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风险八项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所有参与医疗服务的人员。
三、风险管理制度1. 医疗技术操作风险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医疗技术操作安全。
(2)高风险诊疗技术需经过严格的准入制度,医师需取得相应资质,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3)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医师需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5例以上操作,经科室质控小组审核同意后方可独立操作。
2. 医疗用药风险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储存、使用和回收。
(2)合理用药,遵循个体化原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对易跌倒药物进行界定和警示,防止患者跌倒风险。
3. 患者跌倒风险管理制度(1)加强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对高风险患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全体员工协助保持环境安全,防止跌倒发生,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理和汇报。
(3)保洁员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放置警示标识,通道无障碍物。
4.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实行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
(2)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分级,及时发现、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
(3)确保高危孕产妇产后风险评估与管理,防范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5. 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加强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定期检修床单位、轮椅、平车等,防止设备故障导致患者伤害。
6. 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1)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预防医疗纠纷发生。
(2)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7. 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加强医疗信息安全,防止患者信息泄露。
(2)严格执行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隐私得到保护。
8. 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范,防止环境污染。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范本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对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等活动。
第三条医院风险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全面管理、规范操作、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第四条医院应当设立风险管理组织,明确风险管理职责,配备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
第五条风险管理组织负责制定医院风险管理计划,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协调风险控制措施,监督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六条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应当根据本部门、本科室的职责,负责本部门、本科室的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七条医院应当通过病历审查、临床路径管理、不良事件报告等方式,全面、系统地识别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风险。
第八条医院应当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prioritize风险管理。
第九条医院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制定风险应对计划。
第四章风险控制与应对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行为,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的管理,防止因药品、医疗器械问题导致的医疗风险。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加强病历管理,确保病历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不良事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
第五章培训与教育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风险管理培训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第六章监督与考核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考核。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风险管理工作。
医院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风险防范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维护医院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
第三条医院风险防范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责任明确,责任到人;(三)规范操作,持续改进;(四)信息共享,协同作战。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四条医院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全院范围内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
第五条风险识别与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医疗服务风险:包括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医疗差错等;(二)医疗技术风险:包括高风险诊疗技术、新技术的应用风险等;(三)药品、器械风险:包括药品不良反应、器械故障等;(四)医院管理风险: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
第六条风险评估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章风险控制与预防第七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与预防机制,包括以下措施:(一)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风险意识;(二)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降低医疗差错;(三)加强药品、器械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四)建立健全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五)加强医院内部监督,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第八条医院应针对高风险诊疗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风险评估报告。
第九条医院应定期开展风险控制与预防效果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四章风险报告与处理第十条医院应建立健全风险报告制度,确保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
第十一条医院风险管理部门应负责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并定期向医院领导报告。
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风险处理机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第五章监督与考核第十三条医院应加强对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十四条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进行风险防范知识培训。
医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和医院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范围内所有科室、部门及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实现安全风险的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
第二章风险分级第四条医院安全风险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第五条重大风险: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重伤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风险。
第六条较大风险:可能导致患者重伤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风险。
第七条一般风险:可能导致患者轻伤或者较小财产损失的风险。
第八条低风险:可能导致患者轻微伤害或者无财产损失的风险。
第三章风险辨识与评估第九条医院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部门应积极配合。
第十条风险辨识与评估应遵循以下程序:(一)制定风险辨识与评估计划,明确时间、范围、方法等。
(二)对医院范围内的设施、设备、工艺、人员等进行全面排查,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三)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四)对重大风险、较大风险进行重点监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四章风险管控措施第十一条针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一)重大风险: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加强监控,确保各项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二)较大风险:制定管控方案,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加强日常巡查,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三)一般风险:制定预防措施,加强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四)低风险:加强日常巡查,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预防事故发生。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二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医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各科室、部门应定期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四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六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医院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医院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及患者。
