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课程考试重点
形势与政策课程考试重点1.深刻学习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目前在全党深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举措。
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央在全党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重要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二要大力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总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方法步骤以及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的部署。
三要积极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取得的进展,在解决“车轮上的铺张”、“餐桌上的浪费”、“人情消费”等突出问题方面采取的有效举措。
2.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把握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今年以来,在党中央确定的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上半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开局是好的,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正确认识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一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
既要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国内外发展环境十分复杂,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信党和政府必将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又要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坚定党和政府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促进经济保持总体平稳发展。
二要正确理解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
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南海问题一、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政策演变(1)冷战时期,美国对南海问题采取不介入和不表态的“中立”政策(2)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开始关注和介入南海问题,并逐步采取具有明显倾向的政治和军事干预政策二、美国介入和干预南海问题的动因1、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的现实需要2、南海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是美国南海政策的出发点3、南海重要的贸易通道价值和巨大的油气资源是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经济动因三、中国应采取的战略对策1、推动“友好协商。
双边谈判”,防止南海问题国际化2、保持与东盟在南海区域安全问题上的沟通与合作,力争发挥更大的作用3、积极稳妥地推进南海经济开发,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4、全面增强海军实力,为南海地区主权及海洋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四、南海问题"中的深层次矛盾分析1、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在经济、军事、资源之间的矛盾2、中国崛起与美国全球战略之间的矛盾五、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战略选择1、中国应该积极发展与南海周边国家在经济上的联系,以经济发展促进政治问题解决2、“南海问题”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是南海问题的核心3、不断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进一步改进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战略关系,促进国际格局朝着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六、南海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南海问题实质上是南沙争端。
南沙争端的直接原因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四国对中国南沙海域权益的侵犯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影响2.南海地缘政治及重要地位3.资源因素。
岛礁及其周围海域拥有的实际和潜在资源4.区域外大国介入的影响七、南沙争端的现状和趋势1、有关声索国抢占岛礁、掠夺资源是当前南沙争端的主要特征。
2、南沙争端有关声索国以“武”谋海,引发军备竞赛。
3、以美国为代表的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沙--7'-端,加剧了南海问题的复杂化程度4、越南是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主要推手八、影响我国南海问题的抉择因素东盟因素大国因素九、我国南海问题解决策略思考和建议(一)冷战结束后我国的南海政策政策主要有:第一,改变了主权宣示的方式。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政策名称: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形势分析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多重挑战和风险,其中包括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市场波动、能源价格波动等。
同时,我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压力,如外部环境变化、内部结构性矛盾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二、宏观调控1.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防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增加投资和消费支出。
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投入。
3.灵活的就业政策采取灵活就业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并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
同时,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三、产业升级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2.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3.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
同时,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
四、开放合作1.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各国的合作和交流。
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国际贸易体系。
2.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引进。
同时,积极拓展出口市场,提高出口质量和竞争力。
3.深化区域合作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
推动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五、民生保障1.加强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
同时,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和救助。
2.改善环境质量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3.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机会。
六、总体要求1.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发展。
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主题: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专题一一.形势的概念简言之:形势就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二.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性。
2.时空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对形势的分析,要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3.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将事物的各个因素(层次、环节)联系起来,并把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
4.本质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透过各种现象,抓住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因素或力量。
三.政策的概念“政者,正也;策者,谋也。
”(正,通过管理,使其端正)简言之,政策即管理的谋略。
四.政策的意义从国家的层面讲:政策是国家治理的纲领、准则、谋略;从个人的层面讲:政策指人们的行为选择;从方法论层面讲:政策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主客观层面讲:政策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性作用。
五.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区别:1.形势是客观的,政策是主观的;2.形势是多样的,政策是有针对性的;3.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总是滞后于形势。
