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苏教版
2.用计算器计算。 绕地球一周大约要航行多少千米?
下面是张叔叔的购物发票。
7=6511+99334++692488477×7=25145663 589×76=225=5114224007÷÷641(6044491-268090)÷128 =325 7计=(75当4常(A答算答4A下2(一52学用7你( 2用用1A12算4答3666. .505953305...)算1运用7:式:面1队校计能7计计式:5550094933万0()9选0选0111+++×0×0×88×器 算 的 2里 2是 : 篮 算 在 算 算 里 262元24440÷++4448558择00分择0799000-66696269是顺计有张(球器自器器有万万5最万(0220999999=-8-=:别:6--4411666888一序算乘叔1队计己计计乘+6元元6多元×元××3366644用求6用799002种与器法叔1算的算算法0000330最最2可最466))003计出计200+++311计算有和的计整和BB44B===多多以多名55是=55算两算0022...100))算式算减购算数减可可配可队00555((消器队器55500××4÷÷工的术法物器四法以以备以员99900千千除+55计队计11666--具书型,发上则,++配配多配11分33米米键1666算 员 算66554000。写计应票找混应33备备少备成55==)),0的5566××顺算该。到合该+台00555两××(11平0000011序器先这运先55CC15C88?队00台台台224均88822...00不和算些算算9999进。。。。。++身+×××111答33一科乘键的乘行44477744高1:)666666致学法吗两法55比5666。××62是000时型。?步。赛+220等880,计式,10的的号3要算题元队9得得键)先器时够员数数。÷把。,。身是是6第要高=((一根情15步据况0())的运如444111厘。。计算下666米000算顺:000)结序÷÷÷(111果分222单888记步位录操:下作厘来。米,)接着一般把计算器清屏归“0”后,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44965 =157 当运算顺序与算式的书写顺序不一致时,要先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接着一般把计算器清屏归“0”后,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反思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反思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

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较数值较大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

教学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几点想法:1、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玩”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键.在设计教案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大部分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

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根据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首先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做适当补充。

2、由易到难、尝试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学会计算方法。

直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兴致浓厚,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问题,学会本领。

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好处,我设计一个数目较大的计算(统计表求合计)。

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学生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算,在汇报时对两种方法我都呈现其计算过程。

能主动用计算器计算的学生选择计算工具的能力较强,很有成就感;而用竖式累加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计算也显示了其较强的计算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3、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我还补充出示了这样一组算式:1 × 1=111 × 11=121111 × 111=123211111 × 1111=123432111111 ×11111=×=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

发现规律的过程是开展合情推理的过程。

首先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寻找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趋势。

归纳是提炼、总结规律的思维活动,要经历由表及里地抽取规律性数学内容的思维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1课时《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1课时《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41页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知道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初步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计算器与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积累一些用计算器计算的经验,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体验计算器的学习价值,激发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出示一个计算器。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知道它有什么用吗?你在哪里见到过或使用过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指出: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

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计算器,并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揭示课题: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新课1.认识计算器。

出示计算器挂图,谈话:学习用计算器计算,首先要认识计算器。

请同学们看这里的挂图,谁来指一指计算器上的界面一般可以分为哪两个区域?明确:计算器的界面一般可以分为显示区和键盘区两个区域,显示区主要用来显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键盘区的这些按键主要是计算时操作用的。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计算器,先在计算器上指一指显示屏和键盘的位置,再对照图中指示找一找这些键,并试着按一按,与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让学生指一指自己计算器上的开机键、关机键,数字键和功能键,并适当演示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消除键等的使用方法。

(如果有学生用的是科学计算器,也要让他们找一找相应的按键。

)指出:虽然每个同学手中的计算器型号各不相同,键盘的布局也可能不一样,但各种计算器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计算,只不过有的功能多一些,有的功能少一些。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理解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内容:第40-41页的例1、例2:;练一练第1、2题;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实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实行计算的方法。

难点:利用计算器实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出示第一道: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出示第二道: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出示第三道: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回见,并且很容易出错。

