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版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基础。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楚知识,培养阅读和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1)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5)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6)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7)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8)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9)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时数上课时间:第一、二学期;总课时:132学时;总学分:8学分。

(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讲练结合,重视口头训练和课外作业;使用多媒体课件。

(五)面向专业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六)使用原则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

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之一。

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

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1)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5)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6)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7)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8)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9)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六)使用原则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

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

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

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主要由学生自学。

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二是与其他课程互补。

古代汉语课,历来以散文为主,韵文只涉及较少部分,如《诗经》、《楚辞》等。

二、教学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主要讲授古代汉语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教材的内容、特点及要求,以及如何学好古代汉语课。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31019 (秘书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 0933060 (小学教育)课程名称:《古代汉语》总学时数:48学时一.说明1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如秘书学、新闻学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授课对象为本科生。

2 .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以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言现象及其理论知识,以便为阅读古代汉语作品、为理解古今汉语的语言现象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

3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的概括论述。

教学要求:(1)掌握古代汉语常见的语言现象,并了解其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力求贯通古今,注重沿流讨源,通过古今汉语比较来把握古今代汉语的异同。

(3)课堂讲授与课后辅导、课外练习相结合。

4 .教学重点、难点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现象与规律的认知与把握,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难点之所在。

5 .教学方法与手段概述通论,指导阅读,加强练习。

6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目:1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5月第3版2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6月版3 .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4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3版5 .许威汉《训诂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版6 .裘锡圭《汉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9月版7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8 .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9 .杨伯峻《古汉语虚词》,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5月版(3)集解体:汇集各家对本书的注解2.方法(1)形训:通过汉字字形分析解释词义(2)音训:用同源词作释以探其源,用本字破借字(3)义训:直训(同义作释)、义界(用语句描写或定义)三.古注的术语常用术语的用法:日、为、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日、读如、读假设、如字、当为、当作、衍、脱(夺)第四节今译一.今译的原那么:信、达、雅二.今译的要求1 .准确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务求符合原意。

《古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
(八)专题(4)
繁简对应辨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汉字的构造。
配套实践环节
(一)教材每单元配套文选自学:1.《左传》文选之《烛之武退秦师》;2.《战国策》文选之《触讋说赵太后》;3.《论语》文选之“过犹不及”章(教材P187)、“侍坐”章(P188-189)、“正名”章(P194);4.《孟子》文选之《许行》篇。
(二)阅读《论语》:每周一篇,共20篇,两学期读完。
(三)阅读文选相关学术论文:《“永赐尔类”解》、《“以乱易整,不武”重释》、《“没死以闻”新解》等。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教师讲解,多媒体教学。
课外教学:利用Bb平台安排每周实践教学任务,并在讨论板创建对应的论坛,在其中开展疑难问题讨论。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课程
内容及
学时分配
(一)绪论(2学时)
什么是古代汉语;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二)文言要点初识(3)
介绍贯穿文选学习的一系列文言要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破读字、词类活用、语序、双宾语、被动式、省略句。
(三)《左传》及其文选(6)
《左传》导读;《左传》文选精读(《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
平时成绩40%:平时作业与Bb讨论考查为主(70%),考勤(10%)、课堂表现(2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60%: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均为考查范围。
说明
专业负责人审核意见
(签名)年月日

审核意见
(系)(签名)
年月日
学院
审核意见
(签名)(公章)
年月日
古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2075008
课程名称
(中文)文字学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课程名称古代汉语二、学分8学分三、总学时数144学时四、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古代汉语是汉语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基础课。

它以科学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讲授文言名篇和古汉语基本知识与理论,使学生掌握常用字的词义差别和用法,基本扫清古书中虚词、实词、语法等方面的阅读障碍,借助古注和工具书比较顺利地阅读古代文献。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有撰写浅近文言诗文的动手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奠定继承传统文化和进一步学习语言学的基础。

五、教材《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

六、章节及主要内容第一单元第一节简介《左传》的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

精讲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解释下列生僻字及异读字的音读:鄢、共、寐、亟、祭、虢、葺、乘、遗、匮、阙。