联系1.形势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是形势发展的主观影响;2.制定出台正确的政策,必须依据对形势的正确分析;3.形势变了,政策也要随之变化。
专题二一.十七大召开时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二.对党章的修改1.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新党章2.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进了党章。
3.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
三.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翻两番:从总量到人均;4.提出“信息化”;5. 经济建设由“增长”变为“发展”;四.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评价: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1. 思考题如何认识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认识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一国两制制度的基本点是什么中国对待台湾的基本战略是什么中美关系发展经历哪些阶段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哪些中美关系中存在哪些共同利益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有哪些2.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3.中国领导对待台湾的战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反对台独活动不妥协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绝不改变4.中美关系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中美关系的“稳定剂”安全因素:中美关系的变量政治因素: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雷区5.中美关系特点: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触及各自的根本利益共同议题不断增多(70年代反苏联霸权;80年代台湾,人权,西藏,苏联;现今汇率,气候,能源,人权,台湾,西藏)最为特殊关系(最大发展和最大发达;东方和西方;债务和债权;出口和进口)6.中美共同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繁荣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成长促进国际投资与贸易发展防止人类环境恶化遏制毒品的泛滥等台湾问题上维持现状日益成为命运的共同体平衡关系7.中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人权问题上的对抗与对话“经济型政治”驱动下的中美贸易争端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全问题最容易引发直接冲突的台湾问题战略互相信任8.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美国的“不统,不独,不战,不和”态度台独的分裂活动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增强台湾岛内民众的国家和民族认可台湾岛内政局中日关系1.钓鱼岛战略意义经济意义: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政治意义:主权与国家尊严,地区主导权军事战略意义:中:突破西方封锁岛链,东南沿海防御日:遏制,威慑中国2.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的理由第一,钓鱼岛是无主地,不包含在《马关条约》规定的由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澎湖列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范围之内第二,钓鱼岛不包含在“旧金山和约”第二条规定的日本所放弃的领土之内,而是包含在给条约的第三条规定的作为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被置于美国施政之下,并根据“归还冲绳协定”将施政权“归还”日本的区域内第三,中国政府没有将钓鱼岛视为台湾的一部分,对“旧金山和约”第三条规定将钓鱼岛置于美国施政区域内从未提出过任何异议3.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九个依据第一,先占先得,钓鱼岛从明朝就属于中国版图(1)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2)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台湾的小岛群(3)甚至在宋,元时期,钓鱼岛与福建渊源颇深第二,实际管辖,明清开始中国就对钓鱼岛实施实际管理(1)在明代钓鱼岛纳入了海防范围(2)清代使节出海还曾举办过祭海仪式(3)清朝官员也曾巡视此地并建港造船第三,《大陆架公约》《波茨坦公告》均佐证了中国主权(1)中国大陆和钓鱼岛共属同一大陆架(2)《波茨坦公告》规定钓鱼岛不属于日本领土(3)就连日本学者也曾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4.日本在钓鱼岛屡遭事端的原因第一,事关领土主权第二,国际因素美国因素中国的崛起挑战战后国际顺序第三,国内因素政治大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转移国内矛盾统一国民意识,凝聚国民意志5.中日钓鱼岛争端的走向第一,国际司法解决第二,政治解决(当事国协商解决)第三,通过武力方式解决第四,全球化的发展,主权观念的发展,自然解决外交谈判是主要渠道,国际司法是重要手段,军事实力是强大后盾,综合国力是根本保证6.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首先,是日本经济实力膨胀的必然结果其次,既是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结果,又是亚太形势变化的产物再次,传统的大国主义思想和政治在右倾化趋势的发展、7.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近期目标:立足亚太,成为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远期目标: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最终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核心:尽早摆脱战后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中形成的法律与体制束缚,力图成为一个具有经济,政治,军事等全方面影响能力的综合性大国8.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措施加强日美联盟,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和干预能力,成为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大国立足亚太,确立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地位为基础,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大力扩充军力,以此作为政治大国的后盾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9. 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前景(1)有利条件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日本式事实上的军事大国,这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军事基础日本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2)制约因素日本的经济实力虽然非常强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脆弱性,影响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复杂,短期内难以在国际体系中定位,因而日本对外战略的选择性依然存在许多矛盾日本不能正视和反省其侵略历史,严重地伤害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必然影响到日本在国际上政治作用的发挥10. 中日战略关系的基础(1)共同利益安全:共同的安全需求经贸:互补型经贸结构维护地区及世界稳定(2)矛盾点领土争端历史问题(战争责任)亚洲定位问题贸易纠纷11.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一通过政治对话与协商,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和则两利,斗则”是中日双方共同的认识,中日双方仍存在着“互利共赢”的广泛基础二继续维持当前局面,对峙,对抗成为未来相当一段长时间内中日关系的主基调双方围绕领土主权争端很难达成和解,双方都被国内民族主义绑架,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妥协,符合美国亚太战略利益三中日冲突不断升温,擦枪走火的概率提高,升级为全面武装冲突中国共产党1.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总目标是什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是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形势与政策知识点形势与政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国内国际的形势变化以及当前的政策动态。
深入理解形势与政策的知识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国家和世界的发展趋势,为个人的决策和发展提供切实的指导。
一、形势与政策的定义和概念1. 形势:形势是指国家和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
形势的变化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关系的演变、科技进步等。
2. 政策:政策是指国家或组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制定的方针、计划、措施和行动。
政策的制定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以及人民的需要和愿望来进行调整和改进。
3. 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形势和政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形势变化会引起政策的调整和改变,同时政策的制定也会对形势产生影响,从而形成政策与形势的良性互动。
