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力单元

合集下载

《运动和力单元》课件

《运动和力单元》课件
抛体运动是指物体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包括平抛、竖直上抛、竖直下抛等多种类型。
详细描述
抛体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投篮、投掷标枪等。在物理学中,抛体运动可以 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研究。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
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则是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动能与势能
05
动能的定义与计算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计算公式
E_k = 1/2 mv^2,其中m是质量,v是速度。
动能单位
焦耳(J)。
势能的定义与计算
01
02
03
04
势能
物体由于位置或高度而具有的 能量。
势能分类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重力势能计算公式
E_p = mgh,其中m是质量 ,g是重力加速度,h是高度
力的作用点,使两个力首尾相接,形成一个闭合三角形,表示合力方向
和大小。
力的分解Biblioteka 力的分解概念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 为两个或多个分力的过程 。
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将力分解为 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便 于计算和分析。
任意分解法
任意分解法是根据问题的 具体情况,将力任意分解 为若干个分力,以便于求 解问题。

弹性势能计算公式
E_p = 1/2 kx^2,其中k是弹 性系数,x是形变量。
动能与势能的关系
动能和势能是相互关联的能量形式, 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 转化,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 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弹簧振荡中,动 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
运动和力的应用实
06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整理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整理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整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运动和静止、力的作用、摩擦力、惯性、简单机械等。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力的作用、摩擦力、惯性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力的作用、摩擦力、惯性、简单机械等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力的作用效果。

3.摩擦力的产生和减小。

4.惯性的概念。

5.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实际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摩擦垫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图片等。

3.学习资料:教材、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抛掷物体,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运用PPT或视频,展示各种运动和力的现象,如滑梯、跳绳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运动和力。

3.操练(15分钟)进行一系列实验,如斜面滑车实验、弹簧测力计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的产生和减小、惯性等概念。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运动和力、摩擦力、惯性等概念,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5.拓展(10分钟)介绍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如杠杆、滑轮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单元设计导学案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单元设计导学案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单元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2.能描述牛顿第一定律3.知道二力平衡会判断是否一对平衡力【知识梳理】一、牛顿第一定律1.一个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保持。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保持。

2.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得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性质。

3. 惯性和惯性定律不同之处在于:描写物体运动规律,描写物体本身的性质;的成立是有条件的,而是任何物体都具有。

二、二力平衡1.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

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到的力叫做。

2.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其实就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我们也称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三、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课堂探究】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压力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C.与运动的快慢有关 D.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慧同学用一个表面平整的长木板、一个带钩的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

如图8.3-9所示。

(1)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

此时,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利用了知识。

(2)他设计的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次数压力/N接触面木块放置木块运动测力计示数/N1 2.0 木板平放慢2 2.0 木板平放较快3 2.0 木板平放快小慧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填字母符号)是否正确。

2、用大小为10N的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桌子受到的摩擦力(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0N.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它将。

3、停止蹬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自行车最后还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的缘故.若路面光滑,自行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曾对此做过研究,并总结出定律.4、汽车轮胎的外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具有,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的(填“运动”或“静止”)。

浙教版小学科学运动和力单元教材解读

浙教版小学科学运动和力单元教材解读

三、谈教学
探究活动结构:
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课)分别用重力、弹 力、反冲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探究 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4课)学习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力的单位“牛”,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 好技能上的准备。
第三部分(5-7课)认识摩擦力,探究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探究摩擦力对 物体运动的影响。
在教师指导下做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简单对比实 验。经历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的过程, 并作实验记录。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 作判断,对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设计 作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合作和不怕困难,尊重自己和他人 的劳动成果。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 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活动操作性更强,探究能力培养更 加落实。
6、滑动与滚动
◆认识滑动和滚动,渗透了科技发展 的思想。
◆用小车研究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 力适合儿童认识特点。
◆实验后研讨“为什么静止的小车要 受到一定大小的拉力才能运动起来,为什 么运动的小车失去动力自己会慢慢停止下 来?”是提升原有概念。
7、运动与设计
科学探究目标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用橡皮筋驱动 的小车和气球反冲力推动的小车。用简 单材料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模拟滚珠轴 承。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 胆想象,创造性制作小赛车。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探究目标(2)
用简单器材做拉力大小与小车快慢关系的实验、 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2、用橡皮筋作动力
◆把探究活动集中在研究“橡皮筋缠 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这个问题上, 做深一点做细一点:
在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活动中作 好铺垫;在探究活动中提出两个注意观察 的问题。研讨时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关系?”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集体备课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集体备课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形式的运动,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力和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运动和力的经验,如拉扯物体、推动物体等。

