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合集下载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查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查表

4.1总要求
1.最高管理者对以何种方式向组织传达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 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是否任命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 5.1最高管理者 3.最高管理者是否组织制定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 4.组织两化融合方针、目标是否形成文件,并由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发 5.最高管理者是否组织管理评审活动,效果如何 6.建立、实施、保持、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需资源,最高管理者如 何确保提供,是否实例佐证 1.最高管理者是否制定管理者代表并对其授权 2.管理者代表是否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并有效履行 1.两化融合方针是否与组织的企业战略适应 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否包含满足本规范要求的承诺,是否包含持续改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承诺,是否关注了利益相关方的诉求 5.4两化融合方针 3.两化融合方针是否为两化融合目标的制订,评审提供了明确的框架,具 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4.两化融合方针及其含义是否得到充分沟通、正确理解 2 5管理职责 5.两化融合方针在组织各层次中,是否得到贯彻和坚持,是否进行评 审,是否保其持续适宜 1.两化融合目标是否反映了企业在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上的 互动和持续优化 5.5两化融合目标 2.两化融合目标是否有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 3.两化融合目标是否与方针保持一致 5.6两化融合管理 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更改策划与实施时,过程是否受控,以确保两化 融合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体系策划 5.7.1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 1.组织各个部门、各级岗位、各业务流程职责是否划分合理、形成文 件,并得以沟通 2.业务流程或组织架构发生变化,是否对文件进行调整,并得以通知 3.是否明确业务流程、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的接口,并形成文件,得以 5.7职责与协调沟 沟通 通 5.7.2协调与沟通 1.在内部沟通中,最高管理者是否发挥了主动主导作用,以确保在不同层 次和职能之间进行有效、充分的沟通 2.在沟通过程中组织确定了哪些沟通方式,对重要沟通事项是否有记录可 追溯 3.对于内外部相关方和员工的建议和关注是否进行回复,并保存记录 1.组织是否能够及时确定并提供所需基础条件和内外部资源 6.1总则 2.是否对配置、优化、维护基础条件和资源进行了规定,并形成文件 3.是否确定、评估资源和基础条件不合理配置产生的风险,并进行改造、 保存相关记录 1.组织是否对两化融合资金投入制度进行规定,并形成文件 6.2资金投入 2.是否设立了专项资金,内容是否包括技术改造、设备设施、系统建设、 运行维护、咨询培训等内容,并跟踪了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 3.是否当优化方案变更时,对资金投入进行及时调整 1.组织是否对各类人员规定了岗位任职要求,关键岗位上的员工是否达到 了岗位要求 2.组织上是否就满足组织两化融合发展提出新的培训要求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最高管理者)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最高管理者)
2.员工接受方针的含义。
3.方针符合标准的要求。
4.通过内部会议的方式落实到工作中。
Y
1.与总裁进行交谈,了解总裁对两化融合方针内涵的理解。
2.方针的含义是否被员工所理解和接受,是否得到贯彻和执行?
3.审查方针是否能为制定目标提供框架,方针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是否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4.询问总裁用何种措施和手段保证方针为全体员工理解并贯彻到工作中?
4
5.4两化融合目标
建立了围绕战略的两化融合短期、中长期目标
Y
是否建立了两化融合的目标?
5
8.6管理评审
体系刚建立,此次为第一次内部审核,尚未进行管理评审。
Y
是否组织了管理评审?
建立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领导小组向公司员工宣导两化融合1在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或推进工作组
文件编号:WTKJ-IFI-P3/2-019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最高管理者
审核组长:王新永
审核员:罗君宝、潘大圣、田露
序号
审核内容
审核记录
合格(Y/N)
1
4.1总要求
1.建立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领导小组,推进工作组:向公司员工宣导两化融合的意义和重要性;提供资金保障;请外部咨询公司做贯标指导。
3.开展了体系策划,提供了资金保障、安排了专人参与体系策划的每个环节。
Y
1、询问以何种方式向员工传达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是否任命了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是否组织制定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并形成文件、发布?
3、检查是否提供了体系所需资源,如何保障的?
3
5.3两化融合方针
1.理解深刻。
2.查阅了公司体系文件和部分业务流程;公司主要为道路交通化建设提供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财务部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财务部

