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中药

重要的中药
重要的中药

个论

一类药:药用部位的来源、药性、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鉴别。

二类药:药性、功效、主治、鉴别

本资料中每一类,前面的为一类药,后面的为二类药,中间用空行间隔

一.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毒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生姜:解表散寒解鱼蟹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宣肺祛痰解毒消肿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开音止痒

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燥润肺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二.清热药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滋阴润燥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凉血止血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夏枯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龙胆草:清肝胆火清热燥湿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紫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消痰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蚤休: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惊清肝明目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青蒿:清透虚热除蒸凉血解暑截疟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密蒙花: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野菊花:清热解毒

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燥湿消肿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红藤:(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鸦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山慈姑: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三、泻下药

大黄:泻火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胆退黄荡涤肠胃

芒硝:泻火攻积清热消肿润燥软坚

火麻仁:润肠通便

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番泻叶:泻下通便

芦荟: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商陆:泻下逐水消肿散结

四。祛风湿药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哽

独活:祛风寒止痹痛解表散寒

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木瓜: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秦艽:祛风湿热痹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

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止痉止泻

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

川乌:祛风湿温经止痛

草乌:同川乌毒性更强昆明山海棠: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

雷公藤: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臭梧桐:祛风湿通经络平肝

桑枝:祛风湿利关节

海桐皮: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脊

五。化湿药

藿香:化湿解暑止呕

佩兰:化湿解暑

苍术:燥湿健脾解表散寒明目

厚朴: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泄安胎

白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

草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六。利水渗湿药

茯苓:利水渗湿宁心安神健脾补中

猪苓:利水渗湿

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泽泻:利水渗湿泻热

车前: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祛痰止咳滑石: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木通:利尿通淋通经下乳清心火

通草: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萆薢:祛风除痹利湿去浊

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虎杖: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湿退黄化痰止咳

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海金沙:利尿通淋止痛

香加皮: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冬葵子:利尿通淋下乳润肠

灯心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

珍珠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七。温里药

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回阳救逆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元温通经脉

干姜: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温肺化饮

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荜拨: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荜澄茄: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胡椒: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七。理气药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枳壳:行气开胸宽中除胀

枳实:化痰除痞破气消积

厚朴:行气化痰消积胀满燥湿运脾除无形之湿满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檀香: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

柿蒂:降气止呃

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佛手:疏肝解郁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香橼: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和中

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刀豆:降气止呃温肾助阳

绿萼梅: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玫瑰花: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九。消食药

鸡内金: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神曲:消食和胃

麦芽:消食消食回乳消胀

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十。驱虫药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使君子:杀虫消积

苦楝皮:杀虫疗癣

雷丸:杀虫消积

南瓜子:杀虫

鹤草芽:杀虫

榧子: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十一。止血药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尿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苎麻根: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安胎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化瘀止血凉血通经

蒲黄:化瘀止血利尿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棕榈炭:收敛止血

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紫珠: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降香: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花蕊石:化瘀止血

灶心土: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十二。活血化瘀药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元胡:活血行气止痛

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郁金:活血解郁行气止痛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祛风疗痹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桃仁:活血祛瘀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泽兰: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斑蝥: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

自然铜:接骨疗伤散瘀止痛

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虻虫:破血逐瘀消癥散积

夏天无: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祛风除湿

骨碎补: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儿茶: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

刘寄奴: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胆南星:清热化痰息风止痉禹白附: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止痛外用:解毒散结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通络止痛外用:散结消肿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旋覆:祛痰降气降逆止呕

白前:降气化痰

川贝: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润肺止咳

浙贝: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苏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杏仁:止咳平喘润畅通便宣降肺气

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紫菀:润肺化痰止咳

款冬: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皂荚: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

黄药子: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胖大海: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洋金花:平喘止咳麻醉镇痛止痉

海浮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

前胡:降气化痰舒散风热

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十四。安神药

朱砂:镇惊安神清心解毒

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龙骨:平肝潜阳收敛固涩镇惊安神煅用:收湿敛疮

酸枣仁:养心安神益肝敛汗生津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远志:益智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夜交藤:

灵芝: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十五。平肝熄风药

石决明: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煅)软坚散结

羚羊角: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天麻: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祛风通络

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地龙:息风清热通络平喘利尿

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全蝎: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珍珠母:镇惊安神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珍珠:镇心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罗布麻: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十六。开窍药

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智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产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十七。补益药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西洋参:补气生津清火养阴

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白术:燥湿益气健脾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平补肺脾肾益气养阴固精止带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巴戟天:壮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淫羊藿:壮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行血安胎续筋疗伤

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补骨脂:温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紫河车:补肾益精益气养血

肉苁蓉:温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蛤蚧:补肺肾纳气平喘温肾益精

虫草:补肺肾定喘嗽止血化痰

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当归:养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制首乌:补益精血固肾乌须

生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南沙参: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北沙参:清肺养阴益胃生津

天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

麦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石斛:滋阴清热益胃生津

黄精:平补肺脾肾益气养阴

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枸杞子:补肝肾明目益精

女贞子:补益肝肾乌须明目

墨旱莲:补益肝肾凉血止血

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

白扁豆:健脾和中化湿

仙茅:壮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绞股蓝: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红景天:益气健脾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沙棘: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化瘀

