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赤壁之战

合集下载

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司马光(一)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状语后置)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就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现在刘表刚死,他(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和睦,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天下枭雄(判断),与操有隙,寄寓于表(状语后置),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如果刘备同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我们)就应当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指刘表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我们)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我们的)大业。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掌权的人物,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

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机(抢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状语后置)。

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

(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于是)日夜赶路,等(鲁肃)到了南郡,(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宾语前置)?”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旨,(和刘备)讨论天下大事和当前行势,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想到哪里去?”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关于赤壁之战规模大小和作战地点的争论

关于赤壁之战规模大小和作战地点的争论

关于赤壁之战规模大小和作战地点的争论
关于赤壁之战,史学界向来认为是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击破曹操号称八十万实际二十余万的大军。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有些学者陆续对此提出质疑,形成三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此战是曹军前锋5000人同孙刘联军五万人在赤壁发生的一场遭遇战。

当时曹操后方的大军因运输困难,尚未完成集结。

因此它是一场小战,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战。

另一种意见认为,此战曹军众,孙刘联军寡是事实,但就训练有素的水军而言,则是孙刘联军多于曹军,不能笼统地说是以少胜多。

但更多的学者认为,从曹操率军南征到赤壁之战爆发,前后长达五个月,时间不算紧迫,曹军中相当部分的水军原在荆州,加上长江水运便利,在赤壁集结二十余万军队完全是可能的。

根据史籍的记载,曹军的大队人马也确已到达赤壁。

因此,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战。

对赤壁之战的地点,历来就众说纷坛,有汉川、汉阳、黄冈、武昌、蒲析、嘉鱼等各种不同的说法。

经过长期争论,近年来主要形成三种意见。

一种认为赤壁应是今湖北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

一种认为赤矶山远离江岸五六十里,不可能在此展开水战,赤壁应在今湖北蒲圻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此处山石呈赭红色,故名赤壁。

其对岸的乌林就是当年曹操兵败之处,今属湖北洪湖县。

一种认为,综合一千多年来对赤壁具体地点的讨论,汉川、汉阳、黄冈、武昌等处都不是作为古战场的赤壁。

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蒲圻西北、嘉鱼东北之说,认为以嘉鱼东北江滨的赤壁可能性较大。

1 / 1。

[赤壁之战原文及译文]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原文及译文]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原文及译文]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篇一: 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赤壁之战司马光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就对孙权说: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和,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如果刘备同他们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抚他们,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大业。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

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

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日夜赶路,等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旨,讨论天下大事和当前行势,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想到哪里去??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想去投奔他。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篇一:28赤壁之战课文翻译1却说曹操在大寨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前来投降的消息。

当日东南风起甚紧。

程昱(yù)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曹操在大寨中,与各位将领商议,只等待黄盖那边有没有消息。

那一天东南风起猛烈地刮了起来。

程昱进帐告诉曹操说:“今天东南风刮起来了,应该多加提防。

”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

操急唤入。

其人呈上书。

曹操笑着说:“冬至时节,阳气复生,这个时候,偶尔有东南风也不奇怪?”军士忽然报告说江东有一只小船来,说有黄盖密信。

曹操马上叫他进来。

那个人呈上书信。

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

今有鄱(pó)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

好歹杀江东名将,献信中说:“周瑜防守很严密,因此没有办法脱身。

现在从鄱阳湖有粮草刚刚运到,周瑜派兵我巡视防守,现在时机正好。

无论如何我要杀几个江东名将,首来降。

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提着他们的头前来投降。

今天晚上二更时候,船上插着青龙牙旗的,就是运粮草的船只。

”曹操非常高兴,于是和各位将领来到水寨中的大船上,等候黄盖的船到来。

2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再说江东,天色渐渐黑了。

周瑜斩了蔡和,用血祭完旗,就命令开船。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自披着防护服,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

盖乘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

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手里拿着锋利的兵器,旗帜上大大地写着“先锋黄盖”几个字。

黄盖乘着顺风,向赤壁进发。

这时候东风刮得更厉害了,江面上波浪汹涌。

曹操在中军帐内远远地了望江对岸,看看月亮上来了,照耀着江水,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之战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司马光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论赤壁之战中贾诩与程昱谋略

论赤壁之战中贾诩与程昱谋略

论赤壁之战中贾诩与程昱谋略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这场战役以曹操的失败告终。

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当时主要的两位随军谋士贾诩、程昱在当时都立足于军备、后勤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量对曹操提出了相应的谋略。

标签:赤壁之战;程昱;贾诩引言:赤壁之战中曹操最终失败,是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没有听取当时主要两位随军谋士,贾诩和程昱的建议。

立足于赤壁之战的失败及其后来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局势,反过来探究赤壁之战前曹操谋士提出的种种谋略,他们以高度的战略眼光审视战场,立足于当时的主要战略形势提出了适合时宜的谋略,军备、物资、后期、士气方方面面无所不至。

