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探_吴敬东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指标体系及应用朱明虎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指标体系及应用朱明虎发布时间:2021-10-06T08:25:05.79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8期作者:朱明虎[导读]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国家重点工程通过实施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最大化地实现小流域蓄水保土效应,连续集中治理,各项措施实施的核心和主要依据是对水土保持各项措施按照系统优化的治理目标科学配置,使小流域范围水资源得到科学开发利用,区域生态环境良好。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各个地区的考核目标不同,计分评价前需仔细分析、思考,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等各种方面因素,针对各项指标研究出具体计算方法、综合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
盐城市大丰区四卯酉闸管理所江苏盐城 224100摘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国家重点工程通过实施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最大化地实现小流域蓄水保土效应,连续集中治理,各项措施实施的核心和主要依据是对水土保持各项措施按照系统优化的治理目标科学配置,使小流域范围水资源得到科学开发利用,区域生态环境良好。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各个地区的考核目标不同,计分评价前需仔细分析、思考,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等各种方面因素,针对各项指标研究出具体计算方法、综合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
科学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可为水土保持决策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应用引言在小流域治理中应用水土保持技术,需要先对治理区域展开全面调查,在对当地实际情况充分掌握后,结合相关信息与数据合理制定小流域治理方案,并加强对小流域后期的保护与管理,促使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可以有序推进。
结合文章所列举的小流域治理项目,在应用水土保持技术期间主要关注综合治理,并同步实施工程以及林草等多项措施,在治理期间兼顾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通过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林草覆盖率,减轻沟蚀危害,促进小流域尽早恢复生态平衡。
1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性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土是生命孕育的母体,水土流失断绝了人类繁衍生息的希望,因此,水土流失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制定综合性的治理方案,将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运用到综合治理工作当中,提升质量的效果及工作效率,从根本上改变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状况。
小流域面源污染监测技术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研究
小流域面源污染监测技术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研究摘要: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化肥以及动物粪便的使用非常频繁,农药造成的残留会随着雨水进入地表水及地下水系统中,化肥和动物粪便虽然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但是如果进入地表水系统有可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污染源。
通常这些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呈现出小流域的特点,虽然其单次污染的面积比较小,但污染源分布广泛,整体的影响范围非常大,因而在农业污染治理中必须加强对小流域污染的控制。
关键词:小流域面源污染;监测技术;监测方法引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也给大自然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尤其是水污染问题,近几年愈发严重。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切活动的前提,人们需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小流域的清洁程度,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的治理,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农业发展及水利建设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1 建设思想在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时,要重点注意以下4点思想的转变,保证小流域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工作人员要提高治理小流域的积极性,转变治理思想,扩大建设范围,使小流域治理的措施更加全面,技术水平更高。
不能单纯地从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入手,还要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情况,促进城乡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
2)加强治理管理工作。
我国治理生态小流域的起步较晚,虽然相关部门提出了指导意见,落实到地方时也有相应的标准,但是由于区域之间的环境因素和发展水平都有所差别,不能完全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只能参照相关的成功案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管理人员要加强生态小流域的建设管理,出台管理制度,规范小流域治理过程中的监理工作。
3)改善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在小流域的治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及周边的绿化设施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治理小流域的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4)做好河道和周边区域的治理工作。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探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探刘桂(云南省昭通市环境监测站,657000)【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手法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的设立进行了初步探索,确立了三层指标体系,并简述了各监测指标的监测点位的布设、监测的频次及方法。
第一层为目标层: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第二层为准则层:水土流失常规监测、常规水质监测、河渠生物多样性监测、小流域内水文地貌监测。
第三层为指标层:生态清洁小流域流失面积、pH、COD、总氮、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河流平面形态等40个指标层。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X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9)04-0045-021背景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在相对封闭的小流域内,综合考虑人类社会、自然经济,以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通过源头治理、控制排放统筹生态环境承载力等手段,达到生活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目标[1]。
北京水务局于2003年突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概念,提出“三道防线”的治理模式,采用21项措施保证该模式的实施,该治理模式在实践中也获得了良好效果,如北京市蛇鱼川、鱼子山等的小流域治理[2]。
此后,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模式逐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随着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模式的展开,对该治理模式的效果评价也越发的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从2007年至今,有许多专家学者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进行了评价,分别采用综合指标法、统计及相关性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等数学统计方法,建立了涉及到水、土、人、社会等方面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模型分析、模糊分析、AHP层次分析法、分级评价等方法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效果进行了评价,其中,很少学者关注到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效果评价中,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究,有效、实用的监测指标有助于后续了解小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数据基础,为我国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生态清洁小流域 调研报告
