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研究
浅谈国外社会性别发展研究进展及对我国性别教育的启示

浅谈国外社会性别发展研究进展及对我国性别教育的启示摘要性别平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不同国家在性别研究和性别教育方面取得了不同的进展。
本文以国外社会性别发展研究为切入点,探讨了国外性别发展研究的相关进展,并分析了这些进展对我国性别教育的启示。
从国外性别发展研究中可以得出,性别平等教育应注重性别意识的培养,强调性别角色的多样性,提倡性别参与和性别平等的现实行动,同时强调性别平等教育不仅仅是女性权益的宣传,而应该涵盖男女双方的权益。
在国外性别发展研究的启示下,我国可以进一步完善性别教育体系,促进性别平等的实现。
关键词国外社会性别研究、性别平等、性别教育、性别意识、性别角色、性别参与、性别平等行动1. 引言性别平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不同国家在性别研究和性别教育方面取得了不同的进展。
国外的性别发展研究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而且对于性别平等教育的实践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以国外社会性别发展研究为切入点,探讨国外性别发展研究的相关进展,并分析这些进展对我国性别教育的启示。
2. 国外社会性别发展研究的进展2.1 性别意识的培养国外性别发展研究强调性别意识的培养,即对性别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性别意识的培养,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性别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进而反思和改变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一些国外研究表明,性别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性别身份,缓解性别焦虑和歧视问题。
2.2 强调性别角色的多样性国外性别发展研究还强调性别角色的多样性。
传统观念中,男性和女性在性别角色上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期望和角色定位。
然而,国外研究认为性别角色应当是多样的,并强调个体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性别角色。
这种观点为性别平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3 提倡性别参与和性别平等的现实行动国外性别发展研究提倡性别参与和性别平等的现实行动。
通过促进性别平等的实践行动,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的实现。
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摘要】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通过对性别差距的存在和性别歧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的介绍,阐述了该领域的重要性和研究的目的。
本文旨在总结回顾过去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促进性别平等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性别差距、性别歧视、经济发展、发展历程、问题、挑战、发展方向、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性别是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身份特征之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地位以及机会分配。
在中国大陆,尽管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性别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
女性在教育、就业、收入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性别差距依然较为明显。
对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性别问题在中国大陆的状况,还能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旨在对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性别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一,而性别差距和性别歧视却一直是各国面临的严重问题。
在中国大陆,尽管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性别平等,但性别差距依然存在,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进行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研究目的旨在深入了解中国大陆社会中性别差距的存在形式和原因,分析性别歧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回顾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性别平等政策提供依据,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发展。
通过分析性别差距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发挥性别多样性带来的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为未来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1、在西方的发展社会性别理论是女权主义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是单个人努力的结果。
社会性别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变化发展的。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女权运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当代的社会性别理论产生了。
美国当代女权主义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她们认为,女性所扮演的性别角色,既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由女性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而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是由社会文化规范的。
她们同时强调男女两性差异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角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
“1975年,美困人类学者盖尔·卢宾发表的《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对社会性别制度形成的影响很大。
”卢宾认为,任何社会都存在相应的统治工具和机制来约束和制约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因此产生了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类生理的性别变成了社会的性别,这就意味着,女性处于被压迫的边缘地位的出现不是因为男女的生理差异,而是因为人类的生产劳动。
卢宾的这篇文章对女权主义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很多学者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社会性别制度,以及其在各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制度下的演变过程和不同形态。
“1988年,美国妇女史研究专家琼·W·沂科特发表《社会性别:一个历史分析中的自效范畴》,用后结构主义理论对社会性别作了新的阐述。
”她认为社会性别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与其他所有的社会关系一样,它的出现也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她主张社会性别是社会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且这种社会关系是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同时她还认为区分权力关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性别,还认为社会权力关系的有关制度体制也是由男女两性在历史变化中生成的。
