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

合集下载

地方病防治教案5

地方病防治教案5

地方病防治教案5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教案以地方病防治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方病的概念、成因和危害,掌握地方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地方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各级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的地方病防治教育。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方病的概念、类型和危害;2、掌握地方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提高学生的地方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地方病的概念及类型(20分钟)定义:地方病是指某些地区因为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特定地区内高发、流行的疾病。

类型: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等。

2、地方病的危害(15分钟)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3、地方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0分钟)预防: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治疗:根据不同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4、提高学生的地方病防治意识和能力(15分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地方病的危害和防治的重要性;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方病防治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评价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2、评价内容:学生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防治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情况等;3、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地方病防治课件地方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的一种疾病,其分布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这些疾病往往与当地的环境、气候、饮食习惯等有关,因此对于地方病的防治,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

一、地方病的主要类型1、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一种因机体长期碘摄入量不足引起的地方病,主要症状包括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在中国,碘缺乏病主要分布于山区、农村等地区。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2.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3.学会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基本知识;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空气传播疾病:感冒、流感等;- 飞沫传播疾病:麻疹、水痘等;- 粪口传播疾病:腹泻、肠炎等;- 血液传播疾病:乙肝、艾滋病等;- 食物传播疾病:食物中毒等。

2.个人卫生习惯:- 每日洗手;- 病毒过敏季节避免混挤;- 注意咳嗽礼仪等。

3.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基本知识:- 防火安全;- 防盗安全;- 防溺水等。

4.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灾害逃生知识;- 遇到陌生人的处置方法;- 不与他人分享个人信息等。

三、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平时有遇到什么疾病吗?你们了解如何预防疾病吗?2.授课:逐个介绍各种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重点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洗手的正确方法。

3.示范:老师可以进行洗手示范,让学生观察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步骤。

4.讨论:提出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如果你们发现有同学在咳嗽时没有遮挡口鼻,你们会怎么做?5.针对性教学: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结果,着重强调正确的咳嗽礼仪和自我保护方法。

6.介绍事故和灾害的基本知识,并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

7.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演练,例如火灾逃生演练和陌生人接触练习等。

8.小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9.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疾病预防安全宣传文章。

四、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疾病预防安全教育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教学图片和视频;3.板书和纸质教具:用于记录重点和辅助教学。

六、教学延伸1.可邀请医生或公安人员来学校开展健康讲座和安全教育讲座,加深学生对疾病和安全知识的认识;2.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校园宣传活动,制作海报、宣传册等,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防治地方病健康教育

防治地方病健康教育

二〇一一年秋季薛百中学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实施计划在党委、政府、卫生部门的重视下,我校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在不懈努力和抓落实的过程中,我校学生、教师、家长掌握了基本的地方病防治知识,形成了健康观念,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不断提高,使我校健康教育在已有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加强领导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健康已成为当前居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此,我校把健康工作列入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我校成立了镇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对全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促、检查。

各班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制定了教学计划、活动记录、工作总结。

同时也抓住宣传这个阵地,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标语、校园广播、等宣传设施,对健康教育特别是地方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

二、主要措施1、将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以下简称地氟病)等地方病防治知识列入教学内容。

要求健康教育教师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健康教育课,每周用一课时向学生讲解宣传地方病知识,重点是地氟病。

通过课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地方病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如何防治的知识,提高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率。

2、在学校开展专题性活动。

向家长、学生宣传如何防治地方病知识。

学校在其最醒目的场所刷一条永久性关于地方病的标语。

如:饮用卫生水,远离氟中毒;坚持食用碘盐,保证儿童健康发育等等,让地方病防治的意识渗入学生脑海;每月办一期地方病防治橱窗专栏,向教师、学生形象、生动的介绍如何防治地氟病和碘缺乏病知识。

3、召开家长会,让专门教师向家长传授健康知识,让学生向家长讲解如何防治地方病知识,从而提高家长对地方病防止知识的知晓率,通过“老师——学生——家长——村民”这一有效的传播链开展宣传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同时学校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大黄牙、花肚皮等地方病患者进行治疗,以实现消除地氟病的目标。

地方病防治教案

地方病防治教案

地方病防治教案一、地方病的概况:1.含义:是指具有一定地区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

