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环境科学》教学大纲
绪论(食品环境学)

三、食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食品与环境的关系也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系统。 • 在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应分别从食品资源
环境、食品原料生产环境和食品加工环境3个 部分来进行研究。 • 这样有助于把握食品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印度洋海啸
No Image
No Image
• 2.第二环境问题:又称次生环境问题
• 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和对废 弃物处理的不妥,以及由于生产发展和人口膨 胀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 人类发展到20世纪末,人口急剧增长,工业高 度发达,其影响生存环境的能力,已经达到了 全球化的规模,远远超出了史前的水平。
• 1.第一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地方病 也称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
分2类:
一是如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旱灾害 等自然灾害;
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如某 些地方水土中缺少(或过多)某些人体所需的化学元素 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地方病)。
意大利维苏威火山暴发
3.教材和参考书目
• (1)张建新主编,《食品环境学》 ,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6
• (2)赵景联主编,《环境科学导论》,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5
• (3)盛连喜主编,《现代环境科学导论》,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3
• (4)何强等编,《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教学和考核方式
B 环境的污染
①大气区域性污染;②水源与江河水污染; ③噪声污染;④土地污染(废弃物);⑤全球性 污染
No Image
No Image
食品科学教学大纲

食品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食品科学是一门涵盖食品生产、加工、贮藏、分析等多个方面知识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食品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了解食品的成分、结构、特性以及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食品成分、结构、特性及其关系。
2. 熟悉食品的生产流程以及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
3. 学习食品分析技术和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视意识,提高食品消费的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1. 食品成分和结构:主要包括食品的营养成分、非营养成分、添加剂等内容,介绍不同成分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2. 食品质量分析:介绍食品质量的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包括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分析等。
3. 食品加工技术:介绍食品的加工处理流程、工艺技术和设备,以及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 食品储藏和保鲜:探讨食品的保鲜方法、储藏条件和存储技术,防止食品变质和污染。
5. 食品安全和卫生:强调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介绍食品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规定。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将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展示实验操作、开展实践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食品科学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食品科学导论》参考书目:1.《食品成分分析技术》2.《食品贮藏技术》3.《食品安全管理》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食品科学概论第二周:食品成分和结构第三周:食品质量分析第四周:食品加工技术第五周:食品储藏和保鲜第六周:食品安全和卫生八、总结与展望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食品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食品资源与环境》课程规范

3.0
掌握
“要求”指学生对知识、能力掌握的熟练程度,填写:了解、熟悉、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部分(按章节顺序填写)学时:16
章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环境基本概念、环境对食品安全、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食品环境学科的研究内容、对象及学习方法
知识单元描述
知识点
对应能力
学时
要求
1
第一章
绪论
环境科学、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
掌握环境基本概念、环境对食品安全、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0
了解
2
第二章
环境学基础
环境,环境要素,生态系统,时滞性
掌握环境环境相关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各种问题,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1.5
掌握
3
第三章
环境与食品原料
刘超巨主编《环境学基础》2003年
杨春华主编《食品环境学》2016年,科学出版社
备注
主要介绍环境相关的基本概念。
章
第三章环境与食品原料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了解了解水体污染及污染源,大气主要污染物环境干扰及其来源;掌握食品原料质量与水、土壤、大气的关系,对粮食、蔬菜、水果、畜禽肉及水产品等食品原料安全性的影响。
1、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通过多媒体课件环境对食品安全、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章思考题
环境食品安全、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主要
参考资料
张建新、沈明浩主编《食品环境学》2006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食品环境科学》教学大纲

3.掌握环境对食品原料安全性的作用,
4.掌握环境污染的种类、危害和防治及与安全食品的关系,
5.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有更进一步了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程
内容
及学
时分
配(注6)
课程
内容
及学
时分
配(注6)
一、绪论(2学时)
二、环境学基础(2学时)
1、环境的基本概念
2、中国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
编号
12496064
课程名称
食品环境科学
Food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3学时:30(课内学时:30实验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3.适用专业:任何专业
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食品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系审核
意见
(系)(签名)
年月日
学院审核意见
(签名)(公章)年月日
六、食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4学时)
1、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2、食品环境评价
3、食品环境评价标准
4、危险性分析
七、食品工业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利用(2学时)
1、环境保护与食品工业
2、食品工业废水处理
3、食品工业废弃物利用与处理
配套
实践
环节
说明(注7)
大纲编写
责任人
食品(教研组)(签名)钮冰
2009年12月14日
三、环境与食品原料(6学时)
1、水与食品原料
2、土壤与食品原料
3、大气与食品原料
4、环境干扰与食品原料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环境科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涵盖了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内容。
