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主要建设内容

合集下载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ECOLOGY区域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巴林右旗水土保持工作站 姚玉军摘要:现如今,小流域水土保持已经成为我国重点治理问题。

基于此,文章研究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治理措施,初步阐明小流域水土保持新思路和新理念,为今后在当地和其他地区小流域更深入治理与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3-0156-0001一、生态清洁小流域(一)基本内涵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覆盖生态景观学、自然环境控制学、系统论、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和水土保持等多种学科,可将其内涵概括为: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的条件下,科学规划、综合考虑、协调利用小流域治理措施,由此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水关系协调、生态健康、当地景观与治理措施的协调发展。

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最终实现绿水、青山、人富的治理目标,按照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的相关要求,达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生产集约化、自然环境明显改善、土壤侵蚀有效遏制,使得小流域景观美化、整洁干净、自然和谐、环境宜居,并促进人文环境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

(二)建设内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整治湖库与沟道周边环境、改善居住环境、恢复生态、合理处置垃圾、治理水土流失等,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地合理采取各项措施,并且保证小流域治理措施与周边景观的协调。

(三)小流域特点生态清洁小流域把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环境治理与农村治污融为一体,其高标准治理和高起点规划具有更加新颖的水土保持发展理念,水土保持发展领域及水土流失治理层级得以拓宽、提升,更加全面扎实地治理小流域生态环境。

二、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一)小流域内风、水蚀全年交错进行特别是雨季,一下暴雨,泥水顺着农田和垄沟,直接进入沟道,沟头和沟岸也随之前进和坍塌。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面源污染是指雨水径流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水体的过程。

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田农药、农业养殖废弃物、城市道路和建筑工地等,对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环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面源污染防治。

二、工作原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主要通过构建生态工程系统来实现。

该系统包括生态河道、湿地、生物滤池等组成部分。

生态河道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湿地可以吸附和降解污染物;生物滤池则通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初步调研:对目标小流域进行综合调查,了解污染源的分布和数量。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包括工程设计和植被配置等。

3. 工程建设: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工程建设,包括生态河道、湿地和生物滤池等的建设。

4. 植被配置: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配置,以提高系统的净化效果。

5. 运营管理:定期对生态工程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

四、适用范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适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小流域,特别是农田和城市建设集中的区域。

五、创新要点1. 生态工程系统的构建:通过构建生态河道、湿地和生物滤池等组成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工程系统,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2. 植被配置的优化: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配置,提高植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能力。

3. 运营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机制,定期对生态工程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

六、预期效果1. 减少面源污染物的输入:通过生态工程系统的构建和植被配置的优化,减少面源污染物的输入,改善水质环境。

2. 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生态河道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少污染物的滞留时间。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附件2: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地方和农民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与其它措施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坚持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的方法,用好“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建设内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

工程建设应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建立面源污染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等管理制度,加强相关监测评价等。

(一)工程建设1、小流域治理工程。

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水窖、水塘和坡面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河)生物缓冲带。

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发挥梯地、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和降解面源污染的作用。

2、生态修复工程。

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加强林草植被保护,防止人为破坏。

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3、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编制河道整治规划,采取清淤、护岸、筑堰和绿化等措施,对小流域内河道进行综合整治。

封河育草,维系河流良好生态系统。

禁止河道采沙,加强河道管理及其维护。

防止污水和垃圾进入河道,确保河道清洁和优美环境。

4、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搞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议书

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议书

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小流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城市小流域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排水系统、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这些污染物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排放,进入小流域,对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开展对于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小流域水质:通过治理项目,减少城市小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提高水质,改善水环境。

2.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治理项目,保护小流域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3.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治理项目,提高城市小流域的环境质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项目内容1. 水污染源头治理:对城市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放口、农业面源污染等进行综合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水体修复与保护:对小流域内的河流、湖泊等水体进行修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生态建设与保护:在小流域内进行植被恢复、湿地修复等生态工程,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4. 宣传教育与管理: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小流域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四、项目实施1. 确定治理范围:根据小流域的实际情况,确定治理的范围和重点治理区域。

2. 制定治理方案:结合小流域的特点和水污染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明确工程措施和技术路线。

3. 确定投资规模:根据治理方案,确定项目的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制定资金使用计划。

4. 实施工程建设:按照治理方案,实施水污染源头治理、水体修复与保护、生态建设与保护等工程建设。

5. 宣传教育与管理: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小流域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五、项目效益1. 改善水环境质量:经过治理项目,小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水质达到或超过相关水质标准。