贾诩之谋如今主要认为其主要在于稳健,采取近似于隔岸观火的态势,安居荆襄坐观吴会。

而程昱则是主要为提防强大联盟的可能性,避免过激的行为致使统一之策出现较大的不稳定因素。

一、贾诩、程昱的谋略在赤壁之战时,曹操手下的谋士著名的有5位,分别为,郭嘉,贾诩,程昱,荀彧,荀攸。

在曹操征战荆襄时,跟随行军的只有贾诩和程昱,荀彧和荀攸则留守后方,且郭嘉也已经病逝。

因而在赤壁之战前,随从军师只有程昱和贾诩。

而这两位谋士都对曹操进行过劝诫,然而曹操并没有采纳。

可见贾诩在赤壁之战之前进谏,目的是为了规劝曹操,劝他抚境安民,采用安定之策,便可兵不血刃取下江东。

贾诩的献言就很明确的,他希望曹操不要打赤壁之战,要先以稳固荆州为重。

只要荆州稳住了,那孙刘联盟就是慢性死亡了,然而曹操并没有听取其合理建议,而是执意攻打孙刘联军,最后招致了失败。

虽说程昱对赤壁之战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但也指出了敌方联合的必然性,从而揭破了赤壁之战风险。

对此史书并没有记载曹操的态度,最大可能是当时曹操觉得孙刘联合对自己无法构成太大的威胁,因而没有在意,也没有听取程昱的建议。

赤壁之战的原文阅读及翻译

赤壁之战的原文阅读及翻译

赤壁之战的原文阅读及翻译原文阅读: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翻译: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论赤壁之战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

论赤壁之战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

论赤壁之战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大约公元200年,在湖北赤壁发生了一场次很有意义事件。

赤壁之战,一场中国历史的决战,一场即将改变三国命运的决战一触即发。

在这场战争中,三国的命运将会被彻底改写,中国的命运于前途将会在此刻决定,曹操能否统一中原的计划能否实现,都将系于此刻。

至此千钧一发之际。

曹操横槊赋诗,诸葛羽扇纶巾,周瑜英姿勃发。

一场斗争在所难免,一场激烈0的较量马上要开始。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用少数人打败多数人的斗争,在历史上产生了激烈的影响。

在历史的斗争中,这场战争将决定刘备与孙权的存活。

假如这场战争以诸葛的失败而告终,刘备集团将荡然无存,诸葛亮也必将灰飞烟灭,东吴也会一败涂地。

假如这场战争胜利,以诸葛周瑜为首的抗曹集团就会有一线生机,东吴可以继续增强自己的实力,而刘备也可以为日后的胜利做好准备,为日后进取中原、谋求大业做好积极的准备。

曹操,阴险狡诈。

诸葛亮,天纵我才。

周瑜,雄姿英发。

一场好戏就要开始了。

公元203年,在湖北赤鼻矶赤壁之战正式爆发。

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流血漂橹,浮尸千里。

大河上下,尸体在河里翻滚;沙岸堤坝,新的尸体在泥沙里滚落。

赤壁一战,太多的将士在这里失去生命;赤壁一战,太多的生命灰飞烟灭。

然而,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并不关心这些,士兵的生命是他们手中的堵注。

他们孤注一掷,他们在用生命和智慧做一场赌注,这个赌注将会决定历史的明天,决定历史的希望与新的天地。

群英会,蒋干来到周瑜的大营。

蒋干来到周瑜的大营,周瑜热情地邀请了蒋干,做出了盛大的宴席,来请这位旧朋友。

蒋干,这位朋友,是他的老同学。

然而,今天,蒋干并不是以老同学的心态来参加这场宴席。

蒋干,作为曹操阵营中的一员,他此次前来的目的其实是盗取周瑜阵营的情报。

午夜,蒋干趁周瑜熟睡之机,突然起身,在一叠厚厚的公文里找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黄忠要偷袭曹操,于是这个消息被曹操阵营的人员得知。

本来,事情应该按照这样的进程进行,这样大敌当前,有人投降,东吴联军必将受到致命打击。

中考文言文《赤壁之战》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赤壁之战》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赤壁之战》全文详细翻译导读:赤壁之战作者:司马光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

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

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

”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

(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

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

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

(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

”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

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

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从说客到主角――论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形象演变-2019年文档

从说客到主角――论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形象演变-2019年文档

从说客到主角――论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形象演变《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赤壁之战是其中的精彩篇章。

在嘉靖本中自卷之九《诸葛亮舌战群儒》至卷之十《关云长义释曹操》,共用了十六节文字来叙述这场大战,可见其分量之重,许多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中,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占了相当大一部分。

从史书到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传奇性演绎使得这场战役与历史原貌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最初的说客身份演变为赤壁之战战略战术的主要献策者和灵魂人物。

在《三国志》中,诸葛亮主要是作为刘备手下的谋士和东吴方面进行联合作战的谈判也就是一个说客的身份出现的。

如《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同瑜、程普等行。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资治通鉴》中诸葛亮仍然是作为一个说服孙权联刘抗曹的说客出现的,说词与《三国志》完全相同,明显是承袭《三国志》的。

在这两部正史里,赤壁之战的孙刘联军的统帅及灵魂人物都是周瑜而非诸葛亮。

在现存的从晋至宋、金的诗文中,也没有提到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有何重要作用,相反却提到周瑜的功绩。

如晋人习凿齿有一段文字论及周瑜鲁肃诸葛亮:客问曰:“周瑜、鲁肃何人也?”主人曰:“小人也。

”……客曰:“诸葛武侯翼戴玄德,与瑜、肃何异?而子重诸葛,毁瑜、肃,何其偏也!”主人曰:“……诸葛武侯龙蟠江南,托好管、乐,由匡汉之望,是有崇本之心也。

今玄德汉高之正胄也,信义著于当年,将使汉室亡而更立,宗庙绝而复继,谁云不可哉!”虽然这段文字推崇诸葛亮贬周瑜鲁肃,但主要是从品德和“正统”方面推崇诸葛亮,并没有否认周瑜“摧魏氏百胜之锋,开孙氏偏王之业”的功劳。

