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及效应分析
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理论分析
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理论分析2003年第 1期中山大学叶勤提要跨国并购是企业并购跨越国界的发展,它正日益成为世界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
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跨国并购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连。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跨国并购是多动因推动、综合平衡的结果。
关键词跨国并购动因世界直接投资^ n 世纪 8><#004699'>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V一直是世界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据联合国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2000年跨国并购交易额占世界直接投资交易额的 9O,O1%。
跨国并购的兴起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重视,且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研究仍然是跨国公司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
其中,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现象背后所孕育的动因是任何理论研究所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跨国并购的动因是指跨国公司实施并购行为的动机和目的。
跨国并购行为面临不同的东道国、行业和且标公司,其具体动因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因此,跨国并购是多动因综合推动、动态平衡的结果。
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这种区别背后的共性,以寻求更大范围地推广、运用。
跨国并购是企业并购跨越国界的发展,然而影响国内并购的动因是否适用于跨国并购,却还有待进一步地实证检验。
近年来,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动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 7个方面:目标公司价值低估、获取财务协同效应、适应国际环境变迁、获取市场势力、获得规模经济性、传递或获取厂商优势,以及获取速度经济性。
一、目标公司价值低估由于东道国股票市场低迷、汇率下降引起目标公司价值低估,是推动跨国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因。
Gonzalez,Vasconcellos和 Kish等学者发表《跨国并购:价值低估假说》,分析证明了目标公司价值低估是跨国并购的动因之一。
他fI]采用 1981—19<#004699'>90年外国投资者并购美国 76家企业样本,并利用 q比率研究价值低估学说对跨国并购价值低估学说的适用性。
浅析我国企业国际并购
我国企业国际并购探讨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一)并购动因的理论分析并购(M&A)是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on)的统称,是指任何一项由两个或更多个实体形成一个经济单位的交易。
从理论上说兼并和收购的区别在于企业通过兼并,多个法人实体变成一个法人实体,被兼并企业的法人的地位消失,而收购专指收购企业控制了被收购企业的全部或多数股份,被收购企业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
而实际上,兼并与收购的区分并没有多大意义,有的学者把通过管理层取得企业控制权的行为称为收购,而把通过股权公开收购取得企业控制权的行为称为发盘收购(Tender offer),因此并购又可以分为兼并(含收购)和发盘收购。
并购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其区分标准是目标公司与并购公司从事业务活动的类型与生产活动的阶段,在此不再赘述。
1.并购的成本动因理论。
企业存在理论自科斯定律发表以来,经过后来学者的加工,在概念上日益丰富和完善。
关于企业存在的合理性问题,我们归纳为两类:(1)交易成本的有效性。
企业理论认为,与市场交易有关的成本导致了组织上的创新(即产生了企业)以减少这些成本。
市场在完全竞争、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交易是有效率的,成本是较低的。
但事实上市场不可能达到理论上的最优状态,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的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而人类大脑的有限理性导致了市场交易无法通过具有契约意义的语言或符号对交易特性成功地进行交流。
因此,市场交易带来的成本使得经营者努力把外部交易转变为内部管理,以降低成本。
只要市场交易的成本大于企业组织的管理成本,企业代替市场就是有效的。
因此在并购以后的组织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就会采取并购。
(2)生产成本的有效性。
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企业采取市场和企业组织的方式经营,然而即使交易成本为零、管理成本为正,企业扩张也可能是有利的。
阿尔钦和德姆塞兹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与投入要素的契约性安排相结合的团队生产,即协同效应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可能带来信息共享、资源配置的优势。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分析
i-t ̄ 中国并购动因分析 t 1
一
对外 投 资时处 于 相对 劣 势 的企业 增 应仍有较大知名度 , 并有稳定 、 系统的
中国一些大 型 国际折衷理论 和对外 投资不 强竞争 实力 , 在竞争 中实现赶 超 的有 销售渠道 。与此 同时 , 均 衡 理论 效途径。不均衡 理论 从一个崭新 的视 企业 则处 于 突破 国 内狭 窄 的 市场 限
( 寻求品牌优势 2)
有 权优势 ,则 只能进 行对 外 技术 转 家 的企业 , 具有重要 的战略意义 。 让: 如果企业 拥有所有 权优势 和内部 化优势 , 则选 择 出口贸易是较 好的方 式 ;如果 企业 同时拥有所有权 优势 、 二、 分析
国际上扩 大知名度和销售渠道 。通过 并购方式 , 企业利用被 并购企业 的品 牌和销售 渠道 , 使企业迅 速在 国际市 场 占有一席 之地 , 获得战略性发展。
尤其是石油 、 天然气 等重要资源 的 跨 国直接投资 , 使理论具有 一定 的 发投入上都具有相 当大 的优势 。而技 家 , 这 片面性 。对于 发展 中国家来说 , 不 术上 的差距正是造成 中国企业在全球 产 量不能满 足 国内生产与 生活需求 。 并 因此 , 企 对垄 断资源的获得已经成 为我国企业 同时具备三种优势 。但随着时代的变 价值链 中处于 中低端的原因。 迁, 越来越多 的发展 中国家发展对 外 业进 行跨 国并 购 ,可以迅速获取本公 并购的重要 动因。国内企业 对垄 断性 直接投资 , 国际生产折 衷论 以一 定 司核 心业 务相关 的上 、 给 下游技术 、 新技 战略资源重要性的进一 步认 识。由于 其所 的冲击。因此 , 在传统国际直接投资 术 以及 核心业务无 关 的非 相关技术 。 石油和矿产 资源 的不可再 生性 , 在 理论基础上 , 叉逐渐发展 起来 了一 些 通过获取相应 的技术 取得相 应的研发 体现 出的价值越 来越大 , 产业价值 对资 源 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理论。这 资源 , 获得技术上 的协 同效应 , 强企 链不断 向上游转 移 的格局 下 , 增 类 研究资料极 为有 限 , 中较具有 代 业的创新 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其 表性 的为对外投资不平衡理论 。 x 9 投 资 不 均衡 理 论从 公 司 组 - ,h t
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与效应分析