2. 保护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有利于保护小流域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XXXXX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XXXXX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前言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与当地景观相协调,基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通过有效保护使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实现山青、水秀、人富。

水土流失作为面源污染物传输的载体,是造成水库及河流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

为保护水资源,保障饮水安全,探索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防治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的通知》(办水保〔2006〕145号)文件精神,拟在XX市XX大河小流域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

大河小流域位于XX市XXXX镇,流域幅员面积29.79km2,水土流失面积14.97km2,占幅员面积的50.3%,距XX市区47km。

项目区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以制度建设和监测为重点,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切入点,在项目区开展六项工程建设: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和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通过六项工程建设把大河小流域建设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在XX市水利局的领导下,XX市水务局组织XX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XX分站工程技术人员,对大河小流域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现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参阅XX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年报统计资料、土壤普查、国土详查、综合农业区划、XX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等大量科技成果,通过典型调查,确定在项目区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和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设计出各项治理措施,并建立数据库,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完成了《XX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大河小流域实施方案》。

方案综合分析了流域及沿河周边产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查清了水质恶化的规律,确定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了防治目标,合理布局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各项工程建设,制定了实施步骤,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治理大河小流域水土流失,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方案水土保持是指保持水体和土壤的质量和稳定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小流域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单位,对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实施,可以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同时也能维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原则1.目标:根据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实施。

2.原则: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二、水土保持工作内容1.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措施,提高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防治土壤侵蚀。

2.河道整治:对小流域内的河道进行整治,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提高河道的净化能力。

3.塑造小流域景观:通过景观设计和整理,打造美丽的小流域景观,提升小流域的生态环境。

4.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小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减少对小流域的冲击。

5.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工作的质量。

6.加强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三、实施步骤1.制定规划:对小流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制定详细的水土保持规划,明确目标和工作内容。

3.组织实施:成立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协调,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实施。

4.实施措施:按照规划确定的工作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植被恢复、河道整治、景观塑造等工作。

5.监测评估:定期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6.宣传普及: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水土保持知识,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实施。

2.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工作的法律体系。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城市周边的小流域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系统功能,必须制定明确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一、保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首要目标。

小流域是水资源的重要集水区,保护小流域的水资源对维护城市供水安全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因此,建设目标应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水源地污染,提高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提高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重要基础。

小流域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应重点保护和恢复其中的生物多样性。

建设目标应包括保护特有物种和濒危物种,恢复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促进物种繁衍和迁徙。

三、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小流域作为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善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建设目标应包括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建设湿地和人工湿地,提高水质净化效果;改善水循环,增加水源涵养能力;保护和修复自然河道,恢复水流的自然状态。

四、增强社区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需要广泛参与社区居民和各利益相关方。

社区居民是小流域的直接受益者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他们的参与和支持至关重要。

建设目标应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建立有效的社区组织和管理机制,促进居民参与决策和管理;鼓励社区居民开展环保志愿活动,共同参与小流域的生态修复和保护。

五、加强监测和评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建设成效,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目标应包括建立小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定期监测水质、植被覆盖、物种多样性等指标;开展生态效益评估,评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建设措施和目标,优化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效果。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说白了就是让我们的小河流域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健康。

那么,这个导则里面都有哪些内容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小河流域范围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使得水质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生态系统得到保护的一种区域。

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玩的“绿色家园”,只不过这个“家园”可比我们小时候的大多了。

那么,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里面都有哪些内容呢?其实,导则里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规划与设计:这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基础。

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这个方案要考虑到小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重要基础。

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提高水质;加强对河道的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对农业用水的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

3. 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需要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湿地建设等手段,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还要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4. 环境监测与管理:为了确保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效果,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环境监测和管理。

这包括定期对水质、土壤、空气质量等进行检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等。

5. 社会参与与宣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我们要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还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合作,形成合力推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6. 经济与政策支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小流域指的是地表水流域面积小于1000km2的河网面积。

小流域位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之间,具有控制水土流失,减轻洪水灾害、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等功能,是我国区域水循环及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环节。

为更好地保护小流域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根据政府相关部门关于小流域保护的方针,提出建设小流域的技术导则。

