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

粤曲和广东民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

1、欣赏粤曲《荔枝颂》

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三、教学安排

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材分析

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

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2、“客家山歌”包括客家山歌文学(即歌词)与客家山歌音乐(即腔调)两个部分,它们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诞生,伴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而远播。

客家山歌与其它民歌一样,是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如种田、牧牛、捕鱼、采茶、伐木、挑担、驶船、抬轿等),这从一些客家山歌的歌词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为了协同劳动动作,或者为了减轻疲劳、排解寂寞与忧愁,便会哼出(或喊出)有旋律的声音,这些原始形态的“歌”,延至现代仍不难发现,例如:蕉岭县的《林工号子》全曲只有反反复复的“嘿呀”、“嘿嘟”、“嘿哟”几个虚词。另外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日常生活、民俗歌舞、宗教活动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客家人音乐的歌词文学性很强,曲调质朴含蓄、抒情奔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

客家山歌较集中的传播区主要有粤东北的梅州、兴宁、蕉岭、五华、大埔;赣南的万安、遂川、兴国、瑞金;闽西的宁化、长汀、龙岩、上杭等。代表曲目有《新绣荷包两面红》、《送人离别水东西》、《八月十五月团圆》(粤)、《打只山歌过横排》(赣)、《八月十五看月光》《大雨落来细雨淋》《风吹竹叶嫌冢当》(闽)。

3、《渔家姑娘在海边》选自《海霞组曲》,是根据电影《海霞》的配乐改编而成。“童年”以带有诉说式的音调的抒情性主题,表现了影片女主角海霞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也成为贯穿全曲的基本主题,由此展开了南海迷人的风景和生活画卷。

“织网”原为电影中渔家姑娘所唱的一首“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歌曲,由乐队演奏后在配器上加以润色,保持了原曲甜美的南国风味,色彩上更为丰富,生动地表现了一群少女在沙滩上织网的动人情景。

“丰收”则以两手不同情趣的舞曲加以组合,烘托渔民们丰收后的喜悦心情。一首舞曲爽朗而豪放,另一首则明快而绮丽多姿。

4、调,又称小曲、俚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村坊小曲等。是一种广泛传播于城镇集市,经过较多艺术加工,曲体较为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委婉的民歌体裁。同时,一些少数民族的短篇抒情小曲、叙事歌曲,也应归属此类。

小调所歌唱的题材十分广泛,城市社会不同阶层的婚姻情爱、离愁别绪、风土民俗、世态人情、娱乐游玩以至自然常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几乎无所不包。由此也就有了遍布各地的与上述题材相关的《打樱桃》、《卖杂货》、《放风筝》、《打秋迁》、《磨豆腐》、《割韭菜》、《补缸》、《拜年》、《观灯》、《赶庙》、《采茶》、《妓女告状》、《尼姑思凡》、《光棍哭妻》、《寡妇上坟》等曲目。

小调的基本曲体是四句型结构,即民间所说的“四句头”。首句是全曲的陈述句,具有开启并确定音乐的基本情绪、形象的作用,所以特别重要;第二乐句是对首句的回应,起到巩固、强化前面乐思、乐旨的意义;第三乐句常常引入新材料新乐思,以便有意地造成对比、反差的效果,从而使音乐获得一种新动力;第四句是前三句

的总结,起到收拢、结束的作用,也有其举足轻重的结构意义。这样,四句头的基本关系便是“起、承、转、合”。它既是一种具体的曲式结构关系的体现,又是一个民族的音乐思维乃至文学艺术思维逻辑、思维方式的反映。

小调的音乐形式特点是:节拍规整,节奏型灵活多变;旋律线较曲折、流丽;乐段结构形式变化较多;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都较丰富。

小调还可再细分为以下三个小类:吟唱调(包括儿歌、摇儿歌、哭调、叫卖调、吟诗调等);谣曲;小曲。

5、《土楼回响》是2000年青年作曲家刘湲应厦门爱乐乐团指挥郑小瑛邀请专门为“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而作的。作品以闽西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写成。

郑小瑛是客家人,当年她在回乡省亲祭祖的时候,对自己先祖们勤劳勇敢和团结质朴的性格产生了强烈的激情,遂邀请作曲家刘湲以客家人的历史、性格为素材,创作的颂扬客家精神的一部交响诗篇。这是一部反映客家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求生存、图发展和客家人性格的宏伟壮丽的历史诗篇,贯穿全曲五个乐章的两个音乐主题都出自客家山歌,只有四、五度两个音不变的“新打梭镖”号子主题和“唔怕山高水又深”的山歌主题。全曲共分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夜语、硕斧开天、客家之歌五个乐章。

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作曲家在这一乐章加入了合唱队,将一首3/4拍子的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深》进行合唱化处理,使其变成一首雄壮、豪迈的进行曲。和着三拍子的节奏,“号子”和“山歌”主题由弱到强,由远至近,层层推进。它构思宏大,表现了客家人特有的团结坚韧、奋斗开放的性格和精神。

6、咸水歌是民歌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广东中山、番禺、珠海、南海、广州市等地的农民和船民中。珠江三角洲沙田地区人民历来有对唱斗歌的习俗。每逢农事大忙前或收成后,不少地方搭起歌棚,进行斗歌活动。

咸水歌的曲调,一般都是随字求腔,结尾处有固定的衬腔。由于演唱活动频繁,内容不断丰富,曲调也随之不断发展。歌词为两句一节,每句字数不拘,每节词同韵,各节可转韵。曲式结构为上下句。每句的句首和句尾有基本固定的衬词和衬腔,结尾时都用滑音下行。六声徵调式,音调悠扬抒情,如中山县的《对花》。

传统咸水歌内容多为情歌,男女对唱,曲调较简单,行腔滞板,男唱前两句,女唱后两句,结尾多用“啰”、“姑妹”、“兄哥”等词,别有一番韵味。咸水歌从调式上分,有担伞调、姑妹腔、高堂歌、东风调、丰收调、叹情等;此外,他们也唱龙舟歌、木鱼歌等。番禺榄核一带,还有一种有人物有情节的长篇叙事诗。另有“大缯歌”、“姑妹歌”亦属于咸水歌,歌词格式、句末的衬词、衬腔不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单介绍著名粤曲演唱家红线女。

二、欣赏《荔枝颂》

1、教师示范第一句,引导学生体会旋律的大跳带来的独特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