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与效应分析【摘要】外资并购国企在当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从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和效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动机分析中,涉及经济、技术、管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推动外资并购行为的发生。
在效应分析中,将探讨外资并购对于国企经济、技术、管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揭示其在不同领域中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结合实证数据和案例分析,本文将对外资并购国企的利弊进行权衡,指出其存在的风险与机遇。
还将对未来外资并购国企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对于国企改革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和效应,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外资并购国企、动机分析、经济效应、技术效应、管理效应、社会效应、利弊权衡、发展趋势、国企改革启示1. 引言1.1 介绍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外资并购国企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收购国有或私营企业的股权或资产,以获取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或重要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外资并购国企成为了全球经济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全球化浪潮兴起,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涌入。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国有企业逐渐走向市场化,但由于体制问题和管理不善,许多国企面临破产和改组的困境,这为外资并购国企提供了机会。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中还包括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贸易体系变革的影响。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企业为了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和资源也纷纷展开并购活动。
外资并购国企也是各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是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是各国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战略选择。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对于我们深入探讨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和效应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2 阐述外资并购国企的重要性1. 扩大国企经营规模:外资并购国企可以帮助国企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
跨国并购的经济原因分析
跨国并购的经济原因分析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大量中国企业抓住有利时机,加快了对外扩张和国际化的步伐,海外并购正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升价值的重要手段。
本文选取了一个具体的并购案例——烟台万华对博苏化学的并购,对其并购的性质及具体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跨国并购经济原因博苏化学一、背景案例介绍烟台万华是中国第一个目前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聚氨酯工业基地,主要从事mdi为主的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是亚太地区最大的mdi制造企业,目前产品质量和单位消耗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匈牙利博苏化学是全球八大聚氨酯企业之一,也是中欧区域唯一的mdi生产企业,公司主要资产为mdi,tdi与pvc生产装置。
2008年5月,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博苏化学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链断裂,打算出售股权,2011年1月31日,经过一场激烈的并购与反并购大战,万华对博苏化学成功完成了跨国并购。
二、跨国并购的涵义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购买外国企业的一部分甚至全部产权,从而对后者的经营管理实施部分或完全控制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渠道,包括并购的跨国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两种形式。
这里所指的支付手段,包括支付现金、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形式。
万华对博苏化学的并购渠道和支付手段是直接通过对当地公司(博苏化学)的股权收购实现的,而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的贷款。
通过采取购买公司夹层债和为其提供所需资金缺口的方式,最终取得了博苏化学公司96%的股权。
跨国并购一般分为三种:横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和混合跨国并购。
横向跨国并购发生在同一行业的竞争性企业之间,是跨国并购中经常采用的形式,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目的是扩大世界市场的份额。
由于并购双方有相同的行业背景和经历,比较容易实现并购整合,并能产生协同效应。
烟台万华对博苏化学的收购属于横向跨国并购。
我国电商企业跨国横向并购财务协同效应分析——以阿里巴巴收购Lazada为例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07期No.07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引言2017年9月28日,商务部宣布我国已跃升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大国,国内电商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和模式,目前已趋于饱和,我国电商企业有能力并且有足够的优势进军海外市场,拓展商业板块。
这不仅对于我国电商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而且基于电商企业行业而言,有助于加快我国制造业发展进程,拉动经济,完成我国企业价值链位置的逐步上升。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随着市场的日渐饱和,并购事件越来越多:2016年,两大知名女装APP 蘑菇街和美丽说合并;出行方面滴滴宣布收购Uber ,实现自己在网约车方面的垄断地位。
2018年,阿里巴巴全资入股饿了么。
2019年,阿里巴巴全额并购网易考拉。
截至2019年,我国电商企业共发生并购392起。
纵观上述并购事件不难发现,电商企业作为服务业,在行业中发生的并购大多为横向并购,相比其他并购方式,电商企业间横向并购更有利于企业扩大用户规模、获得产业协同效应以及取得大数据资源优势,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案例分析第一,并购方阿里巴巴。
1999年,马云创建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其理念就是为众多中小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搭建一个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买家和卖家可以通过阿里巴巴的平台以较低的成本快速交易。
阿里巴巴成功帮助众多中小企业克服房租、人手、装修等资金问题,同时通过网上交易平台的宣传,帮助企业和商家扩大销售途径,增加销售收入。
