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课堂实录及评析
《认识图形》听评课记录
《认识图形》的听课评课记录文昌新屯中心小学乔培林《认识图形》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
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老师在设计上“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
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
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了什么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习,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数(素)养的培养。
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线”、“描点”、“折”、“量”等多种方法;(2)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
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三、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习题还是巩固练习,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
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后。
周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
《认识图形》课堂实录、反思与点评_
《认识图形》课堂实录、反思与点评_---------------------------------------〖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一册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丰富感性经验,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展开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教学设计思路。
大量的动手操作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力提供了空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对于在幼儿时期已积累大量丰富感性经验的大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认识这四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
优越的家庭条件,完善的学校配套设施,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但学生对这四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
为此,我认为: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教学设计〗(一)活动一:玩中认图形(教师在桌子上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品,有印泥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
)师:你们喜欢玩“魔术”吗?(教师给大家表演:先放一张白纸在讲桌上,挡住学生的视线,隔一会儿再让学生看白纸,“咦,白纸上怎么有一个圆?”学生很奇怪。
)师: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由于所用的物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很快明白了“魔术”的奥妙,纷纷举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师:老师是拿圆柱体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纸上印一下,白纸上就有圆啦!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个给大家看一看?(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认识图形》教学实录及评析(精选12篇)
《认识图形》教学实录及评析(精选12篇)《认识图形》及评析篇1教学目标: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几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课前准备: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学具及实物。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师:今天教室有许多神奇的口袋,你想知道袋子里有什么吗?(找学生上台摸口袋里的物体,形容后,大家猜。
)——揭示课题:认识图形(板书课题)二、活动探究1、学生活动:练习分类——4人一组,每组一个口袋,装着各种物体。
——学生分类后反馈分类方法:方法一:按颜色分方法二:按材质分方法三:按大小分……——教师予以肯定,并着重肯定第四种方法:按图形分。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1)通过学生的.图形分法,整体感知。
(2)识记几何形体名称。
3、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
活动: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1)摸: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同;正方体六个平面都相同(就像“六胞胎”);圆柱两边是平平的圆面,中间像柱子,上下一般粗;球没有平面,只有一个曲面。
(2)滚:学生通过滚的实验得出结论: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圆柱、球会滚。
4、猜——巩固四个几何图形的特点。
如: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
(谜底:球)三、巩固训练多媒体出示实物图片——小组合作,给物体分类,集体反馈。
四、回顾总结,综合评价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好“朋友”?他们有什么特点呢?2、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五、布置作业师:请大家下去以后,用我们认识的基本图形搭建一组自己喜欢的,有特色的图形。
板书设计: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认识图形》教学实录及评析篇2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起始课。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认识图形听课记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听课记录一、标题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二、核心素养•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图形的特点。
•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用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创造。
三、新课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手持一个彩色图形拼板,上面包含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看老师手里这个神奇的拼板,它里面藏着很多我们即将认识的图形朋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去认识它们吧!”学生活动:学生的目光被彩色图形拼板吸引,纷纷表现出好奇和期待的表情,部分学生开始小声讨论自己认识的图形。
过程点评:教师利用彩色图形拼板作为导入工具,直观且有趣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图形教师行为:教师逐一展示图形拼板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简单描述其特点(如圆形是圆圆的,没有角;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的等)。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展示,积极举手回答图形的名称和特点,课堂氛围活跃。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直观展示和引导学生描述,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动手操作,深化理解教师行为:教师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套图形卡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拼一拼,感受不同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这些图形卡片拼出什么有趣的图案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学生活动:学生兴奋地拿起图形卡片,开始动手操作。
他们有的尝试拼接出简单的图形组合,有的则创造出复杂且具有创意的图案,并纷纷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
过程点评:通过动手操作和创作活动,学生不仅深化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还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7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7篇)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篇1《认识平面图形》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
而杨老师上的是《认识图形》的一节练习课。
杨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上一节课学到的新知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首先,“搭小棒”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与长方形。
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问题指向性非常明确。
例如用小棒搭三角形时,教师提出了这一几个问题:“为什么你搭三角形搭得这么快?”“能搭出比刚才大一点的三角形吗?”“最少用几根小棒就能搭出一个三角形?”等,针对这几个问题的实践与思考,学生理解了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这一本质特征,也知道了三角形是可以有大小的等拓展性知识。
其次,“画一画”的活动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由形象转入抽象,进一步体会每个图形的本质特征。
点子图比格子图更抽象,教师引导学生把点子图想象成钉子板,“交叉点就像钉子板上的钉子”,使学生有了空间想象的依托,降低了练习的难度。
所以说教师的适时点拨还是非常到位的。
最后的“折一折”活动,很好地把不同的平面图形沟通了起来。
“把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三角形”、“在长方形纸上折出一个正方形”等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到,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等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宽,更丰富了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篇2本组周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
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认识图形》课堂实录及反思
师 :这样站 起 来会转 吗 ?