二、形势与政策的分析方法1. 深入调研:了解国内外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各种数据和信息的搜集与分析,获取准确的信息基础。
2. 综合分析:将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3. 预测和判断:基于对形势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进行预测和判断,为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
三、形势与政策的重要知识点1. 主权和利益:了解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是制定和调整政策的基础,同时也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问题。
2. 经济发展:把握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动态,对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3. 社会稳定:了解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是制定社会政策的前提,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是政策的目标之一。
4. 外交关系: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对于国际政策的制定和国际事务的处理至关重要,需要更加关注国际形势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5. 文化传承: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国家的责任,也是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
四、形势与政策的观点和理解在形势与政策的分析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党和政府的决策为指导,深入了解国家的战略需要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为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
形势与政策考点复习
形势与政策考点复习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四化和五位一体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五位一体: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光盘行动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
出发点,节约粮食;引申义,勤俭节约;如何身体力行,影响周围的人形成节约的好风气。
五、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要素: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六、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1、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在生产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拉动转变;3、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费,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四点坚持:1、坚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支撑;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干部出发点和落脚点;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
七、攻克“最后堡垒”(2013年3月)铁道部不再保留,其职能被划分为三部分。
1、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2、新组建的国家铁路局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其他行政职能;3、铁路运输统一指挥调度,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铁路建设等企业职能则交由中国铁路总公司。
八、如何实现“中国梦”三个必须: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力量两个层面:国家层面,要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环保投入;科技强军等。
大学形势与政策笔记重点
大学形势与政策笔记重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的一种价值取向。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培养和践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和传播者。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这些核心价值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发展事业。
2.1 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着重于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2.2 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中之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
2.3 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和发展,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2.4 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社会建设包括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保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领导,保持国家政权稳定,推动国家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
3.2 经济领导中国共产党通过经济领导,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3.3 军事领导中国共产党通过军事领导,保卫国家的安全,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国际形势1. 经济全球化:国际形势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活动日益频繁。
参与全球化的国家可以分享全球资源,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比如全球性经济危机、金融风险等。
2. 多极化:国际形势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多极化。
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多国之间的竞争、合作、摩擦日益增多,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3. 战争与恐怖主义:国际形势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恐怖主义、国际冲突等问题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求各国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二、国内形势1. 经济发展:国内形势的首要问题是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压力,需要创新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国内形势的重要方面。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社会稳定。
3. 生态环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国内形势需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4. 水资源与能源:水资源和能源问题也是国内形势的重要方面。
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资源和能源的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理论知识1.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理论等。
考生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构建主义等理论。
2. 政策实践:政策实践知识包括国家治理理论、国家治理实践、政策分析与制定等。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
时政考试知识点总结