第 1 页,共 1 页

两化融合审核查检表
受审核部门:财务部
审核准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公司体系文件; 适用法律法规 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 条款
批准人/日期: 审核日期: 检查方法 审核员: 评价结果 检 查 记 录
一般 严重 观察 符合 不符 不符 项 合 合
检查内容
1.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
文件 现场 查阅 检查
2.文件是否得到评审,必要时予 以更改,文件更改时是否得到批 4.2.2文件 准 控制 3.外来文件是否受控 4.作废文件如何处理 1.程序中是否对记录的标识、归 4.2.3记录 档、保存等管理内容做了规定? 控制 2.记录的填写是否真实、及时、 清楚、正确? 2.是否明确业务流程、部门职责 5.7.1业务 、岗位职责,并形成文件 流程职责 、部门职 责和岗位 3.当业务流程或组织结构发生变 化,是否对文件进行调整,并通 职责 知各部门 1.是否制定两化融合的资金投入 制度并形成文件? 2.是否设立了专项资金,内容包 6.2资金投 括技术改造、设备设施、系统建 入 设、运行维护等内容,并跟踪这 些资金的使用情况。 3.当优化方案变更时,是否对资 金投入做及时调整 保存期限:三年 保存单位:品保课文管中心 F311-105 REV:3.0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管理者代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管理者代表
经查,公司对新型能力进行了策划并形成策划方案,对新型能力及其关键指标进行识别、评审和确定,符合要求。
6.1新型能力的识别与确定

(1)是否形成文件
(2)目标是否具体、可测量、可实现且有时间要求?
经查,公司对新型能力目标进行了确认,并分解为阶段目标分步实现,符合要求。
6.2新型能力目标的确定

(1)是否形成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管理者代表编号:
时 间
检 查 内 容
检 查 记 录
依据
评价
GB/T23001-2017相应的条款


基本符合

符合
2020.10.23
(1)组织是否采取措施对与企业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识别,并确定这些因素
查有战略-优势-能力分析报告记录。
查有企业打造的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及其与企业战略和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匹配与联系等的记录,如策划方案。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1)方针是否由最高管理者制定并批准,是否适应组织的战略
(2)方针是否包括对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3)是否有对方针进行定期评审,修订
(3)两化融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是否进行充分沟通,并有效整改?
经查询,管理者代表了解其职责和权限,了解相关规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后经过有效沟通,并依据沟通结果进行整改。符合要求。
5.4职责与协调沟通

(1)是否形成文件?
(2)查看文件是否对新型能力进行策划?是否对新型能力及其关键指标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
9.3监视与测量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
被审核人及职务(Personnel interviewed and title)
专项资金管理过程
财务部
涉及要素
检查内容
检查记录
符合性
7.2资金投入
公司是否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新型能力打造所需资金是否得到统筹安排、优化调整、协同管理和精准核算?
本年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项资金投入额?

内审员:李秋霖审核时间:2019-10-14
6.3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
公司本年度两化融合方案什么时候制定,都有哪些人参与制定?
公司两化融合方案是否围绕所打造的新型能力制定的?
公司两化融合方案是否依据新型能力关键指标及其目标制定的?
公司两化融合方案是否考虑公司内外部环境、业务需求、支持条件和资源的信息?
公司两化融合方案是否基于公司的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现状制定的?

内审员:李秋霖审核时间:2019-10-1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过程名称(Process Name)
责任部门(Process Owner)
被审核人及职务(Personnel interviewed and title)
设备设施管理过程
资讯部
涉及要素
检查内容
检查记录
符合性
7.4设备设施
公司是否建立相关制度以明确相关人员在设备设施的提供、维护和升级改造中的职责、流程和方法?

6.1新型能力的识别与确定
公司打造的新型能力?
新型能力对应的关键指标?
为稳定获取预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所构建具备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的新型能力体系是?
新型能力体系中各新型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6.2新型能力目标的确定

