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参数
结构参数名词解释(一)
结构参数名词解释(一)结构参数名词解释本文将介绍与结构参数相关的几个重要名词,以及对它们的解释和举例说明。
结构参数结构参数是指在一个结构体或类中,用于描述该对象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变量。
结构参数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也可以是自定义数据类型。
例如,在一个学生类中,年龄、姓名、学号等都可以作为结构参数,用于描述该学生的基本信息。
结构体结构体是一种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它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类型的变量,并且这些变量可以同时被称为结构参数。
struct Student{int age;string name;string id;}上述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Student的结构体,它包含了age、name和id三个结构参数,分别表示学生的年龄、姓名和学号。
类类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种将数据和方法组合在一起的结构,用于创建对象。
class Car {String brand;int year;void start() {// 启动汽车的操作}}上述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Car的类,它包含了brand和year两个结构参数,以及一个start方法。
通过创建Car类的对象,我们可以设置汽车的品牌和年份,并调用start方法启动汽车。
参数初始化参数初始化指的是在创建对象时,为结构参数提供初始值。
class Rectangle:def __init__(self, width, height):= width= heightrect = Rectangle(5, 10)上述代码中,定义了一个名为Rectangle的类,它包含了width 和height两个结构参数,并且通过构造函数为这两个参数进行了初始化。
在创建Rectangle对象时,可以通过传入参数来为width和height设置初始值。
参数传递参数传递指的是将结构参数的值传递给方法或函数进行处理。
例如,在下面的Java代码中,calculateArea方法接收一个Rectangle对象作为参数,并计算该矩形的面积。
林分结构参数
林分结构参数林分结构参数是描述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它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生态研究以及森林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准确理解和掌握林分结构参数至关重要。
一、林分结构参数的定义林分结构参数是指描述森林中个体树木的空间分布、大小等级、年龄阶段等基本属性的统计学指标。
主要包括:树种组成、树高、胸径、冠幅、郁闭度、林木密度、年龄结构、生长量等。
二、林分结构参数的类型与意义1. 树种组成:反映森林中的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抵抗力具有重要作用。
2. 树高、胸径和冠幅:这三个参数可以综合反映树木的生长状况,为评估森林生产力提供依据。
3. 郁闭度:表示林分内枝叶覆盖程度,直接影响到林内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而影响到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4. 林木密度:直接反映了林分内的空间利用情况,过高的林木密度可能导致竞争加剧,影响树木生长。
5. 年龄结构:反映森林更新能力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森林经营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6. 生长量:包括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等,可以反映出森林的生产力和健康状况。
三、林分结构参数的测定方法1. 野外调查法:通过实地测量,获取树木的高度、胸径、冠幅等数据。
2. 空间技术法:如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可以从空中获取大面积的林分结构信息。
3. 数学模型法:根据已知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林分结构参数。
四、林分结构参数的应用1. 森林资源管理:通过分析林分结构参数,可以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 森林生态研究:林分结构参数可以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工作机制。
3. 森林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林分结构参数的优化调整,可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需求。
五、结语林分结构参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将对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生态研究以及森林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构参数名词解释
结构参数名词解释本文主要介绍结构参数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常见结构参数名词的解释。
一、定义结构参数是指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领域中,用于描述软件结构或体系结构的参数或变量,通常是通过编程语言的语法或编译器直接或间接地指定。
结构参数通常用于定义数据结构、算法、组件或整个系统,以便在程序执行期间使用。
二、分类结构参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数据类型参数:用于定义数据结构的类型,如整数、字符串、布尔值等。
2. 结构体参数:用于定义复合数据类型,如数组、链表、树等。
3. 函数参数:用于传递数据或信息,以实现特定的计算或操作。
4. 异常处理参数:用于指定程序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采取的行动。
5. 系统参数:用于定义整个系统的行为或状态,如时钟、计数器等。
三、作用结构参数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作用包括:1. 定义数据结构:结构参数可以用于定义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等,以便在程序执行期间使用。
2. 传递数据或信息:结构参数可以用于在函数或过程之间传递数据或信息,以便实现特定的计算或操作。
3. 控制程序流程:结构参数可以用于控制程序的流程,如在条件语句或循环语句中使用。
4. 定义整个系统的行为或状态:结构参数可以用于定义整个系统的行为或状态,如时钟、计数器等,以便控制程序的执行。
四、常见结构参数名词解释1. 整型参数 (integer parameter):用于定义整数类型的结构参数。
2. 字符型参数 (character parameter):用于定义字符类型或字符串类型的结构参数。
3. 布尔型参数 (boolean parameter):用于定义布尔值 (真或假) 的结构参数。
4. 数组参数 (array parameter):用于定义数组类型的结构参数。
5. 指针参数 (pointer parameter):用于定义指针类型的结构参数。
6. 结构体参数 (structure parameter):用于定义结构体类型的结构参数。
建筑结构设计七个重要参数
建筑结构设计七个重要参数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关乎到建筑的稳固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七个重要参数,这些参数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七个重要参数。
参数一:荷载荷载是指对建筑结构施加的外力和外载荷。
外力包括自重、活载(人员、设备等)、风载、地震载、温度变化引起的荷载等。
