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小流域提纲

合集下载

小流域实施方案提纲

小流域实施方案提纲

小流域实施方案提纲一、背景介绍。

小流域是指集水面积较小、水系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单一的流域。

在我国,小流域面积占总流域面积的比例很大,但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因此,制定小流域实施方案,对于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意义。

1. 目标,制定小流域实施方案,实现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意义,保护小流域生态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内容。

1. 调查评估,对小流域的地形、水文地质、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情况进行调查评估,为制定实施方案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生态修复,针对小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案,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生态景观规划等措施。

3. 水资源保护,制定小流域水资源保护方案,包括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规划等内容。

4. 农村环境整治,针对小流域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制定农村环境整治方案,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措施。

5. 社会宣传教育,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居民参与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四、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政策支持。

2. 资金投入,增加对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3. 技术支持,加强对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实施方案的技术支持力度。

4. 组织协调,建立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各方合作,形成合力。

五、实施方案的预期效果。

1. 小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 农村环境得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3.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六、总结。

小流域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才能实现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建议书编写提纲

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建议书编写提纲

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建议书编写提纲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2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3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3.1 编制依据1.3.2 编制原则1.3.3 编制指导思想1.3.4 研究范围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5 主要研究结论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流域概况2.2 某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范围2.3 xx流域各个镇区概况2.3.1 xx镇2.3.2 xx镇2.3.3 xx工业园区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1保护安县境内小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2.4.2 保护流域内地下水资源,改善农业水资源利用的需要2.4.3完善安县周边乡镇基础设施,改善安县投资环境的需要第三章总体方案论证3.1 采用的规范、标准3.2 设计原则3.3 污水量预测3.3.1 污水水量预测3.3.2 污水处理规模确定3.4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的确定3.4.1 设计进水水质3.4.2 设计出水水质3.5 xx流域排水系统方案论证3.5.1 排水体制的选择3.5.2 排水系统布置论证3.6 xx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3.6.1 厂址选择原则3.6.2 污水处理厂址3.7 xx污水处理工艺选择论证3.7.1 污水处理程度确定3.7.2 污水水质特点及技术分析3.7.3 常用污水二级处理工艺介绍3.7.4 经济技术参数比较(规模10000m3/d) 3.8 污水消毒工艺选择论证3.9 污泥处理及处置方案选择论证3.10 臭气处理方案选择论证第四章排水管网工程方案4.1 管道布置原则4.2 排水管材4.2.1 概述4.2.2 常用排水管材介绍4.2.3 管材的比选4.3 设计水量4.4 管网布置方案4.5 管道附属设施第五章项目工程方案5.1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及进出水水质5.1.1 工程设计规模5.1.2 污水处理厂设计水质参数5.1.3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5.2 构筑物设计5.2.1 预处理系统5.2.2 二级生化系统(PASG生化池)5.2.3 后处理系统5.2.4 辅助用房5.3 主要建、构筑物及设备一览表5.4 总平面布置及竖向设计5.4.1 厂区总平面布置5.4.2 厂区道路标高与竖向设计5.4.3 厂区绿化设计第六章污水厂辅助专业设计6.1 建筑与结构设计6.1.1 建筑设计6.1.2 结构设计6.2 电气及自控6.2.1 供电设计6.2.2 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的设计6.2.3仪表设计6.3 给水排水6.3.1 污水处理厂给水6.3.2 污水处理厂排水6.4 通风与消防6.4.1 通风6.4.2 消防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7.1 编制依据及标准7.2 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7.2.1 主要污染源7.2.2 主要污染物7.3 环境监测体制7.4 环境管理机构和定员第8章劳动安全卫生8.1 编制依据8.2 设计中采取的劳动保护和卫生防卫措施8.3 电气安全设计8.4 预期效果第九章节能及节能措施9.1 编制依据9.2 节能措施9.3 效益评估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10.1 组织机构10.2 劳动定员10.3 员工培训规划建议10.4 管理措施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11.1 建设期11.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第十二章项目招标方案12.1 招标方案编制依据12.2 招标基本情况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3.1 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13.2 工程投资估算13.3 资金筹措第十四章财务评价及经济分析14.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14.1.1 财务评价依据14.1.2 财务价格14.1.3 计算期与生产负荷14.1.4 财务折现率设定14.2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14.2.1 生产成本14.2.2 营业收入14.2.3 利润总额14.2.4 现金流量预测14.3 财务评价14.3.1 盈利能力评价14.4 不确定性分析14.4.1 敏感性分析14.4.2 盈亏平衡点分析14.5 财务分析结论14.6 综合评价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及控制15.1 工程风险15.1.1 厂区供电系统出现故障15.1.2 厂内设备、系统故障15.1.3 人为操作失误15.1.4 洪水15.2 其它风险分析及防范、降低风险的措施15.2.1 政策风险15.2.2 金融风险15.2.3 政治风险15.2.4 资金风险第十六章结论及建议16.1 结论16.2 建议。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面源污染是指雨水径流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水体的过程。