第三条医院安全风险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医院安全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实施医院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指导医院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第五条医院安全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包括:1. 收集、整理医院安全风险信息;2. 制定安全风险防范措施;3. 组织安全风险培训和演练;4. 开展安全风险评估;5. 负责事故调查、处理和报告。
第六条各科室设立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包括:1. 开展本科室安全风险自查;2. 制定本科室安全风险防范措施;3. 组织本科室安全风险培训和演练;4. 向医院安全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本科室安全风险情况。
第三章安全风险分类及防范措施第七条医院安全风险分为以下几类:1. 医疗风险: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环节中的风险;2. 护理风险:包括患者护理、药品管理、设备使用等环节中的风险;3. 设备风险:包括医疗设备、设施等运行中的风险;4. 环境风险:包括医院环境、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环节中的风险;5. 人员风险:包括医务人员、工作人员、患者等人员因素引起的风险。
第八条针对各类安全风险,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医疗风险: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2. 护理风险: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3. 设备风险: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4. 环境风险:加强医院环境管理,落实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措施;5. 人员风险: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确保人员安全。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3篇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3篇医院风险管理制度1篇为保障患者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诊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成本。
积极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特制甘洛县人民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一、医疗风险定义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失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不安全事件、并发症及由这些因素导致的医疗纠纷等。
二、建立医疗风险评估和防范的组织机构l.医疗风险评估和防范团队由多学科人员组成,包括医疗、护理、管理、药剂、设备管理、后勤保障、保卫等。
2.建立医疗风险评估体系基于医疗风险评估、建立常规的医疗风险种类、确定每一类风险的具体危险因素、确定分析方法、选择医院优先级的医疗风险事件,采取有效、动态的医疗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三、医院风险防范和控制方案处理原则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重在预防l.通过完善医院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活动过程。
(l)完善诊疗护理常规、收治标准,界定有关专业疾病收治范围、促进诊疗规范管理。
(2)加强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完善手术分级管理、手术授权和再授权机制,加强手术风险评估制度、重大手术审批制度、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对个人技术实行准入管理,提高手术科室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
(3)实施首诊负责、完善急诊分流制度,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完善重危病人的转送流程,为病人提供连贯的医疗服务。
(4)规范药物使用流程,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5)完善院内感染各项管理制度,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范管理,制定重点院感监测项目的SOP。
(6)落实病人安全目标各项制度,加强患者入院坠床/跌掉风险评估、手术部位标记、术前安全核查、病人身份确认、高危险药品管理、危急值管理、病人安全转科转院等。
(7)落实病人转科、转院、出院计划制定等制度,确保安全。
人民医院风险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院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风险管理制度内容1. 组织机构成立人民医院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风险管理制度。
领导小组下设风险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2. 风险识别(1)全面识别医疗活动中的风险因素,包括医疗技术、药品、设备、环境、人员等方面。
(2)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对高风险项目进行重点监控。
3. 风险控制(1)制定并实施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药品使用规范、设备操作规范等。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风险意识。
(3)严格执行医疗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安全。
4. 风险报告与处理(1)建立医疗风险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医疗风险事件。
(2)对医疗风险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3)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对相关科室进行整改。
5. 风险沟通与培训(1)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2)定期开展风险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风险防范能力。
6. 风险监测与评估(1)建立风险监测体系,定期对医疗风险进行监测。
(2)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估,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三、责任与考核1. 医院领导班子负责风险管理制度实施,对风险管理工作负总责。
2. 风险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风险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定期向医院领导班子汇报工作。
3. 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风险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4. 对在风险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履行职责、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科室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人民医院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人民医院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医院管理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管理风险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健全医院风险管理体系,合理分担和控制风险,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医院正常运营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风险管理原则。
医院风险管理以安全第一为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管理,问题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
2. 分级管理原则。
根据风险的不同性质和程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3. 风险评估原则。
科学客观、合理公正,全面准确的进行风险评估。
4. 风险控制原则。
风险有预测、可控、可干预和可治理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和减少风险。
5. 风险责任原则。
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倒查追责的原则。
三、责任主体1. 院长。
全面负责医院的风险管理工作,确保医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2. 风险管理委员会。
由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医院管理部门负责人、医务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主要负责医院风险管理工作的规划、决策和督导。
3. 风险管理办公室。
由医院管理部门负责领导,专门负责医院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及风险事件的处置。
4. 各临床科室和医务部门。
主要负责本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及时发现和报告风险事件,积极配合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5. 所有员工。
要自觉遵守医院风险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医院风险管理工作,共同维护医院的安全和稳定。
四、风险管理范围1. 医疗质量管理方面的风险。
包括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
2. 医疗安全管理方面的风险。
包括传染病控制、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故障等。
3. 医院经济管理方面的风险。
包括财务风险、资产损失、经济纠纷等。
4. 医院行政管理方面的风险。
包括人事管理、劳动争议、法律诉讼等。
5. 医院安全管理方面的风险。
包括火灾、地震、暴力事件等。
五、风险管理流程1. 风险识别。
通过定期内部审查、外部评估、专项检查等方式,全面、系统的识别医院存在的各类风险。
2. 风险评估。
根据识别出来的风险,采取专门的方法和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可能性和可控性等。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一、医疗风险警示范围凡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病人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
