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合集下载

[经济发展,策略,我国]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经济发展,策略,我国]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从精神文明与物质发展的关系上分析就有如下问题,首先是经济发展与政治进步的不协调问题,其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体系与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适应的问题,再有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处理国际关系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以上三个问题成为制约我们再发展的重要问题,下面就这三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哲学分析。

第一,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进步的问题人类社会在任何发展时期都存在着意识形态与物质基础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的协调与否并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果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不稳定因素,破坏我国来之不易的大好发展机遇。

一般而言,随着人类的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随着人类对社会本质的不断认识,人类可以通过自己对社会所掌握的知识来影响和控制社会的发展,正确的选择是思想领域应该是领先于社会经济领域的进步,但是现行我国的思想领域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甚至远远的滞后经济的发展,这种结果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一,在个人上表现为思想空虚、道德水准降低、对前途失去信心,这种表现是由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破除了旧有的思想框架,而新的思想基础并没有建立。

其过程简单介绍如下,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破除了文革带来的思想混乱,建立了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的、以经济发展为准则的思想体系,在这样的全新思想体系指导之下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这种思想体系已经不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的特征,经济的发展已经大大超前这个理论的应用范畴,我们必须从一切向钱看转变到一切向新的目标看,那么这个新的理论基础和新的经济发展准则是什么哪?二,新的思想理论必须要有如下特征,一个是必须具有先进性,应该超前当前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这样才具有对社会发展中指导性;再一个是要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的普遍性,当年的改革开放就非常具有群众基础,没有群众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是没有实用性的理论,这种的理论无法指导社会实践。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讯在的突出问题,怎样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保障薄弱、消费下降、投资过度、对外经贸依存度过大、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这些重大问题解决不好,必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

一、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三农”问题日趋严重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三农问题日趋严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增多加大。

中共中央、中国政府已深感“三农”问题、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着手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深知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国内需求继续扩大的唯一办法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富起来。

当前中国农民正处于一场新变革的中心,只有通过变革实施农村土地私有化和多种土地所有制并存和发展,才能根治“三农”问题和让农民翻身致富,推动中国走向以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社会保障体系薄弱,消费水平下降中国社会保障薄弱,国内储蓄过高,导致消费下降,也严重影响扩大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增长,虽然迅速而成效显著,但却未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应配套地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应与经济改革和增长同步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在农村和贫困人口中甚至欠缺。

由此而造成人们普遍感到经济上无保障和社会安全网的缺失,因而不得不压缩开支、节制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这导致中国家庭储蓄率高达30%,而且总体消费水平20年来一直在下降从理论上说,一个国家如果能建立可靠的、综合性的、长期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那么就必然能降低预防性储蓄水平,并能保障较强消费需求,推动内需经济的发展。

中央必须下决心从整体上加以尽快尽善地解决。

解决全国社会保障体系问题,不能再采取修修补补的方式,必须痛下决心从全局上解决这一事关中国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与此同时,还必须利用现有强大的财政和外汇储备,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并且提高全国的工资水平,特别是工人和农民工的工资待遇。

着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着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大 的 趋 势 尚未 扭 转 , 贫 困 人 口还 为 数 不 少 。 中的比重从5% 加 N5% 0增 9 ,上 升 9 卣分 点 , 中 西 部 地 区所 个
占 比重 相 应 下 降 ;西 部 和 东 部 人 均 G P D 相对 差 距 由 1: . 2 1 9 扩
大 为 I: . 9 中 部 和 东 部 由 1:1 5 扩 人 为 1: . 3 25 , .3 2 0 ,西
参 考文 献 : [] 学 艺 . 1陆 当代 中 国社 会 结 构 [] 北 京 :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出 M.
东 部 地 区 的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相 对 差 距 在 缩 小 , 但 绝 对 差 距 仍 扩 大 。2 0 年 ,两 部 和 东部 的 人均 生 产 总值 相 差7 0 00 00
长 期 以 来 , 在 我 国 重 城 市 、 轻 农 村 和 重 工 业 、 轻 农 业
的 城 乡 差 别 发 展 战 略 下 形 成 的二 元 经 济 结 构 , 造 成 了城 乡
收 入 问 题 已 成 为 农 民 问 题 的 核 心 。 因 此 , 如 何 建 立 农 民 增 收 的 长 效 机 制 , 解 决 影 响 农 民 收 入 增 长 的 结 构 性 和 体 制 性 矛 盾 , 是 能 否 实 现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 完 成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种 差 距 的扩 大 , 09 i0  ̄
居 民的两种 身份 、两种 教育 体制 、两 种 就业制 度 、两种 财
政 税 收 体 系 等 , 导 致 了 中 国 城 乡 之 间 的 隔 离 、 经 济 社 会 发
展的失 衡 、收入 差距 的不 断拉大 。从 城 乡收入 分配 来看 ,
着 力 解 决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中 的突 出 问题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答:突出问题:(1)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发展是粗放的,缺少内涵、质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续的。