益智仁:温肾固精缩尿暖脾止泻摄唾

锁阳:温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核桃仁:补肾温肺润肠通便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桑葚: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十八。收涩药

五味子:收敛涩肠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

诃子: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利咽开音

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山茱萸:补肾益肝收敛固涩

覆盆子:固精缩尿益肝肾明目

金樱子: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芡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椿皮: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收湿敛疮制酸止痛莲子:益肾固精健脾止泻止带养心安神

五倍子: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肺降火收敛止血止咳止汗收湿敛疮

麻黄根:固表止汗

禹余粮: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石榴皮:涩肠止泻杀虫收敛止血

罂粟壳: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十九。涌吐药

常山:涌吐痰涎截疟瓜蒂: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胆矾: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

硫磺: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助阳通便雄黄:解毒杀虫

蟾酥: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祛风温肾壮阳

土荆皮:杀虫止痒

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

大蒜:解毒杀虫消肿止痢

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药

升药:拔毒去腐

炉甘石: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砒石: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

内服:祛痰平喘解疟

铅丹:拔毒生肌杀虫止痒

轻粉:外用:攻毒杀虫敛疮内服:逐水通便

《中药学》要药

1.麻黄—“发汗解表第一药”,为宣肺平喘之良药。

2.生姜————呕家圣药.

3.羌活————善治腰以上的风寒痹痛,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

4.藁本————颠顶剧痛的首选药

5.苍耳子————治风寒头之常用品,有为治鼻渊之要药。

6.辛夷————既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又为治风寒头痛鼻塞之佳品。

7.胡荽————治麻疹透发不畅,又善开胃消食,为药食两用之佳品。

8.鹅不食草————治风寒头痛‘鼻塞目翳之良药,又为治鼻渊之妙品。

9.菊花————疏散风热之要药。

10.柴胡————治肝气郁结之要药

11.升麻————升阳举陷之要药

12.石膏————清热泻火之良药

13.知母——上能清肺润肺,中能泻胃生津,下能滋肾降火

14.天花粉————既为治热病生津口渴,内热消渴之良药,有为治肺热,肺燥咳嗽之常品。

15.栀子————为治热病烦躁之要药

16.夏枯草————为治肝火目赤,目珠疼痛之要药

17.黄芩————尤善治中上焦湿热及肺火,为治湿温暑湿,胸脘否闷及肺热咳嗽之要药。

18.黄连————治湿热泻痢要药,又善清心热,泻胃火,为治心烦失眠及微热呕吐之良品。

19.蒲公英————为热毒内外痈肿之常用,尤善治乳痈。

20.紫花地丁————尤为治疔疮之要药

21.蚤休——为治疮痈肿痛,毒蛇咬伤之要药

22.千里光——之热毒疮痈,水火烫伤,被誉为“外科圣药“

23.鱼腥草——既为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之要药,又为热毒疮痈之常用品。

24.漏芦——治乳痈只要药,又能通乳,治热壅乳房作胀,乳汁不下。

25.土茯苓——治梅毒要药

26.白头翁——尤善清大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之良药,为治热毒血疠之良药。

27.马齿苋——治热毒血疠之常用品

28.射干——治咽喉肿痛之要药

29.山豆根——为治热毒咽喉之第一药

30.牡丹皮——有凉血而不留瘀,活血不动血之特点

31.青蒿——治治暑热外感之要药

32.火麻仁——临床常用的润肠通便药

33.茯苓——利水渗湿之要药

34.薏苡仁——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止泻,利水不伤正,补脾不滋腻,为淡渗清补之品

35.关木通——为治乳汁不下,血瘀经闭及湿热痹痛之良品

36.地肤子——皮肤科常用药

37.海金沙——善治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38.石韦——为治血淋,石林之要药

39.萆薢——治膏淋之要药

40.茵陈——为治黄疸之良药

41.金钱草——为治石林之要药

42.附子——为治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等阳虚诸症治良品

43.肉桂——为治命门火衰及虚阳上浮诸证要药

44.吴茱萸——为治中寒肝逆或寒滞肝脉诸痛之要药

45.丁香——为治虚寒呕逆之要药

46.小茴香——为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之佳品

47.陈皮——理气健脾之佳品

48.香附——凡肝气郁滞之胸肋脘腹胀痛,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以及胎产诸病,均持为要

药。李时珍称之为:“气病治总司,女科之主帅”

49.薤白——为治胸痹治要药

50.山楂——为消油腻肉积之要药

51.麦芽——为治食积腹满之要药(米,面粉类)

