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对孩子的杀伤力有多大
父母用语言暴力教育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父母用语言暴力教育孩子的危害有哪些父母用语言暴力教育孩子的危害有哪些?在教育中父母常常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脏话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别说是语言暴力了,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危害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危害1、身体伤痛和情绪伤痛的脑回路是相同的密歇根大学的Ethan Kross博士一项实验发现,情绪和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非常相似,当一个人说感到“心碎”的时候,“心碎”其实已经不完全是一个比喻了,他神经系统可能真的体验到了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当父母辱骂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可能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2.言语侮辱会改变孩子发育中的大脑结构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言语侮辱会造成孩子大脑“损伤”。
言语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区域是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海马回(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和前额叶(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区域)。
当环境充满了压力,并且需求常常被剥夺,人类的大脑为了调整状态适应环境,会转换为“求存模式”。
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中,若他们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
3.言语攻击造成的消极后果难以用“爱意”抵消如果父母中一方言语中充满爱意,能否抵消掉另一方言语攻击造成的消极效果呢?研究显示,不太可能。
如果母亲是一个温和充满爱的人,而父亲则常常辱骂孩子,母亲的慈爱也没办法抵消孩子受到来自父亲的消极影响。
此外,如果父母对孩子态度不稳定,时而言语温和、充满爱意,时而又恶意攻击,那些温柔的时刻也很难减少攻击时刻造成的影响。
4.故意的情绪伤害影响效果更久远想想你身上的伤口,比起“无意的”或“不小心”造成的伤害,有人故意给你造成的伤害,痛苦持续时间更久,疼痛程度也更甚。
人们对给自己造成伤害的人的动机评估也会影响对痛苦的感受。
刻意的侮辱对一个人伤害远大于无意中的伤害。
语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伤痛(深度好文)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语言暴力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
”千万不要小瞧这把无形的凶器,它会逐渐杀掉你的孩子!很多父母习惯打压自己孩子,谩骂或是嘲讽。
却不知,语言暴力攻心指数简直爆表。
“猪脑子” “废物”“就知道吃”“丢人”“你怎么不去死”这些,都是很多父母责骂孩子的常规用语。
这些话语会对孩子产生一生的阴影,容易形成两种极端人格,一是懦弱自卑型人格,二是攻击性人格。
懦弱自卑表现在说话唯唯诺诺,不敢大声言语,没有自信,做什么事生怕自己做不好。
而攻击型人格,十分暴躁易怒,内心充满仇恨,这种情绪会转化成强烈的攻击性,杀害自己或他人,甚至有时会有反社会的心理。
对孩子所说的“猪脑子”会慢慢变成一把杀伤力极大的手枪。
对孩子说的“废物”会慢慢变成一把惊心动魄的长枪。
对孩子所说的“丢人”慢慢变成了一把锋利斧头。
对孩子说的“怎么不去死”变成了一把利刀。
你对孩子每说的一句语言暴力,都变成了一把武器。
永远不要低估你所说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当孩子长期处于父母的冷嘲热讽,无形中就会产生极其负面的心理作用,这种负能量极其强大,甚至改变对世界的认知。
你不以为意,不经意间所说的语言暴力,会成为绑架孩子一生
的枷锁。
人生在世,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温柔细语给陌生人,却把最糟糕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甚至有时毁掉他们的一生却茫然不知。
很多人,用亲情当借口,用语言为利刃,以口舌为凶器,无形之中做着“杀人”之事。
语言暴力,让你的双手沾满鲜血。
浅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
浅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小学教师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重要指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些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使用语言暴力的现象,给学生造成了危害。
本文将从语言暴力的危害以及消除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小学教师使用语言暴力对学生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暴力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他们自卑、自负或自卑自负的心态。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老师的评价和批评常常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如果教师使用粗暴、侮辱性、威胁性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学生可能会形成消极的自我认知,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语言暴力会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是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教师的语言暴力会给学生带来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语言暴力还可能引发学生之间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形成“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
为了消除小学教师使用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
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引导教师用温和、鼓励、尊重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言行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教育和处罚。
学校还应当开展相关的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提高他们面对语言暴力的能力和应对策略。
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与教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学校遇到的问题。
小学教师使用语言暴力对学生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等多种对策可以有效地消除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毁掉孩子一生的正是父母的语言暴力
毁掉孩子一生的正是父母的语言暴力在毁掉孩子这件事上,父母有绝对的语言天赋。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经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经常“暴躁”。
几米说:“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因为表面的伤痕是可以看得见的,而内心的伤害是无形的。