同时,足不出户的消费方式也为众多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如今,阿里巴巴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成为全球B2B 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务交流社区。
第二,被并购方Lazada 。
Lazada 集团成立于2012年,目前是东南亚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在东南亚的地位堪比淘宝,交易面覆盖众多国家。
第三,并购后的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2024年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连续跨国并购效应研究》范文
《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连续跨国并购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关键技术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策略之一。
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不少企业积极参与连续跨国并购活动,以动态能力视角来研究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效应,对于指导企业并购实践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效应,分析其影响机制和效果,以期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在动态能力理论框架下,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和适应环境变化来维持和提升自身竞争力。
跨国并购作为企业获取外部资源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连续跨国并购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以及协同效应等积极影响。
然而,并购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文化冲突、整合困难等挑战。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梳理出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其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深入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企业公开财务报告、相关行业报告以及政府公开数据等。
四、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动态能力效应分析4.1 规模经济效应企业通过连续跨国并购,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这种效应不仅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企业的议价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例如,某企业在连续跨国并购后,其产品生产实现了标准化和流程化,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4.2 知识溢出效应连续跨国并购有助于企业获取外部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实现知识溢出效应。
通过并购不同领域的企业,企业可以快速获取其技术优势和知识资源,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例如,某科技企业在连续跨国并购后,成功整合了被并购企业的技术资源,推动了企业技术的持续创新。
4.3 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连续跨国并购的又一重要效应。
通过并购具有互补性的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企业并购动因与绩效分析
我国企业并购动因与绩效分析近年来,我国企业并购活动频繁,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之类的方式,来获得新的资源、技术、客户等,以求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企业并购的动因复杂多样,有的是因为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有的是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有的则是出于资源整合的考虑。
本文将就我国企业并购的动因进行分析,并从绩效的角度探讨企业并购对业绩的影响。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动因1. 市场扩张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以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通过并购其他企业,可以迅速实现市场扩张,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
2. 投资回报一些企业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
对于一些跨国公司来说,他们可能通过收购国内企业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和品牌资源,从而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
3. 技术资源一些企业可能因为技术资源的不足,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获得技术资金,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4. 资源整合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一些企业需要通过并购来整合资源,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
5. 品牌效应二、企业并购对绩效的影响1. 经营绩效企业并购对经营绩效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企业并购后的经营绩效会因为资源整合的原因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一些研究表明,虽然短期内经营绩效会出现波动,但长期来看,企业并购后的经营绩效一般会有所提升。
2. 财务绩效3. 市场绩效企业并购后,对市场绩效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通过并购,企业可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从而改善自身的市场绩效。
4. 管理绩效企业并购后,管理绩效也会有所变化。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引入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从而提升自身的管理绩效。
我国企业并购动因多样,既有出于市场需求,也有出于资源整合的考虑。
企业并购对绩效的影响复杂多样,一般情况下,企业并购会对经营绩效、财务绩效、市场绩效以及管理绩效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长期来看,一般会有所提升。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发展战略。
其中,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并购美国跨国公司通用电气(GE)的案例备受瞩目。
本文以海尔并购GE为例,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收益。
一、案例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起初只是一家小型冰箱厂,通过长期的转型和发展,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业的巨头。
而通用电气(GE)则是一个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全球性电气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2016年,海尔集团以5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收购,成为GE家电的控股股东。
