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比想象中更大

合集下载

语言暴力安全教育幼儿园(3篇)

语言暴力安全教育幼儿园(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语言暴力这一不良现象也日益凸显。

在幼儿园这个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加强对幼儿的语言暴力安全教育。

本文将从语言暴力的定义、危害、预防措施以及幼儿园在语言暴力安全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语言暴力的定义及危害1. 语言暴力的定义语言暴力是指通过言语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威胁、恐吓等,使对方受到心理、精神上的伤害。

在幼儿园,语言暴力主要表现为同伴之间的辱骂、嘲笑、排斥等。

2. 语言暴力的危害(1)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危害:语言暴力会使幼儿产生恐惧、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

(2)对幼儿人际关系的危害:语言暴力会使幼儿之间产生矛盾,影响同伴关系,甚至导致集体排斥。

(3)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危害:语言暴力会使幼儿学会恶意攻击他人,降低其道德水平。

(4)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危害:语言暴力会使幼儿分散注意力,影响其学习效果。

三、预防语言暴力的措施1. 家庭教育(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2)家长要尊重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避免使用暴力语言。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同伴关系,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

2. 幼儿园教育(1)开展语言暴力安全教育课程,让幼儿了解语言暴力的危害,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

(3)建立班级互助机制,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语言暴力的识别和干预能力。

3. 社会宣传(1)加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语言暴力危害的认识。

(2)倡导文明用语,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幼儿园在语言暴力安全教育中的作用1.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应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友爱的教育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温暖,减少语言暴力的发生。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亲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父母用语言暴力教育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父母用语言暴力教育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父母用语言暴力教育孩子的危害有哪些父母用语言暴力教育孩子的危害有哪些?在教育中父母常常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脏话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别说是语言暴力了,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危害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危害1、身体伤痛和情绪伤痛的脑回路是相同的密歇根大学的Ethan Kross博士一项实验发现,情绪和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非常相似,当一个人说感到“心碎”的时候,“心碎”其实已经不完全是一个比喻了,他神经系统可能真的体验到了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当父母辱骂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可能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2.言语侮辱会改变孩子发育中的大脑结构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言语侮辱会造成孩子大脑“损伤”。

言语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区域是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海马回(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和前额叶(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区域)。

当环境充满了压力,并且需求常常被剥夺,人类的大脑为了调整状态适应环境,会转换为“求存模式”。

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中,若他们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

3.言语攻击造成的消极后果难以用“爱意”抵消如果父母中一方言语中充满爱意,能否抵消掉另一方言语攻击造成的消极效果呢?研究显示,不太可能。

如果母亲是一个温和充满爱的人,而父亲则常常辱骂孩子,母亲的慈爱也没办法抵消孩子受到来自父亲的消极影响。

此外,如果父母对孩子态度不稳定,时而言语温和、充满爱意,时而又恶意攻击,那些温柔的时刻也很难减少攻击时刻造成的影响。

4.故意的情绪伤害影响效果更久远想想你身上的伤口,比起“无意的”或“不小心”造成的伤害,有人故意给你造成的伤害,痛苦持续时间更久,疼痛程度也更甚。

人们对给自己造成伤害的人的动机评估也会影响对痛苦的感受。

刻意的侮辱对一个人伤害远大于无意中的伤害。

教师不当言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师不当言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师不当言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大专08-1班25号骆凯娟指导教师:莫源秋老师「摘要」教师的言语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性现象,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为了让幼儿能健康的成长,对教师的言语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有意或无意中会出现不当的伤害性言语,对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灵创伤。

不当言语的表现在:不当的“比较”方式,无场合式的批评和训斥式的语言暴力等诸多方面,这些言语对幼儿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和伤害。

「关键词」心理伤害不当言语幼儿教师一、伤害性言语和心理伤害的定义伤害性言语的是指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一切教育活动过程中,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是导致幼儿心理受到伤害的言语都叫做伤害性言语。

心理伤害是泛指任何人的言行,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导致儿童在行为、智力、情绪或身体功能等方面,受到暂时的或永久性的伤害,都叫做心理伤害。

二、不当言语的表现及其影响现在是21世纪,一个人才济济的社会,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未来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校园教育这一块。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的语言素质经常会出现不当的言语,在无形中对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和影响,这种心理伤害和影响,有时候是我们很难意识到的。