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经营方式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发展不协调,导致资源严重缺乏。

(2)贫富差距过大。

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分析,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0.474,远远超过0.4的警戒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

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使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

同时,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也都在扩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3)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

内需乏力仍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顽疾。

(4)区域发展不平衡。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政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

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指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迅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5)市场和资源环境有待改善。

市场环境的好坏关乎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稳定。

解决措施:(1)转变发展观念。

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战略基点和根本出路。

要努力保持消费与投资的动态平衡,实现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从而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

要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企业在竞争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落实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改善小微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

着力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着力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 的 十 七 届 五 中 全 会 精 神
着 力解 决 中国经 济社 会 发展
存在 的突出问题
文/ 雪衡 的 问题 : 收入 分配差
一 蚰 ~ “ # l ;
为 1 2 9 中部和 东 部 由 1 1 3扩大 为 1 2 3 西部 和 中部 由 :. , 5 :. 5 :. . 0
3 31 . :,较 2 0 3 07年 的 3 21和 2 0 .: 3 08年 的 3 1 1 . : 有扩 大 的趋 3
势。 由此可见 , 农民 增收 困 难仍 然是 中 国农村 发 展面 临 的最 大 问题 。 入问题 已成 为农 民 问题 的核 心 收 因此 . 何建 立农 民增 如 收 的 长效机 制 ,解 决 影 响农 民收 入 增 长的 结 构性 和 体 制性 矛 盾 , 能否 实现 统 筹城 乡发展 , 是 完成 建设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这 一
展 . 小 收入 分配 差 距 缩
4%的城 市居 民却 拥有 绝 大 多数购 买 力 . 农村 人 口 的消 费水 0 而
平大 致 只相 当于城 市人 口的 13 / .也就 是说 , 3个农 民 才等 于 1 个城 市居 民 的购买 力 农 民 收入 问题 从 “ 九五 ”后 期 尤其 是
两种 身份 、 种教 育体 制 、 两 两种就 业 制度 、 种财 政税 收体 系 等 两 不平 等 的制 度 , 致 了 中 国城 乡之 间 的隔 阂 、 济社 会 发 展 的 导 经
失衡 和 收入差 距 的不断 拉大 。从 城 乡收入 分 配来 看 . 只有 不足
会发 展 是 否 平 稳 ,直接 影 响 中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目标 的 实 现
我 国现 代 化进 程的 重大历 史任 务 的大 问题 的关键所 在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题库)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题库)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试题汇总单选题1. PM2.5是直径( D)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D小于等于2.5微米2. 按气体废弃物排放后的影响范围,分为微观、中型和宏观三个层次,( B)是指工业生产及汽车排放所引起的室外周围空气的污染。

B中型空气污染3. 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 D) D十七大4. 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 A)(单选 ) A 绿色发展5. 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以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成为国际目前最高的安全级食品。

( A) A有机食品6. 畜禽粪便经过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气可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用能,用于照明、取暖、烧饭、储粮保鲜、孵鸡等方面”属于(B )。

7. 从( B)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

B 生产方式8. 从“真”的角度来看,就是从实际存在的真相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第一要务,加强经济管理,推进经济(A )发展,实现经济富强、发达的目标。

(单选 ) A又好又快9. 党的(D)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D十七届五中全会10. 党的( C)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C十八大11. 的发展是当前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 低碳经济)12. 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