荷载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合理估计和分析荷载有助于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数二:强度强度是指结构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或应力。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和抗力,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强度设计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各种不利因素,如荷载类型、弯曲、剪切、压缩等,并根据设计规范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参数三:刚度刚度是指结构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以确保结构在受力后能够保持稳定。
刚度设计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的性质,以及结构的连接方式,采用合适的刚度设计有助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参数四: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建筑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确保结构不会发生失稳和倒塌。
稳定性设计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重心位置、支座条件等因素,采用合适的稳定性设计有助于提高结构的抗风、抗震能力。
参数五:耐久性耐久性是指建筑结构能够在长期使用条件下保持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能力。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耐久性,以确保结构能够长期使用而不会出现损坏和退化。
耐久性设计要充分考虑结构材料的性质、外界环境的影响,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有助于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参数六:经济性经济性是指在保证结构安全、稳定和耐久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材料和成本达到设计要求。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经济性,以确保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设计目标。
经济性设计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材料选择、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采用合适的经济性设计有助于减少成本和资源消耗。
结构设计中的七个重要参数
1、轴压比轴压比主要是控制结构的延性,具体要求见抗规6.3.6和6.4.5,高规6.4.2和7.2.14。
轴压比过大则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此时应加大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强度;轴压比过小,则结构的经济性不好,此时应减小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02周期比周期比控制的是结构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相对关系,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的扭转效应。
一句话,周期比不是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要求结构承载布置合理,具体要求见高规4.3.5。
刚度越大,周期越小。
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扭转刚度的贡献与其距结构刚心的距离成正比,意思是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扭转刚度贡献最大。
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
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应沿两个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或沿两个主轴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应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周期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利用结构刚度与周期的反比关系,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加强需要减小周期方向(包括平动方向和扭转方向)的刚度,或削弱需要增大周期方向的刚度。
03、位移比/位移角位移比是指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下,端部最大位移(层间位移)与两端位移(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位移比的大小反映了结构的扭转效应,同周期比的概念一样都是为了控制建筑的扭转效应提出的控制参数。
12个结构参数
1.轴压比目的:控制构件保持一定延性。
规范规定:限值各等级的剪力墙和框架(支)柱轴压比;注意:剪力墙的轴压比对应的荷载为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设计值;框架(支)柱轴压比对应的荷载为含水平荷载的工况组合,多为地震工况组合。
2.扭转周期比目的:限制结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规范规定:限制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
振型判别方法:振型方向因子来判断,因子以50%作为分界。
相关规定:全国超限建筑抗震设防中对周期比比值不足不是一项超限,广东抗震审查技术要求中无该条规定。
3.有效质量参与系数目的:保证考虑充足的地震作用。
要求:计算振型数应使各振型参与质量之和不小于总质量的90%。
4.刚重比目的:确定在水平荷载下,结构二阶效应不致过大,而引起稳定问题。
要求:高规5.4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注意:此处重力为重力荷载设计值,取1.2恒+1.4活。
5.剪重比目的:由于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下降较快,对基本周期大于3s结构水平地震下结构效应可能影响过小,偏于不安全。
要求:高规4.3.12:“剪重比”注:此处此处重力为重力荷载代表值。
6.位移比目的:限制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性规定限值:1.2、1.4、1.5和1.6计算要求:(1)风荷载不控制(2)单向地震+偏心算,而且是采用规定水平力的施加模式。
(3)双向地震下控制。
(4)单向地震+偏心,CQC不控制。
新增的1.6出处:7.层间位移角目的:同体系和高度有关,详见规范,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
计算要求:(1)风、单向地震均控制(2)单向地震+偏心不控制(3)双向地震不控制,除扭转特别严重外,一般双向地震同单向地震结构相近。
8.刚度比(软弱)目的:控制结构出现软弱层要求:高规(分结构体系)9.楼层受剪承载力比(薄弱层)目的:检验结构是否存在薄弱层要求:高规注意超限审查和高规中均提到,结构不应在同一层出现软弱层和薄弱层。
10.相邻楼层质量比目的:检验高层建筑中质量沿竖向分布不规则。
主体结构工程参数
主体结构工程参数1.承载力:主体结构的承载力是指结构在正常使用和设计工况下所能承受的荷载。
根据建筑物用途和设计要求,需要确定合适的承载力标准,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抗震性能:抗震性能是主体结构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能够对建筑物的主体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主体结构工程必须考虑到地震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备一定的安全性能。
3.刚度和变形:主体结构的刚度和变形能力也是需要考虑的参数。