环境科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 掌握环境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3. 培养环境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三、课程内容1. 环境科学概论1.1 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1.2 环境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3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
2. 大气环境科学2.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2.2 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2.3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控制。
3. 水环境科学3.1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3.2 水污染的来源和影响;3.3 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技术。
4. 土壤环境科学4.1 土壤的形成和分类;4.2 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治理方法;4.3 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5. 生物环境科学5.1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5.2 生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5.3 生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开展环境科学实验和调查活动;3. 讨论研究:引导学生围绕环境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加环境调研和考察活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2. 作业考核: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等;3. 期中期末考试: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4.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环境科学相关研究的报告。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科学导论、环境保护法律、环境监测技术等;2. 实验设备:大气环境监测仪器、水质分析设备等;3. 参考资料:环境科学期刊、学术论文等。
七、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将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食品环境科学教学大纲

《食品与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B2、课程英文名称:Food Environment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4、课程总学时:32 (其中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0)5、学分:26、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7、考核方式:考查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课。
食品环境学是研究食品安全与环境关系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通过对食品安全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探讨,揭示食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规律。
明确食品安全与环境科学,食品工业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事科研及生产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成功的完成这门课程,能够了解食品环境科学的重要性,深入理解食品工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食品工业污染治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讲授式、学导式、讨论式、启发式、诱导式)进行教学。
以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学生自学与辅导答疑相结合,课后练习与习题课相结合,学生自学内容研讲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之目的。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手段上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科学的进行食品工业的环境治理。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方法;了解环境与环境系统;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起源、内涵与特征;理解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
掌握环境、环境系统、生态系统、生物圈、环境问题等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食品环境学的研究任务及与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的关系;环境与环境系统及其相关概念;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与环境相关的食品污染问题等;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掌握环境科学的 基本概念、原理 和方法
理解环境问题的 产生、发展和解 决途径
掌握环境监测、 评价和治理的基 本技能
提高环境保护意 识和社会责任感
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具备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备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研究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教育与传播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教师评价: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 估和反馈
教材:《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等
参考书目:《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科学实验教程》、《环境科学案例分析》等
网络资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 实践基地: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生态保护区等
实验室设备:包括显微镜、离心机、电泳仪等 实验场地:包括实验室、野外观测站、生态园等 实验材料:包括化学试剂、生物样本、土壤样本等 实验安全:包括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操作规程等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环境科学原理、环境污染 与防治、生态学等
环境监测技术:包括环境 监测方法、仪器设备使用、 数据分析等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 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影响 评价报告编写等
环境管理与法规:包括环 境法律法规、环境管理政 策、环境管理实践等
环境教育与宣传:包括环 境教育方法、环境宣传技 巧、环境教育实践等
评价标准:根据 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效果、创新 能力等方面进行 评价
评价周期:定期 进行评价,如每 学期一次或每学 年一次
评价反馈:及时 向学生反馈评价 结果,帮助学生 了解自己的学习 情况,改进学习 方法
