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导学案(2)
《朝花夕拾》导学案(老师)
《朝花夕拾》导读课导学案七年级语文组主备人:向昀 2018.10.30一、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你们的同龄人,看看他在做什么?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你们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是一个贪玩、淘气的孩子。
2.长大后,他成了一名作家,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鲁迅)二、目标呈现:1.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重点)2.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重点)3.培养阅读的兴趣,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难点)三、自主合作:1.“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
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作。
2.请同学们收集鲁迅的相关资料,请对作者及其代表作品做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3.利用手中《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完成填空(1)《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2)我们已学过该集中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四、展示质疑: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这篇文章选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导学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学案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搜集、筛选信息、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体会语言的形象性、丰富性,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极大关注和热情。
2、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学会欣赏运用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和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3、品味语言,学习抓住关键性语句,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领会作者情怀,增强阅读、鉴赏作品能力。
4、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1、文章内容:品味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2、表现手法:作者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与拟人、借代等修辞强化感情色彩的。
3、情感体验:每篇文章的深层情感,以及从中受到的教育。
突破重、难点措施方法:问题驱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一、自主预学,感受新知自主预习课本上的内容,画出重点内容。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导入: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
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三、检查预学,任务导向(1)、《朝花夕拾》全书篇文章,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惟一一本集;是鲁迅回忆、和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是回忆性。
(2)、我们已学过该集中的文章有《》、《》等;在初中阶段,我们还将学到《藤野先生》一文。
(1、十;小引;后记;散文;童年少年青年;记叙文;散文。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四、合作互学,研读课文阅读导读选文《五猖会》,讨论:1、《五猖会》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这篇短文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朝花夕拾导学案
《朝花夕拾》学案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朝花夕拾》是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时年四十六岁。
此书共收入《狗•猫•鼠》《阿长与》《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等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
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就是“早上的花傍晚时分才拣拾起来。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二)复习引导1、强调课前复习。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为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努力。
2、强调多读。
本文作者是文白转期的文学家,作品精深,较难懂,人言《朝花夕拾》是没有呐喊的心底呐喊,故必须熟读。
另外,语感是语文的生命,而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故必须多读。
3、强调积累。
丰厚语文积淀,包括学法积累和基础知识积累。
4、强调自主设疑,合作学习,勇于探究。
(三)审美鉴赏1、十分注意人物刻画。
作者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范爱农》中的范爱农。
2、文体不很一致。
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夹叙夹议,描述往事也批判现实穿插交织,有较多的杂文笔法。
朝花夕拾讲导学案
朝花夕拾讲导学案《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随笔集,通过作者对生活中点滴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人民的苦难。
这部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同时也展现了人文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教学中,通过对《朝花夕拾》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实社会和人性的问题,以及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
一、《朝花夕拾》的背景介绍《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集中了自己大量的随笔小品作品的书。
全书的主题鲜明,思想性强,语言轻松而富有幽默感,深受读者喜爱。
作者通过对各种人、事、物的描述和评价,探讨了社会现实中的弊端和人性的扭曲,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和道德伦理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朝花夕拾》中的文章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如《阿Q正传》描写了阿Q那种自欺欺人的悲剧性格,《狂人日记》反映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悲愤情绪,《故乡》描写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等等。
每一篇文章都展示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引发了读者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
三、《朝花夕拾》的教学意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朝花夕拾》的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引导其更好地认识社会和人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朝花夕拾》的导学案设计教师可以设计一份朝花夕拾的导学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阅读指导: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背景和作者,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这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2. 重点篇章:选择几篇代表性的文章,对其中的重要观点和意义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3. 学习任务:设计一些阅读理解和思考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课堂延伸: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以上的导学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朝花夕拾》这部作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学案(2课时)
《朝花夕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四、拓展反馈
抄写鲁迅的名言,最好注明出处,至少三段。
学习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汇丰中学九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导学案
班级学生姓名备课教师周辉审核人课型探究课时间3月7日
教师行为
激趣明标
先学后教
问题预设
及方法指导
当堂训练
(题练合作探究
随笔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人物分析、写作手法总结
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相信自己,快乐前行!
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质疑!