2019年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

2019年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
是否得到妥善的标识、存储、保护,是否便于检索和识别。
评价公司的文件、记录等文件化信息是否充分、适宜、并得到有效控制。
5.
领导作用
5.1最高管理者
1、查阅对最高管理者职责进行规定的文件化信息,评价公司是否对最高管理者的职责进行了合理规定。
2、了解最高管理者在公司当中的具体人选及其在公司当中的领导地位,并与最高管理者交流访谈,了解其对公司推进两化融合及建设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意义、作用和艰巨性是否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对自身及相关人员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是否清楚,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和成效是否清楚,从而评价最高管理者的履职情况。
查阅《新型能力体系》,与相关人员交谈,了解公司拟打造的新型能力(新型能力体系)及其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相匹配的情况;
评价新型能力(新型能力体系)识别的准确性、适宜性。
与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交流,了解其对可持续竞争优势、拟打造的新型能力(新型能力体系)及其关键指标之间的匹配与联系的理解和认识。
6.2新型能力目标的确定
4.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4.4.1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
查阅《两化融合管理手册》中有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范围的信息。
1、通过交流访谈、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评定范围所涉及新型能力相关的业务活动开展情况。
2、评价新型能力的表述是否准确、评定范围是否与公司的业务和管理现状及两化融合水平等相适宜、评定范围是否覆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全部过程和职责及新型能力涉及的业务活动,判断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范围的适宜性。
查阅《两化融合中长期实施方案》和《两化融合年度实施方案》,了解公司的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内容是否以新型能力为主线进行制定,输入是否包含了GB/T23001-2017 6.3.2的要求,输出是否包含了GB/T23001-2017 6.3.3的要求。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监督审核检查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监督审核检查表
2.企业的管理者代表是否有变化:□是□否
企业的管理者代表是:(姓名及职务)
企业的管理者代表人选是否适当:□是□否
3.企业的两化融合组织体系设置及相关职责安排是否有变化:□是□否
企业的两化融合组织体系及相关职责安排:
三、上次评估审核以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运行的改进情况
1.是否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修订:□是□否
3.企业申请监督审核范围内的员工人数是人;
与企业提交的申请资料中的员工人数是否一致:□是□否
若不一致,则说明:
4.企业申请监督审核的范围内所涉及的活动、业务及组织是否有变化:□是□否
企业申请监督审核的范围内所涉及的活动、业务及组织:
5.企业申请监督审核的范围内涉及的场所(场所地址、人数、职能)是否有变化:□是□否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监督审核检查表
申请企业:
评定机构:
评估审核组组长:
评估审核组成员:
监督审核日期: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监督审核检查表
申请企业代表:
第二阶段评估审核记录
一、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基本情况变更核实
1.现场巡视(活动、业务、组织及相关设施)
2.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的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5.为了打造或提升已通过评定范围内的新型能力,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及指标,实施了哪些提升和改进活动:
四、验证上次评估审核所发现的不符合项的纠正情况
五、获证企业对评定证书和标志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六、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执行控制情况
(一)文件化管理体系的运行
(4.2.1、4.2.2、4.2.3、5.6)
检查的文申请监督审核的范围内涉及的场所(场所地址、人数、职能):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管理层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管理层

8.6管理评 审 8.6.1总则 8.6.2输入 8.6.3输出
8.7.2不符 合、纠正 2.公司采取的预防措施过程是否 措施和预 符合要求,是否能防止潜在不合 防措施 格发生,并与潜在不合格的影响 程度相适应,预防措施的结果是 否有记录,有效性是否评价 保存期限:三年 保存单位:品保课文管中心 F311-105 REV:3.0
两化融合审核查检表
受;公司体系文件; 适用法律法规 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 条款
批准人/日期: 审核日期: 检查方法 审核员: 评价结果 检 查 记 录
一般 严重 观察 符合 不符 不符 项 合 合
检查内容
1.是否建立《文件控制程序》和 《记录控制程序》 2.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
文件 现场 查阅 检查
4.2.2文件 3.文件是否得到评审,必要时予 以更改,文件更改时是否得到批 控制 准 4.外来文件是否受控 5.作废文件如何处理 1.程序中是否对记录的标识、归 4.2.3记录 档、保存等管理内容做了规定? 控制 2.记录的填写是否真实、及时、 清楚、正确? 1.最高管理以何种方式向组织传 达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 新型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 2.是否任命了管理者代表并对其 5.1最高管 授权 理者 3.最高管理者是否组织制定两化 融合方针和目标;是否形成文 件,并由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发 4.最高管理者是否组织管理评审 活动,效果如何 5.2管理者 1.管理者代表是否清楚自己的职 代表 责和权限并有效履行 1.两化融合方针是否与组织的企 业战略适应 2.是否包含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 5.4两化融 理体系的承诺,是否关注了利益 合方针 相关方 3.两化融合方针在公司各层次中 是否得到贯彻和坚持,是否进行 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 1.两化融合的目标是否包含总体 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5.5两化融 2.两化融合目标是否与方针保持 合目标 一致 3.目标是否明确,可测量 5.6两化融 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更改策划 合管理体 与实施时,过程是否受控,以确 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系策划 2.是否明确业务流程、部门职责 5.7.1业务 、岗位职责,并形成文件 流程职责 、部门职 责和岗位 职责