刚度是指结构对外力的抵抗能力,它决定了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变形是指结构在承受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的位移,需要合理控制变形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4.材料和构件的选择:主体结构的材料和构件选择也是重要的参数。
不同材料和构件的特性和性能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构件。
常见的主体结构材料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等,每种材料都有其优势和适用范围。
5.防火性能:主体结构的防火性能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
防火是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的基本要求之一、主体结构工程需要采用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材料,并设计合理的防火措施,以减少火灾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参数外,主体结构工程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特殊的参数,如建筑物的高度、形状、风载等。
这些参数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以确保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主体结构工程参数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确定主体结构工程参数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用途、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安全要求。
结构设计中的七个重要参数
1、轴压比轴压比主要是控制结构的延性,具体要求见抗规6.3.6和6.4.5,高规6.4.2和7.2.14。
轴压比过大则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此时应加大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强度;轴压比过小,则结构的经济性不好,此时应减小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02周期比周期比控制的是结构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相对关系,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的扭转效应。
一句话,周期比不是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要求结构承载布置合理,具体要求见高规4.3.5。
刚度越大,周期越小。
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扭转刚度的贡献与其距结构刚心的距离成正比,意思是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扭转刚度贡献最大。
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
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应沿两个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或沿两个主轴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应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周期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利用结构刚度与周期的反比关系,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加强需要减小周期方向(包括平动方向和扭转方向)的刚度,或削弱需要增大周期方向的刚度。
03、位移比/位移角位移比是指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下,端部最大位移(层间位移)与两端位移(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位移比的大小反映了结构的扭转效应,同周期比的概念一样都是为了控制建筑的扭转效应提出的控制参数。
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
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
在结构设计中,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结构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结
构的性能和稳定性,优化合理的结构参数设计可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在结构设计时,需要对结构参数进行合理的控制。
结构参数主要包括结构的尺寸、形
状和材料等。
在选择结构尺寸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荷载情况和使用要求等因素。
在设计悬索桥时,悬索的长度需要满足结构的跨度要求和荷载要求,同时要兼顾结构的安
定性和经济性。
在选择结构形状和材料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设计钢结构时,需要选择强度高、刚度好和耐腐蚀性好的钢材,同时要考虑结构的形状
和连接方式等因素。
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进行结构参数的分析。
结构参数的分析是通过数学方法和工程经
验对结构参数进行合理评估和验证。
通过结构参数的分析,可以确定结构参数的合理范围
和优化设计方案。
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确定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从而评估结构参
数是否满足要求。
通过结构参数的分析,还可以评估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从而为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在结构设计时,还需进行结构参数的控制与优化。
结构参数的控制与优化是通过调整
结构的尺寸、形状和材料等参数,使得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达到结构的最佳性能和经
济性。
在设计混凝土柱时,可以通过优化截面形状和材料强度,使得柱子的承载能力最大化,同时减少柱子的材料消耗和成本。
结构参数的控制与优化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可靠性和
施工性等因素,以达到结构的安全可靠和施工便利。
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
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一项结构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结构的各个方面,包括材料选择、构件尺寸、支座类型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性能。
对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是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步骤,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遵循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按照结构受力特点、荷载情况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来确定结构参数。
还需要考虑结构的使用寿命、可维护性、施工性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总的原则就是要使结构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结构材料的消耗,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涉及到多个方面。