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教授指出:“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长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在肉体上受过的伤害的儿童更大。

以为心理上的伤害是对儿童自尊心的破坏。

”往往有很多幼儿教师忽略自我语言的修养,因而导致出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言语,对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及影响。

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在进行一日教育活动中创设语言环境时,应注重自身的语言素质和不断提高自我语言艺术培养。

其教师的不当言语主要表现在:(一)不当的“比较”方式曾见过这样一种情况:“你看某某小朋友写的字多漂亮,多能干啊!你再看看你自己的,写的又不好,上课又不认真听!”拿一个幼儿的优点跟另一个幼儿的缺点作不当比较。

常“挨骂”的孩子,不仅仅是会越来越笨,危害很大!

常“挨骂”的孩子,不仅仅是会越来越笨,危害很大!

常“挨骂”的孩子,不仅仅是会越来越笨,危害很大!楼上邻居骂孩子的声音,穿透钢筋水泥,竟然直入我的耳朵。

在大半夜被吵醒,心情真是很糟糕。

刚开始,以为楼上吵架了,不然怎么会那么激烈。

再仔细一听,还伴有小女孩的哭泣和道歉: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楼上声音似乎小一些,我刚要睡着,又被尖利的嗓音惊醒。

尽管听不见具体的语言,但是很明显,这场暴力教育孩子的风波还没停止。

为人父母以后,最不乐于见到的就是孩子被辱骂。

好多育儿专家讲,别辱骂孩子,但是到底语言暴力有多可怕,科学界有一些实证研究。

常被骂的孩子,大脑发育会负面发展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示,常常辱骂孩子会让他们大脑“受损”。

要知道,孩子的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对于外来语言的刺激,他们的调节能力比成年人差很多。

辱骂最直接影响大脑区域的胼胝体。

这一区域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的传递动机、感觉以及信息认知。

其次是海马体(情绪管理区域),以及前额叶(掌管思考和决策)。

当孩子大脑接受到外界不良信息刺激时,为了减缓压力,大脑就要进行状态调整,换为“求存模式”。

试想,一个总是被大人苛责、责骂的孩子,大脑不停在调整,最终会为了适应环境发展成“求存模式”的大脑。

然后,孩子会在生活中小心翼翼,避免再遭受到父母辱骂,避免犯错。

我的一个同学最近在咨询心理医生。

她工作不顺、恋爱不如意,总结原因是自己太自卑。

她回忆说,从小就被父母骂,只要自己做的事不符合妈妈心意。

妈妈就会指着脑门说:你怎么那么笨,你真蠢。

渐渐的,她认同了父母的说法。

而且记忆开始衰退,总担心出错,反应也变慢了。

因为要是反应快了,做错了事情,又会被责骂。

这种情绪导致她越发自卑,终于到了求医问药的阶段。

可是,心理上的病,真的那么好治吗?挨骂和直接打孩子是一样疼痛的这么说吧,科学界发现,情绪和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类似。

比如,当一个人说,心碎了,好难过。

这里的心碎,其实等同于相同级别的疼痛。

这是密歇根大学的Ethan Kross博士在实验中发现的。

校园暴力(演讲)

校园暴力(演讲)

我们浪费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自以为 我们浪费了太多的青春, 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 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 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 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 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 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

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 的故作坚强;我们轻易伤害别人,也 轻易的被别人伤害,我们追逐于颓废 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 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 改变;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经不再年 轻,我们的前途或许也不再是无限的, 其实它又何曾是无限的?
•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园地,教师是文明的传 播者。教师应致力于塑造学生高尚人格, 着力于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愿我们校园 告别“语言暴力”的阴影,愿我们的孩子 们沐浴着爱的阳光!
艺术视角: 艺术视角: 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背后的残酷青春

• 2011年4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日,福建南安市柳城小学13岁学生黄锦峰因不小 心撞到别的同学而招致噩梦,在校园里被几名同学活活打死; • 2011年4月17日,北师大珠海分校商学部08级雷某和陈某,在 宿舍内因为一支牙膏发生争执,陈某拿出一把私藏刀具将雷某 砍伤; • 2011年9月17日,四川省领水县御临镇雷公中学初三(3)班14 岁的学生郭某,因报复像老师打报告的同学杜某,在路上将其 用鞋带勒死,郭某以故意杀人罪被批准逮捕; • 2011年9月17日,河北衡水市枣强县五中校园,该校初中部副 校长张新成脚踹拳打两名初二男生,人称'功夫校长“ • ······