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能够借助一些计算工具。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理解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理解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二、新授(一)、理解计算器1.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理解师:在实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理解,预设如下:(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2.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实行观察提问:你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同桌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集体汇报,师能够通过实物来实行介绍板书:计算器分为两个区域:显示屏、键盘区①ON OFF AC开机键关机键清除键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②运算符号、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3)认一认: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上面学习的这些键(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教学例1(1)课件出示第40页例题1 板书:用计算器计算30×18 38+27(2)学生尝试独立用计算器计算。

小学数学计算器的使用

小学数学计算器的使用

小学数学计算器的使用计算器是一种用于进行数学计算的工具。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使用计算器来辅助他们完成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

在正确的指导下,使用计算器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一、认识计算器首先,学生们需要认识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和功能。

计算器通常有数字按键、运算符按键、清除按键等。

数字按键用于输入数字,运算符按键用于进行四则运算和其他数学运算,清除按键用于清除输入的内容。

二、加法和减法的使用使用计算器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非常简单。

只需要按照计算顺序依次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即可。

比如计算3+5,首先输入3,然后按加号(+)键,最后输入5,再按等号(=)键,计算器会显示结果。

三、乘法和除法的使用乘法和除法在小学数学中也是常见的运算。

使用计算器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计算也非常简单。

比如计算3×5,首先输入3,然后按乘号(×)键,最后输入5,再按等号键,计算器会显示结果。

同样的,计算10÷2,首先输入10,然后按除号(÷)键,最后输入2,再按等号键,计算器会显示结果。

四、括号的使用有时候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用到括号,计算器也能很好地支持括号的输入和计算。

比如计算2×(3+4),首先输入2,然后按乘号键,接下来按左括号键((),然后输入3,再按加号键,接着输入4,最后按右括号键()),再按等号键,计算器会显示结果。

五、小数和分数的使用在小学数学中,小数和分数的概念也需要学生了解和应用。

使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计算也很简单。

比如计算1.5+2.3,首先输入1.5,然后按加号键,接下来输入2.3,最后按等号键,计算器会显示结果。

同样的,计算1/2+2/3,首先输入1,然后按除号键,接下来输入2,再按加号键,接着输入2,最后按除号键,再输入3,最后按等号键,计算器会显示结果。

六、检查计算结果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时,有时候会输入错误,或者计算结果有误。

1、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1、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25120÷(449-289) =25120÷160
=157
小结
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实 际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 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 用到实处。
三、自主练习
你知道器
计算工具的演 变史
原始社会,人类智力低 下,当时把石块放进皮袋, 或用贝壳串成珠子,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计算需要 计数的物品。
后来,人们又发明在 长绳上打结记事或计数,这 比用石块贝壳方便了许多。
古代
(算筹)
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 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 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 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 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现代(计算器)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 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 计算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 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 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
的提高,计算器无论
是从外观,还是在功 能方面都取得了很
一万
大的提高。
现在计算器使 用十分普遍。
阅读下面的资料,并解答其中的数学问题:
资料1: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 (B.Pasca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机 械计算器, 1977年,日本卡西欧 (Casio)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部微 型计算器MQ-6。这种袖珍计算器可握 在手掌中,使用方便。这两项发明前
后相隔( 33 )年。
资料2:
现代电子计算器首次问世是1963年, 标价为5000美元 (大约相当于人民币 40000元),而如今国内大部分计算器 的价格不会超过200元,当时的计算器 的价格大约是现在计算器价格的 ( 200 )倍?
资料3:
我国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旗下的曙光4000A每 秒运算速度为11万亿次,在全球超级计算 机500强最新排名中名列第41位。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反思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反思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式题的答案.还没有到学的时候学生都嚷嚷要学习它了.他们也自认为自己完全会使用计算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同学购买的是科学计算器,上面的功能键很多,乱按容易锁定格式,导致计算不出来想要的结果,还有的计算器上出现了三位分一级的现象,这与我们刚学习过的认数中四位分一级的情况不符合,于是就产生了怀疑等等.
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由于书本上安排的练习都是单一的计算题,形式比较枯燥。

学生早已掌握了,不必要按要教科书安排的课时进行教学.于是在解决课本上两道例题后,我设计了三道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计算器计算,同时渗透了“节约用电用水”的思想教育。