首先是材料选择,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强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结构的构件尺寸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比如梁的截面尺寸、柱的截面尺寸等,这些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还有支座类型、连接方式、预应力等参数需要进行分析和控制。
这些参数之间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不能孤立地处理。
接着,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进行各种受力计算、承载能力分析、挠度计算等工作,以确定结构参数的合理取值。
还需要进行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抗震性能分析等工作,以确保结构在不同情况下都能够满足要求。
这些工作需要运用各种工程力学和结构分析的理论知识,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工程素质。
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还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和优化设计。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往往会有多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需要进行可行性比较和经济性评估,找出最佳设计方案。
还需要进行参数的优化设计,通过调整结构参数来提高结构的性能和经济效益。
这些工作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值计算方法和优化技术,需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关乎到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bim模型结构参数
bim模型结构参数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模型是一种数字化的建筑信息模型,包含了建筑物的几何形状、空间关系、属性信息等多方面的数据。
BIM 模型的结构参数可以涵盖建筑物的各个方面,取决于具体的建模目的和使用场景。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 BIM 模型中的结构参数:
1.几何形状参数:包括建筑物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几何特征,以及建筑元素的形状、位置和关联关系。
2.结构元素参数:描述建筑结构的各个元素,如墙、柱、梁、楼板等,包括它们的尺寸、位置、材料、构造方式等信息。
3.空间关系参数:描述建筑物内各个空间之间的关系,如房间的布局、连接通道、楼层之间的连接等。
4.属性信息参数:包括建筑元素的属性信息,如材料的强度、颜色、质地等,以及建筑物的用途、建筑年代等信息。
5.构造参数:描述建筑元素的构造方式,包括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连接方式、支撑结构等。
6.性能参数:描述建筑物或建筑元素的性能,如能耗、热工性能、光照性能等。
7.管理参数:包括与建筑物维护、运营、安全等管理相关的信息,如设备位置、维护计划等。
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
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结构设计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建筑物、桥梁、船舶等工程物的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结构参数是影响结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控制和分析结构参数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结构参数的定义与分类结构参数是指设计对象所具有的各项尺度的参数值。
结构参数一般分为几类:基本参数(如长度、宽度、高度、厚度等),极限状态参数(如承载力、极限变形等),服务状态参数(如挠度、加速度、位移等)。
二、控制结构参数的策略1、合理选取结构体系,控制支承结构参数结构体系对结构的刚度、承载能力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中应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在控制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减少结构系统的质量,提高结构承载能力。
2、选用优质的材料,控制材料参数3、合理控制截面形状和尺寸截面形状和尺寸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合理控制截面形状和尺寸,以满足结构的需求。
1、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是一种通过采取离散化方法处理结构连续体的方法来求解结构力学问题的数值方法。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准确地分析结构参数,并获得各种结构节点的位移和应力等信息。
2、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可以获得更加真实的结构参数,并能检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在实验研究中,可以采用静力试验、振动试验、疲劳试验等方法来分析结构参数,以提高结构设计的可靠性。
3、结构参数计算利用结构参数计算方法,可以对结构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以控制和优化结构参数。
常见的结构参数计算方法包括等效静力法、等效动力法、承载力设计法等。
综上所述,控制结构参数的合理性是结构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结构设计工程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参数计算方法,最终确保设计方案的可靠性。
结构设计主要控制参数
.
16
2.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控制参数
扭转位移比
《高规》3.4.5规定: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 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 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得1.2倍, 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 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 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
.
12
2.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控制参数
《高规》3.5.2规定:
1. 对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γ1 可按式(3.5.2-1)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
宜小于0.7,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
于0.8。
1
Vi i 1 Vi1i
(3.5.2-1)
式中 1 ——楼层侧向刚度比;
.
6
1.房屋适用高度及高宽比
《高规》3.3.2规定: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高 宽比不宜超过表3.3.2的规定。
表3.3.2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体系
非抗震设计
6度、7度
8度
9度
框架
5
4
3
—
板柱-剪力墙
6
5
4
—
框架-剪力墙、剪力墙
7
6
5
4
框架-核心筒
8
7
6
4
筒中筒
.