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不是游戏,不是贪玩,而是父母的“语言暴力”。
01语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伤痛福柯曾在《疯癫与文明》中说过:在种种社会规条约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经舍弃身体的暴力,从而选择一种更文明的暴力——语言暴力,用这种方式继续侵害他人。
与身体上的暴力相比较,语言的暴力带来的伤害更加巨大!有专家研究指出,在中国68%的家长曾经在语言上伤害过孩子。
而语言暴力,会成为孩子一生的伤痛。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第一个孩子手里拿着一张30分的考试卷,整个人看上去比较胆小,神情紧张,身上刻着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第二个孩子是刚刚跟小伙伴们完成一场不错的足球比赛,身上的泥渍还在,因此惹怒了父母: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第三个孩子手里捧着打碎的花瓶,无助的望着你,眼神空洞,像是随时等待父母的责骂。
他的身上刻着的话是:“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海报上的这些话,不仅仅是刻在孩子身上,更深深的刻在孩子的心里。
被语言暴力伤害过的孩子,出现过激行为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
近期网上流传这样一个视频:在国外的一个超市里,儿子正在打游戏,父亲很生气儿子不务正业。
随即对儿子说:“有种你就别活了”,并且拿了一把上膛的手枪放在柜台上。
父亲万万没想到,儿子会在他转身的那一瞬间,对准自己的脑袋扣下了扳机,选择了自杀。
没有人知道年轻人生前经历了什么,可能是无数次遭到父亲的鄙夷,可能是对自己的绝望,恰好就在那个节点上,父亲一句“有种你就别活了”突破了心里所有的防线,正好旁边有最致命的武器。
浅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
浅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随着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小学教师在课堂上逐渐意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教师在语言上的措辞较为偏激,并且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容易采用暴力的语言方式,对学生形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含义、危害及消除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含义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时,使用的口头暴力或侮辱性言行,这种语言暴力包括辱骂、恐吓、威胁、贬低、挑衅等言语和行为,这些话语和行为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伤害。
当小学教师使用语言暴力时,学生心中的信任感将受到打击,对学生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1.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比较敏感,他们对老师的言行举止有很强的感知能力。
当他们听到教师的侮辱性言语时,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产生自卑、抑郁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2.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在课堂上,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感,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失去学习动力,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3.对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的影响当教师使用不当的言辞与学生交流时,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将受到打击,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从而影响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
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在教育教师的同时,必须强调师德和师风,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和以触发学生内心积极因素为目标。
2.大力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重视教师关于语言力量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矛盾的技巧与方法,以便在课堂上运用更加恰当的词汇,更好的体现情感上的耐心与宽容,妥善处理学生问题,协调师生关系,从而达到预防教师暴力语言事件发生的效果。
3.学校应当明确学生权利和贡献学校应该完善各项制度和规范,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规则,防止教师语言暴力行为的快速增长和蔓延。
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学生,通过开展情感课程、提示班子职能、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完善制度等方式,加强维护教师与学生之间正常的互动,并为学生尊严和权利的保护提供支持。
家长必读:语言暴力对孩子杀伤力有多大?哪些语言暴力最伤孩子
家长必读:语言暴力对孩子杀伤力有多大?哪些语言暴力最伤孩子在家长语言暴力的威慑下,孩子就很可能会成为一个自卑、无能、无眼界的惊弓之鸟,那么语言暴力对孩子杀伤力有多大?哪些语言暴力最伤孩子?家长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一、语言暴力对孩子的杀伤力许多软暴力产生,往往是家长和老师通过“随口乱说话”传递出来的。
家长和老师随口一句嘲弄、贬低孩子的语言暗示,哪怕是微小的暗示都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孩子心目中的评价是非标尺也是很鲜明。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会将教育者的看法想象放大。
所以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语言暴力对孩子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心灵上的摧残。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把好自己的嘴巴。
1、打击孩子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2、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造成爱的缺失。
3、影响脑部发育,形成逆反心理。
4、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5、儿童成长在习惯于实施软暴力的家庭环境中,出现以下行为的几率增大:自我否定、怀疑、消极、不懂得控制情绪;不能清晰表达自己需求、暴虐、神经质、逃避责任;不会处理健康人际关系、物质依赖。
二、哪些语言暴力最伤孩子1、笨蛋,没用的东西。
父母在气愤的时候骂孩子是笨蛋,在孩子看来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否定。
孩子无形之中被父母贴上了标签,这种标签的作用会使得孩子有一种心理暗示,认为自己能力差,不如别人好,长期会使得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受创。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在平常应学会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一句简单的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2、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孩子任性、不听话确实让爸妈很头疼,但是父母老是让孩子“住嘴”、“听话”,很容易使孩子变得怯懦、谨小慎微,甚至做事战战兢兢,时时刻刻看他人脸色行事,容易失去自我。