学生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计算器计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有可能出现错误,比如,按键按错了,看数字看错了,或是多按了或是少按了等等.于是我设计了两组竞赛题,一组里都是需要用计算器才能计算的,比一比看谁速度快而且没有错误.另一组是既有数据较大需要计算器计算的、也有直接口算、直接简便运算的。

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辨证地看待计算器。

认识到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了解计算器在生活中的运用。揭 示课题。 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1.认识计算器。 (1)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题目:向小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 (如怎样开机、关机) 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 点? (2)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常用的计算器有很多种, 它们一般都是由显示 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的。 (通过几个小组的介绍, 使学生明确计算器常用按键的作用) 2.尝试使用。 (1)学习例题 出示书上例题: 38+27 30×18 要求:先独立计算,再在纸上验算,看用计算 器算得是否正确。 交流:你是怎么输入的? (2)学习两步计算式题
380+192+43 816÷68×27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得数 讨论: 你认为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应注 意什么问题? 3.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做题,记下得数,共同订正。 三、设计游戏,熟练使用 1,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做”想想做做”第 1,2 题. 独立做题,记下得数,共同订正. 2. 做想想做做第三题 用计算器算出各题的积。 讨论:通过观察比较,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3.探索规律. 出示 11111111×11111111.你有办法算出结果 吗?试试看. (1) 学生算. (2) 汇报结果,教师提出质疑:一道题应该只有 一个正确的结果呀,怎么计算器会显示的不一样 呢?然后教师说明错误的原因. (3) 讨论:能不能想办法找出结果呢?(小组商 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探索这题的结 果.先计算这题的结果,找一找有什么规律,再直接 填出最后一题横线的数.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_ _ × _ = _ (4)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一题的 结果是多少? 四、追根溯源,了解历史. 计算器就是人们为了计算方便而发明的一种 计算工具.它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 的结晶.几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算盘,现在 人们普遍使用计算器.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 能进行复杂的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4.1 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4.1 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4.1 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丨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学会加减法、乘除法的口诀;
3.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计算器,了解其使用方法;
2.控制计算器的使用,避免成为依赖计算器的机器人。

难点
1.学生们可能不会正确使用计算器;
2.学生们可能依赖于计算器进行计算,忽略了基本的口诀。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内容
1.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加减法、乘除法的口诀;
3.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方法
1. 活动导入
通过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计算器。

2. 课堂讲解
向学生们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讲解加减法、乘除法的口诀。

3. 分组探究
将学生们分为小组,分别探究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计算器的使用。

4. 教师演示
由教师进行课堂演示,展示计算器的正常使用方法,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5. 练习巩固
通过给学生们布置练习题、在线口算及实地口算的方法,让学生们熟练掌握加减法、乘除法的口诀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评估
对学生们的口算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对于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并掌握口算,给予表扬。

五、教学后记
对于学生们在口算和计算器使用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进一步规划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333-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333-苏教版

5
5
绕地球一周航海旅行,如果每天航行450千米, 大约需要89天才能完成。绕地球一周大约要航 行多少千米?
450 × 89=40050(千米)
学校为多媒体教室配备单价是3988元/台的计算 机。20万元最多可以配备多少台?
200000 ÷ 3988 ≈ 50(台)
学校篮球队12名队员分成两队进行比赛,队员 身高情况如下:(单位:厘米)
589 × 76 = 44764
185×36×0 = 0 41600 ÷ 128 = 325
193 + 287 × 156 = 44965 25120 ÷(449-289) = 157
108 ×75 810 ÷45 180 ×21 3780 0
640 ÷61 10 ×84 8820 ÷49 180
20 + 4 = 24 35 ÷ 7 = 5 600×10 = 6000 480 ÷ 60 = 8 275 × 69 =
用计算器计算
38 + 27 = 65 30 × 18 = 54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计算器计算
40000 – 165 × 182 = 40000 – 30030 = 9970
765 + 4698 = 546 20 – 10 = 10 3
一队:162 154 140 149 156 139 二队:136 157 151 158 150 160 分别求出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一队:162+154+140+149+156+139=900(厘米) 900 ÷ 6 = 150(厘米)
学校篮球队12名队员分成两队进行比赛,队员 身高情况如下:(单位:厘米)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内容:~101教材简析:教材先通过生活中购买物品的现实情景,说明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的学习和使用兴趣。

