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地加工与道地药材相关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质含量较多。
2 生物学特性2.1 生长习性大叶木兰生长较为缓慢,一般一年生长3次,但每次大都只部分枝条生长,生长时间各年各株也不一致,一般干热季(3~5月)生长1次,雨季(6~10月)生长1次,雾凉季(11月~次年2月)生长1次。幼苗、幼树的株高和地径全年都在生长,株高年生长量为38.1c m ,地径年生长量为0.77c m 。10年生株高5.45m ,胸径6.29c m ,年平均株高生长54.5c m ,胸径生长0.63c m 。2.2 开花结实习性2~3月花蕾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为开花期,大叶木兰花朵大,直径5~10c m ,乳白色,但花数不多,不集中开放,没有盛花期。果熟期7月下旬至9月初。种植后10~12年始花,但不结果,15年左右始果,但很少。丰年间隔期3~5年。2.3 种子特性大叶木兰聚合果圆柱形或圆柱状卵圆形,长10~18c m,直径3~4.5c m ;蓇葖80~104枚,种子外有一层假种皮,红色,含油,种皮褐色,近偏圆形,种脐一端较平,另一端较尖,长宽约1c m ,厚0.5c m 。
果熟期果皮由绿色变为黑色,种子未脱落前采收,将采到的熟果摊放在阴凉处,待果壳裂开后抖出种子,搓去假种皮,洗净后即可播种。鲜果出种率约10%~30%,种子千粒重183g ,新鲜种
子含水量23.8%,发芽率83%。
种子在常温下易丧失发芽力,最好随采随播,湿沙和低温湿沙最多可贮藏3个月,但到那时正值低温季节,对发芽不利。8~9月播种平均气温在24~25℃时播后24d 左右开始发芽,发芽后10d 左右子叶出土,出土后24d 真叶出现。1年苗龄高约20c m ,地径约1c m 左右。2.4 抗性大叶木兰较耐干旱,也较耐阴湿,未有病虫危害。3 讨论
由于产地森林破坏严重,大叶木兰成年植株几被砍光,目前只在云南西双版纳及思茅地区残存少量植株,呈星散分布。由于环境湿热,成熟种子落地后容易腐烂,天然更新受到限制,林内幼苗、幼树极少,种质资源已濒临灭绝的危险。因此,有必要加强其原生境和现有植株的保护,并通过人工繁殖扩大栽培。大叶木兰种子发芽率高,但寿命短,采集种子后,应随采随播。要求圃地排水良好,如浇水过多,容易引起种子霉烂,苗期注意遮荫。
参考文献:
[1] 张洪魁.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66.[2] 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1册[M ].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2:450.
收稿日期:2005-11-11; 修订日期:2006-02-14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N o .2001B A 701A 55-22)作者简介:杨俊杰(1979-),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现在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任教,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栽培专业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科研工作.
中药材产地加工与道地药材相关性研究
杨俊杰1
,张振凌
2
(1.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信阳 464000; 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08)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材产地加工与道地药材相关性。方法分析中药材产地加工在道地药材道地性形成、产业发展过程以及目前状况三个方面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论证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地加工是道地药材的道地性的一个重
要因素,直接影响到道地药材体系的形成与产业的发展。结论二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发展道地药材时要重视产地加工的地位和作用。关键词:中药材; 产地加工; 道地药材;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 9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05-0676-02
S t u d y o n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 t h e C h i n e s eMe d i c i n a l C r o p s b e t w e e nt h eP r o c e s s i n gi n t h e P r o d u c i n g A r e a a n dt h e F a m o u s -r e g i o nD r u g s
Y A N GJ u n -j i e 1
,Z H A N GZ h e n -l i n g
2
(1.X i n y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 o l l e g e ,X i n y a n g 464000,C h i n a ;2.H 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Z h e n g z h o u 45000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 s t u d y o n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a l c r o p s b e t w e e n t h e p r o c e s s i n g i n t h e p r o d u c i n g a r e -a a n d t h e f a m o u s -r e g i o nd r u g s .Me t h o d sA n a l y z i n g t h e e f f e c t a n d p r o b l e m s o f t h e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a l c r o p s i n t h e p r o d u c i n g a r e a i n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f a m o u s -r e g i o n f o r m a t i o n ,i n d u s t r y e v o l u t i o n a n ds t a t e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 m .R e s u l t sT h e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a l c r o p s i n t h e p r o d u c i n g a r e a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f o r t h e f a m o u s -r e g i o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i n d u s t r y e v o l u t i o n ,w h i c hi n f l u e n c e s t h e f o r m i n go f t h e f a m o u s -r e g i o nd r u g s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i n d u s t r y d i r e c t l y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t w o h a v e c l o s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h i c h s h o u l d b e p a y e d a t t e n t i o nt o .
K e y w o r d s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a l c r o p s ; P r o c e s s i n g i nt h e p r o d u c i n ga r e a ; F a m o u s -r e g i o n d r u g s ;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道地药材”或称“地道药材”,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对特定
产区的名优正品药材的一种特称[1]。由于其品质佳,疗效好,历来备受各医家重视。在当前的中药材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道地性的形成和产业的发展一直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产地加工作为中药材生产的一个环节,也是道地药材形成道地性的因素之一。但人们研究时,却往往忽视了产地加工的作用。特别是现阶段道地药材规模化、产业化的迅速发展,落后
的加工经验和加工水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中药材产地加工与道地药材相关性加以分析,探明产地加工在道地药材道地性的形成和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促进产地加工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从而更好的为道地药材产业化发展服务。
1 中药材产地加工在道地药材道地性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1 产地加工是道地药材形成道地性的因素之一1.1.1 我国古代对道地药材道地性的论述可见于历代名家本草文献中《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巴豆、秦皮、蜀椒、吴茱萸等都以古国命名药材,表明产地。梁代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中描述道:“诸药所生,皆有境界。”论述了药材的产地分布,何处所产为胜。初步形成“道地”的概念。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在继承前人的“道地”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产地加工的作
·
676·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第17卷第5期L I S H I Z H E NME D I C I N EA N DM A T E R I AM E D I C AR E S E A R C H 2006V O L .17N O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