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底孔设计大纲

合集下载

导流水洞工程课程设计

导流水洞工程课程设计

导流水洞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导流水洞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 掌握导流水洞工程的设计步骤、方法和相关技术参数。

3. 熟悉导流水洞工程中涉及的水力学、土力学及工程力学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导流水洞工程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导流水洞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3.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导流水洞工程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投身水利事业的意愿。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水利工程在保护水资源、防治水灾害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水利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掌握导流水洞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1. 导流水洞工程基本概念:介绍导流水洞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水利工程概述2. 导流水洞工程设计原理:讲解导流水洞工程的设计原理、水力学基础、土力学基础及工程力学基础。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力学基础、第三章 土力学基础、第四章 工程力学基础3. 导流水洞工程设计步骤与方法:阐述导流水洞工程的设计步骤、设计方法及相关技术参数。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水工建筑物设计4. 导流水洞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导流水洞工程案例,了解其设计要点和施工技术。

参考教材章节:第六章 水利工程案例5. 导流水洞工程设计实践:结合实际工程背景,指导学生进行导流水洞工程设计实践,包括方案设计、计算书编写及图纸绘制。

施工导流标准及方式设计大纲范本

施工导流标准及方式设计大纲范本

FCD71010 FCD初步设计阶段水电建设项目施工导流标准及方式设计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5年2月1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导流标准及方式设计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2目次1. 引言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3. 设计基本资料 (4)4. 设计基本资料分析 (10)5. 施工导流设计标准及导流时段划分 (12)6. 导流方式的选择 (13)7. 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5)31 引言工程位于, 是以为主, 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正常蓄水位m, 最大坝高m, 总库容m3,电站总装机容量M W,年发电量kW·h, 灌溉面积km2。

通航t级船队(舶)。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年月审查通过, 选定坝址为。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1 有关本工程主要文件(1)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3) 初步设计任务书;(4) 施工导流和截流模型试验报告。

2.2 主要设计规范(1)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78)(试行)及补充规定;(2)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DJ217-87);(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试行);(4)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修改稿);(5)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 5021-93)。

3 设计基本资料3.1 工程等级和建筑物级别本工程为等工程;永久建筑物按级设计;临时建筑物按级设计。

3.2 水文(1) 本坝址区历年实测逐月最大、最小及瞬时平均流量;(2) 全年及各月不同频率最大流量, 见表1。

表1 全年及各月不同频率最大流量表34(3)各种不同施工期内各种频率最大流量见表2。

3(4) 本坝址各种频率最大洪峰流量及典型年洪峰过程曲线;(5) 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7) 水库库容曲线见表4。

大坝项目导流洞和导流底孔封堵专项方案18

大坝项目导流洞和导流底孔封堵专项方案18

大坝项目导流洞和导流底孔封堵专项方案6.12.1 简述本工程两岸共布置6条导流洞,从左至右,左岸依次为1#、2#、3#导流洞,右岸依次为4#、5#、6#导流洞,1#、2#导流洞分别与水工2#、3#尾水洞结合布置,5#、6#导流洞分别与水工4#、5#尾水洞结合布置。

导流洞断面18m×20m(宽×高)。

根据导流洞下闸封堵、下游供水和水库蓄水发电的要求,导流底孔分两个高程设置。

在坝体高程410.00m13#~18#坝段内布置1#~6#六个低高程导流底孔,孔口尺寸为b×h=5×10m(宽×高),采用坝面收缩型压力进口段,进口上缘采用椭圆曲线,孔身段为平底直线型,洞身不扩散,在坝体高程450.00m11#和20#坝段内布置了7#~10#四个导流底孔,孔口尺寸为b×h=4.5×8m。