曾经在某一瞬间, 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 长大了。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 长大了。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 长大的含义还须勇气、责任、 长大的含义还须勇气、责任、坚强以 及某种必须的牺牲。在生活面前我们 及某种必须的牺牲。 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还从未长大, 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还从未长大, 还不懂爱与被爱。 还不懂爱与被爱。

谈谈幼儿教师语言暴力对幼儿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谈谈幼儿教师语言暴力对幼儿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谈谈幼儿教师语言暴力对幼儿的影响及解决策略摘要:教师的“语言暴力”给幼儿带来的各种伤害至今还没有引起人们关注与重视。

幼儿教师压力过大、滥用话语权等,是导致幼儿教师产生“语言暴力”现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幼儿影响一、语言暴力儿童应免受任何形式的暴力。

暴力包括身体的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语言暴力。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一)什么是语言暴力语言暴力是使用谩骂、蔑视、嘲笑、抵毁等侮辱嘲讽性的语言,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到伤害、侵犯和损害的行为。

“语言暴力”是精神损害的范畴。

虐待、体罚等身体暴力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以有明文规定教师的行为规范。

(二)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类型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有以下类型等:恶言——傻瓜、笨蛋、没用的东西等。

威胁——你再这样我就带你去小小班!侮辱——猪都比你聪明!比较——你看看人家,那像你那么差劲!讽刺——你真厉害啊!整个幼儿园就你敢这样!强迫——不可以!要按我说的去做!责备——你怎么又不听话!真是讨厌!预言——你以后肯定没出息!要去捡垃圾!抱怨——都是因为你,打泼牛奶又要拖地。

结论——说什么都没有用!就是你的错!道歉!(三)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有意性和无意性1.有意性:指意图明显,使用带有辱骂、讽刺等攻击性语言。

2.无意性:没有攻击伤害他人的意图,用语不当而造成的幼儿心理影响。

体罚具有外显性特点,教师“语言暴力”的伤害是内在的,有隐蔽性的特点。

正因为这种伤害看不见、摸不着,所以非常容易被人忽视,使幼儿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二、导致教师语言暴力的原因(一)师幼关系不平等使教师不正视“话语权”教师掌握着在园时一切活动的主动权。

教学活动、户外活动的选择、控制都掌握在教师的手里。

这种话语权使幼儿接受服从。

教师“话语权”优势在年幼不懂事的幼儿中滥用,导致教师“语言暴力”行为产生。

(二)教育观不正确、法律意识淡薄使语言暴力滋生人们普遍认为学生应该无条件地尊敬老师,社会普遍认为严师出高徒,这种观念已经成为潜意识。

教育反思:语言暴力,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教育反思:语言暴力,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教育反思:语言暴力,是一种无形的伤害!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而这类伤害因为没有明显的伤害表现,不如行为暴力所产生的身体伤害那么显而易见,所以才会被社会所忽视。

其实语言暴力是一种无形而又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在家庭中通常会出现在夫妻之间或者父母与子女之间!案例:只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一个13岁女孩就被班主任老师天天花式辱骂,政教处还称老师是“出于好心”。

如果你的孩子被学校如此对待,要怎么应对?“你贱不贱?你自己丢不丢人?你像个死人一样坐在教室里!”“下学期你不要来,你再要来,我把你捏死在教室里!”“你咋老是这分数?怕是种的事!”……人们很难相信,这些竟然是一位老师对一个13岁女孩说的话。

但对于陕西省商洛市商丹高新学校的初一女生婷婷(化名)来说,这就是她的日常。

自从半年前转入这所学校,她一直遭受王老师的辱骂。

王老师经常无缘无故骂她,一节课最多能骂八九次,甚至还诱导全班同学一起对婷婷进行人格侮辱。

因为父母不相信老师会辱骂孩子,婷婷只得带着录音笔到学校,从6月14日至7月5日断断续续录下王老师辱骂自己的语音100多条,总时长超过20小时!而学校政教处听过录音后,认为“老师是出于好心”。

该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7月14日,商州区人民政府发布通报称,经调查辱骂情况属实,学校管理者认识模糊,将严肃查处。

