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docx
《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二、四、五乐章的音乐片段-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二、四、五乐章的音乐片段-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引言第六(田园)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一部田园交响曲,共有五个乐章。
它于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是贝多芬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本篇文档将为读者呈现第六交响曲中第一、二、四、五乐章的音乐片段,以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这一经典作品。
二、第一乐章第一乐章开场是一个宣扬田园生活的乐章,通过旋律的轻松欢快,体现了乡村的优美景色和和谐社区。
音乐片段如下:E-D-E-G-F#-D-E---G-F#-D-E-G-A--三、第二乐章第二乐章是一首热情洋溢的乡村舞曲,它捕捉了田园生活中的喜悦和活力,充满了人文和亲情的正能量。
音乐片段如下:E-D-E-F#-G--A-B--C#-D--E-F#-G---四、第四乐章第四乐章的音乐旋律感人入骨,情感深厚,其它的四个乐章生动的描绘了田园生活中的欢乐和美好,而第四乐章则牵动人心,让人深刻意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音乐片段如下:G-F#-E-D-C#-D-E-F#--G-F#-E-D-C#-D-E-F#--G-F#-E-D-C#-D-E-F#-G-A-B---五、第五乐章第五乐章是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的教学重点,该乐章气势恢宏,韵律有力。
它通过强劲有力的曲调表现了自然规律的力量,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音乐片段如下:D-D-E-G--A-B-A-G-F#-D-E-C#-A-G-F#-E--E-D-C#-E-F#-G-A---B-A-G-F#-E-六、结语总之,第六(田园)交响曲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美妙旋律的经典作品。
希望本篇文档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帮助,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
田园交响曲音乐教案
田园交响曲音乐教案
一、教学内容:
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选段)《踩花山》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让学生感受交响乐。
2、学生能够了解一些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感受、体验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艺术。
四、教学难点:
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
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欣赏歌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初步感受交响乐。
六、教学过程:
1、了解交响乐
了解《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2、学唱歌曲《踩花山》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
(2)学唱歌谱
1)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
2)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3)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
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
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
(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
(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
(4)进一步感受歌曲
3、学习《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4、小结。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花城版第六(田园)交响曲1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
3.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学情分析本文主要用了通感的手法,作者把无形的音乐化为可视的形象,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在平原、天空、光纤、飞鸟、暴风雨等音乐形象中,感受那交响乐旋律的发展变化。
环境的渲染和衬托,与音乐主体形象“我”的描摹,使景情高度融合,从而表现出交响乐强烈的艺术魅力。
3重点难点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一、介绍交响乐的有关知识1、交响乐的结构交响乐,是指一种以奏鸣曲的结构写作,由管弦乐演奏的多乐章的器乐曲。
通常包含独立的、以奏鸣曲的结构统一起来的四个乐章。
交响乐各乐章的体裁,大致分为:第一乐章为快板的奏鸣曲式(Sonataform)。
第二乐章是慢板(Lento)乐章。
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大都以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作成,是快板的壮丽终曲,通常以第一乐章的主调作成。
2、贝多芬与《田园交响乐》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
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
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作品共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表达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
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有关交响乐的知识。
第二乐章,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
《第六交响曲“田园”》2PPT课件 图文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自从听力衰退后,开始躲避人 群,专心致力於作曲的工作,他将身心 投向大自然,企图在美丽的景色中,忘 却烦恼与痛苦。
田园交响曲教案
田园交响曲教案教案标题:田园交响曲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和欣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帮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乐器和演奏技巧,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适用于中学音乐课程,适合初学者。
教学目标:1. 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了解田园交响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3. 学习田园交响曲的乐器编制和演奏技巧;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和录音设备;2. 田园交响曲的乐谱和演奏录音;3. 乐器模型或图片;4. 学生练习乐器所需的乐器。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田园交响曲的背景和贝多芬的创作意图;2. 播放田园交响曲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3.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田园交响曲的第一印象。