20世纪末,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在妇女运动和学术界两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三世界和有色人种的女权主义理论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后现代的女权主义理论的飞速发展上。
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研究

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性别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于各个领域,例如在薪酬、晋升机会、家庭责任分配等方面普遍存在性别歧视现象。
深入研究社会性别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探讨性别平等实践和性别主流化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公共管理中的性别议题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必要的实践方式,其实践效果将直接影响到社会整体的发展和改善。
对社会性别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社会性别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性别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标志之一,对性别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分配、角色分工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问题。
性别平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公共管理中对性别平等的关注和实践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性别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为性别平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性别在公共管理中的影响和作用不容忽视,深入探讨社会性别理论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性别在组织管理、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社会性别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公共管理中应用社会性别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社会性别理论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及其实践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性别理论的概念和发展,以及性别主流化在公共管理中的实践,旨在为实现性别平等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公共管理中性别平等实践的总结和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性别平等政策和措施,促进公共管理领域的性别平等进程,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性别群体的需求,提升社会公平和正义。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性别平等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推动性别平等理念在公共管理中的深入发展和应用。
2. 正文2.1 社会性别理论的概念及发展社会性别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社会中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角色、权利、义务、资源分配以及权力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等现象。
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研究

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公共管理中的社会性别理论研究是对性别对公共政策和管理的影响进行探究的相关学科。
性别是指社会文化下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和身份,它不仅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和发展,还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走向。
在公共管理领域,性别被视为是一个结构性的社会差异,并涉及到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对于公共管理领域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它提供了认识性别问题的理论框架。
在这个框架下,性别问题被视为一个双方面的现象,一方面是作为妇女问题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是作为社会问题进行探讨。
这种理论视角为公共管理行为提供了指导方向和决策依据。
其次,社会性别理论研究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思路。
通过性别分析政策,可以了解不同性别群体之间的异同,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公共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教育政策方面,性别分析政策能够为女孩子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从而改善其发展环境。
第三,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对于公共服务的提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公共服务的提供应该关注性别差异,特别是在医疗、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等领域中。
此外,公共服务的提供也应该充分利用性别多样性和不同性别人群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最后,社会性别理论研究还提供了对于公共管理组织中性别平等方面的改善建议。
性别平等是一个不断追求的目标,公共管理组织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这一方面。
例如,在用人方面,公共管理组织应该实行性别平等原则,为女性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总之,公共管理领域的社会性别学科研究是多方面的,它对于政策制定、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组织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建立更加精细和系统的性别分析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和解决性别问题,在实现性别平等和公正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社会发展与性别不平等的关系研究

社会发展与性别不平等的关系研究性别不平等是一个深层次、复杂而又广泛存在于社会中的问题。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性别不平等不仅对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构成挑战,也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