图形 ,知道 这 些形 体 的名 称 ,并 能 变认 和 区 别这
生 :(有一 小部分 齐说 )正方体 。
生 4:(试 了一下 ,转 不起来 )
些 形 体 。
师 :你 们都 知道啊 !这样 的形 状就 是正 方体 ,
师 :这样 为什 么不行 啊 ?
教 学理 念
能 告诉 大家都 是什 么 吗?
(望 着下面 的家 长 ,我 真想 问问他们 :你们发
生 :有 易拉罐 、盒 子 、皮球 、积 木 。
现孩 子 眼 中的数 学 了 吗 ?是那 样 的有 趣 ,那 样 的
生 2:有方 块 、磁带 盒 、牙 膏盒 、乒乓 球 。(面 单纯 。)
生 3:黑板 是长 方体 生 4:灯管 是 圆柱体 生 5:那根 柱子 是 圆柱 体 生 6:(指 着房 梁 )那个 是长方 体 生 7:门是长 方 体
有别 的发 现吗 ?
数 学 知识 和 能力 ,通 过 亲 身实 践 ,来 解 决 生活 问
生 2:它 能站起 来
题 。
将 形状 是长 方体 的物 品放 在了一 起 ) 师 : 生活 中有许 多物 品形 状是 今天 我们 学到
教 学准 备 :
师 :(把 易拉 罐放倒 )这样 能站 吗 ?
生 6:(举一 个月 饼盒 )这两 面是 正方 形 的,
堆在 一起 )
并 以这种 学 习 方式 充分 激 发 学生 的 主动 意 识和 进
师 :你们 刚才还 研 究什么 了?
取 精神 。
而这 四个面 是长 方形 的 。 师 : 你观察 得 很仔细 ,这 样 的形状 就是 长方
2 重 实践 、综合 、开 放 。本课 的教学 让学 生
《认识图形》教学实录及评析(参赛)_模板
《认识图形》教学实录及评析(参赛)_模板《认识图形》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目标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
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
教学设计: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计算机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
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学生回答,计算机演示。
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师: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
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计算机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师: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
)计算机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师:好!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
(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
(师生同步操作。
)接着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师: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
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计算机演示: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师: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师: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
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师: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
)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
“认识图形”教学实录与评析
“认识图形”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目标①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初步感知其特征。
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③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设景与激趣1.设景。
师:(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瞧,谁来了?生:机器人小叮当。
师:对,机器人小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生:想!(学生很好奇地观察礼物)师:赶快打开看看,喜欢这些礼物吗?生:喜欢!2.激趣。
师:这么多的礼物,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试试看。
评:用学生喜欢、熟悉的机器人发礼物的情境来开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布置了学习任务,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活动与交流1.分一分,按要求分组活动。
师:谁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把牙膏、鞋盒、烟盒……放在一起。
生2:我们组把魔方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们组把篮球、足球、乒乓球、垒球放在一起。
生4:我们组把茶叶筒、易拉罐放在一起。
师:大家分得真不错。
刚才我们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要大家分一分。
(出示课件:动画球,魔方……)师:请看大屏幕。
这是小叮当留给自己的一份礼物,它想请大家帮他一个忙,把这些礼物按形状相同的分一分。
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该怎么分。
生1:把球放在一起,蛋糕和易拉罐放在一起。
生2:魔方和玩具盒放在一起,牙膏盒单独放一起。
生3:把降落伞和灯泡放在一起,因为它们的形状很相像。
师: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补充的吗?生4:我觉得应该把筷子笼、降落伞、灯泡三种东西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和前面四堆物体的形状都不同。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听课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听课评课稿
听了XXX讲授《认识图形》课堂教学后,我认为她的教学思路清晰,教法灵活,学法指导到位,效果也明显,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教法上,XXX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展示实物和让学生触摸实物来引入图形的概念,让学生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基础。
同时,她还运用了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比一比图形的对边长度,从中认识图形。
在学法上,XXX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并辨认各图形,调动了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时,XXX采用了多种方式,如让学生辨认教室里的图形和动手画图形,加强了知识的巩固。
然而,本节课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采取多种激趣方式加强组织
教学。
同时,在教学图形认识时,应重点强调图形的特点,并在实物图片上比画一下,让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其特点。
最后,在对学生掌握知识效果反馈时,教师应该质疑更到位,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15351-人教版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课堂实录及评析
“认识图形”课堂实录及评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6~57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活动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也可以看看我们上课的这个礼堂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有正方体,还有圆柱体。