赏析片断,写出感受: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朝花夕拾》 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朝花夕拾>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3、分析书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4、品味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和经典片段。
2、难点(1)对鲁迅深刻思想的领会和作品深层内涵的挖掘。
(2)体会鲁迅语言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力。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作品背景《朝花夕拾》创作于 1926 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当时鲁迅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借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四、学习过程1、自主阅读(1)安排学生用一定的时间自主阅读《朝花夕拾》全书,做好阅读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疑问。
2、内容梳理(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阅读心得,梳理出《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包括每篇文章的大致情节和主题。
(2)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3、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讨论《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如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等。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4、人物分析(1)让学生分析书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如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2)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分析,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朝花夕拾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1.《阿长与<山海经>》哎呀,阿长不就是那个老爱切切察察的人嘛!“迅哥儿,我给你找到了那什么经哦!”就像我妈,有时也会给我带来惊喜呢!有一次我随口说想吃巧克力,第二天回家就看到桌上放着我爱吃的巧克力,那感觉,和迅哥儿看到阿长给他《山海经》时应该差不多吧。
阿长虽然有很多小毛病,但她对迅哥儿的好是真的呀!2.《五猖会》“去看会之前要背完书!”父亲严厉地说。
这多像我考试前呀,爸妈总是催着我复习。
记得那次要去参加小伙伴的生日会,出门前妈妈非让我把作业做完,我那个着急呀!五猖会对小时候的作者来说是多么期待的事呀,可父亲却这样,真让人无奈!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这描写得多生动呀!就好像我家后面的小园子,也有好多好玩的地方。
我和小伙伴们在那里捉蝴蝶、摘果子,玩得可开心啦!那就是我们的乐园呀,和作者的百草园一样有趣呢!4.《父亲的病》“什么名医,都是些骗钱的家伙!”作者这样抱怨着。
就像我爷爷生病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些不靠谱的医生。
看着亲人被病痛折磨,心里真不是滋味。
父亲的病让作者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一面,也让我们明白要珍惜健康呀!5.《藤野先生》“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藤野先生亲切地问。
哇,这老师真好!我也遇到过这样关心我的老师呢。
有次我生病请假,回学校后老师专门给我辅导功课,真的很感动。
藤野先生对作者的影响多大呀,这样的好老师真难得!6.《范爱农》“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范爱农总是这样说话怪怪的。
感觉他和我认识的一个叔叔有点像,说话很直接。
但其实他们内心都很善良呢。
范爱农的命运真让人感慨,人生怎么就这么难呢!7.《琐记》“衍太太怎么这样子呀!”作者肯定很气愤。
这让我想起有些大人也会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呢。
就像邻居家的阿姨,总是笑嘻嘻的,可有时候却会在背后说别人坏话。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呀!8.《无常》“活无常来了!”一听就很吓人呢。
《朝花夕拾》 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朝花夕拾>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增进对作品的理解。
2、熟悉《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
3、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品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理解作者对童年、青少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
2、难点(1)剖析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和社会批判。
(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2、作品背景《朝花夕拾》创作于 1926 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当时鲁迅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被迫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在这段时间里,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写下了这些文章。
四、自主学习1、阅读《朝花夕拾》全书,了解各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2、整理出书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并简要概括其特点。
五、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朝花夕拾》中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描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其中体现的童真童趣。
2、探讨《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思考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
3、分析《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的形象,以及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
六、课堂展示1、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2、进行个人朗读或角色扮演,展现书中的精彩片段。
七、拓展延伸1、比较《朝花夕拾》与鲁迅其他作品在风格和主题上的异同。
2、以“我的童年回忆”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学习鲁迅的写作手法。
八、总结反馈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2、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九、具体篇章分析(一)《狗·猫·鼠》1、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习性及各种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表达了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憎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学案
教学案模板(语文)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第一备课审核第二备课课题《朝花夕拾》导读课课型新授章节名著导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鲁迅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朝花夕拾》各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和阅读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名著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精读、略读、感悟、赏析、探究等学习方式,了解作品精髓及作者的生命历程和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品读精美语言,感悟鲁迅先生高尚的人格与伟大的一生。