教师自评: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建议 同行评价:邀请同行专家对课程进行评价和指导 改进措施:根据自评、学生反馈和同行评价,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71012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ScieuceofFoodSanitation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蜂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后续课:食品营养学;学分数:2.0主讲教师:黄启超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懂得研究各类食品污染与控制、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微生物知识为基础,要求懂得各类食品污染与控制、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基本要求:学习和了解食品卫生学的历史、食品卫生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任务,学习和掌握食品卫生、食品卫生学的概念和分支学科与主要内容.2基本知识点:食品卫生、食品卫生的概念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基本概念:食品卫生、食品卫生学2基本理论:食品卫生学与各分支学科的关系3.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食品卫生学与各分支学科的关系2难点:食品卫生学与各分支学科的关系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第二章食品的生物性污染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基本要求:学习和了解生物有害因素污染食品对健康的影响,学习和掌握生物有害因素污染食品的途径及预防措施.2基本知识点:生物有害因素污染食品的途径及预防措施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基本概念:食品的腐败变质、细菌总数、大肠菌值、黄曲霉毒素、寄生虫2基本理论:细菌、霉菌、致病性微生物、寄生虫污染食品的途径及预防措施;食品的腐败变质的原因.3基本原理: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原理、微生物的控制和杀灭原理、黄曲霉和其他毒素对人体危害的原理、寄生虫污染食品和对人体危害的基本原理.3.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食品的腐败变质、细菌总数、大肠菌值、黄曲霉毒素以及寄生虫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黄曲霉和其他毒素对人体危害的原理、寄生虫污染食品和对人体危害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2难点:食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腐败变质的基本原理;寄生虫污染食品和对人体危害的基本原理.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第三章食品的化学性污染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基本要求:学习和掌握各种化学性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对健康的影响及预防措施.2基本知识点:各种化学性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基本概念:农药残留、污染物、环境污染、食物链、生物放大作用、生物半衰期、生物浓集作用2基本理论:各种化学性污染物农药、有害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杂环胺类化合物、二恶英、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来源和污染食品的途径.3基本原理:各种化学性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生物放大作用和生物浓集作用的原理3.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农药残留、污染物、环境污染、食物链、生物放大作用、生物半衰期以及生物浓集作用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各种化学性污染物农药、有害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杂环胺类化合物、二恶英、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来源和污染食品途径的理解和掌握.2难点:生物放大作用和生物浓集作用的原理.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第四章各类食品的卫生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基本要求:学习和了解不同食品受污染的因素和途径,熟悉各类食品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学习和掌握预防食品原料及常用加工食品污染的技术措施和搞好食品卫生的管理措施.2基本知识点:食品原料及常用加工食品污染的技术措施和搞好食品卫生的管理措施.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基本概念:激素残留、水的硬度2基本理论:不同食品受污染的因素和途径、食品原料及常用加工食品污染的技术措施和搞好食品卫生的管理措施.3基本原理:各类食品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食品原料及常用加工食品污染的技术措施和搞好食品卫生的管理措施.2难点:水质卫生的评价.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第五章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污染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基本要求:学习和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类型和生物学活性,学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掌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和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分类.2基本知识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和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分类.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基本概念: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防腐剂、色素2基本理论:食品添加剂的类型和生物学活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3基本原理:食品添加剂和人体健康的关系.3.教学重点与难1重点: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防腐剂、色素食品添加剂的类型和生物学活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2难点:食品添加剂和人体健康的关系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第六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基本要求:学习和掌握不同食物中毒的特征及其预防措施2基本知识点:食物中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不同食物中毒的特征及其预防措施.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基本概念: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2基本理论:不同食物中毒的原因、特征及其预防措施.3基本原理:如何引起食物中毒.3.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等基本概念的熟悉、不同食物中毒的原因、特征及其预防措施.2难点:食物中毒的原因.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第七章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基本要求:学习和掌握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内容和方法.2基本知识点: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内容和方法.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基本概念:食品卫生标准2基本理论: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内容和方法3基本原理: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方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食品原材料、生产过程、原材料及成品的卫生检验、成品贮存、运输和销售内容和方法;食品卫生标准的制订.2难点:食品卫生标准的制订和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第八章食品安全性评价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基本要求:学习和了解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学习和掌握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2基本知识点: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基本概念:食品安全性评价、基础毒性、致死量、损害作用、最大无作用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蓄积毒性.2基本理论: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方法、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3基本原理:毒性试验的方法和原理.3.