2.分类:(1)地球生物性疾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是指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影响,形成某些地区的特异地质、水文、地理、气象条件改变了疾病传播媒介的组成和数量,以致该地区人与生物因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的生物性疾病。

是一类传染性地方病。

(2)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指在地球地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性,某些地区某种元素过高或过低,打破了人与环境中的物质平衡,引起的化学元素性疾病。

3.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二、碘缺乏病(一)碘缺乏病的含义:由于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摄入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组相关疾病。

包括甲状腺肿、克汀病(呆小病)及缺碘造成的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甲状腺肿、克汀病最为突出。

(二)流行病学特征:地理分布:山区>丘陵>平原;内陆>沿海;乡村>城市;农业区>牧区人群分布:青春期发病率高女性>男性(三)病因及发病机理: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病因。

(四)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地甲病患者除颈部逐渐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

腺肿大当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局部症状。

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五)克汀病临床表现:1.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

2.亚克汀病: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是该病的突出的症状。

(六)防治措施:1.缺碘补碘:食盐加碘、食用富含碘的食物、碘油注射、口服碘化钾片、外科手术2.非缺碘:根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二、地方性氟病(一)地方性氟病含义:地方性氟病又称氟中毒,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主要以氟骨症和斑釉齿(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二)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1)饮水型病区:平原>丘陵>山区、多发干旱和干旱的盐渍地区、温泉地区、富氟矿区等。

(2)燃煤型病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教案标题: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掌握个人卫生的基本知识和良好习惯。

3. 学会正确洗手和咳嗽的方式。

4. 提高学生对疾病预防的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时序:1. 疾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20分钟)a. 通过图片展示,简单介绍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水源传播、接触传播等。

b. 讲解防止疾病传播的预防措施,如勤洗手、正确使用手纸、健康饮食等。

2. 个人卫生知识和良好习惯训练(20分钟)a. 讲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澡、换洗衣物等。

b.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正确洗手和咳嗽的方式演示与练习(20分钟)a. 运用多媒体展示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包括湿水、涂肥皂、揉搓、冲洗等。

b. 演示正确咳嗽的方式,如用手肘或纸巾遮住口鼻。

4. 疾病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20分钟)a.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避免疾病传播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b.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制定疾病预防方案。

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1. 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和图片展示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正确洗手和咳嗽的方式。

3. 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活动互相学习和分享。

4.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图片、案例材料、纸巾、肥皂等。

教学评估:1. 针对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进行观察和记录。

2. 考察学生能否正确演示洗手和咳嗽的方式。

3. 分析小组活动中学生的疾病预防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意度。

地方病防治教案

地方病防治教案

地方病防治优秀教案第一章:地方病概述1.1 地方病的定义1.2 地方病的分类1.3 地方病的影响因素1.4 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第二章:地方病的案例分析2.1 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例分析2.2 地方性克山病病例分析2.3 地方性氟中毒病例分析2.4 地方性砷中毒病例分析第三章:地方病的诊断与治疗3.1 地方病的诊断方法3.2 地方病的治疗原则3.3 地方病的治疗方法3.4 地方病的康复与护理第四章:地方病的预防策略4.1 健康教育与宣传4.2 改善生活环境4.3 合理膳食与营养4.4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第五章:地方病的管理与监测5.1 地方病的管理组织与职责5.2 地方病的监测方法与指标5.3 地方病的报告与统计5.4 地方病的应急处置第六章:地方病的健康教育与宣传6.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6.2 地方病宣传的方法和技巧6.3 针对不同人群的地方病宣传教育6.4 地方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第七章:改善地方病患者的生活环境7.1 环境因素对地方病的影响7.2 改善生活环境的方法和措施7.3 环境保护与地方病预防的关系7.4 成功案例分享:生活环境改善与地方病防控第八章:地方病的营养干预与膳食指导8.1 营养与地方病的关系8.2 地方病患者膳食原则8.3 地方病营养干预策略8.4 地方病营养食谱设计与示例第九章:个人卫生习惯与地方病预防9.1 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9.2 地方病预防的个人卫生措施9.3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教育9.4 家庭、学校、社会在个人卫生习惯培养中的作用第十章:地方病的研究与未来挑战10.1 地方病研究的进展与成果10.2 地方病防控的未来趋势10.3 地方病研究与政策制定的关系10.4 地方病防治的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作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地方病的定义与分类:理解地方病的概念和分类对于后续的地方病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地区发生的一类疾病,通常与环境、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病的概念及其危害。