生态清洁小流域调研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案例研究,总结出一套可行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以国内不同地区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涵盖了山地、平原和沿海地区。
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文献研究。
三、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和重要性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保护和修复小型水体流域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污染的影响,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具有以下重要性:1. 生态保护: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缓解水土流失,减少水污染,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水资源管理:通过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3. 气候调节:恢复和保护植被覆盖,改善气候环境,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关键措施1. 湿地修复:通过恢复植被和改善水文条件,提升湿地的水净化和水源涵养能力,构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2. 水土保持:采取防护林、草地和植物固土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和水源供应。
3. 河道治理:对流域内的河道进行整治,修复和规划,增加河道的贮水能力,提高水的自净能力。
4. 农田管理:推广有机农业、精细农业和水资源智能化管理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5. 城市绿化: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城市空间的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能力。
五、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山地小流域的修复该山地小流域之前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问题。
经过相关部门的修复和管理,通过植被恢复、河道治理和土壤改良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土壤和水的流失,提高了水净化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
该流域的水质显著改善,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2. 案例二:某平原小流域的保护该平原小流域面临着城市扩张和农业发展带来的水资源压力和污染问题。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ECOLOGY区域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巴林右旗水土保持工作站 姚玉军摘要:现如今,小流域水土保持已经成为我国重点治理问题。
基于此,文章研究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治理措施,初步阐明小流域水土保持新思路和新理念,为今后在当地和其他地区小流域更深入治理与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3-0156-0001一、生态清洁小流域(一)基本内涵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覆盖生态景观学、自然环境控制学、系统论、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和水土保持等多种学科,可将其内涵概括为: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的条件下,科学规划、综合考虑、协调利用小流域治理措施,由此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水关系协调、生态健康、当地景观与治理措施的协调发展。
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最终实现绿水、青山、人富的治理目标,按照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的相关要求,达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生产集约化、自然环境明显改善、土壤侵蚀有效遏制,使得小流域景观美化、整洁干净、自然和谐、环境宜居,并促进人文环境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
(二)建设内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整治湖库与沟道周边环境、改善居住环境、恢复生态、合理处置垃圾、治理水土流失等,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地合理采取各项措施,并且保证小流域治理措施与周边景观的协调。
(三)小流域特点生态清洁小流域把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环境治理与农村治污融为一体,其高标准治理和高起点规划具有更加新颖的水土保持发展理念,水土保持发展领域及水土流失治理层级得以拓宽、提升,更加全面扎实地治理小流域生态环境。
二、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一)小流域内风、水蚀全年交错进行特别是雨季,一下暴雨,泥水顺着农田和垄沟,直接进入沟道,沟头和沟岸也随之前进和坍塌。
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
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谢 磊1 ,武晓峰1 ,段淑怀2
( 1. 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2.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北京 100038)
[关键词] 小流域; 生态清洁程度;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北京 [摘 要] 根据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的发展要求和建设实践,按照坡面、沟道和村庄 3 个部分构建了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 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调查和评价方法。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其调查方法已在北京市各区县应用,为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图分类号] S15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 - 0941( 2012) 10 - 0001 - 03
结合北京山区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和各项指标的特征,选取 土壤侵蚀强度等 10 项指标作为关键性指标,将生态清洁小流 域的评价标准列入表 2。此外,由于土壤侵蚀面积比例、梯田完 好比例、绿化美化状况等 3 项指标区域差异较大,无法确定普 遍适用的标准限值,此处仅按辅助性指标进行考虑。
表 2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评价标准
及要求,在渣场弃渣前先修筑拦挡工程; 其次,在弃渣过程中, [3] 赵志进,李桂英. 人工模拟降雨机具和方法的发展研究与
尽量做到分层碾压,边堆弃边碾压,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洒水,以
展望[J]. 中国水土保持,1989( 5) : 30 - 33.
尽可能地保证渣体的紧实度; 再次,可将隧道出渣用于隧洞前 [4] 陈文亮,王占礼. 国内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综述[J]. 水土
( 4) 化肥施用强度。调查统计小流域的主要作物种类,以 及相应的施肥时间、施肥种类、施肥量和施用面积,进而计算得 到折纯后的 化 肥 施 用 强 度,即 将 化 肥 中 的 主 要 养 分 折 算 成 氮 ( N) 、五氧化二磷( P2 O5 ) 和氧化钾( K2 O) 的含量。 2. 2 沟道相关指标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探讨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探讨陈子平,邹战强,曾维权,张练和(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州,510610)摘要: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小流域治理提出的必然要求。
文章根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通过对比分析和比较,建立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原则和方法,为分析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效益;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小流域治理的必然要求,通过逐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人们生活提供清洁水源和良好的人居环境。
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要求达到的效果来看,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行洪安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传统小流域治理的提高和完善,是传统小流域治理外延的拓展、内涵的拓深。
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这一新生事物,它的内涵、治理理念、措施体系、建设标准及建设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等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
本文主要针对指标体系及其评价进行探讨。
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1.1 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体系概念小流域是由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是通过人为措施对这一系统的调整和改良。