一、综合考虑小流域的实际环境特征,分析水资源环境效益和潜在影响,确定小流域护河技术对象,并分析变化趋势。

确定护河技术模式,明确技术实施内容及科技要求。

二、根据小流域地质、地貌、水源及水量状况、溪流特征、环境水质及生态体系,科学预测护河技术实施效果。

结合护河技术方案,制定最佳发展和管理技术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和技术措施,确定具体的实施时间和考核指标。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评估分析方案,识别实施护河技术的收益和综合效益,明确计划评估的内容,形成可量化的定量分析。

四、积极开展各类小流域实施技术的试验性研究,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减少灾害出现,改善小流域及水资源环境。

五、强化环境治理和监督检查,分析总结小流域技术实施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技术实施中以及实现护河效益中所存在的问题。

六、完善小流域管理与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合理完善的护河技术规范,实施护河服务。

同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护河制度,全面正规检查,有效控制小流域护河技术效果,及时修正实施不到位的护河技术。

七、宣传教育活动,向投资者、社会、技术实施者介绍小流域护河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不断加强护河技术的科学性。

以上是小流域护河技术导则的概述,它旨在更有效地保护小流域水土资源,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经济效益,实现小流域的持续发展目标。

大河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大河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批准:蒋勇核定:王香智审核:曾垂华陈永报告编写:陈超参加设计人员:曾垂华、陈永、陈超、陈黎亚、周波、唐波、宋朝忠、孔维飞、周航、前言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与当地景观相协调,基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通过有效保护使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实现山青、水秀、人富。

水土流失作为面源污染物传输的载体,是造成水库及河流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

为保护水资源,保障饮水安全,探索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防治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的通知》(办水保〔2006〕145号)文件精神,拟在重庆市永川大河小流域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

大河小流域位于重庆市永川朱沱镇,流域幅员面积29.79km2,水土流失面积14.97km2,占幅员面积的50.3%,距永川市区47km。

项目区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以制度建设和监测为重点,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切入点,在项目区开展六项工程建设: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和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通过六项工程建设把大河小流域建设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在重庆市水利局的领导下,永川市水务局组织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永川分站工程技术人员,对大河小流域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现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参阅永川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年报统计资料、土壤普查、国土详查、综合农业区划、永川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等大量科技成果,通过典型调查,确定在项目区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和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设计出各项治理措施,并建立数据库,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完成了《重庆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大河小流域实施方案》。

大河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大河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大河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短缺问题。

为了保护大河和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本工程拟实施大河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

二、工程目标1.实现小流域水环境的清洁化,提高水质标准;2.保护大河和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用水量的增长。

三、工程内容1.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小流域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包括水质监测站点的设置、监测指标的确定、监测频次的安排等。

同时,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2.水环境治理工程:通过河道整治、生态湿地建设、工业和农业废水处理等手段,改善小流域的水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耕地保护和综合利用。

3.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小流域居民、企事业单位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通过发放补贴、优惠政策等手段,激励各方积极参与,推动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4.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利用意识。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宣传片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强化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四、工程实施步骤1.制定实施计划: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工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时间。

2.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拨款、企事业单位投资和社会资金支持等方式,筹措工程实施所需资金。

3.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工程项目组,负责工程实施的统筹和协调工作。

同时,设立专门的技术指导组,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

4.实施工程:根据实施计划,有序推进工程实施的各项任务。

重点包括建立监测体系、进行水环境治理工程、开展生态补偿机制和宣传教育活动等。

5.监测评估与调整:定期对工程实施效果进行监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目标。

五、工程效益1.小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生态清洁型示范小流域培训讲稿

生态清洁型示范小流域培训讲稿

二、相关概念
2、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指的是在降雨径 流的淋溶和冲刷作用下,大气、地表、地下的污染物进 入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等水体而造成的水体污染。