15பைடு நூலகம்
2.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控制参数
楼层抗剪承载力比
《高规》3.5.3条规定: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剪 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 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 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 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
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一、引言结构设计是工程建筑中的重要环节,而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则是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能够影响到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对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结构参数的含义与分类、结构参数的控制方法以及结构参数的分析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二、结构参数的含义与分类结构参数是指控制和影响结构性能的各种变量或者参数,它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例如截面尺寸、材料性能、载荷大小等。
一般来说,结构参数可以根据其影响因素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分为静力参数和动力参数两大类。
1. 静力参数静力参数是指在静力作用下对结构内力分布和变形等方面有影响的参数。
截面尺寸、材料性能、截面强度等都属于静力参数。
这些参数在结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合理的控制和分析能够有效地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动力参数则是指在动力作用下对结构振动、疲劳等方面有影响的参数。
结构的共振频率、阻尼比、振动幅值等都是动力参数。
在一些重要的工程建筑中,对于动力参数的控制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结构参数是工程建筑中的关键因素,其合理的控制和分析是确保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
下面将对结构参数的控制方法与分析方法进行具体探讨。
三、结构参数的控制方法1. 截面尺寸的确定截面尺寸是影响结构静力性能的重要参数。
合理的截面尺寸能够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减小变形,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在进行截面尺寸的确定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载荷大小、材料性能等多方面因素,通过优化设计来确定最佳的截面尺寸。
2. 材料性能的选择材料性能是影响结构静力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合理的选择材料类型和材料性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进行材料性能的选择时,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从而确定最适合的材料类型和材料性能。
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
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涉及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多个方面,对于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结构参数的定义、控制和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结构参数的定义结构参数是指影响结构性能的各种参数,包括结构的几何尺寸、材料性质、荷载情况等。
在结构设计中,不同的结构参数会对结构的稳定性、强度、振动特性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对结构参数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分析。
结构参数的控制是指在结构设计中对各种参数进行调节,以达到预期的建筑功能和安全性要求,提高结构的经济性和效果。
控制结构参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结构的使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能等。
1、结构几何尺寸的控制结构几何尺寸是决定结构形态和空间布局的基本参数,包括结构的跨度、高度、板厚等。
在设计中,必须控制结构尺寸的大小和比例,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疲劳寿命等因素。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形状和尺寸来达到控制结构几何尺寸的目的。
2、结构材料性质的控制结构材料的性质也是影响结构性能的重要因素,包括强度、刚度、韧性、耐腐蚀性等等。
在设计中,必须控制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以满足结构对材料的性能要求。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考虑材料的成本、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诸多因素。
3、荷载条件的控制荷载条件是指结构所承受的静载荷或动载荷,包括永久荷载、临时荷载、地震荷载等等。
在设计中,必须对荷载条件进行合理的预估和控制,以满足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
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建筑功能、荷载特点、结构形态等因素来优化结构荷载条件。
结构参数的分析是指基于数学模型和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结构各种参数进行计算和评估,以确定结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等指标。
结构参数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结构性能和特性,为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1、静力分析静力分析是指利用静力学原理,对结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和计算,以评估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等指标。
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
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结构参数指的是影响结构性能和稳定性的各种参数,例如材料的强度、截面尺寸、连接方式等。
合理控制和分析这些参数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并使其具有良好的工程经济性。
结构参数的控制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工作环境,以及设计的约束条件。
在设计中,需要确定适当的结构形式、主要材料的选用和截面尺寸的确定等。
控制结构参数的方法有直观经验法和理论计算法等。
直观经验法主要是基于设计师的经验和直观感受,通过根据类似的结构和工程案例的经验来确定结构参数。
理论计算法则是基于各种结构力学理论的计算方法,根据结构受力状态和力学性能来确定结构参数。
对于较复杂的结构,一般需要结合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和确定结构参数。
在结构参数的控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等。
首先要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即结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发生破坏。
这就要求结构的各个部分的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其次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保持平衡状态,不会出现不稳定现象。
稳定性的考虑包括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其中整体稳定性是指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局部稳定性是指结构的某个部分在受力时是否稳定。