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田农药、农业养殖废弃物、城市道路和建筑工地等,对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环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面源污染防治。

二、工作原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主要通过构建生态工程系统来实现。

该系统包括生态河道、湿地、生物滤池等组成部分。

生态河道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湿地可以吸附和降解污染物;生物滤池则通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初步调研:对目标小流域进行综合调查,了解污染源的分布和数量。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包括工程设计和植被配置等。

3. 工程建设: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工程建设,包括生态河道、湿地和生物滤池等的建设。

4. 植被配置: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配置,以提高系统的净化效果。

5. 运营管理:定期对生态工程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

四、适用范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适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小流域,特别是农田和城市建设集中的区域。

五、创新要点1. 生态工程系统的构建:通过构建生态河道、湿地和生物滤池等组成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工程系统,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2. 植被配置的优化: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配置,提高植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能力。

3. 运营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机制,定期对生态工程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

六、预期效果1. 减少面源污染物的输入:通过生态工程系统的构建和植被配置的优化,减少面源污染物的输入,改善水质环境。

2. 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生态河道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少污染物的滞留时间。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说白了就是让我们的小河流域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健康。

那么,这个导则里面都有哪些内容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小河流域范围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使得水质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生态系统得到保护的一种区域。

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玩的“绿色家园”,只不过这个“家园”可比我们小时候的大多了。

那么,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里面都有哪些内容呢?其实,导则里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规划与设计:这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基础。

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这个方案要考虑到小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重要基础。

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提高水质;加强对河道的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对农业用水的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

3. 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需要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湿地建设等手段,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还要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4. 环境监测与管理:为了确保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效果,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环境监测和管理。

这包括定期对水质、土壤、空气质量等进行检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等。

5. 社会参与与宣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我们要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还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合作,形成合力推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6. 经济与政策支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北京 生态清洁小流域 实施方案

北京 生态清洁小流域 实施方案

北京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城市发展快速的大都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水资源,北京市制定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建设一批高效的生态清洁小流域,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要求对北京市的小流域进行科学规划。

通过对小流域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小流域的边界和范围。

同时,要考虑到小流域内的居民分布、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案。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要求加强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

在小流域内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相应的标准。

同时,要加强小流域内水体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水体污染问题,确保水环境的质量。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要求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景观建设。

在小流域内,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同时,要在小流域内建设生态景观,增加绿地和湿地的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教育讲座,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共同参与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来。

北京市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而制定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希望能够建设出一批高效的生态清洁小流域,为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而奋斗!。

生态清洁小流域提纲(2020年整理).pdf

生态清洁小流域提纲(2020年整理).pdf

综合说明1 简述项目区地理位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过程。

2 简述项目区的定位(是否在水源保护区?在哪级水源保护区?应承担什么样的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功能?),项目区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及存在问题。

3 简述项目区三道防线划分思路。

4 简述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工程规模和投资。

5 简述组织实施安排。

综合评价结论。

1 小流域基本概况1.1 小流域的定位1.1.1简述小流域所在位置(包括是否在水源区?在哪级水源区?)、面积。

1.1.2说明小流域承担的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功能(应达到什么样的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目标?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1.2小流域资源环境状况1.2.1小流域的自然条件简述地貌(包括地貌类型及特点)、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表岩性)、土壤、植被状况以及气象状况(包括风、气温等)。

1.2.2小流域的水资源状况简述流域降雨(包括降水特征,年平均、最大、最小降水量)、水文特征、水资源现状(包括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状况。

应进行水资源需求平衡分析,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说明近年来小流域内耗水变化、地下水及地表水水质的变化趋势)。

1.2.3小流域的土地资源状况简述小流域内土地资源现状,并进行土地资源需求平衡分析。

1.3 小流域人口经济社会状况1.3.1简述小流域内行政区划、人口、户数、人均收入等。

1.3.2简述小流域内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所占比重,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找出影响水土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问题。