2. 使学生掌握预防地方病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方病的定义: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地区发生的一类疾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病原体有关。

2. 地方病的危害:地方病会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3. 预防地方病的方法:改善生活环境、加强饮食卫生、提高个人防护意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方病的概念、危害及预防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预防地方病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病的概念、危害及预防方法。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地方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方病吗?”2. 新课导入:讲解地方病的概念、危害及预防方法。

3. 互动环节:提问、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方病的理解和预防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地方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方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地方病防治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互动环节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方病的资料和案例。

2. 制作PPT,展示地方病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3. 准备提问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通过PPT展示地方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病的外貌特征。

2. 第二步:讲解地方病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病因、传播途径等。

3. 第三步:分析地方病的危害,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地方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 第四步:讲解预防地方病的方法,包括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等。

5. 第五步: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对地方病的理解和预防方法。

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学生课表

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学生课表

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学生课表摘要:一、地方病防治的重要性二、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三、学生课表的制定与实施四、具体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五、课程评估与反馈六、总结与展望正文: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学生课表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和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降低地方病的发病率和危害。

本文将从地方病防治的重要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学生课表的制定与实施、具体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评估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方病防治的重要性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地区内,由于自然环境、生物资源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地方病防治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是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关键。

二、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的认识、态度和行为,从而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地方病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传播,可以将地方病防治知识推广到家庭和社会,形成全民参与的防治格局。

三、学生课表的制定与实施根据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课表。

课表应包括课程名称、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在制定课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确保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具体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课程内容:课表应涵盖地方病的基本概念、发病原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病的危害,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2.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如讲座、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程评估与反馈1.课程评估: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课程进行评估。

2.反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六、总结与展望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学生课表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方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地方病氟中毒防治教案

地方病氟中毒防治教案

地方病氟中毒防治(一)教学目的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点预防原则、内容、措施培训过程一、导入课程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地氟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地氟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地氟病预防工作。

二、什么是地氟病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

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

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

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

它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周身性慢性中毒性地方病。

它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及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及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及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

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

地方病氟中毒防治(二)教学目的1、了解地氟病防治进展,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2、当前地氟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教学重点地氟病预防措施培训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什么是地氟病?二、地氟病防治进展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

自从1916年国外专家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

搞好第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

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

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

疾病预防教案

疾病预防教案

疾病预防教案标题:疾病预防教案引言概述:疾病预防是保护人们健康的关键,教育公众掌握疾病预防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疾病预防教案的内容。

正文内容:1. 健康饮食1.1 合理膳食搭配- 引导公众了解膳食平衡的重要性- 提倡摄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优质蛋白、适量脂肪等- 告知公众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如高盐、高糖、高脂肪等1.2 餐桌卫生- 强调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提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措施- 提醒公众储存食品的正确方法1.3 饮食禁忌- 介绍一些常见的饮食禁忌,如过量饮酒、暴饮暴食等- 告知公众某些食物对特定人群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如孕妇、儿童等2. 科学运动2.1 运动的益处- 阐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如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提倡适度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的结合2.2 运动的方法- 引导公众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提醒公众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拉伸的重要性2.3 运动的安全- 告知公众运动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避免过度运动、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运动等- 强调运动时佩戴适当的保护装备,如头盔、护膝等3. 个人卫生3.1 洗手的重要性- 强调洗手对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性- 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机3.2 牙齿健康- 提倡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牙线棒等牙齿清洁工具- 告知公众牙齿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联3.3 常规体检- 强调定期进行体检的必要性- 介绍常见的体检项目和检查方法4. 疫苗接种4.1 疫苗的作用- 介绍疫苗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强调疫苗接种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4.2 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 详细介绍各类疫苗的接种时间和接种方法- 提醒公众根据年龄和个人情况制定接种计划4.3 疫苗接种的风险和禁忌- 告知公众疫苗接种可能浮现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强调特定人群的禁忌疫苗接种情况5. 心理健康5.1 压力管理- 教授公众如何应对和缓解压力的方法,如运动、歇息等- 提倡积极的心态和心理咨询的重要性5.2 睡眠质量- 强调良好的睡眠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提醒公众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5.3 社交支持- 强调社交支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提倡积极参预社交活动和与他人交流总结:疾病预防教案的内容涵盖了健康饮食、科学运动、个人卫生、疫苗接种和心理健康等五个大点。