建设效益评价则是实现流域科学规划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评价其效益,并且简明直观而又科学地表示出来,对于系统的预测、决策、评价和分析,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长期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人们将流域治理的效益归纳为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方面的效益[1,2],而这几方面的效益往往是由若干个指标来实现。
因此,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指标组成的较为复杂的系统,是反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生态-社会-经济这一复合系统的动态关系,是对这一复合系统的刻画、描述、评价、解析和决策等功能的有机体系。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探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探
吴敬东;叶芝菡;梁延丽;刘大根;陆大明;王雪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次,第一层共包括土壤侵蚀强度、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河流生物完整性指数等17项指标;第二层包括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状况、点源污染状况、河流健康状况;第三层为顶层指标,通过对第一、二层指标进行综合
分析,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建立该指标体系以期能为广泛开展
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能够对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
恢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页数】2页(P8-9)
【作者】吴敬东;叶芝菡;梁延丽;刘大根;陆大明;王雪
【作者单位】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44;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
京,100044;《北京水务》编辑部,北京,100044;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北
京,100038;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北京,100038;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
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2
【相关文献】
1.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及后评价初探 [J], 李双喜;龚旭昇;李中强
2.大伙房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策初探 [J], 韩冰
3.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探 [J], 刘桂
4.生态清洁小流域投资指标测算初探 [J], 孟繁斌;易仲强
5.蛇鱼川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布设研究 [J], 吴敬东;段淑怀;叶芝菡;常国梁;尹玉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河流污染的情况逐渐暴露出来,一些流域内的环境污染情况严重,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本文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简要分析与总结,主要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进行概述,并对综合治理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引言生态清洁小流域就是指对流域范围下水土资源的积极保护,对水土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利用,使流域范围中的沟道保持自然生态状态,实现行洪安全,使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中,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同步发展的小流域。
1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指导思想在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不断完善过程中,需要学习自2003年以来我国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相关会议精神,并充分贯彻我国《水土保持法》,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小流域单元,并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综合治理,确定在综合治理过程中掌握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治理思路,最终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在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不断完善过程中,需要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1]。
并将重点流失区作为治理的重点,将治理与保护工作作为综合治理的重心,在治理中处理好坡面与沟道的关系,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积极合理的调动各方积极性,并强化吸收社会各界的资金参与,使改善生态环境,并提升人民生活质量[2]。
2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主要包括生态自然修复区、综合治理区以及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
2.1 生态自然修复区小流域中存在林地,需要运用一切保护封育方法,需要设置封禁标牌,明确封禁范围。
同时,需要在封禁治理的氛围中设置相关提示标牌,并在治理区范围的入口与出口设置带有警示性质的标牌,使人们清楚封禁的具体范围,让人们掌握与其相关的管理要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为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生态清洁小流域技术规范
DB11/T 548—2008
生态清洁小流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调查、评价、规划、治理、监测和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
DB11/T 548—2008
小流域内农业种植区及人类活动频繁地区,一般为坡中、下部,坡度一般小于25°。 3.5
生态保护区 ecological protection zone 小流域内沟(河)道两侧及水库周边地带。
4 基本规定
4.1 小流域名称与代码 4.1.1 小流域名称与代码应符合 DB11/T 155 的规定。 4.1.2 小流域综合治理需分期实施时,可在小流域内划分亚区,划分与命名应遵照附录 A 的规定。 4.2 建设原则 4.2.1 应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重点,山、水、林、田、 路、村综合治理。 4.2.2 应以小流域内污染总控为原则,综合减污,科学布设流域内污水、垃圾、化肥、农药等各类污 染源防治措施。 4.2.3 应预防保护与综合治理并重,各项防治措施的布局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4.2.4 各项措施应与当地景观相协调,体现人水和谐和生态优先。 4.2.5 应服务于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
5 调查与评价
5.1 调查 5.1.1 一般规定 5.1.1.1 小流域治理前后均应进行调查。 5.1.1.2 实地调查与遥感(RS)、全球定位(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等相结合。 5.1.1.3 调查成果宜采用信息库管理。 5.1.1.4 坡面地块、沟道、村庄和水土保持措施等位置信息应在图上标出,地图比例尺应不低于 1: 10000。 5.1.2 调查单元 5.1.2.1 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调查小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 5.1.2.2 以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在小流域内划分单元,实施详细调查。农林牧等用地以坡面地块为 单元,行洪区以沟道为单元,建设用地以村庄为单元。 5.1.3 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 5.1.3.1 应调查小流域的面积、地理位置、岩石、土壤、水文、气象、植被、土地利用等基本要素。 填写附录 B 表 B.1。 5.1.3.2 应调查小流域的人口、劳动力、农村各业总产值、年人均劳动所得等情况。填写附录 B 表 B.2。 5.1.4 坡面 5.1.4.1 以地块为单元进行调查。每一地块内的地貌部位、土地利用情况及岩石、土壤、坡度、植被、 土壤侵蚀状况等应基本相同,地块面积一般不宜超过 0.5km2。绘制小流域地块分布图。 5.1.4.2 应调查地块的地貌、坡度、坡长、土壤类型、土层厚度、砾石覆盖度、土地利用方式、植被、 土壤侵蚀强度、现有水利设施和水保措施、化肥农药施用情况等。填写附录 B 表 B.3。 5.1.4.3 地块划分、编号及坡面调查方法参见附录 C。 5.1.4.4 每个地块单元的土壤侵蚀强度,宜采用附录 C 中 C.4 方法计算。 5.1.5 沟道 5.1.5.1 应对流域面积大于 0.05km2 的主沟道、各级子沟道进行调查。绘制小流域沟道分布图。 5.1.5.2 调查每一个沟道的汇流面积、沟长、沟宽、纵坡等基本特征和沟道形态、岸坡结构、滩地土 地利用、植被特征等项目,同时调查沟道人工改造和污水垃圾等情况,调查有水主沟道典型断面的水质 水量。填写附录 B 表 B.4 和表 B.5。 5.1.5.3 沟道调查方法参见附录 D。 5.1.6 村庄 5.1.6.1 应以自然村为单元进行调查,填写附录 B 表 B.6 至表 B.8。 5.1.6.2 调查项目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小流域生态清洁评价分级标准研究