本文将探讨社会发展与性别不平等的关系,并尝试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社会发展对性别不平等的影响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它不仅涉及经济的增长,还涉及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然而,在许多社会中,性别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阻碍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首先,性别不平等限制了女性的发展和参与。
虽然女性在社会地位和权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等,女性的参与仍然相对较低。
这限制了女性个体的自我实现,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其次,性别不平等导致了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不平衡。
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下,男性被认为是家庭经济支柱,而女性则被期望承担家庭的照料和抚养责任。
这种不平等分配导致了女性在家庭以外的领域的机会受限,同时也不利于男性发展出其他的能力和责任感。
最后,性别不平等限制了社会整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性别不平等导致了知识和才能的浪费,一大批有潜力和能力的女性被排除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之外。
这不仅是对个体的不公平,也削弱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潜力。
二、性别不平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性别不平等不仅限制了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性造成了潜在威胁。
首先,性别不平等导致了社会不稳定。
在性别不平等的社会中,女性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歧视和压迫,这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不满情绪。
这种不稳定会影响到各个社会领域的发展,甚至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其次,性别不平等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性别不平等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资源的不均分配。
这种不公平不仅是对个体的不公正,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一个公正和繁荣的社会应该通过消除性别不平等来实现更为均衡的资源配置与社会发展。
最后,性别不平等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性。
在性别不平等的社会中,女性的声音和贡献往往被忽视和边缘化。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综述姓名: 马艳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社会学班级: 社会51班学号: 2215102指导教师: 魏丰职称: 副教授2008年6月25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综述社会学专业学生马艳指导教师魏丰摘要:近年来,性别问题不仅成为妇女运动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针对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文化机制,学者们提出了社会性别理论。
笔者在广泛阅读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文献进行简要综述。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概念、发展历程、内容及意义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社会性别理论发展状况及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的研究理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社会性别;男女平等;女性主义The social sex theory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Ma YanTutor Wei FengAbstract:In recent years, gender issues become not only the women's movement of the key issues of concern, but also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ddress gender inequalities caused by social and cultural mechanisms, scholars have raised gender theory. I read in a wide range of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re reviewed.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gender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contents and significance of four summary of the theory of gender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results, and on this basis that the existing theory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Key words:Social Sex; Gender Equality ; Feminism引言在当今社会,性别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
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

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一、性别与社会文化性别是一个人的生物性别在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一种性别身份,它在社会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对性别的要求和期望往往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选择、心理状态,甚至是生理健康。
1.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往往会导致性别歧视和性别不平等,这种影响在许多领域中都存在,如就业、教育、政治等。
社会应该对这种不平等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性别歧视,推动性别平等的进程。
2.性别与选举在选举中,性别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一些国家和地方,由于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女性往往无法参与政治竞选,或者在竞选中遭受到诸多不公平待遇。
因此,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确保性别平等在选举中的实现。
3.性别与媒体媒体对性别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往往影响到社会对性别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媒体对女性的描绘存在着很多不平等和歧视,这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自尊心都造成了损害。
因此,媒体应该在处理性别问题时秉持客观平等的原则,尽量避免歧视性和偏见。
二、性别与教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个人的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育中,性别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1.性别对教育的影响性别往往会影响到个体的学习和发展,这种影响在教育中也是存在的。
在不同阶段的人生中,性别对个体的影响往往不同,因此,在教育中也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
2.性别教育性别教育是指针对性别的教育。