但学生对于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运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形式的运动。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发现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可以运动的物体,如小车、球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或球,以便进行实验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如何运动的?运动有哪些形式?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运动的物体,如小车、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推动小车、踢球等。

并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变化。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形式的运动有哪些特点?并请各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如摩擦力、重力等。

并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验证自己的思考。

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理念

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理念

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理念运动和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在教学设计中,我将运动和力单元的教学理念确定为“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理论与实践结合。

运动和力是抽象概念,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因此,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等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运动和力的实际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次,培养探究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将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探究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究,并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运动和力是一个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设计一些实践任务和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实际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力和运动变化,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最后,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都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方式,提供多样化的课堂资源和学习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综上所述,我的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和个体差异关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和力单元解读》优质说课稿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和力单元解读》优质说课稿

《运动和力》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参加到“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合教学”中来,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四上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解读,本次我将通过以下两方面来进行阐述:1.单元设计概述、2.分课时解读及教学建议。

本单元通过小车这一研究对象来了解运动状态及其收到的力以及能量的存在形式,其目标便是认识物体的运动与其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产生的能量也不同,能量还会以各种形式存在。

在研究方法上延续三年级《物体的运动》单元研究方法,就是建模,从一些复杂的情景转化为简单的情境进行研究,第二个就是能够经历项目式学习的过程,项目式学习指向的是概念性知识而不仅仅是一些事实性知识,比如本单元中出现的“力”和“能量”,这是两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是很难理解的,甚至有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都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力,力在哪里,因此如果说只是死记硬背,那是很难理解进去的,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

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拥有了一些顽固的前经验,有些前经验其实是存在偏差的,比如:他认为小车运动了就是有力的作用,因为他生活中见过的运动都是有摩擦力的存在,所以他看到的运动都是受力的,而他不知道当小车没有受力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然这其实是在七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单元才会学习到的知识,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做好与初中知识点的衔接;还有就是他们容易认为一个物体静止时就不受力,忽略了重力和支持力,因为它看不见。

所以在本单元中我们还需要帮助学生转换这些有偏差的前经验,当然这个过程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知道这样关于力的一些顽固经验,有很多孩子得了高中都还会错。

本单元共有八节课,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主要研究的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而且细心的老师们应该也能发现,这几课和我们旧教材没什么不一样,就是多了一课第六课《运动的小车》,尽管它的活动有相似的地方,但实际上新教材无论是在立意上还是着力点上都和之前的教材有很多地方不同,具体如何我会在后面说到。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知识点

新版小学科学四上复习资料第三单元运动和力3-1物体都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3-1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1在做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实验时,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3-1 提供动力可以使小车启动,有阻力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3-2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3-2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3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3用橡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寓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4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3-4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仲得越长,示数也越大”的特征制成的。

弹簧秤由:(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弹簧)五部分组成。

3-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3-4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量。

3-4跳板、健身球、撑杆和海绵垫、蹦床等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3-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3-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运动和力大单元教学设计

运动和力大单元教学设计

运动和力大单元教学设计1. 引言:力与运动的奇妙世界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运动和力。

这可是科学中最基本但又最神奇的部分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踢足球时球会飞起来?或者你在滑滑梯时为什么会感觉到风在吹?这些问题都和力有关系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有趣的领域吧!2. 运动的基础2.1 什么是运动?运动,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其实它的定义可不那么一言蔽之。

简而言之,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比如说,当你跑步的时候,你的身体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就是运动。

记得小时候玩捉迷藏吗?你在藏起来的过程中,就是在进行运动呢!2.2 运动的种类运动的种类很多,比如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等。