幼儿园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幼儿园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幼儿园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地方病及其分类。

掌握地方病的防治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幼儿关注健康、预防疾病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的分类。

地方病的防治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地方病的防治知识。

难点:分类地方病,针对不同类型的地方病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及PPT课件地方病防治宣传图片实例案例:某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防治五、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幼儿对地方病的认知情况。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全面了解地方病防治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互动环节,让幼儿实际操作和参与讨论,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六、教学过程导入:以提问导入,问幼儿“你们知道什么是地方病吗?”然后引出主题。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地方病的概念及分类,然后逐一讲解各类型地方病的防治方法。

在此过程中,利用PPT课件和防治宣传图片进行讲解,并结合实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问题,让幼儿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同时,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如何预防地方病。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地方病防治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传达给家人和朋友。

七、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小测验、小组报告等方式,评价幼儿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对掌握不够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鼓励他们多加练习。

八、作业布置列举几种常见的地方病,并简述其防治方法。

与家长一起收集关于地方病的资料,准备下节课分享。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地方病的发生?写出自己的想法。

九、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全面了解了地方病防治知识。

在互动环节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分类地方病这一部分,仍有个别幼儿掌握不够好,需在下次教学中加强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指导。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方病,了解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地氟病、布鲁氏菌病等地方病及预防的基本知识。

2.让学生能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地氟病、布鲁氏菌病等地方病及预防的基本知识。

2.难点:如何判定地方病。

【教学过程】:一、引言导入: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为配合《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提高广大师生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也是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地方病病的内容进行一下学习。

二、什么是地方病?1.定义: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和。

2.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A、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

B、迁入该地区的人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病同当地居民。

C、当地易感动物发病同当地居民。

3.分类自然环境:碘缺乏病、地方氟中毒、地方砷中毒自然疫源:鼠疫、布鲁氏菌病三、分类讲解(一)碘缺乏病及预防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碘?碘存在于大自然界的土壤和水中,以及日常生活里的饮食中,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化学营养物质。

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保证人体健康必须的微量元素。

2.什么情况下会引起缺碘?一是缺碘地区;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碘量就会引起缺碘。

3.人为什么会缺碘?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

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我们中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都很低。

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植物的碘含量也很少;饲养出来的家畜、家禽及至野生动物,体内的碘含量也不多。

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饮食,当然就不然得到足够碘供应。

如果3——6个月内又得不到足够量碘的补充,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碘缺乏病。

4.什么是碘缺乏病(IDD)?会引起哪些疾病?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颁布最广泛、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地方病,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佝偻病、体格发育障碍等。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病的概念,认识到地方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预防地方病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方病的定义:地方病是指在某些特定地区发生的一类疾病,与当地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常见地方病:碘缺乏病、氟斑牙、大骨节病等。

3. 预防地方病的方法:a. 改善生活环境: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外卫生,避免污水、垃圾等污染。

b. 合理饮食:摄入均衡的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腌制、熏烤食品。

d.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预防病情恶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方病的定义、预防方法。

难点:理解地方病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方病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地方病。

2. 讲解地方病的定义、类型及危害:详细讲解地方病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方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地方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方病的预防措施。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地方病定义、类型及预防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技能培养: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材。

2. 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图表、案例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地方病防治的权威资料,以便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