时政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 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其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3.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法律法规4. 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新发展新情况二、社会生活1. 基本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 国家民族宗教等政策法规3. 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政策4.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措施三、国家安全1. 国家安全理念、国家安全政策、国家安全法律法规2. 窃密、贩凶、谍报、恐怖、极端、破坏、暴力犯罪活动和侵权等情况3. 社会安全隐患和危险性事件四、外交军事1.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政策2.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3. 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武装力量的制度建设4. 重大军事行动和战争的基本情况五、党史和国史1. 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发展3. 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基本经验和历史贡献4.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六、科学技术、教育文化1. 国家科技政策、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国家科技体系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2. 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政策3.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的发展战略4. 中国的文化自信5. 中国古代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七、法制建设和司法改革1.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基本思路2. 司法体制改革、司法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3. 社会治安管理办法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政策4. 全面依法执政和政治体制改革八、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1. 生态文明思想,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基本方针政策2.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治理体系的基本方针政策3. 城乡环境建设和市民生活环境卫生的基本政策九、党风廉政建设1. 党风政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2.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针3.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政策和举措以上是时政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形势与政策的重点笔记重点
形势与政策的重点笔记一、国内形势与政策1. 经济形势•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金融风险的防控2. 社会形势•人口老龄化与人口结构调整•教育与就业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治理与维稳3. 政治形势•党的领导与党风廉政建设•政府机构改革•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军队现代化建设•港澳台事务稳定二、国际形势与政策1. 国际经济形势•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与经贸摩擦•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2. 国际安全形势•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威胁•核武器扩散与核安全问题•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区域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3. 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和平与合作的外交理念•互利共赢的外交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与主权•加强与主要大国的合作三、政策措施与重点领域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深化金融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2. 扶贫与社会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 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增加科研投入与创新支持•提高教师待遇与素质4. 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强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建设•提升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能力•促进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结语以上是对形势与政策的重点笔记的总结。
在国内形势与政策方面,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消费市场扩大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社会形势方面,人口老龄化、教育与就业以及社会保障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在政治形势方面,党风廉政建设、依法治国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重中之重。
在国际形势与政策方面,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和地区冲突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方面,和平与合作的外交理念、维护国家利益与加强与主要大国的合作是重要的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与重点领域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贫与社会保障、教育与人才培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是需要着重关注的领域。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一、为什么了解形势与政策很重要?形势与政策是指社会、国际、国家发展的大环境和相关政策措施。
了解形势与政策对个人和组织都非常重要。
首先,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到经济、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而这些领域又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其次,了解形势与政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发展趋势,避开风险,抓住机遇。
最后,具备形势与政策知识也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基本素养,可以提升个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形势与政策知识点分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是指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态势。
了解国际形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
例如,了解当前世界经济的整体状况,可以对自己的投资决策有所裨益。
2. 国内形势国内形势是指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了解国内形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国内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取向。
例如,了解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对企业经营和个人投资有所借鉴。
3.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指国家针对各个领域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了解政策法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领域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以及这些政策法规的实施情况。
例如,了解我国教育领域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可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4. 经济形势经济形势是指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
了解经济形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潜在风险。
例如,了解我国当前的GDP增速、失业率等指标,可以对个人就业和企业投资决策有所启示。
三、如何了解形势与政策了解形势与政策需要我们主动获取信息,从多个渠道获取不同角度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报纸、杂志等媒体,包括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
可以关注经济、政治、社会等不同领域的专栏和专题报道,以及一些深度分析和评论文章。
2.关注各级政府官方网站和新闻发布渠道。
政府官方网站通常会发布相关政策文件和公告,可以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动态。
大一形式与政策的知识点
大一形式与政策的知识点形式与政策是大学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它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三个部分。