1.3.3简述小流域内的交通、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2 小流域存在的问题2.1 污水说明小流域内污水来源、排放、处理情况以及对当地水源及流域下游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

2.2 垃圾说明小流域内垃圾(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养殖业废物)来源、产生、处理情况以及对当地人居环境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

2.3 厕所说明小流域内厕所的数量和形式(是旱厕还是水冲厕所?化粪池的形式等)、厕所污水的排放形式以及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

生态清洁型示范小流域培训讲稿

生态清洁型示范小流域培训讲稿

二、相关概念
2、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指的是在降雨径 流的淋溶和冲刷作用下,大气、地表、地下的污染物进 入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等水体而造成的水体污染。

非点源污染——农业污染
面源污染——点与面的对应
线源污染——石油管道
水体——各种类型的水体
污染程度——水体分类
一致性、整体性、不能两张皮
五、防治方略
非点源污染防治 以小流域为单元,针对非点源污染发生的 实际状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在治理布局上,科学合理配置措施,通过布 设工程、植物等措施,既减少径流、滞留径 流,又有效地拦蓄、吸收、降解径流过程中 携带的污染物,因地制宜地处理好径流的拦、 蓄、排、灌之间的关系,形成全流域整体的 径流聚散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非点源污染 源的有效控制。
2006年北京市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水新思路: 传统水利—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北京市地方标准 水利部关于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的通知(2006 年12月30日)陕西省:冯家山水库、桃曲坡水库 2007年9月,全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现场会在北京顺义召开。 2009年10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现场会在浙 江省永康市召开。 先进地区:北京顺义、浙江永康、安吉经验、福建邵武 《村镇建设中污水处理设施的选择》 《面源污染危及流域水资源》 《汉江中上游遭遇水污染威胁 防污治污亟待提速》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无公害农业 ;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等;
方法2.宣传教育 方法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生活、生产习
七、规划编制
㈠规划编制原则:
根据当前水土保持的发展趋势,立足我省实际情况,生态 清洁型小流域规划的原则是: ①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的原则。 ②坚持与新农村建设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③坚持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相结合的原则。 ④坚持与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的原则。 ⑤坚持与生态旅游业有机结合的原则。 ⑥坚持软硬结合的原则。 ⑦坚持与其他行业力量相结合的原则。 ⑧坚持与非点源污染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⑨坚持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相结合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工业、交通等活动对水土资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小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为制订和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1)探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和原则;(2)系统分析小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为治理工作提供指导;(3)通过实施方案,保护和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维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2.研究意义(1)指导实践,提高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水平;(2)促进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为其他小流域治理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三、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基本要求(1)科学性:方案应从整体考虑小流域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2)实用性: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3)经济性:方案应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治理成本;(4)可持续性:方案应重视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

2.基本原则(1)整体规划原则:包括综合规划、周密调查、重视交叉调整等;(2)生态优先原则:即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前提下,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充分考虑保护环境;(3)因地制宜原则:即按照地域特点和自然环境适宜的技术方案进行治理,具有地域性和可持续性;(4)集约利用原则:即在治理小流域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尽量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四、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的主要内容和步骤1.小流域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数据,对小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为后期制定方案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说明1 简述项目区地理位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过程。

2 简述项目区的定位(是否在水源保护区?在哪级水源保护区?应承担什么样的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功能?),项目区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及存在问题。

3 简述项目区三道防线划分思路。

4 简述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工程规模和投资。

5 简述组织实施安排。

综合评价结论。

1 小流域基本概况1.1 小流域的定位1.1.1简述小流域所在位置(包括是否在水源区?在哪级水源区?)、面积。

1.1.2说明小流域承担的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功能(应达到什么样的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目标?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1.2小流域资源环境状况1.2.1小流域的自然条件简述地貌(包括地貌类型及特点)、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表岩性)、土壤、植被状况以及气象状况(包括风、气温等)。

1.2.2小流域的水资源状况简述流域降雨(包括降水特征,年平均、最大、最小降水量)、水文特征、水资源现状(包括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状况。

应进行水资源需求平衡分析,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说明近年来小流域内耗水变化、地下水及地表水水质的变化趋势)。