1#~6#临时导流底孔上游进口设平板闸门,尺寸5m×14.74m(宽×高),3#、4#临时导流底孔下游出口设弧形闸门,尺寸5m×10.00m(宽×高)。

在11#坝段、20#坝段高程450.00m分别布置2个临时导流底孔(7#、8#和9#、10#),孔口尺寸均为4.5×8m(宽×高),采用坝面收缩型压力进口段,进口上缘采用椭圆曲线,孔身段为平底直线型,洞身不扩散,7#~10#临时导流底孔上游进口设平板闸门,尺寸4.5m×12.166m(宽×高),下游出口设弧形闸门,尺寸4.5m×8.00m(宽×高)。

6.12.2 导流洞和导流底孔封堵项目导流洞封堵的项目有:下闸后导流洞内积水和淤泥的清理和排除,进导流洞的施工通道布置(2#施工支洞开挖),施工用的风、水、电系统布置,导流洞封堵段混凝土施工,导流洞封堵段冷却施工,导流洞封堵段回填灌浆和接缝灌浆和2#施工支洞封堵及回填灌浆等。

导流洞施工方案

导流洞施工方案

1工程概述1.1工程情况兴义市革里水库烟区水源工程导流洞位于大坝右侧,断面形式为城门洞型。

开挖断面尺寸为4.60m×5.70m(宽×高),顶拱中心角180°。

导流洞洞身长度为213.96m,进口明渠段长度为29.70m,出口明渠长度为20.47m。

导流洞进口高程为1372.00m,出口高程为1369.49m。

全洞采取i=15‰坡比。

进出口基岩边坡采用挂网喷锚支护,喷C20混凝土,厚度为10cm;洞身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现浇衬砌,厚度为40cm。

混凝土保护层厚为50mm。

1.2地形工程地质条件导流隧洞进口段地层岩性三叠系中统法郎组第二段T2f b浅灰色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

洞脸边坡为斜向坡,洞向与岩层走向斜交,岩层产状190-235°∠25-56°,洞室埋深3-23m,洞线处在强风化及弱风化岩体中,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多充填泥质,岩体破碎,属Ⅴ类围岩。

建议对洞脸开挖边坡及时喷锚支护。

洞身段地层岩性三叠系中统法郎组第二段(T2f b)浅灰色泥质粉砂岩和褐黄色粉砂质泥岩。

岩层产状190-235°∠25-56°,洞向与岩层走向斜交,洞室埋深23-46m,洞线处在弱风化下部基岩中,岩体以软、中硬质岩为主,属Ⅲ-Ⅳ类围岩,成洞条件一般,施工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渗水、局部垮塌、掉块现象,须及时有效的作好支护处理及排水工作。

出口段地层岩性为三叠系中统法郎组第二段(T2f b)的褐黄色粉砂质泥岩和浅灰色泥质粉砂岩。

出口洞脸为逆向坡,岩层产状190-235°∠25-56°,洞向与岩层走向斜交,埋深3-22m,洞线处在强风化及弱风化岩体中,由于埋深较浅,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岩体完整性较差,属Ⅴ类围岩,尾段为河床砂卵石层,为明挖,建议开挖边坡及时喷锚支护。

2施工现场布置2.1施工供电、通风、排水系统布置施工供电施工供电统一由乌沙变电站接10kv专用线路终端杆T接,10kv输电线路至导流洞出口及进口,设置两台变压器。

导流洞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导流洞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施工总说明1.1 工程概况**水库工程位于重庆市*县境内,地处长江三峡区段小流域的二级支流桃溪河上游,坝址至*县县城47Km,距重庆市的公路里程为350Km。

**水库是以农业灌溉和城镇供水为主,兼有发电效益,并为妥善安置三峡水库移民提供有利条件的综合利用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450.00m,总库容为1.042亿m3,属多年调节水库。

工程规模为Ⅱ等大(2)型,分枢纽和灌区两大部分,枢纽由面板堆石坝、溢洪道、排砂放空洞、引水道和装机6MW的坝后电站组成;灌区由1条总干渠、2条分干渠、6条支渠和装机9MW的跌水电站组成。