二、动因分析1. 打开全球市场:海尔通过并购GE,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通过收购GE家电,实现了在北美市场的快速扩张,加快全球布局的步伐。
2. 构建全球供应链:GE具有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海尔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此次并购使得海尔能够借鉴GE的供应链经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3. 强化创新能力:GE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
通过并购GE,海尔可以借鉴其创新理念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面临挑战1.文化差异:海尔和GE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企业整合中出现冲突和摩擦。
如何在并购过程中解决文化差异,保持员工的稳定和积极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2.风险控制: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市场风险、融资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
如何科学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应对的挑战。
四、实现的收益1. 市场份额扩大:通过并购GE,海尔在北美市场的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可以借助GE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加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销售。
2. 技术优势提升:GE在创新技术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海尔通过并购GE,获得了GE的技术知识和专利,能够更快速地推动自身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2024年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连续跨国并购效应研究》范文
《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连续跨国并购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企业连续跨国并购已成为其扩展市场份额、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在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如何构建、维护并利用这些能力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本文旨在从动态能力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效应,以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建议。
二、文献综述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应具备创新、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竞争压力。
在连续跨国并购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并购活动获取资源、知识和技术,以增强其动态能力。
然而,并购并非一帆风顺,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文化冲突、整合困难等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探讨了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动因、过程和后果。
总体而言,相关研究显示,成功的企业能够通过并购活动有效地整合资源,提升动态能力,进而实现持续增长。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动态能力理论和连续跨国并购的相关研究。
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企业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连续跨国并购的过程和效果。
最后,采用统计分析法,收集相关企业的财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并购活动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
四、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动态能力构建(一)资源获取与整合企业通过连续跨国并购获取资源,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才等。
这些资源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品牌形象。
在整合过程中,企业需克服文化差异、管理风格和业务模式等方面的障碍,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学习与创新能力提升并购活动为企业提供了学习和创新的机会。
通过吸收被并购企业的知识、技术和经验,企业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新业务和市场。
同时,并购也有助于企业学习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三)适应变化的能力增强动态能力要求企业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报告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报告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中国企业日益走向国际化,跨国并购成为其拓展海外市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并针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评估。
通过深入研究和信息梳理,为中国企业制定有效的跨国并购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逐渐增强,跨国并购成为其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2019年,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交易规模呈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
其中,金融、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领域。
在金融领域,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来拓宽国际业务渠道,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例如,中国银行收购了美国银行的美国投资银行业务,中国平安保险收购了比利时的寿险企业等。
在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市场渠道,提升核心竞争力。
例如,中国联通收购了美国通信设备公司Motorola,中国海尔收购了美国的家电品牌GE等。
在房地产领域,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境外房地产资产,来实现资产配置和风险分散。
例如,中国恒大地产收购了英国的伦敦市中心房产等。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更多地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这些地区的市场规模大、产业发达,对中国企业来说具有比较成熟的市场和技术资源,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护。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国家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跨国并购活动进行限制。
比如,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审查,并对一些中国企业施加限制措施。
其次,文化差异和管理问题。