( B) B18世纪13. 的核心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 B绿色发展14. 低碳经济本质是(A )。

A可持续发展经济15.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D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

16. 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D)D以上都对17. 低碳农业,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A高效益)的农业,即所谓的三低一高农业。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朱吉玉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朱吉玉
6以经济学家贾康为首的经济研究小组提出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强调以推动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着力从供给端人手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实现双创双化双减双扩双进双到位71的政策主张为我国当前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第1期 2014 年 1 月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orum of World Economics & Politics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在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指引下,GDP 以 平均每年 9.8%的速度高速发展,GDP 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经济发 展的奇迹,基本完成了“资本积累”。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 继续保持 7.5%以上的增长速度,对世界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促进作用。2012 年我 国人均 GDP 已达6 10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 2012 年的标准,中国已被列入“中上 等收入国家”行列。
* 朱吉玉,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朱丹,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 朱吉玉,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文昌西路 24 号; 邮编: 241002; E-mail: xyzhzjy@ sohu.com
第1期
朱吉玉,朱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161
中求进、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扩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众所周知,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发 展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最具实际意义的是消费。在出口乏力的条 件下,投资和消费成为主导,但最根本的是消费拉动。没有消费,投资也缺乏动 力源泉。当前,国内需求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有 13 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数 额的居民储蓄,截至 2011 年底,我国居民存款余额达到 35.2 万亿元,许多行业 如教育、医疗、环保、能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供应短缺,这意味着在我国内需 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最新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新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就业压力、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安全网脆弱、社会冲突事件等
社会建设包含的内容:一是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事业是关系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公共事业
二是优化社会结构建立同我国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结构
三是完善社会服务功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在我国正在凸显
四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健康的社会发展
社会建设重点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国社会建设最重要的领域,主要是三个方面,即基本民生建设、社会安全建设和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建设,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

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的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同时,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阶段,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的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也更加需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仅供学习交流。

2024高考政治热点:聚焦2024年“两会”

2024高考政治热点:聚焦2024年“两会”

聚焦2024年“两会”【热点综述】◎热点概述: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4年3月3日-13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审议批准俞正声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状况的报告,听取并探讨了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探讨民法总则草案。

委员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仔细履职尽责,主动建言献策,提出很多有价值的看法和建议。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4年3月5日-1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执行状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关于2024年中心和地方预算执行状况与2024年中心和地方预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6个决议草案;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审议表决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等3个确定(草案)。

◎备考指南:每年的两会既是我国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纲领,也是高考备考的重要热点。

透视两会,我们既能看到国家意志的重点和方向,也能把握高考的重点和切入点。

本专题涉及的高考考点主要有:经济生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提高效率、促进公允;财政的巨大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政治生活——我国政府的职能;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

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对待传统文化的看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生活与哲学——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敬重客观规律;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如何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

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

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

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

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4年底,陆续开工60多个重大工程,投资总规模达8500多亿元。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诸如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和绕月探测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的科技研究的一些"高,精,尖"领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9.6%。

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居民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

87亿人,1。

12亿人,1.57亿人和1.02亿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4万人。

到2007年6月,全国共有223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的总体健康水平已经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正在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分析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分析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

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是不均衡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社会现象较复杂,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与问题。

我们遇到哪些问题?我想围绕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

社会问题在各时代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我个人觉得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人口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腐败问题。

人口问题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

虽然它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各异,但其实质主要表现为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失调,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而出现人口过剩。

以中国为例,当前社会生活和发展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无一不直接地或间接地与巨大的人口压力相联系。

首先,人口压力使社会在提供现有人口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突出表现为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

其次,人口压力造成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降低等。

强大的人口压力,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的迅猛崛起,引发了我国严重的生态平衡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它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重大障碍。

预测未来社会问题的主要矛盾将集中到生态环境上。

如不及早解决,它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甚至是全球性的、毁灭性的破坏。

可持续增长受到资源、能耗和环境的严重制约。

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万元GDP的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另外,污染物排放总量长期居高不下,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一些流域、城市的水和大气污染十分严重,部分地区的生态破坏程度还在加剧。