地方病防治教案

地方病防治教案

地方病防治优秀教案第一章:地方病概述1.1 地方病的定义1.2 地方病的分类1.3 地方病的影响及危害1.4 地方病的防治意义第二章:地方病的成因与分布2.1 地方病的成因2.2 地方病的分布特点2.3 我国主要地方病分布区域2.4 地方病的诱发因素第三章: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3.1 地方病的预防策略3.2 地方病的控制措施3.3 个人卫生习惯与地方病预防3.4 环境保护与地方病控制第四章:地方病的治疗与康复4.1 地方病的治疗方法4.2 地方病患者的康复措施4.3 地方病治疗与康复的注意事项4.4 地方病患者的心理关爱第五章:地方病防治知识普及5.1 地方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5.2 地方病防治宣传资料的编写与发放5.3 地方病防治知识普及活动策划与实施5.4 地方病防治意识的提高第六章:碘缺乏病防治6.1 碘缺乏病的病因与影响6.2 碘缺乏病的诊断与治疗6.3 碘缺乏病的预防措施6.4 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教育第七章:地方性氟中毒防治7.1 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与影响7.2 地方性氟中毒的诊断与治疗7.3 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7.4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宣传教育第八章:地方性砷中毒防治8.1 地方性砷中毒的病因与影响8.2 地方性砷中毒的诊断与治疗8.3 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措施8.4 地方性砷中毒防治宣传教育第九章:其他地方病防治9.1 举例一:克山病防治9.2 举例二:大骨节病防治9.3 举例三:克汀病防治9.4 举例四:地方性高血压防治第十章: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与评估10.1 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目标与任务10.2 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实施与监测10.3 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效果评估10.4 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改进与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地方病的定义与分类:地方病的定义和分类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地区发生的一类疾病,通常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地质特征和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关。

地方病的分类包括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

常见病的预防安全教案(15篇)

常见病的预防安全教案(15篇)

常见病的预防安全教案(15篇)常见病的预防安全教案篇1班会目标:1、通过本次学习,为同学掌握秋季疾病流行和健康的生活提供了知识保障。

2、使同学知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旧寒冷、干燥,特别简单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渐渐抬头。

假设平常不留意熬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简单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二、介绍常见的传染病以及特点1、流行性感冒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流行性腮腺炎5、麻疹6、猩红热7、手足口病三、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 4.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肝、艾滋病等 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四、争论:我们应当怎样更有效的预防疾病的产生?采用哪些措施?1、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

从事餐饮业、保姆等工作的人员应定期体检。

2、在收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

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和掌握苍蝇孳生地;采用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充分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加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预防疾病教案

预防疾病教案

预防疾病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疾病预防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预防疾病的技能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健康,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难点: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疾病。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入,引起学生对疾病预防的兴趣。

讲授新课:讲解疾病预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利用图解、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

课堂互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预防疾病的技巧。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践操作。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如PPT、视频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课堂练习:课堂上即时练习预防疾病的技巧。

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作文或实践操作任务。

评价方式:口头测试、作业评价、观察学生实践操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图书资料:推荐相关书籍或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链接,方便学生深入了解。

教学工具:教学PPT、视频制作工具等。

七、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预防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了预防疾病的技能和能力,为今后的健康生活奠定了基础。

教师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第一章:地方病的概述1.1 地方病的定义1.2 地方病的分类1.3 地方病的发生与分布1.4 地方病的影响及危害第二章:地方病的成因与预防2.1 地方病的原因2.2 地方病的传播途径2.3 地方病的预防措施2.4 地方病的监测与控制第三章:地方病的诊断与治疗3.1 地方病的诊断方法3.2 地方病的治疗原则3.3 地方病的药物治疗3.4 地方病的康复与护理第四章:地方病的案例分析4.1 案例一:地方性甲状腺肿4.2 案例二:大骨节病4.3 案例三:地方性克山病4.4 案例四:地方性氟中毒第五章:地方病的健康教育与宣传5.1 地方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5.2 地方病宣传的方法与技巧5.3 地方病的宣传教育材料制作5.4 地方病的健康促进活动策划与实施第六章:地方病的科研与学术交流6.1 地方病研究的意义6.2 地方病研究的方法与技术6.3 地方病学术交流的平台与途径6.4 地方病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地方病的政策法规与管理体系7.1 地方病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7.2 地方病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7.3 地方病防控责任的落实与监督7.4 地方病应急处理与预案制定第八章:地方病的国际合作与交流8.1 地方病全球分布与跨国传播8.2 国际合作在地方病防治中的作用8.3 地方病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8.4 地方病全球防治策略与行动计划第九章:地方病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9.1 地方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9.2 地方病患者心理特点与需求9.3 心理干预方法与技术9.4 地方病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第十章:地方病的综合性防治策略10.1 地方病防治的综合性原则10.2 地方病防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10.3 地方病防治资源的整合与优化10.4 地方病防治效果的评价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地方病的定义与分类:地方病的定义需要准确理解,它是指在特定地区发生的,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体育健康教育地方病教案