在全国媒体、网友愤怒的口诛笔伐下,当地政府迅速公布了初步的处理结果,王老师被记过,并失去了做教师的资格。

目前,婷婷的父母已经决定给孩子转学,并且准备带孩子出去散散心,回归平静生活,尽快扭转孩子的情绪。

事情至此,对学校和老师来说,似乎都已经告一段落。

但是,对于婷婷来说呢?一切的负面影响却远远没有停止。

长期辱骂会给孩子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虽然有些家长看到婷婷的事情觉得很气愤,认为这样的老师不配为人师表。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其他的声音,他们觉得,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金贵,说几句就受不了了?我们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现在不是一样好好的吗?其实,如果仅仅是批评,或者说即便是指责,但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话,那么话说得重一些也还好。

青少年语言暴力现状调查及对策

青少年语言暴力现状调查及对策

青少年语言暴力现状调查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青少年群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群体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其中语言暴力问题尤为凸显。

语言暴力不仅对青少年自身的精神健康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也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和对道德伦理的挑战。

本文将对青少年语言暴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青少年语言暴力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

据统计,80%以上的青少年表示曾受到过语言暴力的侵害。

而且,这种暴力行为不仅仅存在于学校之中,更为常见的是在网上社交平台以及现实社交场合中。

具体表现为言语攻击、恶搞嘲讽、造谣传言等。

造成了青少年心理受伤甚至自杀事件不断发生。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社交平台成为语言暴力的温床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大量的信息传播在虚拟世界中进行,青少年的大量时间也被投入到了这个虚拟世界之中。

这也意味着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网络暴力的侵害。

匿名性的特点使得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而青少年之间因为缺乏足够的社交技能,更容易受到影响和伤害。

2.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而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并不充分。

在一些家庭中,因为父母工作繁忙,也缺乏关心孩子的时间和方式,导致了孩子的行为和言语习惯养成错误。

3. 社会环境影响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也增加了青少年在社会中面对的挑战。

社会的价值导向也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言语暴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青少年语言暴力现象的普遍存在。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一种个别现象,更是一个在青少年社交生活中持续发酵的严重问题。

二、对策建议针对青少年语言暴力现状,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 家庭教育重视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家庭对于孩子的言行举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妈妈,求你别再骂我了”哈佛医学博士:长期被吼阻碍大脑发育,对孩子影响巨大

“妈妈,求你别再骂我了”哈佛医学博士:长期被吼阻碍大脑发育,对孩子影响巨大

2019-18-18让孩子过早接受语言暴力、承受压力,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会让孩子变得过于谨慎、胆怯……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

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你的肆意批判,可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绝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优秀、成材,为了培养孩子,付出了无数的心力。

市面上的教育方法也层出不穷,各种理论、套路、课程...但不论父母学到了什么,想要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打压式教育是不可取的。

让孩子过早接受语言暴力、承受压力,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会让孩子变得过于谨慎、胆怯……而且,这样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是终身不可逆的。

01综艺《少年说》中,有一幕让我十分痛心。

一个女孩哭着大声控诉自己的妈妈:“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结果,她妈妈冷冷地回应说:“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当女孩一边抹眼泪一边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打击的时候。

妈妈却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

”女儿发现,无论自己再怎么说,都无法劝服妈妈,于是哭着走下了台。

很快,这段对话登上了微博热搜,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在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多少孩子,就是这样,被父母从小打击到大。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不少父母总是忽略了这点,他们肆无忌惮地对孩子打击、嘲讽,甚至谩骂。

却不曾想:语言暴力虽然不攻身,但攻心,伤害指数还特别惊人。

02你满目狰狞却满嘴说爱,这样只会让孩子懦弱自卑。

相信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这不容置疑。

但绝大多数时候,他们满嘴是爱,却表现得满目狰狞。

根据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

家庭教育中的语言暴力伤害研究

家庭教育中的语言暴力伤害研究

家庭教育中的语言暴力伤害研究摘要: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为此进行家庭教育期间应注意恰当方式方法的使用,若采用语言暴力,不但无法起到良好效果,还会对孩子形成难以弥补的创伤,对其未来成长和发展来讲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中语言暴力对幼儿的伤害进行研究,以此提出科学有效解决对策,促使幼儿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语言暴力;伤害前言:部分家长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进行家庭教育期间,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长期受到语言暴力的幼儿,会形成敏感、不自信、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家长传递正确开展家庭教育的方法,促使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和模式,通过有效沟通及互动拉近亲子关系。