非点源污染——农业污染
面源污染——点与面的对应
线源污染——石油管道
水体——各种类型的水体
污染程度——水体分类
一致性、整体性、不能两张皮
五、防治方略
非点源污染防治 以小流域为单元,针对非点源污染发生的 实际状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在治理布局上,科学合理配置措施,通过布 设工程、植物等措施,既减少径流、滞留径 流,又有效地拦蓄、吸收、降解径流过程中 携带的污染物,因地制宜地处理好径流的拦、 蓄、排、灌之间的关系,形成全流域整体的 径流聚散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非点源污染 源的有效控制。
2006年北京市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水新思路: 传统水利—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北京市地方标准 水利部关于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的通知(2006 年12月30日)陕西省:冯家山水库、桃曲坡水库 2007年9月,全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现场会在北京顺义召开。 2009年10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现场会在浙 江省永康市召开。 先进地区:北京顺义、浙江永康、安吉经验、福建邵武 《村镇建设中污水处理设施的选择》 《面源污染危及流域水资源》 《汉江中上游遭遇水污染威胁 防污治污亟待提速》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无公害农业 ;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等;
方法2.宣传教育 方法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生活、生产习
七、规划编制
㈠规划编制原则:
根据当前水土保持的发展趋势,立足我省实际情况,生态 清洁型小流域规划的原则是: ①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的原则。 ②坚持与新农村建设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③坚持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相结合的原则。 ④坚持与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的原则。 ⑤坚持与生态旅游业有机结合的原则。 ⑥坚持软硬结合的原则。 ⑦坚持与其他行业力量相结合的原则。 ⑧坚持与非点源污染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⑨坚持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相结合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五)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五)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业结构改革成为必然选择。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就是在产业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实现小流域的清洁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理1.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污染源的数量,降低面源污染的发生。

2. 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产业活动的监管和控制,确保产业活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3. 提升治理技术: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如生态修复、湿地建设、植被覆盖等,有效减少面源污染物的产生和迁移。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制定规划:根据小流域的特点和面源污染的情况,制定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

2.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引导和支持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产业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产业活动的监管和控制,确保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4. 提升治理技术: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如生态修复、湿地建设、植被覆盖等,减少面源污染物的产生和迁移。

5. 监测评估: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四、适用范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适用于各类小流域,特别是受面源污染严重影响的小流域。

五、创新要点1. 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引导和支持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产业等,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 环境管理加强: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产业活动的监管和控制,确保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3. 治理技术提升: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如生态修复、湿地建设、植被覆盖等,减少面源污染物的产生和迁移。

六、预期效果1. 减少面源污染物的排放和迁移,改善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方案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方案
3、部门联动。由北京市水务部门负责制定专业规划,加强行业监管。与市规委、市路政局、首发公司、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农业局等部门建立工作协作机制,为从源头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4、社会参与。通过实施香山公园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灵溪水土保持户外教室,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推动社会各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2、生态治理防线
(1)节。以发展节水型产业为重点,建设基本农田,发展节水灌溉,营造水土保持林。修建透水型谷坊、塘坝等,减少耗水,增加水库蓄水。完成农业高效节水工程30万亩,建成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万余处。
(2)治。以综合治理为重点,将农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要求开发建设项目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以水源地为重点,改造26000多个农厕,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39处,日处理能力1530吨,有效防治了农村污水造成的水源污染;积极推动垃圾定点分类堆放,定时清理,建设垃圾处理设施92处,并建立农村垃圾的"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管理机制,解决了水源地4万户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3、北京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为水源地保护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考察组建议将北京建设清洁型小流域的经验在海河流域的其它地区加以推广,全面建设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潘家口水库、黄壁庄水库等水库上游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议水利部将北京列为经济发达地区和重要水源地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地区,象抓张掖节水型社会那样,从理论、技术、组织等方面做具体指导,总结出东部发达地区水土保持新路子。
考察组对北京市建设清洁型小流域的时代背景及成功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提炼。
一、北京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背景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端,全市总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0418平方公里。2004年全市GDP总量6060亿元,人均GDP 4970美元,已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 现有农业人口300万人,城市人口1100万人。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仅为1.57%,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8.43%,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北京逐渐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时期。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小流域是指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其面积相对较小,水量较少,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

为了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工作,包括水质改善、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

水质改善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重点之一。

小流域的水质直接关系到河流的健康与生存环境的质量。

为了改善水质,需要对水源进行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可以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降低其对河流的污染程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植物的引入,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净化水质,提高水质的清洁度。

生态修复也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重要内容。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小流域的生态系统往往出现破坏和失衡的情况。

为了实现生态修复,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例如,可以进行湿地的修复和恢复,恢复湿地的自然功能,提高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同时,可以进行植被的恢复,通过植被的引入,提高小流域的植被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土壤修复,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环境保护是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

环境保护包括对空气、土壤、水体等各个环境要素的保护。

在小流域建设中,可以通过建设环境监测系统,对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

同时,可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要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小流域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小流域建设工作。

企业应加强环境管理,减少对小流域的污染。

社会公众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小流域建设中来。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从水质改善、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工作。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小流域的生态清洁,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二)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二)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源污染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