生: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生: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我的笔盒是长方体。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生: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我拿的是圆柱体。
生: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我拿的是三角体。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三角体呢?生:因为这个物体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体。
师:你能给它起这么一个名字真不错,其实这个物体叫三棱柱。
(教师根据学生所拿出来的物体,随机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
想说的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如果不小心,它还会从手上掉下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实录
《认识图形》修正后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在拼、摆、摸、滚等操作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辨认和区分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2. 在多种形式的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四种图形的学具;机器猫及图形教具;图形卡;涂色卡、激励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魔术表演:机器猫魔术表演师:机器猫是大家最熟悉的朋友了!它的故事让我们讲都讲不完,今天啊,老师就把这个大明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中来了,我们来欢迎这个大明星出场吧!生:(掌声)。
师:(哎!)为什么大明星没有出场呢?噢!原来,机器猫还要大家在它变魔术的时候要喊出它变出物体的名称!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太棒了,你们不仅有一双会发现问题的眼睛:还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好,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看课件,给物体分类、汇报A、学生自主感知师:用课件出示情境图,看图,注意小朋友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师:小组长带领讨论。
生:分类汇报情况。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师:分得真好,他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有和他们分法一样的吗?其他组同学是怎样分的?B、学生思维的验证师:机器猫也给这些物体分类了,它是怎样分的,你想知道吗?(课件出示)——原来它和大家分的一样。
2、揭示概念,探究新知,深化表象。
(1)给立体图形取名。
为了能区别和记住它们,我们给每组形状相同的取个名字,(指着第一组)我们给形状是这样的取名叫做长方体。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评课记录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容易将体和面混淆。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好吗?(老师表演),为什么变出了一个圆形呢?(学生基本能猜出来)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学完这节课你们就会明白的。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一)猜脚印1.播放课件:介绍几位老朋友2.请同学们大胆猜猜我们的老朋友的脚印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粗略画下来(指一生上台画),你们画的跟他的一样吗?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还需要验证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得到老朋友的脚印呢?3.介绍怎么得到老朋友的方法:印一印,描一描,剪一剪。
(二)验证脚印1、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脚印。
A、下面,我们就用印一印或描一描的方法来得到这些脚印好吗?(打开盒子、印油,请出我们的老朋友……)B、汇报:这是谁的脚印?指名一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得到的脚印,老师帮忙把脚印贴在黑板上。
C、还有别的不同的脚印吗?D、这些脚印跟我们刚才猜想画下来的一样吗?小结:同学们真棒,都会用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三)介绍脚印的名字刚我们得到的新朋友有个统一的名字叫“平面图形”——揭示课题,它们各自还有一个非常好听又形象的名字叫(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四)介绍新朋友的特征1、动手操作它们都有些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请出我们的新朋友,看一看,动手摸一摸,想一想。
2、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汇报。
(五)生活中的新朋友老师还发现一个秘密,就是我们的新朋友经常附着在老朋友的身上,贴得紧紧的在老朋友的面上,例如,我们知道讲台是一个长方体,我们的新朋友在这个长方体的哪里呀?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我们的新朋友呢?(六)交通标志中的新朋友这些交通标志你认识吗?都是什么形状的?三、练习巩固,实际应用1、眼疾手快,新朋友藏在洞里,认出了新朋友可要毫不犹豫地砸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评课记录《认识立体图形》评课记录《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
李老师设计的是一堂更加开放、活泼、更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利用分一分、摸一摸、推一推等自主、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大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
但是考虑到这是一年级学生,以及他们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纪律特点和我本身的教学能力、教育机智等因素,我觉得李老师这样的设计可能过于开放,或许会出现难以掌控的情形,最终难以落实知识点、渗透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以更好的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
通过听课,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1、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从生活数学出发。
新课标中指出,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了解生活环境,改变生活现状。
本着这个精神,李老师尽量安排知识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指导了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
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数一数,玩一玩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
然后李老师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
通过本节课,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认识图形》评课稿
《认识图形》评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图形》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评课稿11.课堂常规这是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入校刚刚三个月,上课时间不足13周。
我们看到的孩子精神饱满,发言积极,说话完整,表达流畅,倾听认真。
这些都是老师长期训练的硕果,这节课是训练过程的一个侧影。