两化融化检查表

两化融化检查表
6.2资金投入
新型能力的识别与策划
5.3以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5.5两化融合的目标
7.2策划
7.2.1总则
7.2.2策划的输入
7.2.3策划的输出
7.2.4策划的评审与批准
7.2.5策划的更改与控制
8.2评估与诊断
8.3监视与测量
新型能力的建设和运行
7.3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查系统运行维护的保养记录;现场查扫描机台设备的日保养未记录,经询问是有保养无记录。(须要增加保养记录)
查关联文件《资金预算使用控制程序》AU-MP-801,并查资金使用预算项,信息设备的购入与新项目资金投入均达到??万元
查《两化整合管理体系手册》JP-IEM-01文件包含了最高管理者提出的战略与方针并根据提出了明确目标,(自动准确率达90%、错误率降低到0.9%、机器效率产能提升20%。)符合体系要求,
现场确认及查阅文件
查资金使用记录
查文件
查策划文件
查评审文件
查文件
查文件
查文件
查系统流程与组织变化点
查系统文件
查技术实现方案
查系统
查管理文件
查数据开发利用程序文件
查文件
查资金项目
查人才保障
查设备设施保障
查信息资源保障
查目标达成情况
查文件
查文件
查文件
查文件
查文件
查《文件记录》及《文件控制程序》,并依据两份控制程序查IT部的体系文件《数据开发利用管理程序》、及品质管理部的《策划控制程序》,文件的编写由IT部与品质管理部编写及审核,
查文件控制程序及文件编写、签发、回收及版本管理记录;
查手册、目标,程序文件,作业办法;

两化融合内部审核检查表B- 财务

 两化融合内部审核检查表B- 财务
2.组织是否确立了责任制,包括信息安全承诺、要求、实施、实施、维护、监视、风险评估和管理、改进的内容,并形成文件?
3.组织是否明确信息安全管理岗位和职责
通过培训、宣贯、邮件等方式确保员工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查《员工保密协议》、《保密合同》等,对信息安全承诺、要求、实施、实施、维护、监视、风险评估和管理、改进进行了规定。
查部门岗位职责,部门岗位设置了兼职信息安全员岗位

注:审核判定符合规定要求打“√”,不符合规定要求打“×”,需跟踪观察打“☉”。
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并解释两化融合方针及其含义。
查部门工作职责及事项,均能体现两化融合方针的贯彻,查阅会议纪要,方针在发布时进行了评审。

6.2新型能力目标的确定
是否打造了新型能力的目标,并进行调整、评审和确定,目标是否是具体的、查测量的和可实现的
查阅了《两化融合新型能力策划方案》6.2有新型能力目标,同时《测评与考核控制程序》对新型能力的目标有具体的、查测量的和可实现的考评方法
5.两化融合方针在组织各层次中,是否得到贯彻和坚持,是否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
查看两化融合方针形成过程相关记录,如方针研讨会议、顶层设计等,两化方针切合企业发展战略
查《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包含了对满足本规范要求的承诺,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承诺,并关注了利益相关方的诉求。
查两化融合管理手册,确定了方针和目标,方针为两化融合目标的制定、评审提供了明确框架,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5.2两化融合方针
1.两化融合方针是否与组织的企业战略适应
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否包含满足本规范要求的承诺,是否包含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承诺,是否关注了利益相关方的诉求
3.两化融合方针是否为两化融合目标的制定、评审提供了明确的框架,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信息中心).docx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信息中心).docx

文件编号: WTKJ-IFI-P3/2-0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受审核部门:信息中心审核组长:高大明审核员:陈延风、秦体进、李屹然序号审核内容审核记录合格( Y/N)6.2 资金投入1、是否有资金的使用、投入相关制度规定?12、针对技术改造、设备设施、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咨询培训等,每年有资金需求计划,设立专项资金,并保证资金使用有《皖通科技资金支付审批管理办法》《皖通科技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Y的有效,是否有相关制度规定?6.3人才保障公司建立了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规1、在人才保障方面建立并实施了哪些管理规定?22、如何对各岗位能力识别和制定,是否涉及所有岗位?通过通过业务培训和实际能力测试,有记录。

Y什么方式确保本部门人员能力持续达到要求?建立了。

有记录。

3、是否建立信息系统使用考核机制?有无记录?34 566.4 设备设施1、部门负责和管理的设备类型?2、相关的设备是否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3、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的记录是否齐全?4、与设备设施有关风险是否识别?是否采取措施降低险?是否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实施?6.5 信息资源你所使用或产出的数据、信息、知识等信息,是否易于有没有统一管理?是否存在机密信息泄密情况?6.6 信息安全1?组织采取哪些方法,确保员工人事到信息安全的重要迫性2?组织是否确立了责任制,包括信息承诺、要求、实施、监视、风险评估和管理、改进的内容,并形成文3?组织是否明确信息安全管理岗位和职责4?组织是否建立信息安全事件的管理规程?按照规程变安全事件,并及时响应?应保存相关记录。