长期受到这种压抑,孩子也有可能做出家长意想不到的极端事情出来。
浅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
浅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语言暴力是指以言语攻击、侮辱、羞辱或威胁对方的行为,这种暴力行为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
在小学阶段,老师的语言暴力对学生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因为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本文将就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消除对策。
小学教师的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语言暴力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产生自卑感、焦虑感和抑郁感。
长期受到语言暴力的影响,学生可能会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
受到语言暴力的学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情绪不稳定,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和成绩。
有些学生甚至会因为受到语言暴力而选择逃避学校,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影响学业成绩。
三、影响学生的社交能力。
语言暴力可能会造成学生在同学面前失去自信,导致性格孤僻、不合群,甚至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这种情况下,学生将难以顺利融入班集体,影响到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见,小学教师的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非常严重。
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这种现象,从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发展。
那么,如何消除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暴力呢?一、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教师应该学会用温和的语气和方式与学生交流,避免使用带有侮辱或威胁的语言。
二、建立学生心理辅导机制。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服务。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心学生的情感健康,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干预。
三、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该建立和谐、民主、尊重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浅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
浅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指的是教师以言语暴力方式对待学生的行为。
这种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并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分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消除对策。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
学生在小学阶段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如果教师使用不适当的语言暴力对待学生,会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自尊心受损,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抑郁等心理问题。
学生长时间承受教师的语言暴力可能会导致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逃学等问题。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在形成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其起着示范作用。
如果教师使用语言暴力,会给学生灌输消极的学习观念,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语言暴力也会影响学生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增加学生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和摩擦,给学生的人际关系带来问题。
针对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消除对策。
教育管理部门应建立相关指导文件,明确小学教师不得使用语言暴力,鼓励教师使用温和、鼓励的语言与学生交流。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确保教师能够理性对待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学校还应建立健康的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评估,对发现的语言暴力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了解,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家庭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积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鼓励他们向家长反映遇到的问题。
家长还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共同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培养孩子自信、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品质,提高他们的抵抗力,防止受到语言暴力的伤害。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天天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天天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影响1、越打越叛逆。
打孩子能让孩子听听话,那是你孩子还不够大。
这样的孩子小时候也许会听话,但长大了一定会有一场迟来的叛逆,或者他会干脆逃离你,离你远远的。
2、孩子会变得更加自卑。
打骂并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性格,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战战兢兢,从小就对家长失去信任,从而打心底觉得父母不爱自己。
他们慢慢会变成讨好型的人格,从而变得自卑孤独,还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
3、孩子的情商会慢慢变低。
孩子从小被父母打骂,没学会为人处世的正确方式,在和别人的交流中,不会知道该如何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影响孩子的交际发展,眼界,慢慢习惯独处的性格,最严重的就是影响孩子的未来。
4、孩子慢慢也会变得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那些从小被父母打到大的孩子,在成长的旅程中,极有可能形成暴力的性格,因为从小父母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虽然深知使用暴力不会解决问题,但还是愿意使用暴力对待别人。
并且这种孩子的思想也是比较极端的。
父母天天打骂孩子怎么办?1、尊重与引导孩子。
其实,绝大多数的孩子,如果父母平常能够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你一旦指出孩子的问题所在,不用你打孩子,孩子立马就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毕竟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们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眼里的坏孩子。