重点解释词语:初、堪、贰、及、葺、完、兵、具、羹、启。

让学生注意下列语法现象:使动用法。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为”加双宾语。

名词用如动词。

“是之谓”的用法。

要求掌握以上所讲内容。

背诵全文。

阅读《齐晋鞍之战》。

第二节文选《左传·齐桓公伐楚》:精讲全文。

讲解下列生僻字及异读字的音读:召、陉、女、朐、处。

重点解释词语:侵、虞、无以、履、伯、为、绥、涉、征、好、池。

说明下列语法现象:陈述句中用“是”复指提前的宾语。

介词宾语在介词前面。

要求掌握以上所讲内容。

背诵全文。

第三节文选《左传·晋灵公不君》:精讲全文。

讲解下列生僻字及异读字的音读:辟、蹯、畚、稽、鲜、食、宦、箪、与、橐、大、诒、为。

重点解释词语:君、莫、先、死之、假寐、田、舍、焉、书法。

说明下列语法现象:名词用如动词、否定句中宾语前置、今……于此/有……于此表假设。

使动用法。

“之”的不同用法。

背诵”初……遂自亡也“一段。

阅读《子产不毁乡校》。

第四节古汉语通论。

怎样查字典辞书:介绍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几种主要方式。

讲解下列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康熙字典》的编纂者,成书情况,部首排列,收字情况,释字体例,使用方法及王引之、王力的考证和订误。

古代汉语通论复习重点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通论复习重点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通论复习重点教学大纲+常考知识点(王力版)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绪论部分1. *△什么是古代汉语?2.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3. 怎样学好古代汉语?(二)*文字部分1. *△六书与三书2. *”隶变”对汉字构造的影响3. *△六书的假借与非六书的通假4. *△古今字5. 异体字6. *繁简字(三)△音韵部分1. 《诗经》的用韵2. *△中古汉语的声母──三十六字母3. *△上古声母系统的特点4. *古音通假的条件(四)*词汇部分1. *△古今词义的变化2. *△单音词、复音词(包括联绵字、偏义复词等)3.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 同义词及其辨析(五)语法部分1. 古代汉语的词类2. *△词类活用3. *△句子成分的次序4. 句子成分的省略5. 双宾语6. △非支式7. 被动式8. *判断句的发展9. *△虚词的解释方法10. 习惯说法与凝固结构(六)*诗律部分1. 诗体的分类2. *△近体诗的格律特点(七)古书注解部分1. 古书注解的产生和发展2. *△古书注解的类型3. 古书注解的内容4. *△古注中的一套术语5. *正确地利用古注(八)*△文选部分1. 精析周代、秦代、汉代的源头作品一百篇(章)(主要选自《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战国策》、《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诗经》、《楚辞》、《史记》、《汉书》等。

)2. 精析汉末至宋代的各体诗歌二十首(九)古书句读部分1. 古书句读的基础知识2. *白文标点的操作要点(十)古文今译部分1. *古文今译的基本要求2. 古文今译歌诀(十一)工具书使用部分1. *△工具书最通行的排检法2. *最常用的字典辞书3. 使用字典辞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十二)古代文化常识部分1. *避讳2. *委婉语和礼貌式3. *古文的文体4. 古人的姓氏、名、字、别号、谥号5. 古代职官名6. 其他(十三)小论文写作解决的办法:以文选为中心,以词汇为重点,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用历史主义的观点,对比研究的方法,精读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文,透视各种重要的古汉语现象,解析数百个常用词,理清其本义与众多引申义间的脉络,系统了解古书用字、文言词法和句法特点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等。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工具课。

二、课程基本要求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理论和知识,了解各种与阅读古籍有关的常识。

通过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语言修养。

1.必要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布置作业3~ 4次,内容是查阅工具书.分析文字结构.语法练习.标点古书.翻译文言文和辨别诗词平仄。

四、大纲内容绪论 2学时第一单元15学时01.怎样查字典辞书02.古今词义的异同03.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0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文选:郑伯克段于鄢独之武退秦师齐晋之战第二单元 8学时05.汉字的构造06.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文选:冯谖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第三单元 8学时07.判断句,也字08.叙述句,矣字09.否定句,否定词10.疑问句,疑问词文选:《论语》选第四单元 8学时11.词类的活用12.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文选:寡人之于国也许行第五单元 6学时13.连词.介词14.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文选:非攻庖丁解牛第六单元 5学时15.《诗经》的用韵16.双声迭韵和古音通假文选:《诗经》选第七单元 8学时17.古书的注解(上)18.古书的注解(下)文选:《楚辞》选第八单元 5学时文选:淮阴侯列传霍光传第九单元 5学时文选:狱中上梁王书报任安书第十单元 6学时19.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20.古书的句读文选:柳子厚墓志铭愚溪诗序游褒禅山记第十一单元 6学时21.骈体文的构成(上)22.骈体文的构成(下)文选:文心雕龙.容裁文选序第十二单元 5学时23.赋的构成24.古汉语的修辞文选:解嘲别赋前赤壁赋第十三单元 6学时25.诗律(上)26.诗律(下)文选:诗选第十四单元 6学时27.词律文选:词选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8年校订重排本参考书:1.蒋礼鸿等《古汉语通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周秉钧《古代语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古代汉语”是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