7.2 策划 7.2.1总则建立监视测量设备清单、有检测设 备校准、检定计划、校准记录和检 定证书等资料。

通过《公用工具管 理》《顾客财产控制程序》《产品防 护》《检测设备风的控制》对设备实施进行全面管理。

数据于项目管理系统、 0A 系统等中 获取,获取?定期维护,统一管理,泄密 的风险较小组织建立了 IS027000 体系,并保存 有性和紧相关记录维持、更信息是的。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d)对记录检索的规定;
e)对记录保留和处置的规定。
抽查记录:
抽查3-5份记录,检查点包括:
a)记录的存储方式;
b)记录的标识;
c)现场检索记录以验证查找记录的权限与便捷性;
d)结合其他条款,检查记录的真实性。
d)需要通过下层支撑性文件(引用文件)进行描述的过程是否指出了支撑文件的查询途径;
e)标准要求的文件是否存在,包括:管理手册,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策划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2
4.2.2文件控制《文件控源自程序》,且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对文件发布前批准的规定;
d)外来文件清单、外来文件发放记录(外来文件是否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文件是否发放至预期的使用者);
e)作废文件的标识(是否有措施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f)查看文件的获取途径。
3
4.2.3记录控制
《记录控制程序》,且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对记录标识的规定;
b)对如何存储记录的规定;
c)对保护记录的规定;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文件编号:
审核过程:文件化管理体系的运行审核员:受审部门:时间:
序号
条款
检查方法
客观证据(应审部门/人员)
记录(应审人员回答)
符合性
1
4.2.1总则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是否包含以下:
a)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b)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
c)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全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表述;
b)对文件审批和更新并再批准的规定;
c)对文件状态标识的管理规定;
d)对文件版本的管理规定;
e)对外来文件的管理规定;

两化融合内部审核检查表B- 信息

两化融合内部审核检查表B- 信息
查阅相关项目培训记录,有对项目技术知识的相关培训、宣贯;
规定了每周例会和技术沟通会的方式获取执行进度、变更、相关方反馈等动态信息。
制订了《信息安全管理程序》、《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管理程序》等文件,识别执行过程中的潜在的风险或冲突。
查项目测试方案,有相应的评审监视测量记录

8.4数据开发利用
1.是否在数据开发利用时,明确了开发主体、制定目标和进度?
核审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执行1.设计审批流程优化、2.变更流程优化、3.增加选配功能等都有文件记录;

8.3技术实现
8.3.1技术方案
1.组织是否制定了技术方案,并得到优化实施部门的确定和领导的批准?并保持相关记录.
2.技术方案中是否明确技术的获取方式和开发、建设单位?参与人是否覆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有关的职能和层次?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YF/ZL-04-010
审核员
陈超
审核日期
2021年8月9日
被审核区域/受审方
信息部
过程名称
按GB /T 23001-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新条款要求
5.2/6.2/7.5/7.6/8.2/8.3/8.4/8.5/8.6/9.2
方针/目标/信息资源/信息安全/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数据开发利用/匹配与规范/运行控制/评估与诊断
审核内容及方法
记录
评价
5.2两化融合方针
1.两化融合方针及其含义是否得到充分沟通、正确理解
信息部员工理解,并熟悉两化融合方针

