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词过关试题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词赏析学习讲座教案

古诗词赏析学习讲座教案

古诗词赏析学习讲座教案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其中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艺术表达。

本讲座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词,提高其赏析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学习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的韵律、格律和常用修辞手法;3. 能够正确理解古诗词,领略其中的意境和艺术魅力;4. 提高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能够对古诗词进行深入解读;5. 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能够运用古诗词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起源与发展a. 古诗词的起源和历史发展;b. 区分古代诗和词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a. 诗词的韵律和格律:介绍平仄、押韵等基本概念;b.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等;c. 诗词的常用句式和结构:对仗、对偶等。

3. 古诗词的表达方式a. 描写自然景物:山水、花鸟等;b. 表达内心情感:爱情、离别、思乡等;c. 讴歌英雄壮丽场景:战争、英雄事迹等。

4. 古诗词的赏析与解读a. 选取经典古诗词进行赏析,包括杜甫、李白等名家作品;b. 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形象和主题;c.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词的解读和翻译。

5. 古诗词的创作与分享a. 给学生提供创作的机会,鼓励他们运用古诗词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b. 分享学生创作的古诗词,交流和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亮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概念和认知;2. 实践法:通过赏析和解读经典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妙和深意;3. 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4. 创作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古诗词创作,培养其艺术表达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评价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2. 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古诗词作品,包括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创意;3. 学生考试评价:组织课堂测验,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知识和赏析能力的掌握情况。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第一篇:古诗词复习教案古诗词复习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积累运用,掌握知识。

“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法与能力”的目标。

引导学生在复习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增加积累。

教学目标:1、复习古诗。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和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古诗文,并学会灵活运用古诗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的文化源渊流长,古诗是其中的一座大观园,那一首首古诗就是花园里奇丽的小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观园。

1、先说说你熟悉的诗人有哪些?2、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王维、陆游、王昌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他们的诗篇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派。

于是,人们便送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美称。

3、同学们知道这些称号分别是指哪个诗人吗?诗仙白居易《赠汪伦》诗圣王维《春夜喜雨》诗佛李白《忆江南》诗魔杜甫《游子吟》诗囚孟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知识补充。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他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后来人们就称李白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写诗非常刻苦,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囚——孟郊:孟郊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

诗佛——王维:王维一生信仰佛教,而且在他的诗歌中也透露出浓浓的佛教意味。

二、回顾交流,熟记诗词1、其实 ,我国各个朝代都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词人 ,都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同学们都记住了哪些呢?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组里背背吧。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等体裁,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古诗词的阅读与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审美特征,古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流派。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词教材、参考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教材中的古诗词,了解诗歌手法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流派,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形式和特点,学习《静夜思》、《登鹳雀楼》等简单诗作。

2. 第二课时:讲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习《江雪》、《春晓》等诗作,分析其韵律美。

3. 第三课时:探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学习《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等诗作,体会其意境美。

4. 第四课时:解析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高》等诗作,理解其情感美。

5. 第五课时:介绍古代文学流派,学习《孟子·告子下》、《庄子·逍遥游》等散文作品,了解其思想内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国学诗词考级教案模板范文

国学诗词考级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国学诗词考级课程授课对象:初中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学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诗词考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阅读与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诗词的基础知识掌握。

2. 诗词的阅读与鉴赏。

3. 诗词的背诵与默写。

教学难点:1. 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2. 诗词的背诵与默写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国学诗词考级的相关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国学诗词?学习国学诗词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二、诗词基础知识学习1. 讲解诗词的基本概念,如诗、词、赋等。

2. 介绍诗词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派。

3. 学习诗词的基本格律,如平仄、韵律等。

三、诗词阅读与鉴赏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进行讲解,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

3.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背诵,体会诗词的美感。

四、诗词背诵与默写1. 教授诗词背诵的技巧,如分段背诵、联想背诵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默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诗词考级模拟测试1. 出具模拟考级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2. 学生独立完成测试,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六、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词学习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七、课后作业1. 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

2. 阅读一本国学诗词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

3. 为家人或朋友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并讲解其意境和美感。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诗词掌握程度: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诗词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朗读、背诵和默写表现,评价其诗词鉴赏能力。

4. 学习成果:通过课后作业和读书笔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

初中语文古诗压题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压题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古诗《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3)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运用图像和地图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中的景象。

(3)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宽广的胸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朗读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地图,向学生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登鹳雀楼”,提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期待。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记忆和语感。