核心教学(30分钟):1. 介绍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乐团编制、乐章结构等;2. 向学生展示不同乐器的图片或模型,并解释它们在交响乐中的作用;3. 向学生演示田园交响曲中的主要乐器的演奏技巧,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4. 分发田园交响曲的乐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乐器选择适合的乐谱进行练习;5. 分组让学生合作演奏田园交响曲的片段,并指导他们在演奏中注意节奏、音准等要素。
拓展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以田园交响曲为灵感,创作自己的小型交响乐曲片段;2. 让每个小组轮流演奏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组介绍他们的创作思路和乐器运用;3.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总结(5分钟):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田园交响曲的新认识和体会;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交响乐,并提供相关资源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交响乐团的演出,亲身体验交响乐的魅力;2. 推荐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经典的交响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莫扎特的交响曲等;3. 组织学生参与学校音乐会或社区音乐活动,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成果。
贝多芬作品田园赏析教案
贝多芬作品田园赏析教案教案标题:贝多芬作品《田园》赏析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作品《田园》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贝多芬作品《田园》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2. 与贝多芬作品《田园》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 简要介绍贝多芬和他的音乐作品的资料。
4. 学生需要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贝多芬作品《田园》的背景和意义。
解释该作品是贝多芬所创作的第六交响曲,是一部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音乐作品。
2. 播放贝多芬作品《田园》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你们对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b. 这首音乐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它们给你的感觉是什么?c. 这首音乐中有哪些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d. 这首音乐中有哪些部分让你觉得特别动听或有意思?2. 分享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
拓展:1. 学生完成一项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贝多芬作品《田园》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幅画或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首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1. 提醒学生贝多芬作品《田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强调音乐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准确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自行寻找并欣赏其他贝多芬的作品,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厅,亲身体验音乐的表演和欣赏过程。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互动和合作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2. 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感受,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六交响曲“田园”》PPT精选教学课件
第六交响曲“”田园,反映了贝多芬与启蒙运动“回归 自然”的思想的联系,其情趣盎然,诗意浓郁,体现了贝 多芬深刻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
贝多芬晚年曾深情地说:“在自然界里,没有嫉妒,没 有竞争,也没有不诚实。
第六交响曲“田园”,大约完成于1808年,此时的贝多 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 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
贝多芬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 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 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也葬在维也纳。
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 “贝多芬小路”,贝多芬不仅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
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贝多芬小路”位于维也纳郊外的海利根斯塔特,这 个地名对于贝多芬来说非同寻常,1802年他住在这里时 写下了“海利根遗嘱”,当时他几乎自杀。1808年贝多 芬再次在这里赁屋隐居,写下了他的第六交响曲。
4、《说三十分钟吧》 你约会迟到,大概要迟十五分钟,那 麽,你 用电话 通知对 方时, 倒不如 说:“ 我也许 要迟三 十分钟 。”假 如你老 实的说 :“我 要十 五分钟 。”那 麽,即 使你只 是迟了 十四分 钟,对 方也会 觉得已 经等你 很久了 。可是 ,你说 是三十 分钟, 却只是 迟了十 五分钟 ,他会 觉得你 早到了 ,非常 高兴看 见你。 你已经 早到了 十五分 钟,他 还怎麽 好意思 责怪你 ?
我喜欢被目送着离开。虽然我还是要 孤身上 路,但 是,请 不要把 我关在 屋外。 我来了 ,而且 要走, 何不惜 取别离 时? 当我看到这段故事的时候,颇有感触 ,我大 都充当 的是主 人的角 色,即 使客人 出门随 手将门 关上, 我仍旧 会开门 目送他 离开, 等到听 不到他 的脚步 声或看 不见他 的时候 ,我才 会轻轻 的将门 扣上, 扣上的 时候也 是小心 翼翼的 ,我觉 得这也 是一种 尊重吧 !惜取 别离时 ,多么 重要, 目送他 人也是 在目送 自己, 倘若有 一天你 发现, 没人在 意你的 离开时 ,你将 会知道 ,你心 里是多 么需要 别人的 惜取。