使学生从中汲取对人生有益的精神营养。
教学重难点:深刻理解《朝花夕拾》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往事的温馨回忆以及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感悟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与崇高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名著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图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师: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做了什么,她的童年生活如何?明确: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抓虫子、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
三味书屋:行礼拜师;问“怪哉”虫;读书;画画儿。
鲁迅的童年生活温馨、美好、快乐。
师:大家想不想了解鲁迅儿时少时更多的事情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出处《朝花夕拾》中,来认识认识鲁迅吧!一、温故知新温故:抢答形式回顾鲁迅的相关文学常识知新:介绍《朝花夕拾》的相关知识:发表更名、目录篇目、写作背景。
二、看图猜故事出示图片,由学生随意猜想这幅图片是哪一篇文章?文章可能会讲了什么故事呢?教师设置相关链接,每篇文章逐一做阅读引导。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链接一:《狗猫鼠》作者对于这三种动物分别抱有怎样的情感呢?他只是单纯地向我们介绍了三种可爱的小动物吗?链接二:《阿长与山海经》原文: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导学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学习要求一、激趣,把书打开。
激发阅读兴趣,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走近作家作品。
二、通读,把书读厚。
掌握默读、跳读、猜读、选读、精读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圈画、批注的读书方法。
三、精读,把书读薄。
融会贯通全书,整合相关内容,归纳共性,借鉴写法。
预习1.查找资料,了解鲁迅,请把相关童年鲁迅的信息,摘录记下。
学习一、开卷游戏·悦读1.请抢答以下问题。
(1)童年鲁迅的宠物是?小隐鼠《狗猫鼠》(2)童年鲁迅最不喜欢的动物是?猫(3)童年鲁迅的游乐园在哪里?玩什么游戏?百草园捕鸟挖何首乌等(4)童年鲁迅的私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这私塾的名字是?三味书屋(5)童年鲁迅喜欢上学吗?长大后呢?不喜欢主动求学(6)童年鲁迅上课开小差时做什么?绘画(7)童年鲁迅有一个很好的伙伴,他的名字叫?闰土(8)童年鲁迅有一个保姆,她的名字叫?阿长(9)童年鲁迅眼中的父亲是慈父还是严父?严父(10)本书写了鲁迅的两个老师,他们分别是?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二、通读书本,理解内容1. 小组合作,完成你领取到的任务。
选题1:《阿长与<山海经>》(1)主要人物是谁?请对他(她)实行简单介绍。
阿长鲁迅的保姆。
她是青年守寡的,只有一个过继的儿子。
(2)作者围绕阿长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阿长怎样的性格?喜欢切切察察、睡相摆成大字形、元旦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山海经(3)“我”对阿长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大佩服——不耐烦——产生空前敬意——敬意完全消失——发生了新的敬意(4)作者在刻画阿长时,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选题2:《范爱农》(1)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同乡会的争执,故乡酒楼叙旧,报馆案风波(2)结合文本分析范爱农的性格。
外表冷漠内心对革命充满热情,为人孤傲耿直,不满黑暗现实(3)范爱农是自杀还是意外落水?(求证)(4)作者在刻画范爱农时,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选题3:《琐记》(1)主要人物是谁?衍太太(2)衍太太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求证)(3)“我”离开家乡后,去哪上学了?选题4:《藤野先生》(1)藤野先生是谁?是我在日本学医时的一位任教我解剖学的教授(2)作者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治学严谨,严格要求,没有民族偏见的特点。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3.了解《朝花夕拾》成书过程,明白作者心路历程。
【重点难点】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任务群】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任务三:寻·鲁迅生活的“那些年”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任务五:察·鲁迅心中的“那些情”【学习过程】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
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读一本书,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不同,可以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呢?请阅读教材72页“阅读指导”,并完成相应任务。
1.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2.如何做好精读?3.略读和浏览,与精读相比有何不同?4.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可以怎样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读书方法?[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何以“夕拾”呢?我们进行探究。
1.《旧事重提》更名为《朝花夕拾》其实隐藏着在儿童视角下的写作意图。
请同学们结合下列背景,读《小引》补全作者写作《朝花夕拾》的经过。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
《朝花夕拾》 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朝花夕拾>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感受其思想和精神。
2、掌握《朝花夕拾》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学会运用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汲取作品中的智慧和力量。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叙事手法、人物描写、语言风格等。
2、难点(1)对作品中一些较为隐晦的思想内涵的理解。
(2)将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其作品包括小说、杂文、散文等多种体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作品背景《朝花夕拾》创作于 1926 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当时,鲁迅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和国民党右派文化围剿的黑暗时期,他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经历了种种政治和文化上的挫折。
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通过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表达了对旧中国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四、阅读方法指导1、精读(1)仔细阅读每一个段落,理解词句的含义,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
(2)分析人物形象,关注人物的言行、心理和性格特点。