这种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对性别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个体更好地与社会互动,也可以减少性别歧视和敌对情绪。
3.性别意识形态性别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对性别的认知方式、观念和态度。
在教育中,性别意识形态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教育应该在日常教育和课程设置中秉持性别平等的原则,避免对某种性别的歧视和偏见,让教育更加公正。
三、性别与就业在就业领域,性别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中,性别问题的表现和影响也千差万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研究
作者:张宇
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06期
摘要:近年来,社会性别语言学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其中,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语言、社会、性别是紧密联系的。
本文以俄文电影《爸爸的早餐》中男女主人公的对白为例,分析男女社会性别语言的差异,研究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性别语言差异
中图分类号:D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6-0252-02
自古以来,男性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代表着权力、权利和地位,相对而言,女性则处于社会的从属地位,代表着被压制、被支配的存在。
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的掀起,对整体文化进行批判,这一举措将女性问题的具体分析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在此影响下,女性在社会中的位置、人权、语言等方面也逐渐受重视起来。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著名女性主义者开始着重研究导致女性性别歧视的原因和社会根源,并且就言语的性别差异展开讨论,引发了语言学家对这一命题的浓厚兴趣,如英国语言学家koff、P.Trudgill,等等。
与此同时,大量有关于性别语言的论文和专著纷纷发表,致使世界各国对社会性别语言的问题逐渐重视起来,研究的语料开始涉及更多的语种。
归纳起来,这一时期的社会性别语言研究主要包括缺陷轮、支配轮和差异论。
一、缺陷论
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Lakoff。
《语言与妇女地位》(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1975)则是她关于这一学说的代表作。
她在该书中提出了“妇女语体”(Women's style),即妇女交谈时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具有浓厚的从属风格,体现了男女在语言使用上的性别差异,映射了男女在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并且强调女性的讲话方式在她们小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以下是来自俄文电影《爸爸的早餐》中男女主人公的对白,表明了女性的称呼词汇在话语中的从属地位:
女人和男人在交际时使用的语言反映了他们各自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在上述对白中,尤利娅用“您(вы)”来称呼季托夫,而对方却没有,这足以表示男性对女性及其地位的不尊重;其次,尤利娅发现季托夫女儿的名字“压力山德拉(Арександра)”是他根据自己的名字“亚历山大(Арександр)”来取的,体现了社会价值以男性为准则。
在俄罗斯,子女根据父亲的姓氏取名字,使用父称,而母亲的姓名对子女来说没有实际意义,诠释了女性在社会中对男性的从属性与依附性。
女性语言的缺陷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在俄语中,一部分
阳性名词既可称呼男人,又可称呼女人,如:учитель(老师)、журналист(记者)、геолог (地质学家),等等。
在言语交际中,需要指明被称呼的对象为女性时,就会使用учителя(女老师)、журналистка(女记者)、геология(女地质学家)等词汇,而这些词汇在交际中一般带有“贬低”“戏谑”的语义色彩。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学生每天上课前都会起立,对走进教室的女老师说“Здравствуйте,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ь!(老师,您好!)”。
由此可见,男女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差异也正在逐步缩小,这一点英国语言学家Lakoff 没有注意到。
她的研究侧重于妇女语体特征的描写,而忽略了男女性别语言差异的逐渐缩小的发展趋势,具有片面性。
二、支配论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支配论在社会性别理论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它将缺陷论重新整合,将社会性别升华至社会权利领域。
持支配论观点的学者有D. Zimmerman、West、Fishman 等。
她们认为,女性相较于男性处于一种无权的社会地位,因此在交际中她们总是受异性的压制、支配。
支配论的研究以真实情景中的对白为语料,其有两大特点,一是当女性与男性交谈时,她们常被对方打断;二是女性在与男性对话时,男性显现出较强的支配性,控制着女性的语量和话题的走向。
下面我们在具体的电影场景和对白中分析这两大特点:
情景一中,季托夫首先发起谈话,尤利娅顺应回答,但男性没有继续此话题,而是两次选择岔开与打断的方式并问一些与上一话题无关的内容。
从谈话方式和策略上看,男性在交谈时善于控制话题和话轮,并表现出很强的支配性。
情景二中,季托夫开启会话后,不给予尤利娅回答的时机,自问自答地说了四句话。
可以看出,女性在交谈时获得发言的机会比较少,对于男性的话语持默许的态度,实现交际意图比较困难;而男性在会话时有较多的说话机会并且能够掌握和控制谈话的进程。
不难看出,支配论以社会权力为基准,将性别语言差异的发展推向高峰,却忽视了阶级、社会团体、文化背景等因素对社会性别语言的影响,具有不全面性。
三、差异论
差异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它相较于支配论更注重全方位地解释社会性别差异。
差异论的主要观点是:“由于男女成长于不同的亚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但两种语言风格同样有效,并无优劣之分。
”(李金凤,2004:50)综上所述,男性与女性在使用语言时差异的产生与其所在的民族文化背景与深层次的历史传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面我们结合电影里的情景来具体分析:
在上述会话中,女性强调彼此之间关系的平等,塔列尔金娜对季托夫使用表示建议的句子“你从来没考虑过成家的事吗?”与表示关系平等的句子“我向你请求过,别用姓称呼我。
”来与季托夫交谈,而男性的回答“你真扫兴”“这事就别带上我了”表示出了对女性的不屑、不关心与自身的骄傲自大。
这与民俗语言学的观点相吻合,即男人的讲话风格锋芒毕露、富于竞争性,而女人的讲话风格却含蓄委婉、倾向于合作。
差异论与缺陷论一样,忽视了异性在交谈中可能
对彼此的预提采取交融的策略,但其学说得到了许多从事语言与性别研究的学者与女性学者的支持。
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是社会性别语言的三大组成部分。
这三种理论诠释了社会语言性别差异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并且从男女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社会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阐述了性别语言发展中三个方面相互汲取与步步传承的特点,为我们的社会性别语言学与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可靠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周民权.当代俄罗斯社会性别语言学研究论略[J].中国俄语教学,2010,29(3):13-16.
[2]Lakoff,nguage and Women 's Place[M].New York: Harperand Row,1975.
[3]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