初中音乐《第六(田园)交响曲》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第六(田园)交响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第六(田园)交响曲》,体会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身处田园的愉悦与满足。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赏析乐曲并能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交响曲的概念,掌握各段主题的情绪和情感,能够描绘各段主题的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分段赏析乐曲,并了解各乐器的音色特点,能对应乐器所扮演的角色【难点】能够感受并说出各段乐曲所描绘的情绪与画面。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创设情境,展示贝多芬的图片,并播放《第九交响曲》的片段。
提问学生:图中人物是谁?乐曲的名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才老师所播放的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同样也是贝多芬的作品。
引入课题《第六(田园)交响曲》。
(二)感受体验1.初听音乐分段聆听音乐并设问:“听到了哪些音乐情绪?”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有“愉悦”、有“轻松”、有“紧张”、有“舒畅”。
在创作田园交响曲时,贝多芬已经双耳失聪,《田园交响曲》便是他展现自己对大自然热爱的一部回忆作品。
2.复听音乐,结合感受到的音乐特点,了解作者贝多芬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
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他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
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进行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
(三)分段赏析1.教师分段播放歌曲,并请学生感受并描述乐曲各段所描绘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
《第六交响曲(田园)》教案
《第六交响曲(田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生:……师: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第六交响曲(田园)》。
三、新课教学1、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2、作品创作背景。
《第六交响曲(田园)》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
贝多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
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
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3、乐曲特点。
《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
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
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
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
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二、四、五乐章的音乐片段-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简介《田园交响曲》最早出自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是他晚年创作的一部交响曲,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交响曲共由六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有其特殊的风格和主题。
为了方便教学,本文档将重点介绍《田园交响曲》中第一、二、四、五乐章的音乐片段,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作品。
第一乐章第一乐章以静谧的开头开始,以4个小提琴的长音以及2个弦乐器的小音符引出。
乐章的主题曲引导了听众进入了一个农村的田园场景。
在以下的音乐片段中,可以听到主题曲在不同部分中的表现。
•[00:00-00:20] 开头的长音和小音符,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看不见的平和。
•[00:33-01:04] 小号、巴松等乐器逐渐加入,在主题曲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波动的旋律,展示了田园风光的活泼与动感。
•[02:09-02:30] 钢片琴和小提琴等乐器表现出轻盈的感觉,像在田野上跑跳的孩童般轻松自在。
第二乐章第二乐章运用了美妙的主题曲和华丽又悠扬的吉他独奏。
这个乐章的音乐是个性十分突出的,让听众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以下是这个乐章的几段音乐片段:•[00:00-01:02] 以吉他独奏为主题的音乐旋律,美妙又悠扬,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01:03-01:45] 乐章的音乐进入了一个更加深沉的阶段,弦乐器的才华表现和慷慨激昂的长笛音乐交缠,其中弱音器让整个乐章更具有神秘感。
•[02:13-02:46] 音乐设定了轻柔和优美的格调,整个乐器组以华丽的伴奏形式展开,带来了一种平稳舒适的感觉。
第四乐章第四乐章是交响曲中最短的一个,是一个快速高潮的终曲。
该乐章的乐器特点是有强烈的旋律感和让人欲罢不能的节奏感。
以下是这个乐章的几段音乐片段:•[00:00-00:20] 所有乐器以快速的音符开始,给人一种即将发展的紧张感和高潮叠起的运动感。
•[00:21-00:40] 音乐的基调变成了嬉戏和欢快,就像农村里的孩子们在玩闹一样。
•[00:41-01:06] 钢片琴和铜管乐器的交响为这个乐章营造了一个欢乐而庆祝的氛围。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教学目标】.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时数】1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文。
二、整体感知.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2.介绍乔治•桑。
(师生共同回忆。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小说家。
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
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个阶段:早期作品被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印第安娜》《瓦朗蒂娜》《莱莉亚》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
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康苏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
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
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小法岱特》。
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树林的美男子》。
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介绍“田园交响乐”。
《田园交响乐》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他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
贝多芬不仅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且热爱大自然。