52.鸡矢藤——为食积腹痛之良药

53.使君子——为驱蛔杀虫之要药

54.鹤芽草——为治绦虫之要药

55.芜夷——为治虫积腹痛之要药

56.大蓟——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

57.地榆——为治便血,痔血,血疠积崩漏的要药

58.苎麻根——既为治血热出血证之常品,又为治热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之良药

59.三七——有良好的活血消肿定痛之效,为外伤科要药

60.五灵脂——为治血滞诸痛证要药

61.川芎——为“血中气药”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

62.丹参——活血化瘀之要药,为妇科调经之佳品

63.益母草——常治妇科血瘀经产诸症,为妇科经产要药

64.自然铜——为伤科接骨续筋要药

65.骨碎补——为外伤常用之佳品

66.水蛭——为破血逐於消徽之要药

67.半夏——为治湿痰,寒痰及呕吐的要药

68.天南星——为祛风痰的要药

69.旋覆花——为治肺胃气逆病症的要药

70.桔梗——为治肺痈之良品

71.瓜蒌——为治胸痹的要药

72.苏子——为治肠燥便秘之良品

73.枇杷叶——为治肺热咳嗽,胃热呕逆的常用品

74.葶苈子——为泄肺平喘之要药,为治胸腹积水的常用品、

75.朱砂——为安神之要药

76.龙骨——生用为镇静安神,平肝潜阳之要药

77.珍珠——为安神、定惊、明目、生肌治佳品

78.酸枣仁——为养心安神之要药

79.石决明——为凉肝,镇肝之要药

80.牡蛎——生用平肝潜阳之要药

81.羚羊角——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82.钩藤——既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又为治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之佳品

83.天麻——治多种原因之眩晕,头痛、为止眩晕治良药

84.全蝎——既善治熄风止痉,为止痉抽之要药

85.麝香——为醒神回苏,治闭证神昏之要药

86.苏合香——为治寒闭之要药

87.蟾酥——为治痧胀腹痛、吐泻、神昏之佳品

88.人参——为救危扶托之良剂,亦为疗虚内伤之第一药

89.西洋参——为治气阴不足而火盛者之佳品

90.党参——既善补中气,又善益肺气,为治脾肺气虚证最常用品

91.黄芪——能托毒生肌,为“疮痈圣药”,为治疗气虚浮肿之要药

92.白术——为补气健脾第一药,为治痰饮,水肿之良药

93.山药——为平补气阴治良药

94.大枣——为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药

95.鹿茸——为治元阳不足,精血亏虚之要药

96.补骨脂——为治脾肾阳虚、下元不固之要药

97.益智仁——为温脾止泻摄唾,暖肾固精缩尿之常用药

98.海马——既善补肾壮阳,为治肾虚阳痿之佳品,又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为治积

聚及跌扑损伤等证常用药

99.蛤蚧——为治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良药。

100.菟丝子——为平补肝肾脾三经之良药

101.杜仲——为治肝肾不足治腰脊疼痛、筋骨微软以及胎动不安,胎漏下血之良药

102.当归——血虚或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证持为要药

103.熟地——补肝肾阴血之要药

104.何首乌——尤为治须发早白,早衰之要药

105.阿胶——为补血止血滋阴要药、

106.石斛——为治胃阴不足之佳品、

107.枸杞子——为滋补肾虚,养血补精之良药

108.龟甲——为滋阴益肾,养血补心之要药

109.鳖甲——为治阴虚发热、阴虚阳亢、阴虚动风之要药

110.麻黄根——为止汗专药

111.乌梅——能安蛔止痛,和胃止呕,为治蛔阙证之要药

112.诃子——为肺虚久咳,久咳失音及久泻久痢之要药

113.山茱萸——为补肝肾治要药

114.莲子——为药食两用之佳品

115.海螵蛸——为治胃酸吐酸之佳品

116.硫磺——为治疥疮治要药。

117.炉甘石——为眼科外用药要

118.硼砂——为五官外治常用药

119.升药——功专拔毒化腐排脓,为外科要药

浅谈中药炮制的重要性

浅谈中药炮制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3-05-27T11:01:51.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谢鹏飞 [导读] 地黄:地黄生用性味苦寒,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止血,常与其他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或凉血止血药相须同用。谢鹏飞(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 471002)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392-02 【摘要】中药炮制作为临床合理有效用药的保证之一,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药炮制毒烈性副作用疗效 中药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物质基础,中药炮制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够消除或减少中药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增强中药的疗效,因此中药炮制在临床上具有非常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中药炮制的重要性。 1 消除或减少中药的毒烈性和副作用 蕲蛇:蕲蛇头部毒腺中含大量的出血性毒素和溶血性毒素,内服后可引起内脏广泛性出血,可以通过去除头部达到去毒目的。朱砂:朱砂为汞剂,可致慢性中毒,久服可造成机体蓄积,对儿童危害尤大,可溶性汞盐是朱砂的主要毒性成分,通过水飞可使可溶性汞盐含量减少,毒性降低。 苍耳子:苍耳子所含的毒性蛋白质是细胞原浆毒,可损害心、肝、肾等内脏实质细胞,通过清炒即能使毒性蛋白质凝固变性,应用于临床无不良反应发生。 天南星:天南星有剧毒,通过性味苦寒的胆汁炮制不仅可以减低毒性,并且能缓和其燥烈之性。 2 增强中药的疗效 延胡索:延胡索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素等,是具有止疼和镇痛作用的生物碱,这两种生物碱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植物体内,难溶于水。但作为弱酸的醋,能与游离生物碱结合成能溶于水的醋酸盐,经过醋制的延胡索在水溶液中溶出量增加,增强了止痛效果,提高了疗效。 何首乌:何首乌所含的卵磷脂是构成人体血液细胞壁、神经组织、脑脊髓的主要原料,可促使细胞增生,有强心的作用;能治疗神经衰弱,还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的沉积,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通过加热和酒制,卵磷脂相对稳定且易溶于乙醇,这样就大大加强了何首乌的补益作用。 3 改变性味归经,扩大应用范围 地黄:地黄生用性味苦寒,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止血,常与其他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或凉血止血药相须同用。经加黄酒拌蒸后,性味甘温,尤擅补血、滋养肾精养肝,常与其他补血调经、填补肾精药配伍同用。 大黄:大黄又称将军,生用泻下攻积,为治便秘等胃肠积滞证的要药。如经酒炒酒蒸则泻下作用缓和,活血祛淤作用增强;大黄炒炭用,其泻火逐淤之力大减,凉血止血作用大增,用于肠中积热而大便下血之证。 4 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地龙:地龙生品不利于成分煎出,由于腥味太大,也不便于服用。醋制后水煎煮所溶出的有效成分较高,而且醋制后,不但可以去掉不良气味,还可以引药入肝更好发挥药效。 乌梢蛇:乌梢蛇内含大量蛋白质及脂肪,有腥臭味,不利服用。经酒制后,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被破坏,脂肪中所含挥发性成分也大多失去,而酒性香醇,从而达到矫臭和利于服用的目的。 由此我们要重视中药炮制,正确全面了解中药炮制的重要性,使中药炮制成为中药合理运用于临床的有力保证之关键。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总结的很好哦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总结的很好哦 2、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复方配伍,改良剂型,分析传统的炮制原理,改革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 3、发现心得有药用价值的中 草药,扩大药源或发现传统药物的新用途,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 ★中药四性药理作用表现哪几个方面?★五味所含成分与药物功效?答: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有利于表证的解除、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中药药理所特有的影响 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答:药物因素: 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 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2、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如怀地黄,川黄连等、3、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 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