3. 词语解析(1)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和词语,如“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2)引导学生通过词语的理解,想象古诗中的景象。

4. 内容理解(1)讲解古诗的内容,解释诗句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的意象和景象,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达的意境。

5. 作者介绍(1)介绍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6.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古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的改写或创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2)进行古诗知识竞赛或表演,增加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高考古诗讲课教案

高考古诗讲课教案

高考古诗讲课教案教案标题:高考古诗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2. 掌握高考古诗题型的答题技巧;3.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古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2. 高考古诗题型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1. 高考古诗题型的答题技巧;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高考的古诗材料;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设备;3. 提前预习相关知识,熟悉高考古诗题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2. 通过展示一幅古代绘画或播放一段古琴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3.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古诗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古诗吗?二、讲解古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15分钟)1. 介绍古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2. 解释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3.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深意;4.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古诗的词句、韵律和意境来鉴赏古诗。

三、讲解高考古诗题型和答题技巧(20分钟)1. 介绍高考古诗题型的种类和要求,如填空、解释句意等;2. 分析高考古诗题的解题技巧,如理解古诗的意境、把握句子的结构等;3. 给学生提供一些高考古诗题的例子,并进行解析和讲解;4. 给学生布置一些高考古诗题的练习,让学生熟悉答题技巧。

四、引导学生进行古诗鉴赏活动(15分钟)1. 提供一首经典的古诗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鉴赏;2.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3. 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鉴赏体会。

五、总结和延伸(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2.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 提供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如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练习和鉴赏等环节,全面提高学生对高考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古诗阅读试讲教案及反思

古诗阅读试讲教案及反思

古诗阅读试讲教案及反思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情感表达。

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静夜思》这首古诗。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讲解,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学习。

讲解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3)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悟。

(4)总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5. 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感悟文。

二、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

通过对古诗《静夜思》的讲解和学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只围绕一首古诗展开。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古诗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古诗的不同魅力。

其次,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在感悟环节,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差,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口头表达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最后,作业布置可以更加灵活多样。

可以让学生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局限于写一篇感悟文,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诵、绘画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不同形式中感受古诗的魅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

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理解。

古诗词教案精选十三篇

古诗词教案精选十三篇

古诗词教案古诗词教案「篇一」《古诗词三首》教案范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身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配乐磁带。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牧童》1、复习《所见》,范读导入: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⑴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一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檄。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⑵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⑶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⑷师配乐范读。

⑸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2、自主合作,探究诗意:⑴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⑵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⑶指名诵读,正音。

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⑸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身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

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3、设身处地,感悟诗情:⑴师:想象一下,假如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⑵生互动交流: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23分)1、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

(5分)(1)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先知。

(4)留连戏()时时舞,自在娇()恰恰啼。

2、在括号里填上植物名(4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3分)(1)举头()日近,回首()云低。

(2)()毛浮()水,()掌拨清波。

(3)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蓝。

4.在括号里填上数字(5分):(1)危楼高()尺,手可摘星辰。

(2)朝辞白帝彩云间,()里江陵()日还。

(3)碧玉妆成()树高,()条垂下绿丝绦。

5、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气象的词(风、雪、霜、雷、云、雾、雨)。

(6分)(1)朝辞白帝彩()间。

(2)北风吹雁()纷纷。

(3)月落乌啼()满天。

(4)斜()细()不须归。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

(6)夜来()声,花落知多少。

二、选择题。

(16分)1、诗人杜甫人称()。

A、诗仙B、诗圣C、诗囚D、诗鬼2、选出李白的作品:()A《咏鹅》B《登鹳雀楼》C《送元二使安西》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的《小池》。

A、杨万里B、苏轼C、贺知章D、陆游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A、春夜景色B、夏夜景色C、秋夜景色D、冬夜景色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赞美()的诗。

A、父爱B、母爱C、师爱D、友情6、唐朝诗人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这句诗中最终是选了()A.推B.敲C.扣D、拉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A、李贺B、李清照C、李商隐D、李白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自唐朝()的《蜂》。

A、李贺B、罗隐C、李商隐D、陆游三.请把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12分)1、野旷天低树苏轼《宿建德江》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饮湖上初晴后雨》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泊船瓜洲》水光潋滟晴方好孟浩然《出塞》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歌颂情谊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蕴含哲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热爱祖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念故乡四、根据句子的意思填写相应的古诗。

(17分)(5+2+2+3+3+2)1、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贴春联等,正如王安石所写的《》:,。