1.2.3小流域的土地资源状况简述小流域内土地资源现状,并进行土地资源需求平衡分析。

1.3 小流域人口经济社会状况1.3.1简述小流域内行政区划、人口、户数、人均收入等。

1.3.2简述小流域内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所占比重,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找出影响水土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问题。

1.3.3简述小流域内的交通、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2 小流域存在的问题2.1 污水说明小流域内污水来源、排放、处理情况以及对当地水源及流域下游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

2.2 垃圾说明小流域内垃圾(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养殖业废物)来源、产生、处理情况以及对当地人居环境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

2.3 厕所说明小流域内厕所的数量和形式(是旱厕还是水冲厕所?化粪池的形式等)、厕所污水的排放形式以及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

2.4 河道说明小流域内河(沟)道的采石挖沙情况,垃圾倾倒和未处理污水排入情况,河(沟)道水质污染情况。

2.5 环境说明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程度及流失面积等;农药化肥的使用和面源污染情况。

陡坡开荒、开发建设乱弃、乱倒情况等。

3 任务和规模3.1 建设目标3.1.1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所在区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方面论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1.2指导思想阐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

3.1.3 目标阐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期末和工程全面发挥效益时达到的目标。

3.2功能区划分3.2.1生态修复区(1)位于流域山顶或坡上部,坡度一般大于25度;(2)人类活动较少,没有开发建设及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等人为干扰;3.2.2生态治理区(1)位于坡中、坡下部和坡脚地区,坡度小于25度;(2)村镇建设区、农业生产区、风景旅游区等人类活动频繁区域;(3)废弃矿山等开发建设废弃地以及大面积裸露荒坡。

3.2.3生态保护区(1)位于流域下游沟道及河(湖)道防洪蓝线两侧以及周边地带;(2)一般为河川地、河滩地等滨水区域。

3.3 建设内容和规模3.3.1可行性分析根据水土流失、水污染规律和因害设防的原则,按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功能区分别提出小流域治理措施的配置比选方案。

3.3.2确定治理面积及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规模3.3.2.1生态修复区措施分别说明各种治理措施的数量、位置、建设条件、技术要求。

(1)封禁标牌(2)拦护设施3.3.2.2生态治理区措施(1)水保造林(2)水保种草(3)土地整治(4)节水灌溉(5)挡土墙(6)排水工程(7)村庄美化(8)垃圾处置(9)污水处理(10)农路建设3.3.2.3生态保护区措施(1)防护坝(2)河(库)滨带治理(3)湿地恢复(4)沟道清理4 管理机制4.1小流域管护目标4.1.1生态修复区管理目标达到六不准(不准施用化肥、不准施用农药、不准倾倒垃圾、不准养殖、不准耕种、不准开矿)。

4.1.2生态治理区管理目标(1)新建开发建设项目编制并落实水土保持方案;(2)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3)垃圾定期清运,村庄环境整洁,无乱堆乱放现象;(4)水保设施无人为毁坏,各项工程正常发挥效用。

4.1.3生态保护区管理目标(1)无乱占河(沟)道现象;(2)无乱采砂石现象,无垃圾堆放;(3)无未达标处理的污水排入。

4.2 小流域管理措施4.2.1所管护设施的产权责任主体落实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及其他工程的产权责任主体。

4.2.2小流域管护的组织形式制定乡规民约,依托农民用水者协会和管水员队伍,对小流域进行管护,建立小流域管护制度。

4.2.3小流域管护职责(1)对小流域内违法毁草开荒、破坏植被、违法开垦荒坡地、破坏水土保持设施、向指定存放地以外的地区倾倒废弃砂石、渣土以及尾矿废渣、盗采砂石(挖矿)、不达标排污、乱倒垃圾、将养殖粪污直接排入水体等各种乱采、乱开、乱建、乱排等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2)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管护,安全防盗和故障报修,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制定应急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措施;负责垃圾处置设施的日常管护;负责其他治理工程的维护管理。

(3)登记小流域内化肥、农药年使用量,指导村民按照环保要求使用化肥和农药。

(4)协调上下游乡村履行小流域管护责任,并进行监督。

4.2.4小流域监测(1)阐明小流域监测单位(应具备监测资质);(2)阐述监测内容和监测指标(a)水环境监测:包括小流域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量、污水原水和处理后出水水质(包括COD、BOD、TP、TN等指标)、地表水(河沟道)水质(包括-等COD、BOD、TP、TN、SS、DO等指标)、地下水水质(包括COD、TP、TN、NO3指标)等。