王力版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王力版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语言学科的范畴,并具有工具课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研究古代文献的能力、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能力和从事文言文教学的能力。

修完此课,学生应能够顺利地阅读今人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的无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古注阅读难度较大的古代文献资料,会利用古代的文献资料和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理论分析研究汉语问题,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中学文言文教学任务。

三、课程内容范围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选、古代汉语常识和词义分析举例三大部分。

其中文选和古代汉语常识是讲授内容,词义分析举例是自学内容。

教材中的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也选收了一些汉代以后的散文。

为使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献语言,还选收了少量的辞赋、骈文、诗词等。

教材中的古代汉语常识,即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语言知识与理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工具书、古注、古文标点、古文翻译、古汉语修辞、音韵、诗词格律等。

二是与阅读古籍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姓氏名号、职官知识、地理常识、历法知识、文体划分、骈体文知识、辞赋知识等。

其中古汉语的语言知识和理论是讲授的内容,古代文化常识是自学内容。

讲授时,文选和通论的学时比例分配为:文选约占40%,古代汉语常识约占60%。

四、练习和作业练习是学好古代汉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按照计划和讲授进度布置作业,定期检查批改,学生必须按时完成。

作业成绩占学期末总评成绩的10%。

五、教学时数本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开设,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完成,每学期54学时,共计108学时。

如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开设,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一般为54学时。

六、选用教材本课程选用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著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出版)教材。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学时:144学时理论学时:110学时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古代汉语”是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工具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未经今人注释和标点、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作品;能独立解决中学文言文教学语文范围内一般疑难问题。

3、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讲授1学年,计划开课学期为第六、七学期。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文选和通论两部分组成。