(3)思考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2、略读(1)快速浏览文章,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
(2)抓住关键语句和段落,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3、比较阅读(1)将《朝花夕拾》中的不同篇章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主题、人物、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2)将《朝花夕拾》与其他同时期或同类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拓宽阅读视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作品内容概述《朝花夕拾》共收录了十篇散文,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朝花夕拾》 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朝花夕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把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学习运用批注法、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其思想的深度和艺术魅力。
4、培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朝花夕拾》中作者对童年、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回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掌握作品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社会意义。
2、难点(1)领会作者在回忆往事时所蕴含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封建礼教、封建教育制度等的批判。
(2)理解作品中一些较为隐晦的表达和深层的文化内涵。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其作品包括小说、杂文、散文等多种体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作品背景《朝花夕拾》创作于 1926 年,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回忆过去,审视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封建教育制度等的批判,以及对人性、人生的思考。
四、阅读方法指导1、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疑问、评价等。
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主题思想的思考,也可以是自己的联想和体会。
2、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对于重要的章节和精彩的段落,采用精读的方法,仔细品味语言,深入理解内容;对于一般性的叙述和介绍,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快速浏览,把握大意。
3、比较阅读将《朝花夕拾》中的作品与鲁迅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或者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初中语文《朝花夕拾》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成书过程】《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历史背景】1926年初,全国处于大革命高潮的前夜。
《朝花夕拾》的前两篇写于此时。
“三·一八”惨案后,险恶的政治环境迫使鲁迅过着避难生活,但他始终没有停止战斗,《朝花夕拾》中的三篇都是在流离中创作的。
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当时学校死寂的气氛以及周围人物的可憎嘴脸,使他感到难以忍受。
离开了北京激烈的斗争环境,周围的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鲁迅不禁感到要“沉静下去了”,但他永远不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他是那样地渴望投入火热的斗争,只有在斗争中,才能驱除他由于离开战斗环境而产生的“淡淡的哀愁”。
于是他写出了《朝花夕拾》中比较系统地回忆往事的后五篇。
这些优美的散文的产生既是现实斗争的需要,也是鲁迅倾听“自己的心音”、自我解剖、思考前进方向的需要。
【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顺序基本上按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过程排列,所涉及的年代大致从1887年到1912年,也就是鲁迅7岁到32岁这一段时间。
作者通过对自己生活道路的回忆,从各个方面描写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风貌:充满各种“小风波”的没落的封建大家庭、牢笼似的私塾教育、绍兴民间赛会和演戏的盛况、黑暗社会的炎凉世态、骗钱害命的庸医、南京“乌烟瘴气”的水师学堂、日本不平静的留学生活、“内骨子是依旧的”辛亥革命等,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突出表现了鲁迅追随时代步伐、倔强奋进的精神。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02 导学案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以《五猖会》为例,指导批注式阅读方法。
3.分类专题研究,了解各篇文章主题,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通过细节品味、掌握赏析方法〖学习难点〗自主独立有创意地阅读《朝花夕拾》〖学习时间〗3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罗大佑的《童年》是一首老歌,却经久不衰,我们津津乐道地不仅是歌曲轻快的节奏,更是贴近我们童年生活的歌词,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学生时代。
一首歌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喜爱,在于我们能够在歌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一部文学名著能够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也是因为书中有我们曾经或现在、拥有或渴望的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朝花夕拾》,去书中寻找我们的童年。
二、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少年时期,家道中落,父亲卧病不起。
青年时期,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辗转奔波。
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后又弃医从文,意在以文艺拯救国民精神。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2、创作背景鲁迅的《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一共10篇,后来又加了“小引”和“后记”。
写于1926年2月到11月。
从历史背景来看那是民国以来北洋军阀统治最黑暗的时期。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朝花夕拾》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
1.《朝花夕拾》原名,是一部的回忆性集。
2.《朝花夕拾》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
3.《朝花夕拾》中有体现封建孝道的残忍和虚伪《》,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束缚的《》《》。
4.《》中有热情、纯朴、善良、给幼年的鲁迅以极大关爱的(人物),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书《》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5.《》中的是个生活随便、不拘小节的人,但他,对留学日本的作者没有,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指导,、、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四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藤野先生》除了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还记写他
的原因,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7.《》中是个性格倔强、落落寡欢、富有正义感的爱国知识分子。