,。

2、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爸爸妈妈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3、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4、当我们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时,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

如,李白送别时写了“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与友人离别之情。

他还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成为借景抒情的名句。

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5、在《登鹳雀楼》、《锄禾》、《望庐山瀑布》这三首诗中,描写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的诗句是。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

6、西湖美景闻名天下,下阵雨时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景色。

北宋诗人苏轼就曾写下诗句“,。

”五、在括号内填上古诗的作者。

(共12分)孟浩然骆宾王白居易杜牧贺知章李白《咏柳》—()《春晓》—()《望庐山瀑布》()《山行》—()《咏鹅》—()《忆江南》—()六、按要求写诗句(各写一句)。

(12分)1、写春景的:2、写夏景的:3、写秋景的:4、写冬景的:5、写长江的:6、写黄河的:七、根据诗句写成语。

(8分)1、花落知多少()2、轻舟已过万重山()3、不识庐山真面目()4、读书破万卷()5、粒粒皆辛苦()6、相逢何必曾相识()7、春蚕到死丝方尽() 8、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名句联句。

1、儿童相见不相识,()。

2、白发三千丈,()。

3、(),早有蜻蜓立上头。

4、(),二月春风似剪刀。

5、接天莲叶无穷碧,()。

6、(),欲饮琵琶马上催。

7、柴门闻犬吠,()。

8、(),天下谁人不识君?9、(),孤帆一片日边来。

10、(),只是近黄昏。

11、昼出耘田夜绩麻,()。

12、野旷天低树,()。

13、(),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日出江花红胜火,()。

15、停车坐爱枫林晚,()。

16、人有悲欢离合,()。

二.按古诗内容填空。

1.在《登鹳鹤楼》、《江上渔者》、《望庐山瀑布》、《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

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2.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王安石)所写的《元日》:的爆竹身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西湖美景闻名天下,下阵雨时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景色。

北宋诗人苏轼就曾写下诗句:()三.请把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野旷天低树苏轼《竹里馆》万里长征人未还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明月来相照王维《宿建德江》桃花潭水深千尺刘禹锡《赠汪伦》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泊船瓜洲》同到牵牛织女家王昌龄《浪淘沙》水光潋滟晴方好孟浩然《出塞》迟日江山雨,春风花草香。

夏季诗仙杜甫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春季诗圣李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冬季诗鬼孟浩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季山水诗人李贺边塞诗人王昌龄四.古往今来,咏月的诗句真是多得数不胜数,有不少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你能根据上下文,写出有关诗句吗?1.(),江枫渔火对愁眠。

2.举头望明月,()。

3.(),人约黄昏后。

4.( ) ,对影成三人。

5秦时明月汉时关,()。

6.( ) ,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出其他的咏月的诗句吗?试试看:1.()2、()五、按要求写诗句。

(各写一句)(20分)(背记)1写春景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2写夏景的: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3写秋景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4写冬景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写梅花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6写兰花的: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7、写竹子的: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

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

”——唐•杜牧《斑竹简簟》10、写爱国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1、写思乡的: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12、写送别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3、写友情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4、写长江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5、写黄河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6、写泰山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写华山的: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

/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韵18、写庐山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9、写黄山的:柔情最是黄山梦,仙客东来自在成20、写边塞风光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六、附加题(如果答完了上面的题,还有时间的话,就请你完成这些练习)(一)古诗百花园:(填花名)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二)古诗七彩园:(填色彩)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

2•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

4•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三)古诗动物园:(填动物)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2•江上往来人,但爱美。

3•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4•两岸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先知。

6•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欲上时。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8•牧童骑,歌声振林樾。

1、积累题。

请将古诗词补充完整。

(10分)①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乐府《长歌行》)②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登鹳鹊楼》)③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宿建德江》)④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⑤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⑥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史弟》)⑦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望天门山》)⑧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⑨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夜喜雨》)⑩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题西林壁》)2、填空。

(7分)①、《草原》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在以前我们还学过它的课文____________。

你还知道他的作品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部即可)②、“唐宋八大家”有: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读书竞赛模拟题一、填空题16分1.填颜色:(1)_________日依山尽,_______河入海流。

(2)日暮_______山远,天寒_______屋贫。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_______桔_______时。

2.填数字:(1)飞流直下_______尺,疑是银河落_______天。

(2)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里江陵_______日还。

(3)碧玉妆成_______树高,_______条垂下绿丝绦。

3.填植物:(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村。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_______少一人。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口_______别样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