以下是大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一些知识点:一、政治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量变引起质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阶级、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基本任务和基本经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党建工作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等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特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和传承等-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主要思想: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等,释家思想的佛教教义,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等2.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和价值观教育-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培养和践行-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等3.宪法和法律基础知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主要内容等-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法律的功能和构成要素等-民事法律关系基本原则和婚姻家庭法律法规等三、形势与政策1.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周边形势-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大国关系、世界经济格局等-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内外需求等2.政策和规划-党的政策和决策:地方经济政策、农村政策、教育政策等-国家发展规划和政策:"十四五"规划目标、开放等3.社会问题和热点事件-社会问题:贫富差距、就业问题、环境污染等-热点事件:抗击新冠疫情、产业升级等以上是大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一些知识点,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总结一、政策的基本概念及其属性政策是国家行为的一种表现,是国家有关某一特定领域或方面的发展方向、目标、原则、主张和措施的总称。
为了实现国家的目标和利益, 从事社会管理的政府部门和官员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有时还包括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政策的属性:一是发展性:政策是一项具有发展性的规定或方针,反映了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长远目标,是一种强调国家长远利益的行动准则。
二是合法性:政策是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具有明确的合法性。
三是指导性:政策是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引导和规范的指示,对特定的行为和实践具有指导性作用。
四是针对性:政策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或满足一定的需求而制定的,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二、政策的分析方法政策的分析方法包括:问题分析法、目标分析法、原因分析法、途径分析法、后果分析法等。
1、问题分析法问题分析法是政策研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分析方法。
政策研究往往从问题出发,然后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与途径,进而形成政策。
2、目标分析法目标分析法是政策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
目标是政策活动的核心,政策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目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政策研究的重点。
3、原因分析法原因分析法是政策研究的一种基本分析方法,主要用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途径。
4、途径分析法途径分析法是政策研究中的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是通过研究和分析实施政策的可能途径、方式和手段,从而找出最佳的实施途径。
5、后果分析法后果分析法是政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评估政策实施后的可能的各种结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独特制度。
它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领导、政协制度、民主党派参政合作制度、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宪法法律制度等。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1. 思考题如何认识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认识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一国两制制度的基本点是什么中国对待台湾的基本战略是什么中美关系发展经历哪些阶段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哪些中美关系中存在哪些共同利益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有哪些2.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3.中国领导对待台湾的战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反对台独活动不妥协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绝不改变4.中美关系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中美关系的“稳定剂”安全因素:中美关系的变量政治因素: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雷区5.中美关系特点: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触及各自的根本利益共同议题不断增多(70年代反苏联霸权;80年代台湾,人权,西藏,苏联;现今汇率,气候,能源,人权,台湾,西藏)最为特殊关系(最大发展和最大发达;东方和西方;债务和债权;出口和进口)6.中美共同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繁荣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成长促进国际投资与贸易发展防止人类环境恶化遏制毒品的泛滥等台湾问题上维持现状日益成为命运的共同体平衡关系7.中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人权问题上的对抗与对话“经济型政治”驱动下的中美贸易争端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全问题最容易引发直接冲突的台湾问题战略互相信任8.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美国的“不统,不独,不战,不和”态度台独的分裂活动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增强台湾岛内民众的国家和民族认可台湾岛内政局中日关系1.钓鱼岛战略意义经济意义: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政治意义:主权与国家尊严,地区主导权军事战略意义:中:突破西方封锁岛链,东南沿海防御日:遏制,威慑中国2.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的理由第一,钓鱼岛是无主地,不包含在《马关条约》规定的由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澎湖列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范围之内第二,钓鱼岛不包含在“旧金山和约”第二条规定的日本所放弃的领土之内,而是包含在给条约的第三条规定的作为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被置于美国施政之下,并根据“归还冲绳协定”将施政权“归还”日本的区域内第三,中国政府没有将钓鱼岛视为台湾的一部分,对“旧金山和约”第三条规定将钓鱼岛置于美国施政区域内从未提出过任何异议3.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九个依据第一,先占先得,钓鱼岛从明朝就属于中国版图(1)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2)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台湾的小岛群(3)甚至在宋,元时期,钓鱼岛与福建渊源颇深第二,实际管辖,明清开始中国就对钓鱼岛实施实际管理(1)在明代钓鱼岛纳入了海防范围(2)清代使节出海还曾举办过祭海仪式(3)清朝官员也曾巡视此地并建港造船第三,《大陆架公约》《波茨坦公告》均佐证了中国主权(1)中国大陆和钓鱼岛共属同一大陆架(2)《波茨坦公告》规定钓鱼岛不属于日本领土(3)就连日本学者也曾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4.日本在钓鱼岛屡遭事端的原因第一,事关领土主权第二,国际因素美国因素中国的崛起挑战战后国际顺序第三,国内因素政治大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转移国内矛盾统一国民意识,凝聚国民意志5.中日钓鱼岛争端的走向第一,国际司法解决第二,政治解决(当事国协商解决)第三,通过武力方式解决第四,全球化的发展,主权观念的发展,自然解决外交谈判是主要渠道,国际司法是重要手段,军事实力是强大后盾,综合国力是根本保证6.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首先,是日本经济实力膨胀的必然结果其次,既是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结果,又是亚太形势变化的产物再次,传统的大国主义思想和政治在右倾化趋势的发展、7.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近期目标:立足亚太,成为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远期目标: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最终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核心:尽早摆脱战后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中形成的法律与体制束缚,力图成为一个具有经济,政治,军事等全方面影响能力的综合性大国8.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措施加强日美联盟,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和干预能力,成为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大国立足亚太,确立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地位为基础,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大力扩充军力,以此作为政治大国的后盾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9. 