6.2新型能力目标
新型能力的目标是否理解,并清楚相关指标要求
询问员工,已理解并清楚新型能力的目标情况

内审检查表-管理者代表

内审检查表-管理者代表
注:可结合以下条款一并审核。
查阅文件
1.任命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的证明。
2.对管理者代表职责进行规定的文件。
2
5.6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
访谈内容:管理者代表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的思路与过程的了解。
查阅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的记录、发布的记录、变更及审批的记录。
3
5.7职责与协调沟通
访谈内容:了解企业在体系策划过程中是否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进行了梳理。在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是否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后的相关业务流程、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进行了合理调整和划分。是否明确了沟检查表、内部审核报告、不符合报告、内审员培训等记录。
7
8.7.1持续改进
访谈内容:了解管理者代表是否了解如何识别改进机会、如何对已识别的改进机会加以利用。
查阅文件
1.规定了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识别和确定时机、责权、流程、要求等的制度性文件。
2.规定了协调沟通的时机、责权、流程、方式、要求等的文件。
3.规定两化融合组织体系的文件。
4
7.1总则
访谈内容:两化融合实施框架与新型能力、两化融合目标等的一致性;对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关键环节的了解程度;为实现企业目标所建立的与供方的沟通合作机制。
5
8.1总则
访谈内容:是否了解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评价机制与改进机制及其相互作用,当前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绩效、两化融合绩效以及与以往比较的情况。
6
8.4内部审核
访谈内容:内审的执行情况以及结果,抽查内审的不符合项及整改情况。
查阅文件
规定策划和实施审核、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以及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等的程序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含内审完整记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含内审完整记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审核过程:最高管理者在体系中的履职过程(4.2、4.3、4.4.1、4.4.2、5.1、5.2、5.4、6.1、6.2、7.1、9.6)受审核部门:审核员:审核时间: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审核过程:管理者代表在体系中的履职过程(4.1、5.3、5.4、8.1、9.1、9.4、10.1)
受审核部门:审核员:审核时间: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审核过程:文件化管理体系的运行(4.1、4.4.3)
受审核部门:审核员:审核时间: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审核过程:新型能力的识别及策划过程(4.2、4.3、6.1、6.2、6.3、9.2、9.3)
受审核部门:审核员:审核时间: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审核过程:新型能力的建设及运行过程(5.4、7.2、7.3、7.4、7.5、8.2、8.3、8.4、8.5、8.6)
受审核部门:审核员:审核时间: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审核过程: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绩效的评测与改进过程(6.2、9.2、9.3、9.5、10.2)
受审核部门:审核员:审核时间: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审核过程:全员参与培育过程(5.2、5.4、7.3)
受审核部门:审核员:审核时间: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审核过程:设备设施及信息资源保障过程(7.4、7.5、7.6、8.6)
受审核部门:审核员:审核时间: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审核过程:资金保障过程(7.2)
受审核部门:审核员:审核时间:。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
文件编号;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过程:管理者代表履职过程受审核部门/人员:管理者代表)
表单编号:XXXX-JZ-016(第一版)代号:Q/RHSG1602C-XXXX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过程:文件化管理体系的运行受审核部门/人员:技术中心)
表单编号:XXXX-JZ-016(第一版)代号:Q/RHSG1602C-XXXX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过程:全员参与的意识培养过程受审核部门/人员:见备注栏)
表单编号:XXXX-JZ-016(第一版)代号:Q/RHSG1602C-XXXX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过程:资金保障过程受审核部门/人员:财务中心)
表单编号:XXXX-JZ-016(第一版)代号:Q/RHSG1602C-XXXX。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人力资源部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人力资源部