8.《》和《》则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质。
9.《》中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是一个、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10.《》作者用讽刺的笔调表达了对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导学案1. 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 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1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 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朝花夕拾》回忆的是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壮年时期的生活,大多与故 乡的人和事有关联。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关于鲁迅的专题片,其中开篇就 说:对于故乡绍兴,鲁迅一直怀有一种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在他的一 系列作品里,鲁迅对故乡表现出热爱、崇敬,甚至终生的眷恋,而另一 面则又充满了憎恶、决绝,甚至诅咒。
这和他最初感受的凄风苦雨和人 情冷暖,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一点,我们在“小引”中,也可以看到。
而这种复杂矛盾的感情,势必倾注在他的作品里,或隐或现。
阅读时一 定要走进文本,深读细思。
【背景介绍】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 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 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 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 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
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 所谓“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
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 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
《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产生的。
其用意,正如许广平在讲到关于鲁迅对待儿子海婴的态度时所 指出的那样:“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 得最深,记得最真,绝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尤其 是普通的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的拘 拘为仁”。
鲁迅希望儿童“敢说、敢笑、敢骂、敢打。
”(《欣慰的记 念》第183页)因而,《朝花夕拾》中的许多作品,是对封建教育制和 封建家长制的无情鞭挞。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 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 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 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收集鲁迅的相关资料。
执笔人人_'课题" 审核 朝花夕拾 课型[新授课课时学习目标 课 、八 刖预习 学 法 指 导 相 关 链 接(1)十;小引;后记;散文;童年少年 青年;记叙文;散文。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一、 导入课文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 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 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
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 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 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一一《朝花夕拾》了。
二、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1. 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① 《小引》§4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③ 《狗•猫•鼠》§ 9 (喜欢小动物)④ 《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
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 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① 《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 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① 《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② 《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
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4.怀念亲人师友① 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② 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③ 同情的人(范爱农)5•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
① 《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② 对中医的偏见:“绍兴几个名医,”借行医诈取病人钱财,痛恨迷信与 落后;③ 《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④ 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还击、痛斥。
2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读《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 景和全书内容。
3.填空:(1) 《朝花夕拾》全书《 一本 ___________________ 忆 、 ____ 篇文章,外加一篇 ,一'篇《 集;是鲁迅回》,是鲁迅惟一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性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们已学过该集中的文章有《《 》等。
____________ 时期,是回忆 课堂探究三、各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1《狗•猫•鼠》一一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I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兌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L《阿长与〈山海经〉》一一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曲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彳L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一一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圭寸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4•《五猖会》一一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一一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一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一一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锁记》一一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一一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o.