主洞由上游进口段、洞身段、下游出口段等组成,导流洞全长702.119m,其中进口段34.094m,洞身段652.180m,出口段16.206m,导流洞断面为城门洞型,洞身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30~50cm,衬砌后的过流断面为3m×4m(宽×高)。

导流洞进口底板高程为361.00m,出口底板高程350.00m。

1.2 水文气象及地形地质1.2.1 水文气象(1)水文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35.8km2,坝址多年平均流量5.28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6亿m3;经历史调查推测坝址最大洪峰流量为1480m3/s,每年4~10月为汛期,11月~次年3月为枯水季节,主汛期为6~8月份。

(2)气象多年平均降雨量:1404.9mm多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低气温:-4.5℃极端最高气温:42.0℃多年平均蒸发量:1141.3mm实测最大风速:24m/s多年平均风速:0.8m/s多年平均雨日见表1-1.1.2.2 地形、地质条件**水库工程坝址位于桃溪河的小河滩,该处河道呈“S”形,河谷呈不对称“V”型横向谷,两岸山体完整、雄伟,岸坡左陡右缓,左岸呈一陡岩状,坡角为60°~70°,右岸地形稍缓,坡角为30°~50°,部分地段分布有残、坡积物及崩积物,河谷宽约50m,常水位355~362m,水面宽10~20m。

导流隧洞工程课程设计

导流隧洞工程课程设计

导流隧洞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导流隧洞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隧洞设计的主要参数及其影响。

2. 学生能够描述导流隧洞工程中涉及的水力学原理,包括流量、流速、压力分布等关键概念。

3. 学生能够解释导流隧洞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特定条件下导流隧洞的设计要求,完成初步的设计方案。

2. 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计算练习,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专业软件或工具,对导流隧洞工程进行模拟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导流隧洞工程实例,培养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展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理解水利工程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导流隧洞工程的实际案例分析,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工程专业高年级,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求知欲强,希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升专业技能。

教学要求:1. 紧密联系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 采用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创新思维,强调学习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内容1. 导流隧洞工程概述- 隧洞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导流隧洞的功能与应用场景2. 隧洞设计基础- 隧洞设计的主要参数及其影响- 水力学原理在导流隧洞中的应用- 隧洞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3. 导流隧洞施工技术- 施工方法及其选择- 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4. 实践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导流隧洞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结合课本知识,剖析案例中的设计要点、施工技术和运行效果5. 教学实验与模拟- 模拟实验:通过水力学实验,观察和验证理论知识- 计算机模拟:运用专业软件对导流隧洞工程进行模拟分析6. 课程设计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导流隧洞设计实践- 指导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并进行评估与反馈教学进度安排:1-2周:导流隧洞工程概述与设计基础3-4周:导流隧洞施工技术及案例分析5-6周:教学实验与模拟7-8周:课程设计实践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关联课本:本教学内容紧密关联《水利工程设计》教材中隧洞工程设计、施工及案例分析的章节,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施工导流标准与方式设计大纲范本

施工导流标准与方式设计大纲范本

FCD71010 FCD初步设计阶段水电建设项目施工导流标准及方式设计大纲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5年2月.. .. ..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导流标准及方式设计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 .. ..目次1. 引言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 (4)3. 设计基本资料 (4)4. 设计基本资料分析 (10)5. 施工导流设计标准及导流时段划分 (12)6. 导流方式的选择 (13)7. 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5).. .. ..1 引言工程位于 , 是以为主, 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正常蓄水位 m, 最大坝高 m, 总库容m3,电站总装机容量M W,年发电量 kW·h, 灌溉面积km2。

通航 t级船队(舶)。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年月审查通过, 选定坝址为。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2.1 有关本工程主要文件(1)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3) 初步设计任务书;(4) 施工导流和截流模型试验报告。

2.2 主要设计规(1)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78)(试行)及补充规定;(2)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DJ217-87);(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SDJ338-89)(试行);(4)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修改稿);(5)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 5021-93)。