直线运动就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像你走直线小路。

而圆周运动,就是绕着一个点转圈圈,比如说地球绕着太阳转。

运动的类型多种多样,各有各的特点,非常有趣!3. 力的作用3.1 力是什么?力,是让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东西。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推动或拉扯的作用。

举个例子,当你用力推门的时候,门会开,这就是力在起作用。

有没有想过,有时候你推门时觉得很费劲,那可能是门很重或者有阻力呢!3.2 力的种类力的种类也有很多,比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等。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让我们能够站在地上。

摩擦力就是当你滑行时,地面阻碍你滑动的力。

而弹力就像弹簧,能让你按压一下再弹回来。

这些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真是奇妙极了!4. 运动与力的关系4.1 力对运动的影响力对运动有直接的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推着一个车子,车子就会动。

这是因为你施加了一个力,改变了车子的运动状态。

如果你用更大的力,车子会加速;如果你用的力不够,车子可能还是停在那里。

4.2 运动中的力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了解力的平衡。

比如说,当你坐在椅子上时,你的体重和椅子的支持力正好平衡在一起,让你能够舒舒服服地坐着。

这个平衡状态,实际上就是力在“较量”,如果不平衡,椅子可能就会塌下来。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整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整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整理一、认识力1.重力: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2.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3.弹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测量力(一)认识弹簧测力计1.概念: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

2.组成: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3.原理:受力大,伸长长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100克力(二)使用弹簧测力计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如果不在零刻度,先要调到零刻度后再测力。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测力范围。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一)拉力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活动:拉力大小与小车研究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实验材料:小车、绳子、垫圈、计时器实验步骤: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

3.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4.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

我们的发现:(1)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2)在这个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与(垫圈数量)有关。

(3)在这个实验中,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是(重力)。

垫圈的重力(二)反冲力用气球驱动小车材料:小车、气球实验步骤:1.组装利用气球驱动的小车。

2.给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观察气球喷气方向和小车运动方向。

3.将气球吹大一点,观察小车行驶距离。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解读 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解读 课件
《运动和力》单元解读
目录
CONTENTS
1
单元设计概述
2 分课时解读及教学建议
3
教参的学习方法
1
单元设计概述
01 单元设计概述
概述
研究对象
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受到的力、能量及其存在形式。
研究目标
认识物体的运动与其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 必须有力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同,物体的运 动情况不同产生的能量也不同,能量还会以各种形式存在。
通顿。过改变运动方式去改变摩擦力的大小;能绘制简单的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滑动、滚动等)和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有关三。视图,根据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和反思。
能够根据具体的任务,绘制不同侧面的设计图、分工协作,并根据量规
进行评估和反思。
能够在设计制作小车的活动中,运用力与运动的相关科学概念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模 拟真实的搬运 过程
将纸盒放在木板上,通过逐 步增加垫圈来测量摩擦力的 大小,思考当垫圈很少时木 块不滑动的原因。用于承载 小盒的滚木逐渐演变成“轮 子”时,学生逐渐体会技术 (工具)的改进对能进一步 满足人们的需求。将视野拓 宽到各种交通工具上,进一 步理解,这是不断改进技术 并运用于产品的结果。
正确认识“失败”在工 程制作中的意义,也是 “成功”的奠基石。
03 分课时解读及教学建议
综述 建议
1. 物体运动和力 的相关知识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通过 “玩小车”的活动体验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 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体验物体 具 有 的 能 量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能量以不同形式存在。
迷思经验
对一些有关“力”和“运动”的现象产生一些困惑,比如,为什么树上的 苹果往下落?汽车为什么会运动?地上滚动的球会为什么停下来?球被推 后滚动是因为一直有力的作用吗?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力的作用,但物体保持静止,这是因为:A. 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B. 物体受到的力被摩擦力平衡了C. 物体的质量太大D.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正确答案:B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是:A. 力等于质量乘以速度B. 力等于质量除以加速度C.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D. 力等于加速度除以质量正确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A.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B.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反比C.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D.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质量都有关正确答案:B二、填空题4.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________定律。

答案:惯性5. 当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它的________将改变。

答案:运动状态6.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大小、方向、作用点三、简答题7.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计算题8. 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20N的水平拉力。