一、家庭教育中语言暴力对幼儿的伤害(一)对幼儿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国外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在其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中提到个体及系统、系统与系统间的内在关系。

家庭是幼儿自出生起就密切联系的微系统,亲子关系对家庭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但大部分家长依旧采用传统打击式教育,并未意识到家庭语言暴力对幼儿发展形成的伤害,致使家庭语言暴力时常发生。

而长时间受到语言暴力,会使幼儿形成烦躁、自卑、少言寡语等负面情绪,更甚者其会将自身封闭起来,无法与外界交流。

(二)对幼儿健全生理机能发展形成影响国外一项关于幼儿时期受到语言暴力且并没有遭到身体伤害的十多名成年人进行研究,发现其脑部发育都有异常情况,且存在焦虑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国外熊本大学教授友田明美也曾表示:“若一个人从小受到语言暴力使得其长期遭受精神压力,情节严重将会导致其脑部停止发育”。

另外也有相应研究提出长时间受到家庭语言暴力的幼儿,发育时期会出现语言习得困难,影响其认知发展。

(三)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观察学习理论中提到,幼儿时期儿童极为喜欢观察和模仿对其拥有权威影响的人物,譬如父母及教师等,这部分人会成为其社会性发展学习对象。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

婴儿期婴儿出生第一天就有听觉反应,婴儿对听觉的感受有抚慰、警觉、痛苦。

婴儿如听到父母强烈的吵闹声,他的感觉是痛苦,身体会变得僵硬,收缩神经,封闭起来自我保护。

婴儿期如果经常受到痛苦感受的刺激,势必影响婴儿听知觉、视知觉发育,严重的将来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由于视-动觉协调发育不好,将导致考试卷面成绩差。

幼儿期孩子在幼儿期老见父母吵架、打架,心里紧张恐惧,由于认知水平低,幼儿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他不能辨别谁是谁非,更不愿认定谁是坏的。

有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好,自己是坏孩子,因此有心理负担,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降低。

如果家长中有一方是冲动型、情绪失控的人,还会导致孩子由于受惊吓而长期尿床。

如果母亲遭暴力打击,孩子会感到极度不安全,因为保护弱小生命的他的妈妈都自身不保,他还怎么“活”下去本能的害怕,令孩子在幼儿园里退缩,不合群,害怕与妈妈分离,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求低。

在小朋友当中,各种心智和行为发育显得相对落后。

儿童期儿童阶段父母常大吵大闹,会给孩子带来羞辱感。

如果父母是为他的事争吵,孩子就会显得很难受,觉得自己是坏孩子,做恶梦,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上课时心事重重。

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说离婚,那就像有把剑悬在孩子的头上了,他的生活似乎就在等着这把剑掉下来,真正生活在恐惧和担忧中,这样的孩子,学习没心思,做什么事都兴趣索然,成绩越来越差,自尊感低,由此又引来了老师的低评价的打击,进入恶性循环,对他今后的人格成长产生一定影响。

美国一项历时17年的心理研究发现:夫妻闹矛盾时,吵架可能更有益身心健康,压抑愤怒的夫妻日后的死亡率是表达愤怒的夫妇的5倍。

吵架是夫妻表达内心的感受和需求,也是对自己和对方的内心的探索,而吵架是一种艺术,夫妻双方都需要掌握吵架的目的和表达的规律。

那么,如何减少夫妻吵架给孩子的伤害摇篮论坛网友hulin_999说“为了孩子的健康做父母的一定要忍”,摇篮网友半夜淘提醒说“孩子的性格一定要家长耐心培养的,否则等成型了就迟了”,摇篮网友仔仔H妈妈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以后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A 上图的画面有些家庭可谓是经常上演,有时候父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有时候是为了证明自己付出了很多,受了委屈。

打骂孩子会损伤孩子自尊心

打骂孩子会损伤孩子自尊心

打骂孩子会损伤孩子自尊心打骂孩子,使孩子一时表面听从,心里反感,甚至也学着以打骂对待别人。

用这种方法,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养成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不正常的性格。