面源污染主要指由农业、畜牧业、农村生活污水、农田灌溉和非点源排放等引起的污染。

面源污染的治理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二、工作原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整合各种资源,采取综合措施,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具体原理包括:1. 构建生态系统: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措施,构建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 控制面源污染:通过合理的农田管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等手段,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3. 强化管理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制定规划:根据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的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

2. 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金和金融支持等方式,筹措资金,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生态系统恢复: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手段,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4. 面源污染治理:采取农田管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等措施,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5. 强化管理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适用范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小流域,特别是农业发达地区和水资源紧缺地区。

五、创新要点1. 综合治理:通过综合治理手段,整合各种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2. 生态系统恢复: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措施,构建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 农业管理创新:采取农田管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等创新手段,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六、预期效果1. 提高水环境质量:通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减少面源污染,提高水环境质量。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具有一定面积的区域,其中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及人文社会等方面都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从而使得整个流域呈现出清洁、健康、可持续的状态。

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基础,它包括了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

这些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自然要素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改善措施,确保流域的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

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核心,它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在生态清洁小流域中,需要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手段,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减少污染和破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人文社会
人文社会是生态清洁小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类在流域内的生产生活、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方面。

在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人文社会因素,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推广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促进绿色发展等手段,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同时推动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清洁小流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及人文社会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主要建设内容
1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概念及内涵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统一规划,
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与当地景观相
协调,基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通过有
效保护使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实现山青、水秀、人富。

在规划上,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小流域为单元,将其作为
一个“社会- 经济- 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 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 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
条件。

在实施上,建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互动机制,按照“统
一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和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水土保持防线的思路进行建设。

在效果上,流域内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对自然
的改造和扰动限制在能为生态系统所承受、吸收、降解和恢复
的范围内。

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生态系统良性循
环。

2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目标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5 %以上,林草保存面积占宜
林宜草面积的70 %以上,2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小流域内平均土壤侵蚀量控制在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

全面实行封禁,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有
完备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得到实施。

小流域内旅游点、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养殖场、集中村落
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治理率达到80 %以上,污水回用率
达到90 %以上。

固体废弃物集中堆放,定期清理和处理。

小流
域出口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以上。

流域内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种植业,农业生产90 %以
上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农田和果园平均化肥纯量施用强度
低于100 kg/ hm2 ,农药使用强度低于3 kg/ hm2 ,不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秸秆综合利用率90 %以
上;农用薄膜回收率90 %以上。

小流域总体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

3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重点
3. 1 库(河) 滨带建设
库(河) 滨带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富营养化物质
净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流域径流在进入水库之前所携带
的营养物质有一个不断地削减和增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库(河) 滨带不仅是入库营养物质必经之地,也是系统物质运动
十分强烈的地段,并在入库营养物质的增减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库(河) 滨带建设以营造水源保护林、种植灌草和水生植物
为主,构筑林草生物缓冲带。

3. 2 乡村生活污水处理
在小流域治理中,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系统,解决
小型分散点源污染问题。

目前采用的技术方式主要有:智能化
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Compact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2 tem ,简称CWT) 、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2Reactor , 简称MBR) 和高效节能型生物通道污水处理技术等。

3. 3 生活垃圾处理
小流域内生活垃圾主要包括游客垃圾、居民垃圾、饭店生
活垃圾等,具有分散、随意堆放并倾倒河道和沟道等特点。


源保护区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建设简易垃圾储运站(非江
河、渠道和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 ,定期清运的办法。

也可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垃圾填埋场,但垃圾填埋场应相对
远离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填埋场基础必须具有基底防渗系统,
以防止渗沥液渗漏到地下或地表水体中,造成污染。

填埋场在达到卫生填埋要求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适宜
生长的植物种类,进行覆土绿化,改善环境。

3. 4 农田面源污染控制
一方面通过扶唇垒、建设护地坝,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改善
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因土壤流失而造成的面源污染;另一
方面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控制农用化学品,推广病虫害的综合
防治措施和生物物理防治技术,鼓励农家肥和畜禽粪便的资源__化利用,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绿色产业。

3. 5 地埂生物化
对梯田地埂采取生物措施覆盖,即在土埂上适当栽植灌
草,保护并促进地埂灌草植被恢复,对于石坎梯田,在其底部栽植藤本植物。

目标是基本实现地埂的生物化,增加工程的保水保土效果、经济收入并营造良好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