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和我在一起作曲的。
《第六交响曲“田园”》PPT课件 图文
《北京遇上西雅图》里,弗兰克感动 文佳佳 的,正 是他在 普通日 子里的 “润物 细无声 ”,她 说起他 对自己 的爱, 眼睛里 全是深 情“他 也许不 会带我 去坐游 艇吃法 餐,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 几条街 去买我 最爱吃 的豆浆 油条。 ”
十七、所有的深爱都是秘密,所 有的深 情都只 为你。 你是我 期待又 矛盾的 梦想, 抓住却 不能拥 抱的风 ,想喝 又怕醉 的酒。
十八、注定要在一起的人,晚点 也真的 没关系 。愿你 能在人 海茫茫 中,和 你的命 中注定 撞个满 怀,所 爱之人 最后成 为你的 爱人。
十九、一个人对你好很容易,喜 欢你也 很容易 ,重要 的是坚 持,一 个人和 你在一 起的时 候对你 好,是 喜欢你 ,但是 你们没 有在一 起,他 还对你 好,那 是真的 爱你。
小溪蜿蜒而幽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贝多芬小径,贝多芬最爱散步之处。
第六交响曲“田园”由五个带标题的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 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溪边景色 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乡村欢乐的集会 诙谐曲 第四乐章:暴风雨 第五乐章:牧歌 奏鸣回旋曲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
3.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学情分析
本文主要用了通感的手法,作者把无形的音乐化为可视的形象,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在平原、天空、光纤、飞鸟、暴风雨等音乐形象中,感受那交响乐旋律的发展变化。
环境的渲染和衬托,与音乐主体形象“我”的描摹,使景情高度融合,从而表现出交响乐强烈的艺术魅力。
3重点难点
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一、介绍交响乐的有关知识
1、交响乐的结构
交响乐,是指一种以奏鸣曲的结构写作,由管弦乐演奏的多乐章的器乐曲。
通常包含独立的、以奏鸣曲的结构统一起来的四个乐章。
交响乐各乐章的体裁,大致分为:
第一乐章为快板的奏鸣曲式(Sonataform)。
第二乐章是慢板(Lento)乐章。
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大都以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作成,是快板的壮丽终曲,通常以第一乐章的主调作成。
2、贝多芬与《田园交响乐》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
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
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
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作品共分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表达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
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有关交响乐的知识。
第二乐章,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
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
第三乐章,快板,乡村欢乐的集会,诙谐曲。
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第四乐章,快板,暴风雨。
这一乐章中,雷雨由远而近,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整个大自然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
第五乐章,小快板,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和感激的心情。
乐章主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三、作者简介
乔治?桑,法国女小说家。
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
1876年6月7日逝世。
乔治?桑属于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早期作品为激情小说,《安蒂亚娜》《华伦蒂娜》《莱莉亚》等。
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木工小史》、《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
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和《小法岱特》。
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
漫色彩。
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金色树林的美男子》。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全篇。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聆听干燥穹顶坠入和煦强劲静穆羽翼涌现焦躁堵塞垂顾
堕入悬崖峭壁凛冽嶙峋窒息滚烫疲惫包裹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能够声情并茂。
五、教师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分组讨论几个思考题:
1、作者在文章开头这样说道:这是在聆听贝多芬这部伟大的交响乐时我所看到的。
那么,在文章中,作者都看到了哪些东西?
看到的内容:
平原,天空,光线,夜晚的黑暗,云层;如带羽翼的阴暗方阵,狂风暴雨,悬崖峭壁;蓝色的星星,熊熊火焰,柔软的云,天幕。
明确:这可以看作是作者聆听音乐时想象和联想出来的田园风光。
2、这篇文章可以根据什么标准来进行层次的划分?
第一层:1—11节,迷茫的追求;第二层:12—20节,艰难的抗争;第三层:21—23节,胜利的到来。
(也可以将21、22节独立成为第三层,主要内容为—黑暗中的希望。
)
学生欣赏《田园交响乐》第四乐章——“暴风雨”
利用晨读时间,为学生播放乔治桑的散文《冬天之美》。
营造一个美妙的艺术氛围,使学生迅速融入进课文的学习中去。
3、作者在聆听这部交响乐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能由此说一说文章的主旨吗?第一层:疲劳不堪,害怕,急迫,疲于奔命,孤独无依。
第二层:焦躁不安,忧惧交加,灰心丧气,勇气,放心,开始斗争。
第三层:疲惫无力,幸福。
小结:本文的主旨意在歌颂勇于与命运抗争,并最终战胜命运之神的强者形象。
如文中出现的点题之笔:勇敢的战斗吧!我歇息之后的和平与我的天空的荣光只
属于强者。
……来吧,我的强者!
如有时间,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录音。
4、这篇文章描写音乐的手法和《琵琶行》有什么不同?
《琵琶行》主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声喻声。
把抽象的音乐刻画成具体可感的实物。
此外,双声叠韵词的大量选用,也加强了音乐性和节奏感。
本文主要用了通感的手法,作者把无形的音乐化为可视的形象,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在平原、天空、光纤、飞鸟、暴风雨等音乐形象中,感受那交响乐旋律的发展变化。
环境的渲染和衬托,与音乐主体形象“我”的描摹,使景情高度融合,从而表现出交响乐强烈的艺术魅力。
六.预习预习下一节课
七、学习这几种手法,写一篇艺术随笔。
讨论思考
板书设计:
第一层:1—11节,迷茫的追求;
我第二层:12—20节,艰难的抗争;歌颂战胜命运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