(b)水土资源监测:包括土地恢复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土壤流失量、拦沙量等。

(c)生态环境监测:包括林草覆盖率、化肥农药使用量、物种数量、野生动物数量等。

(d)经济社会状况监测:包括农民年实际收入增加量,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量,农民就业率等。

(3)阐明监测网点的布设和监测方法(a)根据监测内容分别说明小流域监测频次和监测时间(各监测项目至少要求工程建设前和建设期末后各监测一次,水环境监测项目至少汛前、汛期和汛后各监测一次)。

(b)明确监测网点的布设(监测点要求能够全面,且具有代表性)。

(c)明确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应依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执行)。

5 组织实施安排5.1组织管理5.1.1 提出工程建设期管理的组织形式和机构设置的方案5.1.2 提出工程招标方案5.2 施工条件5.2.1 概述施工现场的交通、水电、道路等条件以及气候、农事活动对施工的影响。

5.2.2 说明建筑材料、苗木、种籽等的主要来源。

5.2.3 说明施工人员的技能状况和施工力量。

5.3 施工进度安排6 投资估算6.1编制说明6.1.1工程概况工程所属水系、地点、范围、治理的主要措施和工程量、材料用量、施工总工期、总工时、工程总投资、资金来源和投资比例等。

6.1.2编制依据(1)设计概算编制原则和依据。

(2)人工、主要材料,施工用水、电、燃油、砂石料,苗木、草、种子等预算价格依据。

(3)主要设备价格的计算依据。

(4)费用计算标准及依据。

6.2估算表(1)工程投资总表;(2)分部工程估算表;(3)独立费用计算表;(4)单价汇总表(5)主要材料、苗木、草、种子预算价格汇总表(6)施工机械台班费计算表(7)主要材料量汇总表(8)设备、仪器及工具购置表。

6.3附件(1)单价分析表;(2)水、电、砂石料单价计算书;(3)主要材料、苗木、草(种子)预算价格计算书。

7 效益分析与评价7.1水源保护效益(1)水资源效益:包括节水量,增加农村雨洪利用量,增加中水利用量,增加下游供水量等。

(2)水环境效益:包括新增污水处理能力,新增垃圾消纳能力,新增拦沙能力,减少COD、BOD、TP、TN排放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河(沟)道垃圾量,以及地表水水质改善提高等情况。

7.2土地资源保护效益包括改善恢复土地面积、新增土地面积、土壤侵蚀模数减少量、减少土壤肥力(N、P、K)损失量等。

7.3生态效益包括林草覆盖率增加量,物种增加数量,野生动物数量增加量等。

7.4防灾减灾效益包括防洪能力的提高,减轻山洪灾害,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等。

7.5经济效益包括农民年实际收入增加量,农村集体收入增加量等情况。

7.6 社会效益包括增加农民就业情况,水土资源保护意识提高等。

8 结论综述工程建设、投资估算和效益评价的主要成果,从提高小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水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促进农村产业升级等方面阐述工程的综合评价结论。

目录综合说明 (1)1 小流域基本概况 (2)1.1 小流域的定位 (2)1.2小流域资源环境状况 (2)1.3 小流域人口经济社会状况 (2)2 小流域存在的问题 (3)2.1 污水 (3)2.2 垃圾 (3)2.3 厕所 (3)2.4 河道 (3)2.5 环境 (3)3 任务和规模 (4)3.1 建设目标 (4)3.2功能区划分 (4)3.3 建设内容和规模 (4)4 管理机制 (6)4.1小流域管护目标 (6)4.2 小流域管理措施 (6)5 组织实施安排 (8)5.1组织管理 (8)5.2 施工条件 (8)5.3 施工进度安排 (8)6 投资估算 (9)6.1编制说明 (9)6.2估算表 (9)6.3附件 (9)7 效益分析与评价 (10)7.1水源保护效益 (10)7.2土地资源保护效益 (10)7.3生态效益 (10)7.4防灾减灾效益 (10)7.5经济效益 (10)7.6 社会效益 (10)8 结论 (11)附件:项目区各小流域位置示意图(附图1)ⅩⅩ小流域现状图(地形图上附水土流失及污染现状照片)(附图2)ⅩⅩ小流域治理措施布局图(底图为土地利用现状图,要明确划定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区)(附图3)ⅩⅩ小流域建成后效果图(附图4)ⅩⅩ小流域监测点布置示意图(附图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