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前景(1)有利条件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日本式事实上的军事大国,这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军事基础日本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2)制约因素日本的经济实力虽然非常强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脆弱性,影响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复杂,短期内难以在国际体系中定位,因而日本对外战略的选择性依然存在许多矛盾日本不能正视和反省其侵略历史,严重地伤害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必然影响到日本在国际上政治作用的发挥10. 中日战略关系的基础(1)共同利益安全:共同的安全需求经贸:互补型经贸结构维护地区及世界稳定(2)矛盾点领土争端历史问题(战争责任)亚洲定位问题贸易纠纷11.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一通过政治对话与协商,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和则两利,斗则”是中日双方共同的认识,中日双方仍存在着“互利共赢”的广泛基础二继续维持当前局面,对峙,对抗成为未来相当一段长时间内中日关系的主基调双方围绕领土主权争端很难达成和解,双方都被国内民族主义绑架,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妥协,符合美国亚太战略利益三中日冲突不断升温,擦枪走火的概率提高,升级为全面武装冲突中国共产党1.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总目标是什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是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
第一部分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的“和平崛起”主讲:申东镇一、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1.大国(强国)的界定定义: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和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特征:①必须有强劲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②要有整合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结构③有吸引力的文化和精神特征④能够在全球施加国际战略影响【注】1688年,英国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大国崛起的进程回顾①重商主义时代的世界性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②工业化时代的世界性大国——英国、法国·英国崛起:·16世纪末,英国大白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建立海上霸权·18世纪后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英国崛起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亚当斯密《国富论》)·英国在世界上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瓦特、牛顿)·繁荣的文化(莎士比亚提升国民素质)·法国崛起:·强大的专制主权形式·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兰西帝国·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定·法国的工业革命③实施赶超战略的后发国家——德国、日本·德国崛起:·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一种新的工业化模式——弗里德希·李斯特·武力挑战世界霸权——一战、二战·二战后德国的重新崛起·日本崛起:·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中国,控制了朝鲜·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了俄国,并控制了中国东北南部,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一战期间,日本进一步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并成为五大决策国之一·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二战·战后日本的崛起④第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强国——苏联(俄罗斯)·苏联崛起:·近代俄罗斯的崛起·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计划经济模式·美、苏两权争霸格局的建立·苏联解体与大国地位的衰败·俄罗斯走上重新崛起之路⑤新自由主义下的世界大国——美国·美国的崛起·美国的工业化·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大萧条——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美国的世界霸权3.大国崛起的启示:①安定稳定的政治局面和民族凝聚力是崛起的前提②长期稳定的发展是基础③创新是关键④自由、繁荣的文化是支撑⑤中国要“和平崛起”4.大国崛起中的制度创新:①英:资本主义制度,市场经济制度②苏:社会主义制度,计划经济制度③德、日:后发国家宏观快速崛起的路径创新④美:更健全、完善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二、中国的“和平崛起”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决定②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③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④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2.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
形势与政策章节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章节知识点总结
1. 国内外经济形势
国内外经济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对于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增长、外贸外汇、金融政策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
经济学知识,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2. 政治形势
政治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对于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政治学知识,了解国内外政治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3. 外交形势
外交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包括对于国际关系、国际
组织、国际安全、国际冲突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国际关系学知识,了
解国际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4. 军事形势
军事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包括对于国家军事实力、
军事战略、军事安全、军事冲突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军事科学知识,
了解国家军事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5. 社会热点事件
社会热点事件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包括对于国内外重大
事件、社会热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事件学知识,了解国
内外社会热点事件的演变和趋势。
综上所述,形势与政策知识点是考研政治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考生应该通过系统学习,掌
握国内外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形势与政策考试重点(含解答)
1、请简述为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
快速城镇化,使我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快速城镇化,正在彻底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摆脱贫困。
现在,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不是否定城镇化道路,而应该是为了提高城镇化质量。
衡量城镇化水平,基本指标是城镇人口在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
如果只让农民进城而不让农民转变为市民,这样的城镇化是一种不彻底的城镇化。
由于建设的需要,一些农民已经失去土地,但是仍然未能成为市民,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问题突出。
人口城镇化滞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影响极其深远。
转移农村劳动力不能市民化,无论对农村,还是对城市,都会带来后遗症。
农民工只能进城就业,无法举家在城镇生活,出现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和农村比较陌生,但是真正融入城镇还比较困难。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会抑制消费,给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困难。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可能将农业作副业,制约农业规模经营,妨碍现代农业发展。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也会使民工荒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逢年过节农民工回乡所带来的城市服务业缺工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家庭生活。
我国很多城镇建设比较粗放,占用土地过多,集约化程度不高。
很多城镇建设,比较注重征地造城,卖地搞房地产开发,土地财政富裕了城镇政府,而对于居民必需的菜市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既没有投入,也不给合法的建设用地。