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往往会面临与外国企业在商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异,这需要中国企业进行适应和调整。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提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本文在对国际跨国并购发展历程进行简短回顾的基础上,以TCL集团先后三件跨国并购实际案例为样本,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企业在今后参与跨国并购有所帮助。
一、世界跨国并购发展历程跨国并购的基本涵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
跨国并购是跨国收购和跨国兼并的统称。
跨国收购是指在已经存在的当地和外国附属企业获得占有控制权的份额;跨国兼并是指在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成为一家现有的企业。
本文所提到的跨国并购主要是指跨国收购而不是跨国兼并。
因为跨国收购的目的和最终结果是改变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经营管理权关系,而不是改变公司(即法人)的数量。
跨国兼并却意味着两个以上的法人最终变成一个法人,这种情况在跨国并购的案例中是十分罕见的。
跨国并购是近半个世纪来,伴随着企业并购的深入和向外拓展而产生并发展壮大的。
20世纪六十年代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萌芽和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的舞台从国内拓展到国际空间,跨越国界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
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跨国并购浪潮蓬勃兴起,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1989年的跨国并购占全世界企业并购总数的36%,九十年代至今,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整个企业并购浪潮中的焦点。
参与并购的企业的规模都非常大,它们之间的“强强联合”使企业的竞争力迅速提高。
从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情况看,以跨国并购方式流入东道国的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在1987~1992年6年中约为52%,1993~2001年猛增至79%。
1987~2001年15年中,以跨国并购方式流入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所占比重约为74%,也就是说,这15年中投向全体东道国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的。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问题及对策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20权和决策权等,这样才能在确保总部对境外经营机构的相对集中管控的前提下,实现对境外机构管理层的约束,进而有效降低境外资产的运营风险。
(二)提高境外资产管理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明确企业的经营战略是有效预测、规避风险和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风险的前提,而风险防范和应对的最终目的在于防止境外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应当从把握好境外投资的战略决策环节入手来提升其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首先要明确进行境外经营的战略意义,例如获取战略性资源、开拓境外市场等,这些战略目标和动机必须细化;其次是要明确境外项目投资的选择标准,例如从东道国国别选择和入驻方式等;最后是要对境外机构的战略角色进行定位。
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境外资产管理时的目的性较强,合理控制境外资产的风险。
(三)优化境外资产管理的控制活动要优化境外资产管理的控制活动,可从三个方面加以思考:一是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不能替代业务控制活动,必须根据境外资产的运营特点设计针对性和适应性强的业务控制活动;二是要建立规范科学的财务报告和管理制度,从而来防范境外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是要有效利用内部控制的牵制机制,即从构建境外机构管理层的权利制衡机制入手来防止个人权利过大,进而损害境外国有资产的问题。
结束语:随着国有企业在境外资产规模的逐年扩大,其境外资产管控成为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在境外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国有企业突破其境外资产管理的困境和难点,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1]汤媛媛,杨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监管与风险防范[J].当代经济研究,2017.03[2]卢享光.浅议如何对国有企业境外资产进行有效监督管理[J].现代商业,2014.11[3]卢永真,姜华欣,胡迟.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途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7.02[4]周煊.中国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01浅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问题及对策梁圆皓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 201900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以实现各种资源全球最佳配置为目标的企业在境外的直接投资活动发展迅猛。
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
一.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1.首要动因是为了生存。
市场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跨国公司普遍提升了中国市场在全球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而随着跨国公司把更多的制造和部分研发业务放到国内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产生的成本优势日渐削弱,在核心技术、管理能力、资金实力、规模效益等方面的劣势却日益明显。
在此情形下,中国企业如果仅仅局限在国内,单一市场不足以支撑他们进步长大,也难以进一步抗衡跨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2.在于收购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市场渠道。
并购接管一家公司可以立即利用现成的当地供应商与顾客网络,并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可以在不增加行业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达到临界规模。
例如海尔如果成功并购美泰克,将会获得美国家电市场16%的市场份额,这是任何一家新公司在短期之内无法完成的再次,公司进行并购主要是因为通过并购能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效率,典型的就是在短时期内发挥规模效应。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特别是对于那种企业需要的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另一企业时,并购就成为企业获得这种知识和资源的惟一途径。
例如联想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就属于这种情况。
3.最后是为了避免贸易摩擦和关税壁垒。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出口产品经常会受限,并购一个国外企业,在国外办厂会避免这种情况。