赤壁之战的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赤壁之战的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赤壁之战的真实历史是怎样的赤壁之战是三国军事战争史里的一场著名战役,它真的像电视里演的一样,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吗?真是的历史是怎样的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历史资料,一起看看赤壁之战的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赤壁之战的真相1、双方兵力悬殊不大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

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

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都参战。

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

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不仅道路拥塞,后勤也无法保障。

至于荆州兵,总数或许可达七八万,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仅仅被抚定,曹军从来没到过那里,所能动用的就是集结在襄阳等地的二万余人。

随后,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

如此算来,东征进抵赤壁的曹军总兵力约七万人。

对于孙权方面,基本一致按照《三国志》的明确记载,是孙权给了周瑜三万人马参战,而对于刘备方面,则多数以诸葛亮自己说刘备一万加刘琦一万合计两万为准。

大致上均认为是孙刘联军五万人参战。

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

2、“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

但“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

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

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

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

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

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

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3、“周瑜打黄盖”子虚乌有三国历史上并没有黄盖使用苦肉计,但诈降确有其事。

从说客到主角——论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形象演变

从说客到主角——论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形象演变

1 . 对象 的增加 与说 服手段 的丰 富 说服
在 《 国志 》和 《 三 资治 通鉴 》中 ,诸 葛亮 是以说 客身 份出现的 ,他要说服 的对象只有孙权 ,而在 < 国志平话 ) 三 里 ,除孙 权外 ,他还要 面对孙权手下文 臣张昭、吴危的投降 之说 ,不 仅要 以言词动 人,还有急 中生智 的行 动 ,当曹 操遣 使招降 时 诸 葛亮采取 了冒险举动 : “ 言尽 ,结 袍挽 衣 ,提 剑就阶 ,杀 了来 使。众官 皆闹。张昭 、吴危 日: ‘ 方知诸葛
奸猾 !知者知是诸 葛杀 了曹使 ;不知 ,则言吴军杀之 。 … 迫使孙权不得不联刘抗曹。 诸葛 亮要 说服 的另一 个 对象 是周 瑜 : “ 孙权 令人 赴豫 章城 ,请 太守周瑜。瑜不来 。孙权 问诸葛 : ‘ 周瑜 不来 ,如 何 ?’诸 葛日 : ‘ 闻有乔公 二女 。大乔 、小 乔。大乔嫁公子 为妻 ;小 乔与周瑜为妇 , 幼 ,颜色甚盛 。周瑜 每 日 小乔 年 伴 作乐 ,怎 肯来 为帅? ’权遂令鲁 肃共军师奔豫章城 。”这个 情节有两重作用 ,第一是将历史 上从一开始就坚决 主张抗 曹 的周瑜改为耽 于逸 乐抗曹心理不坚 定的人物 ,降低 了周瑜 在 赤 壁 之战 中所 占的分 量 ,使之 首先 在见 识上 低 了诸 葛亮一 筹 ;第二是凸显诸葛亮 的地位 ,以周 瑜的犹豫踌躇反衬诸葛 亮 的果断与胆识 ,历史 上赤壁之 战的真正统帅周瑜在这里反 而成 了诸 葛亮的陪衬 。这就完全改变 了历史 的原貌 ,诸葛亮 正式晋身为赤壁之战中大智 大勇 的灵魂人物 。
现 的。如 《 三国志卷 四十七・ 吴书二 ・ 吴主传 》 : “ 备进住夏 口 使 诸葛亮 诣权 ,权 遣 同瑜 、程普 等行 。” 《 国志卷 三
三十五・ 蜀书五 ・ 葛亮传 》 : “ 主至于夏 口 。亮日 : ‘ 诸 先 事 急矣 ,请 奉命 求救 于孙将 军 。 ’时权拥 军在 柴桑 ,观 望成 败 ,亮说 权 日 : ‘ 内大乱 ,……权 大悦 ,即遣 周瑜 、程 海 普、鲁肃 等水军 三万 ,随亮诣先 主 ,并力拒 曹公 。” 《 资治 通鉴 )中诸 葛亮仍 然是作为一个说 服孙权联刘抗曹 的说 客出 现 的,说词 与 《 三国志 》完全相 同,明显 是承袭 《 三国志》 的。在这两部正史里 ,赤壁之 战的孙 刘联 军 的统帅及灵魂人 物都是周瑜而非诸葛亮。 在现存的从晋至宋 、金 的诗文 中,也 没有提到诸葛亮在 赤壁之战中有何重要作用 ,相 反却提到周瑜 的功绩 。如晋人 习凿齿有一段文字论及周瑜鲁肃诸葛亮 : 客 问 日 : “ 瑜 、鲁 肃 何 人 也 ? ” 主人 曰 : “ 人 周 小 也 。”……客 目: “ 葛武侯翼戴玄德 ,与瑜 、肃何异 ?而 诸 予重诸葛 ,毁瑜 、肃 , 其偏也 !”主人 日: “ 何 ……诸 葛武 侯龙蟠江南 ,托好管 、乐 ,由匡汉之望 ,是有崇本之心也 。 今玄德汉高之正 胄也 ,信义 著于 当年 ,将使 汉室亡而更立 , 宗庙 绝而复 继 ,谁 云不 可哉 !”虽然 这段文 字推 崇诸 葛亮 贬周 瑜鲁肃 ,但主要是从品德 和 “ 正统 ”方 面推崇 诸葛亮 , 并没有 否认周瑜 “ 魏氏百胜之锋 ,开孙 氏偏王之业 ”的功 摧