药部位有所不同、金银花在未开花时采集,而菊花等要在开花时采集、4、贮藏条件:如刺五加中丁香甙寒凉,储存时间超过三年或在高温,高湿度,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储存6个月,几乎消失、5、炮制:酒制提升,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经,蜜制补益,土制入脾等、6、 剂型和制剂: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 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如枳实青皮水煎灌胃或口服未见有升高血压记载,但制成注射剂,却明 显有升压作用、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一般说解表药火力要强,补益药火力要温和,牡蛎龙骨先煎,薄荷后下、8、配伍★与解表 药功效相关药理作用有那些?答:一、发汗和促进发汗作用、 1、麻黄碱,麻黄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能促使实验动物发汗; 2、生姜挥发油和辛辣成分能使血管扩张,改善体表循环; 3、桂枝也能扩张末梢血管,促使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而加强黄麻黄发汗作用二、解热作用,通过发汗,促进发汗以及通过抗炎,抗菌,抗病等作用促使体温下降,有效成分有柴胡皂苷,桂皮醛,桂 皮酸钠、三、抗菌抗病毒作用、多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四、中枢神 经抑制作用、许多药有明显中枢抑制作用,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以及对抗中枢兴奋药士的宁,戊四唑引起的惊厥有明显抑制作用、五、其他作用、利尿,可用于慢性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者,抗炎:对许多环节如炎症介质的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白细胞

中药炮制学试题一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C A .雷敩 B .陶弘景 C.缪希雍 D.陈嘉谟 2 长于化痰止咳,泻火解毒的甘草是 B A.甘草梢B.生甘草C.炙甘草D.麸炒甘草 3 下列关于含甙类药材炮制的叙述,何为错误的 B A? 黄芩饮片变绿色是因黄芩甙类水解所致。 B 槐花炒炭止血作用增强与芦丁增加有关。 C? 杏仁入煎“后下”是破坏苦杏仁酶保存其甙。 D? 商陆醋炙降低毒性与商陆皂甙甲减少有关。 4 去芦的药物有 A A.党参B.补骨脂C.麦冬D.五味子 5 蛤粉炒法应用的药物范围是 A A.胶类药B.动物药C.有毒药D.植物药 6 炮姜的功能偏于 D A.解表散寒B.温胃止呕C.行水消肿D.温中止血 7 醋制芫花的目的是 B A.引药入肝,疏肝理气B.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 C.增强活血止痛功能D.便于调剂与制剂 8 蜜炙黄芪多用于治疗 C A.表卫不固的自汗B.血热妄行C.气衰血虚之证D.痰热咳嗽 9 闷煅法的操作特点是 C A.一次性煅透,中间不得停火B.煅至红透,趁热进行,反复操作 C.密闭缺氧化D.高温煅至黑色 10 甘草水煮远志的主要目的是 A A.减其燥性,协同补脾益气,安神益智作用B.增强宁心安神作用 C.增强祛痰开窍作用D.增强化痰止咳作用 二配伍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A.从制B.反制C.相畏制D.相资制E.相恶制 1 酒制阳起石属于 D 2 麸炒枳实属于 E 3 白矾制半夏属于 C 4 盐制益智仁属于 B 5 胆汁制黄连属于 A A.醒脾和胃、食积不化、脘腹胀满B.健胃消食作用增强 C.消食化积力强,治食积泄泻D.健脾开胃,并有发散作用 E.化痰止咳,消食积 6 神曲炒焦后 C 7 神曲生用 D 8 神曲麸炒后 A