小流域生态清洁评价分级标准研究张磊;郑委;谢颂华;莫明浩【摘要】为了建立一套科学易行的小流域生态清洁整体性评价标准,给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本文综合考虑土壤状况、生态系统、水环境、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提出了小流域生态清洁的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并以江西省赣县枧田小流域为例进行应用.评价结果基本符合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14个关键指标能够反映小流域生态清洁的整体状况,评价方法科学可行,枧田小流域生态清洁指数为7.82,评价分级为"一般",接近"清洁".【期刊名称】《江西水利科技》【年(卷),期】2017(043)005【总页数】6页(P342-347)【关键词】小流域治理;生态清洁评价;层次分析法;分级标准【作者】张磊;郑委;谢颂华;莫明浩【作者单位】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项目来源:江西省水利厅重大课题项目(KT201310).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水质污染、水土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环境健康的需要。
生态清洁小流域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目标,是其深化与提升。
因此,流域生态清洁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小流域生态清洁整体性评价标准,为探索小流域生态清洁治理技术体系和治理模式、更好地开展流域生态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基本实现流域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它以流域内的水源、土地、生物等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调整人为活动为重点,抓住“生态”和“清洁”两个核心要素,建立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互动机制。
铜川市生态清洁小流域评定标准及评定说明
铜川市生态清洁小流域评定标准及评定说明一、评定标准铜川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布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三道防线”,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形成的防治体系完善、人居环境优美、运行管理规范、防治效益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小流域。
其评定标准分为监测类指标和评估类指标两类:1.监测类指标评定标准:(1)水土流失治理度大于等于70%;(2)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比例大于等于70%;(3)土壤侵蚀强度达到轻度以下;(4)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5)农药种类和使用量符合有关规定;(6)开展了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示范、推广或应用;(7)工业废水达标排放达到100%;(8)养殖污水处理率达到90%;(9)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70%以上;(10)小流域出口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水或所处水源保护地等级标准。
2.评估类指标评定标准:(1)小流域所在的当地政府,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按照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方案等,明确防治目标,落实任务和资金;(2)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协作、广大群众参与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机制;(3)当地群众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要求迫切,参与积极性高;(4)以多种形式营造出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氛围;(5)开展了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质等监测;(6)建立起良性运行的工程管护机制,管护主体明确,管护标准清晰,管护责任落实;有持续、稳定的工程运行与维护经费投入。
档案资料完整齐全;(7)小流域内村容村貌和居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居民人均收入稳定增加;(8)注重水土保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先进的科技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防治措施经得起暴雨洪水考验。
(铜川市生态清洁小流域评定计分表见附表1)二、评定说明1生态清洁小流域评定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管理、综合治理、防治效果和各类型特色指标等四部分。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1背景为推动新农村在四川省范围的进一步推进,省委省政府、省环保厅拟选择3个典型区、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并以此推进全省范围内的农村生态环境整治。
而四川省是水资源大省,全省范围内相当数量的乡镇分布在一定的小流域范围内,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将在四川省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中起到关键性支撑作用。
目前,我国尚没有制定系统的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方法导则和技术指南,导致了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工作的不规范,降低了评估结论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基于此,四川省省委省政府、省环保厅以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为带动,拟选择5个典型小流域作为重点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提出一套具有较强系统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技术指南,为全国范围内的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2评估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为导向,将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
宏观层面,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特点,以水域、水陆交错带和陆地的区域分类作为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工作的基础与核心;中观层面,基于区域分类,以乡镇行政边界为依据进一步划分评估控制单元,并识别相应的敏感点;微观层面,分别确定三类区域生态环境所对应的评估指标,并以此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和定量化评估方法,从而将三个层面的评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最终在水生生态环境评估、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评估以及陆地生态环境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整个小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
3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区域划分四川省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从顶层设计上探索采用“四个层级”的模式,即:“流域整体-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控制单元-生态环境敏感点”。
全流域即把整个小流域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生态环境功能区,是将整个小流域划分为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包括:水域生态环境功能区、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功能区、涵养带生态环境功能区、农田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控制单元则是结合乡镇的行政边界,确定每一个功能区中的重点控制空间范围和主要控制因素的评估单元;生态环境敏感点的划分将进一步通过确定控制单元中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空间位置点与问题性质,为防治对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浅析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docx
浅析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1背景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在相对封闭的小流域内,综合考虑人类社会、自然经济,以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通过源头治理、控制排放统筹生态环境承载力等手段,达到生活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目标[1]。
北京水务局于2003年突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概念,提出“三道防线”的治理模式,采用21项措施保证该模式的实施,该治理模式在实践中也获得了良好效果,如北京市蛇鱼川、鱼子山等的小流域治理[2]。