例如TCL公司,通过并购,在中国、欧洲、北美、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以及战略OEM五大业务实现了有效互动,通过全球产业资源及格局的整合,有效避开了贸易壁垒。
它在墨西哥建立了工厂,规避了美国的反倾销政策等二.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分析1、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形成与发展是新技术推动的结果。
在技术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的升级换代。
这一时期的技术发展日益呈现出产品周期缩短研究开发成本与风险增加,技术边界模糊,规模收益递增等特征。
由于技术创新是在原有技术的积累和与其它领域技术的融合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研制出更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并承担开发风险与同行模仿跟进的风险对单个企业来说,常常是不能胜任的。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与发展趋势分析
际化 发展 战略 。本 文拟用 国际生 产折 中理论 对我 国 企业跨 国并购 的动 因和发 展趋 势做 一探 讨 。
一
、
国际生产 折 中理论
17 9 7年 , 国学者 邓 宁提 出了 国际 生产 折 中理 英 论 。所 谓 国际生 产折 中理 论是把 西方 经济 理论 中的 垄 断 优 势 理论 、 内部 化 理 论 、 区位 理论 紧 密结 合 起 来 , 产 业组 织 和 国际 贸 易理论 中选 择三 个 关 键变 从 量 : 商 所 有 权 优 势 ( w esi S eic A vnae 厂 O nr p p c d at , h i f g 用 0 表 示 ) 内部 化 优 势 (ne azt n A vnae 、 It la o d at , n r ii g 用I 表示 ) 国家区位优势 (oa o p c cA vnae 、 Lct nS ei d at , i i f g 用 L表示 )并将 这 三个 变量 的拥有 程度 作为 判 断企 ,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正在集聚动因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它们在资金术理能力技管超随着我国一些大型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与人业务能力才储备等各方面都正在逐步形成一定发展不少公司已经具备进行跨国并购的能力企业的规模和优势渐渐具备了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快速并购出现了国际化趋势
活动 的选 择行为 ( 表 1 示 ) 如 所 。
业跨 国经 营 的依 据 和条 件 , 只有 当 0、、 IL三 个条 件 同 时 具 备 的 情 况 下 , 国 公 司 才 愿 意 进 行 对 外 投 跨
资 。这 一理 论认 为 , 业 要进 行 国际投 资应 具 备 三 企 个要 素 : 1 所 有 权优 势 : 业 要拥 有 或掌 握 某 种财 () 企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效应分析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效应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并呈现出了更多新的特点和规律。
介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跨国并购的特点,通过阐述跨国并购动因,分析跨国并购给企业带来的效应,并且以此借鉴跨国公司先进经验,提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并购横向并购1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态势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共出现过五次大的企业并购浪潮。
在1995年掀起的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中,中国企业也走出国门,海外并购日趋活跃。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中国已累计将330亿美元投资在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 470家公司中。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显示,从1988~2003年,中国企业累计跨国并购总金额为81.39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997年之后,2003年更是高达16.47亿美元。
并购所涉及的资产交易额就最近几年发生的几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个案判断,中国企业进行的几起较大的跨国并购,单个交易额就在1~3亿美元之间。
据统计,2004年度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交易额约为24.54亿美元。
虽然直到近几年,从中国大陆流出的并购总金额也只有十几亿美元,但它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占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坚定决心。
2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与动因2.1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1)强强联合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强强联合是跨国并购最普遍的表现形式,相对于企业自身以固定投资来实现扩大再生产而言,与其他企业强强联合的方式要便捷得多。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缩短建设周期,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获取规模效应;可以迅速获得熟悉该领域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保持并加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2年9月,TCL集团以820万欧元收购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施耐得。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跨 国并 购逐渐成为 中国企业 国际化的 战略选择 。企业通过跨 国并购实现 资产的优化重组 、扩大生产规 模、 发挥 区位优势 、 开拓 国外市场 。目前全球 化趋势 日趋 明显 , 世界 各 国都 已成为全球经济 的一个组成部分 , 国的生产 、 各 贸易与 消费 逐步纳入一体化之 中, 各种生产要素得 以在全球范 围内配置 , 使得 各 国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 的界限 日趋模 糊。为 了整合全球资 源和 更快地 获取优势 , 跨 国公 司纷纷采取措 施 , 各 通过兼 并、 收购等强 强联合不 同方式实现企业 资产 的战略性重组 ,以扩大企业 的生产 经营规模和既有 的市场份额 。本文 简单 从几个方面分析 中国企业 海 外 跨 国并 购 的动 因 。 经济全球化和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目前 , 经济正在朝着如下趋势发展 : 全球 首先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 中的贡献越来越重要 , 与 之相配套的资源必然会在全球重新调整分 配 , 高新技术产业调整将 是全球产业结 构调整 的主要发展方向。 伴随而来 的是技术密集型和 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得到蓬勃发展 , 劳动密集型产业所 占比重会趋 于 下降 , 信息 、 生物和纳米 的高新技术将会 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 与 产业升级的核 心。 其次 , 知识型服务业 , 包括金融 、 息、 信 咨询服务等在 国民经济 中的 比重将会增加 , 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带 来的结果 , 全球服务 行业在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 中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 服务性 行业 的力量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可忽视 。 