中药最重要的要药讲解学习

第一章1,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汗解表第一要药 生姜——呕家圣药 香薷——夏月麻黄 羌活——善治腰上风寒湿痹 苍耳子——治鼻渊之要药 辛夷——治鼻渊头疼之要药 2发散风热药 菊花——疏散风热之要药 蔓荆子——诸子皆降,唯蔓荆子独升 柴胡——为治肝气郁结证与治少阳证之要药 升麻——为升阳举陷之要药 葛根——治表证发热无汗,头痛,项强之要药 第二章1,清热泻火药 石膏——为清热泻火之首药,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知母——实热虚热两清 天花粉——治热病伤津口渴之良药 栀子——治热病烦闷之要药 夏枯草——治肝火目赤,目珠肿痛之要药 2 清热燥湿药 黄芩——为治湿温暑湿,胸脘痞闷及肺热咳嗽之要药(善清上焦之热)黄连——为治湿热泻痢要药,善清中焦胃肠湿热

黄柏——善清下焦虚热 龙胆——善清下焦肝胆湿热 3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治疮痈之要药 连翘——被称为“疮家圣药” 青黛——为治热毒发斑之要药 蒲公英——善治乳痈 鱼腥草——为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之要药“中药抗生素”红藤*败酱草——最善治肠痈 白头翁——为治热毒血痢之要药 山豆根——为治热毒咽痛之第一要药 4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为清热凉血之要药 牡丹皮——为除无汗骨蒸之要药 赤芍——治淤血阻滞所致诸证之要药 紫草——为治热毒血滞之斑疹,麻疹之要药 青蒿——为治暑热外感之要药 地骨皮——为治有汗骨蒸之要药 第三章3 攻下逐水药 甘遂——为泻下逐饮之峻剂 第四章祛风湿药 独活——尤善治腰以下寒湿痹痛

马钱子——通络有奇功 威灵仙——为治风寒湿痹,痰饮积聚之要药 秦jiu——退虚热之要药 乌梢蛇——为治惊风抽搐之要药 第五章化湿药 广藿香*佩兰——为化湿和中之要药 厚朴——为治湿滞痞满,食积便秘膨胀之要药 砂仁——醒脾和胃之要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1 利水消肿药 茯苓——善治各种水肿,为利水渗湿之要药 2 利尿通淋药 滑石——为治热结膀胱之石淋,热淋,小便涩痛,暑湿,暑温,暑热烦渴之要药 关木通——为治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 地肤子——皮肤常用药 海金沙——善治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Pixie——治膏淋之要药 茵陈——为治黄疸之要药 金钱草——石淋之要药 第七章温里药 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肉桂——为治命门火衰及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

中药药理总结原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药药理学总结 一、论述题主编:唐振璆 1、详述钩藤降压作用 P299 (1)钩藤总碱对正常或高血压大鼠有明显降压作用,同时有负性心律作用。 (2)有效成分:钩藤碱和异钩藤碱 (3)特点:静脉注射钩藤总碱或钩藤碱,血压呈三相变化,先降压,继而升,而后又持续下降。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现象。钩藤的降压作用温和而缓慢。 (4)机理: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并能阻滞交感神经和神经节,抑制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还与钙拮抗有关。 2、详述延胡索的镇痛作用 (1)实验研究证明延胡索的多种制剂均有镇痛作用 (2)有效成分:生物碱,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丑素次之,甲素较弱。 (3)特点: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与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没有成瘾性。 (4)机理: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使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 3、详述茯苓的抗肿瘤作用 (1)茯苓有明显抗肿瘤作用 (2)有效成分:茯苓多糖与茯苓素 (3)机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免疫监视系统,直接细胞毒作用。 4、详述甘草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1)甘草浸膏、甘草次酸、甘草甜素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促进水钠潴留 (2)甘草浸膏,甘草甜素能使大鼠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显示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3)机制:①促进皮质激素的合成;②甘草次酸在结构上与皮质激素相似,能竞争性地抑制皮质激素在肝内的代谢失活,从而间接提高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 5、详述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人参对中枢神经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尤以兴奋作用更为明显。人参对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与其成分和用量有关,人参皂苷Rg有兴奋作用,Rb类有抑制作用。小剂量主要是兴奋,大剂量是则为抑制。

不同中药炮制前后功效比较

常用中药不同炮制品的功效比较 中药入药前需要经过炮制加工才可入药,如莱菔子生升熟降,蒲黄生行熟止,首乌生泻熟补,川乌生毒熟减,苍术生猛熟缓,延胡索生效熟增,药物经过炮制加工可以减毒、增效、除杂,还可以缓和药性,达到其他目的。下面我把一些常用中药及其炮制后的功效归纳总结,以期对初学中医者更好的掌握和合理的应用中药有所帮助。 一、炒法 (一)清炒法 1.炒黄 决明子:生决明子清肝热,润肠燥,炒决明子平肝养肾,用于头痛眩晕。 莱菔子:生升熟降。生莱菔子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炒后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酸枣仁:生枣仁,治胆热嗜眠,炒枣仁治胆虚不寐。 薏苡仁:生的长于清热利湿,炒的健脾止泻。 火麻仁:生的通便,炒火麻仁补虚。 2.炒焦 山楂:生山楂活血化瘀,焦山楂消食除胀止泻,山楂炭止痢。 栀子:生栀子长于泻火。生栀子粉:外敷治扭挫伤痛。栀子仁:治热。栀子皮治表热。栀子连壳:清上焦热。栀子去壳:清下焦热。 炒栀子:清热除烦。焦栀子:适于脾胃虚弱者。栀子炭:凉血止血。 汁炒栀子:除烦止呕。 槟榔:生槟榔杀虫。炒槟榔:消食导滞,治痢疾里急后重。炒的槟榔(强),焦的(体弱)。 川楝子:生川楝子杀虫、疗癣兼止痛。焦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盐制疗疝止痛。 3.炒炭 荆芥:芥穗治表证无汗。炒荆芥治表证有汗,荆芥炭散热止血。