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及历史意义

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及历史意义

⾚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及历史意义每⼀个被⼈传颂的历史故事都有他的迷⼈之处,对于三国时代中最有名的⾚壁之战你了解真正的内容是什么吗?⾚壁之战有在历史上有何意义与作⽤?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看看吧!⾚壁之战的故事⾚壁之战的故事主要内容诸葛亮辅佐刘备实施夺取荆州计划时,形势发⽣了急剧的变化。

建安⼗三年(208年)七⽉,曹操亲率⼆⼗万⼤军,杀奔荆州⽽来。

⼋⽉,刘表被惊吓⽽病死,刘表的次⼦刘琼背着刘备暗中投降曹操。

刘备得知曹操南下,已措⼿不及,在向南逃跑的过程中,⼜被曹操打败,只好退到夏⼝(今湖北武昌),与刘表的⻓⼦刘琦合兵⼀处。

在曹操南下之前,孙权就移军柴桑(令江⻄九江市⻄南),亲率三万兵⻢,准备抢先发动争夺荆州的战役。

孙权是孙策的弟弟。

建安五年孙策死后,孙权依靠张昭、周瑜、鲁肃等⼈,招贤纳⼠,励精图治,占有江东六郡,⼒量越来越强⼤。

这时候,孙权听说刘表病死,荆州形势发⽣变化,忙找来鲁肃,商讨对策。

鲁肃对孙权说:“荆州内部⽭盾重重,刘表⼀死,他的两个⼉⼦刘琦、刘琼⼀向不和,军中诸将分为两派,各⾃拥护⼀⽅。

刘备是当今英雄,与曹操势不两⽴,现寄居荆州,⽽⼜不被刘表所重⽤。

若刘备能和荆州同⼼协⼒,就应当⽀持他,与他结为盟好;如果他不能与荆州同⼼协⼒,就应当相机⾏事,另想办法。

请让我出使荆州,以吊丧为名,劝说刘备安抚刘表旧部,同⼼协⼒,共同对付曹操。

如不速往,恐怕会被曹操抢在前⾯。

”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即派他前往荆州。

鲁肃刚到夏⼝,就听说曹操已率军南下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当他赶到南郡(治江陵)时,刘备在当阳⻓坂被曹操打败,鲁肃亲赴前线,在⻓坂与刘备相会,就劝刘备与东吴联合,共拒曹操。

诸葛亮也请求刘备,让他出使江东,说服孙权,共同抵抗曹操,于是诸葛亮和鲁肃⼀起来到柴桑。

曹操占领江陵后,给孙权下了战书,说他要亲率⼋⼗万⼤军,在江东与孙权决⼀雌雄。

这⼀咄咄逼⼈的最后通碟,实际上是告诉孙权,除了投降,别⽆出路。

孙权将挑战书展⽰给⼤⾂看时,江东群⾂被曹操的声势所震慑,以⻓史张昭为⾸的⽂⾂,认为曹操打着天⼦的旗号,兵⻢强壮,⼜有荆州⽔军相助,声势浩⼤,锐⽓正盛,不可抵挡,⼒主投降。

赤壁之战的典故讲了什么

赤壁之战的典故讲了什么

赤壁之战的典故讲了什么赤壁之战的典故讲了什么呢?下面小编就带你来了解一下吧。

赤壁之战的典故讲了什么曹操消灭袁绍统一北方,欲南下扫平刘表和江东孙权,刘表病故,次子刘琮(cong)继位,向曹操递了降表,刘备腹背受敌,撤往江陵,被曹军在长坂坡追上,幸有赵云、张飞奋力拼杀得以脱险,退至江夏与刘琦汇合;同时,孙权接到曹操檄文,劝其投降,鲁肃献计联合刘备抗曹,任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兵五万赤壁下寨抗曹。

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曹操采用庞统之计将战船连在一起,孙刘联盟设反间计(蒋干中计)、苦肉计(周瑜打黄盖),并巧借东风,火烧连营,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所放(曹操对关羽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剩下能与他对抗的,就只有在长江一带的孙权和在湖北一带的刘备了。

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0万大军(对外号称80万)南下。

刘备退守湖北武昌,此时他只有军士两万多人。

在军师诸葛亮的建议下,他决定与孙权共同抗曹。

诸葛亮向孙权指出,曹操虽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万是刚投降的荆州士兵,这些人主要是水军,是作战的主力,但他们不一定真心服从曹操。

而北方的曹操士兵,不善于水战,长途而来生病的也很多。

这些分析使孙权看清了形势,同意派大将周瑜带领三万军士与刘备一起战斗。

曹军驻扎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又一说在今湖北赤壁市),曹操下令用铁索把战船锁在一起,以便北方士兵在船上行走。

诸葛亮和周瑜都决定用“火攻”的方法进攻曹操。

一天夜里,刮起了东南风。

周瑜派部下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带着十艘战船,船上装着灌了油的柴草,向曹军驶去。