再次 , 高新技术产品 出现 , 必然会改造传统产业 , 传统产业将赢 得新的发展空 间。 高新技术的发展使趋 于衰退 的传统产业如农 业与 制造业发生逆 向回归 , 新的农产品和更加精确 的制造技术为经济的 发展产生出新 的机会 , 传统产业同样也会 在新 的条件下演变 出新 的 产业 出 来 。 同时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跨 国并购提供了契机。区域经 合组织的产生使得各参加国之问的政治 、 经济 合作不 断加深 , 经济 上的合 作为 区域 内国家的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政 治上 的合作为企业问的跨国并 购提供 了政策上的支持。同时, 区域 外的企业面对 区域内企业的竞争能力 的加强 , 就增加了企业采取并 购方式进入新市场的动饥和紧迫性 。 部分北美企业跨国并 购欧洲企 业以及欧洲 、 日本企业跨国并购北美企业 的案例都与此相关联 。 二 、 家政 策 鼓 励 国 十五大后 , 巾央到各省市 , 从 一场国有经济 的战略性调整和重 组的巨大工程 已经展开 , 各级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大企业集 团战 略, 国有资本将从 小企业 向大企业转 移和集 中、 从劣势企 业向优势 企业转移和集 中。 资源得到了更好 的优化配置。 这为组建跨 国经营 的大企业集团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 , 国家鼓励有 能力 的企业 向海外 特别是发展 中国家投 资, 逐步使 中国经济向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 市场的方 向转变。 两个 例如 , 上海 已拟订专 门的优 惠政策 , 励企业在非洲 和东南亚 国家 鼓 开设新厂或收购兼并 当地企业 , 并积极利用中国援外贷款参与非洲 的资源开发。除南部非洲和东南亚外 , 上海还鼓励企业开拓中南美
《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连续跨国并购效应研究》范文
《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连续跨国并购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的连续跨国并购不仅关乎企业规模的扩大,更与企业的动态调整和优化其内部资源配置、管理架构等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动态能力的视角出发,对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效应进行深入探讨,以揭示其对企业发展、行业及国际市场的深远影响。
二、动态能力视角的理论基础动态能力是指企业在面对环境变化时,能够迅速调整内部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
在跨国并购过程中,企业的动态能力表现在对并购策略的制定、并购后资源的整合、企业文化的融合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本文基于这一理论,探讨企业在连续跨国并购中的策略选择及成效。
三、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背景与案例分析(一)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行跨国并购。
这些企业通过连续的跨国并购,不仅扩大了市场份额,还提高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二)案例分析以某大型跨国企业为例,该企业在过去五年内进行了多次跨国并购,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将对该企业的并购历程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在连续跨国并购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及成效。
四、动态能力视角下的企业连续跨国并购效应(一)资源整合效应在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通过连续跨国并购可以快速整合全球资源,包括技术、人才、市场等。
这些资源的整合有助于企业形成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管理协同效应企业在连续跨国并购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管理架构,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法律等环境。
这种管理上的协同效应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品牌扩张效应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快速拓展品牌影响力,提高品牌知名度。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五、实证研究与分析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企业在连续跨国并购过程中的动态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及效应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和世界范畴内并购浪潮的连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通过跨国并购参与到国际贸易合作与竞争中去。
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逐年攀升,其并购总额在世界跨国并购总额中举足轻重。
通过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进展现状进行总结,深入探讨事实上施跨国并购的动因,在此基础上从正负两方面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效应。
关键词:
跨国并购;现状;动因;效应
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进展现状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起步较晚,始于19世纪80年代,迄今大致经历了探究期、培养期、进展期三个时期。
在现时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大致出现出以下特点:(1)跨国并购总额持续扩大。
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截了当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截了当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 3%。
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2年到2009年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总额从10.47亿美元增长到335亿美元,跨国并购的年增长率高达64%。
(2)跨国并购方式以横向并购为主。
通过对近八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研究发觉,几乎所有并购的收购方与被收购方所从事行业差不多上一致或高度有关的,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较少。
(3)跨国并购主体出现多元化进展趋势。
目前,我国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仍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但一些具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也主动加入到跨国并购浪潮中来,不管是数量依旧金额上均有所突破。
2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1)猎取战略性自然资源。
我国是资源消费大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再加上以后的经济增长需要大量资源支持,每年对石油、铁、铝等重要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高达数亿吨且逐年攀升。
而目前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现象普遍存在,进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获得进展能源成本较高。
