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毛概课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题目:红色传统与西电精神的时代传承

选题:西电办学历程

学院:软件学院

完成人及学号:

指导教师:张美珍

红色传统与西电精神的时代传承

绵长的红色根系

半部电台起家,长征路上办学,中国高校里她蔓延着最长的红色根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是与中国革命史紧密相连,在中国革命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她都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红色的电波传遍了大江南北。她为革命争夺取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是中国高校中仅有的少数几所具有红色文化基因的重点大学。

半部电台起家、小布祠堂授课。学校自成立起便与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通信史紧密相连,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反围剿战斗中,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简称通校)师生边战斗,边学习,为夺取胜利付出了智慧和鲜血,“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担负无线电联络任务的通讯战士功不可没;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行军路上学技术的精神,被周恩来赞誉为“相当宝贵的教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是中国电子高等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年代,她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在长征途中,在敌后根据地,处处都留下了她创办现代工程教育的足迹。和平时期,她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不屈不挠,创建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一批新的学科和专业,为建国后我国自主建设电子与信息学科门类院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进行了必要的人才储备,在中国电子高等教育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

85年风雨砥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几经辗转,终于成为今天名贯大江南北的“西军电”。1931年1月28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于小布镇总部签发“调学生学无线电的命令”,随后,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在小布镇陈家土楼正式开课。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招收了12名学员。1935年,回到延安并改名为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1949年春,北京刚刚解放才几个月,3月31日,中央军委通令:“拟即举办一所机要通信干部学校,……周恩来同志亲自指定即将南下解放全中国的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曹祥仁同志任新建学校的校长,同时周副主席(军委副主席)亲自接见曹祥仁同志,做了如下指示:第一,这所学校规模要大,要以华北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我校前名)为基础。第二,立即选择新校址,中央大力支持。第三,以中央军委名义,你们派人到已经解放的各大城市招收学生。同时定

学校新名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简称军委工校),直属中央军委领导。1948年,学校迁址到河北并先后改名为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电信工程学院。

后来应组织需要,学校迁址西安。学校为何西迁西安,领导传达上级决定:第一,西北是我国战略大后方,但是那里经济落后,文化落后,必须开发西北,不能把高校、工厂都建在沿海大城市。第二,要将一部分国防工厂、国防院校迁往西北,建立军工基地。第三,还要将一些一般工厂迁往西北,以发展西北的工业。而在迁校途中,当时正值炎夏,烈日当空,晒得车皮发烫,车内像蒸笼一样,许多人员只能在木箱留出的狭小空间内活动,忍受着热浪的烘烤。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买不到吃的喝的,只能忍饥挨饿,无可奈何地苦苦等待着。那时没有手机,无法了解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启动,也无法与同志们联系、诉说,因此,不但身体上遭受着痛苦,精神上也遭受着孤独、寂寞、焦急的煎熬。只有看到了西安车站,他们才会如释重负地感到高兴、轻松。是这些前辈用汗水,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建校是从1956年8月前后动工的,到1958年8月全校从张家口搬迁进驻,前后只用了两年的时间,足见当年的领导作风、社会风气之良好和建设速度之快!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自从诞生,她就为中国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红色的电波传遍了大江南北,随着革命辗转在半个中国的土地上。在战争中发展自己,在长征路上磨练自己。“半部电台起家,长征路上办学”是对她最好的描述。

面向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继往开来,创新图强,为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西电精神伴时代传承

从1931年诞生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发展已经走过85年的如歌岁月,作为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踏遍荆棘,几经辗转,始终不忘精进科研,服务军民,为国家科技事业培养了大批的栋梁之才。这是对党的宗旨的继承,也是对革命精神的追求。

85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长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代又一代西电人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85年的办学历程中,长征精神的洗礼,延安精神的滋养,追求真理、攀登不止的科学精神的引领和激励,积

淀形成了西电优良的办学传统,成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十几万西电人奋发向上的行动指南,也凝练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西电精神。在如今的新时代里,西电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这个改革进步,社会不断走向开明的时代,还有许多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解决。我们并非无事可干,无责可负,相反我们大有用武之地,我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仅仅做一个改革红利的分享者,而应该努力成为改革红利的创造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广泛的领域,积极参与社会的改革和进步事业,共同缔造和谐文明美好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国家迈向昌盛、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应当自觉意识到,我们既有谋求个人幸福、建设小康之家的权利,同时,也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我们的劳动成果造福于国家社会,造福于他人;我们既要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也要让自己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健全完善自身人格,做一个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这还是一个信息化方兴未艾、广泛渗透和引领,科学和技术巨大进步的时代。我们要看到,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交汇,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个特征和在座的绝大多数人的具体工作密切相关。毋庸置疑,只有依托所学专业知识,立足于本职工作,踏实肯干,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取得个人成就,并才有能力从根本上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社会责任。让我们坚守科学精神,遵循科学操守,努力开拓事业,共同创造生活财富,并尽情享有自己创造的美好生活。

我们身处时代的期许,我们承载着的民族振兴的责任。作为在西电学子,我们熟悉了西电的一草一木,适应了西电的人文气象,适应了西电的规章制度,我们身上带有浓浓的西电味道,深深的西电烙印,走出去,就是个西电人。我们步入的社会将比我们以前所经历的一切更具挑战,未来社会的发展将更需要我们的承担。

在适应中成长,在奉献中超越。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适应国家需求中的成长,在奉献社会担当中的超越。这种超越,是精神对物质的超越、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是做人对做事的超越、引领对跟随的超越;是卓越对平庸的超越、更是社会之“大我”对个体之“小我”的超越。

85年风雨砥砺,85年西电精神薪火传承。

希望西电学子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西电精神,转化为传承、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把四年大学教育所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