接近曹军时,他们同时点火,火船顷风向曹操的战舰驶去,曹军战舰因为锁在一起,一时无法解开,不一会便成了一片火海。

火又烧到了岸上,曹军死伤很多。

赤壁之战后,全国形势发生了变化。

曹操退回北方。

曹操死后,公元220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国号为“魏”,都城为洛阳。

赤壁之战真的是阻止了盛世的到来吗?论赤壁之战的利弊

赤壁之战真的是阻止了盛世的到来吗?论赤壁之战的利弊

赤壁之战真的是阻止了盛世的到来吗?论赤壁之战的利弊本文导读: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使孙权和刘备得到了一个喘气的机会,而且对于曹操也造成了一定的重伤,之前已经到手的荆州几乎也尽数丢失。

而与之相反刘备却在这场战役之后获得了一个落脚之地,结束了东躲西藏的生活。

而孙权也借此机会得以壮大自己,在此后的几年实力得到飞速提升,从一方诸侯变为一方霸主。

赤壁之战看似让天下进入了一种稳定之中,但实际上也给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若是曹操赢了一场战争,天下三分的局面就不会形成,数十年的三国相争也不会发生。

百姓也有了一定的时间去休养生息,有可能使中原再次进入一个繁盛的发展时期。

一个地区的稳定对经济有多重要呢?就举三国时期的例子,孙吴控制的江东虽然也是连年征战,但从孙策平定江东到被西晋倾覆,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江东从没被其他诸侯占领,江东内部可以说没有任何战乱,这使得江东的经济在三国中首屈一指。

即使当时南方开发要比北方略晚,但江东凭借稳定的优势后来居上,这就是鲜活的例子。

曹操在得到荆州之后,想顺势吞并吴越地区,刘璋也多次进言想要归顺天子之师,如此一来在西南地区的刘璋自然也就会臣服。

那么汉朝天下至少从明面上会再一次进入了统一状态。

按道理来说故事的发展还是慢慢的走向于一个完美的结局,曹操也应该看到了一个胜利的曙光。

但是历史不凑巧的事,却让他在赤壁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

从荆州出来的5万水军几乎损失殆尽,所有的战船也尽数被销毁。

至少让曹操短时间内没办法在兵之吴越,而这场战争也注定了后世70多年时间的战乱。

刘备借此机会不断的壮大自己,并且用最快的速度拿下了益州。

而孙权也没有闲着,利用手下的得力之将吞并了南越地区,从而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

虽然说曹操的实力最为庞大,不过怎么也没办法经受住两面受敌,再想要统一就难上加难了。

若是当初曹操在赤壁打得了胜仗,可能早一点就让国家内部陷入了一种和平发展时期,加上曹操又是一个懂政治的人,自然懂得如何调养生息。

论赤壁之战

论赤壁之战

论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里著名的战役,曹操在赤壁之战里被周瑜和诸葛亮两人骗得团团转,已致最后狼狈而归,成为世人的笑抦,现在,我为你们分析一下赤壁之战曹操打败的原因。

原因一:曹操败在太骄傲。

曹操拥有近百万大军,先后讨董卓、剿黄巾、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三国还未鼎立前的君主都被他所破。

这次攻打孙权和刘备,他是有十足的把握取胜,所以就不免有些骄傲自大,看不起孙刘联手的威力,看不起诸葛亮和周瑜出的计谋。

总认为诸葛亮是村中草夫,少智,周公瑾是个少年,无谋。

曹操派蒋干去东吴当说客,周瑜知道后,将计就计,大摆宴席,装酒醉,故意让蒋干留下来,与他同宿。

事先拟好蔡瑁、张允的降书,放在桌上,让蒋干看到。

又半夜说梦话扬言要斩曹操的头,又放蒋干让他把事情告知曹操。

曹操听后,自然大怒,不分青红皂白将水军头领蔡瑁、张允二人斩首。

而曹军又不识水性,以致赤壁之战败得如此狼狈,这正是中了周郎的反间计和将计就计。

原因二:曹操败在太爱才。

谁都知道曹操爱才,前面说过:关云长斩颜良诛文丑,曹操重赏关羽,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曹操毫不介意。

周瑜就是利用这点,使用苦肉计,让阚泽和黄忠去诈降,曹操起初还认为是计,可阚泽答得天衣无缝,操遂将他留下。

之后庞统又降,操甚喜,并不疑。

统授操连环招:将大小船只锁在一起。

操应允。

谁知,诸葛七星坛祭风,令操没有料到,赤壁之战因这东风和曹操爱才、骄傲才能取胜。

原因三:曹操败在刘备,孙权很团结。

赤壁之战开打前,曹阿瞒将自己的八十三万大军诈称百万,让孙权吓得心惊胆战。

不知要降还是不降,降:觉得膝于曹贼。

没面子,不降:又怕打不过曹兵。

因此找群臣商量。

张昭等文官皆要降,鲁肃请来诸葛亮做说客。

诸葛亮先激孙权,后又对孙权讲了两军联手抗曹的利益之处。

然后用口舌将欲降的文官反驳一通,使孙权安心。

后在抗曹期间,周瑜常常对诸葛亮怀灭口之心,可都被鲁子敬劝住,曰:以大局为重。

因此,孙刘两国之间才没有发生内讧,才不会让曹贼有机可乘。

赤壁之战课文原文及注释

赤壁之战课文原文及注释

赤壁之战原文及注释《赤壁之战》是北宋司马光所写作品。

本文详细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其中尤以战前准备为主。

文章多用人物对话表现战略决策的过程,揭示当时各方面临的形势,也从中表现了每个人物战略眼光的高低。

一、作品原文初1,鲁肃闻刘表卒2,言于孙权曰3:“荆州与国邻接4,江山险固5,沃野万里6,士民殷富7,若据而有之8,此帝王之资也9。

今刘表新亡10,二子不协11,军中诸将12,各有彼此13。

刘备天下枭雄14,与操有隙15,寄寓于表16,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17。

若备与彼协心18,上下齐同19,则宜抚安20,与结盟好21;如有离违22,宜别图之23,以济大事24。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25,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26,及说备使抚表众27,同心一意,共治曹操28,备必喜而从命29。