3 设计基本资料3.1 工程等级和建筑物级别本工程为等工程;永久建筑物按级设计;临时建筑物按级设计。

3.2 水文(1) 本坝址区历年实测逐月最大、最小及瞬时平均流量;(2) 全年及各月不同频率最大流量, 见表1。

表1 全年及各月不同频率最大流量表3.. .. .... .. ..(3) 各种不同施工期各种频率最大流量见表2。

导流洞施工方案

导流洞施工方案

第七章导流洞开挖施工1 工程简况1.1工程简况左岸导流洞洞身段全长598.631m,导流洞洞身断面型式为城门洞型,开挖断面尺寸:宽17.9~24.883m,高22.75~26.15m,洞身段砼衬砌后尺寸:宽16m,高21m,衬砌厚度0.8~2.3m。

主要由进口渐变段、进口直线段、转弯段、中间直线段、出口直线段组成,总开挖方量24.227万m3,砼衬砌方量4.917万m3。

导流洞开挖及砼衬砌主要通过施工支洞和施工导洞进行。

1.2 主要工程量3232252830,L=15-20m36,入岩9m。

50564646导流洞施工因部位提交滞后2.5个月,于2001年9月2日开工进行导流洞施工支洞施工,开工后5#道路仍在施工过程中,导流洞施工受其影响开始进展缓慢;2001年11月6日进入导流洞主洞开挖,12月23日施工支洞全部完工;截止2002年3月8日,导流洞上断面导洞开挖548m,扩挖500m,完成洞挖工程量约6.2万m3。

1.4 气象、水文条件红水河流域汛期为5~10月份,平枯水期为11月份至翌年4月份。

红水河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

坝区年最大洪水出现在6~10月份,其中主汛期6~8月份,洪水发生频繁。

由于左右岸道路施工及岩滩电站坝前水位影响造成河床水位涌高,水文条件的改变增加了导流洞施工的难度。

2主要施工措施(1)为改善通风条件加快施工进度,增加新的工作面,在导流洞出口段开挖上导洞以使导流洞与出口贯通,不仅改善了施工环境,同时作为部分进行中断面的开挖施工道路,缓解施工支洞运输强度,出口工作面洞挖2.3万m3。

(2)上断面开挖时开挖高度由8m调整到8.5m,同时两侧墙按超挖40cm控制,以利下部开挖边墙预裂钻孔施工,中、下断面边墙预裂采取一次成孔,孔深钻至距导流洞底板以上50cm,中、下断面开挖一次预裂,加快施工进度。

(3)新增一个供风系统布置在导流洞出口5#公路旁,为中断面及下断面开挖提供施工用风,配备6台20 m3/min电动空压机、1台100m3/min电动空压机供风,总供风量220 m3/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CDFCD71040导流底孔设计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8年6月1工程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2目次1. 引言 (4)2. 设计依据 (4)3. 基本资料 (4)4. 主要设计任务与设计假定 (7)5.导流底孔布置及体形设计 (8)6.水力设计 (9)7.导流底孔结构设计 (12)8.工程量计算 (16)9.专题研究及模型试验 (16)10.应提交的设计成果 (17)341 引水电站工程位于 省 市(县)的 江(河)干(支)流上,是 河段梯级水电站规划的第 个水电站,是一座以 等综合利用的 ① 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电站枢纽主要由 ② 等建筑物组成。

其拦河坝正常蓄水位 m ,最大坝高 m ,坝顶长度 m ,总库容 亿m 3,电站总装机容量 MW ,保证出力 MW ,多年平均发电量 kWh ,灌溉面积水电站工程前期施工采用 ③ 导流方案,后期采用 ④ 底孔导流方案。

导流底孔是 期导流的主要泄水建筑物之一。

它负担着宣泄 期枯水时段流量,汛期与 ⑤ 一起参与联合渡汛,以确保大坝安全施工。

在工程完建期,导流底孔下闸封堵是工程按期蓄水发电的关键项目之一。

22.1(1)(2)——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技术研究成果及有关的审查文件;(3)——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导流方式设计大纲; (4)业主或建设单位提出的有关书面要求。