第 1 页,共 1 页
两化融合审核查检表
受审核部门:人力资源部
审核准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公司体系文件; 适用法律法规 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 条款
批准人/日期: 审核日期: 检查方法 审核员: 评价结果 检 查 记 录
一般 严重 观察 符合 不符 不符 项 合 合
检查内容
1查阅 检查
2.文件是否得到评审,必要时予 以更改,文件更改时是否得到批 4.2.2文件 准 控制 3.外来文件是否受控 4.作废文件如何处理 1.程序中是否对记录的标识、归 4.2.3记录 档、保存等管理内容做了规定? 控制 2.记录的填写是否真实、及时、 清楚、正确? 2.是否明确业务流程、部门职责 5.7.1业务 、岗位职责,并形成文件 流程职责 、部门职 责和岗位 3.当业务流程或组织结构发生变 化,是否对文件进行调整,并通 职责 知各部门 1.公司是否对各岗位制定任职要 求,关键岗位上的员工是否达到 了岗位要求 6.3人才保 2.公司是否就满足两化融合发展 提出新的培训要求 障 3.是否制定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 施完成 4.教育、培训记录是否完整 保存期限:三年 保存单位:品保课文管中心 F311-105 REV:3.0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新型能力建设部门)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新型能力建设部门)
查阅文件
规定业务流程优化和组织结构优化的责任人及其职责、优化和调整时机、组织和协调机制、保障落实和监督机制等的制度文件。
抽查记录
1.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评审与审批记录;方案的实施记录、沟通记录、监控和控制记录。
2.必要时,提供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的调整和确认记录。
2
7.4技术实现
访谈对象:技术实现负责人和相关人员
访谈内容:技术方案与新型能力打造的需求、两化融合目标、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优化要求、企业现有技术之间的联系,技术实现是否实现了7.2、7.3条款输出的预期要求;
技术方案的实施情况与监控情况,技术获取方式、技术获取过程、对技术实现的监控过程以及对风险的处理过程、发生的风险与冲突以及处理情况等;在技术实现过程中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内外部协调沟通和知识转移。
查阅文件
规定技术方案确定、技术获取、技术合作单位选择和管理等的制度文件。
抽查记录
技术方案及其评审与审批记录,技术知识转移的记录,技术获取的过程记录,对技术实现过程的监督与控制记录,对技术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记录。
3
7.5匹配与规范
访谈对象: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技术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访谈内容:试运行的过程,试运行中引起的调整以及与人员的匹配,试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协调与沟通问题及处理情况,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等。
抽查记录
1.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的确立记录;业务流程及组织机构优化后职责分工的调整记录
2.抽查沟通会议记录/邮件,与客户、供方、经销商、政府机构等沟通的电子、纸质文件等
86.2资金投入访 Nhomakorabea人员:新型能力打造相关的人员
访谈内容:如何围绕新型能力的打造提供资金。
抽查记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18监视与测量有监视测量计划部分部门未精细合目标监视计划的完成时间与负责人1?组织是否对监视测量与分析的关键指标进行策划2?组织是否确定了监视与测量的关键指标应覆盖目标况头施执行情况优化方案技术方案数据开发利用等改进和提升情况是否明确了监视和测量方3?对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了措施改进保存相关记录19考核考核指标分解到部门级1?组织是否制定了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关的考核制度考核指标是否分解到各业务流程部门岗位2?组织是否规定把评估与诊断结果监视与测量结果审核结果偶为考核输入内容3?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宜的方式公开和反馈考核结果20管理评审本次是首次内审还未进行管审对两化融合管理评审提供哪些输入两化融合评审输出涉及本部门的内容是否改进优化21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建立了两化融合纠正和预防措施1?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查部门在本年度是否出现不符合情况查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记录整改是否完成
术改造、设备设施、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咨询培训等, 每年有资金需求计划,设立专项资金,并保证资金使用 的有效,是否有相关制度规定
2
人才保障
公司建立了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规 定。通过业务培训和实际能力测试, 有记录。建立了。有记录。
Y
1、在人才保障方面建立并实施了哪些管理规定2、如
何对各岗位能力识别和制定,是否涉及所有岗位通过什 么方式确保本部门人员能力持续达到要求3、是否建立
及职责、权限
2•组织是否建立故障处理、应急响应机制
3•是否保存了维护、故障处理、应急响应的相关记录
15
数据开发利用
无数据开发
Y
1•组织是否在数据开发利用时,明确了开发主体、制定 目标和进度
2•组织是否对建立的数据应用模型进行评审和批准
16
动态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针对技术改造、设备设施、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咨询培训等,每年有资金需求计划,设立专项资金,并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是否有相关制度规定
2
人才保障
公司建立了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规定。
通过业务培训和实际能力测试,有记录。
建立了。有记录。
Y
1、在人才保障方面建立并实施了哪些管理规定
2、如何对各岗位能力识别和制定,是否涉及所有岗位通过什么方式确保本部门人员能力持续达到要求
4、与设备设施有关风险是否识别是否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是否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实施