最后要考虑结构的经济性,即在满足安全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材料和截面尺寸等要控制的参数尽量减小,以节约成本。
对结构参数的分析是为了确定结构的受力情况和结构参数的合理范围。
分析结构参数需要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然后进行力学分析。
通过力学分析,可以计算结构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进而确定各个结构参数的要求。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静力弹性分析、动力分析、非线性分析等。
在分析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安全性要求,并根据工作环境和约束条件进行相关的分析。
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
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结构设计时结构参数的控制与分析是工程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结构参数是指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各种参数的选择和控制,如截面形状、尺寸、材料性能、受力形式等,这些参数的选择和控制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结构设计时必须对这些参数进行科学的控制和分析,以确保结构的安全、稳定和经济。
结构设计时要合理选择截面形状,不同的结构在受力情况下需要合适的截面形状来承受力的作用。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矩形、圆形、T形、H形等截面形状,不同的截面形状有不同的受力性能。
对于受挤压力作用的结构,如柱子和墙体,一般应选择矩形或圆形截面,以增加抗压性能。
而对于受弯曲力作用的结构,如梁和板,应选择T形或H形截面,以增加抗弯曲性能。
在结构设计时,要根据结构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以确保结构的受力性能。
结构设计时要合理确定截面尺寸,截面尺寸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受力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截面尺寸越大,结构的受力性能越好,使用寿命越长。
截面尺寸不能太大,否则将增加结构的自重和成本。
在结构设计时要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和使用要求确定合理的截面尺寸,既要保证结构的受力性能,又要尽量减小结构的自重和成本。
结构设计时还要合理选择材料性能,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抗拉、抗压和抗弯曲性能。
一般来说,结构中常用的材料有钢、混凝土、木材、玻璃钢等,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抗力性能。
在结构设计时要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结构的受力性能和使用寿命。
结构设计时要合理分析受力形式,不同的受力形式对结构的受力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在结构设计时要分析受力形式,根据结构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组合形式,以确保结构的受力性能和使用寿命。
钢结构设计常用参数
钢结构设计常用参数
1.强度参数:指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
这些参数决定了钢材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2.刚度参数:指钢材的弹性模量、刚度系数等。
刚度参数反映了钢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如刚性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主要依赖于其刚度参数。
3.稳定参数:指钢结构在受到外部力作用下的稳定性能,如屈曲承载力、稳定系数等。
稳定参数对于长、薄型构件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这些构件容易出现屈曲失稳现象。
4.疲劳参数:指钢结构在循环载荷下的损伤性能,如疲劳极限、疲劳寿命等。
疲劳参数对于承受循环荷载的钢结构的安全设计和寿命评估至关重要。
5.阻尼参数:指钢结构的阻尼比和阻尼系数等。
阻尼参数反映了结构的减震能力,对于在地震或风荷载等自然灾害中,钢结构的动力响应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6.可焊性参数:指钢材的焊接性能,如焊接变形、焊缝质量等。
可焊性参数对于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因为大多数钢结构是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7.耐腐蚀参数:指钢材的抗腐蚀性能。
耐腐蚀参数对于一些特殊环境下的钢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如海洋平台、化工厂等。
8.可靠性参数:指钢结构的可靠性设计和评估所需的参数,如设计安全系数、可靠指标等。
可靠性参数反映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钢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常用参数外,钢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构件的尺寸、形状和材料特性等因素。
此外,设计人员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标准进行合理选取参数,并考虑结构的施工和维护性能,以确保钢结构的安全、经济和可靠性。
结构参数矩阵
结构参数矩阵一、引言结构参数矩阵是一种以矩阵形式表示系统结构参数的方法,它在系统设计和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结构参数矩阵的概念、应用和优化。
二、结构参数矩阵的定义1. 结构参数:指系统中影响性能的关键参数,如机械系统中的长度、宽度、高度等。
2. 结构参数矩阵:是一种将结构参数以矩阵形式表示的方法。
其行表示系统不同部分,列表示不同的结构参数。
三、结构参数矩阵的应用1. 系统设计:通过对结构参数矩阵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对系统进行设计。
2. 系统优化:通过对结构参数矩阵进行调整,可以优化系统性能。
四、结构参数矩阵的优化方法1. 筛选关键性能指标:将所有性能指标按重要程度排序,并筛选出关键性能指标。
2. 建立初始模型:根据已有数据建立初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
3. 设定优化目标: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优化目标,并利用数学模型寻找最佳解。
4. 迭代优化:通过不断调整结构参数矩阵,寻找最佳解。
五、结构参数矩阵的案例分析以机械系统为例,通过对结构参数矩阵进行优化,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具体案例分析如下:1. 筛选关键性能指标:对机械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关键性能指标为速度、精度和稳定性。
2. 建立初始模型:根据已有数据建立初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
3. 设定优化目标: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优化目标为提高速度和精度,保持稳定性。
4. 迭代优化:通过不断调整结构参数矩阵,寻找最佳解。
六、结论结构参数矩阵是一种重要的系统设计和优化工具。
通过对其应用和优化方法的掌握,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结构体参数
结构体参数简介结构体参数是一种在编程中常用的数据类型,它可以将多个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数据类型。
结构体参数在很多编程语言中都有应用,包括C、C++、Java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结构体参数的定义、使用和优势。
结构体参数的定义结构体参数是由多个字段(field)组成的数据类型,每个字段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
通过定义结构体参数,我们可以将多个相关的数据组合在一起,方便进行操作和传递。
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struct关键字来定义结构体参数。