如其克谐30,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31。

”权即遣肃行32。

到夏口33,闻操已向荆州34,晨夜兼道35,比至南郡36,而琮已降37,备南走38,肃径迎之39,与备会于当阳长坂40。

肃宣权旨41,论天下事势42,致殷勤之意43,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44?”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45,欲往投之46。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47,敬贤礼士48,江表英豪咸归附之49,已据有六郡50,兵精粮多51,足以立事52。

今为君计53,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54,以共济世业55。

而欲投吴巨56,巨是凡人57,偏在远郡58,行将为人所并59,岂足托乎60!”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61:“我,子瑜友也62。

”即共定交63。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64,为孙权长史65。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66。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67,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68。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69。

亮见权于柴桑70,说权曰71:“海内大乱72,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73,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74,略已平矣75,遂破荆州76,威震四海。

周瑜火烧赤壁-周瑜火烧赤壁相关资料_历史故事

周瑜火烧赤壁-周瑜火烧赤壁相关资料_历史故事

周瑜火烧赤壁-周瑜火烧赤壁相关资料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日期在公元220xx年七月—十二日。

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周瑜火烧赤壁的资料吧!周瑜火烧赤壁曹操平定北方以后,公元220xx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

他的人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

他的儿子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先派人求降了。

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

他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

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人好,都宁愿跟着他一块撤退。

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又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大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

刘备的人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十几万百姓跟着他,每天只能行军十几里。

曹操的骑兵一天一夜就赶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

刘备的人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八乱,还亏得张飞在长坂坡抵挡了一阵。

刘备、才带着少数人马摆脱追兵。

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经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市)。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口了。

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一条路了。

”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找刘备,劝说他和孙权联合抵抗曹军。

诸葛亮就跟鲁肃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

诸葛亮见了孙权,说:“现在曹操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

将军如果决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断绝关系,跟我们一起抵抗;要不然,干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

”孙权反问说:“那么,刘将军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严肃地说:“刘将军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怎么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象江东土地和十万人马白白地送人。

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赤壁之战是西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之间发生的一场重要战役。

使曹操“横槊赋诗”、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诸东流,从而成为历史上运用火攻,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孙刘联军在赤壁水战中,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不为强敌所吓倒,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通过冷静的分析,既看到曹操16万大军压境,其势汹汹,又看到曹操后方不稳,部队远来疲惫,不服水土,不习水战;既看到刘备新败,兵力不足,又看到有利的战场条件和拥有善于水战的五六万水军,从而具备了取胜的基础。

二、联合抗曹,打击主要敌人。

孙权和刘备虽有矛盾,但大敌当前,如果不联合起来,势必被各个击破;而联合起来,就相对地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曹军创造了条件。

三、积极迎战,先机制敌。

采取这一方针,是符合当时情势的。

一则曹操轻取荆州,发展过快,兵力不集中,占领区不巩固,正可乘其立足不稳而击之。

二是乘战略要地樊口尚在刘备手中,曹军尚未达成水陆分进合击之际,迫曹军于江上水战,挫败其水军,使其难以顺江东下。

三是曹操恃胜而骄,先给以迎头痛击,使曹军上下震惊,混乱被动。

四、以长击短,出其不意。

利用擅长水战的优势,对远来疲惫,不善水战而又麻痹轻敌的曹军,出其不意地采用火攻,然后乘敌混乱,迅速投入主力,实施有力的突击,击败曹军。

赤壁一战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曹操失败,无力再向江南进军,孙权和刘备则乘胜发展势力,扩张地盘,这就为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曹操的失误:(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

所以曹操才会索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

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鏖兵江火烈鼎足三分遍哀鸿凤凰涅盘吭九宵傲笑天下决雌雄一、赤壁鏖兵江火烈鼎足三分遍哀鸿――论赤壁之战三方战略战术的得失赤壁之战在三国史上是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它与官渡之战、彝陵之战并称为三大战役。

其中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足三分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它对于整个三国时代的政治形势更具有转折性的重要意义。

这场战役中参战的三方阵容之强大,战况之惨烈,人物之鼎盛都是一时无两的。

无论文臣、武将都是三国时期的顶尖人物,参战各方都是倾力而为的。

在此首先说说参战三方的战略目标:曹操的战略目标:假威势降孙猎刘,削平东吴,实现统一。

曹操希望利用孙权的力量去攻打刘备,让孙、刘两家杀得两败俱伤。

然后剩下的一家,曹操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轻易地消灭掉他。

如果实现了这个战略目标,曹操就可以占领江南,同时基本实现荡平四方、一统九州的远大目标。

周瑜的战略目标:凭天险抗击曹军,保有江东,进取荆襄。

周瑜在大的方面,希望凭借长江天险打败曹操军队,在东吴保住江东领土的同时向江夏、荆州一带拓展,力求占领长江两岸的土地,获得对长江天险的绝对控制权。

在小的方面,由于周瑜察觉到诸葛亮和刘备的存在对东吴产生一定的威胁性,认为他们将来会是东吴的一大祸患。

因此除了想打败曹操之外,还想同时杀掉诸葛亮。

以便为东吴谋求更长远的利益。

诸葛亮的战略目标:使江东联吴抗曹,开拓领土,鼎足三分。

诸葛亮在“隆中对”的时候,就已经基本明确了“东和孙权”的政治策略。

在曹操初到长江的时候,诸葛亮是抱着怂恿孙权与曹操作战,刘备置身事外从中获利的思想而出使东吴的。

但是当诸葛亮来到东吴,经过充分的考虑和分析后认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孙刘双方分则俱亡,合则势强。