两部分所占学时的比例大致为3:7。

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通论以文字、词汇、语法为主。

文选的讲授以解释字、词、句为主,突出常用词;通论的讲授以基本的、规律性的知识为主。

本大纲规定通论教学内容和文选讲读篇目。

二、本文(一)课程理论教学通论周学时:4学时实验或讨论学时:34学时一、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二)古代汉语的学习目的(三)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四)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二、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查检字音、字义的工具书1、汉语字典检字法(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号码排列2、介绍几部常用的字典(1)《康熙字典》(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增订本)(3)《汉语大字典》(二)查检词语和典故的工具书1、《辞源》2、《辞海》3、《汉语大词典》(三)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的工具书1、《经传释词》2、《词诠》3、《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三、文字(一)“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1、“六书”概说(1)什么是“六书”(2)“四体二用”说2、汉字形体构造的四种方式(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二)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1、形声字的结构形式2、分析形体结构的目的3、掌握部首是分析字形求本义简便有效的方法(1)部首标示该部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2)文字学原则的部首和检字法原则的部首(三)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1、汉字的形体演变2、古今字(1)什么是古今字(2)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3、异体字(1)异体字形体分歧的几种情况(2)不能认为是异体字的几种情况4、繁简字(1)汉字的简化(2)掌握繁体字要注意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四、词汇(一)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汉语中的单音词(1)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的连用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2、古汉语中的复音词(1)联绵词的构成与理解(2)偏义复词的构成与理解(二)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2、词义范围的差异(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3、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1)词义褒贬色彩的不同(2)词义轻重的不同(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词的本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2)怎样探求词的本义①从分析字形入手(6)引申过程中语音与字形的变化(四)同义词及其辨析1、什么是古汉语同义词2、同义词的辨析(1)所指事物微殊(2)范围大小有别(3)程度轻重相差(4)适用对象各异(5)感情色彩不同3、辨析同义词应注意的问题(1)变文避复而无异义(2)“浑言”与“析言”五、语法(一)词类的活用1、什么是词类的活用(1)词类活用界说(2)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分2、使动用法(1)什么是使动用法(2)使动用法的类型①动词的使动用法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③名词的使动用法3、意动用法(1)什么是意动用法(2)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3)意动用法的类型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②名词的意动用法4、名词用如动词(1)普通名词用如一般动词(2)方位名词用如一般动词5、名词用作状语(1)名词作状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①表示方位或处所②表示工具或依据③表示对人的态度④表示比喻(2)名词作状语的辨析6、词类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助动词的后面(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7)名词用“而”连结(二)古代汉语的词序1、疑问代词作宾语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3、宾语用代词复指4、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1)数词一般放在动词前作状语(2)数词作谓语(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与特点(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①主语,谓语十也②主语十者,谓语十也③主语十者,谓语④主语,谓语⑤表示否定判断是在谓语之前加“非”(2)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①不用判断词“是”②句尾一般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2、古代汉语判断句中“是”的词性与作用3、古代汉语判断句“乃”、“即”、“维(惟)”的词性与作用4、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活用(1)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2)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一种复杂的内容(3)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事物的因果关系(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1、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两种方法(1)什么是被动(2)概念上表被动(3)用被动句式表被动2、用“于”字的被动句3、用“为”字的被动句①“为”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②“为”不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4、用“见”字的被动句5、“为……所”式6、“见……于”式7、“被”字句(五)副词(1)程度副词①少(附论“稍”)②颇(2)范围副词①但(附论“徒、特、第、直”)②独③仅(3)时间副词①曾(附论“尝”)②复(附论“再”)③仍(4)情态副词①且②固③盖(5)否定副词①“不”和“弗”②“毋”和“勿”③未④“非”和“否”⑤微(6)表敬副词①尊人的表敬副词:请、幸、谨、敬、惠、辱等②自谦的表敬副词:窃、忝、猥等(六)代词(1)人称代词①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②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③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彼④尊称与谦称⑤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2)指示代词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②远指代词:彼、夫③泛指代词:之④特指代词:其⑤谓词性指示代词:若、尔、然⑥特殊指示代词:焉⑦合音词:诸(3)疑问代词①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②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③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4)无定代词①肯定性无定代词“或”②否定性无定代词“莫”(5)辅助性代词①者②所(七)古代汉语虚词1、介词(1)于(於、乎)①介绍行为动作的处所和时间②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③介绍比较的对象④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的主动者(2)以①表示行为所采用的工具或凭借的手段②表示行为动作所凭借的资格、身份或地位③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④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⑤“无以”(亡以)和“有以”(3)为①介绍行为动作所关涉的对象②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或目的③介绍行为动作的主动者2、连词(1)与(2)而①用于联合结构②用于偏正结构③用于主谓结构(3)则,然则①“则”表顺承关系②“则”表转折关系③然则(4)虽,虽然①“虽”表示让步关系②“虽”表示假设性让步③虽然(5)然,然而(6)之①用于偏正结构②用于主谓结构3、语气词和词头、词尾(1)句尾语气词①也②矣(附论“已”)③哉(附论“夫”)④乎(附论“欤”、“邪”)(2)句尾语气词的连用(3)句首、句中语气词①夫(附论“且夫”、“故夫”、“若夫”、“今夫”)②惟(维、唯)③其④也(4)词头、词尾①词头:有、其、言、于、薄②词尾:然、如、尔、若、焉、乎六、古书的注解(一)阅读古书,为什么要参考旧注(二)古书注解的类型1、传、笺2、疏、正义3、章句4、集解(集释)(三)古书注解的体例与方式1、古书注解的体例2、古书注解的方式(四)古书注解的术语1、曰,为,谓之2、谓3、貌、之貌4、犹5、之言,之为言6、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五)读旧注应注意的问题七、古书的标点问题(一)什么是句读(二)标点古书的基本要求1、标点后的字句必须能讲通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3、必须符合古代的语法和音韵八、古汉语今泽问题(一)准确地理解原文,并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二)忠实于原文,能对译时尽可能对译(三)遇到不能对译的地方,要妥善处理(四)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九、古今语音的异同(一)古今韵母不同(二)古今声母不同(三)古今声调不同十五、上古音简说(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二)关于上古韵部的研究(三)关于上古声母系统的研究(四)关于上古声调的意见十、古书的读音问题(一)古代诗歌韵文的读音(二)假借字的读音(三)关于破读字的读音1、什么是“破读”2、破读与假借的区别3、如何对待破读音(四)古书中的特殊读音十七、诗律(一)近体诗与古诗的区别1、句数2、押韵3、平仄(1)近体诗的四种平仄句式(2)近体诗的四种格式①五言仄起仄收式(七言则为平起仄收)②五言平起仄收式(七言则为仄起仄收)③五言仄起平收式(七言则为平起平收)④五言平起平收式(七言则为仄起平收)(3)粘对(4)拗救(5)绝句和排律的平仄4、对仗十八、词律(一)词的产生及其特点(二)词调、词牌和词谱1、词调2、词牌3、词谱(三)词的用韵(四)词的平仄(五)词的对仗文选讲读篇目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晋灵公不君鞍之战冯谖客孟尝君《论语》数则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北冥有鱼五蠹(二)课程实验教学本课程注重实践训练,平均每3周做一次书面作业,作业题量要适中,习题要能体现教学的基本要求,部分练习题、思考题要有一定难度。