我从听、说、坐三个方面来说:(1)倾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它的重要性无需论证,我们早都形成了共识。
但学生会倾听并不是老师一句“认真听!好好听!”就可以培养得了的。
设计听的环节:老师这节课开始的口算有两点培养学生倾听能力非常好:一是老师说算式,学生听算。
这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很好的机会,是老师很好的设计。
二是学生说得数,其他学生听他说的和自己想的是否一致。
这给学生非常明确的指导,听什么:他的和自己的是否一致。
前期提醒:在机器人要给学生发起挑战前,范老师先组织教学:“认真听,看他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这是在关键点提醒学生需要认真倾听,否则,弄不清楚问题,将影响接下来这一个环节的学习。
课中点评:范老师经常点评:***听得多认真!***真会听!谁听清了?这是评价的导向功能,潜台词是同学们都要想***一样认真听,给全体学生以榜样。
(2)表达(说)能力的培养范老师要求学生说要声音洪亮,表达完整,口齿清晰。
这对一年级学生是非常关键的,这是站起来大大方方的前提,是数学素养重要的基础。
提醒:范老师让学生说话声音洪亮,主要是提醒“声音再大一点,给学生直接的要求,回答问题声音的要求。
要求:课堂上我们听到范老师对后面回答问题的学生说:“让前面的同学也听到!”这样给学生以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说的目的是让全班学生都听见,哪怕是离得最远的学生。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课堂实录《认识图形》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认识图形——以活动为学习载体活动一:摸物体游戏。
师:这节课我们请来了几个朋友,它们躲在口袋里,课前它们悄悄对老师说,先得玩个游戏,它们才愿意出来。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请你把手伸进袋子里随意摸一个物体,然后告诉大家你摸到的物体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1:方方的,平平的......生2:正方体。
学生摸到“长方体”,另一学生上来找这样的物体......(复习立体图形)(利用“玩游戏”请来的四个朋友一起上课,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轻松地进入了新课,同时对本课充满兴趣。
创设了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画平面图形。
师:看到大家表现这么好,它们非常高兴和你们做朋友。
瞧,它们来了。
(出示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请学生说一说它的名称。
)1.找脚印师:还带来了它们玩耍时的照片“雪地小画家”和大家分享。
师:雪地上有这么多漂亮的脚印,猜一猜这是谁的脚印?生:上黑板指一指师:长方体的脚印呢?生:指一指……2.画脚印说一说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的脚印请到纸上呢?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准备用印泥……生2:我用笔画下来……生3:我用纸把它盖住折出边角痕。
……搬一搬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立体图形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搬好后动手剪一剪,把脚印剪下来。
生动手操作。
(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请4位小朋友上来剪一剪。
说一说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及评析一年级下
《认识立体图形二》授课纪实与议论海林林业局子弟校王秀琴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认识图形 "一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详尽看法的授课内容。
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渐渐成立起形状看法。
少儿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多半与图形和空间有关,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本质联系亲近。
为此,我依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 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下手 ,设计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
为学生供应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遇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积极研究 , 培养学生着手操作能力 , 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同时依照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合理设计活动程序 ,可以收到较好的授课收效。
授课背景解析:(一)学情解析对于在少儿时期已积累大量丰富感性经验的大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认识这四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
优越的家庭条件,完满的学校配套设施,给学生的学习创立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但学生对这四种平面图形的详尽特点、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
为此,我认为:创立有兴趣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二)教材解析《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有的平面图形。
表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今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授课目的:1、经过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经历从“体”到“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看法。
2、能辨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3、领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生活中的宽泛存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亲近联系。
4、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看法和着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具准备: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实录
《认识图形》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学具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立体图形实物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习与这个建筑物有关的图形,只要认真学习,就会设计出这么漂亮的建筑物来!二、探究新知1.微视频展示:师:同学们喜欢玩积木吗?生:喜欢。
(出示课件)这有同学也在玩积木。
他们心灵手巧,用积木搭了一辆小火车。
老师将这些积木收集起来,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按照形状将积木分类。
谁愿意到电脑前来试一试提出问题:观察拼组的玩具,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微视频展示:2.观察拼组的玩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3.解决问题、分析对比:把刚才用到的立体图形按照形状进行分类:将自己的想法填入任务单中的记录表中,并与以下结论对比验证自己的想法。
观看微课:这些盒子的形状都是长长的、方方的,摸一摸它们的面,都是平的,放到桌上推一推,不能滚动。
这样的形状叫做“长方体”。
三、观察得结论:观看微课:这些盒子的形状都是长长的、方方的,摸一摸它们的面,都是平的,放到桌上推一推,不能滚动。
这样的形状叫做“长方体”。
这些盒子的形状都是方方正正的,摸一摸它们的面,都是平的,而且每一个面的形状都相同,放到桌上推一推,不能滚动。
这样的形状叫做“正方体”。