有关测算结果显示,这些年来我国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都在2800亿元以上。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发展路径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发展路径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发展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治理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治理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矛盾的逐渐加剧,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本文将从治理体系、公共服务和社会秩序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当前面临的社会治理问题及发展路径。

一、治理体系存在问题治理体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和基础,它包括了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当前的中国,虽然国家制定了系列法律和政策来维护社会治理,但是这些制度并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1.权力过于集中。

在中国,政府机构的职责范围比较模糊,一些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混淆不清,造成了一些职能部门重复、互相牵制的现象。

这样会导致政府职能不清、权力过于集中,容易造成腐败现象的滋生。

2.管理能力不足。

管理能力不足是我们常见的治理问题之一,表现为各个部门之间协作不足,管理流程冗长等,这也使得一些政策的实施出问题。

3.公众参与度不高。

目前我国的民主体系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不高,对于社会治理的建设和改进反应也不够及时,缺乏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以上问题导致了社会治理的效率不高,有时无法核查、调整和修复系统方式,从而增加决策和行动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政治体制、简化行政程序、加强公众参与等措施,促进一系列的改革,为我们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必要的机会和前提。

二、公共服务存在问题公共服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城乡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平度的重要标志。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公共服务的供给应该是逐步完善的,但是现实情况却与我们预期的相差很大。

1.公共服务不足。

由于财政收入和地域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之间的差距加大,决定了公共服务区域之间的不平衡。

一些劳动密集型城市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这造成了人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不足。

2.服务质量不高公共服务质量是反映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机构管理能力不足、人才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一些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质量往往较低,如交通、环境等领域的不顺畅和缺省等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2.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3.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4.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

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

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会进步较迟缓。

9.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的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

对策:1. 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

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

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

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 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论述题: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依据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100分)参考答案1: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会矛盾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新特点,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实际决定的。

第一,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位、第三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甚至出现大量过剩。

这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到2017年的59660元,年均增长约9.5%,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7年的36396元、13432元;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3.1%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7年达到45.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2017年达到76.7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极大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其他很多方面的民生保障也有显著改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2.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3.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4.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

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

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会进步较迟缓。

9.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的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

对策:1. 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

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

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

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 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3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3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加剧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

二、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投资体制改革明显滞后。

政府投资范围过宽,习惯于借助预算内投资来调控经济运行,而不善于通过政府消费来提供公共服务。

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公共教育资源向高等教育过分倾斜,而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严重不足。

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生产要素流动将越来越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和区域专业化分工等客观经济规律的导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势将继续扩大。

五、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存,各国和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持续,并且可能发生分化重组。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主要经济体和国际市场波动可能引发国内经济运行出现异常。

此外,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对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干扰加大,台海局势动荡和朝鲜核问题等区域不稳定因素正在凸现,对我们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构成严峻威胁。

这种复杂局面必将对我国完善趋利避害的机制和艺术提出更高要求。

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的根本好转。

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知/月刊2010/1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栏目主持人双艳珍电子邮箱shuangyzh@着力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文/刘雪颖曹新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我们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发展与差距将更加突出,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城市、轻农村和重工业、轻农业的城乡差别发展战略所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居民的两种身份、两种教育体制、两种就业制度、两种财政税收体系等不平等的制度,导致了中国城乡之间的隔阂、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和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

从城乡收入分配来看,只有不足40%的城市居民却拥有绝大多数购买力,而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大致只相当于城市人口的1/3,也就是说,3个农民才等于1个城市居民的购买力。

农民收入问题从“九五”后期尤其是1998至1999年以来就受到普遍关注,突出的现象却是农民收入增幅逐年下降。

有报道称,2009年城镇人均收入为17,175元人民币,而农村地区仅为5,153元。

2009年城乡收入比为3.33:1,较2007年的3.32:1和2008年的3.31:1有扩大的趋势。

由此可见,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收入问题已成为农民问题的核心。

因此,如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解决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是能否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的大问题的关键所在。

从1999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至今已10年有余,120多个重点工程项目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工建设,西部地区的投资明显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东西部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

1980至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50%增加到59%,上升9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相应下降;人均GDP 相对差距,西部和东部由1:1.92扩大为1:2.59,中部和东部由1:1.53扩大为1:2.03,西部和中部由1:1.25扩大为1:1.27。