2、要学会了解自己。
改变自己,让自己不成为一个情绪失控的家长。
自己要意识到打骂孩子,顶多只有发泄自己情绪的作用,但对于事情的根本丝毫没有帮助。
如果能用拥抱来平息怒火,那就立刻放下你举起的手。
要知道你怎样处理情绪,孩子将来就会学你怎样来处理他自己的情绪。
3、父母要以身作则,知行合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和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人。
可以说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也在影响着孩子。
所以,作为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在家的时候,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懂得控制自己情绪,做个合格的好父母。
4、多陪伴孩子。
一些孩子之所以不听父母的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父母很少陪伴孩子,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变得淡薄了。
《父母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 你知道语言暴力的伤害有多大吗》
父母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你知道语言暴力的伤害有多大吗孩子一做错事,随之而来的就是父母的谩骂,父母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字眼,其实已经在无形中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无法抹去的创伤。
现在的很多家长有这样的一个误区,孩子不听话骂一下打一下他就会长记性了,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而且小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长期以谩骂的方式来教导孩子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那么,家长使用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呢?父母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1.使孩子更加自卑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有父母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谁谁的成绩比你好、谁家的孩子比你听话、别人这么聪明你怎么这么笨”,诸如此类在大人眼里非常平凡的字眼,在无形当中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不仅会挫败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使孩子更加自卑,认为自己样样不如别人,做事情畏手畏脚生怕受到辱骂。
2.使孩子学会不诚实:长期在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就会对孩子谩骂,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会养成撒谎的坏习惯,因为在孩子的意识中做了错事就会被父母惩罚,在父母的权威之下孩子就只能选择撒谎,这样才能逃过惩罚。
3.亲子关系疏远:父母经常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就会使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亲近,产生疏远感,甚至抗拒与父母相处。
长期下去不仅会使亲子关系受到影响,孩子由于不爱说话也会造成自闭症等疾病的产生。
怎样杜绝语言暴力1.与孩子交流时声音放低: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喜欢以大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其实适当的放低声音与孩子交流,孩子也会集中注意力来听取家长的教导,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
2.语言正确:很多家长会使用一些“白痴、笨蛋”等侮辱性的语言来教育孩子,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很大的伤害,正确的使用一些积极的语言能使孩子更快的接受建议。
3.将自己与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沟通:其实孩子是非常愿意与家长做朋友的,家长可以以朋友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可以做的,什么是错的做了会有危害,让孩子能够正确的理解,才能加深教育的意义。
“语言暴力”现象对小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
“语言暴力”现象对小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
然而,部分人在使用语言时,可能会使用带有侮辱、威胁、歧视等负面情感的言辞,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暴力”现象。
对于小学生这个群体而言,语言暴力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伤害、学业压力和社交问题。
本文将探讨语言暴力对小学生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消除对策。
一、语言暴力对小学生的危害1.心理伤害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外界的评价和认同具有高度敏感性。
当他们被他人使用负面语言攻击时,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长期伴随他们,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学业压力语言暴力往往呈现出对学业的攻击性,例如,老师或同学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歧视、嘲笑或恶意揶揄。
这种语言暴力对小学生来说,容易降低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增加他们的学业压力。
对长期沉浸在学业压力中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乐趣会受到极大的破坏。
3.社交问题语言暴力不仅会伤害受害者本人,还可能对其社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当小学生长期遭受语言暴力,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立和排斥,这导致他们与他人的交往难度增大。
这种社交问题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对其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消除语言暴力对小学生的对策1.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小学生应该被引导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优点和兴趣。
学校和家庭应该鼓励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这样,当他们面对语言暴力时,能够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价值。
2.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并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关于尊重和友善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减少语言暴力的发生。
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学校应该在课程中加入相关的教育内容,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语言。
这包括学习尊重他人、友善交流和善待他人的基本原则。
家长对孩子的语言“暴力”,对孩子而言有多可怕?