这些易拉罐和电池的身体直直的,摸一摸它们的面是弯曲的,但上下两个面却是平的,而且都是圆形。
将身体放到桌上,推一推,可以滚动。
但上下面放到桌上,不能滚动。
这样的形状叫做“圆柱”。
这些球的身体圆溜溜的,可以到处滚动。
它们的形状就叫“球”。
(学生自己分一分类。
《认识图形》教学实录及评析(参赛)
认识图形教学实录及评析(参赛)一、引言图形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图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篇文档将记录一个关于《认识图形》的教学实录,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评析。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了解图形的概念和分类。
•能够辨认和描述不同的图形。
•学会用正确的名字称呼不同的图形。
2. 教学资源•教材:教材《认识图形》第一章的相关内容•教具:黑板、粉笔、图形卡片3. 教学环境教室内需要有黑板和足够的光线,以便于学生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教师拿起一个方形图形卡片)教师:同学们,请看一下这个图形。
你们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图形?这个图形叫什么?学生:方形!教师:很好,这个图形是方形。
方形有哪些特点?学生:四条边长度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师将方形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教师:对的,方形有四个边,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并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现在我们再看一下这个图形(教师拿起另一个图形卡片)。
请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是三角形!教师:是的,这是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有三条边,三个角。
教师: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常见的图形。
第二步:认识常见图形教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拿出你们的教材,打开到第一章的内容。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图形。
先看看这一页的第一个图形,它叫做圆形。
大家知道圆形有什么特点吗?学生:有一个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教师:很好,圆形有一个圆心,并且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大家可以在教材上用铅笔画一个圆。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正方形。
正方形和方形有什么区别?学生: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而方形可能有的角不是直角。
教师:非常好。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而方形可能有的角不是直角。
请同学们在教材上画一个正方形。
第三步:巩固练习教师:同学们,请用教材上的图形卡片,分成小组,互相出题,看看对方能否正确辨认和描述图形。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课堂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课堂教学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19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一)》课堂教学实录《认识图形(一)》教学实录教学目的: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瞧!谁来了?生:机器人小叮当!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生:哇,这么多礼物!师:喜欢吗?生:喜欢!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
动手吧!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2)、汇报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分得非常好。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学生汇报: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出示)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图形”课堂实录及评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6~57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活动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也可以看看我们上课的这个礼堂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有正方体,还有圆柱体。
生: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生: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我的笔盒是长方体。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生: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我拿的是圆柱体。
生: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我拿的是三角体。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三角体呢?生:因为这个物体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体。
师:你能给它起这么一个名字真不错,其实这个物体叫三棱柱。
(教师根据学生所拿出来的物体,随机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
想说的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如果不小心,它还会从手上掉下来。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冰冰的。
生:我摸的是圆柱,它的上下两个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中间这个面摸起来是圆圆的、弯弯的。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弯弯的,也就是曲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课题:认识图形)评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的素材。
教师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品,这些形状多样的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同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感受“面”从“体”得。
师:哪一位小朋友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图形?生:(齐)长方形。
师:对了,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
(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长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长方形)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
(学生动手找)师:请把你找到的长方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有的学生举的是教师给的学具,有的学生举的是自己的书或笔盒)师: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找找看。
(学生认真地从自己手中物体的面上找长方形)师:谁找到了?生:我从这块橡皮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在哪儿呢?你能摸给大家看看吗?生:(边说边摸)在这里。
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我在笔盒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