古代汉语 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 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说明】古代汉语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在我系的教学计划中列为专业必修类,开设两学期,共126学时(。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和文言文教学素养。

要求学生在阅读背诵若干文选的基础上增强文言语感,占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并通过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古汉语基础知识,为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选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

这套教材虽略显陈旧,但毕竟经历了40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和专家的严格修订,具有资料丰富,教学选择面宽的显著优点,多数院校至今将其列为汉语语言学科考研复习的指定教材或参考书。

至于教材的不足之处,可由教师在教学中补充修正,这种做法也有助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教材处理和教法研究既要从本课程的特点出发,注重实效,又要围绕培养目标,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1)以教材一、二册为主,兼及三、四册的部分内容。

对所讲授的教材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删调整。

“常用词”、“古代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等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学,授课过程中遇到有关问题要适当联系。

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利用二、四册的附录材料,授课时注意参考。

2)感性知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文选与通论穿插照应。

文选教学应援引教材以外的材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贯穿理论方法。

通论课在宏观上不求系统完整,但对于具体知识点必须讲求相对的系统性、完整性。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调熟读文选,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或段落,根据各自的发展方向扩大阅读面。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并为其提供材料和线索,组织研究性学习。

结合考研需要,在单元教学完成之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材料。

4)突出师范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法技能,体现扎实的业务功底对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作用。

涉及到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篇目,可利用学生熟悉原文的条件,采取提供训诂材料的办法,重点培养其参考古注和查阅工具书解决问题的基本功。

王力《古代汉语》教案

王力《古代汉语》教案

王力《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教案
课程背景:
《古代汉语》是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基础。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提高古代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汉字发展的历程,了解古代汉字的结构和演变;
2.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读音规则和音韵特点;
3.能够读懂部分经典文献、古籍,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4.培养学生对古代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1.古代汉字的基本知识
a.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b.汉字的结构和构造
c.汉字的演变和变体
2.古代汉字的音韵规律
a.声母和韵母的组合规则
b.声调的变化和规律
c.声调的分析和标注
3.古代汉语的阅读方法
a.古代汉字文献的特点和风格
b.如何读懂古代汉字文献中的句子和文章
c.阅读古籍的常用辅助工具和资源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述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古代汉字的基本知识、音韵规律和阅读方法。

2.练习法:通过听读、口头练习和书写练习,巩固学生的古代汉语发音和阅读能力。

3.讨论和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探讨古代汉字文献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思考能力。

评估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古代汉字的基础知识和音韵规律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语言学科的范畴,并具有工具课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研究古代文献的能力、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能力和从事文言文教学的能力。

修完此课,学生应能够顺利地阅读今人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的无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古注阅读难度较大的古代文献资料,会利用古代的文献资料和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理论分析研究汉语问题,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中学文言文教学任务。

三、课程内容范围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选、古代汉语常识和词义分析举例三大部分。

其中文选和古代汉语常识是讲授内容,词义分析举例是自学内容。

教材中的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也选收了一些汉代以后的散文。

为使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献语言,还选收了少量的辞赋、骈文、诗词等。

教材中的古代汉语常识,即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语言知识与理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工具书、古注、古文标点、古文翻译、古汉语修辞、音韵、诗词格律等。