一些城镇注重引进工业项目,搞工业园,而对于公共绿地建设严重不足,城镇生态系统缺陷大、环境差。
目前,我国形成的城镇化体系极不合理。
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甚至过分拥挤、交通堵塞、污染严重,房价过高,居民生活负担重、质量差,“城市病”越来越突出。
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发展乏力,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对转移人口的吸引能力不强。
很多农村城镇化地区已经聚集了大量人口,但是城镇功能十分不健全。
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主题: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专题一一.形势的概念简言之:形势就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二.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性。
2.时空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对形势的分析,要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3.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将事物的各个因素(层次、环节)联系起来,并把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
4.本质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透过各种现象,抓住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因素或力量。
三.政策的概念“政者,正也;策者,谋也。
”(正,通过管理,使其端正)简言之,政策即管理的谋略。
四.政策的意义从国家的层面讲:政策是国家治理的纲领、准则、谋略;从个人的层面讲:政策指人们的行为选择;从方法论层面讲:政策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主客观层面讲:政策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性作用。
五.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区别:1.形势是客观的,政策是主观的;2.形势是多样的,政策是有针对性的;3.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总是滞后于形势。
联系1.形势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是形势发展的主观影响;2.制定出台正确的政策,必须依据对形势的正确分析;3.形势变了,政策也要随之变化。
专题二一.十七大召开时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二.对党章的修改1.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新党章2.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进了党章。
3.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
三.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翻两番:从总量到人均;4.提出“信息化”;5. 经济建设由“增长”变为“发展”;四.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评价: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东北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知识点总结
东北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知识点总结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2.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党章》明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意,把不断(增强四个能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内容写入党章。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意在党章中明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6.《党章》明确,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
7.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8.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的决议。
9.《党章》明确,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0.十九大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17次)修改党章。
11.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从政治、安全、经济。
11.文化、生态5个方面描绘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世纪之交胡锦涛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宪法,有利于中国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的路线,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1.思考题如何认识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为什么说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认识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国两制制度的基本点是什么中国对待的基本战略是什么中美关系发展经历哪些阶段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哪些中美关系中存在哪些共同利益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有哪些2.中国政府解决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3.中国领导对待的战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反对台独活动不妥协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绝不改变4.中美关系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中美关系的“稳定剂”安全因素:中美关系的变量政治因素:问题一一中美关系的雷区5.中美关系特点: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触及各自的根本利益共同议题不断增多(70年代反联霸权;80年代,人权,,联;现今汇率, 气候,能源,人权,,)最为特殊关系(最大发展和最大发达;和西方;债务和债权;出口和进口)6.中美共同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繁荣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成长促进国际投资与贸易发展防止人类环境恶化遏制毒品的泛滥等问题上维持现状日益成为命运的共同体平衡关系7.中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人权问题上的对抗与对话“经济型政治”驱动下的中美贸易争端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全问题最容易引发直接冲突的问题战略互相信任8.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美国的“不统,不独,不战,不和”态度台独的分裂活动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增强岛民众的国家和民族认可岛政局中日关系1.钓鱼岛战略意义经济意义: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政治意义:主权与国家尊严,地区主导权军事战略意义:中:突破西方封锁岛链,东南沿海防御日:遏制,威慑中国2.日本主钓鱼岛主权的理由第一,钓鱼岛是无主地,不包含在《马关条约》规定的由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澎湖列岛和及其附属岛屿的围之第二,钓鱼岛不包含在“旧金山和约”第二条规定的日本所放弃的领土之,而是包含在给条约的第三条规定的作为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被置于美国施政之下,并根据“归还冲绳协定” 将施政权“归还”日本的区域第三,中国政府没有将钓鱼岛视为的一部分,对“旧金山和约”第三条规定将钓鱼岛置于美国施政区域从未提出过任何异议3.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九个依据第一,先占先得,钓鱼岛从明朝就属于中国版图(1 )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2)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的小岛群(3 )甚至在宋,元时期,钓鱼岛与渊源颇深第二,实际管辖,明清开始中国就对钓鱼岛实施实际管理(1)在明代钓鱼岛纳入了海防围(2)清代使节出海还曾举办过祭海仪式(3)清朝官员也曾巡视此地并建港造船第三,《大陆架公约》《波茨坦公告》均佐证了中国主权(1)中国大陆和钓鱼岛共属同一大陆架(2)《波茨坦公告》规定钓鱼岛不属于日本领土(3)就连日本学者也曾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4.日本在钓鱼岛屡遭事端的原因第一,事关领土主权第二,国际因素美国因素中国的崛起挑战战后国际顺序第三,国因素政治大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国政治斗争的需要转移国矛盾统一国民意识,凝聚国民意志5.中日钓鱼岛争端的走向第一,国际司法解决第二,政治解决(当事国协商解决)第三,通过武力方式解决第四,全球化的发展,主权观念的发展,自然解决外交谈判是主要渠道,国际司法是重要手段,军事实力是强大后盾,综合国力是根本保证6.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首先,是日本经济实力膨胀的必然结果其次,既是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结果,又是亚太形势变化的产物再次,传统的大国主义思想和政治在右倾化趋势的发展、7.