接着,教材呈现常见的计算器,介绍了显示器和键盘,说明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是计算,引导学生交流主要键的功能。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树木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每人都准备好一个统一型号的计算器,对照说明书,简单了解计算器的各部分。

一、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1、指名说说自己对计算器的了解:有显示器(统一购买的计算器显示器上有两排,上面一排是输入的算式,下面一排是算出的结果)、键盘(要让学生识别主要的键盘:数字键、运算键,开机键、第二功能转换键等)。

2、试试开机和关机。

3、了解计算器的用途:说说你一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人们用计算器?你自己去小店里买东西要带计算器吗?为什么?指出:用计算器计算一般都是算一些比较复杂的,很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直接用口算。

二、用计算器计算:1、计算38+27、30×18用计算器算完后,问一问:和口算的结果一样吗?你觉得口算和计算器算哪个更准确?指出:计算器虽然算得很准,但要注意千万别输错了数据。

所以检查的时候要看显示器上的输入算式是否正确。

2、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765+469 589×76 41600÷1281438+2576 380×426 765+469-2963028-2965 625÷25 816÷68×27学生独立计算。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速记巧练(苏教版)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速记巧练(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知识点01: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1.计算器一般由电源、开关、显示屏、键盘、内部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常用的计算器有算术型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

2.使用计算器时,先按开机键接通电源,再根据运算顺序依次按数字键和运算符号键,最后按等号键,显示屏上就显示出正确的结果。

用完计算器后,按关机键,关闭电源。

3.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时,要根据运算顺序分步操作。

当运算顺序与算式的书写顺序不一致时,要先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接着一般把计算器清屏归“0”后,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知识点02: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算式的商除以几(0除外)。

2.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的商乘几。

知识点03:一亿有多大1.体会1亿的大小,初步了解1亿是多少。

2.运用猜想、实验、推理和比较等数学方法,更好地发展数感,积累经验。

考点01: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典例分析01】小红在用计算器计算“427+196”时,输入“427”与“+”后,发现“+”输成了“﹣”,你有办法帮她解决吗?我的方法是:.【分析】根据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用计算机上的清除键去掉“﹣”,然后继续输入即可.【解答】解:小红在用计算器计算“427+196”时,输入“427”与“+”后,发现“+”输成了“﹣”,我的方法是:用计算机上的清除键去掉“﹣”,然后继续输入.故答案为:用计算机上的清除键去掉“﹣”,然后继续输入.【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要熟练掌握,注意清除键的使用.【变式训练01】用计算器计算.589+243﹣312=268+4543﹣1889=164×23+177=1904÷56×15=【变式训练02】陈阿姨想用计算器算309×21,可是发现计算器上的“1”按键坏了,请你帮陈阿姨想想,用计算器算出正确结果的方法有①;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1、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1、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1、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计算器的形状、功能键和使用方法。

2.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完成加减法的计算。

3.能通过计算器计算简单乘除法的结果。

二、教学准备1.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计算器。

3.白板、马克笔。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认识计算器1.展示计算器,让学生观察计算器的形状、键盘和屏幕。

2.讲解计算器上常用的功能键,如加、减、乘、除、等于、清除键等。

3.强调计算器上的数字键和加减乘除键的作用。

第二步:加减法的计算1.让学生先口算计算题,如 6+7= 。

2.讲解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数位对齐、从右至左逐位相加的方法。

3.示范使用计算器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

4.让学生自行使用计算器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如 13+9= 。

第三步:乘除法的计算1.让学生先口算计算题,如4×3= 。

2.讲解乘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先乘个位数,再乘十位数,最后加起来的方法。

3.示范使用计算器完成简单的乘法计算。

4.让学生自行使用计算器完成简单的乘法计算,如8×6= 。

5.让学生听题完成除法计算,并使用计算器验证答案,如18÷6=?第四步:练习1.让学生组成小组,完成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用计算器完成计算,并将答案在白板上展示。

2.教师巡视每个小组,指导学生完成计算。

四、教学反思本次计算器的教学,让学生在知道计算器和其功能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的计算方法。