4
信息资源
数据于项目管理系统、OA系统等中获取,定期维护,统一管理,泄密的风险较小
Y
你所使用或产出的数据、信息、知识等信息,是否易于获取有没有统一管理是否存在机密信息泄密情况
5
信息安全
组织建立了ISO27000体系,并保存有相关记录
2.技术方案中是否明确技术的获取方式和开发、建设单位参与人是否覆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有关的职能和层次
3.技术方案中是否包括投资概预算、技术实施范围
11
技术获取
自主研发,有记录
Y
技术获取方式采用什么方式自主研发外包外购共同开发有无技术获取记录
12
监督与控制
通过项目管理系统、OA系统进行监督控制
Y
1.组织是否规定采取哪些方式获取执行进度、变更、相关方反馈等动态信息并保持相关记录。
17
评估与诊断
有评估诊断报告
Y
1.组织是否制定了自评估体系评估依据GB/T23020标准,评估对象覆盖于两化融合目标相关的所有职能和层次。
2.组织是否定期进行自评估对评估问题是否已经分析、采取措施保存相关追踪措施记录。
18
监视与测量
有监视测量计划,部分部门未精细化制定计划方案,如未明确设计部的两化融合目标监视计划的完成时间与负责人
2.组织是否规定把评估与诊断结果、监视与测量结果、审核结果偶为考核输入内容
3.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宜的方式,公开和反馈考核结果
20
管理评审
本次是首次内审,还未进行管审
Y
对两化融合管理评审提供哪些输入
两化融合评审输出涉及本部门的内容是否改进、优化
21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建立了《两化融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本次是首次内审,还未进行管审
8
策划的输出
策划输出形成方案,包括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技术实现、数据开发利用、运行维护、基础和资源。
Y
1.策划输出内容是否满足输入的要求
2.策划输出是否包括了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技术实现、数据开发利用、运行维护、基础和资源
3.组织是否确定了实施计划,包括职责、方法和进度并形成文件
9
策划的评审与批准
通过会议评价策划结果,最终形成两化融合项目策划书,并保持记录
N
1.组织是否对监视、测量与分析的关键指标进行策划
2.组织是否确定了监视与测量的关键指标,应覆盖目标实现情况、实施执行情况,优化方案、技术方案、数据开发利用等改进和提升情况是否明确了监视和测量方法
3.对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了措施改进保存相关记录
19
考核
考核指标分解到部门级
Y
1.组织是否制定了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关的考核制度考核指标是否分解到各业务流程、部门、岗位
是的。《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策划管理程序》
Y
是否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策划的机制是否对各阶段的目标提出进度要求考虑了标准的9个方面,并获得信息中心领导的批准认可
Y
1.组织的输入内容是否包括标准中的9个方面并保持相关记录
2.组织对这些输入时否进行评审评审是否包括相关只能和层次的人员,以保障评审的充分性和适宜性并保持相关记录
14
运行维护
有《信息设备管理规定》等ISO27000程序
Y
1.组织是否制定了运行维护规定内容包括维护对象、维护方式(日常运行、预防性维护)、各层级的维护主体及职责、权限
2.组织是否建立故障处理、应急响应机制
3.是否保存了维护、故障处理、应急响应的相关记录
15
数据开发利用
无数据开发
Y
1.组织是否在数据开发利用时,明确了开发主体、制定目标和进度
2.组织是否对建立的数据应用模型进行评审和批准
16
动态调整
通过调整需求表征集信息资源变更需求,并快速的实现事业部内的任务分配。
Y
1、根据需求和信息技术运营情况,是否对动态调整进行发布
2、是否识别影响技术、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运行变更的内外部因素近期是否对部门进行优化整合,基于怎么样的考虑变更
3、是否建立快速解决问题的机制
文件编号:WTKJ-IFI-P3/2-019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信息中心
审核组长:高大明
审核员:陈延风、秦体进、李屹然
序号
审核内容
审核记录
合格(Y/N)
1
资金投入
有《皖通科技资金支付审批管理办法》
《皖通科技应收账款管理办法》
《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
Y
1、是否有资金的使用、投入相关制度规定
Y
1.通过哪些方法评价或验证输入对新型能力的满足程度
2.如何评价策划结果对要求的满足能力
3.评审人员是否包括了有关的只能部门代表和专家
4.评审结果及跟踪措施的记录是否建立并予以保持
5.策划输出是否得到批准保持相记录
10
技术方案
制定了技术方案,并保存记录,方案内容符合要求
Y
1.组织是否制定了技术方案,并得到优化实施部门的确定和领导的批准并保持相关记录
Y
1.组织采取哪些方法,确保员工人事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组织是否确立了责任制,包括信息承诺、要求、实施、维持、监视、风险评估和管理、改进的内容,并形成文件
3.组织是否明确信息安全管理岗位和职责
4.组织是否建立信息安全事件的管理规程按照规程变更信息安全事件,并及时响应应保存相关记录。
6
策划 总则
Y
1.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查部门在本年度是否出现不符合情况查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记录整改是否完成
3、是否建立信息系统使用考核机制有无记录
3
设备设施
建立监视测量设备清单、有检测设备校准、检定计划、校准记录和检定证书等资料。通过《公用工具管理》《顾客财产控制程序》《产品防护》《检测设备的控制》对设备实施进行全面管理。
Y
1、部门负责和管理的设备类型
2、相关的设备是否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
3、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的记录是否齐全
2.组织是否识别执行过程中的潜在的风险或冲突,并制定了应急预案
3.必要时,组织是否规定采用评审进行监视与测量
13
技术、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皖通科技:独立董事年报工作制度》《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工作细则》《皖通科技: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制度》《职责和权限》
Y
1.组织是否制定、修改了与新技术、业务流程、职能有关的文件,并按照相关程序确认、批准、分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