体育健康教育地方病教案

体育健康教育地方病教案教案:体育健康教育关于地方病的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地方病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地方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病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课件。

2. 展示地方病病例图片。

3. 地道水土图示。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地方病病例,并引发学生对地方病的兴趣和好奇,激起学生思考。

Step 2:讲解地方病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教学课件,简要介绍地方病的定义和分类,如大骨节病、碘缺乏病等。

2. 图文结合,向学生展示不同地方病的症状和表现。

Step 3:讲解地方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15分钟)1. 教师讲解地方病的主要成因,如地质、水土等因素。

2. 教师介绍针对不同地方病的预防措施,如饮食调节、饮水安全等。

3. 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讨论,探讨更多预防地方病的方法。

Step 4:讲解地方病的治疗方法(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地方病的常见治疗方法,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2. 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地方病治疗的可行性和效果。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加强对地方病的关注和重视。

Step 6:课堂作业(5分钟)留作业给学生,要求他们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地方病的知识,提交一篇对地方病的报告。

Step 7:课堂延伸(可选)(10分钟)教师可进行一次地道水土图示,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并记录地方病病例,加深对地方病的学习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病例引起学生兴趣,并通过图文讲解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地方病的了解。

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小组合作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课后作业和延伸活动的设计,提高了学生对地方病的深入思考和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下双中学杨国军教学内容:教会学生预防艾滋病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2、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问:通过这节课你想学到什么知识?2.教师简单总结。

第一课时二、新课探究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知识问答]问: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它们的英文缩写分别是什么?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率极高的传染病。

那么HIV是如何作用人体的呢?[游戏解惑]我们先做个游戏“HIV的入侵”。

(游戏规则和内容在附录1)问:为什么开始时,“感冒病毒”和“腹泻病毒”没有把“机体”夺走?大家想一想,最终导致人体死亡的原因是什么?HIV在人体死亡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教师总结。

2、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测试统计]问:你认为生活中下列哪些方式可能传染上艾滋病病毒?a、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马桶。

b、被蚊虫叮咬。

c、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餐具。

d、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肚里的胎儿。

e、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

f、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用过的衣服。

g、不安全性行为。

h、输来路不明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i、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

j、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拥抱、握手。

k、共用注射器吸毒。

l、母亲哺乳。

我先不回答正确答案,先给你们讲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明理]故事:帕特一家的命运问:请你想一想,从帕特一家的遭遇中你能否总结出HIV的传播途径?教师总结: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3、小结4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二、[质疑解惑]同学们想一想,从帕特一家的遭遇中我我们还能发现一个现象,为什么妮卡多年与已被感染的家人同吃同住,却没有被感染?教师总结:HIV的非传播途径[明确答案]对照刚才的测试,请同学们重新回答一次。

[活动设疑]活动:“危险与安全”为什么有的人比其他人更安全?你了解他的为人吗,了解他的行为吗?一此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机会更大一些,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而不在于他们的职业和身份,实际上,谁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性的大小取决于危险行为,而不是职业、社会地位。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不取决于你是谁,而是取决于你的行为。

目前还无法彻底治愈HIV感染者,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

3、如何预防艾滋病?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学以致用]问: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个途径思考,我们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教师总结、教育。

[情景判断]问:假设你已经知道你周围的人中有一位是HIV感染者,你会怎样做?(附录6)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来源于人的无知,这种无知使HIV感染者受到了歧视和羞辱。

于是他们有的开始报复社会。

[举例明理]故事:征婚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

出示图片:“爱心大使”三、视频教育“爱在阳光下”艾滋病公益宣传短片。

四、回顾总结五、回家作业写感想和体会,字数400字以上。

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下双中学杨国军教学内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1、艾滋病的传染源及潜伏期:。

2、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你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2. 如何预防艾滋病?二、新课探究(课前)投影屏幕播出“青春健康生活技能培训”画面,并伴有轻松悠扬的乐曲。