同时,让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器加深对数字之间相互转化的认识,同时加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字的敏感度和计算的记忆力也得到了提升。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4单元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4单元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教案

4.1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逐步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知道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初步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交流、反馈等活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并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交流过程和方法,积累一些用计算器计算的经验,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体验计算器的学习价值,激发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学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很多学生早就会使用计算器,并有良好的生活经验。

根据这种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并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快乐。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

难点: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故事得到如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起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1、关于计算器你了解那些信息?(1)教师提出挑战性问题,相互给同桌讲一讲,再给班里的同学们讲一下。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远古时代的石子计数和结绳计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出示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筹,几百年前的算盘算筹有的是竹子,有的是木头,也有的是骨头,放在布袋里,便于随身携带。

几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算筹发明了跟简便的计算工具--算盘(3)认识最先进的计算机,美妙可以运算上万次。

(4)认识我们最常用的计算工具,今天学习的计算工具。

探究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计算器。

从而更简单、快速的计算较大的数字。

1、认识计算器(1)当今社会的市场上,超市里,你还能看见算盘吗?最常见的是用什么计算价格?(2)学生拿着自己的计算器,对照课本认识计算器的每个键。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案)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案)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 认识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及其作用。

3. 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运算。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 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运算。

2.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常用功能。

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上课前收集题目,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口算练习,了解学生们关于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基础能力。

2. 引出今天的课题《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3.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想一想,如果手算具有的先进性和方便性,又会有什么好处?第二节、认识计算器1. 让学生观察计算器的外部结构,结合图示,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和相关功能。

2. 让学生根据图示,一起研究计算器上的按键以及按键的相关功能,让学生对计算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第三节、计算器的基本取整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四节、计算器的高级操作1.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相关功能,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等。

2. 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的高级运算功能。

第五节、小结1. 碰到问题,问老师。

2. 学生自己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一些简单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介绍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帮助学生熟悉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及其作用,并且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计算器的高级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相关功能,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相信对计算器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与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三节、计算器的基本取整在这一节中,教师会逐步带领学生熟悉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各个相关的按键所代表的意义,并且通过简单的加减乘除,让学生逐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75 ÷ 45 × 21 3780 108 180 8100
(2)
6405
÷61
× 84 ÷ 49 105 8820 180
13
大显身手
看清数据,准确输入
123479
×3
×15
1852185 -370037
5224221 1
1741407 407407407
+259259
1482148 148148148
17
18
古代
(算筹)
19
20
现代(计算器)
21
通过这次探索,你有什么感想?
22
讨论: 今天我们学习了使用计算 器,在平时的学习中小学生应 不应该使用计算器?
23
感谢聆听!
输入 1
6
7 按键 - 输入 8
3
(2)使用 C· CE 清除计算结果84,再输入: 3 0 2 4 ÷ 8 4 =
10
7658= 325
3208-2965= 243 1816 - 38×27= 790 380×426 +9 =161889
6
7
用计算器计算:30×18 1)输入 3 0 (从高位3开始,按照3→0的顺序) 2)按键 x 3)输入 1 4)按键 = 5)显示结果
7
8
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
8
清除键的使用:
例如:9-3 输入: 9 -
4
=
C· CE
3
=
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 数据仍然保留。
9
计算3024÷(167-83) (1)运算顺序是什么?应该怎样计算?
765 +( 496 - 296)= 965
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11
想想做做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218+493= 711 2191×35= 76685 2800-1798= 1002 3363÷57= 59 6848-579+386= 6655
126×7÷18= 49
12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00-42 650+170 300×7
630+27 860-60 3×30
下面这两题可以口算吗? 5963×234 45875÷25
3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4
一、活动:向同桌介绍你的计算器。
电子计算器组成:
显示屏
运算符号键
开机键 清除键
键盘
数字键
5
用计算器计算:38+27 1)输入 3 8 (从高位3开始,按照3→8的顺序) 2)按键 + 3)输入 2 4)按键 = 5)显示结果
苏教版四(下)
进入作品
知识目标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 1、通过生活中购买物品的现实情景, 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激发起学生对计算 器的学习和使用兴趣。 2、使学生认识电子计算器,知道电子 计算器的构成,并学会使用。
2
180+300 860-20 1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