“你看看你,考了个什么鬼!这样的成绩你好意思吗!”“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笨蛋,这点东西都能弄错!”听听这些,类似的话你有没有曾经哪一瞬间对孩子说过这种。
孩子的成绩不好,并不是通过责骂可以解决的,家长可以试试叫叫学院的思维课,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解决问题更有利。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是所有家长的愿望。
所以才会对孩子的要求格外高,当倾尽一切努力想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但是孩子却没有达到时,家长生气愤怒的言语中,就往往带着“利剑”,一次次再伤害孩子的身心。
对于家长来说,这只是气愤时对孩子的一句斥责,但是你知不知道对孩子的伤痛有多大?考的不是很好回家就是一顿骂,迎面而来就是爸爸妈妈劈头盖脸的数落,孩子本就自责再加上这样的责骂,下次还会考的更好吗?这样说孩子只会让孩子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问一句“为什么这次没考好哇,是不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一起看看怎么解决”是不是会更好?前段时间抖音上有个妈妈记录了孩子回家看到圣诞惊喜那一刻大哭的表情,原因并不是孩子看见礼物的激动,而是因为没考好妈妈又给准备了小惊喜,才十分难过,觉得对不起妈妈。
你看,孩子和父母的感情都双向的,你对孩子的温柔以待会换回孩子的坦诚以待。
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很叛逆。
对于一些个体意识很强的孩子,家长的言语斥责只会让孩子更加抵触,和家长闹脾气,怎么讨厌怎么来。
这种方式对于孩子成长来说没有一点好处。
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爱。
孩子犯了错原本内心就是很难过,家长的几句斥责更是火上浇油,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很多孩子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难道家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家长要做的应该是先和孩子沟通,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为什么没考好,为什么这个不敢去尝试,先问清楚才是首要。
其次和孩子交流一下感受,比如孩子没考好,是不是心情也挺失落的呢,这个题目不会做,是不是也挺烦的。
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家长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最后再和孩子讨论处理办法,把问题了解清楚了,把孩子感受照顾到了,再一起想办法去解决,才是正确做法。
浅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
浅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1. 引言1.1 什么是语言暴力语言暴力是指采用侮辱、辱骂、威胁、诽谤等恶意言语对待他人的行为。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语言暴力指的是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使用恶言恶语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教师语言暴力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被教师言语暴力伤害的学生往往会感到沮丧和绝望,甚至出现逃避上学和自闭等不良行为。
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应该意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性,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建立尊重和平等的教育环境,加强师生沟通与情感交流,是消除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有效对策。
只有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教育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1.2 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语言暴力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
小学生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他们对外界的评价和态度比较敏感,如果遭受到老师的语言攻击和伤害,会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损,自信心受挫,影响其健康的心理成长。
语言暴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动力。
学生在受到语言暴力后,会感到沮丧、失落和无助,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语言暴力也会破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关系。
学生将老师视为教育者和引导者,在受到老师语言暴力时,会产生疏远和抵触情绪,破坏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效果,也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教育环境的稳定。
消除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2. 正文2.1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表现形式1. 言辞粗鲁:小学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使用粗鲁的言辞,轻视学生的意见和感受,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2. 威胁恐吓:教师使用威胁和恐吓的语言来驱使学生服从,给学生造成恐惧和压力,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绪稳定。
你的语言暴力,终会变成杀伤孩子的凶器!
你的语言暴力,终会变成杀伤孩子的凶器!—别让语言暴力毁掉你的孩子“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道出了语言的重要性。
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比体罚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
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其痛苦可能是短暂的,但语言暴力的伤害却是长久的,不仅侮辱了孩子的人格,损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摧残学生心理健康,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恶果。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
平时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候,难免也说了一些伤害孩子的话。
诸如“你怎么这么笨”、“真后悔生了你”、“你就这样,长大了没出息”、“再哭我就打死你”、“你太笨了,某孩子比你强很多”、“你笨的要死”、“怎么养了你这么一个东西”等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攻击。
据美国布尔什海大学的研究员史特劳斯和帕斯查尔共同主持的一项研究指出:从小挨打、挨骂的小孩在智商测验中平均得分为98分,不常或不曾挨打、挨骂的小孩平均得分为102分。
可见,家长态度上的温和可亲、语言上的循循善诱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而态度冷酷专横、言语粗暴恶俗会阻碍儿童的智力发育。
“笨蛋”的谩骂,无异于用“软刀子”把儿童“削”成真正的笨蛋。
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最需要鼓励和帮助,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老师或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口下留情”!尤其是在孩子有不如意的表现时,更要善于寻找其闪光点,激励他继续向前。
在这个问题上,爱迪生的母亲是值得我们效仿的榜样。
爱迪生在小学期间被当做“捣蛋大王”开除了,甚至被校长称为“干什么工作都一样没出息的人”。