此后,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模式逐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随着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模式的展开,对该治理模式的效果评价也越发的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从2007年至今,有许多专家学者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进行了评价,分别采用综合指标法、统计及相关性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等数学统计方法,建立了涉及到水、土、人、社会等方面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模型分析、模糊分析、AHP层次分析法、分级评价等方法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效果进行了评价,其中,很少学者关注到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效果评价中,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究,有效、实用的监测指标有助于后续了解小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数据基础,为我国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2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2.1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的目标是减少水土流失的面积,增强小流域生态承载力,恢复河流地形地貌,因此综合考虑前人评价指标的选取状况,依据相关标准、准则,参照监测实施的难易程度以及工程量,采用综合指标法,对差异性不大的指标进行合并、取舍,建立以下以改善小流域综合环境状况为目标的水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第一层为目标层: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第二层为准则层:水土流失常规监测、常规水质监测(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企业排污)、河渠生物多样性监测、小流域内水文地貌监测。
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北京生态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北运河流域为例
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北京生态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北运河流域为例杨进怀;吴敬东;叶芝菡;宿敏;常国梁;金桂琴【摘要】北运河流域是北京市地跨区县多、环境问题复杂的大流域.本研究从流域实际特点出发,基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念与方法,总结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区的4类13项治理技术,形成北运河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体系.该研究是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由山区走向平原、从郊区走向城市的又一尝试,十分有利于推动北运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4页(P9-12)【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北运河流域;生态治理【作者】杨进怀;吴敬东;叶芝菡;宿敏;常国梁;金桂琴【作者单位】北京市水务局,100038,北京;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100048,北京;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100048,北京;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100048,北京;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100048,北京;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100048,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X171.4一、北运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基本情况1.基本情况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市境内燕山南麓,自北向南流至通州牛牧屯出北京界,于天津市入海河,全长238km,流域总面积6 166km2,其中北京市境内面积4 247km2。
北京市境内北运河流域,一级至五级支流110条,总长1 562km。
其中一级支流2条,河道长度138km;二级支流25条,河道长度609km;三级支流56条,河道长度588km;四级支流23条,河道长度195km;五级支流4条,河道长度32km。
北运河流域面积涉及东城、西城、昌平、海淀、朝阳、顺义、通州、石景山、丰台、大兴、门头沟、延庆和怀柔等13个区县,承担着全市81%以上的人口、80%的经济总量和中心城区90%的排水任务,是北京市人口最集中、产业最聚集、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流域。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动态监测方法述评
2020年11月第42卷第6期地下水Ground waterNov. ,2020Vol.42 NO.6D01:10. 19807/ki.D X S.2020 -06 - 109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动态监测方法述评郭红梅(陕西庄森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100)[摘要]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生态系统良 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动态监测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保质保量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在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与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传统小流域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动态监测的基本内容,然后回顾了动态监测手段的发展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并揮:讨了人工方法、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和G I S等技术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最后,提出了小流域治理动态监测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小流域;动态监测;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中图分类号]SI5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 - 1184(2020)06 -0297 -02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河道出口为界限,其汇水面积不 超过50 k m2,并且相对独立和封闭的集水区,一般是在2、3 级支流以下。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自 然因子、经济因子和社会因子等n’2]。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在传统治理的基础上,使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状态,人类干扰 对流域的干扰在承载能力范围内,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协调 发展t3]。
国外小流域治理(又称山区流域治理)是指河流发 源的山区面积较小的流域治理,美国小流域治理起源于水土保持运动,而欧洲始于荒山废地的整治[4]。
我国小流域治理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广度和深度的研究内容均超出国外,并达到较高水平[5]。
由于小流域治理的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在不同的阶段,治理效果不同。
生态清洁小流域 动植物监督要点
生态清洁小流域动植物监督要点
监督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动植物主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1. 物种多样性监测:关注小流域中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情况,记录并监测各类动植物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包括记录不同动植物的数量、种类以及栖息地状况等,以便评估小流域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2. 环境污染监测:关注小流域的水、土壤和空气等环境中是否存在污染物质。
监测水体的水质,检测有无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存在,同时还需要检测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以及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等。
3. 栖息地监测:关注小流域中不同动植物的栖息地状况,如湿地、森林、草原等。
监测栖息地的退化情况,包括生境面积的减少、生境质量的下降等,以及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情况。
4. 禁猎和捕捞监管:严格禁止非法捕猎和捕捞活动,监督小流域中的狩猎、捕捞等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
定期巡查和检查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采、交易等活动是否合法、合规,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保护措施的执行监督:监督小流域仿生态清洁技术的应用情况,定期检查和评估相关工程和设施的质量和效果。
确保各项保护措施和政策的有效执行,如禁止乱倒垃圾、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
通过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动植物监督,可以及时了解生态系统的状况和演变趋势,为相关决策和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流域生态系统调查技术指标体系研究