只有在双方精诚合作,结成政治、军事同盟的基础上,才能够与曹军一相抗衡。

这样做比置身事外从中获利的做法更合理和可行。

参战三方的战略目标都很明确。

简单地说,曹操的战略思想太过远大,要真正实现其实一点都不容易。

因为他必须同时对付两个都想打败他而后快的敌人。

周瑜的战略思想基本与诸葛亮的一致,但他又希望可以借此机会杀了诸葛亮,以消东吴之患。

这样工作量无疑比诸葛亮大了一倍。

而且目标不明确不能专心对付曹操。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三方中最为成熟和可行的。

因为诸葛亮目标明确,专心联吴抗曹。

而且以大局为重,明知周瑜有加害之心,仍努力完成周瑜交待的任务,为打败曹操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战术方面,参战三方的主帅都是很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他们都知道“伐谋”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因此大家都同时运用了以“攻心”为主的“伐谋”战术。

曹操的“伐谋”战术:曹操首先打败了他自己认为的“天下英雄”――刘备,接着下来就是要征服割据江东的孙权。

他知道刘备已经逃到江夏,担心刘备与孙权结盟,共同对付自己。

因此听从谋士荀攸的计策,写了一封威吓信给孙权。

信中极言自己兵威之盛:“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

”以命令方式并且以分荆州之地为诱饵要孙权来到江夏一同“狩猎”,抓拿刘备。

其实际目的是为了让孙权因为害怕而来投降。

只要孙权来到江夏,那就不由得他不投降了。

这样曹操就可以轻易地解决两个强大的敌人。

周瑜的“伐谋”战术:周瑜利用曹操派来的说客和间谍,施用“反间计”和“苦肉计”。

首先借曹操之手杀了蔡瑁和张允,使曹操失去熟悉水战的都督;然后通过蔡瑁的族弟蔡中、蔡和向曹操传递假消息,安排黄盖、甘宁等人诈降;同时安排庞统过江,通过徐庶散布马超、韩遂攻打许昌的谣言,使曹操军心动摇;继而庞统又进献“连环计”,让曹操把船只全部连接在一起。

周瑜以水战为主,以陆战为辅;以正兵当敌,奇兵取胜,以火助攻最终打败曹操。

诸葛亮的“伐谋”战术:诸葛亮来到东吴,首先舌战群儒树立了自己的威望和表明了来意。

对孙权采用激将法,对周瑜则采用隐蔽的羞辱法。

同时借助周瑜解说孙权,坚定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

组成孙刘联盟的政治和军事同盟,有效地实现了联吴抗曹的战略目标。

对于周瑜的加害,诸葛亮仍然运用超人的智慧努力完成周瑜交待的任务,为打败曹操创造有利的条件。

待到东吴正式实施“火攻”策略的时候,又不失时机地利用自家的力量扩大战果。

参战三方的战术虽然有相同的地方,但实施的方法却截然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曹操将刘备视为与自己相提并论的英雄,可见他对刘备是相当重视的。

刘备手下文有诸葛亮,武有关、张、赵。

刘备一天不死,仍是曹操的心腹大患。

曹操知道如果刘备与孙权结盟,就更加难以对付。

因此他要阻止孙、刘两家的结盟。

但在实施方面曹操的做法并不有效。

他过于自信,以为只要将信送到东吴,孙权就一定会来投降。

没有继续派使者去催促孙权就范,给予一定的压力。

让孙权有了从容思考对策的余地。

而且他刚愎自用,急于求胜。

对自己派出的说客和间谍带来的消息和人都没有去深究,最终连续中计。

曹操的战术安排可以说是失败的,令到自己的战略目标无法得以实现,抱憾终身。

周瑜因为妒才要派人杀诸葛亮同时准备算计刘备。

但最终因为没有成功,才不致于令到孙刘联盟的瓦解。

在诸葛亮的大力帮助下,周瑜基本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战术安排,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诸葛亮作为心战的决策者和执行者。

他出使江东,成功实现联吴抗曹。

他不但说服了孙权,而且还成功地树立了刘备和自己的威望。

为将来的天下三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为周瑜的助手,他继续使用攻心术。

既为周瑜做了很多工作,同时又避开了周瑜的迫害。

最终实现了“若南军胜,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的战略目标。

可见,诸葛亮的战术安排是最成功的。

刘备和孙权在赤壁之战的胜利成功地奠定了三国鼎足三分的政治局面。

在参战三方中,战略和战术最成功的要数诸葛亮。

因为他的战略目标基本全部都实现了。

而且他改变了当时的整个政治形势。

令到曹操不得不退回北方,孙权坐守江东,而他就先夺荆州继而入川,帮助刘备创立蜀国。

不过不失、终有大成的是周瑜。

周瑜作为主帅肩负所有的重责和指挥工作,成败得失全在他的一念之差。

计策的运用、战术的安排、人员的调配,只要周瑜有一丝失误都会令到功败垂成。

杀诸葛亮、谋刘玄德。

确实是周瑜在赤壁时考虑不周的举动,幸亏都没有成功才不致铸成大错。

但这个污点不足以遮盖他的其他功劳。

他在大方面的战略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既保住了江东之地,又令到刘备有了喘息的机会,得以成就大业。