其实,生活中孩子患病打骂主要不是孩子该不该受罚,而是有些父母认为这种方法简洁便利、见效快。

孩子回来晚了,把水泼在地上了,作业做错了,考试考砸了,上课没留意听讲,都可能被父母打骂一顿。

调查显示,有 12%~18% 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使用“打一顿”的方法。

信任“打一顿”管用的,农村高于城市,爸爸高于妈妈。

甚至有时打孩子和间或打孩子的比例更高。

在某学校三班级一个班,全班43人,只有一个同学没有挨过打。

尽管有的教育工作者这样说:“打孩子不能提倡,但假如‘会打’(指时机、轻重适当),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而且还往往举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打同学的例子作证明。

但是,这种观点是不行取的。

一方面,它会助长那些打孩子的父母连续滥施惩处,使打孩子的行为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原来不打孩子的父母也可能受这种观点的影响想试一试打的作用,走入误区。

那么,为什么打孩子的现象具有确定的普遍性呢?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缘由:一是受传统教养观念的影响。

不行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许多为人父母者照旧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打是疼,骂是爱,气极了,拿脚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

由于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没有敬重孩子、与孩子公正相处的概念。

二是有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就常常挨父母的打骂,于是在教育自己孩子时继承了上一辈的“光荣”传统。

尽管他们也深知被父母打骂的味道,心里也会产生怨恨、反抗,但毕竟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于是就糊里糊涂地把打骂当成了教育孩子的一种顺理成章的措施。

三是有些父母觉得教育孩子是个“苦差”,再加上工作繁忙或其他缘由,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便利,见效也最快。

浅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

浅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

浅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一些小学老师意识不到它的害处,却给小学生
带来了很大危害。

一方面,教师语言暴力会使小学生的情绪变得复杂,学生会失去信心,对老师和学习
产生恐惧感。

尤其对某些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被老师有意或无意地攻击和指责,会使他
们觉得被拒绝,甚至会导致焦虑情绪,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状态,令其发生变化,
难以恢复正常的状态。

另一方面,小学教师语言暴力会使学生死板地学习,学生会更谨慎,担心被“责备”,而忽视了学习的乐趣。

甚至,有的老师不顾正的教育态度,打孩子,骂孩子,伤害孩子的
感受,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为了减少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带给学生的危害,学校应当采取相关措施:一是要求老师
采取良好的语言,纠正孩子的错误。

二是老师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要求,把责任和义务教育
结合起来。

三是要注重尊重和关心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人格,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
环境。

四是要重视家庭教育,让家长成为学生长进的助推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有很大危害,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小学教师的教育,消除语言暴力,为播下学习的种子和收获成功的果实,努力营造孩子祥和、阳光的学习环境,更好地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支持。

“语言暴力”现象对小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

“语言暴力”现象对小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

“语言暴力”现象对小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摘要】"语言暴力”是一种常见却又具有严重危害的现象,尤其对小学生造成的影响更为显著。

它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语言暴力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为了消除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推动全社会关注和重视,建立有效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机制,同时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沟通方式和价值观。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消除“语言暴力”对小学生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语言暴力、小学生、危害、心理健康、学习、成长、消除对策、社会关注、家庭教育、沟通方式、价值观1. 引言1.1 引言“语言暴力”是指以言语攻击、羞辱、威胁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但其对小学生的危害却常常被忽视。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界的言语影响尤为敏感,一旦受到“语言暴力”的伤害,可能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引起“语言暴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等。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我们都应该重视和解决这一问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消除“语言暴力”对小学生的危害,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和和谐的成长环境。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语言暴力”现象对小学生的危害以及消除对策,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竭尽所能。

2. 正文2.1 危害一: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语言暴力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受到语言暴力的小学生往往会感到自卑和无力,降低了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和自尊心。

这种负面情绪会在他们的心理中持续积累,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

语言暴力会给小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外界的各种信息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受到语言暴力的小学生很容易形成消极的心理模式,导致他们性格内向、孤僻,甚至对社交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语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伤痛(深度好文)

语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伤痛(深度好文)

福柯曾在《疯癫与文明》中说过:在种种规条约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经舍弃身体的暴力,从而选择一种更文明的暴力——语言暴力,用这种方式继续侵害他人。