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食品安全性评价、基础毒性、致死量、损害作用、最大无作用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蓄积毒性等基本概念的熟悉;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2难点:毒性试验的方法和原理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四、课程学时分配:课程学时分配五、课程成绩考核:平时30%和考试70%六、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1选用教材:食品卫生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何计国、甄润英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七、教学大纲编制说明:本教学大纲的编制是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教学要求和主要环节,主要内容共分八章,重点是第二、三、四、六、七章.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突出食品污染与安全的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方面得到提高.。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32012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其它非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以人类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人类生态系统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阐述环境科学分支学科及其在环境治理与保护中的作用。
使学生能够分析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环境概念、环境基础理论、环境问题等基础知识;2.环境基础学科、环境分支学科体系;3.环境问题产生原理及防治途径与手段。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自学与终身学习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
重点讲述课程难点,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具有不断适应环境与发展的能力。
2.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为主,课堂与课外结合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力。
3.适当聘请校外管理与技术人员开展环境保护讲座。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先修物理、化学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课外查阅文献,学会循序渐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综合进行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的概念及基础理论,综合分析环境问题并进行污染综合防治。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0-50%,大作业占50-100%。
(七)参考书目1.《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2.《环境科学概论》,方淑荣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3.《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周敬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9;4.《环境学导论》,王羽亭、井文涌、何强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9;5.《可持续发展导论》, Rogers.P.P、Jalal.K.F、郝吉明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二、中文摘要以人─地环境复合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了环境的发生和发展,并深入剖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系统阐述了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规律,结合学科前沿领域、热点问题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食品科学”教学大纲

《食品科学》教学大纲供临床营养专业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食品科学 FOOD SCIENCE课程号(代码):504104040课程属性:专业课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学分:4总学时:64 理论学时 48 实验学时 16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了解食品中基本成分的加工特性、熟悉常用食品保藏技术原理以及掌握不同种类食品原料学特征,为今后从事临床营养、公共营养以及食品营养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第一章碳水化物的加工性质1.绪论:食品科学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2.食品的定义及分类3.碳水化物的种类及化学结构4.单、双糖的物理特性:甜度、溶解度(波美度、白利度概念)、结晶性质、吸湿性和保湿性、渗透压力、粘度、冰点降低;单、双糖的化学特性:水解反应(转化糖)、异构化(葡糖浆)、酯化、褐变反应、焦糖化反应等5.淀粉的物理特性:淀粉的结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淀粉颗粒的大小、形状、晶体结构淀粉的化学特性:淀粉的呈色反应、水解反应(糊精、淀粉糖浆、DE值)、淀粉糊化和淀粉老化的概念、本质、影响因素及防止老化方法、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6.膳食纤维的加工特性:不同种类膳食纤维的化学结构、常用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第二章蛋白质的加工性质1.蛋白质的分类:按化学组成和溶解度分类、按蛋白质分子形状分类2.蛋白质的理化特性:水合性质、溶解度、胶凝作用、乳化性质*、发泡性*2. 植物蛋白质:面筋、大米蛋白质、玉米蛋白质、大豆蛋白质3. 动物蛋白质:肌肉蛋白质、胶原和明胶、乳蛋白质第三章脂肪的加工性质1.脂肪的物理特性与结构的关系:色泽和气味、熔点和沸点、粘度、折光指数、浊点和冷冻试验*、烟点和加热试验*、固体脂肪指数*2.油脂特点的表示方法:皂化值、酸价、碘值、过氧化值3.食用油脂在贮存和加工中的变化:油脂的水解、油脂的氧化酸败、油脂在高温下的变化(化学变化、品质变化)4.食用油脂制品的特点:烹饪油、煎炸油、色拉油、起酥油、人造奶油第四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加工性质1.常见几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2.食品中维生素在贮存和加工中的损失3.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4.食品中矿物质分类及其存在形式5.食品中的矿物质对食品性状的影响*。
初中食品科学课程大纲2023

初中食品科学课程大纲2023一、课程简介食品科学是一门研究食品生产、加工、保存和消费的学科。
本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对食品科学的基本认识和技能,为他们提供关于食品原料、加工工艺、食品安全和营养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1. 了解食品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食品的基本成分和结构特点;3. 熟悉常见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4. 理解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5. 掌握食品营养知识和合理膳食的原则;6. 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1. 食品科学基础知识- 食品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食品成分和结构特点- 食品的分类和特性2. 食品原料与加工工艺- 主要食品原料的特点和应用- 常见食品的加工流程和技术- 食品加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3. 食品安全与卫生- 食品安全的概念和相关法律法规 - 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措施- 食品中的污染物及其防控措施4. 食品营养与合理膳食- 食物营养成分和功能- 膳食营养平衡的原则和方法- 常见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调理5. 食品科学实验与操作- 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 常见食品实验的设计和执行-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方式将包括学生平时表现、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和考试等综合评价。
评估内容将覆盖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食品科学导论》2. 辅助教材:《食品科学原理与工艺》、《食品安全与营养》3. 参考书目:《食品化学与分析》、《食品微生物学》七、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学校将提供实验室设备、食品材料和相关教学资料。
