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探讨

合集下载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指标体系及应用朱明虎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指标体系及应用朱明虎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指标体系及应用朱明虎发布时间:2021-10-06T08:25:05.79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8期作者:朱明虎[导读]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国家重点工程通过实施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最大化地实现小流域蓄水保土效应,连续集中治理,各项措施实施的核心和主要依据是对水土保持各项措施按照系统优化的治理目标科学配置,使小流域范围水资源得到科学开发利用,区域生态环境良好。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各个地区的考核目标不同,计分评价前需仔细分析、思考,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等各种方面因素,针对各项指标研究出具体计算方法、综合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

盐城市大丰区四卯酉闸管理所江苏盐城 224100摘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国家重点工程通过实施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最大化地实现小流域蓄水保土效应,连续集中治理,各项措施实施的核心和主要依据是对水土保持各项措施按照系统优化的治理目标科学配置,使小流域范围水资源得到科学开发利用,区域生态环境良好。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各个地区的考核目标不同,计分评价前需仔细分析、思考,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等各种方面因素,针对各项指标研究出具体计算方法、综合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

科学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可为水土保持决策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应用引言在小流域治理中应用水土保持技术,需要先对治理区域展开全面调查,在对当地实际情况充分掌握后,结合相关信息与数据合理制定小流域治理方案,并加强对小流域后期的保护与管理,促使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可以有序推进。

结合文章所列举的小流域治理项目,在应用水土保持技术期间主要关注综合治理,并同步实施工程以及林草等多项措施,在治理期间兼顾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通过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林草覆盖率,减轻沟蚀危害,促进小流域尽早恢复生态平衡。

1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性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土是生命孕育的母体,水土流失断绝了人类繁衍生息的希望,因此,水土流失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制定综合性的治理方案,将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运用到综合治理工作当中,提升质量的效果及工作效率,从根本上改变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状况。

以管理标准化为笔,在生态清洁小流域书写使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建议及展望!

以管理标准化为笔,在生态清洁小流域书写使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建议及展望!

以管理标准化为笔,在生态清洁小流域书写使命——生态清洁
小流域建设建议及展望!
那山那水 ID:BJshuibao
政务 | 专题 | 交流 | 分享
自水利部在全国启动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起,至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全国取得了长效进展。

各地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结合所在区域发展定位,创新思路,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实践了多种切合实际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

总体来说,最有代表性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有:
在重要水源地保护区,以水源涵养、水质保护为目标的面源污染防治型小流域建设模式;
具有山水、民俗旅游资源优势的地区,以保护原生态和水环境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型小流域建设模式;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的地区,以发展绿色产业为重点的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建设模式;
在山洪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重点的生态安全型小流域建设模式。

这些模式因地制宜,统筹考虑了资源禀赋、产业方向和现实需求,工程设施与产业布局结合紧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效果显著,很好地发挥了保生态、惠民生的示范作用。

目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仍存在发展提升的空间。

作为与水资源保护紧密关联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在现有建设理念和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其工作内涵可进一步向水资源和土壤资源质量的提高和维护方面靠拢,在严格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区分水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展不同治理目标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管理标准化为笔,在生态清洁小流域书写使命,使其成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 SWCC 2012 年第 10 期
·1·
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谢 磊1 ,武晓峰1 ,段淑怀2
( 1. 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2.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北京 100038)
[关键词] 小流域; 生态清洁程度;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北京 [摘 要] 根据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的发展要求和建设实践,按照坡面、沟道和村庄 3 个部分构建了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 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调查和评价方法。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其调查方法已在北京市各区县应用,为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图分类号] S15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 - 0941( 2012) 10 - 0001 - 03
结合北京山区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和各项指标的特征,选取 土壤侵蚀强度等 10 项指标作为关键性指标,将生态清洁小流 域的评价标准列入表 2。此外,由于土壤侵蚀面积比例、梯田完 好比例、绿化美化状况等 3 项指标区域差异较大,无法确定普 遍适用的标准限值,此处仅按辅助性指标进行考虑。
表 2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评价标准
及要求,在渣场弃渣前先修筑拦挡工程; 其次,在弃渣过程中, [3] 赵志进,李桂英. 人工模拟降雨机具和方法的发展研究与
尽量做到分层碾压,边堆弃边碾压,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洒水,以
展望[J]. 中国水土保持,1989( 5) : 30 - 33.
尽可能地保证渣体的紧实度; 再次,可将隧道出渣用于隧洞前 [4] 陈文亮,王占礼. 国内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综述[J]. 水土
( 4) 化肥施用强度。调查统计小流域的主要作物种类,以 及相应的施肥时间、施肥种类、施肥量和施用面积,进而计算得 到折纯后的 化 肥 施 用 强 度,即 将 化 肥 中 的 主 要 养 分 折 算 成 氮 ( N) 、五氧化二磷( P2 O5 ) 和氧化钾( K2 O) 的含量。 2. 2 沟道相关指标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探讨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探讨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探讨陈子平,邹战强,曾维权,张练和(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州,510610)摘要: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小流域治理提出的必然要求。