新课导入,板书课题及培训目标并提问:1、你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2、艾滋病的传染源及潜伏期:(1)目前艾滋病的传染源是人;(最早的传染源可能是非洲的猴子或猩猩)(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体液中(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含有大量病毒;(4)这些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外表看上去比较正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3、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血液传播:△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3)母婴传播:△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三、小结。

四、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二、学习新课1、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相互签名游戏。

在游戏的基础上及同学们的分析后小结。

(1)艾滋病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超出人们的想象,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2)性伴侣越多,危险越大;(3)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2、如何预防艾滋病?(在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结)(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正确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5)医疗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交流讨论:请同学们针对困惑与收获自由提问,视时间情况作答。

四、小结:(1)经性交传播艾滋病病毒是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一次不负责任的性行为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我们无法从人们外观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是否感染的可能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其社会地位或职业。

这方面的一些误解往往诱导我们放松警惕,采取不安全行为。

(3)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预防,注意自我保护。

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4)要关爱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病人,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5)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青少年是最重要的力量。

碘缺乏病的病因十分清楚,是碘缺乏造成的,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

只要正确地食用碘盐,就可以预防碘缺乏病。

五、课外拓展你自己应该怎么做?(写一篇周记)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下双中学杨国军教学内容:碘盐的常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碘盐是最重要的补碘方法 2、让学生知道碘缺乏病防治方法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生活中为什么要食用碘盐?2、缺碘会造成哪些疾病?二、新课探究一>、碘盐1.碘盐是最重要的补碘方法:把碘混合在盐中,不会改变盐原有的颜色、味道,这种补碘方法易于推广,也容易长期坚持,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2.碘盐对正常人是安全的从国外使用碘盐的经验看,没有发现碘盐给碘营养分丰富的人们带来任何副作用。

3.碘盐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因为碘元素在高温、潮湿环境,或遇到食醋等酸性物质,就很容易挥发掉,所以家庭在购买、保存和使用碘盐时应该注意下面一些问题:1)务必购买小塑料袋包装的、印有指定商标、贴有碘盐标志的碘盐,千万不要随意购买私盐或无(低)碘盐。

2)不要存放时间太长,随吃随买。

3)装入有盖的棕色玻璃瓶或瓷缸内,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

4)炒菜、做汤待快熟出锅时放盐效果好。

5)不要用油炒碘盐。

6)腌制咸菜一定要用碘盐腌制,也不要淘洗碘盐。

这样即使到了冬季,我们吃咸菜时,全家人也能吃到足够的碘。

4.如何识别真假碘盐:家庭检查真假碘盐可以先从食盐的外包装着手。

合格碘盐,对外包装材料有严格的要求,包装上的说明和标识十分明显,字迹完整清楚。

二>、碘油:碘油是碘缺乏病防治的补充措施,服用碘油要遵从医生的指导,合适剂量的碘油不会有不舒服感。

三>、其它防治方法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对自己的健康大有益处。

海带、带鱼、蚶干、蛤干、干贝、海蜇等海产品含碘量较高,其中海带含碘量最高。

其次为海鱼及海贝类。

陆地食品以蛋、奶含碘量较高,其次为肉类,淡水鱼的含碘量接近或略低于肉类,植物的含碘量是最低的。

四>、学校在防治碘缺乏病工作中的作用医疗卫生部门为了掌握碘缺乏病病情、居民碘营养状况、以及碘盐供应情况,需要了解8-10岁儿童中有多少儿童发生了甲状腺肿大、尿中的碘含量、多少家庭吃合格碘盐。

为此,医生们会来学校检查学生的甲状腺、取尿液、要求学生从家中带些盐,并要求学校师生积极宣传碘缺乏病的有关知识,促进家里吃碘盐。

所以学校师生在碘缺乏病防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消除碘缺乏病不仅需要政府重视,而且需要全社会参与。

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和经济繁荣,我们所有的人都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消除碘缺乏病的责任。

请记住这样一句话:“碘缺乏是这样容易防治,因此让任何一个因此患先天智力缺陷的儿童出生,都是一种犯罪。

”三、交流讨论:如何预防碘缺乏病?四、小结:依板书进行五、课外拓展:社会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