流域生态系统调查技术指标体系研究欧英娟;陈杰;洪鸿加;彭晓春;吴彦瑜【摘要】流域生态健康研究是目前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主要通过对流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指标的调查及评价指数来反映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因此,在总结欧美发达国家流域生态系统调查技术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目前流域调查技术现状以及流域水环境管理需求,构建流域生态系统调查技术指标体系,为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调查评估、识别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方法.【期刊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卷),期】2017(042)004【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流域生态系统;调查;指标体系【作者】欧英娟;陈杰;洪鸿加;彭晓春;吴彦瑜【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000;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广东肇庆 526020;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000;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州 510000;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1流域指是以河流为中心、被分水岭所包围的、具有明确边界范围的区域。
流域生态系统是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要纽带,密切链接特定区域水循环、土地覆被、生态系统等系统的综合生态地域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也是最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环境变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演变不仅与大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关,更受到人为因子的干扰。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排放强度的不断增大,多数流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时空格局人为改变、水体污染、物种多样性降低和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而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调查和评价是进行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和保证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
20世纪90年代,陆续有多个国家开展了河流健康调查与评价研究计划。
为了调查和评价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美国于1990年启动了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计划[1];澳大利亚和南非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开展了国际河流健康调查监测与评价计划[2,3]。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和评价指标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和评价指标附件2: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和评价指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工程建设应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整合水利、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力量~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为切入点~以农村水系、河岸整治为重点~通过山、水、田、林、路合理配置~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等有机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人水和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建设内容(一)工程建设1、坡地治理工程。
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排水渠、蓄水塘坝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生物缓冲带。
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发挥梯地、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
2、生态修复工程。
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封育保护~加强林草植被保护~防止人为破坏。
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3、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采取护岸、绿化等措施~对小流域内河岸进行综合整治~维系河流良好生态系统。
禁止河道采沙~加强河道管理及其维护。
防止污水和垃圾进入河道~确保河道清洁。
4、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搞好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实行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实现生活垃圾集中管理、生态污水初步处理后排放。
人畜禽粪便应因地制宜推广沼气池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居民比较集中和有条件的地区~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5、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推广绿色、无公害技术~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料~采用生物方法及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
6、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在河道周边或重要水库库区一重山及环库区周边设置植物缓冲带~种植具有生态净化能力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7、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监测。
治理前、治理中及治理完成后~均应对小流域水质水量和水土保持效益实施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齐实,莫建玲.流域景观的类型及其规划与设计[J].中国水土保持,2001(12):1516.[3]毕小刚,段淑怀.北京市从小流域治理走向小流域管理的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07(1):1011.[4]王伦辉,薛志飞.关于京郊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7(5):202203.[5]陈明曦,陈芳清,刘德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河道生态岸堤构建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8891.[作者简介]杨坤(1977-),男,陕西汉中市人,工程师,硕士,从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与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
[收稿日期]2007-08-09(责任编辑赵文礼)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探吴敬东1,叶芝菡1,梁延丽2,刘大根3,陆大明3,王雪1(1.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44;2.《北京水务》编辑部,北京100044;3.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北京100038)[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北京[摘要]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次,第一层共包括土壤侵蚀强度、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河流生物完整性指数等17项指标;第二层包括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状况、点源污染状况、河流健康状况;第三层为顶层指标,通过对第一、二层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建立该指标体系以期能为广泛开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能够对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S1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941(2007)09-0008-021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背景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首都北京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带来的严重困难与严峻挑战。
一方面,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严重不足,加上1999年以来的连续8年干旱,使水资源紧缺形势有增无减。
另一方面,工矿企业污水,城镇、村庄污水、垃圾,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等对水体的污染也较严重,全市年污水排放量13亿m3,有3.4亿m3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流入河道造成水污染,加剧了北京市水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
山区是北京市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保护地。