二、医疗风险警示分级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风险警示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定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等,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献内容;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病人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病人投诉但无后果;5、其他未引起后果,但有病人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二级医疗风险警示1、超过____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超过____小时未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件,或超过____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____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病人投诉;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病人投诉;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三级医疗风险警示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病人经济补偿的;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处罚程序对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的处罚参照《贵州航天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贵州航天医院医疗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及相关终末质量考核标准执行。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医疗风险管理,预防医疗事故,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对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应急处理。
第三条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分类管理、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成立医疗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医疗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医疗风险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医疗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五条医疗风险识别是对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查找、分析和归纳的过程。
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医疗风险识别,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第六条医疗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医疗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医疗风险评估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等级划分等。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医疗风险评估制度,明确评估的程序、方法和周期。
评估结果应作为制定医疗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的依据。
三、医疗风险控制与应对第八条医疗风险控制是对已评估的医疗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减轻风险造成的损害。
控制措施应包括:(一)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二)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三)完善医疗设备和设施的安全保障;(四)建立健全医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五)加强医疗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
第九条医院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处置流程和资源配置。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医疗事故的识别和判断;(二)医疗事故的紧急处理和救治;(三)医疗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四)医疗事故的善后处理和赔偿;(五)医疗事故的总结和改进。
第十条医院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医务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的程序和操作要求,提高应对医疗事故的能力。
医院主要风险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风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
三、主要内容1. 医疗风险分类(1)医疗技术风险:指因医疗技术操作不规范、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患者伤害或不良后果。
(2)医疗管理风险:指因医院管理不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的患者伤害或不良后果。
(3)医疗环境风险:指因医院环境不良、设施设备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患者伤害或不良后果。
2. 医疗风险管理措施(1)医疗技术风险管理:①加强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②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医疗技术操作安全。
③定期检查、维护医疗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④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医疗技术风险。
(2)医疗管理风险管理:①建立健全医院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医院管理。
②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责任心。
③加强医院内部监督,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检查制度。
④加强医院与外部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医疗风险信息。
(3)医疗环境风险管理:①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医院环境清洁、舒适。
②完善医院设施设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③加强医院安全管理,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④加强医院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3. 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1)建立健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明确报告范围、程序和时限。
(2)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保护报告人合法权益。
(3)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4)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组织实施1. 成立医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医院风险管理工作。
2. 各部门、科室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风险管理措施。
3. 定期对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加强对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风险意识。
医院的风险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风险管理制度内容1.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1)医院应按照医疗技术分类,对普通有创诊疗技术和高风险诊疗技术进行分别管理。
(2)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权限及授权,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成功完成5例以上的操作后,经科室质控小组审核同意后,予以本项目独立操作权限。
(3)高风险诊疗技术,具有准入要求,医院应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对医师进行培训、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
2.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1)医院应实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确保高危孕产妇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
(2)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分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3)建立高危孕产妇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
3. 患者跌倒风险管理制度(1)医院应多部门协作,共同防范患者跌倒风险,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对跌倒评估人群进行分类,重点关注高风险跌倒人群。
(3)对易跌倒药物进行界定和警示,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修。
三、风险管理制度实施1. 医院应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医院风险管理工作。
2. 各科室应设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风险管理工作。
3. 医院应定期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
4. 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
5. 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四、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风险管理制度,医院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风险管理,保障医院合法权益,维护患者及其他就诊人员的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医院风险管理,是指医院在医疗、护理、药品、设备、感染、消防、安全等方面,通过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等措施,预防和减轻风险对医院及患者的影响。
第三条医院风险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分类指导、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如下:(一)医院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风险管理的领导工作,制定医院风险管理策略和制度,监督医院风险管理的实施。
(二)医院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医院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组织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协调各部门处理风险事件。