但他的母亲坚信爱迪生是个人才,她亲自给他上课,支持他搞试验,终于培养出了享誉世界的大发明家。
语言暴力虽然从表面上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是它对学生人格心理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不可估量的。
因此,作为老师或是父母,应该学会给孩子以公正的、催人奋进的评价,千万不要使用“语言暴力”,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改正缺点,才能为孩子敲开成功的大门。
“语言暴力”现象对小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
语言暴力现象对小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语言的使用也越来越重视。
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类言语攻击和侮辱等“语言暴力”现象也日益增加。
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不免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语言暴力的危害以及如何消除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的危害伤害自尊心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尊心尤其脆弱。
一旦遭受语言暴力的攻击,会给小学生的自尊心造成重创。
小学生对于自身的形象和能力尚未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出现了“总比不上别人”、“不如某某人”等自卑情绪,在遭受语言暴力后,这种自卑情绪会更加明显,严重的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影响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语言暴力可能会导致小学生对语言本身产生抗拒和排斥,影响他们对语言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此外,语言暴力还会影响小学生的交际能力,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独自行动,在社交场合出现沉默、躲闪等表现,难以有效的跟同龄人交流和融入集体生活。
带来行为问题遭受到语言暴力的小学生会感到愤怒、受伤和无助,他们可能会采取消极的逃避行为或反攻行为。
比如说,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内向,自闭自固。
又或者,对于那些欺负自己的人,他们可能会产生强烈的仇恨情绪,并通过暴力手段进行还击的行为等。
影响学业和身体健康语言暴力可能会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无法集中心思在学习上,进而影响学业。
此外,长期受到语言暴力的攻击也可能会导致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如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等。
消除语言暴力学校工作学校教育负责人应当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让他们了解是什么语言暴力,如何认识和避免语言暴力。
此外,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于存在语言暴力的行为,应该制定相应的惩戒措施,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家庭工作家长是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可以在家庭中进行广泛的教育宣传,如何认知并拒绝语言暴力。
同时,家庭应该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帮助小学生增强心理承受力。
社会工作社会组织可以对于语言暴力的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制定相应法律规定和制度,从制度上对语言暴力进行规范。
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1、安全感缺失。
经常受到打骂的孩子,特别会察言观色,他们会注意周围的一切风吹雨动。
父母的语气和脸色稍稍有变化他们就会害怕,并且准备好了被打骂。
长期处于焦虑恐惧的状态,这种孩子很容易走极端,如果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可能会还手甚至还会有一些更加过激的行为。
2、影响性格的形成。
如果父母们每次因为孩子的错误就动手打骂,很容易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连父母都不喜欢自己,自己是不是不值得被喜欢呀?久而久之自卑的种子就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3、有暴力倾向。
孩子们在小的时候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比如,当父母经常性的打孩子时,孩子就会学会动手打人。
同时,在无形中也就教会孩子在遇到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靠动手打人来解决问题和处理事情,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暴力的种子。
4、身体的伤害。
孩子在成长的阶段,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各个身体器官都十分脆弱。
用特别凶残的方式对待孩子,会伤害到孩子的身体。
如何避免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对孩子造成的影响?1、立刻道歉。
如果孩子被你吓的不轻,你一定要立刻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宝宝道歉,而不是觉得自己没有错。
孩子的思维都很简单,会乐意接受爸爸妈妈的道歉,这样至少让孩子感觉到亲密、平等的关系。
2、正面解释。
吼完孩子之后,一定要想办法平复自己和孩子的情绪。
爸爸妈妈可以解释自己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吼的原因,一定要主动并正面的面对自己的行为。
孩子是会理解并接受你的,要相信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3、正向引导。
引导孩子,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孩子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和理解力有限,自然会出现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
父母正向的引导、孜孜不倦的讲述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更容易拉近亲子关系。
4、开始打破习惯,进行练习。
如果你动不动就有生气和打骂孩子的习惯,也不要太苛责自己,不要期望自己能一夜之间改变什么,慢慢去改变这种习惯。
自己有意识去改变这种习惯,做好了思想准备后,要慢慢开始练习了。
“语言暴力”现象对小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
“语言暴力”现象对小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摘要】"语言暴力”是一种常见却又具有严重危害的现象,尤其对小学生造成的影响更为显著。
它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语言暴力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为了消除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推动全社会关注和重视,建立有效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机制,同时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沟通方式和价值观。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消除“语言暴力”对小学生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语言暴力、小学生、危害、心理健康、学习、成长、消除对策、社会关注、家庭教育、沟通方式、价值观1. 引言1.1 引言“语言暴力”是指以言语攻击、羞辱、威胁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但其对小学生的危害却常常被忽视。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界的言语影响尤为敏感,一旦受到“语言暴力”的伤害,可能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引起“语言暴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等。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我们都应该重视和解决这一问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消除“语言暴力”对小学生的危害,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和和谐的成长环境。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语言暴力”现象对小学生的危害以及消除对策,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竭尽所能。