《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10、11、12、 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 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 司情和悼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 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 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 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4)、《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
从这些 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3、③;4、称呼的由来,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大”字形的睡相,一肚子烦琐的道理,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等;重点是写 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1、 下列人物不是《朝花夕拾》作者的是(DA 、周树人B 鲁迅C 周豫才D 周作人2、 《朝花夕拾》是一本(A )A 、散文集B 论文集C 文学评论集D 杂文集 3、 鲁迅先生的籍贯是(0 A 、浙江杭州B 、浙江温州C 浙江绍兴D 浙江嘉兴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A )A 、“我家的”后面B 、“我家的”前面C “我家的”左面D “我家的”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DA 、本城书塾B 、南京水师学堂C 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D 仙台医专 藤野先生的全称是(D A 、藤野B 藤野严C 藤野严久D 藤野严久郎《藤野先生》回忆作者早年学医时的生活经历,地点不是在(C )A 、日本B 仙台C 北京D 仙台医专《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何处连载(A A 、《莽原》B 《申报》C 《奔流》D 《晨报副刊》 《朝花夕拾》在报上连载时的栏目叫(A )当堂练习 巩固训练 右面5、 课 后作 业 r\ 6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作者何时求学的地方(A )A 、少年B 青年C 壮年D 老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D ) A 、学堂名B 书房名C 书院名D 私塾名 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A ) A 、本城书塾B 南京水师学堂C 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 D 仙台医8、 9、A 、《朝花夕拾》B 《花边文学》C 《旧事重提》D13、 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A 、12B 、10C 、14D 、814、 《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A 、写作过程B 编纂过程C 修改过程D 构思过程15、 《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D ) A 、本书的写作过程B 本书的编纂过程C 本书的修改过程D 与《二十 四孝图》相关的内容《狗?猫?鼠》是一篇(B )A 叙事散文B 议论散文C 抒情散文D 杂文《狗?猫?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C )A 、养狗B 养猫C 养隐鼠D 都不是《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 “教授”“大脚色” “负有指导青年责任 的前辈”是(A )A 、一种人B 两种人C 三种人D 四种人《阿长与< 山海经 >》中提到的“阿长” A 、长工B 短工C 日工 D 钟点工 《阿长与< 山海经 >》中提到的“阿长”A 、打工仔B 打工妹C 小保姆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对本人的(AA 、尊称B 蔑称C 昵称D 一般称呼《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阿长”为(A )A 、长妈妈B 阿长C 阿妈D 长妈《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祖母”称“阿长”为(B )A 、长妈妈B 阿长C 阿妈D 长妈《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一般情况下称“阿长”为(C )A 、长妈妈B 阿长C 阿妈D 长妈《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憎恶她的时候”称“阿长”为(B )A 、长妈妈B 阿长C 阿妈D 长妈 《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阿长”这个称呼体现其人的特点是(D )A 、她的姓氏B 她的身材C 她的名字D 沿用其前对一个女工的称呼 《山海经》是我国的一部()A 、地理著作B 天文著作C 神话(文学)著作D 历史著作 《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0 A 、“山海经” B “画儿书” C “三哼经” D 都不是 《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何种思想的著作(A ) A 、封建孝道B 封建迷信C 因果报应D 都不是 下列神话出自《山海经》的是(C ) A 、精卫填海B 夸父追日C 大禹治水D 愚公移山 下列神话不出自《山海经》的是(D )《伪自由谈》 (B ) 是作者家的(D )老妈子 21、 22、 23、 24、 25、 26、 27、 29、30、31、32、B )16、 17、 18 19、 是作者家的(A )20、A、黄帝战蚩尤B夸父追日C大禹治水D愚公移山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A)33、A 、子路负米B 刻舟求剑C 拔苗助长 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A ) A 、郑人买履B 黄香扇枕C 陆绩怀橘 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C ) A 、破釜沉舟B 卧薪尝胆C 卧冰求鲤 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A 、老莱娱亲B 郭巨埋儿C 黄香扇枕《五猖会》写的是一种(A )A 、迎神赛会B 祭祀活动C 民间艺术D 杂技表演 举办“五猖会”的地点是在(B )A 、绍兴城西关B 绍兴城东关C 绍兴城南关D 绍兴城北关 “五猖会”中的“五猖”指的是(A )A 、五通神B 五种人C 五种动物D 都不是 下列项目中属于“五猖会”表演节目的是(A )A 、高跷B 旱船C 秧歌D 舞狮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五猖会”表演节目的是(DA 、高跷B 抬阁C 马头D 舞狮《五猖会》中作者写急于去看五猖会的情景类似于(A )A 、去看社戏B 去百草园玩C 去二味书屋读书D 去仙台医专求学 《五猖会》对急于去看的东关五猖会的盛况(B )A 、具体描绘了B 没有具体描绘C 形象描绘了D 、详细描绘了 《五猖会》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A )A 、具体描绘了B 没有具体描绘C 一笔带过D 都不是《五猖会》中作者对东关五猖会的盛况(D )A 、 印象深刻B 印象一般C 印象模糊D 完全忘却 《五猖会》中作者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B )B 、 印象深刻B 印象一般C 印象模糊D 完全忘却《无常》中写到的“无常”是(B )A 、一个人B 一种鬼神C 一个形容词D 一种动物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迎神赛会上所扮鬼物的是(D A 、鬼王B 鬼卒C 活无常D 红脸关公 下列各项中属于迎神赛会上所扮鬼物的是(A ) A 、鬼王B 黑旋风李逵C 阎王爷D 红脸关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昆虫有(C A 、蜘蛛B 蜜蜂C 蟋蟀D 蝎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未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昆虫有(D A 、鸣蝉B 黄蜂C 斑蝥D 蚂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植物有(B ) A 、蔷薇B 何首乌C 月季D 玫瑰34、 35、 36、 37、 39、 40、 41、 42、 43、 44、 45、 46、47、 49、50、智子疑邻 哭竹生笋中流击楫51格言警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