地榆:生地榆凉血解毒,炭止血。 蒲黄:生行血破瘀止痛,炭止血。 生: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治胃寒呕吐。干长于温中,治脾寒或腹部寒痛。煨肠胃之寒,炮下焦之寒,炮炭温血分之寒,止血,汁治胃寒呕吐,皮行水消肿。 藕节:生的凉血化瘀,藕节炭收涩止血。 槐花:生的清热泻火,槐花炭凉血止血。 侧柏叶:生的止咳生发,炭止血。 茜草:生的凉血化瘀,炭止血。 乌梅:生的生津、安蛔,炭止血。 (二)加辅料炒 1.麸炒 僵蚕:生僵蚕散风热,祛风定惊;麸炒化痰散结。 枳实:生枳实长于攻下,炒行气消胀。枳壳同枳实,但力不及枳实强,作用和缓偏行下焦之气。 2.米炒 党参:生党参益气生津,米炒健脾止泻,蜜炙补中益气。 3.土炒 山药:生山药多用于虚劳痰嗽及消渴,土炒补脾止泻,麸炒补脾肺肾。 白术:生白术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土炒补脾止泻,麸炒健脾益气,焦白术健脾止泻。 4.砂烫 鳖甲:生滋阴退热,醋鳖甲软坚散结。 龟甲:生龟甲滋阴潜阳,醋龟甲滋阴止血。 5.蛤粉炒 阿胶:生阿胶滋阴补血,润燥,止血。蛤粉炒治阴虚咳嗽。蒲黄炒止血。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浅谈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

浅谈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3-10-31T14:19:53.560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王璇马存芳[导读] 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王璇马存芳 蓝田县医院药剂科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炮制方法、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应用文献学、实验药理学、化学、临床疗效观察、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关键词】中药炮制;原理;研究 1 研究内容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药属天然药物,毒副作用小,疗效可靠,费用便宜。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欢迎。中药复方,配伍是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经过炮制的药材才能作为中药饮片才能发挥它的药效。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 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 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 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中药炮制理论的发展是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在临床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1.3炮制方法的研究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张仲岩在所著的《修事指南》中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在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这些千秋古训,说明了中药炮制在临床和中药制剂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中药的种类很多, 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在今天,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 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 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 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的探索提高,制定更科学完善的炮制大法。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 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的饮片管理模式,在提高传统饮片质量的基础上发展新型饮片,采用浸润,干燥等先进技术,实现饮片生产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检测手段现代化。促进产业升级,逐步制定全国统一的饮片炮制规范。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 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 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 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 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 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 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1 ] 叶定江.中药炮制原理研究和思路[J]中国中药杂志,1992,3:8

中药习题集第7章

第七章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入汤剂需先煎的药物是: A.薄荷、白豆蔻 B.蒲黄、海金沙 C.人参、阿胶 D.磁石、牡蛎 E.以上均不是 答案:D 答案分析:上述药物中,磁石、牡蛎为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故答案应选D。 2. 入汤剂需后下的药物是: A.磁石、牡蛎 B.蒲黄、海金沙 C.薄荷、白豆蔻 D.人参、鹿茸 E.芒硝、阿胶 答案:C 答案分析:上述药物中,薄荷、白豆蔻属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它药物煎煮将成时放入,煎沸3-5分钟即可,故答案应选C。 3. 蒲黄、旋覆花等药入煎剂宜: A.包煎 B.后下 C.先煎 D.烊化 E.冲服 答案:A 答案分析:蒲黄为花粉入药,质轻,煎煮时易漂浮于药液表面,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旋覆花为花序入药,带有绒毛,易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故两药入煎剂时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它药物同煎,故答案应选A。 4. 宜饭后服用的药是: A.峻下逐水药 B.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 C.驱虫药 D.安神药 E.截疟药 答案:B 答案分析:饭前还是饭后服药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用,故答案应选B;此外,峻下逐水药宜晨起空腹服药,驱虫药宜饭前服用,安神药宜睡前服用,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 5. 中药传统的给药途径是: A.舌下给药 B.直肠给药 C.口服和皮肤给药 D.粘膜表面给药 E.吸入给药 答案:C 答案分析:中药传统的给药途径是口服和皮肤给药,故答案应选C。舌下给药、直肠给药、粘膜表面给药、吸入给药都属于现代给药途径。 (二)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烊化 1. 钩藤入汤剂宜: 2. 西洋参入汤剂宜: 答案:1.B 2.D 答案分析:钩藤久煎易破坏其有效成分,应后下,故第1题答案应选B。西洋参属贵重

中药药理学(归纳精华)