例如,定义一个表示学生信息的结构体参数可以使用以下语法:struct Student {char name[20];int age;float score;};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struct关键字或者class关键字来定义结构体参数。
例如,定义一个表示学生信息的结构体参数可以使用以下语法:struct Student {char name[20];int age;float score;};class Student {public:char name[20];int age;float score;};在Java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class关键字来定义结构体参数。
例如,定义一个表示学生信息的结构体参数可以使用以下语法:class Student {String name;int age;float score;}结构体参数的使用定义了结构体参数之后,我们可以创建结构体参数的变量,并对其进行赋值和访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构体参数的使用示例:C语言中的结构体参数使用示例#include <stdio.h>struct Student {char name[20];int age;float score;};int main() {struct Student student1;strcpy(, "Tom");student1.age = 18;student1.score = 90.5;printf("Name: %s\n", );printf("Age: %d\n", student1.age);printf("Score: %.2f\n", student1.score);return 0;}C++语言中的结构体参数使用示例#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tring>struct Student {std::string name;int age;float score;};int main() {Student student1; = "Tom";student1.age = 18;student1.score = 90.5;std::cout << "Name: " << << std::endl;std::cout << "Age: " << student1.age << std::endl;std::cout << "Score: " << student1.score << std::endl;return 0;}Java语言中的结构体参数使用示例class Student {String name;int age;float score;}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udent student1 = new Student(); = "Tom";student1.age = 18;student1.score = 90.5f;System.out.println("Name: " + );System.out.println("Age: " + student1.age);System.out.println("Score: " + student1.score);}}结构体参数的优势结构体参数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组织数据:结构体参数可以将多个相关的数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方便维护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轴压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
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轴压比过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相应墙、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结构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二、剪重比: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全。
见抗规5.2.5,高规3.3.1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水平地震剪力过小;但剪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但与规范限值相差不大(如剪重比达到规范限值的80%以上)时,可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调整:1)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在SATWE的“地震信息”中的“周期折减系数”中适当减小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结构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且与规范限值相差较大时,宜调整增强竖向构件,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三、刚重比:规范上限主要用于确定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见高规5.4.1和5.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上限要求,说明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较大,应该予以考虑。
规范下限主要是控制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不致过大,避免结构的失稳倒塌。
见高规5.4.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下限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重力荷载过小。
但刚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刚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上限要求,在SATWE的“设计信息”中勾选“考虑P-Δ效应”,程序自动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2、结构调整: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下限要求,只能通过调整增强竖向构件,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四、层间位移角:主要为限制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水平位移,确保高层结构应具备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使用要求。
见高规 4.6.1、4.6.2和4.6.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上述要求无法得到满足。
但层间位移角过分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结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增强竖向构件,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1)由于高层结构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扭转,所以符合刚性楼板假定的高层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往往出现在结构的边角部位,因此应注意加强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减小结构的侧移变形。
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
2)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层间位移角超过规范限值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
节点号在“SATWE位移输出文件”中查找。
五、位移比(层间位移比):主要为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
见抗规3.4.2,高规 4.3.5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位移比(包括层间位移比,下同)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心偏离质心的距离较大,扭转效应过大,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合理。
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结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调整方法如下:1)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往往出现在结构的边角部位;因此应注意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