如果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1,请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首先计算摩擦力:摩擦力 = 摩擦系数× 正压力= 0.1 ×10kg × 9.8m/s² = 9.8N。

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加速度:加速度 = (拉力 - 摩擦力) / 质量 = (20N - 9.8N) / 10kg = 1.02m/s²。

五、论述题9. 论述运动和力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案:运动和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运动状态的改变表现为物体速度的变化。

例如,当一个静止的物体受到一个恒定的推力时,它将开始加速运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单元总结(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单元总结(解析版)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总结(解析版)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这就是说物体只要不受力(受到平衡力或合力为零),原来静止的物体会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4.物体质量决定惯性大小。

质量越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越强,即惯性越大。

5.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一种属性。

二、力的平衡1.我们把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到的力叫平衡力;物体只受两个力时叫二力平衡。

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两个力叫平衡力。

简单称之为: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如果物体上只受到两个力作用,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物体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滑动时,在它们接触面存在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的接触面有关;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当接触面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静摩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保持静止状态时,在接触面产生的摩擦力。

5.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要考点,也是常考热点,在本章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节包含两个重要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者是不可分割两个知识点,是互相关联而又互相补充的知识。

在本节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理解;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经常与二力平衡结合;三、物体不受力的含义;四、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五、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惯性的例子。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整理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整理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整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运动关系以及简单机械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通过实验和操作来加深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运动关系的理解。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知道物体受力后会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3.让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的深入理解。

2.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

3.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来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关系以及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小车、杠杆等。

2.教学课件: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关系、简单机械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力的作用效果,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关系以及简单机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概念。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每组选取一个简单机械进行实践操作,了解其使用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巩固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关系以及简单机械使用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力还可以用来做什么?让学生举例说明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关系以及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

运动与力大单元教学反思

运动与力大单元教学反思

运动与力大单元教学反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运动与力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大单元,它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比如运动、力的作用、摩擦力等。

在教学这个大单元的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发现在教学运动与力这个大单元时,要尽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因为有些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理解,如果能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或者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效果会更好。

我常常会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力的作用和摩擦力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这样他们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

我发现在教学这个大单元的过程中,要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因为这个单元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如果只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他们可能会感到枯燥和无趣。

我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探索和发现知识,比如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来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还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我也发现在教学这个大单元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为运动与力是一个比较实践性的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会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比如让他们通过搭建小车、斜面实验等方式来探索运动和力的关系,这样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还发现在教学这个大单元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错题订正和反思。

因为运动与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单元,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有一些错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和反思,他们可能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订正错题,并让他们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教学运动与力这个大单元是一个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测量力的大小
◆学习测定力的大小是必要的。本单 元学习及以后学习要使用到弹簧测力计 (弹力是力与形变的关系,不是力与运动 的关系,所以没有列专课研究)。
◆首先“认识弹簧测力计”。这部分 重点是测力计刻度的认识,力的单位“牛” 的认识。
◆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 小”,这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
体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 科学过程,树立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 学态度。
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意用科学知识 分析日常事物。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 关系。
参考资料
2019年6月北京培训者会议五年级上册 “运动和力”单元讲稿
作者:常瑞祥 2019修订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育科
学出版社 主编:郁波 2019修订版《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
第三部分(5-7课)认识摩擦力,探究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探究摩擦力对 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8课)运用所学知识设计 和制作一个小车。
1、我们的小缆车
◆安装小缆车活动的四个思考的问题 指向更明确。关于重力的资料指出了重力 与运动的关系。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的实验, 不敲桌子可以避开解释难的问题。把用秒 表测快慢作为正式要求,目测作为替代要 求。怎样增加垫圈提示更清楚。实验后的 思考增加了方法上的培养。
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 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等于多少克的力?(100还是98?)
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 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 体要受到一中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 摩擦力。
有老师提出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你怎 样理解摩擦力?
反冲力和反冲运动?
各课修改情况
小调整的课——前三课,最后一课。 增加的新课——4、测量力的大小。 较多调整的课——摩擦力三课。
单元结构如何?
概念沿着“运动和力”这条线发展。 活动以探究车的运动为主要载体,对力 的研究相伴相随贯穿始终。
与常见运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力就是重 力和摩擦力了,所以本单元重点研究了 重力和摩擦力。
科学探究目标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用橡皮筋驱动 的小车和气球反冲力推动的小车。用简 单材料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模拟滚珠轴 承。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 胆想象,创造性制作小赛车。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探究目标(2)
用简单器材做拉力大小与小车快慢关系的实验、 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活动操作性更强,探究能力培养更 加落实。
6、滑动与滚动
◆认识滑动和滚动,渗透了科技发展 的思想。
◆用小车研究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 力适合儿童认识特点。
◆实验后研讨“为什么静止的小车要 受到一定大小的拉力才能运动起来,为什 么运动的小车失去动力自己会慢慢停止下 来?”是提升原有概念。
7、运动与设计
二、谈储备
面对修改后的教材,老师应做好哪 些知识储备?
也就是说在本单元的教学前,我 们老师应该了解些什么?
1、科学概念结构(1)
滑动、滚动、反冲运动