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近期目标:立足亚太,成为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远期目标:成为联合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最终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核心:尽早摆脱战后非军事化和化改革中形成的法律与体制束缚,力图成为一个具有经济,政治,军事等全方面影响能力的综合性大国8.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措施力口强日美联盟,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和干预能力,成为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大国立足亚太,确立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地位为基础,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大力扩充军力,以此作为政治大国的后盾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理会常任理事国9.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前景(1)有利条件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日本式事实上的军事大国,这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军事基础日本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2)制约因素日本的经济实力虽然非常强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脆弱性,影响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复杂,短期难以在国际体系中定位,因而日本对外战略的选择性依然存在许多矛盾日本不能正视和反省其侵略历史,严重地伤害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必然影响到日本在国际上政治作用的发挥10.中日战略关系的基础(1)共同利益安全:共同的安全需求经贸:互补型经贸结构维护地区及世界稳定(2)矛盾点领土争端历史问题(战争责任)亚洲定位问题贸易纠纷11.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一通过政治对话与协商,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和则两利,斗则”是中日双方共同的认识,中日双方仍存在着“互利共赢的广泛基础二继续维持当前局面,对峙,对抗成为未来相当一段长时间中日关系的主基调双方围绕领土主权争端很难达成和解,双方都被国民族主义绑架,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妥协,符合美国亚太战略利益三中日冲突不断升温,擦枪走火的概率提高,升级为全面武装冲突中国共产党1•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总目标是什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是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和会主义市场京畿道额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监管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是什么改革原则: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化,规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改革方向:,法制: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制: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4.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容是什么(1)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认登记,形成归属清晰,责权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3)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4)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围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富强,,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联合国1.联合国是一个由193个主权国家组成的独一无二的国际组织,是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2.联合国建立的背景国际联盟瓦解,呼唤新的国际组织诞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结果,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妥协的产物人们对和平的向往3.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家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协调各国行动原则:权利平等国家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容侵犯不干涉他国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和睦相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组织)世界气象组织(气象组织)世界旅游组织4.联合国的作用冷战时期,联合国的作用不仅长期被忽视并成为美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得以恢复和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突出表现为:(1)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联合国维和行动,始于1948年,最早的一次是1948年6月的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监督阿以战争停战协定执行情况,1956年联合国第一支维和部队被派往埃及。
据统计,自1948年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监督阿以战争停火的部队以来,联合国共执行了60多次规模较大的维和行动,投入资金超过400亿美元,有100万名官兵,警官和文职人员在联合国旗帜下履行过维和使命,还有2000余人为此献出了生命(2)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联合国每年的拨款,包括贷款和增款超过100亿美元,世界银行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高达180-200亿美元贷款,同时积极关注全球问题的解决,如经济安全,环境安全,人口问题,人权问题等,努力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的权益等(3)联合国在裁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直至武器扩散和减少并最终消灭所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是联合国的主要目标,联合国一直是进行裁军谈判,提出建议和开展研究的一个常设论坛,联合国支持在裁军谈判会议和其他国际机构中进行的多边谈判,这些谈判导致了《核不扩散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各项建立无核武器区条约的签订(4)联合国成为各国,各地区的协调中心因为联合国是各国增进了解,结交朋友,维护权益,交换意见的重要场所,是发展中国家推动建立平等,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最重要场所5.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作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作用: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保障人权,环境保护盒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着积极作用6.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1 )全球人口问题更加突出人口问题在所有全球性问题中处于核心地位,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全球性问题的状况和解决,人口问题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既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适度的人口规模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而人口规模过大,人口素质不高,则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2)全球整体自然环境持续恶化世界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来自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即世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区,人类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有的甚至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空气受到毒化,垃圾成灾,河流海洋遭到污染,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繁殖,阻碍经济发展,维护与改善人类环境,与公害作斗争,已成为保证人类健康发展的一个迫切任务(3)自然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资源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的丰裕度和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特别是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船业为主的情况下,资源状况对一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就更加突出(1)森林衰退问题(2)土地退化问题地球荒漠化地球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在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3)淡水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