文章根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通过对比分析和比较,建立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原则和方法,为分析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效益;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小流域治理的必然要求,通过逐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人们生活提供清洁水源和良好的人居环境。

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要求达到的效果来看,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行洪安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传统小流域治理的提高和完善,是传统小流域治理外延的拓展、内涵的拓深。

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这一新生事物,它的内涵、治理理念、措施体系、建设标准及建设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等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

本文主要针对指标体系及其评价进行探讨。

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1.1 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体系概念小流域是由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是通过人为措施对这一系统的调整和改良。

建设效益评价则是实现流域科学规划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评价其效益,并且简明直观而又科学地表示出来,对于系统的预测、决策、评价和分析,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长期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人们将流域治理的效益归纳为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方面的效益[1,2],而这几方面的效益往往是由若干个指标来实现。

因此,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指标组成的较为复杂的系统,是反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生态-社会-经济这一复合系统的动态关系,是对这一复合系统的刻画、描述、评价、解析和决策等功能的有机体系。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指通过综合利用生态学、水文学、土壤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采取工程控制、生态修复、土壤改良等措施,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保护水土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重点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对策。

一、加强水土资源保护1. 构建生态保护区:在小流域上游设置生态保护区,禁止砍伐、放牧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护植被和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2. 禁止违法用地行为:加强对小流域的土地使用监管,禁止违法开发和占用农田的行为,保护农业生产基地和水土资源。

3. 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精细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体质量。

二、改善水土环境质量1. 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模式,通过种植绿色作物、养殖有机畜禽等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土环境质量。

2. 加强水体净化工程建设:在小流域设置湿地、沉淀池等,对农田、河流进行污水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3. 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在小流域建设防护林、梯田等工程,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率,保护土壤资源。

三、促进生态修复1. 进行植被恢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持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2. 实施湿地和河岸带修复:对小流域湿地和河岸带进行修复,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提高水域生态质量。

3. 推动土壤改良工作:采取有机肥料、石灰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四、加强综合管理1. 建立健全小流域管理机制:建立小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加强对小流域水土资源的监测、评估和规划,强化管理和协调。

2.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知识宣传、培训和示范活动,提高农民和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强与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

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

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小流域治理中,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建立和应用,对于实现小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铁冲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效果分析与评价

铁冲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效果分析与评价

铁冲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效果分析与评价崔吉林1 陈丽2(1.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云南昆明650224 2.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昆明650228)摘要铁冲小流域属松华坝水库水源区,作为昆明市的重点饮用水源,生态涵养和水源保护成为水源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通过对铁冲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比治理前降低了75.10t/km2.a,森林覆盖率增加1.02%,流域出口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Ⅱ类水标准,农村生活污水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质;监测分析[中图分类号]X832 X8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651(2014)02-0039-06水土保持工作的突出特点和传统优势就是实施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在传统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水质保护、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改善人居环境等效益目标[1]。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现阶段全面解决小流域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2],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已成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3]。

水土保持监测是对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一个考证,同时对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发展和环境保护也起到促进和参考的作用[4]。

昆明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5],松华坝水库作为昆明市的重点饮用水源,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水源区污水直排河道,农药化肥使用量过大,大量生活垃圾堆放在入库河道或沟道附近,对松华坝水库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生态涵养和水源保护成为水源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通过对铁冲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水土保持监测,为研究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变化、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同时为探索和完善云南省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纳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存在乡村生产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分布分散难以集中处理,乡村垃圾、农户有机肥污染大,治污工程管护力度不足,水源区开发建设污染源尚存等问题,及坡面水土流失数量大、强度高,农业生产污染量大,现有治理投资标准偏低等制约因素。

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提出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垃圾规范处理,加强工程管护,提高预防监督力度等对策和建议。

标签:生态环境;清洁;流域;水源保护;防治对策引言水土流失是当今世人关注、国人担忧的一个热点问题。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1996年就提出“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这表明水土流失对中国生态环境危害的严重性,以及治理水土流失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突出“生态”与“清洁”两大特点,以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以面源污染控制、水源与水环境保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人居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等为切入点,全面实现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与发展的目标,防治思路更加切合当前实际,防护体系更加完善,防治措施更加丰富,治理成效更加明显。