二是与阅读古籍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姓氏名号、职官知识、地理常识、历法知识、文体划分、骈体文知识、辞赋知识等。

其中古汉语的语言知识和理论是讲授的内容,古代文化常识是自学内容。

讲授时,文选和通论的学时比例分配为:文选约占40%,古代汉语常识约占60%。

四、练习和作业练习是学好古代汉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按照计划和讲授进度布置作业,定期检查批改,学生必须按时完成。

作业成绩占学期末总评成绩的10%。

五、教学时数本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开设,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完成,每学期54学时,共计108学时。

如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开设,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一般为54学时。

六、选用教材本课程选用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著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出版)教材。

教师应根据教材相关内容为学生开列参考书目,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七、教学方法文选与古代汉语常识交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与知识。

有条件的要制作电子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

八、大纲编制的依据本大纲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制定。

教学大纲是参考性文件,教师在保证完成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前提下,可作适当调整。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文选一、文选是理解古代汉语知识与理论的语言材料,是学好古代汉语的基础。

二、教材中的文选,是从大量古代文献中选择出来的典范作品。

编选注重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既有益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同时又注意与古代汉语常识密切配合,使学生通过学习文选,认识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规律和特点,加深对古代汉语理论与知识的理解。

三、教材中的文选编成若干单元,与古代汉语常识内容相配合。

四、文选的讲授应以字、词、句的解说分析为主,并结合古代汉语常识中的知识与理论进行讲授,理论联系实际。

五、教师应将教材中的文选划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讲授篇目,由教师在授课时重点讲授,讲授的过程中要突出其示范性,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教学能力;一部分为自学篇目,由学生课下自己研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单元文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桃花源记》《巫山、巫峡》《王子坊》《蓝田县丞厅壁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庐山草堂记》《岳阳楼记》《大龙湫记》《游天都》《传是楼记》第二单元文选《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吕相绝秦》《子产论尹何为邑》《晏婴论季世》《句践灭吴》《范雎说秦王》《触龙说赵太后》《燕昭王求士》《鸿门宴》《陈涉起义》《孙膑》《韩信破赵之战》《汲黯》《西门豹治邺》《张骞传》(节录)《华佗传》(节录)《肥水之战》《〈张中丞传〉后叙》第三单元文选《谏逐客书》《论贵粟疏》《报任安书》《出师表》《答李翊书》《同学一首别子固》《戊午上高宗封事》《艺文志·诸子略》(节录)《知实》(节录)《典论·论文》《神灭论》(节录)《送孟东野序》《封建论》《留侯论》《〈读史方舆纪要〉总叙》《原臣》第四单元文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子路从而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小国寡民》《谋功》《兼爱》(上)《逍遥游》(节录)《秋水》(节录)《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劝学》(节录)《天论》(节录)《历山之农者侵畔》《五蠹》(节录)《去私》第五单元文选《登大雷岸与妹书》《情采》《与朱元思书》《〈文选〉序》《滕王阁序》《离骚》(节录)《湘夫人》《哀郢》《风赋》《七发》(节录)《刺世疾邪赋》《归去来兮辞》《别赋》《敌戒》《陋室铭》《赤壁赋》第六单元文选《关雎》(周南)《静女》(邶风)《氓》(卫风)《伐檀》(魏风)《蒹葭》(秦风)《七月》(豳风)《采薇》(小雅)《十月之交》(小雅)《生民》(大雅)《噫嘻》(周颂)汉魏六朝诗:《东门行》《焦仲卿妻》(并序)《行行重行行》《观沧海》《赠白马王彪》(并序)《咏史》(郁郁涧底松)《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拟行路难》(对案)《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唐宋古体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燕歌行》《北征》《岁晏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调张籍》《杜陵叟》《琵琶行》(并序)《雁门太守行》《荔支叹》《长歌行》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山居秋暝》《渡荆门送别》《旅夜书怀》《商山早行》《晚晴》《孤桐》七言律诗:《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阁夜》《登高》《登柳州城楼寄四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安定城楼》《新城道中》《夜泊水村》《余年四十六感怀》五言绝句:《鹿柴》《夜宿山寺》《鹧鸪词》《塞下曲》(之一)《江雪》《柳桥晚眺》七言绝句:《从军行》(其四)《峨眉山月歌》《邯郸冬至夜思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赤壁》《山行》词:《渔歌子》(西塞山前)《菩萨蛮》(小山重叠)《浣溪沙》(五里竿头)《虞美人》(春花秋月)《浣溪沙》(一曲新词)《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城子》(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兰陵王》(柳阴直)《渔家傲》(天接云涛)《武陵春》(风住尘香)《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诉衷情》(当年万里)《摸鱼儿》(更能消)《祝英台近》(宝钗分)《破阵子》(醉里挑灯)《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第二部分古代汉语常识一、古代汉语常识即古代汉语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是从古代的语言材料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不仅是研究古代汉语语言现象的工具,还能够指导我们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文言文语句的含义。