2.2 主要设计规范(1)SL 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2)SDJ 338-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 (3)SDJ 21-78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试行)及其补充规定; (4)SD 134-84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试行)。

33.1根据SDJ 338-89的有关规定及导流规划安排,本工程导流底孔为临时(与永久__孔①——根据《项目设计大纲》确定的枢纽②——指电站的主要建筑物如:混凝土重力式拦河坝、坝后式厂房、溢洪道、泄水底孔等;③——④——⑤——指汛期与导流底孔一起联合渡汛的泄水建筑物如: 坝体缺口、永久底孔等。

5导流底孔设计洪水标准为__年一遇洪水重现期,相应的河道上游来水流量为 m 3/s 。

3.2本工程推荐选用 导流方案,初期导流建筑物为 围堰挡水, 岸导流泄水,后期采用导流底孔过流,坝体(临时断面)挡水。

整个导流及渡汛共分 期,导流底孔是第 期导流的主要泄水建筑物。

导流规划的各期技术特性见表1表1 导流技术特性表3.3(1)坝址区地形图(1/1000~1/2000(2)坝址区地质平、剖面图(1/1000~1/2000(3)导流底孔轴线地质纵、横剖面图(1/500~1/1000(4)坝址区基岩顶板等值线图(1/500~1/1000(5)1)导流底孔的地质条件,从进口到出口所分布的岩层主要有 ……,其中进口座落于 岩层上,出口座落于 岩层上。

穿经地段主要地质构造有 。

各岩层的岩石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

表2 岩石物理力学指标表kN/m3抗压强度Mpa变形模量Mpa泊桑比μ2)导流底孔基岩与混凝土的抗剪指标见表3表3 基岩与混凝土的抗剪指标表提示:设计洪水应根据拦河坝的类型、级别及其临时挡水的断面型式确定,其相应的来水流量为坝体的挡水流量,导流底孔的设计泄量应根据所有参与泄洪的泄水建筑物与挡63.4 水文、气象资料 3.4.1 坝址分期洪水工程是 江(河)梯级规划的第 个梯级水电站,其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 km 2,占全流域面积的 %。

本工程上游已建有 水电站,其下泄洪水流量的构成主要由 组成,一般以 月份作为汛期, 为枯水期,各期洪水流量成果见表4。

表4 分期洪水最大流量成果表 单位:m 3/s3.4.2 设计洪水过程线见表5表5 设计洪水过程线表3.4.3 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表6表6 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3.4.4 枯水期月平均流量及其构成见表7表7 坝址枯水期月(旬)平均流量表 单位:m 3/sn3.4.5 坝址典型年来水量及分月流量见表8表8 坝址典型年来水量及分月流量表 单位:m 3/s73.4.6 坝址区气象资料见表9表9 坝址区气象资料表mm3.4.7(1) 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 万t (2) 坝址汛期平均输沙量 万t (3) 坝址最大年输沙量 万t(4) 坝址多年平均含沙量 kg/m 3 (5) 坝址汛期平均含沙量 kg/m 3 (6) 坝址汛期最大含沙量 kg/m 33.5(1)枢纽总平面布置图(1/1000~1/2000(2)各泄水建筑物平、剖面图(1/500~1/1000(3) (4)(5)3.6(1)(2)混凝土配合比的试3.7(1)(2)(3)(4)484.1 设计任务(1)(2)(3) (4) (5)4.2 4.2.1(1 (2 (3 4.2.2 4.2.3 导流底孔按临时建筑物设计(与永久 孔结合情况除外),不考虑地震等意外情况。

5 导流底孔布置及体形设计5.15.2(1)导流底孔布置应结合工程后期导流及渡汛要求,结合永久水工建筑物和其他渡汛(2)导流底孔设置数量、其进出口高程及断面尺寸,除满足工程后期渡汛的条件外,(3)导流底孔布置应尽量与永久泄水建筑物结合。