从2000年到2009年,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从1.66万亿元增加到6.68万亿元,增加了3倍,虽然在官方的政策倾斜和大力投入下,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相对增长速度差距在缩小,但绝对差距仍在扩大。

2000年,西部和东部的人均GDP 相差7000元,2009年,这一差距拉大到了21000元。

这种差距的扩大,既有自然地理条件、原有经济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经济体制、政策选择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主观原因。

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来促进不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不同区域收入差距过大和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平稳,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把握“两个大局”,促进区域共同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迎接世界新的科技革命,最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因为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然而,中国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能不面临这样一个客观现实:我国虽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但科技创新能力却严重不足。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选择。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基础和前提。

但在我国目前工业和服务业的很多产业部门中,低附加值产业仍占很大比重,而部分高附加值产业如信息产业,虽然产值和数量增长很快,但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导致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高额利润被外国公司赚取。

日本和韩国当年在引进国外技术时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资金分别是引进资金的5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亟待缩小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必须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4学习贯彻倍和8倍,而我国仅为7%,致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有研究表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低于30%,美国和日本则在5%以下。

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将被长期固化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层次。

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则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其中,企业首先应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科学发展应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开始。

因此,在“十二五”时期,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从国际经济发展来看,加紧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经迫在眉睫。

21世纪将是一个经济、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的100年,而世纪初期的前二十年更为关键。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经济与社会结构变动最为剧烈的时期。

我们面对着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日趋激烈,以及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据的优势对我们构成巨大压力的新形势。

许多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了争夺市场,提高本国的竞争地位,正以推动本国传统产业向现代高新技术产业过渡为主攻目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新调整,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施了产业重组和企业重组。

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结构调整热潮正在全球展开。

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加紧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持续快速增长阶段,出现了需求结构的剧烈变动,高档次产品需求猛增,低档次产品需求急速下跌,且出现供给相对过剩。

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这种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经济结构中生产结构与资源结构的矛盾,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技术结构滞后与外部竞争加剧的矛盾,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存在战略性缺陷等,已日趋明显和尖锐。

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融合,使国内外市场的界限逐步消失,出现了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日益强化的新趋势。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重要关头,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

在“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既要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又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供求关系变化的新特点,以及国际新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重组的趋势,进行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的结构调整。

要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要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战略高度上全面调整供需、产业、城乡、区域和所有制结构,形成能够支撑今后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战略结构。

对我国来说,21世纪头20年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

中国正处于加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及迎接全球化挑战的新阶段。

在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中,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化工业将加快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增长,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

与此同时,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并进一步带动一批重化工业快速成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然而,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至今,进展并不尽如人意。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仍未从根本上转变。

中国已成为世界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等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是世界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

在中国工业行业中,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工业,产值不足工业产值的20%,但能源消耗却超过工业用能总量的60%。

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初步分析,从2005至2010年,中国主要耗能工业部门的节能潜力为1.05亿吨标准煤,2010至2020年为2.5亿吨标准煤,其中大部分节能潜力必须通过加快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来实现。

据测算,中国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很大,电解铝、造船、煤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均存在较为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多晶硅、风能设备等新兴产业因投资过度,也开始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这说明中国单位产出消耗过高,经济结构的矛盾依然突出。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不转变发展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不转变发展方式,环境将难以承受;不转变发展方式,国际竞争力将难以提升。

中国正面临日益紧张的资源环境压力及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的压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势在必行。

在“十二五”时期,必须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三、经济结构不合理:战略性调整必须抓紧推进四、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5求知/月刊2010/11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也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

一个社会如果失业率过高,就很难保持和谐稳定,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0亿元,比上年增长66.7%,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劳动力1102万人。

几年来,我国就业总量一直稳步增长,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下,社会就业大局保持稳定。

然而,我们对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应该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今后一个时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将面对来自两个方面的竞争:一是城镇新增长劳动力。

预计每年城镇有1000万左右的新增劳动力,加上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000万人。

二是大量农民进城就业。

目前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已有8000多万人,但农村仍有1.5亿以上富余劳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