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
2)对于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楼层,也可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
节点号在“SATWE 位移输出文件”中查找。
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
六、周期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使结构具有必要的抗扭刚度,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见高规4.3.5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扭转效应过大,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合理。
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结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
由于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抗扭刚度贡献最大,所以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或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
利用结构刚度与周期的反比关系,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加强需要减小周期方向(包括平动方向和扭转方向)的刚度,削弱需要增大周期方向的刚度。
当结构的第一或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可按以下方法调整: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2)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
见抗规3.5.3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
3)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抗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并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4)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抗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抗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抗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并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5)在进行上述调整的同时,应注意使周期比满足规范的要求。
6)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肯定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较难满足规范的要求。
七、刚度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
见抗规3.4.2,高规4.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2、结构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以下方法调整:1)适当降低本层层高,或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
2)适当加强本层墙、柱和梁的刚度,或适当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和梁的刚度。
八、层间受剪承载力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能力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
见抗规3.4.2,高规4.4.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应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层间受剪承载力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指定薄弱层个数”中填入该楼层层号,将该楼层强制定义为薄弱层,SATWE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2、结构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适当提高本层构件强度(如增大配筋、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加大截面)以提高本层墙、柱等抗侧力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或适当降低上部相关楼层墙、柱等抗侧力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几个参数的调整涉及构件截面、刚度及平面位置的改变,在调整过程中可能相互关联,应注意不要顾此失彼。
应该注意,对于类似于框剪结构的组合体系,有个彼此刚度适宜的问题。
分析框架的剪切型变形曲线和剪力墙的弯曲型变形曲线,可以发现,在下部楼层,剪力墙的位移较小,框架的位移较大,是剪力墙拉着框架来限制其层间位移角;上部几层则相反,剪力墙的层间位移角逐渐增大,框架的层间位移角逐渐减小,框架反过来拉着剪力墙以限制其层间位移角。
而改变剪力墙的刚度与部置是控制框剪结构的位移和周期的主要手段,所以当框剪结构上部几层的层间位移角较大时,适当削弱这几层的剪力墙刚度应该更为有效。
如果结构竖向较规则,第一次试算时可只建一个结构标准层,待结构的周期比、位移比、剪重比、刚重比等满足之后再添加其它标准层;这样可以减少建模过程中的重复修改,加快建模速度。
未完成高层结构整体控制参数的关联性及刚度控制结构整体控制是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各控制参数与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刚度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相互关联。
认识各控制参数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提高结构整体控制的效率,也有助于使结构设计更加经济合理。
本文就此抛砖引玉,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一课题。
结构整体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对结构的刚度控制、调整的过程。
控制参数中,位移比和周期比不仅与结构的刚度有关,也与结构刚度的分布状况有关。
这两个参数反映了结构的扭转效应,是结构整体控制的难点,也是结构整体控制的入手之处。
位移比&周期比:由于位移比是在“全楼刚性楼板”的假定下计算的,这时的每层楼板在楼层平面内被假定为刚度无限大。
因为位移比的计算要考虑偶然偏心,这样在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下,即使是规则对称的结构也不可能是纯粹的平动,其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一定是发生在楼层边角部位的某处。
所以一般情况下位移比是由结构边角部位的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决定的。
因此调整结构外围抗侧力构件的刚度是控制位移比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周期比的控制在于结构具备足够的抗扭转刚度,而结构外围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抗扭转刚度贡献最大。
因此调整结构外围抗侧力构件刚度以控制位移比时,必然对周期比产生较大影响。
考虑到对周期比的影响,调整位移比时,特别是当周期比接近规范限值时,应注意不要削弱结构外围抗侧力构件的刚度。
同样,对周期比的调整也可能影响位移比。
特别是当某主轴方向的位移比接近规范限值时,此时对抗侧力构件刚度的调整应以结构的质心为中心尽量对称。
周期比&剪重比:分析反应谱曲线(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可以发现,当结构的自振周期超过特征周期后,地震影响系数呈减小趋势,并且在自振周期较小的情况下,减小的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