《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山区为生态涵养发展区,这一功能定位,为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北京水务工作者转变传统小流域治理观念,与时俱进,提出按照/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0的治理思路。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调整人的活动为重点,/点(村庄)、线[河(沟)道]、面(水土流失、面源污染)0结合,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采取工程、生物、管理等综合措施,从山顶到河谷形成/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0三道防线,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清洁小流域建设。
按照这一思路和理念,在山区小流域内,采取封禁、拦护、梯田、树盘、水保林、节水灌溉、谷坊、挡土墙、护坡、排水工程、垃圾处置、污水处理、村庄美化、农路、防护坝、河(库)滨带、湿地保护与恢复等21项措施,对污水、垃圾、厕所、环境、河道等进行5同步治理,使小流域基本达到恢复生态、涵养水源,人水和谐、保护水源,河库健康、净化水质的目的。
2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研究的必要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小流域综合治理监测主要侧重于对小流域地质、气象、土壤、植物、农业、林业、水利变化监测[1],监测内容主要包括:①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如降雨、水文、地形地貌、植被状况等;②水土流失状况,如土壤侵蚀强度、面蚀、沟蚀、滑坡、泥石流等;③水土流失灾害,如河库泥沙淤积、洪旱灾害、生境退化等;④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如保水保土效益、增产增收效益、缓洪拦沙效益等。
这些监测指标,满足了当时生产实践的需要,也促进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也越来越大,传统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内容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特别是建设生态清#8#中国水土保持S W CC2007年第9期洁小流域的需要。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新的监测手段与方法的不断涌现,使我们能不断增加小流域监测评价内容,探知小流域微观领域环境状况。
水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监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研究,目的是为了筛选出能反映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状态,代表性好,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指标,从而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状态和变化规律,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及其效果评估,为北京市水源保护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撑。
3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3.1 监测指标体系的构成根据能反映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状态、代表性好、实用及操作性强的指标选择原则,采用综合指标法[2],按3个层次构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
第一层共包括土壤侵蚀强度、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河流生物完整性指数等17项指标;第二层包括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状况、点源污染状况、河流健康状况;第三层为顶层指标,通过对第一、二层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标体系基本框架见图1。
图1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3.2 主要监测指标分析3.2.1 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状况(1)土壤侵蚀强度。
土壤侵蚀强度指小流域单位面积的年土壤侵蚀量。
(2)化肥施用强度。
化肥施用强度指1年内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施用量。
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折纯量是指将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量进行折算后的数量。
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
(3)农药施用情况。
包括农地、果园等施用农药的种类、强度和方法等。
3.2.2 点源污染状况(1)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
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指村庄处理的生活污水量占应处理生活污水总量的比例。
以下条件的村户或单位应对其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①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村或行政村,常年居住人口超过100人;②开展民俗旅游的村庄或散户;③宾馆、饭店、度假村等餐饮住宿服务场所。
(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指卫生厕所数量占农村厕所总数量的比例。
卫生厕所指基于村庄具体情况建设的三格化粪池式、沼气式、双瓮漏斗式、密闭发酵式等预防污染、卫生的厕所,也包括管网完善的具有给水和排水设施的水冲式厕所。
3.2.3 河流健康状况(1)小流域出口地表水环境质量。
小流域出口地表水环境质量是评价小流域出水水质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监测。
目前在北京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中选取的指标主要有水温、p H 值、DO 、B OD 5、COD M n 、NH 3N 、TN 、TP 、含沙量和流量等。
(2)沟道横向拦挡建筑物密度。
沟道横向拦挡建筑物密度指主沟道内单位长度建设永久性不透水拦水建筑物的数量。
沟道横向拦挡建筑物的密度要求每10k m 不应超过3道,若主沟道不足10k m,按以下要求评价:①主沟道长小于5k m,拦挡建筑物不应超过1道;②主沟道长在5~10k m 之间的,拦挡建筑物不应超过2道。
(3)河岸带植被覆盖率。
河岸带植被覆盖率是指河岸、河滨带乔灌草面积占河岸带总面积的比例,此指标是评价小流域河流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3]。
(4)河流生物完整性指数。
K arr [4]提出的基于河流鱼类物种丰富度、指示种类别、营养类型、鱼类数量等12项指标的生物完整性指数(Index of B i o log ical Integr ity ,IBI),是当前广泛使用的河流健康状况评价方法之一。
4 结 语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思路、新理念、新实践,目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无论是在理论、技术还是实践上都不是很成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研究。
监测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有效性、提高小流域恢复质量是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外尚无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标准,我们在吸收传统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与水环境、水生态技术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一套有待完善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希冀该指标体系能为广泛开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能够对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1]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指标体系[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2]边博,程小娟.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J].环境保护,2006(4).[3]赵彦伟,杨志峰.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J].水科学进展,2005(3).[4]K arr J R.A ssess m ent o f biotic integ rity usi ng fish comm un iti es[J].F i sher i es ,1981(6).[作者简介]吴敬东(1974-),男,贵州毕节市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水资源与水土保持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7-08-10(责任编辑 孙占锋)#9# 吴敬东等: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探S O I L AND WATERCONS ERVATI ON I N CH I NANo.9(306)2007AbstractsM on itoring I ndex Syste m ofW a ter Env ironm ent of E co l o g ic and C lean-Type Sm allW atersheds……………W U J i ng-dong1,YE Zh-i han1,L I ANG Y an-li2,et al.