与身体上的暴力相比较,语言的暴力带来的伤害更加巨大!
有专家研究指出,大部分的家长曾经在语言上伤害过孩子。

而语言暴力,会成为孩子一生的伤痛。

第一个孩子手里拿着一张30分的考试卷,整个人看上去比较胆小,神情紧张,身上刻着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第二个孩子是刚刚跟小伙伴们完成一场不错的足球比赛,身上的泥渍还在,因此惹怒了父母: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第三个孩子手里捧着打碎的花瓶,无助的望着你,眼神空洞,像是随时等待父母的责骂。

他的身上刻着的话是:“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海报上的这些话,不仅仅是刻在孩子身上,更深深的刻在孩子的心里。

被语言暴力伤害过的孩子,出现过激行为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

前段时间网上疯传这样一个视频:
在国外的一个超市里,儿子正在打游戏,父亲很生气儿子不务正业。

随即对儿子说:“有种你就别活了”,并且拿了一把上膛的手枪放在
柜台上。

父亲万万没想到,儿子会在他转身的那一瞬间,对准自己的脑袋扣下了扳机,选择了自杀。

没有人知道年轻人生前经历了什么,可能是无数次遭到父亲的鄙夷,可能是对自己的绝望。

恰好就在那个节点上,父亲一句“有种你就别活了”突破了心里所有的防线,正好旁边有最致命的武器。

于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结束了……
冷漠的语言,就是一种暴力,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武器,没有鲜血、没有痕迹,但是足够可以摧毁一个人。

教师语言暴力对小学生心理的伤害性分析及对策-精选教育文档

教师语言暴力对小学生心理的伤害性分析及对策-精选教育文档

教师语言暴力对小学生心理的伤害性分析及对策近年来,媒体关于教师使用语言暴力对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报道屡见不鲜。

因此,对教师语言暴力情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变化机制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家长、社会认识到不良语言对小学生产生的巨大伤害性,强化教师的自觉意识、杜绝语言暴力具有积极意义。

一、教师语言暴力的内涵介绍语言暴力一词最初来源于以哈贝马斯、福柯等哲学家为代表的西方后现代哲学流派,他们先后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伦理和政治意图,从而把“语言”和“暴力”联系起来,并把语言暴力概念从哲学领域扩展到社会学甚至教育领域。

福柯精辟地阐释了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语言的天真无邪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一种作为权力的手段。

”他认为,话语的实践隐含着权力的运用,而权力实际上是基于特定社会背景和情境的一种控制关系和行为。

社会学家布迪厄更明确地指出,语言就是“温和的暴力”,或者“软性的暴力”,将语言仅仅看做声音的外显形式、沟通的手段,实际上忽视语言是权力关系的一种工具或媒介的本质特点。

本文将教师语言暴力界定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观上以教育学生为目的,有意或无意采用一些攻击性、讽刺性、侮辱性、蔑视性的语言,在客观上对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等进行侵犯和伤害的语言行为。

语言暴力不同于针对身体的暴力,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造成的伤害并不明显,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造成的后果会更严重,对学生的伤害持续时间更长。

二、教师语言暴力对小学生心理伤害的原因分析1.教师的权威角色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入学后的主要活动是学校学习和与同伴交往,影响儿童的主要因素已经由父母转向老师和同伴。

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备受呵护的熟悉的安全家庭环境转入一个陌生的竞争的班级环境。

特别是进入小学之后,教师渐渐在儿童心目中塑造绝对的权威形象。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著作《教育与社会学》中指出了权威的来源:本质上说,教育必须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教师的权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教师自身。

几种“隐形暴力”,胜过打骂孩子!作为家长,切莫忽视

几种“隐形暴力”,胜过打骂孩子!作为家长,切莫忽视

几种“隐形暴力”,胜过打骂孩子!作为家长,切莫忽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暴力行为并不罕见。

然而,有一种暴力形式常常被忽视,那就是“隐形暴力”。

这种暴力形式可能比显性暴力更具危害性,因为它往往不易被察觉,但却在悄无声息中给孩子带来深重的伤害。

一、控制与束缚。

只有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让他们自由地探索世界、发展兴趣爱好。

然而,当父母过度控制孩子的生活和行为时,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将受到限制,从而严重影响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二、语言暴力。

父母可能无意中,都会使用一些伤害性的语言来批评孩子,这些语言会让他们感到无助和沮丧,甚至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