1、纳贺小流域基本情况纳贺小流域位于普洱市思茅区思茅镇三家村村委会境内,小流域出口即为纳贺水库大坝,流域属纳贺水库径流区,行政隶属思茅镇管辖。

纳贺小流域北至普洱隧道,西至大柳叶树箐,南至麻栗坪山,东至团山,昆磨高速自西南向东北横穿项目区。

距离村委会所在地10km,距镇政府所在地15km,距普洱市主城区8km,已建设有道路相连通;流域土地总面积827.03公顷,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62.31公顷。

小流域内土地总面积827.03 hm2,其中耕地63.61hm2,包括水田、梯坪地、坡耕地;林地616.38 hm2,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经果林72.43 hm2,草地6.10 hm2,非生产用地38.43 hm2,水域30.08 h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探讨陈子平,邹战强,曾维权,张练和(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州,510610)摘要: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小流域治理提出的必然要求。

文章根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通过对比分析和比较,建立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原则和方法,为分析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效益;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小流域治理的必然要求,通过逐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人们生活提供清洁水源和良好的人居环境。

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要求达到的效果来看,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行洪安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传统小流域治理的提高和完善,是传统小流域治理外延的拓展、内涵的拓深。

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这一新生事物,它的内涵、治理理念、措施体系、建设标准及建设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等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

本文主要针对指标体系及其评价进行探讨。

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1.1 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体系概念小流域是由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是通过人为措施对这一系统的调整和改良。

建设效益评价则是实现流域科学规划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评价其效益,并且简明直观而又科学地表示出来,对于系统的预测、决策、评价和分析,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长期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人们将流域治理的效益归纳为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方面的效益[1,2],而这几方面的效益往往是由若干个指标来实现。

因此,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指标组成的较为复杂的系统,是反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生态-社会-经济这一复合系统的动态关系,是对这一复合系统的刻画、描述、评价、解析和决策等功能的有机体系。

1.2 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理念是最近几年才提出,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普遍认同,全国各地也相继开展了试点建设。

目前,关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没见报道、仍处于探索阶段。

但是,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指标体系,国内外相关研究者曾用不同的方法,在各自的领域提出了一定数量的评价指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指标体系[3-8]。

在此基础上,力求提出反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生态-社会-经济这一动态关系的指标体系。

1.3 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体系基本原则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应能作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调整生产布局、强化环境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依据,使多种目标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达到高度统一。

因此,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客观性。

指标必须客观存在,符合流域实际情况,避免受人为严重影响。

②科学性。

选择的指标有一定的代表性,指标基本上能反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内涵和目标的实现程度。

③独立性。

单个指标反映流域的某一侧面,指标之间应尽力不相互重叠,不存在运算或因果关系。

④可量化性。

指标可以用数量表达,每一项具体数值同反映的效益内容相一致。

⑤可操作性。

指标必需的资料容易取得、必需的计算方法容易操作;避免计算复杂、采集困难的指标。

⑥适应性。

指标在用于评价建设效益时应有可比较性,不能受事物以外的因素影响。

⑦系统性。

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应能够反映和测度评价的主要特征和状况。

⑧层次性。

指标体系应根据评价对象和内容分出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将指标体系分类,这样可使指标结构清晰,便于应用。

1.4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是反映实际存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概念和具体的数值,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体现了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质和量的两方面统一。

根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在参考国家标准[1]和上述一些学者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的评价指标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典型试点建设评价指标的频率统计及对比分析[9,10],提出了既反映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效益,也反映其循环、清洁、高效、持续基本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生态-社会-经济这三方面的和谐统一。

提出的指标体系内容如下:(1)生态效益指标:径流系数、土壤侵蚀模数、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度、生活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

(2)经济效益指标:粮食单产、人均纯收入、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

(3)社会效益指标:劳动力利用率、思格尔系数、文盲率、防洪达标率。

2 生态清洁小流域效益评价2.1 评价原则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益评价应遵循下列原则:(1)客观性。

评价是为了如实反映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生产、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大改善以及其产生的巨大间接经济价值,为将来的措施决策服务,因此,保证评价指标的全面、可靠,确保评价的客观性,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2)系统性。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效益离不开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大循环,而生态系统的循环就是由多个生态因子相互作用、互相制约、共同维持的。

因此,评价目标涉及各个方面,具有极大的关联性、系统性。

(3)动态性。

不仅能反映现状,而且还能反映系统发展的过程和趋势。

(4)普适性。

指标和方法用于评价不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益应有可比性,避免受其它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益无关因素的影响。

2.2 评价方法对于效益评价,国内学者先后提出了多种方法,如模糊评价法[11]、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12]和层次分析法[8]等。

层次分析法最早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 Saaty于1980年提出,它可对多目标、多准则、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排序和诊断结果分析对效益进行评价。

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其评价步骤如下:(1)确定指标权重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包含的因素分组,每组作为一个层次,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目标层(最高层),准则层(中间层)和方案层(底层),上一层次对相邻的狭义层次的逐层支配关系,即递阶层关系。