(三)临床科室及职能部门:负责本科室或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执行医院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门的决策和指令。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五条医院应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及时发现潜在和实际风险。
风险识别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医疗风险:包括诊断、治疗、护理、药物使用、医疗设备使用等方面的风险。
(二)护理风险:包括护理操作、护理管理、护理环境等方面的风险。
(三)药物风险:包括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误用、药物依赖等方面的风险。
(四)设备风险:包括设备故障、设备操作不当、设备维护不及时等方面的风险。
(五)感染风险:包括医院感染、交叉感染、病毒传播等方面的风险。
(六)消防安全风险:包括火灾、电气安全、燃气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七)其他风险:包括信息安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等方面的风险。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可能的影响。
风险评估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风险的概率: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风险的影响:评估风险对患者、医院和员工的影响程度。
(三)风险的严重性:评估风险导致的后果严重程度。
(四)风险的控制难易程度:评估控制风险的难易程度。
医院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1. 成立医院风险控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院风险控制工作。
2. 定期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医疗技术风险:针对高风险诊疗技术、手术、药物治疗等,评估其技术难度、并发症、死亡率等。
(2)药品风险:评估药品质量、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3)设备风险:评估设备故障、操作失误、设备维护等。
(4)人员风险:评估医务人员资质、技术水平、工作态度等。
(5)环境风险:评估医院环境、设施设备、消防安全等。
3.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风险控制措施1. 医疗技术风险控制:(1)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规范诊疗流程。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3)开展医疗技术评估,对高风险诊疗技术实施准入制度。
2. 药品风险控制:(1)加强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的管理。
(2)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3)加强药物相互作用和禁忌症告知。
3. 设备风险控制:(1)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加强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提高设备操作技能。
(3)建立健全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4. 人员风险控制:(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责任感。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资质审核制度。
(3)加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
5. 环境风险控制:(1)加强医院环境管理,确保环境安全。
(2)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消防演练。
(3)加强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确保设施设备安全运行。
四、风险监控与反馈1. 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估,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 对风险事件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 建立风险反馈机制,鼓励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提出风险控制建议。
医院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安全生产管理,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财产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部门、科室、岗位和人员。
第三条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医院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第四条医院院长为医院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医院安全生产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本部门、科室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科室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第六条各岗位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第七条医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第八条医院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第九条医院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条医院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一条医院加强设备、设施管理,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第四章风险辨识与评估第十二条医院建立健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定期对医院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辨识与评估。
第十三条医院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分级管理,明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
第五章风险控制与预防第十四条医院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十五条医院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第十六条医院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第十七条医院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消防通道畅通。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第十八条医院设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负责医院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九条医院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第二十条医院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一条医院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由医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3篇)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
医务部负责医疗技术风险上报统计、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意见等具体工作。
二、造成医疗技术风险的可能因素(一)医疗技术设计方面:新技术操作规范不成熟,技术操作流程不够科学或者过于复杂等;(二)医务人员个人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足等;(三)设备因素: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运转等;三、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流程(一)执行技术操作的经治医师负责监测技术风险,发现有潜在风险或已经造成损害时,应立即现场采取处理措施。
现场经治医师采取措施后仍难以处理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医务部或分管院领导。
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进行上报。
(二)医务部根据《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必要时组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指导相关人员做出正确处理。
(三)如需继续应用该技术,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施行。
(四)经治医师对紧急意外情况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应及时记录,同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四、医疗技术风险的预防落实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和评估制度》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等相关规定,医务部定期对上报的医疗技术风险进行汇总和分析,呈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评估,对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2)一、引言医疗事故是医疗风险的一种体现,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管理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权益,构建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医院风险防控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风险防控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员工,包括医务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
第三条医院风险防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综合管理,重点防控;3. 依法管理,科学规范;4. 责任明确,责任到人。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四条医院应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定期对医疗、护理、药品、设备、环境等各方面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五条风险识别与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 医疗风险:包括医疗技术风险、药品风险、医疗设备风险等;2. 护理风险:包括护理操作风险、患者心理风险等;3. 药品风险:包括药品质量风险、药品不良反应风险等;4. 设备风险:包括医疗设备故障风险、设备使用风险等;5. 环境风险:包括医院环境安全隐患、生物安全风险等。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健全风险评价体系,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类、分级,明确风险等级。