与永久建筑物结合的部分,除满足(4)导流底孔与明渠结合时,应尽量避免在底孔上部设置缺口或梳齿形成双层过流,(5)(6)(7)导流底孔体形及结构布置,应与下闸封堵设计、施工及运行统一考虑,达到封堵(8)(1)导流底孔的位置应尽量靠近主河槽或将导流底孔布置在溢流坝段内,可充分利用永久泄水建筑物(2)导流底孔如不直接与永久泄水建筑物结合,一般应将其进、出口段建筑物贴靠在大坝上。

(3)对于出口下游有防冲要求时,导流底孔应在其出口设置消力戽或其它消能设施。

导流底孔出口消能工的设计,除满足下游防冲要求外,同时应考虑避免不利(4)95.35.566.16.1.1(1)在不影响截流、封堵的条件下,导流底孔的进口高程不宜选择太低,一般应略高(2)有过木要求的导流底孔,其进、出口高程应基本平顺,并使之在设计过木流量范(3)导流底孔进口要求在设计水头范围内,选取合适的进口形式,一般宜采用顶部椭(4)导流底孔进口设置进水塔或其它形式的建筑物时,应考虑下闸封堵时沉放闸门的工作平台。

该平台高程应以不受下闸及底孔封堵施工期上游水位的影响为前提,以及(5)(6)底孔进口的闸门后应设通气孔,并保证其有良好的通气条件。

通气孔尺寸根据通(1)导流底孔的设置数目与断面尺寸,应通过渡汛方案的综合水力计算确定。

导流底孔(2)导流底孔的断面形式可采用城门洞形或矩形断面,但采用矩形断面时,因其结构要(3)导流底孔按有压流设计时,其出口可采用洞顶压坡或收缩断面的形式,以保证在设计条件下,底孔内形成稳定的压力流态,采用洞顶压坡的坡度一般为1∶8~1∶12。

(4)采用明流设计的导流底孔,其洞内应保持足够的通气空间,并使之在各种上游水位条件下,都能限制明满流交替的流态发生。

(1)如无特殊要求,导流底孔按临时建筑物设计时,一般在其出口下游可不设专门的消能工。

(2)在下列条件下,应研究导流底孔的下游消能问题,并结合模型试验研究消能1)导流底孔设计运行水头较高,底孔出口流速较大时(流速大于10m/s2)导流底孔出口下游河床地质条件不好,有可能因底孔出流的冲刷危及坝基下游、岸3)导流底孔紧靠厂房尾水渠时,可能因其出流冲刷造成尾水渠淤积。