快慢的测量和比较
重力





运动和力 关系
弹力
摩擦力 物体静止状态
力的作用 物体运动状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学概念结构(2)
产生 重 力 方向
地球引力 竖直向下
1)掌握方法 2)实际练习 3)建立“牛”的实际概念。 ◆最后,可以制作一个橡筋测力计。 在制作中渗透着探究。
5、运动与摩擦力
◆“物体运动与摩擦力”从“定义”、 感觉、测量来初步建立摩擦力概念的。
◆接下来的两个活动研究了影响摩擦 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接触面状况和物体重 量。这两个活动的着力点是放在识别和控 制变量上的。
2、用橡皮筋作动力
◆把探究活动集中在研究“橡皮筋缠 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这个问题上, 做深一点做细一点:
在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活动中作 好铺垫;在探究活动中提出两个注意观察 的问题。研讨时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关系?”
◆给了弹力概念的资料。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增加了“对小车运动的思考”对前 三课小结,提高。使形成的概念更具普遍 意义。
一个物体喷出气体、液体或固体 时,被喷出的物体就会产生一个 反方向的推力,这个推力叫反冲 力,物体在反冲力作用下的运动 叫反冲运动。
三、谈教学
探究活动结构:
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课)分别用重力、弹 力、反冲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探究 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4课)学习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力的单位“牛”,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 好技能上的准备。
在教师指导下做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简单对比实 验。经历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的过程, 并作实验记录。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 作判断,对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设计 作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合作和不怕困难,尊重自己和他人 的劳动成果。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 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产生的力叫重力。” 现在《科学》中对“重力”是怎样描述的? 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我们
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向下的压力。物体都 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这样的描述,你想到了什么?
重量和质量相同吗?
重量和质量是不同的两个概 念
用什么作力的单位
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 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害 ◆“这样的设计为了什么”是从设计 的角度去认识增大有益的摩擦力,减少有 害的摩擦力。 ◆“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是对前 三课总结的很好形式,特点是“活”。
8、设计小赛车
◆增加了几个问题,加强了设计小 赛车的指导。
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 反冲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 较的。
级上册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主编:郁波
谢谢!
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合作愉快
MARKETING
38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 的。力的单位是“牛”。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反 冲力。
科学概念(2)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 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是滚动还是 滑动)有关。
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 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
改变物体运动或静止状态,必须有力的 作用。
作了哪些修改?
◆五下调到了五上
◆10课变成了8课 ◆删去了“给小车安个螺旋桨”、“小车载重”、 “控制小车的快慢”
◆增加:“4.测量力的大小” ◆改:把“运动与摩擦力(一)”、“运动与摩 擦力(二)”调整为“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把 “设计我们的赛车”、“制作我们的赛车”合并 成“8.设计小赛车”一课
大小
重量

弹力
形变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
产生
应用
弹簧测力计
产生 摩擦 力
接触面摩擦

有关

物体重量 接触面光滑粗糙 滑动或滚动
利与害
增加与减少
“运动和力”单元涉及哪些运动?哪些力? 运动:滑动、滚动、反冲运动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重力?
什么是重力? 以前《常识》中对“重力”是这样定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