中药药理学 第一章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对寒证动物灌龙胆草、黄连等寒凉药和执证动物灌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电刺激后,大鼠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中枢处于抑制增强状态; 2、用寒凉药灌胃一周,大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3、寒证大鼠经热性温阳药或温性补气药灌服3日,可使脑内NA和DA含量升高,而使脑内5—HT含量降低。 总之,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而温热药如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1、寒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而热证病人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出现相反的变化。 2、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M---CGMP系统功能亢进,病人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阳虚病人血中也占优势。在服用温热病和助阳药后,提高神经---B----CAMP 含量,使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3、热证病人尿中CAMP含量高于正常人,在服用寒凉病和滋阴病后能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比值恢复正常。 4、滋阴药知母、生地、龟甲均可使升高的B受体的最大结合点位数值降低,而使降低的M 受体最大结合点位数值升高。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1、长期给予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而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 2、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温热药鹿茸、肉苁蓉、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熟地、当归、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紫河车、人参、黄芪、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鹿茸、紫河车、补骨脂、冬虫夏草、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海马、蛤蚧、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具有兴奋作用。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1、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热证或寒证。 2、细胞膜钠泵活性与热证或寒证异常有关,肾阳虚病人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经用温热病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均有明显提高。 3、寒凉药生地、知母等具有抑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的作用。知母菝葜苷元是知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个抑制剂。生地地黄梓醇是生地抑制钠泵活性的有效成分。 五、寒凉药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辛味药:入肝、脾、肺经。含挥发油。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

中药炮制作业1

A型题: 1. 下列药物在炮制过程中,没有杀酶保苷作用的是:错误:正确答案为:A A.煮乌头 B.燀苦杏仁 C.蒸制软化黄芩 D.炒槐花 E.炒芥子 2. 不用煅炭法制备的饮片是: A.棕榈炭 B.血余炭 C.荷叶炭 D.干漆炭 E.蒲黄炭 3. 以下哪一项不是水处理的目的: A.缓和药性 B.便于切制 C.便于贮存 D.洁净药物 E.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4. 心与肉作用不同,须分别入药的药物是: A.麻黄 B.麦冬 C.莲子 D.贝母 E.巴戟天 5. 白矾煅制的最佳温度应控制在: A.270℃~300℃ B.50℃~100℃ C.120℃~170℃ D.180℃~260℃ E.320℃~380℃ 6. 苏木切制常采用: A.锉法 B.切法 C.镑法 D.刨法 E.劈法 7. 王不留行炒爆的目的是: A.消除副作用 B.缓和药性 C.降低毒性 D.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E.降低涩性 8. 止呕应选用: A.法半夏 B.生半夏 C.清半夏 D.姜半夏 E.以上均非 9. 荆芥炒炭的操作要点是:错误:正确答案为:A A.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 B.中火炒至棕褐色 C.武火炒至外皮发泡,焦黑色: D.中火炒至外焦黑,内焦黄色 E.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深褐色 10. 辛夷净制加工时需除去的非药用部位是: A.心 B.核 C.枝梗 D.根 E.毛

11. 艾叶加工采用: A.制绒 B.青黛拌衣 C.揉搓 D.碾捣 E.朱砂拌衣 12. 常用酒炙的药物是:错误:正确答案为:E A.南星 B.甘遂 C.杜仲 D.半夏 E.白芍 13. 符合“相畏为制”制药原则的饮片是: A.醋炙乳香 B.酒炙大黄 C.麸炒苍术 D.生姜制半夏 E.盐炙黄柏 14. 炮制后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善清虚热的饮片是: A.盐知母 B.盐杜仲 C.鳖血柴胡 D.酒黄柏 E.姜竹茹 15. 醋鸡内金的炮制方法为:错误:正确答案为:C A.火煅醋淬 B.砂炒醋淬 C.醋炙 D.醋煮 E.醋蒸 16. 中药科技史上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炮炙大法 B.神农本草经 C.本草经集注 D.雷公炮炙论 E.五十二病方 17. 下列药物,不宜用水飞法炮制的药物是:错误:正确答案为:E A.雄黄 B.朱砂 C.滑石 D.玛瑙 E.砒霜 18. 苍耳子加热炮制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作用部位 B.降低毒性 C.增强疗效 D.消除副作用 E.改变作用趋向 19. 生用辛热,炒炭后长于温经止血的药物是: A.干姜 B.地黄 C.当归 D.荆芥 E.地榆 20. 麸炒时每100公斤药物通常用麦麸的量为: A.30~35公斤 B.5公斤 C.10~15公斤 D.20~25公斤 E.40~50公斤 B型题: A.蒸木瓜 B.熟地黄 C.蒸黄精 D.酒山茱萸 E.蒸天麻

中药学之最及中药要药总结

中药学横向总结(一) 一.性能特点 1.要药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

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化 定义:活血化瘀药是指具有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作用,用以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功效:疏通血脉、祛除瘀血。 适应证:血瘀证。 按作用程度分为和血、活血、破血三类。和血类药系指有养血、和血脉作用者,包括当归、丹参、生地、鸡血藤、赤芍等;活血类药系指有作用者,包括川芎、蒲黄、红花、牛膝、延胡索等;破血类药系指有破血消瘀、攻坚作用者,包括水蛭、桃仁、土鳖虫等。 二、血瘀证的本质 1、按中医的认识,血行应“如水之流”,“行有经纪”,如血行失去了“如水之流”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凝而不流”或“血泣则不通”或失去了其“行有经纪”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不归经”或“离经之血”都属于血瘀证。在临床上主要是以疼痛、肿块、瘀斑为主要特征。活血化瘀就是使血行失度恢复正常。 中医学认识:血在脉中循行,正常之度时或如水之流,或行有经纪,当血瘀时或血凝而不流,血泣则不通,或血不归经,离经之血。称为血瘀证。 现代认识:研究表明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病理过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是一专门研究血液和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科学。 血瘀证患者常有“浓、粘、凝、聚”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浓度增高。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及血浆粘度增加。 凝:指血液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由于此种种变化,故血瘀证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2)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循环。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 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但对 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 水制:渍、泡、洗 水火共制:蒸、煮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4.制则(定义、举例) 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制大黄】