(1.Be iji ng H ydrauli c R esea rch Instit ute,Be iji ng100044,Ch i na;2./Be iji ng W ater A ffairs0Edito rial D epart m ent,Be iji ng100044,Chi na)(8)It establi shes Be iji ng eco l og ic and clean-t ype s m a llw ate rsheds mon it o ri ng i ndex syste m by tak i ng an eco l og ic and clean-type s m a llw ate r-s hed as an ob ject of study.T he sy stem inc l udes3com ponents:co m ponent1inc l udes all tog ether17i ndex es of i ntensity of so il erosion,li v-i ng se w ag e treat m ent of v ill ages and i nteg rity o f river b i ota;component2i ncludes status of so il and w ater l oss and area-source po ll ution,sta-t us of po i nt-source po ll u tion and stat us o f r i vers.health;co m ponent3is t he top i ndex f o r eva l uati ng the status of w ater eco l og ic env iron m ent qua lity o f an eco l og ic and clean-t ype s m allw atershed t hrough an i ntegrated ana l ys i s o f t he i ndexes o f co m ponents1and2.It hopes tha t the establi shed syste m can prov i de basic data and dec isi on-m aki ng basis f o r w ide l y deve loped the building of eco l og i c and clean-type s m a llw ate r-s heds and play a certa i n gu i d i ng functi on fo r pro tecti on and rehab ilitati on of s m a ll w atershed eco syste m.K ey W ords:eco log i c and c l ean-type s m a ll wa tershed;w ater eco log i c env iron m ent;m on itor i ng;i ndex;Be iji ng………So il and W ater L oss and Non-Poi n t Pollut i on of H ill ed A rea of Be iji n g DUAN Shu-hua i1,LU B i ng-jun1,WANG X iao-y an2(1.Be iji ng G eneralW ork i ng S tati on of So il andW a ter Conserva tion,Be iji ng100038,Ch i na;2.C ap ital N or m a lU n i versity,Be iji ng100037,Ch i na)(10)It ana l y zes t he re lati onshi p bet ween non-po i nt po ll uti on and so il and w ate r loss of moun tainous area by usi ng the observed data of sl ope runo ff plots of moun tainous area in B eiji ng and sho w s t hat so il and w ater l oss i s t he carrier o f non-po i nt po ll u ti on and the m a i n channel of wa-ter po lluti on,affecti ng the l oss of non-po i nt po ll uti on po ll u tants and the m ain factor o f so il and water l o ss are identica l and the amoun t o f po-l l u tant lost i s i ncreased a l ong w it h the i ncrease o f so il and w ater l oss.A t present,Be ijing M un i c i pa lity has ach i eved t he transforma ti on o f the integ ra ted treat m ent strategy from taki ng term i na l treat m ent as the m ai n to tak i ng t he source contro l as the ma i n.T he bu ildi ng o f eco log i c and clean-t ype s m allw atershed w ill take t he preventi on and contro l o f so il and w ater l o ss and area-source po ll uti on as t he target.T he t hree li nes o f defence of/eco log i c rehabilita ti on,ecolog i c trea t m ent and ecolog i c pro tecti on0built i n s m a llw ate rsheds has ach ieved rem arkab l e benefits on the aspec t of w ater source protection.K ey W ords:non-po i nt poll uti on;so il and w ate r loss;carr i er;w ay;i n teg ra ted preventi on and contro;l Be iji ngO p ti m izi ng L and U se A llocation and Bu il d i ng E col ogic and C lean-T ype SmallW atershed s…………………………………………………………………………………………………ZHAO Y e,SUN L e,i L I W u-yan,et al.(Env iron m en t Co lleg e o f B eiji ng N or m a lU n i versity,Be iji ng100875,Ch i na)(14) Building eco l og ic and clean-t ype s m a llw ate rsheds proceed i ng from beg inn i ng w ith opti m ized l and use a llocati on is o f an i m po rtant way to protect reg iona lw ater and l and resources and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deter i oration of ecolog i c env iron m en t.The pape r discusses t he necess i ty and feasi b ility o f eco l og ic rehabilita tion to be conducted i n the upper stream,eco log ic treat m ent i n t he m i dd le reaches and opti m i zing l and use all ocation and ecolog i c pro tecti on i n the l ow er reaches and;puts fo r w ard a new i dea o f i m prov i ng the eco l og ic co m pensation w it h i n t he river basi n based on the interre lati on estab lished be t w een/three li nes of defence0of s m a llw ate rsheds and reg iona lw ater and land resources and fro m ang les o f the present status o f land use and spa ti a l d ifference o f soc i a l deve l op m en t of s m a ll wa tersheds.K ey W ords:l and use a ll o ca ti on;so il and w ater conse rvation;eco log ic and c l ean-type s m a ll wa tershed;Be iji ngPresent Status Survey of E cologic and C lean-Typ e Sma llW atersheds Based on O b ject-O riented I mage C lassificati on T echn i que …………LU Da-m i ng1,FAN Ji an-you2(1.Be iji ng G eneralW ork i ng S tati on of So il andW a ter Conserva tion,Be iji ng100038,Ch i na;2.Pear lR i ve rW a ter R esources Comm issi on,G uangzhou,G uangdong510611,Ch i na)(23)It conducts the backg round da ta survey of so il and w ater conse rvation status of ecolog i c and clean-t ype s ma ll wa ters heds by try i ng to ut-i li ze the ex isted high reso l u tion aer ial photos,us i ng the techniques of ob j ect-o rien ted-based i m ag e class ificati on and G IS and comb i n i ng w ith the presen t eco log ic and c l ean-type s m a ll wa tersheds bu il d i ng deve l oped i n Be iji ng.T hus,it prov i des basic data and scien tific basi s f o r the building o f basic da ta bank of eco l og ic and clean-type s m allw atersheds and the p l ann i ng and layout o f trea t m en tm easures.T he applied ex-amp l e show s t hat bo t h the m ethod and technique o f t he present sta t us survey are feasi b l e.It can not on l y i ncrease t he ob jecti v ity and accuracy o f t he survey,but a l so greatly i ncrease the wo rking effi c i ency.T herefore,it is a se l ectable w ay for t he survey of eco log i c and c l ean-type s m all w atersheds in the f u t ure.K ey W ords:eco log i c and c l ean-type s m a ll wa tershed;present sta t us survey;h i gh reso l uti on i m ag e;object-or i ented i m age c l assifi ca 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