长期受到语言暴力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过度保护。

父母为了让孩子避免受到伤害,可能会过度保护孩子,限制他们的社交活动和探索行为。

这种过度保护会让他们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过度溺爱。

很多父母会过度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让他们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这种过度溺爱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过度溺爱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无法适应社会生活。

五、忽视孩子的成长需求。

“隐形暴力”常常表现为父母忽视孩子的成长需求,不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这种忽视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自尊心,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比想象中更大
最常用的杀人武器是什么呢?最近沈阳心理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暴力语言可能成为最平常的杀人武器。

它来自“这么简单都不会,你是猪脑子吗?”“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诸如这些,我们似乎还很熟悉的训斥。

语言暴力,就是使用一些带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心理上遭到侵害,虽然比起打架,它显得文明得多,但是它的影响力可不比一般暴力小。

一个鲜为人知的研究表明,在中国,青少年犯罪与童年时期遭受语言暴力之间有强烈的联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表示:“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谁把孩子从“弱者”变成“失败者”
不少父母曾对子女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有时间带你去玩,有玩的时间多学习一下行不行?”,“你怎么这么爱管闲事”,“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在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时,有的父母会说:“你是傻瓜吗”,“你长大不会有出息的”甚至在发火时总结说一句:“看你这个样子,不成器的东西!”
长期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指出,在中国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对话的结果往往是“噎死孩子、憋死孩子、急死孩子、吓死孩子”。

事实上,大量的儿童心理问题就源于父母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以及因此而生的误解与矛盾。

在持续的“语言软暴力”环境中,这些心理问题有可能被延续、固化甚至激化。

专家介绍,2008年的一项家庭教育心理问卷调查显示,家长从内心中把孩子看成一个比自己差的弱者,从语言和行动上都不断挫败孩子;当孩子更多表现出弱点时,又对这个“弱者”持续否定,更加强化了孩子的“失败者”形象;当孩子开始自我放弃时,心急的家长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一边埋怨一边“代劳”;因为内心瞧不起孩子,所以漠视孩子的情感,忽视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味强调自己的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此教育模式下,孩子就成了一个自卑、无能、无目标、无眼界的惊弓之鸟。

语言的杀伤力有多大?
许多软暴力产生,往往是家长和老师通过“随口乱说话”传递出来的。

家长和老师随口一句嘲弄、贬低孩子的语言暗示,哪怕是微小的暗示都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心理专家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孩子心目中的评价是非标尺也是很鲜明的。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会将教育者的看法想象放大。

所以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在他曾接触过的案例中,儿童成长在习惯于实施软暴力的家庭或校园环境中,出现以下
行为的几率增大:自我否定、怀疑、消极、不懂得控制情绪;不能清晰表达自己需求、暴虐、神经质、逃避责任;不会处理健康人际关系、物质依赖。

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心理专家邹先生指出,当前教育面临着一种“无序”状态,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父亲式的阳刚教育、自我成长教育、智慧教育和注意力的养成。

而且家长们又都过于高估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加剧了家庭中两代人的冲突、矛盾、隔阂,造成孩子的反感和叛逆行为。

他提醒家长和老师,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应该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的。

这种控制应该建立在对孩子最真挚的爱心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思想好好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明了后果,要始终用自己的心,而不仅仅是语言和“做”出来的行动,去告诉孩子:你不错,你行,你很棒,你没有问题,你只是小小的心理感冒等。

“对孩子说话,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邹先生说。

家长要把教育孩子当成是自己第二次成长的机会,与孩子共同成长。

而只有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父母常说的五四类暴力性语言
1、侮辱讽刺型
典型的话语如:
(1)你简直是个废物/饭桶/白痴!
(2)你可真行/真不简单/真厉害!(用其反语义)
(3)你这个无用的东西!
(4)你真笨!比猪还笨!
2、贬低压抑型
典型的话语如:
(1)你根本不是读书/画画/弹琴的料!
(2)你要是能考上大学/重点班/研究生,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3)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你更笨的了!
3、威胁恐吓型
典型的话语如:
(1)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便好了。

(2)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3)做不完作业,不许吃饭、不许睡觉!
(4)揍死你!
应该想办法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首先应该是家长或者是老师先看到孩子的长处,这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点。

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随意带给孩子,要谨言慎行。

4、抱怨哀求型
典型的话语如:
(1)求求你别这样行吗!
(2)求你让我们省点心好不好?
(3)求你转个学行不行?我实在是教不了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