②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由层次结构模型中每层中的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判断数值列表而成,判断矩阵表示同一层与上一层某因素有关各因素之间相对重要的比较。

例如,若A层次中因素A k与下层次B1、B2、B3,…,Bn有联系,则判断矩阵:b11 b12 (1)b21 b22 (2)P(A k)=(b ij)= … … … …b n1 b n2… b nnb ij是判断矩阵P的元素,表示对因素A k而言,B i与B j相对重要性的数值,一般都采用T.L.Saaty 提出的1~9标度法表示,如表1。

表1 1~9标度法标度b ij 定义1 i因素与j因素同等重要3 i因素比j因素略重要5 i因素比j因素重要7 i因素比j因素重要得多9 i因素比j因素绝对重要2,4,6,8 介于以上两种判断之间的状态的标度倒数若i因素与j因素比较,结果为b ij=1/b ji③层次单排序,并将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归一化。

根据判断矩阵P=(b ij)n×n求出这n个元素B1、B2、B3,…,Bn对A k的相对权重向量W= (W1, W2, …W N)T,即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W的分量W i就是对应元素单排序的权重值。

④层次总排序。

计算合成权重的过程称为层次总排序,最低层中的各方案(或与方案直接联系的属性层)相对于总准则的合成权重(或属性权重)的计算要由上至下进行,将单准则权重进行合成,最终进行到最低层得到合成权重。

(2)确定指标体系的隶属度函数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体系中的各种定量指标,大多具有不可公度的特点。

为便于应用综合评判方法进行评价,必须对各指标值作统一处理。

各因子对生态效益的影响程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在模糊(Fuzzy)评价中是以隶属度来刻画客观事物中的模糊界线,处理的方法可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生态效益的全部定量指标进行规范化换算,统一变换到[0,1]范围。

给定论域U,A是U上的一个模糊集,如果对于任意的x∈U,都能确定一个u A(X)∈[0,1],用以表示x属A的程度。

这意味着做出了一个映射:u A(X):U [0, 1]x u A(X)这个映射称为A的隶属函数。

数u A(X)称为U中的元素x对模糊集A的隶属度。

通常,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益评价问题既有“正向目标”型(指目标数值越大越优型),也有“逆向目标”型(指目标数值越小越优型),还有“适中目标”型(指目标数值越接近某个数值越优型)。

将指标评价因素特征值转化为相应的隶属度,常用隶属曲线包括梯形分布、抛物线分布、正态分布和柯西分布等。

各定量指标的隶属函数类型,见表2。

至于各指标的隶属函数理想值则考虑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确定。

表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益评价指标隶属函数类型指标隶属函数类型粮食单产极大最优人均纯收入劳动生产率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径流系数侵蚀模数生活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劳动力利用率恩格尔系数文盲率防洪达标率极大最优极大最优极大最优极大最优极小最优极小最优极大最优极大最优极大最优极大最优极小最优极小最优极大最优(3)建立综合效益指数将综合效益各因子的隶属度值进行加权组合得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综合评价分值,以它大小表示效益的优劣,评价公式为:EI=∑W i×F i式中El为每一评价单元的最后评价值;W 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F i是第i指标的隶属度值。

如果权重按100分计算,根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期内各项效益的实测、调查或计算结果的指标值,给出各自的评价得分值,计算出流域综合分值,然后参照评价等级划分标准,见表3,评价其建设水平的高低和系统建设的功能。

表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益评价结果分值含义评价总分(El)范围含义El<70 70≦El<80 80≦El﹤90El≥90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未达标,流域系统处于恶性循环,效益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已达到初级标准,流域系统处于初级良性循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已达到中级标准,流域系统处于中级良性循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已达到高级标准,流域系统处于高效协调发展3 结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如何合理确定它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

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体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生态优先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相辅相成的思想,其指标体系的构成及评价,可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2] 李智广,李锐,杨勤科,等.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8,18(7):71-75.[3] 孟德顺.黄土塬区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J].西北林学院淳化泥河沟试验示范区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4] 杨文治,余存祖.黄土高原区域治理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5] 常茂德,赵诚信.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与评价[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 陈彰岑,于德广.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快速治理模式的实践与理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7] 孟庆枚.黄土高原水土保持[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8] 康玲玲,王云璋,王霞.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土壤与环境.2002,11(3):274-278.[9] 陈子平,邹战强,曾维权,朱向阳.沙琅江创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J].广东水利水电,2008(8).[10] 陈子平,邹战强,张展羽,等.广东LNG站线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及其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3):113-117.[11] 舒乔生,丁福俊,高鹏.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与预测系统研究[J].水土保持科技,2000(3):25-27.[12] 王宏兴,王晓,杨秀英,等.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43-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