2. 正文2.1 危害一: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语言暴力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受到语言暴力的小学生往往会感到自卑和无力,降低了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和自尊心。
这种负面情绪会在他们的心理中持续积累,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
语言暴力会给小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外界的各种信息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受到语言暴力的小学生很容易形成消极的心理模式,导致他们性格内向、孤僻,甚至对社交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语言暴力对孩子杀伤力有多大
语言暴力对孩子杀伤力有多大文章目录*一、语言暴力对孩子杀伤力有多大*二、哪些语言暴力最伤孩子*三、家长如何控制对孩子的语言暴力语言暴力对孩子杀伤力有多大许多软暴力产生,往往是家长和老师通过“随口乱说话”传递出来的。
家长和老师随口一句嘲弄、贬低孩子的语言暗示,哪怕是微小的暗示都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孩子心目中的评价是非标尺也是很鲜明。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会将教育者的看法想象放大。
所以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语言暴力对孩子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心灵上的摧残。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把好自己的嘴巴。
1、打击孩子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2、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造成爱的缺失。
3、影响脑部发育,形成逆反心理。
4、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5、儿童成长在习惯于实施软暴力的家庭环境中,出现以下行为的几率增大:自我否定、怀疑、消极、不懂得控制情绪;不能清晰表达自己需求、暴虐、神经质、逃避责任;不会处理健康人际关系、物质依赖。
哪些语言暴力最伤孩子1、笨蛋,没用的东西。
父母在气愤的时候骂孩子是笨蛋,在孩子看来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否定。
孩子无形之中被父母贴上了标签,这种标签的作用会使得孩子有一种心理暗示,认为自己能力差,不如别人好,长期会使得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受创。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在平常应学会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一句简单的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2、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孩子任性、不听话确实让爸妈很头疼,但是父母老是让孩子“住嘴”、“听话”,很容易使孩子变得怯懦、谨小慎微,甚至做事战战兢兢,时时刻刻看他人脸色行事,容易失去自我。
长期受到这种压抑,孩子也有可能做出家长意想不到的极端事情出来。
所以,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给孩子争辩的权力,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学会与孩子说话。
【语言教育】语言暴力!扼杀BB的无形杀手
【语言教育】语言暴力!扼杀BB的无形杀手不打孩子,是不是就等于让孩子免受暴力侵害?不是这样的,这一代孩子被家长的规划、学校的考试、社会的欲望所挟持,几乎等于被强加于自身的各种价值观所绑架,软暴力几乎随处可见。
生活在不平等、不尊重的环境中,软暴力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
软暴力是指用语言、表情、神态、文字等形式对人的精神和内心造成伤害的行为。
软暴力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心灵上的摧残。
谁把孩子从“弱者”变为“失败者”不少父母曾对子女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有时间带你去玩,有玩的时间多学习一下行不行?”,“你怎么这么爱管闲事”,“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在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时,有的父母会说:“你是傻瓜吗”,“你长大不会有出息的”甚至在发火时总结说一句:“看你这个样子,不成器的东西!”长期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表示,在中国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对话的结果往往就是“帕尼诺孩子、活活孩子、急死孩子、吓到孩子”。
事实上,大量的儿童心理问题就来源于父母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以及因此而后生的误会与矛盾。
在持续的“语言硬暴力”环境中,这些心理问题有可能被沿袭、切割甚至加剧。
专家介绍,2021年的一项家庭教育心理问卷调查显示,家长从内心中把孩子看成一个比自己差的弱者,从语言和行动上都不断挫败孩子;当孩子更多表现出弱点时,又对这个“弱者”持续否定,更加强化了孩子的“失败者”形象;当孩子开始自我放弃时,心急的家长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一边埋怨一边“代劳”;因为内心瞧不起孩子,所以漠视孩子的情感,忽视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味强调自己的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此教育模式下,孩子就成了一个自卑、无能、无目标、无眼界的惊弓之鸟。
语言的杀伤力存有多小?许多软暴力产生,往往是家长和老师通过“随口乱说话”传递出来的。
家长和老师随口一句嘲弄、贬低孩子的语言暗示,哪怕是微小的暗示都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心理专家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是很虚弱和错综复杂的,孩子心目中的评价不为标尺也就是很独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杀伤力有多大
不打孩子,是不是就等于让孩子免受暴力侵害?不是这样的,这一代孩子被家长的规划、学校的考试、社会的欲望所挟持,几乎等于被强加于自身的各种价值观所绑架,软暴力几乎随处可见。
生活在不平等、不尊重的环境中,软暴力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
软暴力是指用语言、表情、神态、文字等形式对人的精神和内心造成伤害的行为。
软暴力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心灵上的摧残。
谁把孩子从“弱者”变成“失败者”
不少父母曾对子女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有时间带你去玩,有玩的时间多学习一下行不行?”,“你怎么这么爱管闲事”,“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在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时,有的父母会说:“你是傻瓜吗”,“你长大不会有出息的”甚至在发火时总结说一句:“看你这个样子,不成器的东西!”