10(1(2(3(4(5(66.1.2(1)计算底孔泄流能力时,不考虑双层过水及底孔进口前的立轴漩涡挟气串入孔内对(2)在进行导流底孔参与坝体临时渡汛的调洪演算时,所有泄流孔口均按无控制敞泄计算下泄(3)对于上游有梯级水库的情况进行调洪演算时,不考虑本工程的调洪作用对上游梯6.2 6.2.16.2.1.1(1)在设计水位及设计流量下,其底孔是在有压流的情况下运行,不允许出现负压;(26.2.1.2(1)当下游水位低于洞顶高程时,按自由出流情况考虑:H/a < 1.2 1.2≤H/a ≤ 1.5H/a > 1.5式中:a ——底孔过水断面高度,mH ——从底孔进口底板高程算起的上游水深,m(26.2.1.3(1)无压流情况的计算公式:H ——从底孔进口底坎算起的上游水头,m ; V 0——底孔进口前的行进流速,m/sb ——底孔宽度,mgaV H H 200+=11m ——流量系数,m=0.32~0.36; σs ——(2)半压力流的计算公式:(2)式中:ω——底孔过水断面面积,m 2;a ——底孔高度,m ;μ——流量系数,μ=0.576~0.67;η——底孔出口水流收缩系数,η=0.735 (3)有压流的计算公式:(3) 式中:μ——流量系数;ω——底孔过水断面面积,m 2; T 0——从底孔出口底板算起的上游水头; h p ——① 自由出流时:h p =(0.85~1.0)a② 淹没出流时:hp =h sh s ——6.2.1.4对有压流情况,流量系数受进口体形、各种局部水头损失以及沿程水头损失的影响,可由下式计算:(4)式中:ζi ——各种局部水头损失系数;L ——导流底孔长度; R ——过水断面的水力半径; C ——6.2.2(1)导流底孔的封孔闸门型式,应根据底孔进口形式、孔口尺寸、总水压力并结合工程(2)当采用钢闸门时,应尽量将封孔闸门与永久泄水孔的闸门结合使用,并注意可能采(3)导流底孔封堵下闸的设计流量,可采用下闸封堵时段的 5 年~10 年重现期的月或)(20a H g Q ημω-=()ph T g Q -=02μϖ⎪⎭⎫ ⎝⎛++=∑R C gL i 2211ξμ提示:对于进口有压而洞内为明流的导流底孔设计,可参见进口有压短管的体形设计及基本12(4)导流底孔下闸封堵的时间应满足以下条1234(5)导流底孔封堵闸门的挡水总水头,应根据水库蓄水、初期发电、底孔封堵施工及坝体渡汛等要求综合确定。

77.1(1)(2)(3)(4)(5)(6)(7)7.27.2.1(1)底孔进水塔结构及稳定计算,应考虑其结构物施工期及运行期的荷载组合情况; (2)坝内孔口结构应力分析按设计运行期的荷载组合设计,同时应满足永久建筑物的设(3)导流底孔出口消能段的结构及稳定计算,应考虑底孔运行期及封堵期的各种不利荷7.2.2导流底孔进出口建筑物均贴靠在大坝上,为岸塔式建筑物。

其整体稳定主要受地基7.2.37.2.4底孔封堵段的形式及长度不但应满足挡水稳定要求,还必须考虑坝体应力、温控及7.3 7.3.1导流底孔在其施工期、运行期及封堵期所承受的荷载,主要有:自重、水重、内水压力、外水压力(包括扬压力)、动水压力、脉动压力、冲击力、拖拽力、泥沙压力、施工及设备荷载、以及地(113(21)作用在出口底板上的动水压力出口底板上的动水压力可近似地按静水压力计算,方向垂直板面,其计算公式如下:P =k a ρh cos θ(5)k a ——单位换算系数(k a =9.81); ρ——水的密度;h ——垂直于面板的水深; θ——2)反弧段上的动水压力,其水平和垂直分力可按下式计算:P x =[k a q ρυ(cos φ2-cos φ1]/g (6)垂直分力:P y =[k a q ρυ(sin φ2+sin φ1]/g (7)式中: k a ——单位换算系数(k a =9.81);ρ——水的密度; υ——出口流速;φ1、φ2——(3设计中脉动压力按不利方向计:(8) αm ——脉动压力系数,对直线段 αm =5对挑坎曲线段 αm =10对边墙段 αm =5 %;v ——(4)冲击力(9) P α——作用在鼻坎或反弧段上的冲击力; A α——尾坎迎水面在流速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k a ——阻力系数(k a =1.2~2.0); v ——(5)拖拽力T =k t ·ρ·R ·J ·S (10)R ——计算板块的水力半径;⎪⎪⎭⎫⎝⎛±=g v k p m m m 22ρα⎪⎪⎭⎫ ⎝⎛=g v A k p a a a22ρ14S ——计算板块的过水表面积; J ——J =〔(1-Φ2)H 〕/L ;Φ——计算段的流速系数(Φ=0.9~0.95); H ——计算段始末的水位差; L ——(6)水平泥沙压力(11) ρn ——kN/m3h ——泥沙淤积高度;Φ——7.3.2导流底孔分部位设计荷载组合,见表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