一败涂地、悔之莫及、痛心疾首的是曹操,曹操之败可说是千古留文的了。

刘综投降让曹操轻易获得荆州。

他老人家已经高兴得冲昏了头脑,以为孙权也会这样献上江东。

那么他就可以成就不世之功名了。

但他没有想到,刘综只是父亲新丧,初领大权,而且身边又没有得力的文臣武将辅助,才会轻易投降。

可孙权家族在江东已历三世、民强国富、根基深厚,文臣武将多不胜数,怎么可能轻易投降呢。

曹操只看到远处胜利的预期,却没有看到身边的危机。

他对蒋干,蔡氏兄弟的信任都来自他对自己的信任。

他以为自己永远是对的,自己派出的人是可信的,自己策划的计谋是深谋远虑的,自己派出的人带来的消息和人都是可靠的,东吴大将黄盖的投降是必然的,“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也是理所当然的。

所有的“对”+“可信”+“深谋远虑“+“可靠”+”必然“+“理所当然”=万劫不复的失败。

成功在望,可惜他却决策失误,丧失了大好机会。

他的过分自信、过分自大令到他终吃苦果,终其一生都不能踏上江东的土地。

孙刘联盟的首次建立是在赤壁之时。

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后曾经分裂、联合、再分裂、再联合,往复多次。

这个联盟对整个三国的后继历史起了一个决定性的意义。

它的意义正如我们必须承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一样。

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最成功的,也是最辉煌的一页。

同时也是曹操出道以来所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

二、凤凰涅盘吭九宵傲笑天下决雌雄――赤壁烈火中的浴火凤凰前面已经说过了曹、刘、孙三方在赤壁之战中的不同战略目标和不同战术的运用。

曹操的战略目标:假威势降孙猎刘,削平东吴,实现统一。

周瑜的战略目标:凭天险抗击曹军,保有江东,进取荆襄。

诸葛亮的战略目标:使江东联吴抗曹,开拓领土,鼎足三分。

在这三个集团势力的战略目标中,诸葛亮可谓凯歌高奏,得胜而回,实现了“东和孙权,三分天下”的政治局面。

周瑜可谓不过不失、终有大成,保有江东,为孙权日后建基立业打下基础。

曹操可谓一败涂地、悔之莫及,兵败赤壁令他终其一生都不能踏上江东之地。

本节不再围绕赤壁之战而谈了,而是想谈谈在赤壁鏖兵之后的“浴火凤凰”。

这只“凤凰”是谁?!是“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

若非庞统连环计,公瑾安能立大功?”的庞士元?!不是!是“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

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的诸葛亮?!也不是!是“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 的周公瑾?!更不是!哪是谁?!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的曹孟德!曹操一生中有过很多的成功,但也经历过很多次生死相博的失败。

“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

”其中最为惨烈的要数赤壁浴火了。

赤壁之败是曹操终其一生都无法挽回的失败。

但是在这样的失败面前,他不像周瑜,被诸葛亮算计几次吃了败仗后就激愤而死。

也不像刘备,在彝陵被陆逊火烧连营之后就忧愤而亡。

更不像袁氏兄弟兵穷力竭吐血归西。

曹操在赤壁火海中逃脱出来,在逃亡的路上笑了三场。

虽然笑得早了一些,笑出了赵云、张飞和关羽。

但是在这样狼狈的情况下,还能笑得出来的,纵观整个三国唯有他曹孟德一人。

由此可见巨大的失败并没有把他压垮。

在经过赤壁大战的失败后,曹操醒悟过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政治方针和军事战略。

在许昌建起铜雀台,大会文武群臣,继续笼络下属。

席间还乘着酒意写下了《铜雀赋》和流传千古的平生大略。

然后杀马腾、亲自率兵到潼关,将马超的大军杀得落花流水。

招降韩遂,赶走马超,消灭了主要的反叛势力。

接着又回到许昌封魏王,加九锡。

进一步削弱汉室的统治势力。

继而征剿和招降了汉中的张鲁,积极巩固自己在长江以北的统治势力。

曹操在晚年的时候,杀了伏皇后和一些帮过自己的有功之士。

这些所为一方面表现了他的残忍和猜忌,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在临死前还有大得令人恐惧的力量。

赤壁之战曹操因为孙刘成功联盟而没有取得胜利,但是在临死前却利用荆州引发孙刘联盟的矛盾,令到孙刘联盟解体。

曹操在赤壁大败后仍然成就了很多大事,为后代称帝取代汉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曹操的所作所为一直都被世人所不齿,把他看作是汉朝的“国贼”。

但是,在这里先撇开忠奸之分,功过之论,是非之辨的标准来看,曹操的确是在赤壁之后成就了他人生的另一个高峰。

曹操之所以能够反败为胜,终成就大业,靠的是自己坚强的意志、善于总结失败的原因和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

“凤凰涅盘吭九宵傲笑天下决雌雄”也算是曹操在经过赤壁兵败后的低谷,浴火重生成就大业的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