二、讲授古代汉语常识部分,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记忆这些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利用这些知识与理论分析、研究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中的古代汉语常识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讲授内容,由教师在授课时重点讲授。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材中语言理论范围内的内容,如文字、词汇、语法、古注知识、音韵、修辞、工具书等。

另一部分为自学内容,由学生课下自己研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材中与学习古代汉语密切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古代的姓氏名号、职官、地理、历法、文体知识等。

绪论(讲授内容)一、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1、“古代汉语”概念2、文言和古白话3、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言语言二、古代汉语课的目的和要求1、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培养文言文教学能力4、培养分析研究汉语问题的能力三、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1、“五四”以前:死记硬背2、“五四”以后:系统学习古代汉语知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一)怎样查字典辞书(讲授内容)一、查检字音和字义1、汉语字词典排列汉字的方法按音序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号码排列2、常用的查字音和字义的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康熙字典》(体例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汉语大字典》二、查检词语和典故1、《辞源》《辞海》的编撰2、《辞源》《辞海》的修订三、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古书虚字集释》《诗词曲语词汇释》(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讲授内容)一、“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1、“六书”的产生、性质、名称、次第2、“六书”解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二、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1、形声字的六种结构2、部首三、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异体字、繁简字1、汉字的形体演变篆书对汉字形体变化的影响隶书对汉字形体变化的影响古文字今文字2、异体字异体字的分类异体字形体的差异不能视为异体字的三种字3、繁简字简化汉字的方法同音代替的简化字(三)古今词义的异同(讲授内容)一、词义范围的差异1、词义扩大菜睡2、词义缩小宫瓦3、词义转移暂汤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1、褒贬不同复辟爪牙锻炼谤2、轻重不同诛感激(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讲授内容)一、词的本义1、本义的定义2、探求词的本义二、词的引申义1、直接引申义2、间接引申义三、考察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应注意的问题1、音变2、形变(五)词类的活用(讲授内容)一、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使动用法二、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三、名词用如动词1、普通名词用如动词2、方位名词用如动词四、名词作状语1、表示方位或处所2、表示工具或依据3、表示对人的态度4、表示比喻五、词类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7、名词用“而”连接时(六)古代汉语的词序(讲授内容)一、宾语前置问题1、疑问代词作宾语如何若何奈何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3、宾语用代词复指惟(唯)……是(之)……是(此)之谓二、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1、古今的差异2、古汉语表示行为数量的方法(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讲授内容)一、古汉语判断句的形式1、古今汉语判断句的不同2、“者”、“也”的性质与作用3、古汉语否定判断二、古代汉语判断句中“是”的性质和作用1、“是”的性质和作用2、“是”演变为判断词三、古代汉语判断句中“为、维、乃、即”的词性和作用四、判断句的活用(八)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讲授内容)一、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差别二、古汉语的被动句式1、“于”字被动句2、“为”字被动句(为……所……)3、“见”字被动句(见……于……)4、“被”字被动句(九)副词(讲授内容)一、程度副词少稍颇二、范围副词但徒特第(弟)直独仅三、时间副词曾尝再复仍四、情态副词且固盖五、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未尝非否六、谦敬副词情幸谨敬惠辱窃忝猥(十)代词(讲授内容)一、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