长期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指出,在中国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对话的结果往往是“噎死孩子、憋死孩子、急死孩子、吓死孩子”。
事实上,大量的儿童心理问题就源于父母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以及因此而生的误解与矛盾。
在持续的“语言软暴力”环境中,这些心理问题有可能被延续、固化甚至激化。
专家介绍,2008年的一项家庭教育心理问卷调查显示,家长从内心中把孩子看成一个比自己差的弱者,从语言和行动上都不断挫败孩子;当孩子更多表现出弱点时,又对这个“弱者”持续否定,更加强化了孩子的“失败者”形象;当孩子开始自我放弃时,心急的家长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一边埋怨一边“代劳”;因为内心瞧不起孩子,所以漠视孩子的情感,忽视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味强调自己的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此教育模式下,孩子就成了一个自卑、无能、无目标、无眼界的惊弓之鸟。
语言的杀伤力有多大?
许多软暴力产生,往往是家长和老师通过“随口乱说话”传递出来的。
家长和老师随口一句嘲弄、贬低孩子的语言暗示,哪怕是微小的暗示都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心理专家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孩子心目中的评价是非标尺也是很鲜明的。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会将教育者的看法想象放大。
所以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
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在他曾接触过的案例中,儿童成长在习惯于实施软暴力的家庭或校园环境中,出现以下行为的几率增大:自我否定、怀疑、消极、不懂得控制情绪;不能清晰表达自己需求、暴虐、神经质、逃避责任;不会处理健康人际关系、物质依赖。
惩戒的后续应该是阳光
淄博市初中一年级学生小灿,因为偷窃同学的钱包被学校停课一周作为处罚,最近又因打架,学校通知父母:最好将孩子转学。
家长请求不要让孩子转学,一是孩子已经转了很多的学校,二是有问题的孩子,再转其他学校会受到歧视。
学校告诉家长:要么转学,要么全校通报批评,“以平民怨”,惩戒教育。
家长非常痛苦,孩子也产生强烈的被驱逐的仇视。
心理专家邹先生指出,这个例子中校方的行为事实上也是一种软暴力。
对学生进行公开通报批评、要求学生作公开的检讨、把学生转入层次比较低的班级和学校、对问题学生采取纵容或者不敢管理的态度等措施,属于看似合理的制度伤害,其实并不符合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学校的制度化模式应灵活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其实,在孩子受到学校的批评与教育时,已经有内心深层的焦虑、震动与无奈,这个时候也是“人生的临界点”,是孩子“转化的临界点”。
惩戒的后续应该是阳光,不然,长期雷雨孩子的根就烂掉了。
要给孩子缓冲地带,要让孩子软着陆。
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邹先生指出,当前教育面临着一种“无序”状态,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父亲式的阳刚教育、自我成长教育、智慧教育和注意力的养成。
而且家长们又都过于高估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加剧了家庭中两代人的冲突、矛盾、隔阂,造成孩子的反感和叛逆行为。
他提醒家长和老师,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应该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的。
这种控制应该建立在对孩子最真挚的爱心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思想好好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明了后果,要始终用自己的心,而不仅仅是语言和“做”出来的行动,去告诉孩子:你不错,你行,你很棒,你没有问题,你只是小小的心理感冒等。
“对孩子说话,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邹先生说。
家长要把教育孩子当成是自己第二次成长的机会,与孩子共同成长。
而只有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