师:你真了不起,在长方体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
其他的小朋友呢?生:(齐) 找到了。
师:好,下面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找到的长方形。
(学生认真地摸自己找到的长方形)师:好,大家都很能干,都能从长方体上摸到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生:(齐)能!师:好。
大家找找看,并把你找到的图形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从物体的面上边找图形边告诉同组的同学找到了什么图形)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图形?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生: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6个正方形。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还找到了正方形。
师:这个小朋友真能干,在同一个物体上找到了两种不同的图形。
师:刚才大家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正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
(从圆柱的一个底面上拿下一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圆柱模型的旁边,并板书: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三角形)师:(指着贴出的图形)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图形,认识它们吗?生:(齐)认识。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生:一种是形,一种是体。
生:长方体突突的,长方形扁扁的。
生:长方体能站起来,长方形站不起来。
生: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有1个面。
师: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评析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物体上找长方形。
接着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长方体上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体现了教师先扶后放的策略,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探索的难点。
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
教师还注重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
教师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三:学会用“体”描“形”。
师:下面,请小朋友利用桌面上的物体在纸上描出今天学过的图形。
同一小组的小朋友也可以互相合作。
(学生有的自己描,有的两个人合作描,不会的学生有的主动请教会的学生,有的自己打开课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描的)师: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描得最快,我们就请他们来把描的图形展示一下,并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的。
生:我用圆柱描出了圆形。
生:我用三棱柱描出了三角形。
生:我用正方体描出了正方形。
师:你们真能干。
评析教师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平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同时,由于摆在学生面前的几何形体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描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要描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必须懂得从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多种信息)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几何形体( 有效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描,这样,学生学会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从众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选择了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活动四:体现知识应用于生活。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
(同组的学生互相说出自己在哪儿见过这些图形,场面非常热烈)师:谁来向大家说说?想好了就说。
生:我家电冰箱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铅笔上下的面是圆形的。
生:电脑的显示屏是正方形的。
生:窗户是长方形的。
生:黑板是长方体。
师:对,那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生:长方形。
生:有些屋顶的面是三角形。
生:有些窗帘是长方形的。
师: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图形,小朋友要学会仔细观察。
评析教师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活动五:注重探索与实践。
师:小红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电脑出示奔跑的动物和节奏感强的音乐,接着屏幕中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红,我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师:找到的小朋友请说说。
生:屋顶是三角形的。
生:屋子的门是长方形的。
生:屋子的窗是正方形的。
生:太阳是圆形的。
生:树的叶子是三角形的。
生:草地是长方形的。
师:对,这幅图的草地是长方形的。
师:下面请小朋友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可能和小红的不一样。
(学生合作拼图形,教师巡视,并把拼好的图画展示到黑板上)师:(问其中一组同学)你们拼的是什么图形?能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该组的学生选派了一名代表上台说:“我们组拼的是一枝铅笔。
用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接下来各组小朋友都各自纷纷派了代表上讲台来向大家说明本组拼的是什么,用了什么图形)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拼出了这么漂亮的图画,你们个个都成了小小的发明家和设计师了。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
教师在此教学活动中,先呈现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创设出一个具有较强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在各组学生发现并找出图画中的各种图形后,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转向下一个实践活动,让各组学生讨论,寻找设计出本组拼图的方案,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拼图。
再让各组学生将本组所拼得的图画向全班展示,介绍制作的方法和所用的材料。
学生表现主动,拼得的结果丰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样组织教学,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六:体现课内向课外开放。
师: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什么图形?生:(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师: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学生闭眼想图形)评析让学生闭目想像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