学生也应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
环境与食品安全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16课程分类:必修开设学期:春开设单位:食品学院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所需选修课:课程负责人:二、内容简介环境与食品安全为食品学院本科生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由五部分组成:环境污染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主要讲授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辐射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农村环保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介绍我国农业资源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我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重点讲解生态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安全性评价,在学习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简单介绍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ISO14000环境认证体系简介,介绍ISO14000环境认证体系的历史、发展、内容及其在我国的实施情况;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简介,介绍与食品安全直接或简介相关的,与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
三、教学大纲1.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16学时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4学时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可通过许多途径实现,本章主要讲授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水体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以及辐射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以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为主,重点介绍环境污染物影响食品安全性的途径、危害和控制措施等。
第二章农村环保与农业可持续发展4学时讲述我国农业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如耕地面积和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的问题、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等。
讲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重点讲解生态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介绍我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安全性评价4学时重点讲授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程序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简单介绍食品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讲解环境风险评价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价的联系。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环境科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分:X学分4、课程总学时:X学时5、适用专业:具体专业名称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
2、培养学生运用环境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环境科学概述环境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2、地球环境系统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3、环境污染与防治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水污染的危害和治理方法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土壤污染的危害和修复技术4、固体废物污染与处置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点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方法5、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内容6、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环境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7、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和措施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行动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和保护对策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例讲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环境问题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实验教学:安排相关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环境科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5、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X%):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与食品原料
2、土壤与食品原料
3、大气与食品原料
4、环境干扰与食品原料
四、环境与食品工业(10学时)
1、环境对食品的影响
2、食品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3、食品加工对环境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环境标准与认证的管理(4学时)
1、环境标准概述
2、安全农产品环境标准
3、农产品安全环境认证
《食品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Βιβλιοθήκη 编号12496064课程名称
食品环境科学
Food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3学时:30(课内学时:30实验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3.适用专业:任何专业
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食品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系审核
意见
(系)(签名)
年月日
学院审核意见
(签名)(公章)年月日
六、食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4学时)
1、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2、食品环境评价
3、食品环境评价标准
4、危险性分析
七、食品工业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利用(2学时)
1、环境保护与食品工业
2、食品工业废水处理
3、食品工业废弃物利用与处理
配套
实践
环节
说明(注7)
大纲编写
责任人
食品(教研组)(签名)钮冰
2009年12月14日
5.参考书目:《食品环境学》,张建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考核形式:考试
7.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
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注5)
课程目的:
了解有关食品环境学的基本概念,食品工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对食品安全性的作用,以及环境污染的种类、危害和防治与安全食品的关系。
要求:1.掌握有关食品环境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食品工业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关系,
3.掌握环境对食品原料安全性的作用,
4.掌握环境污染的种类、危害和防治及与安全食品的关系,
5.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有更进一步了解。
课程
内容
及学
时分
配(注6)
课程
内容
及学
时分
配(注6)
一、绪论(2学时)
二、环境学基础(2学时)
1、环境的基本概念
2、中国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