第三章风险防控措施第七条医院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八条医疗风险防控措施:1. 加强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操作流程;2.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安全;3. 加强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降低设备故障风险;4. 加强医院环境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第九条护理风险防控措施:1.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理质量;2. 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需求;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感染。
第十条药品风险防控措施:1. 严格执行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管理制度;2.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3. 加强药品质量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设备风险防控措施:1.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与检修;2. 加强设备使用培训,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3. 建立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第十二条环境风险防控措施:1. 加强医院环境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2.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规定,预防生物安全事故。
医院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医院风险防控管理,规范医院诊疗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风险防控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医院应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2. 责任明确,分工协作。
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应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3. 规范管理,持续改进。
医院应不断完善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风险防控内容1. 医疗技术风险防控(1)医院应严格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准入、培训和考核。
(2)医师在开展高风险诊疗技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2. 药物风险防控(1)医院应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理。
(2)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 诊疗设备风险防控(1)医院应定期对诊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医师在操作诊疗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医疗风险。
4. 医疗纠纷风险防控(1)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
(2)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四、风险防控措施1.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各科室的职责。
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
3.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考核。
4. 加强医疗设备、药品、医疗废物等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5. 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医院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一、总则
医院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从而确保医院员工和患者的人身安全,维护医院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二、医院安全风险管理的范围
医院安全风险管理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患者就诊流程安全管理
2. 医院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3. 医院内部人员安全管理
4. 医院外部环境安全管理
三、医院安全风险评估
1. 医院应定期对医院内的各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医院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可持续开展。
2. 医院应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医院内部安全风险管理的评估和改进。
四、医院安全预案
1. 医院应编制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确保医院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2. 医院应建立健全各类医疗安全应急预案,如火灾、自然灾害等。
3. 应建立健全单独事件应急预案,如抢劫、打架等。
五、医院安全人员培训
1. 医院应定期组织各类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医院应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和考核。
六、医院安全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评估
1. 医院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2. 医院应加强安全管理宣传,提高患者和社会各界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保护意识。
七、医院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动态调整
1. 医院应根据工作需要和环境变化,及时对医院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医院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管理制度的调整和改进做好相应的动态跟踪和调整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风险管理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风险管理制度
1. 目的
及时识别、报告、有效处置、防范各类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防范体系,保障患者及员工的安全。
2. 范围
适用于全院
3. 定义
医院风险是指能够引起或产生对患者、患者家属、医院员工以及所有来访者严重危害性影响的人为或自然的事件。
4. 内容
4.1 风险管理组织及职责:
4.1.1 组织:风险管理组织分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和职能部门三级。
4.1.2 职责:
4.1.2.1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医院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行动计划;审核不良事件及警讯事件的分析、改进;指导开展风险分析、不良事件及警讯事件的调查分析。
4.1.2.2专业委员会:负责专业领域内风险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审核专业领域内的风险调查、分析结果及改进行动计划;监督风险防范及改进措施的落实,每年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
4.1.2.3职能部门:
4.1.2.3.1每年11月底,各职能部门应用灾害脆弱性分析( HVA)方法,对专业领域内的工作进行风险管理项目评估,提交各委员会讨论确定,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4.1.2.3.2按照风险优先原则,根据HVA或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根本原因分析(RCA)等分析结果,对持续性风险管理项目重新设计防范措施及流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降低流程中的风险。
4.1.2.3.3对风险管理项目实施行动后,每年1 1月底完成再评估.并写出年度回顾性总结,作为下一年度医院风险项目评估的依据,经相关质量委员会讨论确定。
4.2医院风险分类:医院风险分为患者直接诊疗风险和间接诊疗风险两类。
患者直接诊疗风险:医院发生的异常事件(包括警讯事件、不良后果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临界差错事件),医疗投诉与纠纷事件,日常质量监管、安全巡查发现的危害性事件。
4.2.1患者间接诊疗风险:包括自然灾害风险、人为灾害风险和技术灾害风险。
4.3风险管理流程:
4.3.1风险识别:
4.3.1.1每季度回顾分析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数据,发
现潜在风险流程。
4.3. 1.2每年回顾医院制度、流程。
4.3.1.3日常安全检查、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4.3. 1.4每年开展HVA。
4.3.2风险分析:
4.3.2.1每季度分析不良事件、警讯事件、投诉事件等数据,发现风险环节及领域。
4.3.2.2利用FMEA、SAC等工具进行前瞻性风险评估。
4.3.2.3对警讯事件进行RCA。
4.3. 2.4每年回顾医院风险,确定风险优先级。
4.3.3风险预防和应对策略:
4.3.3.1根据前瞻性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处置预案。
4.3.3.2对已经发生的不良事件,采取积极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事件造成的后果,处理结束后,由主管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分析,寻找系统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计划。
4.3.3.3对突发应急事件,立即启动相应预案,快速有效地应对,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4.3.3.4临床科室根据专业特点和收治范围制定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及处置预案, 降低临床技术风险的发生。
4.3.3.5制定、实施并每年回顾质量改进和患者安全计
划、应急管理计划、感染预防控制计划、设施安全计划、医用设备安全管理计划、实验室质量和安全计划、放射质量和安全计划、药事管理计划、消防安全计划、安全保卫管理计划等。
4.3.3.6开展员工安全操作、不良事件防范、异常事件上报管理、应急处置等内容的培训,重点领域定期开展演练。
4.3.3.7风险报告详见医院《异常事件管理制度》。
4.3.3.8详见医院《投诉管理办法》。
4.4异常事件调查:
4.4.1由医务部、质控部、护理部、药学部、后勤保障部、财务部等分别负责各自领域的异常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4.4.2警讯事件由医院组织RCA小组调查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
4.4.3投诉事件由医患关系与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组织当事科室和部门进行调查和分析。
4.4.4调查报告:
4.4.4.1各部门每季度对异常事件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形成书面报告,向相应委员会报告。
4.4.4.2警讯事件在事件发生后45天内完成RCA,及时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