3、第三人称代词其之4、古汉语人称复数表示法侪曹属辈5、谦称与尊称寡人臣妾仆愚子君公先生足下大王二、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此是斯兹2、远指代词彼夫3、泛指代词之4、特指代词其5、作谓语的指示代词然尔6、特殊的指示代词焉三、疑问代词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孰与)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四、无定代词1、肯定性无定代词“或”2、否定性无定代词“莫”五、辅助性代词“者”或“所”1、者2、所(所……者所以)(十一)介词、连词(讲授内容)一、介词1、于(於、乎)2、以3、为二、连词1、与3、则然则4、虽虽然5、然然则6、之(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讲授内容)一、语气词1、句尾语气词也矣乎与(欤)邪(耶)哉夫2、句尾语气词的连用3、句首和句中语气词夫惟(维、唯)其也二、词头、词尾1、词头有其言于薄2、词尾然如尔若(十三)古代的姓氏和名号(自学内容)(十四)古代的职官(自学内容)(十五)古代的地理(自学内容)(十六)古代的历法(自学内容)(十七)古汉语常用工具书(讲授内容)一、《说文解字》1、《说文解字》的成书、体例2、《说文解字》的研究二、《经籍籑诂》1、《经籍籑诂》的内容2、《经籍籑诂》的体例三、《佩文韵赋》1、《佩文韵赋》的内容2、《佩文韵赋》的作用四、《十三经索引》1、《十三经索引》的内容2、《十三经索引》的作用五、《中国人名大辞典》1、《中国人名大辞典》的内容2、《中国人名大辞典》的作用六、《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1、《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的内容2、《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的作用七、《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的内容2、《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的作用八、《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1、《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的内容2、《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的作用九、《四库全书总目》1、《四库全书总目》的内容2、《四库全书总目》的作用(十八)古书的注解(讲授内容)一、古书注解的概况和体例1、汉代的注释传笺2、唐代的注释疏正义《五经正义》《十三经注疏》3、宋代的注释朱熹4、清代的注释衍文脱文二、旧注的常用术语1、曰为谓之2、谓3、貌之貌5、之言之为言6、读曰读为读若读如(十九)古书的标点问题(讲授内容)一、古代的句读二、标点古文的要求1、字句必须能讲通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3、必须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二十)古汉语今译问题(讲授内容)一、准确地理解原文,并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二、为了忠实于原文,能对译时应尽可能对译三、遇到不能对译的地方,要妥善处理四、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二十一)古代的文体(自学内容)(二十二)骈体文的构成(自学内容)(二十三)辞赋的构成(自学内容)(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讲授内容)一、引用1、引言引事引文2、明引暗引二、譬喻1、明喻隐喻2、博喻三、代称1、代称与譬喻的不同2、代称的分类四、并提1、并提的构成2、如何评价并提这种修辞方式五、互文1、互文的构成2、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互用同义词六、夸饰七、倒置1、倒置与倒装的不同2、倒置的构成八、委婉1、避粗俗2、避忌讳3、避冒犯4、交际辞令九、省略1、省略主语2、省略宾语或兼语3、省略述语4、“曰”字省略(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讲授内容)一、韵母的差别1、韵脚字和叶音说2、叠韵联绵词二、声母的差别1、双声联绵词2、三十六字母(五音、七音、清浊、守温)三、声调的差异平上去入(二十六)上古音简说(讲授内容)一、汉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现代音二、上古的韵部研究1、陈第批评叶音说2、顾炎武利用韵文研究上古韵部3、谐声偏旁在研究上古韵部中的作用4、古韵十一类三十部三、上古的声母研究1、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2、钱大昕的古无舌上音3、章炳麟的“娘日二母归泥说”4、黄侃的古无正齿音5、增运乾古无喻母四、上古的声调研究(二十七)古书的读音问题(讲授内容)一、假借问题1、假借的实质2、两种假借情况无本字的假借有本字的假借3、朗读古文如何读假借字二、破读问题1、破读产生的原因2、破读的规律3、朗读古文如何读破读字三、特殊读音问题1、古书中的特殊读音2、朗读古文如何读有特殊读音的字(二十八)诗律(讲授内容)一、句数律诗律绝长律二、押韵1、近体诗押韵的规则2、平水韵三、平仄1、近体诗诗句平仄的规则粘对2、拗救问题四、对仗1、近体诗的对仗要求2、近体诗特有的对仗借对流水对五、近体诗的句法活用错位省略紧缩(二十八)词律(讲授内容)一、词调、词牌和词谱二、词的用韵1、词韵2、词用韵的三种情况三、词的平仄1、词的平仄与诗的平仄的不同2、词的平仄句式四、词的对仗1、词的对仗与诗的对仗的不同2、扇面对第三部分词义分析举例一、词义分析举例均为学生自学内容,教师不在课堂上讲授,但要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自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