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专
门大一部分用于对跨国稀缺资源的收购。
在2009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的1 0大并购交易中,资源类的并购事件就占到了8例,其中中国石化以75.02亿美元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成为当年完成的最大规模并购交易。
(2)猎取先进研发技术。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因素。
尽管我国企业为许多国际品牌进行代工并每年出口大量的产品,然而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都掌控在外方手中,我国出口的产品一样而言也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经济附加值较低,从整体上来讲,我国的技术水平离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政府鼓舞吸引外资,不仅是出于对资金的需求,也存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考虑。
然而外国政府和跨国企业对技术转让十分慎重,对知识产权的爱护也专门严密,核心技术专门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中国。
通过跨国并购,中国企业能够将国外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作为收购目标而获得专利技术,这具有明显的速度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我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猎取优质资产和品牌。
中国企业通常采取贸易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然而关于欧美高度发达和成熟的市场,新品牌的进入是专门困难的,进入成本高昂,需要投入巨额广告费用、营销费用。
目前,专门多外国企业为了提升利润,开始调整公司战略,实施“回来主业,强化核心业务”的战略,将非核心业务和亏损业务剥离出去,以较低的价格卖出这些资产,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猎取优质资产、迅速扩大企业规模的机会。
(4)拓展海外市场。
跨国并购是中国企业抢占国际市场的一条捷径。
关于增长己进入瓶颈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讲,通过跨国并购,既能够依靠目标企业的效应优势增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还能够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稳固、系统的销售渠道为本企业产品开创跨国市场,迅速在当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因此,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国际品牌并形成稳固的营销网络,不仅能够满足企业进展的需要,而且能够迅速开拓国际市场。
(5)规避贸易壁垒。
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随着国内企业对外业务的增加,加之各国关税的普遍降低,贸易爱护主义有所抬头,寻求合法而隐秘的爱护工具的国家越来越多。
价格优势一直是我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一大优势,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遭受着反倾销和非关税壁垒,涉及纺织、彩电等各个行业,这些都严峻制约着我国产品的出口量。
税的名义增大贸易壁垒,或许碳关税将成为今后数年贸易摩擦的焦点。
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通过对外直截了当投资,或是并购,或是绿地投资,来扩大国外市场,打破贸易壁垒,缓解贸易摩擦。
我国企业通过并购国外当地企业,利用原产地规则,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就能够有效规避贸易壁垒,直截了当进入国际市场,从而达到开创新市场的目的。
3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效应分析
3.1 主动效应
(1)成本效应。
跨国并购能够使我国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进入另一国市场。
一方面,我国企业能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治理优势,通过使用原有的销售渠道、材料供应和品牌,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我国企业通过并购还能够规避贸易壁垒,降低税收成本和贸易摩擦成本,获得经济效益。
(2)时差效应。
与绿地投资相比,跨国并购能够在较短时刻内实现向另一国市场的渗透。
通常,绿地投资需要涉及谈判、审批、动工建设等多个时期,手续复杂且耗时耗力,而并购通过直截了当购买一个现成的企业,所需时刻较少且能迅速投入生产,获得时刻价值优势。
(3)协同效应。
跨国并购能够给我国企业带来经营和财务上的双重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要紧是指并购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的正向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
财务协同效应要紧是指并购给企业的财务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这要紧来自于税法、会计准则或证券交易的内在规定。
跨国
并购能够通过合理避税、提升财务能力、运用预期效应等来实现财务效应协同。
(4)窗口效应。
通过跨国并购我国企业能更深入地了解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为以后的投资作好预备。
跨国并购过程中要咨询投资银行、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这种咨询过程也确实是对东道国环境全面系统地了解的过程。
并购一个已有企业,等于抓住了一个结点,直截了当跨入了东道国的社会网络,以此去了解一国的各种环境是直截了当调查方式无法比拟的,能够更深人地了解东道国各种情形。
因此跨国并购为企业以后在东道国市场的再投资、再并购起到专门好的窗口效应。
3.2 消极效应
(1)整合风险。
跨国并购是一项风险性专门大、失败率专门高的公司战略。
企业并购后,如何将两个企业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达到协同效应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不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重新调整组织结构,以及难以合理安排并购双方的生产布局、业务流程、营销渠道等都会引起整合风险从而导致并购的失败。
目前,我国企业在跨国整合过程中往往只关注购买成本,对整合成本估量不足或者判定失误,致使企业难以负担高昂的整合成本,企业跨国并购最终失败的例子也有专门多。
(2)文化差异。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文化与外国企业文化存在专门大差异,这就加大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和日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和难度。
一样在国内经营较好的企业与当地政府关系也较好,但如果企业试图与并购东道国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就可能遭到立法部门的质疑。
因此,中国企业文化与当地企业商业风俗适应的差异则可能给跨国并购带来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宾建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与进展方略[j].新观看,20 08(2):35-38.
[2]李东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与防范[j].国际经济合作,2 005(11):16-19.
[3]李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驱动和制约因素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5).
[4]任淮秀主编.兼并与收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