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之意。【盐制知母】 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制半夏】 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麸炒枳壳、煨木香】 5)相喜为制 5.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6.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 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中药学重点的名词解释

中药:按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医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本草:本: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它植物。重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但以植物药为最多,使用也更普遍,所以相沿把中药叫“本草”。 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位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副作用: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内容,它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药物偏性) 四气: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五味:是指药物的滋味,具体内容包括辛、甘、酸、苦、咸、涩、淡。 (一)辛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一般发汗的药物与行气的药物,大多数有辛味;某些补养的药物,也有辛味。 (二)甘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一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三)酸有收敛、固涩等作用。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四)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热、燥湿、泻下和降逆作用的药物,大多数有苦味。 (五)咸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带有咸味。 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它们的意义和作用是这样的: (六)淡就是淡而无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能够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大多数是淡味。 (七)涩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 15.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指上升、发散,即向上向外的作用趋向;沉指收敛泄利,降指下降,即向下向内的作用趋向。 (一)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二)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 (三)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 (四)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16.归经: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17.道地药材: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 剂量: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用量。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发汗力较强,有发散风寒之功,用于风寒表征的药物。 发散风热药:性味辛凉,发汗力较弱,有发散风热之功,用于风热表征的药物。

2012年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中药四气(性)的现代研究 1、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中药四性的药理作用: 温热药:对机体功能的病理性衰退起兴奋性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呼吸循环及新陈代谢活动,调节内分泌腺功能,增加体内产热。 寒凉药:与温热药相反,对机体的病理性亢进起抑制作用,并且多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的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 四性是药物作用在人体后产生的效应;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产生作用(四性)的物质基础,其本质是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具有各种药理作用的基础。五味是成分,四性是作用。五味是四性的基础。“因有五味,故有四性” 3、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指中药对机体既可产生治疗作用,又可产生不良反应;中药由于成分的复杂性导致治疗作用的多效性。(多效性、成分)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指的是中药药理实验由于影响因素多而重现性差。(重现性差、影响因素多)(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量效关系具有复杂性,规律性差。(复杂、成分) (4)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时效关系具有复杂性。(复杂、成分) (5)中药作用的双向性:称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与剂量大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以及机体的不同状态有关。(成分、剂量、机能状态) (6)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往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未能证实与传统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也发现了与传统功效无关的新的药理作用。(一致与差异性同在) 第五章解表药 一、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特点:解表药引起的发汗多属温热性发汗 发汗是蒸发散热的方式之一,也是机体维持正常体温的一种方式。 规律:发汗及促进发汗作用以辛温解表药作用突出

中药炮制试题

(一)a型题 1.宜用明煅法炮制的药材是(a) a.牡蛎 b.自然铜 c.炉甘石 d.磁石 e.棕榈 2.宜用煅淬法炮制的药材是(b) a.石决明b.代赭石c.雄黄d.白矾 e.石膏3.宜用扣锅煅法炮制的药材是(b) a.龙骨 b.干漆c.石决明d.磁石e.炉甘石 4.宜用煅后水淬法炮制的药材是(d) a.钟乳石 b.自然铜 c.蛤壳 d.炉甘石 e.花蕊石5.宜用煅后酒淬法炮制的药材是(b) a.珍珠母b.阳起石c.磁石d.石燕 e.禹余粮 6,下列除哪项外,均用明煅法炮制a a.紫石英b.钟乳石 c.龙骨d.瓦楞子e.云母石 7.磁石炮制后缓和的作用是(c) a.平肝止血 b.散瘀止痛 c.重镇安神 d.收敛固涩 e.温肾壮阳 8.自然铜炮制后增强的作用是(c)

a.收敛生肌 b.收敛止痒 c.散瘀止痛 d.平肝潜阳 e.平肝止血9.龙骨炮制后增强的作用是(b) a.清热除烦 b.收敛固涩 c.收敛制酸 d.清热燥湿 e.以上都不是 10.石决明炮制的作用是(d) a.改变药性 b.降低毒副作用 c.缓和燥性 d.使质地疏松 e.以上都不是 11.制炭后产生止血作用的药材是(c) a.藕节 b.地榆 c.棕榈

d.荷叶 e.以上都不是 12.下列除哪项外,均用扣锅煅法炮制(e) a.丝瓜络 b.灯心草 c.荷叶 d.蜂房 e.大蓟 (二)b型题 a.明煅法b.煅淬法c.扣锅煅法d.炒焦法e.炒炭法 13.炮制槟榔用(d) 14.炮制磁石用(b) 15.炮制蜂房用(c) 16.炮制龙骨用(a) 17.炮制花蕊石用(a) a.降低毒性 b.降低咸寒之性 c.凉血止血 d.收敛固涩 e.平肝止血18.石决明煅制(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