0.9³246=248.9㎏生成酸性红B397.9/345³0.9³502=507.8㎏生成硫酸397.9/345³0.9³98=97.1㎏消耗Na2CO3397.9/345³0.9³106=107.2㎏生成NaHCO3397.9/345³0.9³86³2=169.9㎏生成Na2SO4397.9/345³0.9³142=143.6㎏表四偶合釜物料衡算三、热量衡算3.1 重氮釜SO3Na2+2HCl+NaNO2→SO3Na H3NClN+NaCl+2H2O因物料及反应均在25℃下,故△H p=01-萘胺-4-硫酸钠分子式为C10H8O3SNNa n=51qө(1-萘胺-4-磺酸钠)=109.07³51+27.2-98.0=5491.77kJ/mol重氮盐的分子式为C10H6O3SN2NaCl n=67qө(重氮盐)=109.07³67+127.7-98.0=7337.39 kJ/mol△H rө=5491.77-7337.39=﹣1845.62kJ/mol△H r=1000³365.7/292.5³(﹣1845.62)=﹣1.93³10^9 JQ=△H p+△H r=﹣1.9³10^9 J夹套传热面积∶A=Q/K△Tm t=(-1.9910⨯)/(5500⨯1000⨯(24-25)⨯1.5)=2302m3.2 酸析釜SO3NaH3NClN+H2SO4→NH 34OSHNH+HCl硫酸Cp=114.66J/(mol²℃)H p1=114.66³158/98³(5-25)=﹣3.697³10^6 J由于反应在25℃下进行,Hp2=0△H p=H p1-H p2=3.697³10^6 Jqө(重氮盐)=109.07³67+127.7-98.0=7337.39 kJ/mol重氮化硫酸盐分子式为C10H7O4S2N2Na n=49qө(重氮化硫酸盐)=109.07³49+127.7-98.0=5374.13 kJ/mol△H rө=7337.39-5374.13=1963.26 KJ/mol△H r=1000³397.9/354³1963.26=2.21³10^9 J△Hs=﹣[17860³12.326/(1.7383+12.326)-17860³0/(17860+0)]³4.1868³158/98³1000=﹣1.057³10 ^8 JQ =△H p +△H r +△H s =2.108³10^9 J 夹套传热面积∶A=Q/(K ΔT m t)=(2.108910⨯)/(4800 ⨯1000 ⨯(25-5)⨯0.5)=43.92m3.3偶合釜NH 34OSHNH+SO 3Na→NaO 3SNOHNaO 3S+H 2SO 4p =2477.027 J /mol ²℃萘酚-4-磺酸C p =188.4+44.0+2123.767-14.7 =2341.467 J /mol ²℃酸性红 C p =2³188.4+2³2123.767+44.0+16.8-2³14.7 =4655.734 J /mol ²℃H 2SO 4 C p =114.66J /mol ²℃由于25℃进料,且以25℃为基准,H p1=0H p2=(39.8/354³2477.027+71.1/246³2341.467+507/502³4655.734)³(65-25)=2.263³10E5J△H p =H p2-H p1=2.263³10E5Jq c (重氮化硫酸盐)=109.07³49+127.7-98.0=5374.1 kJ /mol1-萘酚-4-磺酸分子式为C1H7O4SNa n =44 q ө(1-萘酚-4-磺酸)=109.07³44+14.7-98.0=4715.78 kJ /mol酸性红分子式为 C20H12O7S2N2Na n =96 q ө(酸性红B)=109.07³96+14.7+127.7-2³98.0=10417.12 kJ /mol △H r ө=5374.13+4715.78-10417.12=﹣327.21 kJ /mol△H r = 1000³507.8/502³(﹣327.21)=﹣3.310³10^8 J Q =△H r +△H p =﹣3.310³10E8+2.263³10E5=﹣3.308³10^8 J夹套传热面积∶A =Q/(K ΔT m t)=(-3.308³810)/(5500³1000³(15-70) ³3)=0.22m3.4 热量衡算数据汇总表四、反应器设计4.1 反应釜釜体设计及选型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空间和反应条件的装置,称为反映设备或反应器。

许多化工过程,都是在对原料进行若干物理处理后,再按照一定要求进行化学反应以得到最终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